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巴塞爾的介紹
巴塞爾:
巴塞爾(又稱為巴澤爾,德:Basel,法:Bâle,意:Basilea)是瑞士的第四大城市(僅次於蘇黎世、日內瓦和伯爾尼),為巴塞爾城市州(德Basel-Stadt,法Bâle-Ville)的首府,坐落於瑞士西北的三國交角,西北鄰法國阿爾薩斯,東北與德國南北走向的黑森林山脈接壤;而萊茵河在此東注北涌穿城而去,將巴塞爾一分為二,版圖較大者位於西岸稱為大巴塞爾區,小巴塞爾區則位於東岸。巴塞爾市中心是圍繞著市政大廳及14世紀建成的巴塞爾大學附近形成的。狹窄的街道及小路,因為被萊茵河隔斷而建立的橋梁都是巴塞爾的特色之處。進入市中心部分則因為保護關系除了搭載遊客的電車外,是沒有任何機動交通工具的。巴塞爾是化工和制葯工業發達的地區,尤其以知名葯業公司諾華和霍夫曼·羅氏集團為首的瑞士最大的葯品公司總部都設在巴塞爾。位於巴塞爾附近的穆滕茨是全歐洲最大的鐵路調路及分路車站。
巴塞爾位於萊茵河灣與德法兩國交界處,是連接法國、德國和瑞士的最重要交通樞紐,三個國家的高速公路在此交匯。巴塞爾市內有三個火車站,分別屬於法、德、瑞三國;一個跨越瑞法兩國國界的國際機場(Basel-Mulhouse airport);和一個萊茵河工業內河港口。
每年在這里舉行瑞士最大的國際樣品展示會,這里還有在國際金融方面舉足輕重的國際結算銀行(BIS/BIZ)。巴塞爾是個和日內瓦一樣的國際性城市。
巴塞爾市人口約有16萬,是瑞士第三大城市,地處瑞士東北邊境萊茵河畔,又是全國主要的航運口岸。巴塞爾還是一個煙囪指天、吊車鶴立的工業城市,但又不失其嫵媚之處:公園棋布,綠地片片,加以古建風姿獨特,萊茵河穿流市區,更是增色不少。
巴塞爾她被萊茵河分割開,左岸稱為大巴塞爾(Grossbasel),是經濟商業及消閑購物中心;右岸稱為小巴塞爾(Kleinbasel),主要是花店、畫室、工藝坊、以及以精緻木台供應乳酪小食和飲品的咖啡廳。
因此巴塞爾被稱為中歐「天氣最好」的城市,統計也表明巴塞爾的日照比提切諾更多。
巴塞爾是化工和制葯工業發達的地區,早期的巴塞爾從傳統的紡織業和印染場起步,帶動了化學工業的發展,目前已成為瑞士的化學工業中心。瑞士的三大化工集團都集中在巴塞爾。尤其以知名葯業公司諾華葯業(Novartis)和霍夫曼·羅氏集團(Hoffmann - La Roche)為首的瑞士最大的葯品公司總部都設在巴塞爾。
巴塞爾有時被冠以Romandie的德文名稱,因為巴塞爾的官方語系是德語,法文和英文也被廣泛使用。其准確的官方稱呼是巴塞爾-德語。巴塞爾是一個相當自由主義的社會,相對於德國他們大多算是歐洲友好主義,而相對其他地方時則顯得相對保守。由此巴塞爾旅遊業的口號是「不同的巴塞爾」。
❷ 巴塞爾,阿拉斯加
瑞士巴塞爾 / Basel
巴塞爾(Basel)是瑞士第二大城市,市區現有人口約18萬,位於瑞士、法國、德國的三國交界處,萊茵河穿城流過,在城區轉了一個近乎直角的大彎。萊茵河左岸稱為大巴塞爾,是經濟、商業及休閑購物中心,右岸稱為小巴塞爾,主要是花店、畫室、工藝坊,及咖啡廳等。(下圖為萊茵河轉彎處和小巴塞爾)
巴塞爾城有2000多年的歷史。公元前500年,凱爾特人在此定居。羅馬帝國時期,羅馬人在此建有殖民城邑和要塞。374年,巴塞爾(Basilea)首次出現在文獻中。5世紀末成為法蘭克王國屬地,912年屬於勃艮第(Burgundy)王國,1033年成為德國屬地。1501年加入瑞士聯邦,是聯邦的第十一州。1833年正式分裂為城鄉兩個半州。
巴塞爾長期以宗教及文化名城著稱於西方。從7世紀初便設有主教府邸。15世紀中葉,天主教廷發生分裂,一度出了兩個教皇。有一個教皇把府邸設在巴塞爾。1460年巴塞爾建立了全瑞士第一所大學,從此歐洲的學者、學生雲集於此。
