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泡功夫普洱茶
有減肥的效果普洱茶的功效:
1、降脂、減肥、降壓、抗動脈硬化。長期飲用普洱茶能使膽固醇及甘油脂減少,所以飲用普洱茶有減肥的效果。飲用普洱茶能使人的血管舒張、血壓下降、心率減慢和腦部血流量減少等,所以對高血壓和腦動脈硬化患者有良好治療作用。
2、防癌、抗癌。
3、養胃、護胃。在適宜的濃度下,飲用平和的普洱茶對腸胃不產生刺激作用,粘稠、甘滑、醇厚的普洱茶進入人體腸胃形成的膜附著於胃的表層,對胃產生有益的保護層,長期飲用普洱茶可起到養胃、護胃作用。
4、健牙護齒。普洱茶中含有許多生理活性成分,具有殺菌消毒的作用。
5、消炎、殺菌、治痢。醫葯界研究及臨床實驗證明,雲南普洱茶有抑菌作用,濃茶汁日服十次,可以治療細菌性痢疾,這與雲南大葉種茶內含豐富的茶多酚直接相關。
6、抗衰老。茶葉中兒茶素類化含物具有抗衰老的作用,雲南大葉種茶所含兒茶素,總量高於其他茶樹品種,抗衰老作用優於其他茶類。同時,普洱茶在加工過程中,大分子多糖類物質轉化成了大量新的可溶性單糖和寡糖,維生素C成倍增加,這些物質對提高人體免疫系統的功能發揮著重要作用,起到了養生健體、延年益壽的功效。 ,普洱茶分為新茶.熟茶、陳茶.生茶.。沖泡時間:沖泡時間長短的控制,目的是為了讓茶葉的香氣、滋味展現充分准確1. 將普洱茶葉置入濾杯中,約10克(鋪滿杯底,略高)。 2. 將才煮開的沸水注入濾杯中,蓋末茶葉。 3. 片刻,拿出濾杯,棄去第一道茶水。 4. 再次注入沸水,蓋末茶葉,蓋上杯蓋,靜置20秒左右。 5. 打開杯蓋倒置,取出濾杯,稍稍滴去茶汁,至於杯蓋內。 6. 好了,一杯香濃醇和的普洱茶就泡好了。 7. 在享用之餘可別忘了濾杯中的茶葉,千萬別將他棄了,普洱是非常耐泡的,在將喝完第一道時,您可以將濾杯放回茶杯中,同樣再次注水,蓋上,靜置小會兒,第二杯普洱又泡好了。 8.第二泡和第三泡的茶湯可以混著一起喝,綜合茶性,以免過濃。 9.第四次以後,每增加一泡即增加15秒鍾,以此類推。(15秒----30秒-----45秒
㈡ 功夫茶怎麼泡
第一泡:將適溫的熱水茶壺。
計時:蓋上壺蓋,計時1 分鍾。
燙杯:將溫盅水倒入茶杯中溫熱,或側置茶杯於茶船中旋轉,以茶船 內熱水溫燙後,取出置於茶盤中。
干壺:將茶壺放置茶巾上吸取水分,或將茶壺置於茶船邊緣滑動,颳去壺底水滴。
將茶壺中濃度恰當的茶湯倒入茶盅,再持茶盅倒入茶杯約八分滿,此步驟稱為分茶:使用聞香杯者,直接持茶壺將少量茶水來回注入茶杯中,目的使為了令每杯茶湯的濃度相當,而利用茶盅即可省去此麻煩。
奉茶:端茶奉客。
品茶:品茶時先聞其香,再啜飲茶湯,先含在口中品嘗味道,然後慢慢咽下感受滋味變化。一杯茶最好分叄次以上啜飲,千萬不要一口氣喝完。
2
第二泡 :動作同第一泡,泡茶時間增加15秒,為1分15秒。
第三泡:動作同第二泡,泡茶時間再增加25秒,為1分40秒。
去渣:以茶匙掏去茶味已淡的茶渣,並將茶具清洗干凈。
還原:將所有泡茶用具整理歸位。
泡茶的溫度
1
泡茶時,要依茶的醱酵程度與焙火程度的輕重來調節:
綠茶類:以不超過75度為塬則,因為綠茶的單寧酸相當豐富,高溫會泡出苦澀味及破壞維生素,所以不宜高溫。
2
一般而言,水開時的溫度是100℃,水開後1、2分鍾的溫度約95℃,如將壺打開約5—10分鍾,水溫即降至85℃左右,或將開水倒存於熱水瓶中,在1、2個小時內也應可保持在85℃以上。
泡茶的水
1
古人用山水、江水、泉水、井水等泡茶,現代人則多用自來水泡茶。可是由於自來水含有消毒葯劑及偶有氣味,因此需經過濾器,然後儲放於乾凈適當容器里。
泡茶的時間
1
泡茶的時間不足會使不成熟的生澀浮於水上,時間過久卻又產出苦澀,因此泡茶時間應掌握得宜。如果使用蓋杯泡茶,應以叄公克茶葉對150毫升的水量浸泡五分鍾。如果半醱酵茶採用宜興式品茗,熟茶需3秒至1分鍾半生茶需1至2分鍾;生茶需1至3分鍾。
