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二戰後的法國似乎實力一般,那它憑什麼成為常任理事國
一、法國在二戰中也是有貢獻的。
在貝當政府宣布投降後,1940年6月18日,以戴高樂將軍為首的法軍將領通過英國廣播公司(BBC)號召繼續抵抗——「自由法國」開始出現。雖然法國本土投降,法國在其他地方的基本實力仍在,畢竟,法國在亞洲、非洲、拉美都擁有廣大的殖民地。總體來看,在法國貝當政府宣布投降後,國內仍有大量的有生力量有組織地抵抗侵略者。
不僅如此,法國在非洲(如查德、喀麥隆、剛果、加彭等國)一直在對德作戰,在亞洲(如法屬印度和印度支那等)一直在對日作戰,這些法國的海外殖民地達到20多個。在近20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抵抗力量依舊通過各種方式參加或支援盟國的作戰任務。
二、法國的加入也是當時幾大巨頭的妥協。
聯合國是由美蘇英三國主導成立的,這三大巨頭的加入毫無異議。重點在於,二戰期間,蘇聯由於英美的援助,變得非常強大,以致於可以與美國相抗衡。而美國為了保護在亞洲的利益,就必須選擇當時與自己關系較好的中國用來牽制蘇聯和日本。於是,在美國的推動下,中國成為聯合國創始國。
但英國和蘇聯是不願美國在東亞有個強大的盟友,於是,便引入了一個相對「中立」的法國成為聯合國創始國。從英國角度來看,英法相鄰,總體利益一致,而且,法國可以監督德國的發展。蘇聯的考慮與英國一致,不過,它本身是不希望西歐有太多國家聯合在一起的——這也促使了後來東西半球兩大軍事集團的形成。
(1)第二次大戰法國實力怎麼樣擴展閱讀:
法國其實很有實力,從中世紀末期開始成為歐洲大國之一,於17~18世紀路易十四統治時達到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在1789年爆發法國大革命之後,推翻君主專制政體,先後經歷兩次帝國和三次共和國,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到巔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法國是當時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殖民地面積等於本土的20倍,成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二戰後,建立法蘭西第四共和國,1958年被夏爾·戴高樂建立的第五共和國所取代。
法國國土是歐洲國土面積第三大、西歐面積最大的國家,東與比利時、盧森堡、德國、瑞士、義大利接壤,南與西班牙、安道爾、摩納哥接壤。本土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大致呈六邊形,三面臨水,南臨地中海,西瀕大西洋,西北隔英吉利海峽與英國相望,科西嘉島是法國最大島嶼。
現在的法國同樣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其國民擁有較高的生活水平和良好的社會保障制度,它不僅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也是歐盟和北約創始會員國、申根公約和八國集團成員國,和歐洲大陸主要的政治實體之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法國
