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法國國慶日是因為哪一個歷史事件
法國國慶日是因為法國大革命推翻巴士底獄這個歷史事件。法國國慶日是每年的7月14日,這是為了紀念在1789年7月14日,巴黎群眾攻克了象徵封建統治的巴士底獄,從而揭開法國大革命序幕。
1789年的這一天,巴黎人民攻佔了象徵封建統治的巴士底獄,推翻了君主政權。1880年,7月14日被正式確立為法國的國慶日,法國人每年都要隆重紀念這個象徵自由和革命的日子。
法國國慶日的閱兵式簡介。
為慶祝國慶節,法國每年都要在香榭麗舍大街上舉行大規模的閱兵儀式。空軍機群飛抵凱旋門上空,閱兵開始。編成隊列的飛機掠過香榭麗舍大街,機尾噴出紅、白、藍三色煙幕,宛如一面巨大的法國國旗在空中舒展開來。當飛機通過協和廣場的總統閱兵台上空後,陸海軍分列式開始向總統敬禮。
⑵ 法國閱兵為什麼還要叫上其他國家參與
這叫「非法關系」。 (呵呵……玩笑)
1.歷史上非洲的諸多國家都曾為法國的殖民地。
2.在一定程度上是展示國家的外交、軍事等方面綜合國力。
3.法國有加強自己影響力的意圖,有推動世界多極化的作用。
官方說法是:
感謝這些曾是法屬殖民地的非洲國家為法國作出的歷史貢獻,同時也是對法非間特殊夥伴關系的重視。
⑶ 為什麼美國的國慶節里不搞閱兵儀式啊
美國為何不愛在重大場合搞閱兵式?
環球時報 常風
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會在國慶、獨立日或建軍節等節日舉行大型閱兵式,其目的帶有鮮明的政治色彩,或弘揚國威軍威,振奮民心士氣;或紀念先輩,激勵國人;或配合外交斗爭,顯示不屈鬥志。4月18日,伊朗舉行盛大閱兵活動,慶祝伊斯蘭共和國建軍節,展示各種國產最新型武器裝備,就是為了表明絕不棄核的決心;俄羅斯5月9日舉行的「衛國戰爭勝利日慶典」更是吸引全世界的眼球;歐洲的法國也經常在國慶日舉行大型閱兵;南亞的印度和巴基斯坦更是把大型閱兵作為展示軍事實力、威懾對手的一個重要手段。但對於超級大國美國來說,不僅在獨立日和主要國家節日不舉辦閱兵式,政府也很少出面組織群眾性慶祝活動。對此,不但一般民眾不甚了解,就是長期在美國生活的外國人,也往往感到非常不解。那麼,美國為何不願意在獨立日等重大場合搞閱兵式呢?這既不是因為沒錢,也不是因為沒閑,更不是不愛國。究其原因,主要有三:
首先,美國對軍人在國內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持有高度戒心。美國作為一個在新大陸建立起來的國家,特別強調人民主權等民主原則,雖然高度重視軍隊在維護國家安全方面的作用,擁有當今世界最強大軍隊,但同時又注意限制軍隊在國內政治和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和影響。一般而言,經常搞大閱兵的國家,軍隊對國家決策都有特殊的影響力,這與美國的立國基礎和歷史文化傳統具有明顯差異,美國不希望因在國內搞大型閱兵式而影響其民主形象。
第二,美國更願意通過實戰來顯示實力。美國是一個依賴實力和信奉實力的國家,美國的歷史就是一部依靠實力的擴張史。美國從當初偏居一隅的殖民地,經過200多年的發展壯大,成為當今世界唯一超級大國,是與其200多次的海外用兵有著直接的關系。冷戰結束以來,美國對外用兵30多次,其頻率遠高於冷戰時期,大規模的就有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通過這些戰爭,美國不但不斷擴大自己的影響,而且將美國超強軍事實力直接展現在世人面前,也就使美國不可戰勝的「神話」不脛而走。美國認為這比漂亮、氣派的閱兵式場面更讓人信服美軍實力。
第三,美國人表達愛國主義的方式與他國有所不同。一項調查顯示,在西方民主國家中,美國人的民族自豪感最強烈。在2001年「9·11」事件前,90%的美國人聲稱更願意成為美國的公民,而不是其他國家的一員。「9·11」事件後,這一數字又上升為97%。而其他西方國家,包括法國、義大利、丹麥、英國和荷蘭,只有不到一半人對他們的國籍「非常自豪」。這是美國長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結果。美國特別注重利用各種節日慶典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美國主要的愛國節日有:陣亡將士紀念日、美國獨立紀念日、國旗制定紀念日等。每逢節日、慶典或集會,普普通通的美國人在自己家的窗子上、大門上包括汽車上都會懸掛國旗。在國家慶典里,人人都背誦:「我愛這個國家,保衛這個國家」的誓詞;在國旗紀念日里,人人都背誦忠於國旗的誓言。因此,美國的節日慶典,不僅是家人歡聚的時刻,也是激發愛國主義熱情的重要時機。美國的愛國主義教育和表達方式有其獨特之處。比如5月28日,在「陣亡將士紀念日」前一天,數十萬美國老兵騎著摩托車在華盛頓舉行了名為「雷霆萬鈞」的大遊行,紀念那些在二戰中陣亡的美國軍人,告誡人們不要忘記那些為國家獻身的美國軍人。