㈢ 茶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啊
中國茶道之源
http://Teaw.com 中茶文化網 作者: 來源:中茶文化
打開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幾乎每一頁都可以嗅到茶香。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由於各兄弟民族的地理環境不同,歷史文化有別,生活習慣也會有差異,就是同一民族也有「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的現象。但是在飲茶、嗜茶方面卻有共同的愛好,無論茶的飲用方法有什麼不同,都是中華民族共同珍愛的。
如今,茶夷發展成為風靡世界的三大無酒精飲料之一,飲茶嗜好遍及全球。在英國,茶被視為美容、養顏的飲料,從宮廷傳到民間後形成了喝早茶、午後茶的時尚習俗,博學的勃萊迪牧師稱茶為:「健康之液,靈魂之飲。」在法國人眼裡,茶是「最溫柔、最浪漫、最富有詩意的飲品。」在日本,茶不僅被視為是「萬病之葯」,是「原子時代的飲料」,而且在日本人在長期的飲茶實踐中,使飲茶脫離了日常物質生活需要的范圍,發展升華為一種優雅的文化藝能——茶道。
在我國,茶被譽為「國飲」。「文人七件寶,琴棋書畫詩酒茶,」茶通六藝,使我國傳統文化藝術的載體。茶被人們視為生活的享受,健康的良葯,提神的飲料,友誼的紐帶,文明的象徵。中國人為什麼愛茶,因為,喝茶有益,喝茶有禮,喝茶有道。
在博大精深的中國茶文化中,茶道是核心。茶道包括兩個內容:一是備茶品飲之道,即備茶的技藝、規范和品飲方法;二是思想內涵。即通過飲茶陶冶情操、修身養性,把思想升華到富有哲理的境界。也可以說是在一定社會條件下把當時所倡導的道德和行為規范寓於飲茶的活動之中。這兩個基本點,在唐人陸羽 《茶經》中都明顯得到體現。
《茶經》共十章。除四章是講茶的性狀起源,制茶工具,造茶方法和產區分布外,其餘六章全部或主要是講煮茶技藝、要領與規范的。「四之器」詳細描述了茶道所需的24種器皿,包括規格、質地、結構、造型、紋飾、用途和使用方法;「五之煮」講烤茶要領,選用燃料,鑒別水質,怎樣掌握火候和培育茶的精華技巧;「六之飲」詳細規定了飲茶應該注意的9個問題,還提出品名貴之茶每次不要超過三盞以及三人飲茶、五人飲茶和七人飲茶各應如何進行;「七之事」例舉歷史上飲茶典故與名人逸事;「九之略」講述在野外松間石上、清泉流水處和登山時在山洞裡等不同場所進行茶道哪些器皿可以省略;「十之圖」要求把《茶經》所寫的茶事活動繪成圖,掛在茶席一角,使參加者能在場看明白。對於茶道的思想內涵,《茶經》寫道:「茶之為用,味至寒,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作者這里提出了「精行儉德」作為茶道思想內涵。也就是說,通過飲茶活動,陶冶情操,使自己成為具有美好的行為〖和儉朴、高尚道德的人。
與陸羽忘年交的釋皎然在題為《飲茶歌誚崔石使君》寫到:「一飲滌昏寐,情思爽朗滿天地。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孰知茶道全爾真,唯有丹丘得如此。」在一首詩中兩次提到了茶道一詞。此後,唐御史中丞封演在《封氏聞見記》「飲茶」一章又寫道:「有常伯熊者因鴻漸之論,廣潤色之,於是茶道大行」。從上述文獻可知:是《茶經》確立了茶道的表現形式與富有哲理的茶道精神;而釋皎然和封演賦予了「茶道」名稱。
認真對待每一個問題 是網路和我的精神 下面的網站 還有許多 你自己再學習一下
㈣ 什麼時候才適合喝功夫茶呢!!
