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什麼法國人又叫高盧人
因為古代高盧地區區域包括現今西歐的法國、比利時、義大利北部、荷蘭南部、瑞士西部和德國南部萊茵河西岸一帶,所以現今的法國人是高盧人。
高盧是古代西歐地區名,分布在法國、比利時全境和義大利、荷蘭、瑞士、德國部分區域。因其原始居民為高盧人(高盧人自稱凱爾特人(Celts))而得名。
現今法國主要是山北高盧,即阿爾卑斯山經地中海北岸,連接比利牛斯山以北廣大地區,相當於法國、比利時以及荷蘭、盧森堡、瑞士和德國(萊茵河左岸)的一部分,這一地區通常也泛稱高盧。
(1)法國人主要分布在哪裡擴展閱讀:
高盧時代:
到了公元前二世紀,希臘文和拉丁文關於高盧族和高盧國的記載越來越多,揭開了高盧族的奧秘面紗的一部分。
高盧(拉丁文 Galli)一詞最早出現在羅馬政治家Caton的筆下(公元前168年),他指的是從法國入侵義大利北部的高盧族人。
在公元前二世紀末,在希臘殖民地馬賽的影響下並由於高盧族和地中海的貿易交流,高盧族的一些部落開始希臘化,也開始運用希臘字寫高盧語。
但是由於宗教的忌諱,高盧族沒有把其豐富的口傳歷史寫成文字,限定文字的運用范圍為商業和貿易。因此,在高盧語消失之後,這些傳統隨著被淡忘了。
高盧被劃分成幾個部落,那些部落之間的領土界限顯然被劃定得非常清楚。這些界限和未來的羅馬「城市」(Civis)的界限相吻合,從此和現代法國的省相吻合。
La Tène文化末期的高盧在語言、文化等方面顯示出穩定的狀態。但是,按照羅馬的歷史學家,在社會政治方面,高盧的君主制度和貴族制度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選定的法官。
羅馬人征服高盧之前一個世紀是高盧文明的鼎盛時代,經濟繁榮,文化發達,不象羅馬作家和西方19世紀歷史學家描述得如此野蠻落後。
在那個時代出現了規模非常大的城堡(oppidia),也開始運用錢幣:高盧人文明的水平不低於前2世紀的羅馬。
高盧人對羅馬文化的貢獻非常眾多。在軍法和技術方面,羅馬人不僅採用了高盧人的許多發明,也借了高盧語的詞彙,例如:木桶、劍(gladius)、鎖子甲、肥皂、馬車(carrus)等。
㈡ 歐洲各個人種
歐羅巴人種一般指白色人種。歐洲大體可以分為3個民族:拉丁民族、日耳曼民族和斯拉夫民族。此外還有一些少量的如:克爾特族、巴斯克族、蒙古族、塞姆族等。
首先從拉丁民族說起,拉丁民族住在法國南部、義大利、葡萄牙、西班牙、還有羅馬尼亞。日耳曼民族,日耳曼民族的頭發是棕色或金色的。他們的皮膚很白,這是因為長期住在氣候較惡劣的北歐,不常曬太陽的原因。
斯拉夫民族主要居住於前社會主義國家,前蘇聯、前捷史斯洛伐克、波蘭、南斯拉夫、保加利亞等等。比拉丁、日耳曼、斯拉夫還早的克爾特民族,其實也是雅利安人的一支。
(2)法國人主要分布在哪裡擴展閱讀:
歐洲人的體態特徵:
按體態特徵做出的此人種的定義,可追溯至德國人類學家約翰·弗里德里希·布盧門巴赫(1752年–1840年),他歸納高加索人是擁有:偏白膚色、紅潤臉頰,以及褐色或栗色毛發;
另外還有近乎球狀的頭形、橢圓形的臉蛋、姿態直挺、前額平滑、鼻樑狹窄略呈勾狀,高鼻樑,以及中嘴;門牙與下顎垂直、嘴唇(尤其是下嘴唇)適度開啟,且下巴圓滿。
㈢ 法語主要分布在哪
法語主要分布在法國和西非法國有關的前殖民地。大洋洲以及加拿大的魁北克省和南美的法屬蓋亞那.
