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法國隊內亂故事
本屆世界盃開賽以來,內訌問題一直是困擾法國隊的最大問題,球員之間互相指責,比賽成績糟糕。6月17日在0-2完敗墨西哥之後,法國隊幾乎已經無緣小組出線。而在法國隊與墨西哥隊比賽的中場休息時,憤怒的阿內爾卡曾與主教練多梅內克在更衣室爭吵,並說出了「骯臟的婊子養的」這樣的話。
一般說來,球員與教練的矛盾乃至沖突本是家常便飯,舒梅切爾在曼聯曾頂撞過弗格森、古力特在AC米蘭甚至還掐過卡佩羅的脖子(據卡佩羅自己回憶)——但這都是私下的事,如果不放到檯面上頂多算是私人的意見不同而產生的爭執,一旦對媒體公布性質就變了,會涉及到教練的權威和隊員的態度問題。沒想到隨後這一事件被法國《隊報》曝光,6月19日法國足協對前鋒阿內爾卡做出了開除的懲罰,後者也黯然的以這種難堪的方式徹底告別了世界盃賽場。
而據法國隊隊長埃弗拉認為問題不在阿內爾卡,而在那個偷偷曝料給媒體的「內鬼」,法國隊里到底是誰幹了這件事目前不得而知,但埃弗拉認為,這人無論是誰,都是球隊的背叛者,是唯恐法國隊不亂的陰險小人——「消息的走漏來自隊里的某個傢伙,他希望傷害法國隊。問題並不是阿內爾卡,而是我們中那個陰險的背叛者,我必須這么說。這類事情怎麼能公之於眾呢?!」
阿內爾卡本人也感到非常冤枉,因為這次沖突本是更衣室的內部事件,不該被公之於眾。阿內爾卡確認與多梅內克有過爭論,他說:「我確實和教練有過激烈爭論,但這是在更衣室內發生的,是教練和我之間的事情,這永遠都不該被公之於眾,我不知道誰會因此得利,但這類做法顯然對球隊不利。」
法國隊員們認為法國隊內有工作人員將阿內爾卡侮辱多梅內克的事情告知媒體,由於教練多梅內克的能力被質疑以及長期與隊員的沖突問題,甚至有人暗示教練本人便是那個內鬼。
6月20日,全體法國隊球員公開集體拒絕訓練,法國足協官員、球隊的領隊讓-路易斯-瓦倫丁在隨後辭職——「這是法國和這里所有人的丑聞,也是法國足協和法國隊的丑聞。他們不想訓練,這是不可接受的。」法國隊領隊瓦倫丁在法國訓練基地說,「對我來說,一切已經結束了,我要離開足協,我真感到惡心。」說完這席話之後,瓦倫丁離開了球場,駕車離開——即是「罷訓風波」。
最新的進展則是,在今晚法國隊與南非隊的比賽,很可能會有法國隊的「叛亂分子」罷賽——「罷賽是有可能的,」多梅內克說。「我們將把這種因素考慮進去,在和我的助手們排兵布陣的時候,我會把這些因素都考慮進去。」對於隊員們的罷訓,多梅內克十分不滿:「那是反常的,低能的,糊塗的。」
② "德雷福斯事件'是怎麼回事
1894年,法國軍隊情報處在德國駐巴黎大使館安插了一個密探。這個密探是一位巴斯蒂亞婦女,幾乎是個文盲,在使館作女傭。德國武官馮·施瓦茨利用自己的官職從事間諜工作,他習慣於將文件、資料撕毀扔入字紙簍,然後讓職員將其燒掉。這位巴斯蒂亞婦女便將撕毀的文件、資料撿起來,交給法國情報處。1894年9月26日,她向法國情報處提供了一個重要文件的碎片,那是一封給馮·施瓦茨的信,信上沒有日期和簽名,內容是給馮·施瓦茨寄去幾份關於法國軍隊的情報。從信的內容看,一個法國的軍官背叛了祖國,將秘密文件出賣給德國。