這是前一陣子在網上看到的,正好樓主提了這個問題,就搜出來了 :)
⑷ 美蘇兩大軍事強國,為何一個從不閱兵,一個酷愛閱兵
根據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我們可以知道,中國每隔十年或者二十年的時候,國家總是會在國慶節的時候舉辦一個軍事典禮。然而,這種典禮一般在世界上很多軍事強國中也會舉辦的。然而我們覺得十分奇怪的是,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作為世界上一個十分強大的軍事國家,卻從來沒有舉辦過這種軍事典禮,但是俄羅斯作為一個世界上的軍事實力十分強的國家卻經常會舉行這些典禮。然而,同為世界上的軍事強國,為什麼美國與俄羅斯之間差別這么大?然後查找相關的資料,我們可以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再也沒有舉辦過軍事典禮,主要是因為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到目前為止,美國軍事活動就一直都沒有停止過。換一句話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到現在,美國總是會爆發一些戰爭。所以,美國人根本就沒有空去舉辦一個正式的軍事典禮。
三、綜述
總之,美國不閱兵,俄羅斯經常舉辦軍事典禮主要是因為它們對這種典禮的看法不同。
⑸ 閱兵,那為什麼超級大國美國從不閱兵
我覺得是因為美國本土沒有發生過大規模的戰爭吧,有閱兵的國家大多是為了紀念二戰勝利,展現保衛國家的實力和信心
⑹ 請問,法國不是民主與法治的國家嗎為什麼法國能允許軍隊在和平時期對平民行使警察權呢
民主就是忽悠人的尿布。
法國歷史上,憲兵就是警察的同義詞,歷史可以追溯至法國加洛林王朝(法蘭克帝國)查理曼大帝時期的國王衛隊。
在大革命以後,法國的憲兵就擔負起了警察的職責,主要負責維護國家領土日常安全、保衛政府和要害部門、打擊刑事犯罪和有組織犯罪等。其職能和建制相當於中國的武警屬於有執法權的內衛部隊。
在法國,警察分幾大類:司法警察(相當於美國的FBI,專門辦理大案要案,一般老百姓的事情不管,除正式場合外基本不穿警服穿便衣,執勤時佩戴紅色警察臂章與檢察官同時行動),國家警察(主要在法國各大區首府和巴黎負責日常治安案件交通案件等,省級警察局還負責管理外國人居留權的審核,穿深藍色警察制服)、地方警察(主要管理省級以下市鎮的民事糾紛和社會治安,負責抄違章停車的車牌,因衣著顏色為淺藍色,法國戲稱「藍精靈」)
法國總參謀部下屬的憲兵司令部,管理全國的憲兵「共和國衛隊」,在巴黎和其他地區負責內衛、反恐、緊急情況處置、維穩等職能,在更多非省會城市由憲兵取代警察職能進行日常執法。內部也有刑偵、交警、民事處理、維穩、反恐等部門。
在法國,消防和急救兵種也是歸入憲兵司令部管理的,在救火救災和處理社會醫療急救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因為憲兵主要負責的是偵破與百姓相關的案件、以及負責救災救護,贏得了大多數法國百姓的擁護。所以每年的7月14日國慶節閱兵式的時候,國家警察(負責城市交通管制和罰款)往往是在法國民眾的奚落中通過,而憲兵尤其是消防救護兵方隊通過香榭麗舍大街時,法國百姓會自發鼓掌致敬。除此之外能享有百姓支持的還有戰功彪炳的外籍兵團。
⑺ 法國二戰為什麼投降那麼快
1940年6月5日,300萬德軍開始實施攻佔法國的「紅色方案」。從整個戰役態勢看,法國滅亡是遲早的事,擺在法軍統帥部面前的,要麼繼續抗爭下去,要麼尋找一個更體面的投降方式。當然,被嚇破膽的貝當等人更趨向於投降與和談。
遠在英吉利海峽對面的丘吉爾,自然不願看到盟友就這么輕易放棄,也在做著最後的努力。但在德軍的打壓下,盡管他苦口婆心勸告法國人抗戰到底,但對方堅稱敗局已定,唯有投降一條路。此時,他們考慮更多的是,如何避免二次傷害。
而作為法國人驕傲的馬其諾防線,矗立在法德邊境上成了徹徹底底的擺設,它不僅暴露出法國軍事思想的短視,成為二戰中法國人不折不扣的遮羞布;而且其「完全防禦」的建軍思想,成了因循守舊、墨守成規的典型,並淪為國際大笑話。
⑻ 拿破崙閱兵被各國譏笑毫無戰鬥力,他是如何做的
拿破崙曾率領法軍,佔領了義大利的一部分國土。
1800年春天,歐洲反法同盟的軍隊,從幾個不同的方向進攻法國,靠近法國邊境的奧地利10萬大軍,搶佔了拿破崙在兩年前征服義大利時占據的地盤,對法國構成了嚴重的威脅。
奧軍元帥梅拉斯梅拉斯也不是泛泛之輩,他帶領的奧軍與俄軍一起先後取得了卡薩諾、特雷比亞、諾維戰役及熱那亞包圍戰的勝利。 但這次他上當了, 他認為,拿破崙用來威脅奧國的預備軍團既然是一群烏合之眾,其目的在於使奧軍不敢進攻法國本土,他准備將計就計,加緊圍攻當時仍由法國控制的熱那亞城,並隨時准備進攻法國本土。就在這時,拿破崙卻親自率領數萬大軍,繞道瑞士,攀越阿爾卑斯山的大小山口,出其不意地出現在奧軍的後方,將奧軍打得落花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