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法國的歷史文化
法國的首都巴黎(Paris)
簡史:公元前高盧人在此定居。公元前1世紀,羅馬的高舉人總督凱撒佔領了全部高盧,從此受羅馬統治達500年之久。公元5世紀法蘭克人征服了高盧,建立了法蘭克王國。10世紀後,封建社會迅速發展。1337年英王覬覦法國王位,爆發了「百年戰爭」。初期,法國大片餘地被英國侵佔,法王被俘虜,後法國人名進行反侵略戰爭,於1453年結束了百年戰爭。
15世紀末到16世紀初形成中央集權國家。17世紀中葉,君主專制制度達到頂峰。隨著資產階級力量的發展,1789年7月14日,手持武器的巴黎市民正在進攻巴士底監獄。監獄里當時只關押著7個人,但是市民們卻為此激戰了一天,犧牲了98個人。1789年8月26日,法國大革命的綱領《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正式通過。 1789年,伏爾泰和盧梭去世11年後,法國大革命爆發。1789年法國爆發大革命,廢除君主制,並於1792年9月22日建立第一共和國。1799年11月9日(霧月18日),拿破崙.波拿巴奪取政權, 1804年稱帝,建立第一帝國。1804年12月2日,巴黎聖母院舉行了一個盛大的加冕典禮,拿破崙.波拿巴成為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皇帝。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舉行武裝起義,成立巴黎公社。同年5月底,被法國軍隊殘酷鎮壓。1848年2月爆發革命,建立第二共和國。1851年路易.波拿巴總統發動政變,翌年12月建立第二帝國。
1964年1月27日,同中國建交。
政治 :總統是國家元首和武裝部隊統帥,任期5年(2000年6月改為5年,定於9月24日舉行全民公決),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總統有權任免總理和批准總理提名的部長;主持內閣會議、最高國防會議和國防委員會;有權解散議會;可不經議會將某些重要法案直接提交公民投票表決;在非常時期,總統擁有「根據形勢需要採取必要措施」的全權。在總統不能履行職務或空缺時總統離職期間由參議院議長代行總統職權。議會由國民議會和參議院組成,擁有制定法律,監督政府,通過預算,批准宣戰等權力。國民議會共有577個議席,任期5年,採用兩輪多數直接投票制、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參議院共321席,參議員任期9年,每3年改選1/3,以省為單位,由國民議會和地方各級議會議員組成選舉團間接選舉產生。1995年7月31日,法國議會通過了一項憲法修正案。這項法案使總統有權更多地使用公民投票來解決經濟和社會問題。法國總統在政府或參議院、國民議會的建議下,可將所有事關公共權力組織、法國經濟或社會政策的改革方案交由公民投票表決。總統府——愛麗舍宮,總理府——馬提翁宮,國民議會——波旁宮。
1)社交禮儀
與英國人和德國人相比,法國人在待人接物上表現是大不相同的。主要有以下特點:
第一,愛好社交,善於交際。對於法國人來說社交是人生的重要內容,沒有社交活 動的生活是難以想像的。
第二,詼諧幽默天性浪漫。他們在人際交往中大都爽朗熱情。善於雄辯高談闊論,好開玩笑,討厭不愛講話的人,對愁眉苦臉者難以接受。受傳統文化的影響, 法國人不僅愛冒險,而且喜歡浪漫的經歷。