B. 在二戰中貢獻不大,法國為何能成為五常之一
按照硬條件來說,法國是完全沒有資格成為常任理事國的。
當時美蘇英組建聯合國的一個前提就是“維護世界秩序”,找幾個國家充當世界警察的角色,銀子肯定要從反法西斯國家中選取,中英美蘇在反法西斯這件事情上都有著不可否定的貢獻。
比如中國在長達14年的抗日戰爭之中拖住了日軍主要的軍事力量,牽制住了日軍在整個亞洲的軍事活動。為了對抗日本侵略我國犧牲了3500多萬的軍民,在第2次世界大戰之間我國反法西斯的功勞不可忽略。
法國剛成為常任理事國的時候,法國也非常清楚自己根本沒有做常任理事國的資本,因此在1945年召開的聯合國成立大會上,法國代表根本沒有去參加,因此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法國是“後加入”的常任理事國。
綜合的來說,法國之所以能夠進入聯合國完全是得益於英國的努力。當然英國也並不是平白無故做好事,只是為了在歐洲多一個小夥伴以後多一份發言權罷了。雖然英國曾經是一個老牌的資本主義大國,但在二戰之後提總體的實力還有影響力完全下降,英國為了增加一下自己在聯合國裡面的話語權,也就給自己拉了一個小跟班讓法國成為常任理事國之一。
C. 二戰時期的法國
法國是一個傳統的歐洲強國。在「二戰」前夕,法國的軍事實力、特別是陸軍,更是傲視歐洲群雄,有「歐洲第一強國」之稱。龐大的法國海外殖民地起初傾向於維希政權,戰爭後期加入戴高樂將軍在內的盟軍,共同抵抗德軍。
1、從軍隊數量上來說,法國常規部隊的規模一直維系在300萬左右,超過英國、德國、美國、美國,位居世界第一。戰爭打響後,法國緊急召集國民參軍入伍,在很短的時間內迅速將軍隊總人數擴充到699萬。
2、從武器裝備上說,法國毫不遜色於任何一個世界軍事強國。以陸軍為例,法國陸軍裝備好、機械化水平高、機動能力強,擁有大量的摩托化單位。「二戰」前夕,法國軍隊在前線共有約5800輛坦克、14000門火炮,1562架飛機。
以海軍為例,法國海軍是當時世界上最現代化的海軍之一在歐洲僅次於英國,強於德國,綜合實力排名世界第四。法國海軍擁有1艘航空母艦、3艘戰列艦、7艘重巡洋艦、12艘輕巡洋艦、50餘艘各型驅逐艦,潛艇101艘。
3、法國還用11年時間打造了一條固若金湯的馬奇諾防線。這條防線位於法國東北邊境地區,由鋼筋混凝土建造而成,擁有各式大炮、壕溝、堡壘、廚房、發電站、醫院、工廠等。假如德國軍隊選擇以此來正面突破的話,必將付出慘烈的代價。
1940年6月,貝當組閣後,向德國投降。德國以對英作戰需要佔領了法國北部和整個大西洋沿岸地區。法屬北非和法屬西非及法屬印度支那等海外殖民地和領地也依然服從維希政府的領導。維希政府雖然屈服於納粹德國,但是並沒有按照德國的要求加入軸心國,也沒有對英國宣戰。
原貝當內閣國防部副部長戴高樂流亡法國,成立『自由法國運動』,對德國急需作戰並被英美等盟國視為法國合法政府和盟國。在法國德佔區里,有兩大抵抗系統:受英美支援的「自由法國運動」的地下抵抗組織,還有就是以法共為首的「法國民族聯合解放陣線」的游擊組織。
1942年英美在阿爾及爾登陸,法屬北非殖民當局和軍隊倒向盟軍並參加了突尼西亞戰役。之後不久,法屬西非也投向盟國。
1944年,自由法國軍隊參加了諾曼底登陸,法國第二裝甲師在英美軍隊的成全下率先進入巴黎。1944年9月,維希政府遷往德國。羅斯福決定承認法國為共同作戰的盟國,從原定的德國美佔區中劃分出一塊給法國作法佔區。法國奇跡般由戰敗國變為五大戰勝國之一。
(3)第二次大戰法國實力怎麼樣擴展閱讀:
閃擊法國
