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法國如何統一

法國如何統一

發布時間:2022-01-20 18:10:19

❶ 拿破崙是不是統一了法國

拿破崙統一了法國,建立了法蘭西第一帝國

❷ 二戰後法國統一的時間

法國在一9三9年9月三日對德國宣戰,納粹德國從一9四0年5月一0日開始進攻法國及低地國家,一9四0年陸月二二日投降 法國宣戰後基本沒有任何舉動

❸ 德國怎樣實現統一

自從德國分裂以後,雖然重新統一德國一直是東、西德乃至世界各國普遍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但由於受到整個國際形勢尤其是歐洲政治地理格局的制約,關於重新統一德國問題一直沒有取得任何實質性的進展,80年代末,隨著美、蘇關系的緩和和歐洲政治形勢的變化,德國統一問題再度成為各國輿論關注的焦點,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預言,德國將在10年內實現統一。法國總統密特朗說,德國統一將是本世紀末主要的事情之一,然而德國統一進程的發展之快則大大地超出人們的預料。 1987年,昂納克作為東德領導人首次訪問波恩,揭開了兩國關系中新的一頁。 1987年9月,匈牙利開放了它與奧地利邊界,在此後的幾個月內,先後有50多萬東德人從奧地利進入西德,西德承認這些東德人是它的公民,接著民主德國接二連三地發生全國規模的遊行示威,黨和國家領導人發生重大改組;11月9日,東德開放柏林牆以及同西德的邊界,西方人士認為,民德發生的這些事件,是德國「事實上重新統一的預兆。」 11月28日,西德總理科爾提出了兩個德國統一的10點計劃,在東、西方引起了不同的反響,美國國務院當天立即表示支持科爾的建議,發言人塔特懷勒說:「科爾總理反映了他的人民對德國統一的最深切的願望……,這是我們長期以來一直爭取的目標」。 東德總理莫德羅斯斷然拒絕科爾的計劃,但建議建立一個鬆散的聯邦,東德政府認為:科爾的計劃幾乎沒有注意到兩個德國的主權和獨立,如果採用「聯邦」一詞,人們就懂得是兩個獨立的主權國家的存在,2月1日,即莫德羅訪蘇兩天後提出了一項歷史性的兩德統一方案,根據其方案,在統一的德國保持「軍事中立」的前提下,東西德首先簽訂條約,建立把經濟、貨幣和運輸系統統一起來的聯邦。此後兩國建立議會委員會等聯合機構。第三步則是將兩國主權交給已建立的權力機構,最後通過選舉,召開統一的議會會議,制定統一的憲法和決定統一的政府,以德意志聯邦形式統一德國,首都設在柏林。 莫德羅的統一方案大大促進了德國統一的進程,立即引起強烈的反響,科爾發表聲明「堅決拒絕德國中文化的概念」。認為新的德國採取中立政策是危險的,統一的德國應留在西方聯盟內,不能中立化,也不能非軍事化。 美國則強調,必須在德國繼續同北約結盟並不斷加強同歐洲共同體的聯系的條件下實現統一,統一的德國仍應是北約的正式成員,法國也反對德國保持中立。 英國對統一的德國深有戒心,撒切爾夫人強調:「德國的統一不能影響歐洲的邊界和安全。 蘇聯則強調:一個統一的德國留在北約組織內是不能接受的,戈爾巴喬夫還發出警告說,統一後的德國必須尊重歐洲的邊界,任何破壞軍事——戰略均勢的行動都是蘇聯所不能接受的。 波蘭總理馬佐維耶茨基強調,西德應「最終和無條件地承認奧德——尼斯河是波蘭西部邊界,並強烈要求參加關於德國統一的談判過程。 鑒於德國曾是兩次大戰的策源地這一事實,統一後的德國是否會對歐洲各國再次構成威脅,自然是東、西歐國家普遍關心的問題,這也成了德國統一進程中的一個主要症結,但在某種意義上說,蘇聯對德國統一所持的態度則是至關重要的。當然德國統一問題受各種錯綜復雜的地緣政治因素所制約,但統一的列車已經起動,一個統一的,強大的德國將在歐洲重新出現,似乎已成為歷史的必然。 1990年7月1日,兩德建立貨幣、經濟和社會聯盟的第一個國家條約生效後,7月6日,兩德又開始就實現政治統一的第二個國家條約進行談判,並於8月23日鑒署具有歷史意義的兩德「統一條約」,又稱政治條約,或第二個國家條約,條約規定,民德於1990年10月3日正式加入西德。 由於德國統一已大勢所趨,而蘇聯國內的政治形式卻相當嚴峻,為了減少統一後的德國對它自身安全利益的損害,同時為得到德國的經濟援助,並盡可能為自己在歐洲新格局中爭取一個較為主動的地位,蘇聯由過去反對統一的德國歸屬北約轉而改為採取順水推舟的作法,1990年7月14日至16日科爾訪蘇時,雙方就德國統一問題最終達成協議,雙方宣布統一後的德國將享有「充分的主權」,「它有權獨立地決定屬於哪個聯盟」,協議內容還包括統一後的德國的疆域,3至4年內蘇軍撤出民主德國地區;美、英、法軍隊在此期間留在西柏林,未來德軍最高限額為37萬人;未來德國不得製造、擁有和支配原子、化學和生物武器等。由於統一後德國聯盟歸屬問題得到解決,消除了德國統一外部因素的最大障礙,9月20日,在莫斯科召開的「2+4」外長最後一輪會議上簽訂了「最終解決德國問題的條約》,其後兩個德國在10月3日實現了統一,這一天,在整個德國,特別在被重新定為首都的柏林,舉行了隆重的慶祝活動,至此困繞歐洲40多年的德國問題獲得最終解決,這標志著以德國分裂為特徵的歐洲戰後的政治地理格局的結束,而以德國統一為起點的歐洲新的政治地理格局的開始。