第三,渴求自由,紀律較差。在世界上法國人是最著名的「自由主義者」。「自由、 平等、博愛」不僅被法國憲法定為本國的國家箴言,而且在國徽上明文寫出。 他們雖然講究法制,但是一般紀律較差,,不大喜歡集體行動與法國人打交道,約會必須事先約定,並且准時赴約,但是也要對他們可能的姍姍來遲事先有所准備。
第四,自尊心強,偏愛「國貨」。法國的時裝、美食和藝術是世人有口皆碑的,再此影響之下,法國人擁有極強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在他們看來,世間的一切都是法國最棒。與法國人交談時,如能講幾句法語,一定會使對方熱情有加。
第五,騎士風度,尊重婦女。在人際交往中法國人所採取的禮節主要有握手禮、擁抱禮和吻面禮。
習俗禁忌
法國的國花是鳶尾花。對於菊花、牡丹、玫瑰、杜鵑、水仙、金盞花和紙花,一般不宜隨意送給法國人。
法國的國鳥是公雞,他們認為它是勇敢、頑強的直接化身。
法國的國石是珍珠。
法國人大多喜愛藍色、白色與紅色,他們所忌諱的色彩主要是黃色與墨綠色。
法國人所忌諱的數字是「13」與「星期五」。
在人際交往之中,法國人對禮物十分看重,但又有其特別的講究。宜選具有藝術品味和紀念意義的物品,不宜以刀、劍、剪、餐具或是帶有明顯的廣告標志的物品。男士向一般關系的女士贈送香水,也是不合適的。在接受禮品時若不當著送禮者的面打開其包裝,則是一種無禮的表現。
歷史
在路易十六統治時期(1774年—1792年),法國的君主專制制度走到了盡頭。路易十六的法國支持北美十三個殖民地反抗英國統治的獨立戰爭(1778年—1783年),但法國海軍的直接干預也暴露出它自身的一些問題。幾個世紀以來的奢靡浪費和與歐洲列強的軍現困難。惡化的經濟情況,對貴族和教士等特權階級的普遍憎恨,以及缺乏可供選擇的其它變革方式是法國大革命的主要動因。這終於導致1792年第一共和國的成立,以及在1848年2月26日推翻七月王朝後第二次宣布共和。雖然法國的革命家堅決主張共和和平等這些原則,法國在這一時期恢復對絕對君主制或君主立憲制多達四次: 拿破崙的第一帝國,路易.菲利普的七月王朝,以及拿破崙三世的第二帝國。在普法戰爭結束後的1870年,第三共和國宣告成立(期間曾一度出現了全球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巴黎公社),這一次共和體制一直持續到1940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德國佔領。
② 關於法國的常識有哪些
國名:法蘭西共和國(The ReDublic of France)
首都:巴黎
面積:551602萬平方千米
人口:6375萬(2008年)
民族:法蘭西人佔全國人口的83%,少數民族有阿爾薩斯人、布列塔尼人、科西嘉人、弗拉芒人、加泰隆人和巴斯克人等當地民族。
語言:法語
貨幣:歐元
國家地理
法國位於歐洲大陸西部,高高聳立的阿爾卑斯山和比利牛斯山分別是法國與義大利、西班牙天然的地理分界線。法國西部瀕臨大西洋的比斯開灣。西北隔多佛爾海峽、英吉利海峽與英國相望,東南瀕地中海,東、東北與摩納哥、義大利、瑞士、德國、盧森堡、比利時相接,西南同西班牙、安道爾接壤。法國領土呈大致對稱的六邊形,三邊臨海,三邊靠陸,國境線共長5300千米。海岸線長約3120千米。
法國基本上是一個平原國家,全國80%的領土是平原和丘陵,地勢為西北低而東南高,分為三大地形區:東南部山地區,包括比利牛斯山、中央高原、阿爾卑斯山、汝拉山和孚日山等,阿爾卑斯山主峰勃朗峰海拔4810米,為西歐最高峰;西北部盆地丘陵區,包括巴黎盆地、阿摩里康丘陵地和阿基坦盆地、盧瓦爾河下游平原;羅訥谷地,索恩一羅訥河谷介於中央高原和阿爾卑斯山之間,南北狹長,寬僅20~30千米,是法國南北交通的天然走廊。法國擁有西歐四條大河——塞納河、盧瓦爾河、羅訥河和加隆河。主要礦藏是鐵礦,次為鋁礬土和鉀鹽礦。森林面積1687萬公頃。覆蓋率28.2%。法國氣候溫和,全國大部分地區年平均氣溫在10~14℃之間。地中海沿岸偏高,東北部較低,法國西海岸介於上述兩者之間,法國中部和邊緣山地氣溫最低。