法蘭西戰役1940年5月10日至1940年6月24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軍為侵佔法國、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對英法盟軍所實施的進攻戰役。1940年5月10日,德軍開始進攻,荷軍投降。在空軍支援下強渡默茲河,並開始從迪南和色當地區向索姆河口方向擴大戰果。
14日佔領色當、迪南並突破法第9、第2集團軍防禦,向英吉利海峽推進,英內閣下令實施「發電機」計劃,組織敦刻爾克撤退。
1940年5月28日,比利時投降。法軍的抵抗毫無組織。德軍坦克兵團迅速向法國腹地推進。領導新政府的貝當元帥請求德國武裝力量統帥部停戰。法國政府宣布停止抵抗。簽訂了《貢比涅停戰協定》,同意德國佔領法國北部和大西洋沿岸地區,並宣布退出戰爭和解除法國艦隊武裝。
法國和義大利兩國政府簽署停戰協定,按照協定德、意軍隊佔領法國大部,其糧餉由法國政府負擔。法國全面停火。
D. 二戰時期的法國,為何軍隊的戰力那麼差
二戰中的法軍可謂是恥辱的代表。戰前法軍號稱世界第一陸軍,人數、裝備都要遠遠好於德軍。但自1939年9月1號希特勒發動閃電戰攻擊波蘭之後,法國的軍政領導人一味地跟隨英國領導人執行綏靖政策,在前線跟德軍進行靜坐作戰,坐著怎麼作戰?這樣導致法軍從上到下放鬆了警惕,忽視了對德軍軍事情報的搜集,嚴重低估了德軍的作戰能力。
這里尤其要強調法軍自上到下戰略戰術思想陳舊不堪,一戰中法軍通過挖塹壕重防守擊敗德軍贏得了勝利,但是二戰的時候時代已經變了,飛機、坦克已經得到了大規模的運用,進攻戰尤其是閃電戰術成為了戰爭中的王者,這點法國軍隊是不懂的。
E. 世界第二大戰我一直有一個疑問,一戰之後德國是戰敗國,後面被削弱了。法國是戰勝國,那後面為什麼
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法國打得太苦。
青壯年男子四分之一戰死,三分之一傷殘,經濟遭受重創。
可以說沒有英美的幫助是萬難贏得一戰的勝利的,即使勝利也是慘勝如敗。
在戰爭後期,軍隊接連嘩變,工人不斷罷工革命。整個法國處於革命的邊緣。所以戰後,法國從上到下都充斥著對戰爭殘酷的恐懼,對和平生活的迷戀。所以法國自一戰後整個國家社會都非常地厭戰。這直接導致後來二戰前法國追隨英國對德國實行妥協退讓的綏靖政策,一切以避戰保和為目的。最後在戰爭爆發遭受嚴重挫折時,再也沒有堅持戰斗的勇氣和膽略,迅速投降認輸,苟且地接受被佔領的局面。
對陣地戰的防守作用過於高估,使得法國從此徹底放棄了法軍自拿破崙以來所推崇的進攻就是最好的防禦的重視機動性,富於進攻精神的戰略指導方針。無論是福煦,貝當還是甘末林,魏剛等法軍高層都盲目迷信並極力鼓吹陣地防禦。所以法國在一戰後不惜投入重金大肆建設馬奇諾防線。這也導致了後來法國在德國西線攻勢,特別面對繞過馬其諾防線而從阿登山區迂迴穿插德國裝甲部隊的閃電攻勢下迅速瓦解。
法國雖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僥幸取勝,但它從此被嚇破了膽,變得意志薄弱,苟且偷安,總結了錯誤的戰爭經驗,這都直接埋下了它後來戰敗的禍根。
德國在一戰結束後受到條約限制,陸軍只能有10W的國防軍,但是刨除裝備因素這些人的素質是絕對的精良,這也是二戰開始後德國能夠迅速以國防軍為骨幹迅速擴軍而不降低戰鬥力的基礎,有點像現在的日本裝備、人員數量都受到限制只能在質量上下功夫。經濟和國民生活是一塌糊塗,丟掉了阿爾薩斯和洛林這個重要的煤鐵產地對其工業是一大打擊,再加上世界性的金融危機以及戰爭賠款,整個國家面臨破產和崩潰,這也給了小鬍子上台的機會,他的國家社會主義的方針對恢復當時的德國經濟還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的。
