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1066年法國征服哪個國家

1066年法國征服哪個國家

發布時間:2022-06-21 19:19:28

Ⅰ 求問歐洲歷史達人,英國曾被法國佔領過

英國最古老的民族叫盎格魯人
後來,日耳曼民族的撒克遜人從大陸入侵英倫島
民族融合之後形成了現在英國的主體民族——盎格魯-撒克遜人

羅馬帝國時期,英國被羅馬人佔領
變成羅馬帝國的一部分
羅馬帝國衰落後,英國逐漸脫離歐洲大陸成文一個獨立的國家
1066年諾曼底人在征服者威廉的統帥下成功地入侵英格蘭,英國從此在150年內宮廷里全是說法語的盎格魯—諾曼貴族。他們同時統治著英格蘭和諾曼底。1216年盎格魯—諾曼統治者失去了對諾曼底的控制,但直到百年戰爭開始的時候,他們仍然控制著法國英吉利海峽沿岸的一些地區。

開始了新一輪的民族融合
至此,近代的英國主體民族基本形成
上面那段話可能說的就是諾曼底公爵入侵的事情

Ⅱ 拿破崙顛峰時期征服多少個國家

在世界歷史中,英國在歐洲舞台上唱過數百年重要角色。1066年,法國的威廉征服英格蘭以後,英國的民族君主制度得到加強,在歐洲事務中越來越發揮重大作用,與法、德(當時稱神聖羅馬帝國)在歐洲分庭抗禮。1588年,英國擊敗了當時世界海上霸王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從而開始了海上霸主和歐洲局勢操縱者的生涯。1763年,英國又力克歐洲大陸最強者法國,迫使法國從海洋退縮回大陸,從而開始了英國歷史上最輝煌的不列顛世界帝國。在歐洲大陸,法、德、俄勾心斗爭,英國則坐山觀虎鬥,從中漁利。這帝國之夢一直延續了180年,到二次大戰的烽火熄滅為止。二戰之後,英國在西方世界的地位為美國所取代,在歐洲的角色由蘇聯所代替。在近百年裡,英國人得到了全世界的尊敬與羨慕,這在世界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拿破崙帝國鼎盛時期有一共9個國家與其親近,其中附庸國有:萊茵同盟,瑞士,華沙大公國,義大利王國,那不勒斯王國,西班牙;被迫結盟的有:奧地利帝國,普魯士,丹麥,挪威

Ⅲ 英國和法國歷史關系

英法本來是沒什麼關系的,但1066年法國的統治者威廉公爵對英國發動了戰爭,並征服了英國,諾曼底征服之後,封建制度在英國確立。威廉一世之後,英國的每一個國王都是他的直系後代子孫,英國開始了世襲的君主制。

從這一時期開始,英法兩國的關系變得極其復雜,隨後的很多英國國王還兼有法國貴族的身份,導致後來英國國王也有權利爭取法國王位,這成為後來血雨腥風的英法百年戰爭的原因之一。

1216年盎格魯—諾曼統治者失去了對諾曼底的控制,

12世紀中,英國金雀花王朝在法國佔有廣闊領地,

12~13世紀,法國國王逐漸奪回部分被英王佔領的土地。

14世紀初,英國仍占據法國南部阿基坦地區,成為法國政治統一的最大障礙,法國人試圖把英國人由法國西南部趕走,從而統一法國。英國當然不願退出,並欲奪回祖先的土地如諾曼底、曼恩、安茹等。

當時英法兩國因為貿易利益的關系,均對佛蘭德斯作出爭奪,使它們之間的沖突加深。

(3)1066年法國征服哪個國家擴展閱讀

在英國大陸上,戰爭從來沒有間斷過。北部地區與南部地區不斷的發生沖突,這期間民族融合是少不了的,可就在中世紀之後,法國的王公貴族不斷的登陸英國,而且他們的封地也被分往英國,最早的英國國王叫做諾曼底大公。

這時候的英國基本沒有任何文字,而法國人將自己的文字帶到了英國大陸,並不斷的通過本土化形成了現代的英語,這也就是為什麼英國有好多的語言,發音跟法國的非常相似。

法國那邊肯定不服,而英國這邊兒也寸步不讓,他們互不承認,互相稱自己為對方的王。明爭暗鬥之中,英國和法國開啟了百年戰爭,百年戰爭之中法國和英國各占優勢。

而英國竟然有幾次打到了法國的本土,聖女貞德原本只是一個不通世事的小姑娘,但就是這么一個人,指揮法國的軍隊抵擋住了英國人的侵略進攻,英國人趕回了本土,保住了法國領土的完整。