採納哦

❹ 戴高樂為了實現法國的統一做出了哪些驚人的舉動

戴高樂把他的指揮部搬到阿爾及爾,是為了准備解放法國。為了解放法國,就必須把反抗法西斯的組織和力量統一在他的領導之下,而為了統一,首先必須戰勝吉羅。戴高樂5月30日抵達阿爾及爾機場時,吉羅已經等在那裡了,前來歡迎戴高樂的還有英國和美國駐北非的代表。戴高樂和吉羅的第一次談話是在從機場到官邸的汽車上進行的。氣氛有些尷尬。戴高樂告訴吉羅,他准備派哪些人參加會談,然後問吉羅這方有些什麼人出席。戴高樂以十分堅定的口氣對吉羅說,無論如何,到現在還留在吉羅身邊的那些維希分子一個也不能留在未來的中央權力機構中。戴高樂指的是維希政府駐阿爾及利亞總督佩盧東、駐摩洛哥總督諾蓋斯和駐西非總督布瓦松。

下午4時,戴高樂到郵政廣場向死難者紀念碑獻「洛林十字」,聚集在那裡的數以千計的群眾熱情地向他歡呼。此時,戴高樂的心情是樂觀而自信的,他的事業已經有了堅實的基礎。吉羅能有何為?他堅信,把那些維希政府派的「總督」趕走,迫使吉羅接受他的領導,是天經地義的,能夠辦得到的。只是吉羅背後站著羅斯福,不會輕易就範,還需要一步一步地來。