法國國名的由來
由法蘭克部落名稱演變而來。該部落屬於日耳曼族,原在萊茵河下游一帶。公元5世紀入侵到現在法國的大部分地區,建立了法蘭克王國。「法蘭克」在日耳曼語中,意為「勇敢的、自由的」。
巴黎
巴黎是法蘭西共和國的首都,也是歐洲著名大城市之一。巴黎市區面積105平方千米,包括巴黎市及其周圍7個省的大巴黎區。總面積達112萬平方千米,人口1129萬(2008年),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最繁華的大都市之一,素有世界花都之稱。巴黎不僅是法國。也是西歐的一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法國是一個以浪漫而聞名的國度。而首都巴黎更是將這份古典與浪漫發揮到了淋漓盡致。多少年來,以其迷人的藝術氣質和兼容並包的胸懷,吸引著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們來到這里追尋自己的夢想。巴黎在古代的歐洲即享有盛譽。至今仍是世界最繁華的城市之一,它橫跨在塞納河兩岸,默默流淌的河水記錄了法國多少個世紀文化的傳承。巴黎著名的文化古跡數不勝數。埃菲爾鐵塔、凱旋門、協和廣場、聖母院、盧浮宮、聖心大教堂、榮軍院等。
馬賽
法國最大港口和第二大城市。位於地中海北岸,三面被石灰岩山丘環抱。景色秀麗,氣候宜人,是世界著名良港和著名的旅遊勝地。馬賽已成為法國的一個重要的工業中心,這里集中了法國40%的石油加工工業。福斯一塔爾泊一帶有4個大型煉油廠,每年能處理石油4500萬噸,進口的石油和提煉後的石油產品,主要是通過輸油管運到內地和鄰國去。馬賽的修船工業也相當發達,能修理世界上最大的船隻——80萬噸級的油輪。
「電影的宮殿」:戛納
地中海沿岸一座風景秀麗、氣候宜人的小城,人口9萬。戛納電影節在這里一年舉行一次。它頒發的金棕櫚大獎被公認為電影界最高榮譽之一。電影節的建築群坐落在500米長的海灘上,其中包括25個電影院和放映室,中心是6層高的電影節宮。
埃菲爾鐵塔
埃菲爾鐵塔矗立在巴黎市中心的戰神廣場上。是法國巴黎的最高建築物。鐵塔建於1887年,為了慶祝法國大革命100周年而建,歷時兩年完成。鐵塔高320米,重9000噸左右,全用鋼材建造,耗資100多萬美元。由於塔的上部猛然收縮,整個建築物形成一個直指蒼穹的倒Y字。埃菲爾鐵塔自建成以來就成為巴黎市的象徵。今天的鐵塔是法國的標志性建築之一,它的雄姿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遊客前來參觀。
凡爾賽宮
位於巴黎西南郊約18千米處的凡爾賽。公元17世紀法國國王路易十四隻建了凡爾賽宮及其園林,歷時40多年才建成。包括100萬平方米的園林、700多個房間廳室和一所可容納1200名觀眾的劇院。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園。
「萬寶之宮」:盧浮宮
盧浮宮位於巴黎市中心。是世界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被譽為「萬寶之宮」。盧浮宮始建於1204年,最初只是一座碉堡,用以保存珍寶和王室檔案。後幾經法國歷代統治者擴建。整個盧浮宮佔地面積約0.2平方千米,是歐洲面積最大的宮殿建築之一。盧浮宮建造華美,裝飾富麗堂皇,堪稱世界建築藝術中的精品。如今的盧浮宮被改為國立美術博物館,向公眾開放。盧浮宮博物館由6個部分組成,包括繪畫館、雕塑館、希臘羅馬藝術館、東方藝術館、埃及藝術館和裝飾藝術館。盧浮宮內收藏著40萬件東西方藝術珍品。
