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艾灸名家
艾灸目前比較有名的有范長偉、董敏園、劉全軍幾位老師,范長偉和董敏園老師,是以懸灸為主的,保健效果比較好一點,劉全軍老師的灸法比較全面,包含懸灸、直接灸、督脈灸……一般重症,直接灸效果比較好!
B. 針灸分哪些門派各具什麼特點 目前針灸那個方向的前景最好 比方說 平衡針 或者是針刀等等
一統江湖!十四經脈為總綱,大同小異又怎會有門派之分呢!你以為是武術門派,分高低搞對立。
人體周身約有52個單穴,300個雙穴、50個經外奇穴,共720個穴位。有108個要害穴,其中有72個穴一般點擊不至於致命,其餘36個穴是致命穴,俗稱『死穴『。
死穴又分軟麻、昏眩、輕和重四穴,各種皆有九個穴。合起來為36個致命穴。
C. 什麼樣的針灸證書國家承認
一個針灸師兩種取證的途徑,一個是執業醫師,並且執業范圍為中醫針灸,這個最權威,而且也是醫療系統內唯一允許從事針灸所必須的資格,但條件太高,必須有中醫類專業全日制學歷,自考電大成教學歷都是不行的。
還有一種是勞動部的職業資格證(注意執業和職業是不一樣的),考取這個證書沒有處方權,不能在醫療單位從事針灸工作,不能獨立執業開診所,但可以在保健類企業工作,是屬於技術工人性質的證書,但實用性還是比較強的,適合短線取證就業。
(3)法國針灸大師都做什麼擴展閱讀
針灸師分兩類,一個是執業醫師,並且執業范圍為中醫針灸;這個最權威,而且也是醫療系統內唯一允許從事針灸所必須的資格,但條件太高,必須有中醫類專業全日制學歷,自考電大成教學歷都是不行的。
還有一種是勞動部的職業資格證(注意執業和職業是不一樣的),考取這個證書沒有處方權,不能在醫療單位從事針灸工作,不能獨立執業開診所,但可以在保健類企業工作,是屬於技術工人性質的證書,但實用性還是比較強的,適合短線取證就業。
參考資料
針灸師 網路
D. 在德國、法國、英國、美國做針灸、推拿按摩,開中葯方,一次大概要花多少錢
針灸和針灸師已得到美國法律保障。而實際情況是,在美國 50 個州、 1 個特區(華盛頓特區)中只有 29 個州 1 個特區真正允許針灸師獨立開業;另有 9 個州針灸師只 能在西 醫師指導下執業;有 9 個州沒有制定針灸法律,亦無針灸師執照;有 4 個州即將通過針灸法律。即使可獨立開業的州,針灸師也時常受到起訴和判刑,比如應用中西葯復合的成葯,使用針灸穴位注射,以及針灸師稱自己為 Doctor 等。只要有人起訴,針灸師往往敗訴,很難得到法律保障。
中醫師在美地位不高
總的來說,中醫師在美國如果領到開業執照,找工作、開診所、辦學校、開中葯店等等,出路很多。中醫學院的畢業生,不論學士、碩士、博士,都容易找到工作。即使是中國西醫院校的畢業生,因找工作難,有很多改作中醫師。然而中醫師的地位和待遇在美 國與西 醫師無法相比,因此中醫學院的畢業生到美國奮斗若干年後,考到西醫執照者亦不乏其人,也有同時兼有中、西醫師身份者。
中醫師的地位在美國屬低層,與按摩師等相似;收入屬於中層,與中小學教師、美容師相仿;與西醫師相差 4?5 倍。大致情況為:為老闆打工,年薪在 2.5?5 萬美元之間,如果自己開業、辦學校、開中葯店,年收入可達 10 萬美元以上。(以上指稅前所得)。當然,視規模、所在地點、經營能力、廣告力度等不同而收入迥異。
就拿美國對中醫師的稱謂來說吧,也是極不一致的。最早、最普遍的行文稱謂的 「 針灸師 」 ( Acupncturist ),有的稱為 OMD ( Oiental Medical Doctor )。但是千萬不要用醫師( Medical Doctor )一詞,不論印名片、做廣告、掛招牌,均不可用.,否則作為違法論處。