❺ 查爾斯國王的統一法國

公元第七與第八世紀之間,法蘭克人在一連串有力的國王和軍閥的統治之下,統一了今天法國地區的王國。在732年,他們打敗來自西班牙並打算入侵法國的回教徒。在750左右,由於羅馬和教皇受到倫巴底人的攻擊,所以法國人就出兵到義大利。到了768年,查理大帝(或一般稱呼為查理曼)就成為法蘭克人的國王,並展開他英明的統治。在774年,查理曼橫過阿爾卑斯山回到義大利,再一次拯救教皇,也因此成為法蘭克人和倫巴底人的國王以及羅馬的合法統治者。查里曼繼續征戰,同時讓敵人皈依基督教。他控制了法國南部和西班牙的北部。然後轉移到日耳曼的西部,讓撒克遜人改信基督教,並驅逐匈牙利的馬札兒人。他在這個邊界地區行軍,而那裡正是法蘭克帝國和東方蠻族部落之間的緩沖地帶。在800年的聖誕節,查理曼由教皇加冕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對他來說這個名銜是讓他驚奇,而且並不想去接受。)。查理曼的重要之處,是他超越了神聖羅馬帝國的版圖和世界。可是,在他死後,其帝國就四分五裂了。他是天主教會最偉大的支持者和守衛者,並且透過教會來鼓勵學問和藝術。他在天主教會設立學校,以教育官員和貴族藉此改善政府的質素。他也從事法律的搜集和編撰,來改善司法體制,此外還創造了封建制度,一方面作為控制地方的手段,同時又能維持中央的權力。

❻ 哪個國家最容易統一歐洲

其實歷史上最有機會的很可能是鼎盛時期的西班牙,開啟大航海時代之後,擁有無敵艦隊時期的西班牙,因為西班牙有如下幾個優勢:
1、地緣優勢:

A)不容易被多個歐洲強國夾擊:北面有比利牛斯山脈阻擋陸軍強國法國,英國沒有能力跨著上千公里的大西洋和無敵艦隊玩登陸,中歐強國壓根夠不著;
B)有能力統一伊比利亞半島:葡萄牙陸軍擋不住它,英國沒能力在無敵艦隊眼皮底下派遣遠征軍,法國是唯一有希望騷擾一下的,但是沒能力干涉(這個後面會講);
C)一旦統一伊比利亞,就只有它打人的份,沒有人家打它的份(這個後面也會提,主要就是法國面臨的問題);
2、人口眾多:如果能統合伊比利亞半島,無論人口還是疆域面積都跟法國有一拼,比起赫赫有名的日耳曼(德意志地區)、凱爾特(法蘭西)、斯拉夫(俄羅斯)確實可能少一些,但是比盎格魯薩克遜(英格蘭)可是要多,絕對算是個大民族;
註:法國是沒有能力壓制西班牙的,原因如下:
A)想要跨過比利牛斯山脈作戰,法軍面對的西班牙陸軍實力並不比它弱多少,要想有勝算,唯一的選擇就是全軍壓上、速戰速決(就像拿破崙當時的打算);
B)你看看巴黎到法國西、北邊境的距離,再看看巴黎到比利牛斯山脈的距離,換你你敢放空後方去打西班牙么?你別忘了,英國是百年戰爭時期的世仇,德意志地區是爭奪歐陸霸主的死敵,放空後方這倆好意思不捅你一刀?
拿破崙當年把歐洲都打怕了,進入西班牙沒有正規軍抵抗,都打的很危險,何況是西班牙鼎盛時期。
C)長此以往,西班牙就像戰國時期秦國一樣,沒事出兵打一下法國,贏了佔一塊地,輸了退回比利牛斯山脈跟法國耗,耗到法國背後出問題還是法國低頭,早晚能像蠶食三晉一樣耗死法國。
你覺得如果占據了法國舊地,英吉利海峽擋得住鼎盛時期的無敵艦隊么?英國的陸軍擋得住法西聯合陸軍么?
其他幾個競爭對手面臨的問題(其實這幾個巨大的麻煩在歐陸的爭奪戰當中都體現出來過):
1、法國:東西對進,北面還是宿敵,內部分裂(東面是歐陸第一陸軍強國神聖羅馬帝國,西南是鼎盛時期的西班牙,北面是百年戰爭的死敵英國,絕對的噩夢難度),你可以翻翻三十年戰爭前,法座黎塞留面對的噩夢難度外交局勢,換別人估計就GG了。
2、德意志地區:東西對進,內部分裂(東面是沙皇俄國,西面是陸軍強國法蘭西,內部數千個小邦國內戰頻發,東南的奧斯曼是打了好幾百年沒有和解可能性的對手,甚至波羅的海霸主瑞典、北歐強國丹麥都會介入德意志地區的混戰),所有這些對手在不同時期分別對德意志地區的倆難兄難弟,哈布斯堡(奧匈前身)和勃蘭登堡(德國前身)下過手。
3、俄羅斯:落後,地廣人稀,被排斥(它是東正教的),嚴寒嚴重影響了人口和經濟,以至於俄羅斯整個歷史大而不強的時候佔多數。