法國情報處立即向上級作了報告,陸軍部長梅西埃將軍命令部下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出這個叛徒。情報處推斷,只有參謀部的軍官能夠提供那些文件,而且只有可以同時出入參謀部的四個辦公室的實習軍官掌握這些文件。在檢查實習軍官的筆跡時,情報處發現德雷福斯的筆跡與那封信上的筆跡特別相像。一位鑒定人認為,那封信出自德雷福斯之手,雖然字體也存在不同之處。
時年35歲的德雷福斯立即被懷疑是罪犯,因為他是唯一的猶太人,而且他的父母居住在法國的阿爾薩斯地區,他的兄弟為了經營家產而保留了德國國籍,而參謀部的其他軍官都來自貴族家庭;德雷福斯經常出入參謀部的辦公室;他被傳訊到軍事法庭時,給法官留下的印象也不好。
情報處急於求成,他們認為自己找到了罪犯,只注意到德雷福斯的筆跡與那封信上的筆跡相像,而對於有利於德雷福斯的證據則視而不見,如:作為一個炮手而使用「這個零件的啟動方式」這個用語是不尋常的;德雷福斯是一位出色的軍官、已婚、有了孩子、私生活清白、經濟寬裕;法蘭西銀行的鑒定專家戈貝爾認為那封信很可能不是德雷福斯寫的……
德雷福斯被逮捕,審判在秘密中進行。
一個名叫亨利的少校到法庭作證,他採取影射的方式說:「我通過一個信譽很高的人得知有個軍官叛變了,就是他——德雷福斯。」被告人要求他說明這位「信譽很高的人」的名字,得到的回答卻是:「我們軍官的腦袋裡是有秘密的,他不懂得軍帽下的秘密!」
陸軍部長梅西埃將軍叫人給軍事法庭的庭長送了一份秘密材料,命令他只能在合議時打開。
軍事法庭一致通過判處德雷福斯終身流放和免除軍職,判決從1895年1月5日開始生效。
1896年3月1日,法國情報處截獲一封叫作「藍皮急件」的氣壓傳送信件,發信人是馮·施瓦茨,收信人是「埃斯特哈齊少校」,從信的內容看,這位少校向德國武官提供了情報。情報處也弄到了埃斯特哈齊少校的信,檢查字體時發現,「埃斯特哈齊少校」的字體與德雷福斯的十分相像!
埃斯特哈齊少校承認了犯罪事實,但後來卻化裝逃跑了。
此案的平反頗費了一番周折。最後,真正的調查開始了。法國最高法院和處理法官紀律問題的聯合審判庭為德雷福斯恢復名譽,法國議會也通過決議恢復了德雷福斯在軍隊里的高級軍銜,並授予他「榮譽勛位騎士」。
這是法國發生的一樁著名冤案,曾在法國社會引起了軒然大波,它的平反也經歷了不少波折,著名作家左拉曾經以《我控訴》一篇檄文表達了自己的憤怒。這一案件最終使德雷福斯得到昭雪,但損害已經形成,就像被揉皺的紙,無法再恢復原來平展的表面。所以古人不斷告訴後人:折獄必須慎重。
德雷福斯被懷疑為德國間諜,主要的證據是德雷福斯的字體與從德國人那裡得到的信上的筆跡相像。在偵查過程中,情報機關忽視了對德雷福斯有利的證據(如法蘭西銀行的鑒定專家戈貝爾認為那封信很可能不是德雷福斯寫的結論和書信中不尋常的用語等),完全抱著德雷福斯有罪的預斷進行案件的調查,再加上虛偽證據的介入,終於鑄成大錯。
③ 二戰時各國都是如何處理漢奸,法國最嚴厲,中國最溫柔
二戰時各國都是如何處理漢奸,法國最嚴厲,中國最溫柔
每次戰爭,總有因為怕死或者利益背叛自己國家的「人」,尤其是當這個國家已經被侵佔了部分領土或者完全被侵略的時候,這個國家就會出現一批賣國賊,那麼在二戰期間各國是怎樣處理這些賣國賊的呢?