在美國可從事的中醫葯行業林林總總,大致有以下五類:一是中醫醫院或診所。有打工、合夥開辦中醫院、獨立開設中醫診所或作為中醫科附設在西醫院等。二是中醫學院或講習班。可在中醫學院執教、獨資或合資辦中醫學院、辦中醫葯短期講習班或提高班、辦美國中醫執照考試復習班等。三是在大學或政府機構工作。或應聘於大學醫學院講中醫葯課程,或應聘於政府辦的戒毒所、研究所擔任針刺戒毒臨床或針灸研究課題的操作者,或應聘於療養院、養老院從事中醫、針灸、推拿等工作。四是中醫葯出版社、雜志社或報社。歷史悠久、正式出版的英文中醫針灸雜志,如《美州中醫雜志》、《美國中醫雜志》;英文中醫葯出版社在美國為數不多,如藍罌粟出版社、東方出版社等。五是中葯公司或中葯店。以前中葯飲片、中成葯在美國只能在中國城的中國食品店買到,近幾年出現了一大批專業中醫葯公司及中葯店,另外不少中醫院或診所開設的中葯店,均需要有中醫葯專業知識的經銷人員。
E. 世界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醫生
1.白求恩
全名諾爾曼·白求恩(Norman Bethune,1890年3月3日—1939年11月12日),加拿大共產黨員,國際主義戰士,著名胸外科醫師。1890年出生於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鎮,1935年加入加拿大共產黨,1938年來到中國參與抗日革命,1939年因病逝世。他在中國工作的一年半時間里為中國抗日革命嘔心瀝血,毛澤東稱其為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2.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
奧地利精神病醫師、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1873年入維也納大學醫學院學習,1881年獲醫學博士學位。1882—1885年在維也納綜合醫院擔任醫師,從事腦解剖和病理學研究。然後私人開業治療精神病。1895年正式提出精神分析的概念。1899年出版《夢的解析》,被認為是精神分析心理學的正式形成。 1919年成立國際精神分析學會,標志著精神分析學派最終形成。
3.路易斯·巴斯德(Louis Pasteur,公元1822-1895年),法國微生物學家、化學家。他研究了微生物的類型、習性、營養、繁殖、作用等,奠定了工業微生物學和醫學微生物學的基礎,並開創了微生物生理學。循此前進,在戰勝狂犬病、雞霍亂、炭疽病、蠶病等方面都取得了成果,從而創立了經典免疫學。
4.J.利斯特(Lister,Joseph,1827~1912)英國外科醫生。他認為傷口中的腐爛和分解過程是由微生物所引起。1865年他用石炭酸消毒法進行復雜骨折手術獲得成功,他還用石炭酸消毒手術室、手術台、手術部位和傷口。並用復雜的包紮法包紮傷口。防腐法大大地減少了創傷化膿和手術後的死亡率。但還是沒有完全解決傷口的感染問題。1886年E.貝格曼(1836~1907)採用熱壓消毒器進行消毒,外科才真正進入了無菌手術的時代。
5.弗洛倫斯·南丁格爾(Florence Nightingale,1820年5月12日-1910年8月13日),她創立護士學校,傳播其護理學思想,提高護理地位,使護理學成為一門科學。她因在克里米亞戰爭中率護士進行戰地救護而聞名,被譽為「提燈女神」。1908年3月16日,她在88歲高齡時被授予倫敦城自由獎。她是世界上第一個真正的女護士,開創了護理事業。「5.12"國際護士節是全世界護士的共同節日,就是為了紀念這位近代護理的創始人而設立的,這一天就是弗洛倫斯·南丁格爾的生日。