㈣ 世界三大人種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區
三大人種:亞洲人種(黃種人)、高加索人種(白種人)、非洲人種(黑種人)。
1、亞洲人種
亦稱黃種人。主要特徵是黑色且較為硬直的頭發,眼有內眥褶,體毛不甚發達,膚色中等。主要包括分布在亞洲東南部的東南亞人、東部的東亞人以及位於南北美洲的大陸上的印第安人。
2、非洲人種
亦稱黑種人。主要特徵是黑色呈小捲曲狀的毛發,一般分成南非和北非兩個類型,前者分布在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地區,鼻矮,通常為圓顱型,膚色相對較深;後者分布在非洲撒哈拉以北的地區,鼻高唇薄,總體膚色較深。
3、高加索人種
亦稱白種人。主要特徵是呈大波浪狀且較為細軟的毛發,毛發顏色主要有:白、金、紅、棕、黑等主要的五種大色調,顴骨不明顯,鼻高唇薄,通常為長顱型,膚色較淺。
白色人種主要起源自白人化之後的北非土著,後來經過長期的演化和定居,擴散到北非、西亞、中亞、南亞、歐洲以及16世紀以來逐漸擴散至整個大洋洲和南北美洲。
(4)法國人主要分布在哪裡擴展閱讀
人種起源
除去各種水域和一些高山外,人類是在地球上分布最廣的一種生物。
現代人的分布經歷了一個相當長時期的發展,至少可以追溯到更新世晚期的後半部,即舊石器時代晚期的晚期智人階段。晚期智人具有高而圓隆的頭顱和相對較小的面部,低矮的眉弓和突出的下頦等特徵,它是現代智人的一種早期類型。
在地球上廣泛分布的最早的晚期智人各群體已經積累了文化上和體質遺傳上的差異,並在此後3.5萬年以上的時間里進一步得到擴展和改變,形成了現生各個人種的特徵和分布狀況。與動物物種產生和分化的過程一樣,形成現代各人種的自然過程仍然受基因突變、變異的隨機擴散、遷移和自然選擇四個基本因素控制。
在這些因素作用下,現生各人種在某些形態特徵和某些生物化學特徵上顯示了程度不同的差異,上述生物化學特徵包括ABO、Rh、MN等多種血型系統和其他血液因子系統,某些遺傳性疾病的存在或出現頻率,以及對某些疾病的遺傳性抗禦等等。
各人種的體質形態一般來說與他們的生活環境是相適應的。例如,居住在炎熱的非洲沙漠的尼格羅人的肢體細長;而在嚴寒的北極生活的因紐特人(以前一般稱為「愛斯基摩人」)則肢體粗短。這與身體熱量的保持和散發有關。
赤道附近尼格羅人的皮膚含有較多的色素,可以避免過多的紫外線照射,他們捲曲的頭發也可起隔熱的作用。蒙古人的傾斜的鳳眼和內眥褶,還有寬的和富含脂肪的面頰、較平的鼻部和額部,可能與亞洲中部寒冷的多風沙氣候有關。
㈤ 法國人主要信仰什麼宗教
天主教。
法國全國總人口6600萬(2014年1月1日),其中法國本土6390萬,居民中64%信奉天主教,3%信奉伊斯蘭教,3%信奉新教,1%信奉猶太教,28%自稱無宗教信仰。(2009年《十字報》調查數據)。
法蘭西共和國,簡稱「法國」,是一個本土位於西歐的半總統共和制國家,海外領土包括南美洲和南太平洋的一些地區。主要民族法蘭西人、布列塔尼人、科西嘉人、阿爾薩斯人。
法國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其國民擁有較高的生活水平和良好的社會保障制度,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也是歐盟和北約創始會員國、申根公約和八國集團成員國,和歐洲大陸主要的政治實體之一。
(5)法國人主要分布在哪裡擴展閱讀:
法蘭西民族是由多個民族混合構成的,除了主體法蘭西人外,邊境地區還有阿爾薩斯人、布列塔尼人、科西嘉人、佛拉芒人、巴斯克人等少數民族,大約佔了總人口的7.9%。居民中64%信奉天主教。屬於天主教國家。
1294年,德國的霍漢斯王朝結束後,法國勢力在歐洲逐漸強盛起來,通過購買繼承加上戰爭的勝利,法國君王的財富不斷增加,所以在歐洲取得獨立的地位,在政治,經濟,文化方面逐漸占據主導地位。
教宗為保護教會的利益,抵抗歐洲其它國家的入侵,遂與法國結成聯盟,以尋求幫助和保護並將義大利的亞西西從德皇手中奪回贈與法國,如此法國漸漸取代了德國在教會中的地位,法國人統治義大利,樞機和教宗均由法國人擔任。這樣,法國在基督教國家中處於領導的地位。