Ⅳ 1066年英法發生什麼事了

1066年諾曼征服

諾曼征服
Norman Conquest
以諾曼底公爵威廉(約1028~1087)為首的法國封建主對英國的征服。1066年初,英王懺悔者愛德華(1042~1066在位)死後無嗣,韋塞克斯伯爵哈羅德二世被推選為國王。威廉以愛德華曾面許繼位為理由,要求獲得王位。
1066年9月末,威廉召集諾曼底 、布列塔尼、皮卡迪等地封建主進行策劃,率兵入侵英國。英王哈羅德迎戰。10月14日,雙方會戰於黑斯廷斯。英軍戰敗,哈羅德陣亡,倫敦城不戰而降。12月25日,威廉在倫敦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為英國國王,即威廉一世(征服者)。諾曼王朝(1066~1154)開始對英國的統治。殘存的英國貴族頑強抵抗,均遭殘酷鎮壓。1071年,威廉一世鞏固了他的統治,獲得征服者的稱號。
諾曼征服加速英國封建化的進程。威廉一世建立起強大的王權統治,沒收反抗的盎格魯薩克遜貴族土地,分封給隨他而來的法國封建主。受封者要按照土地面積的大小,提供一定數目的騎兵,並親自率領他們為國王作戰。大封建主又把自己土地的一部分再分封給下級,也要求他們提供騎兵。通過這種土地分封建立起封建土地的等級所有制。威廉一世還極力擺脫教皇對英國教會的干涉,把英國教會控制在自己手中。威廉一世主要依靠法國貴族進行統治。在統治機構、法律上仍沿用英王舊制。1086年,他召集封臣,令這些人一律向他行臣服禮及宣誓效忠,建立了英國封建主都須以對國王效忠為首要義務的原則,同年還進行了全國范圍的土地調查。諾曼征服後,在英國出現了封建庄園,封建領主是庄園最高統治者,大部分農民喪失人身自由,淪為農奴。