(5)法國針灸大師都做什麼擴展閱讀:
中國古代十大名醫是指扁鵲、華佗、張仲景、皇甫謐、葉桂、孫思邈、錢乙、宋慈、李時珍、葛洪,所屬領域是中醫和中葯。著有作品《扁鵲內經》、《外經》、《瀕湖脈學》、《奇經八脈考》。
F. 王文遠平衡針灸可以治療哪些
王文遠的平衡針共三十八個穴位,主要治療運動及疼痛系統,內臟系統,內分泌系統的病,效果不錯,立竿見影。我用了三年多了,挺好的,我覺得 一 它好學 就三十八個穴 二 好記 像偏癱穴 頸痛穴 胃痛穴什麼的,我記憶, 三 容易出成績,往往一針見效 如常用踝痛穴(大概大陵穴的位置)治腳扭傷 三秒見效。同時我認為王文遠的平衡針也是以傳統針灸為基礎的,比如它的頸痛穴和傳統針灸的後溪就差不多,它的肩痛穴(中平穴)和條口透承山效果也差不多,不過它遠遠不止這三十八穴,應該還有我們沒有發現的,我見過我的導師用針斜刺入肩胛骨來治療股骨頭炎 不也是用上下平衡嗎? 我們應以王文遠的理論為基礎,認真辨證,結合臨床 應該會有收獲的, 只是具體那三十八個穴位的主治,網路文庫和新浪愛問共享資料上都有,你可以查查。
G. 吳棹仙是如何成為一名針灸大師的
吳棹仙小傳】吳棹仙(18921976),名顯宗,四川巴縣人。幼承庭訓,攻四書五經兼習醫學。青少年時代曾先後就讀於重慶巴縣醫學堂、重慶官立醫學校,重慶醫學研究會公立醫校、重慶存仁醫學校,精研醫學經典,深得內江名醫王恭甫器重。後從針灸大師許直乃(立衣旁)游,得子午、靈龜針法秘傳。為求中醫學術之生存與發展,自奉克儉捐資,先後創辦重慶國醫葯館、國醫傳習所、重慶中醫院、巴縣國醫學校、蘇生國醫院、重慶中華醫葯科學講習所等,深受醫界贊許。建國後,任教於重慶中匡進修學校,出任過重慶市第一、第二中醫院院長以及成都中匡學院醫經教研組主任、針灸教研組主任等職,並先後被選為四川省政協第二居委員會委員、四川省第三屆人大代表等。畢生治學嚴謹,崇尚實踐,經驗豐富,醫理精深,長用經方,執醫業六十餘年,屢起沉痾,為當代知名的經方學家。著有《子午流注說難》,《醫經生理學》、《醫經病理學》、《靈樞經淺注》等書。一九五五年冬出席全國政協會議期間,獻《子午流注環周圍》於毛澤東主席,受到主席嘉勉。除精通醫學外,又工書法,通音韻,精詞章,著有《聽秋聲館》、《性靈集》、《養石齋詩稿》等。
吳棹仙老師出生在叫川省巴縣一個耕讀世家。父名俊生,對經學頗有研究,因不滿科舉,灰心仕途,中年棄儒從同鄉李同慶公習醫。學業有成,遂懸壺涪州(今涪陵縣)龍潭場,診余則課子四書五經,兼授醫學,以陳修園公餘十六種為教材,命先師誦讀。如是二年,先師對《傷寒論淺注》正文與注釋,皆能背誦,為以後走上醫學道路奠定了基礎。
一九零五年,光緒帝迫於時勢,廢科舉,興學校,企能勵精圖治。官府將重慶巴縣字水書院改為巴縣醫學堂,通知各州、縣學生報考,每州縣擬錄取五名。時值天暑,長江漲水停渡,水退後考試已畢。由於情況特殊,學校準先師補考,題為學醫為謀生、為濟世而試言其理。先師一揮而就雲;學醫為濟世而後謀生,並引《傷寒論·自序》:上以療君親之疾,下以救貧賤之厄,中以保生長全,以養其生等語詳加論述。主考陳蔚然公嘉而預取之。復試時,監學唐德府公抽試《傷寒論》第六條,先師不僅背誦了第六條正文,而且將注釋亦全部背誦,結果名列前茅,得優先錄取。入學後,先師埋頭苦讀,爭分惜秒,不事冶遊。時重慶風光秀麗,市場繁華,但先師從不涉足其間,即令節、假日也在學堂圖書室中,先後瀏覽了清朝二百餘年間刊行的五十四家醫學叢書。一九零八年考試,全校學生成績皆優,首批結業。府官詳閱試卷後,嘉獎該學堂,以每張田契加四厘銀子為該學堂經費開支,遂改名為重慶官立醫學校以培養師資,先師又升入師范班。其時,課程有《內科》、《外科》、《內經》、《傷寒》、《金匱》、《診斷》、《葯物》,還有《新內經》(相當於現代的生理學、解剖學),任教者則為當時省內秀才或儒生而精醫之名流。學校尊師重道,課堂講授,秩序井然。先師對講授《內經》有多處不同看法,均寫成質疑論文,與好友彭篤生等共同討論分析,直到深刻理解為止。該校附設有治療所,在老師的指導下,每個學生都要在治療所實習。應用理,法、方、葯,辨證論治。正確者,發給合格證,差者繼續跟師臨證。先師常說:這種帶徒方法最好,理論聯系實際,不致出現學醫三年,便謂天下無病不治,及至臨證三年,又謂天下無葯可投的情況。