㈥ 誰有法國的簡介
法國是一個平原國家,全國有80%的領土是平原丘陵,其中海拔250米以下的平原地帶佔法國總面積的60%,250~500米的丘陵地帶佔20%,高於500米以上的山地區域僅佔20%。地勢為西北低而東南高。全國分三大地形區即:東南
部山地區,包括比利牛斯山、中央高原、阿爾卑斯山、汝拉山和孚日山等。比利牛斯山橫貫法國西南邊境,自比斯開灣一直延伸到地中海岸,略成東西走向,長約435公里,阿爾卑斯山凡峰勃朗峰海拔4810米,為歐洲最高峰;西北部盆地丘陵區,包括巴黎盆地、阿摩里康丘陵地和阿坤廷盆地、盧瓦爾下游平原。
羅訥谷地,索恩—羅訥河谷介於中央高原和阿爾卑斯山之間,南北狹長,寬僅
20~30公里,是法國南北交通的天然走廊。
法國擁有西歐四條大河—塞納河、盧瓦爾河、羅訥河和加隆河.全國氣候大致可分為四個類型。西歐型氣候區:法國西北部瀕臨大西洋,受西風影響較大,冬暖夏涼,氣溫年差較小,終年濕潤多雨,雲霧多,日照弱。
社會
[人口與民族]
法國人口位居歐洲第5位,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02人。1990年城鎮總人口比重為73%,農村人口比重為27%。總的看來,人口稀疏區與人口稠密區之差距加大。
法國是一個以法蘭西民族為主體的國家,少數民族有阿爾薩斯人、布列塔尼人、科西嘉人、佛拉芒人、加泰隆人和巴斯克人等當地民族,大約占人口總數的7�9%。法國還有約占人口總數8%的來自非洲和歐洲的外國移民。法蘭西人有4600萬,佔全國總人口的83%。阿爾薩斯人有140萬,佔全國人口的2.7%。居住在靠近德國的
阿爾薩斯和洛林地區,布列塔尼人有110萬,約佔全國人口的2%,分布在法國西部的布列塔尼半島。科西嘉人有28萬,佔全國人口的0.5%。此外法國還有佛拉芒人25萬,分布在北部靠近比利時的敦刻爾克和阿茲布魯克兩城附近。加泰隆人25萬,居住在南部比利牛斯山東端與西班牙之間的交界處。巴斯克人13萬,居住在西南與西班牙接壤的大西洋比利牛斯省。現在法國的400萬外國移民中,移民比例最大的
地方是科西嘉,巴黎則有近150萬外國人。
[語言與宗教]
法語是法國的國語。法語也是聯合國的工作語言之一,使用人口超過1億。阿
爾薩斯人英語正在成為法國第二語言。布列塔尼人中的一些農村居民以布列塔尼語
為口語。科西嘉人日常生活中亦操當地的兩種方言:一種與義大利托斯卡方言相近,
另一種與撒丁島北部方言相近。
法國主要宗教是天主教,其次是新教、東正教、伊斯蘭教和猶太教。
[民風民俗]
服飾
法國時裝在世界上享有盛譽,選料豐富、優異,設計大膽,製作技術高超,使法國時裝一直引導世界時裝潮流。在巴黎有2000家時裝店,老闆們的口號是:「時裝不賣第二件」。而在大街上,幾乎看不到兩個婦女穿著一模一樣的服裝。目前高級時裝最有名的有:「吉萊熱」、「巴朗夏卡」、「吉旺熙」、「夏奈爾」、「狄奧爾」、「卡丹」和聖洛朗」。近年來,特別引人注目的是巴黎女郎的裙子,其式樣之多。款式之新,在別國很難見到。法國人是把收入的最小部分用於穿著的
歐洲國家,法國人一般很注意服裝方面的鑒賞力,也接受比較便宜的而不十分講究的仿製品。
小動物
當今法國家庭,對小動物恩寵倍加,不惜耗費巨金收買哺養。有一半
以上家庭飼養各種小動物,總頭數在3000萬只以上。1/3的家庭養狗,狗的數量已
近4萬條。各種狗醫院、狗服裝店屢見不鮮。動物不僅給法國人帶來了樂趣,也造
成一定災難。法國每年發生狗傷人的事件50多萬起。
禮儀
法國是一個講文明禮貌的國家。對婦女謙恭禮貌是法國人引以自豪的傳
統。法國人見面打招呼,最常見的方式莫過於握手。不過握手時一是握時間不應過長,二是沒有必要握住人家的手使勁晃動。一般是女子向男子先伸手,年長者向年幼者先伸手。上級向下級先伸手。
吻
法國是第一個公認以吻表示感情的國家。法國人的吻有嚴格的界限:他們
在見到久別重逢的親友、同事時,是貼貼臉或頰,長輩對小輩則是親額頭,只有在愛人和情侶之間,才親嘴或接吻。
婚俗
結婚前先訂婚,儀式簡單,一般由女方的家長宴請男方的家長及兄弟姐