❼ 法國是什麼時候統一的

【國名】 法蘭西共和國 (The Republic of France,La Republique Francaise) 【國慶日】7月14日(1880年議會立法確認攻克巴士底獄日為國慶節以紀念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

【遺產日】9月的第三個周六和周日(1984年正式開始,最初的活動在9月的第三個周日舉辦,在當時的文化部長雅克·朗的推動下,諸多深宮中的歷史文化遺產敞開大門向公眾開放,目的是讓更多的人了解熱愛進而保護人類歷史和文化遺產,最初名稱為「國家文物開放日」,到1992年,開放時間延長為周六和周日兩天。【簡史】 公元前高盧人在此定居。公元前1世紀,羅馬的高盧人總督愷撒佔領了全部高盧,從此受羅馬統治達500年之久。公元5世紀法蘭克人征服高盧,建立法蘭克王國。10世紀後,封建社會迅速發展。1337年英王覬覦法國王位,爆發「百年戰爭」。初期,法大片土地被英侵佔,法王被俘,後法國人民進行反侵略戰爭,於1453年結束百年戰爭。15世紀末到16世紀初形成中央集權國家。17世紀中葉,君主專制制度達到頂峰。隨著資產階級力量的發展,1789年法國爆發大革命,廢除君主制,並於1792年9月22日建立第一共和國。1799年11月9日(霧月18日),拿破崙·波拿巴奪取政權,1804年稱帝,建立第一帝國。1848年2月爆發革命,建立第二共和國。1851年路易·波拿巴總統發動政變,翌年12月建立第二帝國。1870年在普法戰爭中戰敗後,於1871年9月成立第三共和國直到1940年6月法國貝當政府投降德國,至此第三共和國覆滅。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舉行武裝起義,成立巴黎公社。同年5月底,被法國軍隊殘酷鎮壓。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遭德國侵略。1944年6月宣布成立臨 時政府,戴高樂 (右圖 )擔任首腦,1946年通過憲法,成立第四共和國。1958年9月通過新憲法,第五共和國成立,同年12月戴高樂當選總統。

❽ 法國阻止德國統一的原因是什麼簡要說說德國統一的方式及原因

法國阻止德國統一有多方面原因,如果德國沒有統一,仍是處於四分五裂的狀態,那麼法國依舊是歐洲大陸上最強大的國家,並且在萊茵河聯邦中,有部分小國是依附於法國的。可以防止普魯士的進一步強大,因為一旦普魯士統一戰爭順利完成,它擁有了統一的市場,資本主義必將迅猛發展,同時與英法等老牌殖民大國爭奪殖民地。通過三次王朝戰爭的方式,在此就不細說了,樓主有興趣可以去網路一下。原因渴望的統一的民族願望強烈。希望通過統一變得強大,與其他殖民大國平分秋色。國內資本主義發展的需要。

❾ 德國是怎樣統一的

通過三次對外戰爭,聚攏了人氣,促成了德國的統一:

普丹戰爭

丹麥作為德意志的北鄰,經常插手德意志的事務,因此俾斯麥第一個便要解決丹麥。在1861年,丹麥國王欲接管普丹邊境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斯泰因兩地,俾斯麥立即以此製造爭端。他首先確保如果普丹開戰,其他列強不會干涉,並與奧地利結盟共同攻打丹麥,最後逼使丹麥放棄這兩個州。

