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法國歷史上被滅國幾次
一次也沒有,但幾度瀕臨滅國:英法百年戰爭時期
拿破崙戰敗
普法戰爭戰敗
二戰時法國全境淪陷
以上幾次戰爭法國一次比一次國土損失大,但一次比一次亡國可能小,英法百年戰爭時期法國沒有民族意識,所以戰爭類似於諸侯爭霸,在王位繼承上爭奪,這次如果英國戰勝了法國,那法國就真的滅亡了,因為英王是法王遺囑中英法兩國的共同領主,但好在貞德的精神感召下法國人民總算站了起來,貞德的犧牲也鼓舞了包括法國貴州在內的全法國人的鬥志;
拿破崙雖然戰敗,但法國非但沒有被佔領,反而走上了溫和發展的道路,而且由於法國大革命的成果被拿破崙保存下來,法國在19世紀雖然國勢衰微,但人民的覺悟和信念都空前絕後於任何時期,故而法國雖幾經戰亂卻仍然是精神文化的聖地,從資產階級革命到無產階級革命無一不誕生在這時的法國,所以即使法國全國被異族控製法國精神也不致消失;這就是後來普法戰爭和二戰時法國全境淪陷於納粹德國但仍然不屈服且很快復原的根本原因
『貳』 第二次世界大戰法國為何如此迅速戰敗
第二次世界大戰法國第如此迅速戰敗的原因如下:
1.法國人盲目建設馬其諾防線,一廂情願地認為德國人永遠無法逾越。
2.聯軍的作戰意識很是消極,是既不想打又不敢打。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受一戰的陰影、波德戰爭的震撼,自身軍隊模糊的戰爭定位影響。以至於開戰前夕很多法軍因為喝高了而住院、支援物資里明確要求加入娛樂用具、拿自家產的葡萄酒去分界線和德軍換啤酒喝。
3.德軍及其周密的作戰部署,由曼施坦因元帥制定的黃色方案將兵力分為ABC三個集團軍,A集團軍部署於北部平原,負責進攻和掩護B集團軍;B集團軍部署中部森林,為主力部隊;C集團軍部署在馬其諾防線,負責牽制聯軍主力。
4.法國情報機構的無能。希特勒自編自導「黃色方案曝光」,使聯軍認為其主力部隊是A集團軍,為B集團軍贏得了絕對的勝利。
5.兩國治軍思想的嚴重差異。法軍雖然兵力遠高於德軍,但思維嚴重拖軌,在以坦克為主力的裝甲部隊配合步兵和空中力量的戰略時代,法軍還是側重以步兵為主,裝甲部隊為輔(肉盾)的陳舊思維,而且還是單純注重防禦(馬其諾防線),在運動戰大展神威之時還是沿襲一戰的老思維。
(2)二戰法國敗了多少擴展閱讀:
法國戰役
法國戰役(又稱法蘭西戰役,法語:Bataille de France,德國將其稱為西方戰役(Westfeldzug)),是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納粹德國從1940年5月10日開始進攻法國及比利時、荷蘭等低地國家。
結束了僵持半年多的假戰。號稱擁有「世界最強陸軍」的法國在戰爭歷時不到三個月的時間里,便被納粹德國擊敗。戰爭最後,英國遠征軍和許多法軍士兵在發電機行動中成功地從敦刻爾克撤退至英國本土。
背景
1939年德國征服波蘭後,阿道夫·希特勒提出和平建議,但為英法所拒絕,於是希特勒便決心用實力來逼迫英法求和。10月9日他在給德國陸軍將領的一個指令中,闡明了他之所以堅信進攻西歐是德國唯一出路的理由。他擔心和蘇聯簽訂的條約,只有在符合蘇聯的目的時才會使蘇聯保持中立。因此一但英法向德國進攻,蘇聯很可能從背後給予致命的一擊。