一九一六年,重慶警察廳在學院街天符廟對開業醫生考試,合格者二百零二人中,先師名列第三。捷傳家中,其祖父海帆公喜曰:十載寒窗,一舉成名,吾家繼起之秀也。從此,先師正式行醫。
救死扶傷醫德高炤
先師六十餘年的醫事活動中,員感人的是他高尚的醫德。他常以危而不救,何以醫為自問,傾全力救死扶傷,決不挾醫技以謀私利,至今為人所傳誦。
一九一八年,先師與醫學堂師范班的幾位優秀學生集資,在軒岐公所附近開設了雙桂堂葯店。時值暑天,溫病肆虐,死亡者甚眾。先師便與名醫王恭甫輪流在該店坐堂施醫。該店宗旨在濟世活人,診者分文不取,貧病不支者,施之以葯,故一時門庭若市,前來應診者甚眾,活人無算。先師雖收入減半,但淡泊生活,恬然自樂。殊知,民元以來,軍閥混戰,墨吏成風。雙桂堂這爿濟人小店也難逃厄運。兵匪荷槍借款,污吏尋機勒索,苛捐雜稅,名目繁多,雙桂堂滲淡經營僅兩年就只好關門大吉了。先師步入社會就感到它的黑暗,曾有《重陽感賦》一首記其事略:
重陽風雨吏催租,敲斷何堪到苦儒。
國事步艱兵盡匪,民權墮落主猶奴。
十載干戈天下瘦,一行雁字眼中徂。
安能覓得桃源路,薄盪漁舟一事無。
此後,先師在重慶國醫葯館、光華國葯公司、永生堂等處行醫。先師診病,無問貧富貴賤,一律以來診室先後為序。有時一二富商要求提前,則應買特號或拔號銅牌一枚,其診金相當於一般診金的五到二十倍。先師常雲此是千人吃葯,一人給錢。隨將所得施濟於人,常在貧病者處方上角書記棹仙賬字樣。當病人得葯時,熱淚縱橫,感激之情,難以言表。三十年代初,一個冬日的深夜,細雨綿綿,寒風刺骨。先師出診後返回冉家巷寓所時,見一中年男子,衣衫襤樓,病卧在地,切其寸關尺脈俱無,幸太溪脈尚存,乃就處取金針刺之,俄頃乃蘇。復取熱薑糖水服之而起,再饋贈所攜診療所得。男子熱淚滿眶,對先師連稱神仙、神仙而去。
在我跟隨先師期間,見先師對病人總是和藹可親,從無疾言厲色,故無論貧富貴賤,尊卑長幼,都樂與談,這對他搜集病史資料,作出正確診斷,不無幫助。他常說:出診乃中醫之傳統美德。故從不以名醫自居,無問院內院外,街頭鄉間,凡有延請必至。一九六五年在溫江縣農村巡迴醫療時,他已七十三歲高齡,因忙於診治,飯常常熱了又涼,涼了又熱,直到診完病人方才就餐。
先師謝世後,好友謝慕沙先生曾撰吳棹仙墓誌銘謂:先生醫術,世或可企及,而醫德之高,則人所尤難能者。此確非溢美之辭。先師平生勤樸,除基本生活用度外,余皆用以辦醫院、興學校,濟困扶貧。雖為一代名醫,去世之後,家中竟毫無積蓄。
面對逆流奮起抗斗
先師平素溫文爾雅,從不與人相爭。但在大是大非面前,卻旗幟鮮明,無異沙場猛將,英勇頑強。
一九二九年,國民黨中央衛生委員會通過了余雲岫之流的所謂廢止舊醫以掃除醫葯衛生之障礙案。消息發布後,全國醫界群情激憤,民怨沸騰。當時中醫雖眾,但皆各自開業,向無組織,形同一盤散沙,斗爭甚不得力。先師睹此現狀,奮然而起,四處奔波,聯絡同道,很快就成立了重慶市中醫葯聯合分會,大力開展宣傳活動,與余雲岫之流作殊死斗爭。其時,《商務日報》影響甚大,先師偕同人與之交涉,利用該報周末一版篇幅,辦起了《醫葯周刊》,先師以虎溪非漁子為筆名,擔任主筆,宣傳祖國醫學之是,痛斥余氏謬論之非,一時暢行省內外,爭相傳誦。