一個民族之所以能屹立於世界之林,靠的就是齊心協力。賣國、黨走狗都是可恥的,但幫敵人來侵略自己的國家就應該打入十八層地獄!望採納
④ 各國是怎樣對待漢奸的
通敵叛國者,我們俗稱漢奸。在如今眾多的抗戰影視劇當中,那些投靠日本,甘願當走狗的漢奸,被演員們演繹的惟妙惟肖。而那些歷史當中的真正的漢奸,也確實應該千刀萬剮,罪該萬死。
就人類歷史上最慘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戰而言,由於參戰國數量之多,可謂是打成了一團亂麻,而在這紛亂的戰事當中,各國也都多多少少的出現了叛國投敵之徒,只不過是有多有少罷了。
而隨著美國的參戰,二戰走勢逐漸趨於明朗,最終以勝利而告終。戰後,各國相繼展開了大規模的鋤奸運動,而其中,法國,絕對算是打擊漢奸最多,也是最嚴的國家。
二戰後,蘇聯是如何懲戒「漢奸」的?幾十萬人被扔進寒冷極地,一個不留
戰爭一直以來都是殘酷的,戰爭最終的受害者都是百姓,從古自今只要有戰爭就一定會有叛徒,我們稱之為漢奸,特別是在抗日戰爭期間,中國的漢奸偽軍多達百萬,要知道當時中國雖然有四億人口,可上戰場的也只有五百萬不到,可光漢奸偽軍就有了一百多萬,可見這有多恐怖,不過也不要因此菲薄我們自己,因為不光是中國有漢奸偽軍,其他國家也一樣有,也一樣很多,這是人性求生的本能,不存在差異性。
今天就來聊聊蘇聯在戰後是如何處決「蘇奸」的,二戰期間蘇聯就和兩個國家發生過戰爭,一個是日本,一個是德國,日本顯然對蘇聯沒有多大的威脅,可德國就不是了,在希特勒的帶領下,蘇聯也和我們一樣面臨著被滅國的危險,可就在兩國的交戰期間,蘇聯涌現出了大量的叛徒,為了活命,他們給德國當偽軍,據統計,這些偽軍叛徒也多達百萬人。而且到戰爭後期,那些被俘虜了的蘇軍們也大多淪為了德國的士兵,反向倒戈,這一時期的蘇聯偽軍多達三百萬人,之所以有這么多叛徒也是有很多歷史原因,今天就不再深究,我們主要是說說戰後蘇聯是如何對待這些叛徒的。
蘇聯對待這些叛徒是十分殘忍的,因為當初這些叛徒給蘇聯帶來了太大的損失,他們泄露軍事機密給德國人,讓蘇聯差點就失敗,所以到戰後清繳的時候,這些偽軍們的苦日子也就開始了,蘇聯的偽軍大多不像中國偽軍那樣被逼無奈,他們有很多事自願的,甚至在戰爭中比德軍都要賣命,所以戰後,這些偽軍們的命運也都很悲慘,這些偽軍中罪大惡極的大多都會被執行死刑,而且都是在大眾面前執行,甚至還登上報紙,詳細介紹叛徒的死亡過程,而對於大多數的偽軍,蘇聯的態度也是十分強硬,他們將大量的偽軍運往北極極地,在那寒冷的地方,每天都有大量的人死去,能活下來的只有極少數,所以這些偽軍的下場大多都是死,這也表明了蘇聯對待叛徒的態度。
在這些叛徒中最有代表的就是安德烈-安德烈耶維奇-弗拉索夫,他是高爾基州人,曾經是蘇聯優秀的蘇聯紅軍將領,後來卻加入了德國陣營,他也是歷史上最具有爭議的將領之一。安德烈在1919年加入了蘇聯紅軍,在蘇德戰爭爆發之前,他已經是第四機械化軍軍長,在保衛戰中他參加了大量的正面防禦戰爭,建立了無數的戰功,被授予列寧勛章和紅旗勛章,在莫斯科大反攻中他擔任了先鋒,又建立了無數的戰功。
後來德軍突破蘇軍的防線,在1942年的6月23號,安德烈率領部下全力反攻,可惜德軍火力太猛,安德烈最後在皮亞特尼察這個小鎮上被德軍俘虜,在集中營中他受不了德軍的嚴刑酷打,最終成了一名法西斯,可至今也沒有知道安德烈歸降德軍的真正原因,或許還有其他不可告人的秘密吧,畢竟說他貪生怕死有點難以接受。
由於安德烈強大的號召力,很快召集了殘余部將幾萬人對抗蘇聯,不過後來,德軍優勢漸漸變小,最後被蘇聯趕出國土,安德烈也被捕,為了懲罰這個罪大惡極的叛徒,蘇聯將其絞死,並在報紙上詳細報道其死亡過程。
在當時,法國處死了大批賣國賊,而處死的方式更是五花八門。就男性漢奸而言,一旦被抓住,無需審判,老百姓們愛怎麼弄死就怎麼弄死,而女性漢奸,更是被脫光衣服,剃光頭發,拖到大街上被人任意羞辱。換句話說,戰後的法國政府默許百姓動用私刑,毆打虐待,槍殺刀殺,甚至是絞刑,簡直是無一不用。