所以他要提早在蘇聯准備好之前進攻法國。他還相信一旦法國失敗,英國也會就範。但以陸軍總司令勃勞希契為首的德國陸軍將領們堅決反對,理由是德國陸軍還沒有足夠的力量可以擊敗西歐軍隊,一但開戰,德國必亡。希特勒嚴厲斥責勃勞希契等人膽小怕事,並命令他們無條件遵從他的主張。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法國戰役
『叄』 為什麼二戰時法國會敗得這么快
我覺得這個問題是雙方面的,法國的敗是一方面,德國的勝是另外一方面。我們都知道德國一戰前有個總參謀長叫阿爾弗雷德·馮·施里芬,他制定過施里芬計劃,以炮兵強大的火力引導步兵作戰,六個星期搞定西線,然後揮師東進。施里芬計劃實際上就是早期的閃擊戰思維,快速出擊,以強大火力迅速打垮敵人,只不過那個時候最猛的武器就是炮兵。後來的一戰和二戰讓我們看到了,德國確實是這么打的,軍隊建設也圍繞著這個計劃建設的,所以德國早就有準備。
德國早有準備,加上德軍的強大讓很多國家迅速被全境佔領,東面的蘇聯如果不是縱深夠大也可能被德軍打了個貫穿,蘇德戰爭初期,蘇聯損失的面積已經不少於法國了。所以說法國的敗,德軍的充足准備佔一方面。
法國軍隊的作戰思想落後於德軍,加上過度依賴馬奇諾防線,讓法軍在德軍面前顯得異常脆弱,飛機坦克成為戰爭主力使戰爭更需要機動性,可是一條龐大的防線把幾十萬大軍死死地釘在這動彈不得。德軍的順利和法軍的無力更讓雙方軍隊的士氣一個更高漲一個更低落。
『肆』 二戰法國淪陷用了多長時間時間
二戰中,法國只用了38天就淪陷了。
法國在二戰初期的迅速戰敗,最主要的是不適應德軍的閃電戰戰術一個階段接著一個階段的戰局,都取決於時間因素。法軍反攻所以屢屢失靈,一則是因為他們把時間估計得太慢。趕不上情況的變化,再則是因為德軍先頭裝甲部隊前進行動之快也超出德國最高統帥部的預計。
因而為了保住既得利益與英國人實行了綏靖政策,企圖禍水東移,讓德國去打蘇聯。德國攻打波蘭的時候,英法聯軍實行奇怪的「靜坐戰」。其次是軍事思想的落後。二戰初期,法國的軍事思想還停留在一戰的塹壕戰。
於是法國花巨資修建了堅固的馬奇諾防線戴高樂寫的裝甲兵運用在法國無人問津,結果被德國人花幾元錢買去了。德國人用閃電戰繞過堅固設防的「馬奇諾防線」到法軍背後,導致法軍猝不及防,法軍很快就投降了。
(4)二戰法國敗了多少擴展閱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的鼓舞下,亞非拉地區掀起了爭取民族解放斗爭的高潮。首先,在亞洲的東部,中國、越南、朝鮮革命的勝利,推動了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50年代中期,民族解放運動擴展到中東、北非 。
50年代中期到 60年代以來,民族解放運動的中心在非洲,到80年代初除南非種族主義政權外,非洲國家幾乎都取得獨立。拉丁美洲戰後民族運動也在深入發展,其中1959年的古巴革命勝利,影響尤為重要。
60年代以來, 亞非拉總共有104個民族獨立國家,其中新獨立國家達69個。這一系列斗爭的勝利摧毀了帝國主義殖民體系,結束了幾百年的殖民統治,深刻改變了世界的面貌,使世界歷史進入了一個新時期。民族獨立國家的普遍出現為發展中國家走上世界舞台奠定了基礎 。
『伍』 二戰時法國僅僅30多天就淪陷,這是為什麼
1940年5月德國開始進攻法國以後、僅用了44天法國就舉白旗投降了。德軍以15.6萬傷亡的代價、殲滅法軍29萬人。同時有190萬人當了德軍的俘虜。 簡直令人咋舌!