F. 二戰時,英法兩國的表現如何呢
1939年9月1日,納粹德國入侵波蘭。作為波蘭盟友的英國、法國在9月3日向德國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同時,在經歷了二戰後,英國和法國終於成功消滅了納粹德國這個有潛在威脅的對手,但東方卻出現了個更加威脅的對手:蘇聯。英法兩國在戰後實力大不如前,失去了從前的國際地位,最終只能無奈的淪為美國的窮親戚。其實在二戰爆發前,英法兩國的實力並不弱,英國是當時的世界霸主,法國號稱擁有世界第一的陸軍。在德國即將進攻波蘭之前,法國的將領還信誓旦旦的對波蘭說:如果德國敢於進攻你們,我們將派出35-38個師進攻德國。法國將領的這番話並不是吹牛,二戰前期法國擁有數百萬精銳部隊,法國軍隊的人數和裝備都不輸德軍,再加上法國的背後還有英國的幫忙,法軍字面上的戰鬥力絲毫不亞於德軍。
G. 二戰開戰就迅速敗亡的法國,為何能躋身常任理事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所記錄的最慘烈的戰爭之一,結果也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無論是作為戰勝國的英、美、蘇、中等國,還是作為戰敗國的3、意、日等國,都大幅度地遭受了人員的傷亡和經濟的損失。作為戰敗國,由德、意、日等帝國主義中心國遭受到了制裁,而戰勝國則以五大國為核心,建立了具有雅爾塔體系的聯合國。
盡管受到了各界的質疑,但二戰後重獲新生的法國用實力向世界證明自己的大國能力,二戰後法國經濟發展加速,並且化解了與德國的百年恩怨,歐共體成立。法國還在在歐洲文藝復興中做出了傑出貢獻,信心滿滿地回到了世界的舞台。
H. 二戰初期的法國海軍實力怎麼樣
那些說法國海軍垃圾,只是德軍傀儡的人根本不懂歷史~~~~二戰時期,在眾多戰敗國中,希特勒對待法國的態度是最好的,法國人民的生活水平雖不如戰前,但比其他地區的人們要幸福得多,每日食物配給里還有葡萄酒!這是因為希特勒希望能夠拉攏法國加入反對英國的陣營(法,英是傳統的互相敵視,只是迫於德國崛起的壓力才走在一起,直到現在依然如此……)。給予貝當政府相當大的自治權就是證明。出於同樣目的,希特勒並沒有強行接管法國海軍!!
以下是法國海軍在法國投降後的遭遇,轉載自鐵血軍事網
1939年9月,德國對波蘭發動進攻,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戰爭的到來
比法國人預計的快得多,海上戰斗尚未打響,法國卻從陸地上潰敗了。1940年上 半年,德軍繞過馬其諾防線橫掃法國北部,到1940年6月,巴黎淪陷,法國國防 徹底崩潰。隨著法國傀儡政權與N粹德國簽定和約,法國成為德國控制下的仆從 國,法國海軍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混亂。主力艦紛紛離開法國本土港口,有的直接 向英國投降,但更多的戰艦躲進了北非法屬殖民地港口中,處於觀望狀態。其中 ,舊戰列艦「洛林」號和「庫爾貝」號正在英國訪問,法國投降後立即扣留; 快速戰列艦「敦刻爾克」號、「斯特拉斯堡」號與兩艘舊戰列艦停泊在阿爾及利 亞奧蘭港;只完成了船體工程的「讓-巴爾」號也拖曳到摩洛哥卡薩布蘭卡。 「黎塞留」號也面臨著投降或是戰斗的選擇。為了避免這艘戰艦落入德國之手, 「黎塞留」號的艦員自行決定,脫離傀儡政權的控制。6月15日,尚未最後完工 的「黎塞留」號帶著所能收集到的彈葯和零備件,離開布雷斯特,於6月18日抵 達法屬殖民地塞內加爾的達喀爾。
