① 法國投降,德國為什麼要保留其五分之二的國土
1940年6月21日,大勢已去的法國與德國開始進行停戰談判。談判地點還是貢比涅,還是那節專列車廂,為什麼呢?很簡單,1918年德國簽字投降的地方就是這里,隨後就是《凡爾賽和約》的制裁,德意志民族的屈辱必須在這里發泄。
這一天,作為恥辱的象徵,福熙的專列車廂被德國工兵從博物館里拉出,停放在原來的位置。為了更能獲得征服者才能體會到的快感,會議地點事先對法國人保密。德國人就是想看到法國人驚愕時的窘迫樣子,以及帶給他們的最大羞辱。
不管怎麼說,如今的德國成為歐洲真正的霸主,特別是法國的投降,以及英國勢力被趕回本土,剩下的小國要麼被滅亡,要麼淪為德國的“馬前卒”。而一戰後,過著憋屈生活的德國人終於揚眉吐氣了一把,更加瘋狂地追隨德國元首。
殊不知,這是一條自尋滅亡的道路,德國的“輝煌”很快就會過去。
大家怎麼看?歡迎留言一起討論。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二戰全史》
歡迎搜索關注“白楊樹下談歷史”//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② 二戰時期,法國投降為什麼會成為笑柄
第二次世界大戰,本質上是一場反法西斯戰爭,是以德、日、意三個法西斯軸心國和三個仆從國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為另一方進行的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爭。然而,法國是一個最先捲入戰爭的國家之一。當時的法國陸軍號稱世界第一,但是卻在參戰六周後就投降了,這樣極大的反差,使得法國一度成為世人的笑柄,這又是為什麼呢?
當然二戰時期,幾乎沒有一個國家可以打得過德國。雖然面對的是強大的敵人,哪怕僵持一會,頑強抵抗侵略,最後輸了也很光彩,但是世界第一陸軍在短短幾周內就投降,怎能不令人恥笑呢?一個很簡單的道理是,哪怕法國軍隊全部被消滅,而政府在外流亡,至少這個政府是有合法性的,這個國家只不過是一個暫時被佔領的國家而已。但如果這個政府投降了,那麼這個國家就變成了仆從國,或者說變成了偽軍,偽軍是要被消滅的。所以法國人投降至今還被人們作為笑柄,沒人能在法國投降前拿下巴黎。
③ 為什麼說二戰法國投降德國是明智之舉
1、法國根本就打不過德國。實力差距太懸殊了。如果堅持抵抗,那麼法蘭西民族會損失大量的人口。
2、保留法蘭西文化以及珍藏品。法蘭西的本國文化和珍藏品並沒有遭到很大程度的蹂躪。而且,德國也確實沒有把文化珍藏毀壞,而是依然好好的看護。
3、維希法國是法國人統治,如果法國不投降,德軍攻陷後,將會由納粹黨衛軍管理。
④ 二戰中法國投降之後怎麼了
二戰中法國投降之後,事實上投降之後的法國,除宵禁和主要工業品供給德國外幾無損失。這避免了與德國鏖戰後嚴重的經濟衰退和殖民地損失,從而讓英國和蘇聯獲益。
1940年6月22日法國宣布投降,同時成立以貝當元帥為首的親納粹「維希法國」。由於英國擔心法國艦隊為德國所索俘虜,英國派艦隊擊沉了法國艦隊,由此造成了維希法國和盟國的敵對關系。但是法國在戴高樂和他所領導的自由法國(後稱戰鬥法國)繼續跟法西斯抗爭。法國50萬「內地軍」在解放巴黎中的建立了不朽的功績。
(4)法國投降德軍怎麼樣擴展閱讀