巴塞爾歷來是一個交通重鎮,現有三個火車站(分別屬於法、德、瑞三國的國家鐵路),和一個建在法國的領土上的國際機場,一個萊茵河內河港口,也是瑞士唯一的通海航運口岸。
300 年前,巴塞爾從傳統的紡織業和染場起步,帶動了化學工業的發展,目前已成為瑞士的化學工業和醫葯工業中心,瑞士的三大化工集團都集中在這里。制葯業在國際上處於領先的地位。此外,巴塞爾有在國際金融方面舉足輕重的國際結算銀行,經濟方面是個和日內瓦相當的國際性城市。
巴塞爾被稱為瑞士的佛羅倫薩(Florence),是一座充滿文化氣息的城市,每年舉行的法斯納茲(Fasnacht)嘉年華會保留了中世紀的軍事傳統。瑞士最大的國際展會,其中尤為著名的是每年4月召開的珠寶、手錶博覽會,均在巴塞爾舉行。巴塞爾城內的最高建築便是現代化的展覽大廈。
有三十多個獨特的美術館及博物館的巴塞爾,正逐漸成為瑞士的博物館之都。這里擁有價值連城的世界一流收藏品。巴塞爾美術館(Kunstmusum)是歐洲最大的美術館之一,建於 1662年,歷史上是全歐第一家向公眾開放的美術館。歷史悠久,藏品豐富,除古代名作外,還有近代和現代大師的作品,包括不少畢加索的晚期作品。這些藏品足以構成一部歐洲美術史。在正面入口處,是羅丹(Rodin)的雕塑:加萊的市民。
三國紀念碑(Dreilaendereck)位於城市北部,是一座火箭形的雕塑,上面刻有瑞士、法國、德國3個國家的國旗。不過,這里不是三國國境的交界點,交界點在附近的萊茵河的下遊河道中心。
巴塞爾大教堂(Munster)是一座天主教堂。11世紀開始動工,1356年因地震毀壞,其後重建並多次改建。教堂為紅色砂岩建築,這在歐洲的教堂中並不多見。教堂的建築風格為哥特式和羅馬式的混合。在教堂中,有埋葬在巴塞爾的伊拉斯謨(Erasmus)的墓碑,伊拉斯謨是文藝復興時期重要的人文主義思想家和作家,死於1536年。在教堂中可將整個巴塞爾風景盡收眼底,可眺望德國境內的黑林山和法國境內的沃傑山(Vosges)。
馬克特廣場(Marktplatz)位於市中心,是巴塞爾主廣場,因為一直用於集市,故而德文名稱的意思是集市廣場。巴塞爾市政廳(Rathaus)位於馬克特廣場旁邊,是16世紀後期哥特式的紅色砂岩建築,於19世紀進行過改建,建築內部有豐富多彩的壁畫,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
巴塞爾大學是瑞士最古老的大學,1460年建立,不久後伊拉斯謨從鹿特丹來此執教,巴塞爾日漸發展成為阿爾卑斯山北的人文主義中心。19世紀,哲學家尼採在此執教達十年,在此完成了許多偉大著作。巴塞爾大學現有近萬名在校學生,生化及計算機學科居世界領先地位。
巴塞爾動物園是瑞士的兩大動物園之一。1874年建立,現佔地約11公頃,約有600多種6000多隻動物,許多為珍稀種類,每年接待將近百萬遊客。
奧古斯塔·勞里卡(Augusta Raurica)在巴塞爾城外,是建於公元前44年的羅馬城市遺跡,是瑞士最大的,也是萊茵河流域最古老的羅馬遺跡。殘存的露天劇場可容納800人,還有羅馬博物館,陳列有出土文物和城市復原模型。在露天劇場會有各種活動舉行。
阿拉斯加州是美國的第49州,也是美國第一大州,比第二大德州的兩倍還大,人卻不到60萬。在阿拉斯加,人們稱其它48州為The Lower 48s。國際航線所達的安克拉治不是首府,首府朱諾(Juneau)是一個沒有鐵公路可達的美麗寧靜小城。
阿拉斯加約有大小300萬個湖泊,其中94個湖面廣達10平方英哩以上;在北美20座高山中,17座位於阿拉斯加境內。自然環境造就了阿拉斯加的國家公園,也為此地贏得最後處女地(The Last Frontier)的封號。除了石油外,天然氣、金、銀、鉛、鋅、煤礦,以及林業蘊藏量均屬世界級,加以位於亞洲與北美大陸航線上,航空的開放天空政策,使阿拉斯加成為亞洲國家最理想的資源來源。