法國淪陷後,處於觀望狀態得法國戰列艦達6艘,而當時德國海軍建成的戰 列艦只有3艘。這些法國戰艦雖然未宣布效忠傀儡政權,但態度大多搖擺不定,
萬一最終落入德國手中,對英國艦隊將是嚴重的威脅。為了消滅這些潛在的對
手,英國制定了名為「拋石機」的行動計劃,政治勸降和武力解決結合,解除
這些海外法國艦隊的戰鬥力。1940年7月3日,英國不宣而戰,對停泊在北非各
港口的法艦採取行動。停泊在阿爾及利亞奧蘭港的4艘法國戰列艦首先遭到攻擊
,在以「胡德」號戰列巡洋艦為首的英國艦隊的炮擊,4艘法國戰列艦有3艘沉
沒或擱淺,僅「敦刻爾克」號僥幸逃脫。
7月8日,厄運降臨到了「黎塞留」號頭上,以「競技神」號航母為核心的 英國艦隊襲擊了達喀爾。「黎塞留」號作為打擊的首要目標,遭到從「競技神」 號上起飛的「劍魚」魚雷機的攻擊。但「劍魚」投放的450毫米魚雷收效甚微。
第一次攻擊未果之後,1940年9月23日,英國皇家海軍派遣「巴勒姆」號、「
皇家橡樹」號和「決心」號3艘戰列艦再次光臨達喀爾,目的仍舊是摧毀法國這
艘最強大的戰列艦。錨泊狀態的「黎塞留」號用主炮奮力還擊,達喀爾的海岸
炮台也對英國艦隊進行炮擊。在與這3艘3.2萬噸,裝備15英寸主炮的英國戰列
艦的交火中,「黎塞留」號再次擊傷,好在裝甲厚實,沒有傷筋動骨。戰斗
中,英國「決心」號戰列艦擊傷。迫於海岸炮台的強大火力,為避免更大的
損失,英國艦隊不得不撤出戰斗。
英國的攻擊使法國海外艦隊與盟軍的關系僵化。在整個1941年,「黎塞留」
號都在達喀爾錨泊,不宣布加入軸心國序列,但同時不與英國妥協。1942年,
盟軍在北非的「火炬」作戰中,「黎塞留」號保持中立,即不參加登陸行動,
也不對盟軍登陸部隊進行打擊。在美國的調解下,1942年底,自由法國與「黎
塞留」號艦員最後達成和解:名義上由美國將』「黎塞留」號買下,在美國接
受整修後投入太平洋戰場的對日作戰,戰後再歸還法國。
1943年1月16日,「黎塞留」號抵達紐約,對艦上設備進行大整休。原先
裝備的水上飛機彈射器和水上飛機機庫拆除,法制37毫米高炮與13.2毫米
高射機槍換裝為盟軍制式40毫米「博福斯」中口徑高炮和20毫米「厄立孔」
小口徑速射炮;但保留了100毫米大口徑高炮、152毫米副炮和380毫米主炮。
由於美國海軍沒有裝備380毫米主炮的戰列艦,最後不得不為「黎塞留」號特
制一批380毫米口徑彈葯。在整修中,還對「黎塞留」號進行了現代化改造,
安裝了美國新研製的對空、對海搜索雷達。接受現代化改造後的「黎塞留」
號渙然一新。
1943年10月,「黎塞留」號改裝完畢,劃歸英國遠東艦隊指揮,在東南
亞及印度洋海域作戰。「黎塞留」號的主要任務,是依靠其高速和高炮,為
航母提供近程空中保護,同時利用380毫米艦炮轟擊日軍守島工事。由於「
黎塞留」號具有30節高航速,它能夠跟隨艦隊中的航母行動,用艦上的大量
中小口徑高炮為航母提供最後一層防空屏障,而航速23節左右的英國舊戰列
艦只能作為火力支援艦使用。
1944年,美國海軍在太平洋戰場對日軍展開全面進攻。同年3月,英國遠
東艦隊從斯里蘭卡出發,以「光輝」號航母為核心,攻擊日軍占據的蘇門達
臘島。「黎塞留」號作為艦隊中的對岸火力支援艦,與「伊利莎白女王」號、
「剛勇」號戰列艦、「聲望」號戰列巡洋艦共同對蘇門達臘島西北角的沙璜
港進行炮擊。在戰斗中,4艦共發射381/380毫米炮彈294發,各種副炮炮彈數
千發,幾乎完全摧毀了日軍的海岸炮台與工事。1944年6月,盟軍在諾曼底登