1939年9月1日,德軍集中強大的兵力,在大批飛機、坦克的配合下,對波蘭發動了突然襲擊。波蘭軍隊奮力抵抗,但軍隊陳舊的武器裝備和落後的戰術,根本無法抵擋德國法西斯的「閃電戰」。波蘭軍隊節節敗退,很快大片土地淪陷。英、法對德國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1939年9月,波蘭覆亡。 蘇聯趁德軍侵入波蘭之際,開始向西擴展疆域,建立了所謂的「東方戰線」。
1940年,德國發動「閃電」攻勢(稱「白色閃電」)。4月9日攻擊丹麥和挪威,5月10日採用「曼斯坦因計劃」完成對丹麥、挪威、盧森堡、荷蘭、比利時等國的佔領。同時,德軍繞過法軍重兵設防的馬其諾防線,侵入法國境內。
1940年5月,英法聯軍在法國進行敦刻爾克大撤退。英法軍隊大部分撤入英國境內,為未來的反攻保存了有生的力量。
1940年6月,德國對法國發動了總規模的進攻,義大利也趁火打劫,對法國宣戰,6月 22日,法國投降。
1940年7~10月,希特勒發出了關於入侵英國的命令(海獅計劃)。德軍對英國發動猛烈的空襲和潛艇戰。 企圖迫使英國屈服。 丘吉爾首相領導英國軍民奮起反抗,粉碎了希特勒的陰謀。德國遭到了發動侵略戰爭以來的首次失敗。
1941年6月22日,德國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執行「巴巴羅薩計劃」,德國軍隊以550多萬人、4000多輛坦克和近5000架飛機的強大兵力,分為三路,突然向蘇聯發動全面的進攻,蘇德戰爭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進一步擴大。蘇聯軍隊猝不及防,節節失利,蘇聯大片領土淪陷,蘇聯軍隊和武器裝備也損失慘重。
⑤ 德國希特勒使法國投降,怎樣對待法國,投降有什麼好處和壞處
法國投降,除了向德國是一種妥協,也確實保全了法國境內大部分人民免遭屠戮。
1940年6月22日,法國在貢比涅森林中的向德國遞交投降書。6月戴高樂流亡英國建立「自由法國委員會」即自由法國,7月貝當倒向德國建立「法蘭西國維希政府」即維希法國。
法國投降後德國並沒有佔領法國全境,法國南部保留作為傀儡的維希法國
維希法國與自由法國
好處:德國並沒有屠殺法國平民,所以法國投降後客觀保存了實力,直到1944年法國光復戴高樂建立「法蘭西共和國臨時政府」後法國也很快能在戰後恢復。維希法國軍艦也都被英國皇家海軍所控制、俘虜,俘虜不了的就在港口裡面自沉了,所以德國並沒有得到法國艦隊。
壞處:法國是整個二戰期間唯一一個向軸心國投降的同盟國家,甚至連希特勒自己也沒想到法國投降這么快。國際形象受損和輿論壓力下必然要對歷史做個交代。
⑥ 號稱世界第一陸軍強國,法國為何投降德國
法國作為歐洲大陸傳統強國,每次提起,人們總會想起浪漫的男女、先進的科技以及戰鬥力孱弱的軍隊。每當人們談起法國軍隊的時候,就會調侃:"沒有人在法國投降前佔領巴黎"。當然,法國軍隊並不是一直都很弱,畢竟在英法百年戰爭打贏了英國,在路易十四時代不斷開疆擴土,在拿破崙時期更是腳踩英國,拳打俄國。
自拿破崙之後,法軍的戰鬥力便不斷下滑,在普法戰爭中,巴黎未被攻陷,法軍投降,二戰時期,巴黎同樣沒被攻陷,法軍投降。這兩場戰爭雖然都是投降,但是戰爭的過程卻是不一樣的。
普法戰爭那是德法兩軍硬碰硬的結果,德軍在俾斯麥的領導下戰鬥力強勁,法軍戰敗情有可原。但是二戰時期的法國擁有三百萬軍隊,號稱世界上最強的陸軍,又有馬奇諾防線作為屏障,結果在德軍幾個星期的攻勢下便投降,法國為什麼會敗給德國呢?