然而德國人的精明與法國人的天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法國自認為北部的山脈地形是天然屏障、機械化部隊無法經過。並且有比利時在中間作為屏障。所以在馬奇諾防線並沒有修建到北部。
結果德國未經宣戰、突擊比利時、只用了16天比利時投降、德國的裝甲部隊出人意料地從北部山脈長驅直入、開進法國平原。 龐大的馬奇諾防線成為擺設、沒有阻擋住德國一步。
『陸』 二戰時,擁有240萬軍隊的法國,為什麼僅僅支撐了40天便被滅國
西線戰事開始後,德軍總共投入了137個師,盟軍總共投入了135個師(法國94,英國10,比利時22,荷蘭9)。武器方面,德軍有3824架飛機和5820輛坦克,盟軍擇優3800架飛機和3100輛坦克。
從實力上看,2支軍隊應該屬於勢均力敵的,但是戰爭結果卻大大超出讓人們的想像。從1940年的5月10日到6月20日,短短的40天時間,法國卻崩潰了,陸軍共陣亡82000人,被德軍俘虜的則有154萬7000人。
1940年6月22日,法國貝當元帥與德國簽訂投降協定,法蘭西第三共和國覆滅。法國如此迅速的戰敗,原因有很多,比如戰略判斷失誤,沒有積極備戰,有150萬軍隊都是臨時徵集的農民,另外就是堅固的馬奇諾防線竟然沒有派上用場等等。
一、法國戰略判斷失誤,致使倉促迎戰
法國和英國雖然都是一戰中的戰勝國,但是法國的勝利完全是慘勝。一戰的西線戰場主要在法國境內,對法國的經濟破壞很大。1929年的全球經濟危機同樣波及法國,法國經濟遭受重創。在這樣的復雜環境下,法國對德國一再忍讓。德國收回萊茵河地區、吞並奧地利等行動,法國均保持沉默。在德國入侵其盟友捷克斯洛伐克時,英法兩國再次讓步,以至於德國一口氣佔領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德國進攻波蘭之後,作為波蘭名義上的盟友,雖然英法兩國也向德國宣戰。但是兩國一直按兵不動,兩國希望德國繼續向東去進攻蘇聯。不過此時蘇聯與德國已經達成了默契,德軍主力開始掉頭進攻西歐各國。英法兩國均毫無准備,屬於倉促迎戰。
法國為了防禦德國,耗費巨資修建了一條馬奇諾防線。這道防線本身沒有任何的問題,但是由於法國戰略上的失誤,使這道防線成了二戰中的笑柄。從客觀的角度來說,德軍想從正面攻破這道防線不是不可能,但要付出極大的傷亡。不過這道防線有一處致命的瑕疵,由於比利時的反對,法國沒有把防線延伸到海邊。德軍先使用戰略欺騙戰術,引誘英法兩軍精銳力量進入比利時。隨後30多萬德軍穿越阿登森林,長驅直入殺進法國。這一行動成功的繞到了馬奇諾防線的背後,法軍沒有任何的防備,一時之間大敗虧輸。隨後,德軍開始向法國縱深挺進,法國始終未能組織起第二輪防禦。
二、法國軍隊准備不足,主和派上台形勢艱難
由於戰爭突如其來,法國軍隊毫無准備。為了抵抗德軍,法國政府臨時徵集了150萬軍隊。但是問題來了,法國擁有堆積如山的軍服和糧食,但是沒有足夠的武器裝備著新徵集的150萬軍隊。法軍坦克的性能更勝德軍一籌,但是法國空軍的戰鬥力十分低下。法軍坦克在進攻的途中被德軍戰機襲擊,此後法國失去了抵抗德軍的最後家底。法國軍隊的總兵力有240萬,但那150萬是連槍都拿不穩的新兵。經過一系列的戰斗,有戰鬥力的法軍部隊消耗殆盡。德軍兵臨巴黎城下時,法軍數量還有170多萬,但這些軍隊根本不是德軍的對手。為了減輕國家的損失,法國政府宣布向德國投降。巴黎成為不設防的城市,德軍在巴黎進行了聲勢浩大的閱兵式。
法國投降的主因是因為主和派上台。法國總理雷諾是一個標準的抵抗派,但是法軍總司令甘末林和副總理貝當等一大批人都主張向德國投降。總理雷諾在政府中孤掌難鳴,最終宣布辭職。在此之後,貝當成為法國總理,這位一戰時的法軍英雄卻主動向德國求和。為了羞辱法國人,希特勒將一戰時德國簽訂投降書的車廂從博物館拖了出來。德軍浩浩盪盪的進入了法國,他們發現了法軍倉庫中堆積如山的戰爭物資,但武器數量確實不多。為了徹底削弱法國,法國領土被一分為二。法國北部大西洋沿岸地區全部被德國佔領,法國南部的地中海沿岸地區則有維希傀儡政權控制。法軍將領戴高爾逃往英國,在英國倫敦組成了流亡政府。