據不完全統計,在法國這短短幾個月的清算漢奸運動當中,8萬人中有5萬多人被審訊判決,其中16300人判死刑,7500人判無期徒刑,而更多的則是被罰作苦役或關押監獄,也有的甚至是直接在糾察當中被打死。
或許我們很難想像,在如今這個被冠以「浪漫」的法國大地之上,也曾發生過此等的暴行,而政府的默許同樣是讓人詫異。但是,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之下,政府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符合了民眾意願,遵從了國家的利益之上。
而法國的大清算運動,更是對人民的一種警示,漢奸應該被嚴肅處理,漢奸思想也更應該被根除,而換句話說,這也就是為什麼即使是有漢奸,也沒有漢奸文化的根本原因。
⑤ 獨家揭秘:二戰時期,各國是如何處理逃兵問題的
二戰時各個國家都不會縱容逃兵,臨陣退縮的人結局當然不會好,一般都會收到處罰或者道德譴責,甚至還有人為此喪命。打仗本身是一件很殘酷的事情,一旦進入戰場,可能你連怎麼死的都不知道。人固然有求生的慾望,在生命面前,當逃兵其實也無可厚非。但是在國家大義面前,馬革裹屍才是一個軍人最高的榮譽,貪生怕死只能讓自己蒙羞,讓國家難堪,讓人民不齒。
義大利最隨意。義大利作為二戰軸心國成員之一,但是也是存在感最差得國家之一。感覺義大利在二戰中並沒有表現出太過強大的軍事能力,在對待逃兵這個問題上也很隨意,沒有固定的法律或者軍規來約束,處理逃兵的辦法也是千差萬別。有些逃兵啥事沒有,有些逃兵則可能被無情殺害。
⑥ 對待叛徒的政策是什麼
沒有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支軍隊、任何一個組織能夠容忍叛徒,也絕不可能對叛徒從輕發落。
一些人之所以當叛徒,其目的都是為了個人私利,而非其他。這些人貪生怕死、幻想高官厚祿吃香喝辣。而要得到這些,投敵賣國就是捷徑。
革命靠自覺,組織和軍隊有紀律。你要是吃不了苦,可以寫辭職報告走人,沒人硬攔著你。你要是覺得遭受不公正待遇,可以通過組織程序向上級投訴,總有解決的辦法。可是當叛徒,出賣國家和組織的利益就是兩回事了。如果對叛徒不予以嚴懲,勢必嚴重影響到國家軍隊組織的威信,造成極其惡劣的後果。因此一旦抓獲叛徒,必定嚴懲,絕不姑息。
⑦ 二戰結束後,各個國家是如何處置那些女漢奸的
漢奸這個詞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不好的,事實也是如此,成為漢奸的人又有哪一個不是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呢?在全世界的歷史上各個國家都曾經有過漢奸,在全民族為了保衛家園而戰斗的時候,他們卻為了自己的一己私慾,而放棄家園,與敵人串通一氣,成為敵人的走狗,幫著敵人打壓自己的同胞。這樣的人無論是自己人還是敵人都是十分厭惡的,所以到了最後這種人的結局往往是十分悲慘的,不過這也是他們罪有應得。
小結:
對於這些在國家處於危難之際,非但沒有挺身而出一同面對困難,而是為了一己私慾而背叛國家,殘害同胞,投身敵營成為敵人的走狗的女漢奸們,無論最後她們獲得了怎樣的懲罰,那都是她們罪有應得,不值得獲得一絲絲的同情。這些女漢奸的下場也告訴了我們,如果我們真的這樣做了是不會有任何好下場的。她也告訴了我們在危難面前一定要齊心協力,團結一致,共同面對,切不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去損害大眾的利益,要相信即使有天大的困難出現在眼前,只要我們團結一致,共同面對,那麼最終的勝利一定是屬於我們的!