其實,法國的戰敗並不是一個偶然,而是當時法國無論是在政治上、還是在軍事上、甚至在民族的氣節上都比不上德國。因為政治上各方勢力過於均衡導致了各個利益團體之間相互傾軋,只要政府稍有不慎便會遭到政敵的攻擊,政局混亂不堪。
軍事上德軍一直保留著軍國主義的傳統,至今仍然有"德意志戰車"的美譽。當然這也跟法國講究極度的個人主義有關,一戰的流血犧牲讓他們在內心中對戰爭有了權衡,他們並不想自己重蹈一戰的悲劇,畢竟如今的法國人對當年的投降可不會感到恥辱。
⑦ 二戰法國投降後,其在海外的殖民地命運怎樣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法國戰敗投降之後,其在海外的殖民地主要呈現出以下幾種情況:
1.被德國佔領。
而戴高樂將軍在法國戰敗之後就逃到了英國,他宣揚法蘭西精神,組織軍隊繼續抵抗德國法西斯,有不少法國的殖民地響應了戴高樂將軍的號召,聽命於戴高樂將軍。
⑧ 法國戰敗後,德國做什麼事為何讓法國覺得羞愧難當
二戰的爆發是人類史上一次巨大的災難,戰火遍布歐洲、亞洲、非洲。澳洲、美洲國家也參加進入戰斗,在戰火漫步歐洲大陸時卻有一個算的上是當時很強大的國家之一——法國,在戰斗僅僅一個月後投降了。他的投降也引來諸多國家的嘲笑聲。
法國作為一戰時期的主心骨之一,全國人民都是一條心的抗爭外來侵略者,最終贏得了一戰的勝利,並且在戰爭結束的談判之際,法國贏得了巨大的利益。包括一戰後法國的發展也是越來越快,並且還想要趕超英國,但是在一戰結束後的二十年後,德國這個曾經的戰敗國又一次重新站了起來,挑起了另外一次戰斗,但這次的法國卻沒有了當年的骨氣。
在德軍的強烈攻擊下,一九三九年德國利用閃電戰迅速攻下了波蘭,這一切都被英法兩國看在眼裡,但他們卻坐視不管,眼看著波蘭被肆意侵略。
緊接著波蘭被德國人佔領後,德國突然變臉准備攻打法國,法國和德國雖然是鄰居,但是這倆鄰居卻一直很不友好,德國帶著一戰時失敗的仇恨去尋法國復仇,而且因為法國一直沉溺在一戰勝利的自信中,武器裝備比德國的落後了一大截,根本從裝備上無法與德國抗衡,而面對德國來勢洶洶,只好和德國硬幹,但打了一個月之後傷亡慘重,法國無能的政府只得向德國投降,當法國投降之時全世界都震驚了起來,並真正的重視起了這場戰爭。
最讓法國蒙羞的其實並不是他因為戰爭而投降,而是因為德國在接受法國投降時故意將受降儀式定在了福熙車廂,這節火車車廂是有名的歷史象徵,一戰時德國戰敗就是在這一車廂里與法國簽署了投降協議,但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二十年後法國卻成了戰敗方在同樣的地方,向德國投降。
好在並非法國人都接受了這一殘酷的現實,在法國投降後,戴高樂便在國外組建起了自由法國這一流浪政府,並且招募大量在國外的法國人進行同聯軍一起對德國的反抗,並參加北非戰爭,並贏取了勝利,最後在盟軍的幫助下,自由法國這一流浪政府終於回到了久別重逢的故里,在戰後,法國也以史為鑒,趕緊投入到了戰後重建的工作中。
⑨ 二戰中投降德國的法國,憑啥能成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呢
眾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以日本在1945年9月2日簽署無條件投降書為標志宣告結束的。這年的10月24日聯合國憲章正式生效,標志著新的國際組織——聯合國的成立。
起初,籌劃參加敦巴頓橡樹園會議的國家中根本沒有法國,這說明二戰的投降對法國的負面影響確實不小,戰後法國地位確實在下降,這更使法國對參與世界政治,提升自身地位有很強的願望。
1944年,戴高樂受蘇聯邀請訪蘇,雙方簽訂了互助條約,戴高樂藉此提高了法國的國際地位,並得到了斯大林支持法國的承諾。
在敦巴頓橡樹園會議上,聯合國建立的初步方案形成,之後美、英、蘇三國首腦在雅爾塔會議對聯合國核心成員國再次商討,法國的世界地位問題再次成為爭論的焦點。而三國對此各有考量。英國想拉著法國,就提議法國進入五常任理事國,而美國要抗衡蘇聯,就同意了英國的意見。為此從利益分配和戰後世界格局均衡來考慮,英國的意見被採納,雅爾塔會議最終同意法國加入,並成為聯合國大會的發起國之一。
這樣,在英國的提議下,法國憑戰績、實力、世界政治局勢的作用和自身的努力,成功重回世界政治舞台,擁得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成為二戰後世界格局中重要政治勢力。
⑩ 二戰德國佔領法國後,法國投降軍隊去了哪裡
二戰德國佔領法國後,法國投降軍隊去了哪裡?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法國的投降確實讓法國人感到十分恥辱,那麼當年的法國軍隊到底在哪裡呢?下面給大傢具體的分析一下,朋友們可以參考:
三、法國軍隊一部逃亡英國,參加法國自由軍:
另外一部分法國投降軍隊,在獲得自由之後,通過秘密的途徑來到英國,當時戴高樂將軍組建了法國自由軍,他們一直和德國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