所謂功夫茶,並非一種茶葉或茶類的名字。而是一種泡茶的技法
。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為這種泡茶的方式極為講究。操作起來需要
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為沏泡的學問,品飲的功夫。
功夫茶起源於宋代,在廣東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區)及福建的漳州、
泉州一帶最為盛行,乃唐、宋以來品茶藝術的承襲和深入發展。蘇轍有
詩曰:「閩中茶品天下高,傾身事茶不知勞。」
品功夫茶是潮汕地區很出名的風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戶戶都
有功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幾輪。即使用喬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
汕人,也仍然保存著品功夫茶這個風俗。可以說,有潮汕人的地方,便
有功夫茶的影子。
功夫茶以濃度高著稱,初喝似嫌其苦,習慣後則嫌其他茶不夠滋
味了。功夫茶採用的是烏龍茶葉,如鐵觀音、水仙和鳳凰茶。烏龍茶
介乎紅、綠茶之間,為半發酵茶,只有這類茶才能沖出功夫茶所要求
的色香味。
鳳凰茶產自潮州鳳凰山區,茶湯色澤微褐,茶葉條索緊、葉質厚
實,很耐沖泡,一般可沖20次左右。鳳凰單叢茶最有名,具桂花、茉
莉、蜂蜜的風味,曾在福州舉行的全國名茶評選會上榮獲桂冠。
功夫茶的茶具,包括爐子,是紅泯小炭爐,一般高一尺二寸,茶
鍋為細白泥所制,鍋爐高二寸,底有碗口般大,單把長近三寸,沖罐
如紅柿般大,乃潮州泥制陶壺,茶杯小如核桃,乃瓷製品,其壁極薄
。
茶池形狀如鼓,瓷製,由一個作為「鼓面」的盤子和一個類似「
鼓身」的圓罐組成。盤子上有小眼四個,為漏水所用。而圓罐則用於
容納由盤子漏下的廢茶水。
功夫茶所用的沖罐(茶壺),並非買來就用,而要先以茶水「養
壺」。一把小壺,須先以「洗茶」(即泡茶時的第一道茶)之水頻頻
倒入其中,養上三月有餘,方可正式使用。
潮汕功夫茶,是融精神、禮儀、沏泡技藝巡茶藝術、評品質量為
一體的完整的茶道形式。
標準的功夫茶藝,有後火,蝦須水(剛開未開之水),捅茶,裝茶,
燙杯,熱罐(壺),高沖,低斟,蓋沫(以壺蓋將浮在上面的泡沫抹去)
,淋頂十法。
潮汕功夫茶一般主客四人,主人親自操作。首先點火煮水,並將
茶葉放入沖罐中,多少以占其容積之七分為宜。待水開即沖入沖罐中
之後蓋沫。第一沖杯,以初沏之茶澆沖杯子,目的在於造成茶的精神,
氣韻徹里徹外的氣氛。洗過茶後,再沖入蝦須水,此時,茶葉已經泡
開,性味俱發,可以斟茶了。斟茶時,四個茶杯並圍一起,以沖罐巡
回穿梭於四杯之間,直至每杯均達七分滿。此時罐中之茶水亦應合好斟
完,剩下之餘津還需一點一抬頭地依次點入四杯之中。潮汕人稱此過
程為「關公巡城」和「韓信點兵」。四個杯中茶的量,色須均勻相同,
方為上等功夫。最後,主人將斟畢的茶,雙手依長幼次策奉於客前,先
敬首席,然後左右佳賓,自己最末。
㈤ 功夫茶的泡法步驟是什麼,怎麼喝功夫差,有什麼講究