公元1867年,美國自帝俄手中以720萬美元價格買下阿拉斯加,當時除了淘金客外,沒有人會想到「阿拉斯加」這個名字;也因為淘金客與其家人的冒險犯難,阿拉斯加的壯麗美景才有機會展現於世人面前。
在這個最後處女地上,有些令人稱道的人工建設支撐全州的經濟架構,最醒目的就是聞名於世的「穿越阿拉斯加輸油管」。這個人造奇景全長達800英哩(約1,200公里),20多年來屹立於凍原上,抵擋溫差70度造成的熱脹冷縮而無恙,每日持續運輸原油1,800萬桶,為美國帶來源源不盡的財富。
跨越在北極圈上的阿拉斯加是美國最大州,初從蘇聯手中以低價買來的美國人,絕對想不到阿拉斯加蘊藏的豐富油藏會為他們帶來龐大財富,那條從北到南縱貫阿拉斯加的油管更是觀光客必造訪的景點。
因為地處北極圈上;一般人對阿拉斯加的印象多半是冰天雪地的白色大地景象。殊不知,夏天的阿拉斯加依然極為翠綠、生機盎然,自然環境景觀不亞於世上其它任何國家公園;終年白雪覆蓋的群山,冰河峽灣的壯麗,以及多樣的生態環境,再加上宜人的氣候,都是吸引觀光客在夏天走訪阿拉斯加的原因。
進入冬天,白天氣溫經常降至攝氏零度以下的阿拉斯加,是否就會讓觀光客卻步呢?的確,酷寒的氣候讓大多數觀光客裹足不前,看到的都是白茫茫一片,似乎每個人只能待在室內;然而,冬天的阿拉斯加呈現的是生活在亞熱帶的我們很難想像、甚至完全未曾接觸的生活形態。
靠近北極圈的費爾班克斯,氣溫低是必然的。記得有天晚上開車出去夜遊,看到路邊鍾塔顯示的居然是「- 30℃」,對生活在台灣的我們來說很難想像吧!在這種嚴寒氣候下生活的阿拉斯加人當然有其特有的戶外活動,最常見的就是狗拉雪橇。
從每年10月到隔年3月,正是阿拉斯加狗拉雪橇比賽的旺季,幾乎每個城鎮在周末假日都舉行地區性比賽,從小孩到大人依年齡分成數級,舉行不等公里數的越野計時賽;3月底則進行全阿拉斯加地區總決賽,而安克拉治更舉行國際賽,吸引全世界好手來此參加比賽。狗拉雪橇在冬天的阿拉斯加是一種常見戶外活動,有時更是一種代步工具。要駕馭狗拉雪橇必須具備相當技巧,當然不是觀光客可在短時間內現學現賣,不過,一般人還是可於觀光景點付些許費用,讓狗拉雪橇載著你賓士在結冰小溪流上,迎著冷冽寒風,刺骨滋味絕對令人難忘。
費爾班克斯郊外有一段沿著公路旁興建的縱貫阿拉斯加油管,雖然解說站冬季不開放,你仍可以走到油管正下方,想像來自北方海底、超過攝氏100度的原油,流經孤獨地穿越阿拉斯加廣闊荒野的油管,走完長達數公里旅程來到南方的瓦迪茲港。跨越塔那那河上方的油管以兩支橋墩撐起來,遠望它有如舊金山金門大橋的氣勢。觀光客也能按圖尋找冰河流入湖泊的景觀,只是此時湖水已結冰,湖面上更積滿厚厚白雪,早已分不清冰河與湖水的界限在哪裡。
地球可說是一塊巨大的磁鐵,磁力線從南北兩極地區延伸出來,包圍住地球形成一個保護層,讓居住在地球上各種生物,避免受到來自太空的有害輻射線侵襲。來自太陽的太陽風是一種攜帶多種帶電粒子的電漿流,吹過地球時,大部分電漿流被地球磁場阻擋在外,少部份則由兩極地區滲透進來。當這些帶電粒子與大氣層的分子相互碰撞,數量足夠時即產生所謂的極光。由於組成大氣層的分子種類很多,因此極光也有綠、黃、藍、白、紅等多種顏色,其中以綠色居多。一位當地女孩告訴筆者,她從未看過也最想看到的就是粉紅色的極光。
極光只發生在80公里以上的高空,與產生於低空的雲層完全不同,因此只有出現繁星點點的晴朗夜空才看得到極光。在幽黑星空背景下,像一條大布幔般的極光可從遠方快速逼近,通過頭頂上方再消失於地平線的另一側;也可能在你前方上演,變化萬千的造型秀,令人目不暇給;甚至有人說在極光發生期間,可以聽到伴隨產生的聲音,若真如此,那絕對是自然界最美麗的聲光大秀。
❸ 日,法,德火車速度達到了什麼程度動車名稱是什麼
日本,新干線,1964年10月1日東海道新干線正式開通營業,高速列車運行速度達