陸,歐洲第二戰場開辟,法國解放指日可待,正在太平洋戰場苦戰的「黎塞
留」號也奉命返回法國本土。
1944年10月,「黎塞留」號從印度洋穿過紅海及蘇伊士運河,返回法國。
勒克萊爾將軍的「自由法國」戰士在巴黎進行凱旋門閱兵時,自由法國的戰
艦也在土倫港進行了壯觀的閱艦儀式。當強大的「黎塞留」號緩緩開進土倫
港時,受到了法國人的狂熱歡迎,「黎塞留」號成為自由法國的海上標志。
雖然法國全境解放,德國即將投降,但在太平洋戰場,戰爭還未結束。法國
復國慶典結束後,「黎塞留」號重新返回太平洋作戰。
1945年初,艦隊中的航母和艦載航空兵基本損失殆盡,但仍存留有
一定數量的戰列艦;在太平洋的多個島嶼,仍有日軍經營多年的堅固工事。
在長達半年的海島登陸作戰中,「黎塞留」號與美國「依阿華」號、「北卡
萊羅那」號等名艦並肩作戰,將無數一噸左右的高爆彈傾瀉到日軍陣地上。
1945年8月,「黎塞留」號參加了對日寇的最後一戰:對沿岸港口與城市
進行炮擊,並目睹了8月15日東京灣的投降儀式。「黎塞留」號的戰斗足
跡遍及三大洋,是法國參戰地域最廣,航行里程最長的戰列艦,也是法國海
軍史上最著名的戰列艦。
二戰結束後,「黎塞留」號從英國遠東艦隊序列中退出,美國海軍
控制,美國繼而將「黎塞留」號歸還法國。1946年,「黎塞留」號再次從太
平洋返回法國。在回國之前,「黎塞留」號還執行了最後一次作戰任務:在
印支戰爭中,「黎塞留」號在中南半島沿岸巡弋,對越南進行威懾。
戰後「黎塞留」號雖然已無大用場,但作為法國海軍的象徵,它一直服
役到50年代。在參加法國北非殖民地的幾次戰爭中,大多是作為海軍的威懾
力量使用。由於戰列艦的維護費用過高,1959年「黎塞留」號退出現役,先
是在布雷斯特作為船員訓練艦使用,19年作為廢鋼出售,最後在義大利拆
船廠解體。
黎塞留級2號艦「讓-巴爾」號在1940年3月匆匆下水,1940年6月在只安
裝了一個炮塔時,便匆匆撤退到摩洛哥的卡薩布蘭卡。由於卡薩布蘭卡法
國維希控制,因此「讓-巴爾」號仍落入軸心國之手。在盟軍「火炬」
登陸作戰中,「讓-巴爾」號用它僅有的一門主炮炮擊了進攻卡薩布蘭卡的
盟軍部隊,結果招致美國戰列艦「馬薩諸塞」號和美國轟炸機的「群毆」,
命中5發406毫米炮彈和3枚炸彈,艦體嚴重損壞。佔領卡薩布蘭卡後,法
國重新得到了「讓-巴爾」號的艦殼,戰後繼續未竣工程,並最終於1955年
建成。「讓-巴爾」號是世界上完工的最後一艘戰列艦,它在法國海軍服役
了僅僅6年,1961年退出現役,在土倫港作為艦員訓練艦使用,並於1970年
解體。
只想證明一點,法國海軍不是垃圾。在《華盛頓海軍條約》中,法國是世界海軍五強之一,編隊的規模定在5艘35000噸級戰列艦(總噸位不得超過17.5萬噸)。雖說法國在一戰後無力建造如此大規模的海軍,但迫於德國以及義大利在海軍方面的威脅,法國終於下決心建造數艘新型戰列艦,以保持法國海軍在地中海和東大西洋的海上優勢。
I. 二戰前,法國號稱是「世界第一陸軍強國」,其實力真的那麼強嗎
法國的實力其實並沒有那麼強大,因為在希特勒攻擊法國的時候,法國只是短短的抵抗了,很短的時間。所以從這里就可以看出當時法國陸軍實力其實並沒有那麼強大。而且德國很快的佔領了法國的全境,使得法國根本沒有反擊的機會。所以法國這個號稱世界第一陸軍強國的名頭,很有可能是吹噓出來的。
當然法國雖然淪陷了,其實還有很多的法國人選擇用各種方式來抵抗德國的侵略,後來在蘇聯和美國的幫助下成功完成了復仇。所以在當時法國的軍事力量可能並沒有多麼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