凱旋門
巴黎最著名的勝跡之一。是拿破崙為了紀念1805年在奧斯特利茨戰役中擊潰奧、俄聯軍功績於1806年下令興建的,費時30年。凱旋門坐落在著名的巴黎星辰廣場中央。高50米,寬45米,厚22米。門上有許多精美的雕刻,右側石柱上刻有著名的大型浮雕《馬賽曲》;門的正面下方有1920年建造的無名戰士墓,墓前點著常年不滅的火炬。還有天天供奉不斷的鮮花。凱旋門內裝有電梯。
塞納河
法國是個多河流的國家。塞納河是法國的著名河流。發源於法國北部,向西北方向流經巴黎。於勒阿弗爾港附近注入英吉利海峽,全長776千米。塞納河在上游水流平緩,有安詳的姑娘之稱,進入巴黎,巴黎人稱之為慈愛的母親。塞納河上的西岱島,是法蘭西民族的發祥地。由於塞納河流經法國的心臟區域,流域內大部分是肥沃的平原,而且雨量均勻,水位平穩。航行便利,所以。其沿岸地帶也成為法國重要的經濟地域。更為河畔的巴黎城帶去了說不盡的浪漫歷史和旖旎風光。
③ 法國有什麼文化
法國在近代是世界第一文化大國。。。尤其是在路易十四時期~~~法國那時實行文化侵略。。。法國周圍很多國家的國王對巴黎產生一種嚮往。。。成了法國文化侵略的俘虜。。。路易十四根本不用對這些國家動武這些國家就成了法國的下屬國。。。那時法語是歐洲高層官員之間的通用語言。。。不會法語是當不上大官的。。。路易十四太喜歡藝術了。。。到處收藏藝術品然後把買來的藝術品放在盧浮宮~~很多喜愛藝術的國王就慢慢喜歡上了巴黎。。。然後是古代。。。在英法百年戰爭暴發初期那時的巴黎被稱為全世界最有騎士風度的城市很多國王一去巴黎旅遊就不想回去了。。。在和英國的一場戰役里波西米亞的國王甚至親自上陣援助法國。。最後為法國犧牲了還表現的無怨無悔。。。這就是文化侵略的威力。。。現在的日本和美國是文化侵略的第一大國了。。。但願不要出現太多俘虜。。。。
④ 有關法國的文化
法國是一個充滿文化、藝術的國家,而在法國文化中,他們的文學、電影、建築等都使人再三回味。幾百年來,法國都一直是歐洲乃至全世界的文化中心之一。 法國對文化嚴肅以待,作家、藝術家、服飾設計師以及知識份子等,在法國社會上都有崇高的地位,法國政府於1960年代撥出了巨款以成立由地方文化中心的龐大網路。實驗性藝術和設計也往往可得到補助。法國人對自己的電影傳統為榮,堅決不屈服於好萊塢之下,在其他方面,音樂界都是以法語為主,以保護原有的主義氣息。
前衛的藝術、文學及現代建築在法國都得到強烈的支持。法國撼動人心的建築物包括羅浮宮金字塔、新凱旋門以及艾菲爾鐵塔等。
法國三大古典戲劇家,高乃伊、拉辛及莫里哀都活躍於17世紀,莫里哀的喜劇譏諷人性的弱點,而高乃伊、拉辛就擅長詩體悲劇。18世紀出現了兩位浪漫喜劇大師,博馬舍和馬里沃,博馬舍的「塞維爾理發師」和「費加洛婚禮」在後來都度改編為歌劇。19世紀最膾炙人口的戲劇都出自維克多·雨果。20世紀的安奧爾專寫文雅哲學喜劇。
法國保留了不少中世紀時的建築,其中有仿羅馬式的小教堂和哥德式的宏偉聖殿。
瑪姆提葉修道院
內維聖艾提安教堂
勒.普伊聖母院
法國香水及化妝品業舉世聞名,它和法國時裝、法國葡萄酒並列為法國三大精品產業,是法國人的驕傲。
⑤ 求法國的特色文化。
法國的特色文化有古典文學、藝術設計、戛納國際電影節、遺產日、飲食等方面。
1、古典文學。17世紀開始,法國的古典文學相繼出現了莫里哀、司湯達、巴爾扎克、大仲馬、維克多·雨果、福樓拜、小仲馬、左拉、羅曼·羅蘭等文學巨匠。他們的《巴黎聖母院》、《紅與黑》、《高老頭》、《基督山伯爵》、《悲慘世界》和《約翰·克利斯朵夫》被翻譯成世界文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