明代的許次疏在《茶疏》中說:「茶滋於水蘊於器,湯成於火,四者相連,缺一不可」。茶、水、器、火四者,環環相扣,這和我們談的如何泡好茶正好相呼應。 泡茶看似容易,將茶置於壺內,注熱水,待片刻,再倒出來,就完成了「泡茶」!表面看來,鐵觀音茶就如上述的分解動作,就可得好茶湯!然而,靜心觀茶、識茶,鑽研茶的特質,才是泡好茶的第一步!在上述文字記載之外,實際泡茶過程中,以及面對不同茶葉和茶器時更仔細分辨,才得好茶湯滋味。
安溪鐵觀音茶的泡飲方法別具一格,自成一家。首先,必須嚴把用水,茶具,沖泡三道關。「水以石泉為佳,爐以炭火為妙,茶具以小為上」。
沖泡按其程序可分為八道:
1 白鶴沐浴 (洗 杯):用開水洗凈茶具
2 觀音入宮 (落 茶):把鐵觀音茶放入茶具,放茶量約占茶具容量的五分;
3 懸壺高沖 (沖 茶):把滾開的水提高沖入茶壺或蓋甌,使茶葉轉動;
4 春風拂面 (刮泡沫):用壺蓋或甌蓋輕輕颳去漂浮的白泡沫,使其清新潔凈;
5 關公巡城 (倒 茶):把泡一,二分鍾後的茶水依次巡迴注入並列的茶杯里;
6 韓信點兵 (點 茶):茶水倒到少許時要一點一點均勻地滴到各茶杯里;
7 鑒嘗湯色 (看 茶):觀嘗杯中茶水的顏色
8 品啜甘霖 (喝 茶):乘熱細綴,先聞其香,後嘗其味,邊啜邊聞,淺斟細飲。飲量雖不多,但能齒頰留香,喉底回甘,心曠神怡,別有情趣。
㈥ 怎樣沖泡工夫茶
第一:治器 治器包括:起火、掏火、扇爐、潔器、候水、淋杯等六個動作。好比打太極拳中的「太極起勢」,是一個預備階段。前面四件事不必多說,這「候水」,「淋杯」都是初試功夫。大約起火後十幾分鍾,砂銚中就有聲颼颼作響,當它的聲音突然將小時,那就是魚眼水將成了,應立即將砂銚提起,淋罐淋杯,再將砂銚置爐上。這時就是第二件事開始了。 功夫茶
第二:納茶 打開茶葉,把它倒在一張潔白的紙上,分別粗細,把最粗的放在罐底和滴嘴處,再將細末放在中層,又再將粗葉放在上面,納茶的功夫就完成了。所以要這樣做,因為細末是最濃的,多了茶葉容易發苦,同時也容易塞住滴嘴,分別粗細放好,就可以使出茶均勻,茶味逐漸發揮。納茶,每一泡茶,大約以茶壺為准,放有七成茶葉在裡面就很夠了。如果太多,不但泡出的茶太濃,味帶苦澀,而且好茶葉多是嫩芽緊卷,一泡以開水之後,舒展開來,變得很大,納茶太多,連水也沖不進去了。但太少也不行,沒有味道。納茶是沖功夫茶的第一步功夫。神明變幻,由此起矣。 第三:候湯 蘇東坡煎茶詩雲:「蟹眼已過魚眼生」,這就是指用這們沸度的水沖茶最好了。《茶說》雲:「湯者茶之司命,見其沸如魚目,微微有聲,是為一沸。銚緣涌如連珠,是為二沸。騰波鼓浪,是為三沸。一沸太稚,謂之嬰兒沸;三沸太老,謂之百壽湯;若水面浮珠,聲若松濤,是為二沸,正好之候也,《大觀茶論》也說:「凡用湯以魚目蟹眼連鋒進躍為度。」 第四:沖茶 當水二沸,就可以提銚沖茶了。火爐與茶壺的放置處大約剛好走七步。提銚後走了七步,揭開茶壺蓋,將滾湯環壺口,緣壺邊沖入,切忌直沖壺心(如用蓋甌,沖一角,然後再沖各角,可同樣忌直沖壺心)。提銚宜高,所謂「高沖低灑」是也。高沖使開水有力地沖擊茶葉,使茶的香味更快的揮發,由茶精迅速揮發,單寧則來不及溶解,所以茶葉才不會有澀滯。至於走七步再沖,目的在於滾水稍涼一點,以免破壞維他命C。 第五:刮沫 沖水一定要滿,茶壺是否「三山齊」,水平面如何,這時要見功效了,好茶壺水滿後茶沫浮起,決不溢出(沖水過多,溢出壺面是另一回事),提壺蓋,從壺口輕輕颳去茶沫,然後蓋定。 