妹,也可同時邀請其他親戚、甚至一兩名好友出席。婚禮也已逐漸簡化,但仍不失
為最隆重的家庭節日,帶有庄嚴神聖的色彩。婚禮由市長或他的一名副手主持,習
慣上是在周二、四、五、六早9時至下午5時之間。婚後大宴賓客。法國農村有的
地方在婚前要簽訂財產婚約並辦理公證。婚約中要寫明未婚夫婦的全部財產、未婚
妻的嫁妝和未婚夫的產業。婚齡紀念在民間已成為一種喜慶的風俗。女子守寡300
天後,或宣布與丈夫分居300天後可以再嫁,男子則無時間上的限制。
聖靈節 每年11月1日聖靈節,相當於中國的清明節。法國人習慣上在這一天
去墓地祭奠,緬懷為國捐軀的先烈。
聖喀德琳娜節
巴黎「大齡女青年」的節日。每年11月25日這一天,年滿25
歲而尚未婚配的姑娘們到喀德琳娜塑像前獻一束鮮花,再到大時裝店跳舞,飲酒狂
歡,最後選出一位最美的姑娘作為節日的王後。法國簡介
法國的面積為551602平方公里。位於歐洲西部,
與比利時、盧森堡、瑞士、德國、義大利、西班牙、
安道爾、摩納哥接壤,西北隔拉芒什海峽與英國相望,
瀕臨北海、英吉利海峽、大西洋和地中海四大海域,
地中海上的科西嘉島是法國最大島嶼。地勢東南高西
北低。平原占總面積的三分之二。主要山脈有阿爾卑
斯山脈、比利牛斯山脈、汝拉山脈等。法意邊境的勃
朗峰海拔4810米,為歐洲最高峰。河流主要有盧
瓦爾河(1010公里)、羅訥河(812公里)、
塞納河(776公里)。地中海上的科西嘉島是法國
最大島嶼。邊境線總長度為5695公里,其中海岸
線為2700公里,陸地線為2800公里,內河線
為195公里。西部屬海洋性溫帶闊葉林氣候,南部
屬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中部和東部屬大陸性氣候。
平均降水量從西北往東南由600毫米遞增至1000
毫米以
法國經濟發達,國內生產總值居世界前列。主要工業部
門有礦業、冶金、鋼鐵、汽車製造、造船、機械製造、
紡織、化學、電器、動力、日常消費品、食品加工和建
築業等。核能、石油化工、海洋開發、航空和宇航等新
興工業部門近年來發展較快,在工業產值中所佔比重不
斷提高。第三產業在法國經濟中所佔比重逐年上升。其
中電信、信息、旅遊服務和交通運輸部門業務量增幅較
大,服務業從業人員約占總勞動力的70%。法國商業
較為發達,創收最多的是食品銷售,在種類繁多的商店
中,超級市場和連鎖店最具活力,幾乎佔全部商業活動
的一半。法國鐵礦蘊藏量約為10億噸,但品位低、開
采成本高,所需的鐵礦石大部分依賴進口。
17世紀開始,法國的古典文學迎來了自己的輝煌時期,
相繼出現了莫里哀、司湯達、巴爾扎克、大仲馬、雨果、
福樓拜、小仲馬、左拉、莫泊桑、羅曼·羅蘭等文學巨匠。
他們的許多作品成為世界文學的瑰寶。其中的《巴黎聖母院》、《紅與黑》、《高老頭》、《基督山伯爵》、《悲慘世界》和《約翰·克利斯朵夫》等,已被翻譯成世界文學作品,在世界廣為流傳。近現代,法國的藝術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頗有創新,不但出現了羅丹這樣的雕塑藝術大師,也出現了像莫奈和馬蒂斯等印象派、野獸派的代表人物。從17世紀開始,法國在工業設計、藝術設計領域的世界領先地位早已有目共睹。
㈦ 法國的地理位置 面積 人口 氣候 特點 經濟支柱 風俗民情
法國 位於歐洲西部,與比利時、盧森堡、德國、瑞士、義大利、摩納哥、安道爾和西班牙接壤,隔英吉利海峽與英國隔海相望,瀕臨北海、英吉利海峽、大西洋和地中海四大海域,地中海上的科西嘉島是法國最大島嶼。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平原占總面積的三分之二。主要山脈有阿爾卑斯山脈、比利牛斯山脈、汝拉山脈等。法意邊境的勃朗峰海拔4810米,為歐洲最高峰。河流主要有盧瓦爾河(1010公里)、羅訥河(812公里)、塞納河(776公里)。地中海上的科西嘉島是法國最大島嶼。邊境線總長度為5695公里,其中海岸線為2700公里,陸地線為2800公里,內河線為195公里。,國土面積543965平方公里.人口數量65447374人(2010年1月).