余雲岫著文雲:《內經》東方生風,東方是日本,並非是造風之所,以此知《內經》東方生風之說為不經也……先師著《東方生風辯》一文,針鋒相對,痛斥邪說,並將論文直寄余氏。余又雲《傷寒論》陰陽二字不科學,什麼太陽,太陰,之為二字,有何用處……先師又著文斥之,再將長文寄余氏。當年的《醫葯周刊》上有燈謎數則,為:日蝕,月蝕,大端陽,以《傷寒論》句和葯名破。日蝕、月蝕句是太陽,太陰,日月有病,天地必然昏暗,暗指當時社會黑暗。後句是指他(余雲岫名岩)背離人民意志,必然要從岩上絆下(半夏)來。
在全國人民的抗議下,國民黨當局不得不取消議案,斗爭取得了勝利。全國中醫葯界歡欣鼓舞,認清了反動政府的真面目,認識到團結斗爭的力量大。在這場救亡圖存的斗爭中,先師是有一定功勛的。
治學嚴謹一絲不苟
先師對《內經》、《難經》、《傷寒論》、《金匱要略》等經典著作,不僅都能原文背誦,且字斟句酌,做到了解經字字有出處。如一九六零年他所著《靈樞淺注》共三十八篇,二十餘萬字,以解字、釋詞、釋義為凡例,頗為精要。今錄幾段如下,以饗讀者。
《靈樞淺注·九針十二原第一》
[解字]
閇。考諸字書,都無閇字音義。梁《玉篇》載之,為俗閉字。竊疑之、惑之。夫《靈樞》古經醫籍,寧容有俗字入開宗明義之篇耶?!果如《玉篇》所言,則俗之為言者,庸也,常也。他書中亦當層見疊出者矣,何僅《靈樞》獨此一字哉!以閇為閉,《玉篇》誤矣。余嘗細味《靈樞》經文,閇而曰決,必瀦水之門,水性趨下,門其形而下共聲,下亦義也。復遍閱門部諸字音義,《正字通》詁閘宇雲,漕艘往來.臿石左右為門,設版瀦水,時啟時閉以通舟。永門容一舟,銜尾貫行,門曰閘門,河曰閘河,謾閘官司之。《廣韻》閘為古盍切,《集韻》閘為容盍切,盍與盇通,有去入二聲,進悟閇為閘之本字也。
《靈樞淺注·本輸篇第二》
[解字]
俞:此一字有三音,音不同,義亦各別,分言之如下。
(一)雲俱切,音臾,通作愉。
《禮記》男唯女俞,有內應外達之義,《論語》情愉如也。註:和悅也。
(二)音輸,與輸音義並同。
《左傳》載:秦於是乎輸粟於晉,自外而內,補其不足。與此篇名本輸,言天者求之本,天生萬物之本質,輸之於人之四未,亦自外面內,補其不足。俞與輸通,讀平聲,俞即輸之本字也。
(三)音戍,乃輸之去聲,孔穴名也。
俞讀去聲,指一穴位而言。本篇雲:所溜為滎,所注為俞。五藏五俞,大淵、大陵、太沖、太白、太溪,亦三焦所止為原之處。十二原出於四關,四關主治五藏,亦有男唯女俞,內應外達之義。脈會大淵,有來有去,皆在一隅,與五藏六腑,概括各經脈數穴而言者不同,故人迎動脈.秋喻在膺中,
亦指教穴而言。腧與俞一為廣義,一為狹義。注《靈樞》者,搜《康熙字典》者,將腧俞二字混為一談,有乖經旨,特此正之。
《靈樞淺注·邪氣臟腑病形第四》
[釋詞]
虛邪:東南西北,春夏秋冬,辟之有時,統名虛邪。分言之有微邪、賊邪之類。如春日起西風,夏日起北風,此金來克木,水來克火。請言賦邪,如秋日起東風,冬日起南風,則我所能制者,此為微邪。且有匹正四隅之分,如春夏之交,起西北風,夏秋之交,起東北風,秋冬之交。起東南風,冬春之交,反起西南風,皆為虛邪。正邪:四正四隅,名曰八正。風從正面來,以天之六元起之。太過而病人也,為六淫之正邪。合乎四時生長收藏者,則為四時五常之氣。太過而病人,客於三陰三陽者,謂之六淫,皆正邪之稱也。
《靈樞淺注·官針第七》
[釋詞]
官針:古稱官者有六。天官、地官、四時之官。春為秩宗,夏為司馬,秋為士,冬為工,天官曰稷,地官曰司徒,上下四旁,有一定規律,針而曰官者,以小針有九,法天、法地、法人、法時……推而為五音,六律,七星,八風,九野,身形應九野,大乙應中州,首頭應夏至,腰尻應冬至,左脅應春分,右脅應秋分。立春夏於左足手,立秋冬於右足手,戊已太乙所在,是謂天忌,故曰官針。
遵經重道針葯奇功