Ⅳ 歷史上一共有幾個人或者國家征服整個歐洲

在我們所見到的歐洲史,一般都是從希臘開始的。
早在公元前十幾世紀的時候,古希臘地區就開始出現了文明的曙光,一些奴隸制城邦散落期間,古希臘神話也是在這個時候開始出現的。大約公元前12世紀,希臘各城邦曾聯合遠征小亞細亞地區(即今土耳其)的特洛伊王國,關於這方面的內容,可以參看特洛伊戰爭的相關文章。對特洛伊的遠征雖然取得了勝利,但希臘聯軍損失也相當大,尤其是他們在回航途中在海上遇到颶風,回到希臘本土的不過十之二三,此後不久就被來自北方的雅立安人征服。
雅立安征服後又經過了幾百年,希臘城邦再次出現和興盛起來,在小亞細亞西部沿海建立了一些殖民地。這時,西亞的波斯帝國逐漸強盛起來,波斯首先征服了小亞細亞地區的希臘殖民地,隨後曾三次進攻希臘本土均遭失敗,這就是希波戰爭,後來有個希臘人(忘記名字了,很拗口的)寫了《希波戰爭史》,歐洲語言中「歷史」一詞就是從這本書名演化而來的。這個時間大約是公元前492年~前449年。
希波戰爭之後,波斯逐漸衰落,希臘城邦內部為了奪取霸權而開始了另一次戰爭,即波羅奔尼撒戰爭。戰爭的雙方是雅典及其支持城邦與斯巴達及其支持城邦:雅典是當時希臘式的民主制的典範,斯巴達則是完全由北方征服民掌權的軍事城邦。波羅奔尼撒戰爭的結果是斯巴達獲勝。這個時間大約是公元前431年~前406年。
波羅奔尼撒戰爭耗盡了希臘人的力量,這時北方的馬其頓開始強盛起來。馬其頓王腓力二世在位的時候征服了整個希臘,其子亞歷山大後來整合了希臘的力量開始東征,建立了史上有名的亞歷山大帝國。腓力二世最終征服希臘的時間是公元前338年,前337年成立「希臘聯盟」,即「科林斯聯盟」;亞歷山大帝國:前336年~前323年。亞歷山大死後,帝國崩潰,大體分裂為三部分,其中歐洲部分即希臘本土地區,曾幾易其主,最終為安提柯王朝所統治,公元前二世紀中葉為羅馬所滅。
公元前753年,羅馬城建立於今天羅馬城附近的七個山丘上。公元前二世紀初,羅馬統一了亞平寧半島,開始向外擴張,經過三次布匿戰爭,大敗宿敵迦太基,獲得了地中海霸權。公元前30年,屋大維擊敗安東尼,前27年,他建立了元首制,羅馬進入帝國時期。羅馬帝國繼續保持擴張勢頭,直到公元二世紀末,帝國版圖才最終確定:地中海成為他的內湖,東至西亞地區,南到埃及,北到大不列顛島,西臨大西洋。羅馬大約強盛了一百多年,公元三世紀,帝國開始出現統治危機;四世紀初,帝國重心東移;395年,帝國正式分裂為東西兩部分。
羅馬帝國分裂時期正是史上著名的日爾曼人大遷徙時期。西羅馬帝國的統治持續了不到一百年,羅馬幾次被日爾曼人攻破。公元475年,西羅馬帝國最後一個皇帝被西哥特人廢掉,西羅馬帝國滅亡。
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日爾曼人在西羅馬帝國的廢墟上建立了一些小王國,其中比較重要的有:伊比利亞半島的西哥特王國,西歐地區的法蘭克王國,渡海到達大不列顛島的盎格魯-薩克森人建立的幾個王國等等。公元七世紀,西亞的阿拉伯帝國興起,公元711年,阿拉伯軍隊渡過直布羅陀海峽進入西班牙,隨後開始了對伊比利亞半島的征服,不願被阿拉伯人統治的基督徒退入到北部山區進行抵抗活動,從此開始了長達七個世紀的收復運動;法蘭克王國經歷了早期的發展後,在查理在位時達到了全盛,查理死後不久,他的三個孫子在亞琛訂立和約,將帝國三分,西部後來發展成為法蘭西,東部發展為德意志;不列顛島南部的英格蘭地區在這時處於七王國並立時期,不久走向統一,後來曾經過丹麥人入侵時期,但不久便光復,盎格魯-薩克森王朝一直持續到1066年諾曼征服。
統治法國(西法蘭克王國)的加洛林王朝在987年絕嗣,一些大貴族推舉巴黎伯爵(count of Paris)休·卡佩(Hugh Capet,一譯雨果·卡佩)做國王,他加強了中央集權,建立了卡佩王朝,卡佩王朝之後是瓦盧瓦王朝和波旁王朝,波旁王朝在大革命時被推翻,拿破崙被流放後層短暫復辟,1830年再次倒台。
公元962年,德意志(東法蘭克王國)國王奧托二世在羅馬被加冕為「全羅馬人的皇帝」,建立「神聖羅馬帝國」,即德意志第一帝國。神聖羅馬帝國長期處於諸侯林立的分裂狀態,早期經歷薩克森、薩利安、霍亨斯陶芬、韋爾夫幾個王朝之後曾有過短暫的混亂時期,後來形成七大選帝侯制度,帝位也最終落在哈布斯堡家族手中,並被長期把持。神聖羅馬帝國亡於1804年,被拿破崙廢除。神聖羅馬帝國境內比較重要的諸侯有: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以維也納為中心,後獲得波希米亞、匈牙利等地的統治權)和普魯士(霍亨索倫家族,起家於勃蘭登堡邊疆侯,1701年稱王國,後來完成統一德意志的諸侯)等,具體可查閱相關資料。
勃艮第地區,曾長期獨立,15世紀時,勃艮第公爵大膽查理戰死,勃艮第絕嗣,領地主要為哈布斯堡家族所繼承,弗朗什-孔泰等地區為法國繼承。
波蘭,斯拉夫人建立的王國,中世紀早期的中歐強國,後因國內大貴族勢力過於強大,王權分散而逐漸衰落,後三次被俄、普、奧所瓜分。
匈牙利,馬扎爾人建立的王國,中世紀早期的中歐強國,曾與波蘭短暫合並。1526年,路易戰死後,匈牙利王冠落入到哈布斯堡家族手中。
羅斯人是斯拉夫人的一支,中世紀早期曾陷入混戰中,後來他們從北歐請來了一批維京人作領主,就是羅斯王國。蒙古人西征之後,羅斯地區為蒙古人所控制。後來莫斯科公國逐漸發展起來,16世紀宣布繼承東羅馬帝國的王冠,即沙皇俄國。俄國曾長期與北方的瑞典和南方的奧斯曼作戰,並向東擴張。經過彼得一世的改革,葉卡捷琳娜二世的時候,俄國達到最盛,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國家,但農奴制一直嚴重妨礙著俄國的發展。
東羅馬帝國,又稱拜占庭帝國,領地雖然有過短暫的擴張,但總體趨勢仍然是不斷減少的。1453年,被新興的奧斯曼帝國所滅。
1066年,法國的諾曼第公爵威廉獲得了英格蘭國王的繼承權,但英格蘭貴族推舉哈良德為王,威廉率軍渡海,在戰斗中,哈良德中箭身亡,威廉做了英格蘭國王,開創了英格蘭的諾曼底王朝,此即諾曼征服。諾曼底王朝後,英格蘭歷經金雀花王朝(安茹王朝),蘭開斯特王朝,約克王朝,到多鐸王朝,多鐸王朝的伊麗莎白一世終身未嫁,她將王位傳給了遠親蘇格蘭國王詹姆斯六世,稱英格蘭國王詹姆斯一世,詹姆斯一世是第一個統一了大不列顛的國王,為斯圖亞特王朝。詹姆斯一世死後,他的兒子查理一世即位,後來爆發了英格蘭資產階級革命,光榮革命後,英國歷經斯圖亞特王朝,漢諾威王朝,到今天的溫莎王室。
伊比利亞地區在阿拉伯人入侵後,北部山區一直有基督徒的抵抗運動,後來這些基督徒整合後建立了卡斯提爾、雷昂、納瓦拉、阿拉貢等王國,阿拉伯衰落以後,這些基督王國開始擴張,卡斯提爾和阿拉貢合並成為西班牙王國,此前在伊比利亞西南又形成了葡萄牙王國。復國運動勝利後,西班牙和葡萄牙便謀求海外擴張,開始了新航路的開辟,後來殖民美洲,從事奴隸貿易等等