富士山下的日本高速列車到210公里/小時,從東京至大阪間旅行時間由6小時30分縮短到3小時。
1975年山陽新干線通車營業,列車最高時速270公里;1985年東北新干線通車營業,列車最高時速240公里;1982年上越新干線通車營業,列車最高時速240公里;1997年長野新干線通車營業,列車最高時速260公里。2011年3月6日,日本最新子彈列車「隼鳥號」(Hayabusa)首度通車上路。這項最新高科技特快新干線時速達300公里,其豪華客艙號稱可比美飛機商務艙。
法國,TGV,主要線路:巴黎至里昂,全長417公里,其中新建高速鐵路線389公里,1983年9月全線建成通車。TGV高速列車最高運行時速270公里,1989年建成巴黎至勒芒,1990建成巴黎至圖爾的大西洋線,列車最高時速達到300公里。1993年,北線開通運營。北線也稱北歐線,由巴黎經里爾,穿過英吉利海峽隧道通往倫敦,並與歐洲北部比利時的布魯塞爾、德國的科隆、荷蘭的阿姆斯特丹相連,是一條重要的國際通道。
德國,ICE,德國的高速鐵路,一條是1991年6月建成通車的曼海姆至斯圖加特線;一條是1992年建成的漢諾威至維爾茨堡線。高速鐵路上開行的ICE城際高速列車,時速250公里,最高280km。1993年以來,ICE高速列車已進入伯林,把德國首都納入ICE高速運輸系統。ICE也穿過德國與瑞士的邊界,實現了蘇黎世至法蘭克福等線路的國際直通運輸。德國正在新修柏林至漢諾威、科隆至法蘭克福兩條高速鐵路。ICE(城際快線)是德國鐵路網上最快最舒適的旅行交通工具,每小時時速可達到320公里,是高品質的體現。乘坐ICE列車,在1到2個小時里,就可到達德國多數大城市、瑞士(蘇黎世、因特拉肯、巴塞爾)、奧地利(維也納)、比利時(列日、布魯塞爾)、法國(巴黎)、荷蘭(阿姆斯特)和丹麥(哥本哈根)。
❹ 從法蘭克福T2機場到法國巴塞爾米盧斯機場怎麼坐車
兩地的距離不近,大約是340公里;最方便是搭乘飛機,每天有4-5 直飛航班,45分鍾到達。如果不趕時間,可以選擇陸路交通,不過途中需要換乘,先坐火車然後換乘巴士。
要從T2 去火車站,首先要乘坐機場的擺渡單軌電車到 T1航站樓,然後跟著指示牌的方向通過空中通道步行到火車站,整個過程大約 25分鍾。到了機場長途火車站(Frankfurt(M)Flughafen Fernbf)搭乘開往巴塞爾火車站(Basel SBB) 的 ICE 列車,上車處是在車站的第 Fern 5 月台。
❺ 德國去義大利有哪些站點以及路線
從法蘭克福到義大利是沒有直達快鐵的。
以法蘭克福中央車站為起點,可以搭乘DB快線 或 ICE快線,直達瑞士北部的巴塞爾瑞士聯邦鐵路火車站(約3小時),轉乘開往 瑞士南部靠近義大利邊境的盧加諾(Lugano)的城際列車 675(約4小時),到達後換乘開往米蘭的 Regional 25531列車,大約1小時10分鍾到達。
全程車費 普通座 260美元,頭等座 411美元。
從米蘭可以向東到威尼斯,然後南下到羅馬,繼續往南可以去那不勒斯。
【法蘭克福中央車站】
❻ 巴塞爾港口主要有什麼特色
巴塞爾是萊茵河上重要的港口,是瑞士這個內陸國家唯一對外聯系的港口,瑞士對外貿易的大部分經過這里。巴塞爾是僅次於蘇伊士的第二大城市,化學工業發達,有醫葯、染料、化纖等工業。巴塞爾至今仍然保持了古城的幽靜和安寧,一些街道兩旁的房舍,一、二百年前的風格依舊如故,古城堡,古教堂,昔日的小旅舍、小酒店都古香古色,成為旅遊者尋幽訪古的好去處。目前,瑞士正致力於萊茵河上游水利資源的開發,使它能用於航運。一個龐大的計劃是開鑿幾條運河,通過瑞士境內的阿勒河,巴萊茵河與蘇伊士湖、納沙泰爾湖、日內瓦湖與洛桑一帶的萊蒙湖都連成一片,構成一個內河航運網。待這一工程完工之後,瑞士——世界著名的旅遊之國,風光會更加綺麗。從巴塞爾到德國的波恩為中游。根據水文特點和流域狀況,又可以分為上萊茵低地和萊茵峽谷兩段。巴塞爾到德國的賓根,水流在寬廣的階狀谷地穿行,河道彎曲,有內卡河和美因河等支流注人,是聞名的上萊茵低地。從賓根到波恩之間,兩岸山巒重疊,河道曲折蜿蜒,河床狹窄,流速增加,左岸有摩澤爾河匯入,被稱為萊茵峽谷。這里氣候溫和,土壤肥沃,農業發達,尤以葡萄種植業聞名,沿岸葡萄綿延100多千米,形成一個巨大的葡萄園。所以,被稱為德國的「葡萄之路」。