先師遵經重道,對醫經有精深造詣。其用方葯,一以仲景方為主,方小而效宏,且應用靈活,時人以經方家稱之。又長針灸,針葯並施,起死回生,治有神功。
民國初年,重慶軍閥混戰,時為六月炎暑,士卒日夜蹲戰壕中,寒濕侵襲,病倒者甚眾。病者謂寒冷難奈,雖復以重被,仍戰栗不已。捫之則身若燔炭,汗出淋漓病不退。經治不愈,乃延先師診治。思忖良久,乃悟病人身大熱,反欲得近衣者,熱在皮膚,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膚,熱在骨髓也之理。《傷寒論》原文之後無方葯,先師乃據古人論述,立案雲:病原酷暑出征,枕戈露卧,以致寒傷骨髓,熱淫皮膚。法宜專煎附子以祛伏寒,輕漬三黃,以滌浮熱。當否,可請高明論證。擬方:制附子24克,黃芩、黃連、大黃各9克。按古法先煎附子二小時,以不麻口為度。將三黃待水沸時浸半分鍾,將葯液濾出,合附子汁混合,微溫即飲之。服三次,表熱退,寒戰止,一劑乃瘥。
二十年代初,重慶興修公路,線上掘荒冢甚多。一日歸家途中,先師見一男子呼號腹痛難忍。止而診之曰:此為《金匱要略方論》所附外台走馬方湯證也。乃書醫案雲;因掘親冢,腹痛難忍,此必啟棺時為穢濁之氣所傷也。擬方:杏仁2枚,巴豆2枚。用綿包纏,搗細如泥,溶於沸水中,捻汁濾渣飲。服後食頃,腹瀉一次,痛漸解而瘥。先師雲,讀書不但要熟記正文,附文也應熟讀默記,用時才能得心應手。該方原注通治飛屍鬼擊病,是補正文之不足。林世雍按《金匱方歌》注釋仲師陽走馬湯一句是後人所附。仲師是漢代末年人,而《外台秘要》則梓行於唐代,何其顛倒如是耶?先師分析,令人折服。
先師活用古方,常能出奇制勝。抗戰初期,重慶山洞地區麻疹流行。冬末診一男孩,二歲許。病兒初時疹出身熱不甚,不惡寒,微煩咳,納呆神倦,大便二日未下,脈細而數。及至麻疹出齊後,忽昏憒喘促,病勢危篤。先師脈證合參後謂,此可按《傷寒論》大病瘥後勞復者,枳實梔子豉湯主之。書方:枳實小者1枚(炮,小碎),山梔子、香豆豉各6克,加米泔水煎葯。僅服一劑即神清,再劑而喘定,三服則余熱悉去,病告痊癒。先師謂:勞復多指成人大病之後,復因風寒外襲,多言多怒,形勞房勞,梳洗沐浴,飲食不節等等,皆可致之;在幼兒可考慮風寒侵襲,飲食損傷,正衰不勝余熱。以該幼兒論,麻疹齊後,病當向愈。然元氣受損,氣血未復,余熱未盡,正不勝邪,重復發熱,死灰復燃。故此,有昏憒喘促,病勢危急之象。此乃虛熱鬱火,從內發也。其子又問先師:習俗用枳實,皆以錢計量,而此則獨以枚計何也?師答曰:凡物用枚者,取其氣之全也,氣全則力足矣。今病既重,正氣已衰,量重則正氣不支,量小則邪氣不破,今用氣全之物,而力可倍,結可開矣。
民國初年,先師在巴縣虎溪鄉開業。一日深夜,農民陳某來延先師為其內人診治溫熱病。謂病逾旬日,咽中痛。再至陳家,已聞哭聲。陳某謂:請先生從後門進,免見死者,謂為送終也。先師答曰:危而不救,何以醫為?乃徑直入患者門。病人已穿殮服,停榻上,腳燈點明。師手執燭細察,見其面色未大變,雖寸口人迎無脈可尋,但跌陽脈微。捫其胸尚溫,微有搏動。詳詢病因後,先師思之:半夏辛溫,可和胃氣而通陰陽,有開竅之妙,氣逆能下,郁結能開。其時夜深,又系鄉間,距場鎮葯肆甚遠。憶及《傷寒論》苦酒湯或可救之。時當夏末秋初,執火把荷鋤而出,得半夏二枚,先師囑按古法,用大者一枚,洗凈,切十四塊薄片,雞蛋一枚去黃,加米醋少許,混勻,微火上煮三沸去渣,湯成撬齒徐徐灌之。如食頃,病人目微動,繼而有聲,又少頃,競能言語。守候達旦,竟起。後服安宮牛黃丸,迭進湯葯調理月余而安。先帥妙手回生,一時響於鄉里。先師不僅是著名的經方學家,在針灸學上也有很深的造詣。其用子午針法,能極《靈樞》補瀉迎隨之妙。自一九五五年冬赴京獻《子午流注環周圖》於毛澤東主席,神針之譽,馳於國中。他用針本子午流注、靈龜八法的理論,結合每一病人的不同脈象、體質、病情輕重,按時開穴進針,同時辨證用針,採取不同的針刺深度和手法,故不少危篤病患,得針而愈。