Ⅵ 法國和英國明爭暗鬥了上千年,為什麼吃虧的總是法國

在許多國人的印象中,歷史上的英法似乎是穿同一條褲子。無論是第二次鴉片戰爭狼狽為奸的兩個強盜,還是兩次世界大戰中鐵打不動的軍事聯盟,英國和法國總是喜歡成雙成對。

可以說,英國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使其在戰略上已經立於不敗之地。這是法國所不具備的,被動挨打,幾乎已成定局。如果想改變這一局面,要麼法國稱霸歐洲,無人敢惹,要麼再出一個諾曼底公爵。

Ⅶ 我聽同學說法國統治過英國`是不是有這回事

有這回事
諾曼底公國本身是法國國王查理三世(昏庸者)於911年為與入侵並占據加來海峽一帶的諾曼人妥協而建立的,第一任公爵是諾曼人領袖羅洛。但是在理查二世公爵第一個正式自稱為公爵之前,歷任統治者實際上仍然是使用著北歐傳統的貴族稱號雅爾(Jarl)作為自己的頭銜。1066年,諾曼底公爵吉約姆二世(即征服者威廉)征服英格蘭,從此諾曼底公爵之位一直由英格蘭王室成員擔任。
所以是法國人統治英國

Ⅷ 那段時期英國被法國征服過

英王愛德華死後無嗣,法國諾曼底公爵威廉於1066年率軍入侵,同年10月進入倫敦,加冕為英王威廉一世(1066~1087在位),史稱「征服者威廉」。

Ⅸ 英法百年戰爭的原因有哪些

英國和法國兩國王室之間,長期存在領土糾紛問題。自1066年法國諾曼底公爵征服英國,成為英國國王以來,兩國之間的糾紛就從來沒有停止過。諾曼底公爵成為英國國王以後,在法國仍然擁有大片領地。他的子孫後代通過聯姻和繼承關系,到12世紀中期金雀花王朝時,英正在法國擁有的領土甚至六倍於法國正室本身擁有的土地。

英王在法國的領地,一直是兩國爭執、斗爭的中心。其後通過一系列戰爭,法國奪回了英王在法國的大部分土地,但是英國王室從來不甘心罷休,力圖奪回失去的領地,而法王則竭力奪取仍殘留在英王手中的南方領土,雙方矛盾尖銳化。