西部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南部屬地中海氣候,東北部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平均降水量從西北往東南由600毫米遞增至1000毫米以上,山區達1500毫米以上。月平均氣溫:一月西部及南部4-7℃,東部及北部1-3℃;七月北部及西部 16-18℃,南部及東部21-24℃,大部分氣候溫和,環境優美,是一個適合居住的地方
。
,
法國的支柱產業:旅遊,農業,發電設備
航空、高鐵、核電
餐飲
法國人在社交場合與客人見面時,一般以握手為禮。在男女之間,女士之間見面時,他們還常以親面頰或貼臉面來代表相互間的握手。法國人還有男性互吻的習俗,兩個男人見面,一般要當眾在對方的面頰上分別親一下。在法國一定的社會階層中,「吻手禮」也頗為流行。施吻手禮時,注意嘴不要觸到女士的手,也不能吻帶手套的手,不能在公共場合吻手,更不得吻少女的手。
法國人在餐桌上敬酒先敬女後敬男,哪怕女賓的地位比男賓低也是如此。走路、進屋、入座,都要讓女士先行。拜訪告別時也是向向女主人致意和道謝。介紹兩人相見時,一般職務相等時先介紹女士,按年齡先介紹年長的,按職位先介紹職位高的。若介紹的客人有好幾位,一般是按座位或站立的順序依次介紹。有時介紹者一時想不起被介紹的名字,被介紹者都應主動自我介紹。
到法國人家裡作客時別忘了帶鮮花。送花時要注意,送花的支數不能是雙數,男人不能送紅玫瑰給已婚女子。在送花的種類上應注意:在當地送菊花是表示對死者的哀悼。法國人把每一種花都賦予了一定的含義,所以選擇松花時要格外小心:玫瑰花表示愛情,秋海棠表示憂慮,蘭花表示虔誠,鬱金香表示愛慕之情,報春花表示初戀,水仙花表示冷酷無情,金盞花表示悲傷,雛菊花表示我只想見到你,百合花表示尊敬,大麗花表示感激,金合歡表示信賴,紫丁香表示我的心是屬於你,白丁香表示我們相愛吧,倒掛金鍾表示心裡的熱誠,龍頭花表示自信,石竹表示幻想,牡丹表示害羞,白茶花表示你輕視我的愛情,紅茶花表示我覺得你最美麗。此外,法國人視鮮艷色彩為高貴,很受歡迎,視馬為勇敢的象徵,認為藍色是「寧靜」和「忠誠」的色彩,粉紅色是積極向上的色彩。但法國人忌諱核桃,厭惡墨綠色,忌用黑桃圖案,商標上忌用菊花。法國人還視孔雀為惡鳥,並忌諱仙鶴(認為它是蠢漢與淫婦的象徵),認為杜鵑花、紙花不吉利。
㈧ 世界上三大人種主要分布在哪裡
人種
(Renzhong) 亦稱種族。在體質形態上具有某些共同遺傳特性的人群。人種的自然體質特徵主要包括人的頭部、五官、頭發的形狀、膚色、毛發顏色、眼色、身高及其比例等。血型、指紋、體毛、牙齒結構等對人種的劃分也有一定意義。人種具有區域性特點,與其生活的自然環境和生存區域的歷史文化發展關系密切。德國美國茲大學休比迪克教授認為,人種是在大約距今4萬年之前開始分化的,由於長期適應其生活地區的自然環境而逐漸形成不同的遺傳自然特徵。例如赤道附近,陽光紫外線照射強烈,皮膚下的黑色素增加,逐漸變成黑色皮膚,形成黑種人。歐洲由於多雲,在那裡生活的人吸收的紫外線少,故皮膚是白的,頭發也不是黑的。根據上述自然形成的特徵,將世界人種劃分四大類:蒙古人種(黃種)、歐羅巴人種(白種)、尼格羅人種(黑種)和澳大利亞人種(棕色種)。白種人又稱歐亞人種或高加索人種,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人種,佔世界總人口的54%左右。