在1864年10月30日所簽訂的《維也納條約》中,規定丹麥放棄兩地。而於1865年8月14日普、奧兩國達成《加斯坦因專約》,將石勒蘇益格劃歸普魯士統治,荷爾斯泰因則歸屬奧地利。

但是這其實是俾斯麥處心積慮的陰謀,因為奧地利所得的荷爾斯泰因不但面積狹小,而且被普魯士包圍。這樣奧地利很容易便會與普魯士發生沖突,因此這是一條將奧地利推向與普魯士發生戰爭的導火線。

普奧戰爭

在德丹戰爭後,俾斯麥決定要將奧地利趕出德意志邦聯,以利於將來德國的統一。因此他著手孤立奧地利,首先俾斯麥答允協助俄國取消《黑海中立條款》。並與法皇拿破崙三世會晤,表示普魯士不反對把盧森堡及萊茵河區讓給法國,以此確保法國在普奧戰爭中保持中立。而英國當時繼續實行光榮孤立的政策,因此在普奧發生沖突時會保持中立。最後,他在1866年4月8日,與義大利簽訂攻守同盟條約,規定如果普魯士在3個月內與奧開戰,義大利則必須同時對奧宣戰,只有在奧地利歸還威尼斯予義大利的情況下,方可與奧講和。

最後,奧皇因為不滿意《加斯坦因專約》的條款,而要求用普魯士最富庶的工業區西里西亞交換荷爾斯泰因,因此俾斯麥以此籍口,指責奧地利毀約。結果在1866年5月,威廉一世下令全國總動員,並於同年6月對奧宣戰。義大利亦依據攻守同盟條約,同時對奧宣戰。

不久,普魯士便征服北德的親奧小邦,並於1866年7月3日以29.1萬軍力在薩多瓦與23.8萬奧軍發生大戰,即薩多瓦會戰,最後奧軍戰敗。

而這時俾斯麥決定與奧講和,而不是乘勝追擊,因為他明白到消滅奧地利並不是其首要目標,最重要的是要統一德國。因此他在該年8月23日簽訂的《布拉格條約》中給予奧地利極為寬容的講和條件,以便於保持對奧的良好的關系。

普奧戰爭結束後,妨礙德國統一的就只剩下在背後控制著南德諸邦的法國了。

普法戰爭

由於法國仍然在幕後操控著南德意志地區的各個邦國,阻礙德國統一。因此,俾斯麥以西班牙王位繼承問題製造爭端,逼使法皇拿破崙三世對普宣戰,而普魯士則藉此團結德意志民族,對法國作出進攻。

普魯士很快便擊退了入侵的法軍,並向法國作出反攻,在色當會戰中,普軍大敗法軍,拿破崙三世投降。隨後普軍進軍至巴黎,協助巴黎新成立的國防政府消滅巴黎公社,以便獲得大量賠款。

最後,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法國凡爾賽宮的鏡廳中登基,宣布德意志帝國成立,並從法國獲得阿爾薩斯和洛林兩地及50億法郎的戰爭賠款。

❿ 法國和德國,為啥一個走向了統一,一個走向了分裂

公元843年,法蘭克王國在經歷過內戰之後分裂成了三個部分,是為西法蘭克王國、中法蘭克王國和東法蘭克王國。

在經過了漫長的時間過後,西法蘭克王國逐漸轉化為了法蘭西王國,即如今法國的雛形;而東法蘭克王國則轉化為了神聖羅馬帝國,即如今德國的前身。雖然二者皆為法蘭克王國的直系分支,但在中世紀時期,兩個國家卻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第一位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奧托一世

十幾年後,也就是公元987年,統治西法蘭克王國的加洛林王朝因君主沒有子嗣能夠繼承王位,因此王權便落到了雨果·卡佩的頭上,卡佩王朝和法蘭西王國的歷史也由此開始。從公元10世紀末期開始,西法蘭克王國和東法蘭克王國就正式宣布分道揚鑣,二者開始尋求符合自己需求的新的發展道路。

閱讀全文

與法國如何統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56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0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15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56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86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67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2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2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28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4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6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0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0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94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5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