第六:淋罐 蓋好壺蓋,再以滾水淋於壺上。謂之淋罐。淋罐有個作用:一是使熱氣內外夾攻,逼使茶香精迅速揮發,追加熱氣;二是小停片刻,罐身水份全乾,即是茶熟;三是沖去壺外茶沫。 第七:燙杯 潮州土語說是「燒盅熱罐」,乃是沖功夫茶中的功夫要點。有一位吃茶專家,此老走遍東西南北,到處總結喝茶的經驗,在他喝了功夫茶後說,功夫茶的特點就是一個「熱」字。從煮湯到沖共飲茶都離不開這一個字,這可謂得其三昧矣。燙杯,在淋罐之後,用開水淋杯,淋杯時要注意,開水要直沖杯心。燙杯完了,添冷水於砂銚中,復置爐上,回身「洗杯」。洗杯是最富有藝術形態的動作,老手者可以同時兩手洗兩個杯,動作迅速,聲調鏗鏘,姿態美妙。有一位外國朋友,也是一位茶迷,久聞功夫茶之名,不遠萬里,千方百計,到了中國一定要喝一次功夫共枯他看到洗茶杯的動作時,不禁贊嘆再三,說是比雜技團的功夫還要高明呢。確實,不會洗杯的人,一碰到杯便會給燙得要命,不打破杯子已是幸事,更不必說到「姿態美妙」了。杯洗完了,把杯中,盤中之水傾倒到茶洗里去,這時,茶壺的外面的水份也剛剛好被蒸發完了,正是茶熟之時。老手於此,絲毫不差,便可灑茶敬客了。 第八:灑茶 幾經數度工夫,最後一手就是灑茶。灑茶也有四字訣:低,快,勻,盡。「低」,就是前面說過的,「高沖低斟」的「低」。灑茶切不可高,高則香味散失,泡沫四起,對客人極不尊敬。「快」也是為了使香味不散失,且可保持茶的熱度。「勻」是灑茶時必須像車輪轉動一樣,杯杯輪流灑勻,檔可灑了一杯才灑一杯,因為茶初出色淡,後出,色濃。「勻」字是委重要的。「盡」就是不要讓余水留在壺中。第一沖留一點,二三沖切切不可。灑完以後,還可把茶壺倒過來,覆放在苛墊上,使壺里之水份完全滴出,這是因為只要沒有水在,單寧就不能溶解,茶就不會苦澀。 在電視劇中,喜歡工夫茶的角色常常是高深莫測的室外神人,如康熙王朝中的姚啟聖。
㈦ 功夫茶怎麼泡海派功夫茶泡飲方法
海派功夫茶泡飲步驟:
1、准備茶具:包括茶壺、茶盅、茶海、濾網、茶盤、茶托、茶夾、茶船、茶針、隨手泡等。
2、鑒賞佳葉:鐵觀音以色澤烏潤,砂綠明顯,條索肥壯,捲曲緊結,沉重寒鐵,花香怡人為佳。
3、觀音入宮:泡製鐵觀音按傳統的方式,需要投入壺容量的三分之二茶葉於壺中,但是海派功夫茶的投茶量為壺容量的三分之一。
4、懸壺高沖(洗茶):泡製鐵觀音的關鍵在於投茶量要恰到好處和水要煮沸,洗茶的時間不能過短,更不能過長。時間過短香和韻不能充分發揮,時間過長則產生苦澀味。第一道洗茶的時間從進水到出茶為1分鍾,洗茶是對整個泡飲過程的定位,一定要專心致志。
5、觀音出海:鐵觀音的第一道是不喝的。因為第一道茶嚴格的講,是舒展芽葉的過程,茶的香和韻都沒有達到完美,因此,只能用於洗杯留香。
6、平分秋色:品嘗鐵觀音,分茶要均勻,不能厚此薄彼。天下茶人,一團和氣,品嘗佳茗,不亦樂乎。
7、觀賞湯色:正宗的鐵觀音的湯色是橙黃明亮的,輕啜一口,滿嘴幽蘭花香,讓您感到心尖都會顫抖。
8、喜聞幽香:茶海里的幽蘭花香,使您怦然心動,用法國茶道性情中人的話來點評:比我們法國香水更香。