抗戰初,日寇於五三、五四空襲重慶,市民紛紛退避山洞內。是年病瘧者特多,服奎寧、瘧滌平等無效,來國醫葯館求治。先師分析道:此是洞中受寒,夏暑而汗不出,故病瘧。他分別採用燒山火、透天涼之手法,按子午流注理論開時取穴,治癒瘧病,不知凡幾,深得貧苦市民贊頌。先師用針,活人以萬千計,然勤於立德,疏於立言,在《子午流注說難》中,僅舉了癲證、風中少陰重證、急驚風、鶴膝風、歷節風、氣郁結胸熱痛等案。雖僅數案,亦可見其用針之神妙矣。
先師常嘆:古之注《靈樞》,如史崧,馬蒔、張志聰、汪訒庵、黃元御等,文非不善也,理非不嫻也。惜均不長於針刺灸芮(火旁)。認為針灸之道,登堂入室,非盡解《靈樞》則無以成就,並認為只談理論,而不實際操作亦無以成就。故理論聯系實際,數十年如一日地親自操作,從不間暇。垂暮之年操作不便,也要親自診示,一一指點,待病人獲效,心乃得安。同時,他還針對針灸中只針不葯的風氣說;針法亦非萬全之策,當針則針,當灸則灸,為鞏固療效,還須服用中
葯以補針、灸之不足。
培桃育李鞠躬盡瘁
為使祖國醫葯學昌明萬代,造福人類,先師將畢生精力獻給了中醫葯教育事業。
一九二九年,為與余雲岫之流抗爭,先師約集渝州同道三十六人,籌資九千元,於桂花街成立了重慶市國醫葯館,親任館長職。該館設各種門診處、送診處,並於樓上設住院部收治危重病員;晚上則約請醫生會診,討論醫療方案,切磋技藝。使過去自守門戶之見的醫界賢達,濟濟一堂,開互相交流學術風氣之先。繼又創辦國醫傳習所。先師任所長,邱明揚(成都中醫學院教師,已逝)任主任教師。設《內經》、《難經》、《金匱要略》、《傷寒論》、《神農本草經》、《婦科學》、《國醫診斷學》等課程,抗戰前即畢業了男生部、女生部各一班。
抗戰期間,重慶被炸,傳習所遷至郊區山洞,先師又積極籌建重慶中醫院,巴縣國醫學校。當中醫院奠基時,先師揮毫題詩作賀:
中醫院奠基(庚辰正月半)
太平舊歲新花朝,父子西山插秀苗。試看他年垂茂日,葡萄累累綠蔭嬌。
為辦學校、醫院,先師歷盡艱辛,方籌得資金四萬元之譜,建成大小樓房三座。環境適中,地勢寬敞光線充足,尤為壯觀。殊知學校僅辦了兩期,就被國民黨海軍部和銀行巧取豪奪,強行徵用。未畢業的學生只好遷至西山苗圃周宅上課。兩年後,因偽政府的重重壓迫而停辦。先師懷著無限憤慨之情作詩記其事略:
賣母校(一九四二年壬午中秋丙夜)
抱璞陵陽類我痴,勞勞東逐又西馳。
拋將城郭遠空襲,留得鎡基待好時。
一室高明群鬼瞰,寸心暗淡幾人知。
三年兩賣母醫校,何日長桑飲上池。
抗戰勝利後,國民黨政府不讓人民休養生息,挑起內戰,致使山城物價飛漲,民怨沸騰。當此之時,師欲再辦學校,已非易事。乃招小部分學生,在永生堂講學,培育人才。他曾數次向市中區七星崗警察局交涉,要求歸還校舍,但次次都是碰壁而歸。一九四九年春,先師曾賦詩一首,記收回校舍之艱,培養學生之難;
花朝(一九四九年春)
縈懷字水溉三巴,塊壘難消問酒家。
剪剪春風生意淺,何曾桃李綠天涯。一九四九年底,山城重慶獲得解放。建國初,百廢待興,千頭萬緒,但是共產黨首先關心民生疾苦,平抑物價,使生產很快恢復,社會出現一派欣欣向榮景象。經歷了兩重社會的先師,怎能不無限感激黨,熱愛新中國呢?先師以一技之長,為國為黨分憂。一九五零年經重慶市文教局批准,在和平路創辦、蘇生國醫院,又在通遠門外歸元寺成立了中華醫葯科學講習所。一九五一年春,該所招生,高級班、初級班各五十人,全由先師籌集資金,自編教材,為國家培養人才。是年秋,黨和政府為提高中醫技術而興辦了西南衛生部中醫進修學校。一九五四年先師被聘為該校教師。之後,又成立重慶市第一、第二中醫院,先師受委為院長。一九五五年底,出席全國政治協商會議,向毛主席獻《子午流注環周圖》,當時先師的心情是無比激動的,曾賦詩一首紀念:
獻圖碰杯禮
昔年偽政太昏昏,欲樹長桑無處根。
三世醫懷卞和璞,今宵一碰入京門。
會議期間,回首往事,心潮起伏,夜不能寐,特別是他聽到周總理的報告,黨和國家要創辦四所中醫學院時,更是精神振奮,表示願為培養後代,效盡綿薄之力。
成都中醫學院開辦,聘先師為醫經教研組教師,後委以醫經教研組主任,喜看夙願得償,祖國醫葯,後繼有人,乃賦詩一首,以舒胸懷:
振興中華醫葯(一九五七年秋)
回思十載苦蕉窗,樂此三秋課錦江。
掘展岐黃有夙願,不甘祖國遜他邦。
院中老李殖穠辛,池上長桑青梓桑。
混混盈科看後進,放乎四海喜洋洋。
先師在校期間,工作勤勤懇懇,任勞任怨,深受師生員工的贊揚。他感到黨對自己太尊重,太愛護了,士為知己者死尚不足惜,況共產黨完全是為國為民,為子孫後代謀幸福的!他決心為黨的中醫事業奮斗終身,乃將在渝的母親、妹妹、兒孫等遷來成都定居,時值向黨交心活動之際,他向黨表示決心,服從工作需要:派我上山,采葯煉丹。派我下鄉,服務農庄。許我返院(重慶),又把脈看。留我授課(學院),絕不缺課。寫畢笑道:此言吾之志也,願在黨的領導下,不論在什麼地方,都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先師成為一代名醫,與他持之以恆地刻苦學習分不開。出診或偶得小憩,他總要隨手攜帶一個提包,內裝醫書、詩文數冊,以備查閱。直到老年,仍查閱典籍,溫故知新。真是活到老,學到老,做到了學而不厭。
先師待人忠誠,和藹可親,對病人、學生、同事,娓娓而談,百問不厭。每次向我們傳道、授業、解惑,總是反復再三,猶恐不能理解。他常說:我要把所知的知識和經驗全部交給下一代。課余時間,學生們到宿舍請教,他都熱情接待,真正做到了誨人不倦。故有人評論先師如金鐸,叩之則鳴。
但是,象先師這樣博學多才,心地善良的忠厚長者,十年內亂期間,卻難逃厄運,不幸於一九七六年九月含恨去世。粉碎四人幫後,成都中醫學院為先師平反昭雪,推翻了強加給先師的一切誣陷不實之詞,倘先師英靈有知,亦可含笑九泉了。
H. 近代針灸大師
1、王樂亭。
名金輝,河北省香河縣人,生於1895年,卒於1984年。曾考入中國大學學習,兩年後,棄學從醫,拜北京針灸名醫陳肅卿為師。1929年考取「醫師執照」後,王樂亭開始使用針灸行醫治病,人稱「金針王樂亭」。
1953年,被聘至北京中醫學會,曾任北京市第二中醫門診部顧問,北京中醫醫院針灸科醫師,北京第二醫學院(現首都醫科大學)教授,北京中醫學會委員、針灸委員會理事。《金針王樂亭》一書是其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的很好總結。
I. 明代針灸大師楊繼洲是哪裡人
楊繼洲生卒年約1522~1620
J. 四大國寶級針灸大師是誰
針灸國醫大師入選為中醫針灸代表性傳承人全世界僅有四位:程莘農、賀普仁、郭誠傑和張縉。中國針灸源遠流長。針灸就是以這種方式刺激體表穴位,並通過全身經絡的傳導,來調整氣血和臟腑的功能,從而達到「扶正祛邪」、「治病保健」的目的。針灸因為易學易用,已經在現代家庭醫療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了。
針灸:
針灸療法(Acupuncture),即利用針刺與艾灸進行治療,起源於新石器時代。「針」即針刺,以針刺入人體穴位治病。它依據的是「虛則補之,實則瀉之」的辨證原則,進針後通過補、瀉、平補平瀉等手法的配合運用,以取得人體本身的調節反應;「灸」即艾灸,以火點燃艾炷或艾條,燒灼穴位,將熱力透入肌膚,以溫通氣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