⑧ 法國資產階級革命
第三,雅各賓派建立政權時面臨的國內局勢也是異常嚴峻的。其實處死路易十六某種意義上對大革命來說,產生了一場更大的災難。「在法國,國王的死造成了新的分裂,……因為幾世紀以來,法國都是通過王權而存在的。不管是不列塔尼或朗基多克,貴族或非貴族,巴黎的人民或鄉村中的幾萬人民,除了國王外沒有其他任何的共同點。君主制雖隸屬於階級和地區差異之下,但是在那時卻它成為民族主義的象徵。當時對於法國來說,除了對君主的個人擁戴外,沒有任何地方足以使二千五百萬的人民生活在一起……」[11]事實上,國王的死確實險些讓法國分解為其組成的一些因素:吉倫特派煽起的聯邦派的叛亂,擴展到了六十個郡,軍隊中的士兵也大多是來自於舊的統治之下的,他們甚至有些不願意穿共和國的軍裝。[12]所以這時要維護大革命,就必須首先將人民的心統一起來,而顯然吉倫特派做不到這一點。
此外,雖然1791年、1792年、1793年法國農業基本都是豐收的,但是由於戰爭需求過大,所以經濟上仍然物價高漲、食品短缺,一些富農趁機囤積居奇,不肯輕易出售糧食換取不斷貶值的指劵,於是商人就在市場上拚命抬高物價,牟取暴利。「以前一磅只值三蘇的麵包,現在漲到六蘇,在巴黎附近各小城市中甚至漲到八蘇。南部更是賣得飢荒價格——每磅十蘇及十二蘇」[13]。「在(1793年)八月末的時候,本有一個好的收獲的,但是市場仍然是空空的。在巴黎,盡管國民公會做了所有的努力來為大眾提供食物,然而仍沒有多餘的麵包,人民只能在麵包店門口排上幾個小時的隊。人民的飢餓與憤怒進一步使革命和暴亂成為可能」[14]。於是法國各地掀起反對物價高漲的斗爭,「在巴黎,民眾反對提高物價的運動,進行得比別處更為激烈。為此,當1793年時,會發生反高價運動之暴力」[15],西部的農民和法國主要城市的人民也拒絕接受國民公會的權威。而在這樣一種國內局勢下,吉倫特派是無法團結全國人民,一致對外的,「他們(吉倫特派)始終不曾見識過舊統治所有之抵抗勢力,他們也始終不曾了解要征服這個勢力,需要向人民申訴。人民之對於國家,只有納稅,選舉,和服兵役;至於何種政府之建立或打倒,則是思想家,統治階級,政治家的事情」[16]。而綜觀法國大革命的全過程,法國人民總是起了很關鍵的作用的,又如上文所述,雅各賓派是承認人民的力量的,於是歷史便呼喚了更為激進的雅各賓派的執政。所以正像馬克思所說:「(在法國大革命中),每當某一個黨派把革命推進得很遠,以致它既不能跟上,更不能領導的時候,這個黨派就要被站在它身後的更勇敢的同盟者推開並且送上斷頭台。革命就是這樣沿著上升路線行進。」[17]
結合上文討論的背景,可以看出雅各賓派統治帶有歷史必然性,其肩負的歷史使命「就是不僅要繼續同國內外封建勢力作斗爭,而且還必須打破常規,通過限制和打擊資產階級來實現戰勝敵人的歷史重任」[18],這也就是馬克思所提到的:「(無產階級和那些不屬於資產階級的城市居民階層),只不過是為實現資產階級的利益而斗爭,雖然它們採用的是非資產階級的方式。全部法蘭西的恐怖主義,無非是用來消滅資產階級的敵人,即消滅專制制度、封建制度以及市儈主義的一種平民方式而已。」[19]於是資產階級採取了這種特殊的「平民方式」來進行了資產階級革命,而革命中雅各賓派採取的「恐怖政策」便是在一次又一次升級的革命中產生的[20],它的目的是「給戰爭帶來勝利,解決法國國內面臨的經濟問題並處理叛徒與反革命者」[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