❼ 從瑞士巴塞爾乘火車到法國斯特拉斯堡,需要多少時間
1個半小時左右,具體可以私信我
❽ basel是哪個國家
basel,英語單詞,主要用作名詞,作名詞時譯為「巴塞爾(瑞士西北部城市,在萊茵河畔
❾ 米蘭中央火車站的車站介紹
米蘭中央火車站是歐洲最大的車站,是歐洲的鐵路樞紐之一。位於米蘭市中心的奧斯塔公爵廣場米蘭中央火車站落成於1931年,因為城
市的老火車站無法應付不斷增加的客運量。為了建造新的火車站,米蘭市政府於1906年1月15號舉辦了設計競爭,但該項目最終沒有確立。6年後,市政府舉行了一次新的比賽,烏里塞·斯塔齊尼(Ulisse Stacchini) 取得勝利。建成的米蘭中心火車站213米長的站台大廳綜合了眾多美學風格,在這個站台上散步,是一種藝術享受。
米蘭中央火車站作為義大利最大的火車站和歐洲的鐵路樞紐,可以到達羅馬(羅馬特爾米尼火車站)、都靈(都靈新門火車站)、熱那亞(熱那亞王子廣場火車站、熱那亞布林紐雷火車站)、威尼斯(威尼斯邁斯特雷火車站、威尼斯桑塔·露琪亞火車站)、的里雅斯特、佛羅倫薩、博洛尼亞(博洛尼亞中央火車站)、那不勒斯、佩魯賈、維羅納、利沃諾、烏迪內、文蒂米利亞、比薩、布雷西亞、錫耶納、科莫等義大利各主要城市,通過歐洲之星列車可以抵達蘇黎世、伯爾尼、巴塞爾、巴黎等歐洲城市。從米蘭中央火車站亦有列車開往米蘭馬爾彭薩國際機場(Aeroporto di Milano-Malpensa)、米蘭利納特機場(Aeroporti di Linate)、貝爾加莫機場(Aeroporto di Bergamo-Orio al Serio),也可乘坐火車站外的巴士到達上述3個機場。
在米蘭中央火車站通過電動扶梯便可與米蘭地鐵2號線3號線(M2綠線M3黃線)無縫換乘,到達米蘭歷史城區內。或者乘坐輕軌、有軌電車、公共汽車到達米蘭市各處。
❿ 巴塞爾在哪個國家有什麼特點嗎
巴塞爾在瑞士。特點:巴塞爾是瑞士最具經濟活力的地區,也是世界最具生產力和創新力的城市之一。巴塞爾是化工和制葯工業發達的地區,尤其以知名葯業公司諾華和霍夫曼·羅氏集團為首的瑞士最大葯品公司總部都設在巴塞爾。位於巴塞爾附近的穆滕茨是全歐洲最大的鐵路調路及分路車站。
(10)巴塞爾開往法國的火車站叫什麼名擴展閱讀
坐落於巴塞爾的企業
一、諾華(Novartis),即全球醫葯健康行業的跨國企業諾華集團,世界三大葯企之一, 總部設在瑞士巴塞爾,業務遍及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138,000名員工。諾華中國總部於1997年成立。諾華集團擁有多元化的業務組合,涵蓋創新專利葯、眼科保健、非專利葯、消費者保健和疫苗及診斷等多個領域,並在所有領域處於世界領先位置。
二、瑞士航空公司(Swiss International Air Lines))是星空聯盟成員之一,是瑞士航空運輸企業,總公司設立在蘇黎世,多年被評鑒為世界上最佳的航空公司之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巴塞爾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諾華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瑞士航空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