9、小口啜飲,三口為品。品嘗鐵觀音,輕啜一口含在兩腮,細品慢轉到舌尖,頓覺滿口生香,舌尖生津;第二口依舊細品慢咽,倍感香中有韻,韻中回甘;第三口滿嘴幽蘭花香馨入心腑,使您回味無窮潮汕工夫茶是我國茶藝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種,它是在唐宋時期就已存在的「散茶」品飲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潮汕工夫茶的沖泡流程;
01鑒賞香茗 主泡師用茶則從茶倉中取出一壺量的茶葉,置於賞茶盤中,助泡接過賞茶盤,讓客人鑒賞干茶,並介紹所用茶的特點。
02 孟臣淋霖 用沸水澆壺身,其目的在於為壺體加溫,即所謂「溫壺」。
03 烏龍入宮 將茶葉用茶匙撥入茶壺,裝茶的順序應是先細再粗後梗。
04 懸壺高沖 向孟臣罐中沖水,水滿湖口為止。
05 春風拂面 用壺蓋颳去壺口的泡沫。
06 熏洗仙顏 迅速倒出壺中之水,是為洗茶,目的是洗去茶葉表面的浮塵
07 若琛出浴 用第一泡茶水燙杯,轉動杯身,如同飛輪旋轉,又似飛花歡舞。
08 玉液回壺 用高沖法再次向壺里注滿沸水。
09 遊山玩水 執壺沿茶船運行一周,滴凈壺底的水滴,以免水滴落入杯中。
10 關公巡城 循環斟茶,茶壺似巡城的關羽。目的是使杯中的茶濃度一致,且低斟
㈧ 功夫茶步驟
功夫茶步驟
潮州工夫茶用具:茶,以安溪鐵觀音、武夷岩茶為好。器,能容水3~4杯的孟臣罐(宜興紫砂壺)、若琛甌 (茶杯)、玉書碾(水壺)、潮汕烘爐(電爐或酒精爐)、賞茶盤、茶船等。
(一)鑒賞香茗:主泡師用茶則從茶倉中取出一壺量的茶葉,置於賞茶盤中,助泡接過賞茶盤,讓客人鑒賞干茶,並介紹所用茶的特點。
(二)孟臣淋霖:用沸水澆壺身,其目的在於為壺體加溫,即所謂「溫壺」。
(三)烏龍入宮:將茶葉用茶匙拔入茶壺,裝茶的順序應是先細再粗後茶梗。
(四)懸壺高沖:向孟臣罐中注水,水滿壺口為止。
(五)春風拂面(刮頂淋眉):少壺蓋颳去壺口的泡沫,蓋上壺蓋,沖去壺頂產泡沫。淋壺可沖淋壺蓋和壺身,但不可沖到氣孔上,否則水易沖入壺中。淋壺的目的一為清洗,二為使壺內外皆熱,以利於茶香的發揮。
(六)熏洗仙顏:迅速倒出壺中之水,是為洗茶,目的是洗去茶葉表面的浮塵。
(七)若琛出浴:用第一泡茶水燙杯,又謂「溫杯」,轉動杯身,如同飛輪旋轉,又似飛花歡舞。
(八)玉液回壺:用高沖法再次向壺內注滿沸水。
(九)遊山玩水:也稱運壺,執壺沿茶船運轉一圈,滴凈壺底的水滴,以免水滴落入杯中,影響茶之聖潔。
(十)關公巡城:循環斟茶,茶壺似巡城之關羽。此番目的是為使杯中茶湯濃淡一致,且低斟是為不使香氣過多散失。
(十一)韓信點兵:巡城至茶湯將盡時,將壺中所余斟於每一杯中,這些是全壺茶湯中的精華,應一點一滴平均分注,因而戲稱韓信點兵。
(十二)敬奉香茗:先敬主賓,或以老幼為序。
(十三)品香審韻:先聞香,後品茗。品茗時,以拇指與食指扶住杯沿,以中指抵住杯底,俗稱三龍護鼎。品飲要分三口進行,「三口方知味,三番才動心」,茶湯的鮮醇甘爽,令人回味無窮。
(十四)高沖低篩:沖泡第二泡茶,重復第八步動作。
(十五)若琛復浴:手法同若琛出浴。
(十六)重酌妙香:重復第九、十、十一步動作。
(十七)再識醇韻:重復第十三步動作。
(十八)三斟流霞:沖泡第三泡茶。鐵觀音等烏龍茶,內質好,香氣濃郁持久,有「七泡有餘香」之美稱。因是表演,故只沖泡三次,希望能為來賓帶來美好的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