『柒』 第二次世界大戰法國損失了多少
法國遭受損失最嚴重的是一戰
一戰法國青年大量死亡,法國被打成了寡婦國
而西線的戰場幾乎都在法國,德國除了軍隊,平民到沒有太大損失
(第一次世界大戰主戰場都在鄉村,城市戰不多,整個一戰軍隊傷亡占總傷亡60%以上,不到40%的傷亡是平民)
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法國人口也沒有恢復
二次世界大戰前夕,德國和法國領土相當,可是德國人口是法國的一倍。
法國投降奇快,納囘粹德國除了清洗法國的猶太人和波蘭人,並沒有屠囘殺法國人
(二戰平民傷亡奇大,占總傷亡的70%左右)
法國一戰總死亡人數169萬(包括戰爭直接死亡,戰爭原因死亡)佔法國總人口4.29%
法國二戰總死亡人數57萬(包括戰爭直接死亡,戰爭原因死亡)佔法國總人口1.35%
『捌』 二戰中,法國怎麼敗的這么快
法國主要敗在:
1.大戰略:根本不準備打仗怎麼會贏 ?
2.戰略:法國過於倚重防線,沒有對側翼進行有效的保護
3.戰役:反應遲鈍。比如法軍以為德軍渡過馬斯河需要很久的時間做准,沒有想到德軍一次突擊就過來了。
4.戰術,法軍戰術落後,沒有協同,其實法國坦克並不遜色於德國同期。
5.士氣:法國雖然是一戰的戰勝國,但是兩次大戰中過得很郁悶,英國錯誤的判斷了形勢,戰後迅速開始壓製法國,法國幾乎所有的戰略構想都被破壞,加上大蕭條,法國的士氣向當低落。
6.軍事思想,大家都知道,法國軍事思想很落後,仍然墨守一戰的戰役戰術體系。
『玖』 二戰法國盟軍與德軍兵力差不多,為什麼被包圍後輸了
1940年5月10日,「法國戰役」正式打響。德國共出動了132個師,約270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約7500門火炮,約5100架飛機投入戰斗。法國、英國、比利時、荷蘭組成了盟軍部隊,共出動134個師,約580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約14000門火炮,約2600架作戰飛機投入戰斗。
有人可能還會疑問,為什麼盟軍不向後突圍,卻要選擇「敦刻爾克大撤退」呢?其實這個問題也很容易想得通。我們中國有句老話叫「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由此可見在戰場上,進攻方和防守方完全是處在不同頻道上的。德軍進入法國本土的兵力雖然遠沒有包圍圈中的盟軍人數多,但卻可以以逸待勞守衛住那些關鍵節點。而且德軍實施包圍的A集團軍配備了大量坦克、火炮等重型武器,盟軍若是想靠兵力優勢突出重圍,結果只能是有去無回。
事實上,盟軍也做過向後突圍的嘗試,但很快就發現這根本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不過盟軍的突圍也並非全然是無用功。當時德軍不少高級將領都擔心A集團軍的先頭部隊前進太快,在受到盟軍反擊後,德軍統帥部立即下令先頭部隊放慢腳步,等待後續部隊跟上。這為盟軍的「敦刻爾克大撤退」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所以從當時的情況來看,盟軍唯一的生機就是走海路撤往英國。如果在「敦刻爾克大撤退」期間德軍逼近的更緊迫些的話,恐怕盟軍真的就只能被趕下大海了。
『拾』 二戰法國失敗原因大部分是一戰損失過多嗎,如果是,那德國一戰比法國損失更多,他怎麼發動二戰的
二戰法國失敗原因並不是一戰損失過多,而是戰略錯誤,花巨資修建的馬奇諾防線並沒有發揮作用,而前線軍隊面對德國的閃電戰進退失據,一敗塗地。至於德國發動二戰,更多原因在於英法的綏靖政策,讓德國有機會快速恢復實力發展軍力,如果能夠阻止德國侵佔波蘭,或許就不會有二戰,當然歷史沒有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