1328年,法國卡佩王朝的查理四世逝世,死後沒有留下可以繼承王位的後代,英王愛德華三世作為查理四世的外甥,是法國王位的繼承人候選人選之一。但是,法國害怕英國勢力在法國繼續增大,最終推選查理四世的堂弟、支裔華洛瓦家族的腓力繼承王位,即腓力六世(1328—1350年)。王位繼承問題激化了英法之間的矛盾。愛德華三世心生不甘,腓力六世也宣布要收回英國在法境內的全部領土,戰爭遂起。

這場戰爭除王位繼承原因外,還為了爭奪法國境內富庶的佛蘭德爾和阿基坦地區。佛蘭德爾形式上是處於法國國王的統治之下,但實際上卻是獨立的。佛蘭德爾以毛紡業著名,與英國有著密切的經濟聯系,它的羊毛原料主要來自英國。

1328年,佛蘭德爾爆發了城市上層和農民的起義,法國派軍隊進入佛蘭德爾,建立起法國的直接統治,並於1336年逮捕了在那裡經商的英國商人。英王愛德華三世採取報復措施,下令禁止羊毛向該地出口。佛蘭德爾地區為了保持原料來源,轉而支持英國的反法政策,承認愛德華三世為法國國王和佛蘭德爾的最高領主,並希望英國出兵法國。佛蘭德爾使英法兩國矛盾進一步加深。這也是導致戰爭發生的一個基本原因。

Ⅹ 法國歷史年表是什麼

公元前49年:羅馬共和國獨裁者愷撒征服高盧(法國)。
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高盧遭受法蘭克人入侵。
6世紀:法蘭克王國在法國立足。
8世紀末:法拉克國王查理曼統一西歐。
800年:查理曼被加冕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987年:卡佩王朝開始。
1066年:諾曼底的威廉一世征服英格蘭。
1187年:法國參加第三次十字軍東征。法王腓力二世入侵英格蘭的法國領地。
1214年:腓力二世在布汶戰役中大敗英德聯軍。
1216年:腓力二世的王子路易八世同英國貴族一起反對英王約翰,第一次諸侯戰爭爆發。
1250年:法國十字軍在埃及登陸與穆斯林作戰,遭到慘敗。
1309年:法王腓力四世囚禁羅馬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史稱阿維尼翁之囚。
1328年:瓦盧瓦王朝取代卡佩王朝。
1337年-1453年:英法百年戰爭。
1429年:聖女貞德領導法軍在奧爾良戰役中取勝,成為百年戰爭的轉折點。
1494年:法國發動義大利戰爭。
1547年:法國宗教戰爭爆發。
1589年:亨利四世結束宗教戰爭,波旁王朝取代瓦盧瓦王朝。
1643年:路易十四即位,法國王權達到全盛。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簽訂。法國稱雄歐洲大陸。
1667年-1668年:法國與西班牙的遺產戰爭。法國因此戰奪得西屬荷蘭的12個城市。
1672年-1688年:法荷戰爭。此戰導致荷蘭軍事實力衰弱。
1688年-1697年:法國與反法同盟的大同盟戰爭。法國擴張收到阻礙。
1701年-1713年:法國與反法同盟的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波旁王朝因此戰成為西班牙王室,但同時法國與西班牙永不合並。
1740年-1748年:法國與英奧聯盟的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
1756年-1763年:法國與英普聯盟的七年戰爭,此戰導致法國喪失其大部分海外殖民地。
1789年-1804年:法國大革命推翻波旁王朝,革命黨建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並擊敗兩次反法同盟。最終拿破崙建立獨裁政府。
1804年-1814年:拿破崙的法蘭西第一帝國。滅亡後波旁王朝復辟。
1815年:拿破崙帝國滅亡後的短暫復辟。第七次反法同盟導致復辟失敗。
1830年:七月革命,路易·菲利普的七月王朝取代波旁王朝。
1848年:二月革命,法蘭西第二共和國取代七月王朝。
1851年-1870年:拿破崙三世的法蘭西第二帝國。
1870年-1871年:普法戰爭和巴黎公社。
1940年:法國戰敗,北部淪為納粹佔領區,南部為傀儡政府維希法國。
1944年:法國解放。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聯合國成立,法國成為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
1993年:歐盟成立。

閱讀全文

與1066年法國征服哪個國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5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9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2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9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9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0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2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5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