其特徵是膚色淺淡;柔軟波狀的頭發,顏色多金黃;眼色碧藍或灰棕色;毛發較濃密;顴骨不高突;顎骨較平;鼻子窄而高;唇薄或適中。這一人種的代表是俄羅斯人、波蘭人、德國人、法國人、英國人、印度人、巴基斯坦人等,主要分布於歐洲、美洲、大洋洲、非洲北部以及亞洲南部和西部。黃種人又稱亞美人種,是世界上占第二位的人種,約佔全球總人口的37%。其特徵是皮膚略黃、黃白色或淺棕色;頭發柔軟黑且直;胡須和體毛不發達;面部扁平,顴骨較高;嘴唇厚度適中;鼻型高寬適中。這一人種的代表是中國人、朝鮮人、蒙古人、日本人、越南人、泰國人等,主要分布於亞洲東部和東南部,美洲的印第安人也屬於黃種人,他們是早年從亞洲大陸越過白令海峽移入美洲的。黑種人是世界第三大人種,約佔世界總人口的8.5%。其特徵是皮膚呈黑色或深棕色;頭發為黑色卷發;鼻樑寬扁,嘴唇厚而突出;體毛發達程度適中。黑種人主要是非洲的居民,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尤其是撒哈拉大沙漠以南地區;美洲也有一部分黑人,他們是殖民者從非洲販運去的黑人後代。棕種人又稱馬來—波利尼西亞人種,與黑種人近似,膚色呈棕色,發黑卷、鼻寬唇闊,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亞、太平洋中的若干島嶼及亞洲東南部。由於人類社會不斷進步,交往日益頻繁,異族通婚,血緣混雜,從而造成種族混雜的局面,形成了一些新型的混血人種,人數較多的,在美洲有美斯的索人(印第安人與歐洲人的混血種)、摩拉人(黑人和白人的混血種)和桑鮑人(印第安人和黑人的混血種),在非洲有開普有色人(歐洲人與霍屯督人的混血種)等等。
㈨ 法國的民族組成是什麼
法國是由多個民族混合構成的,除了主體法蘭西民族外,邊境地區還有阿爾薩斯人、布列塔尼人、科西嘉人、佛拉芒人、巴斯克人等少數民族,大約佔了總人口的7.9%。
法蘭西民族是法國主體民族。另有部分法蘭西人居住在美國、義大利、比利時及加拿大等國。
屬歐羅巴人種,主要有3種類型:南部大多為地中海類型,中部大多為阿爾卑斯型,北部大多為大西洋波羅的海型。使用法語,屬印歐語系羅曼語族,有用拉丁字母拼寫的文字,大部分人信天主教,少數信基督教新教。
法蘭西民族的先民主要是古代的克爾特人部落。他們於公元前4世紀來到今法國地域,排擠或同化了利古爾人,成為當地的主要居民。羅馬人把他們稱作高盧人。
(9)法國人主要分布在哪裡擴展閱讀:
時尚、浪漫是法國人的雅號,作為當今社會生活中出現頻率非常之高的關鍵詞,成千上萬湧向國家博物館的觀眾,不僅在《法國時尚100年》展上找到了「時尚」、「浪漫」具體詳細的注釋,而且還發現了這一詩情畫意的文化所孕育出的法蘭西民族的偉大創新。
近現代,法國的藝術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頗有創新,不但出現了羅丹這樣的雕塑藝術大師,也出現了像莫奈和馬蒂斯等印象派、野獸派的代表人物。
從17世紀開始,法國在工業設計、藝術設計領域的世界領先地位早已有目共睹。有關實用美術、建築、時裝設計、工業設計專業的學校也早已憑借其「法國製造」的商業碩果而聞名海外。
法國奉行獨立自主的防務政策,逐步推進軍隊職業化改革,以職業兵役制替代義務兵役制;由核潛艇和戰略轟炸機構成海空二位一體的核打擊力量;國防工業進一步實施以合並、推動高科技及真正走上市場為內容的改組。
武裝力量由陸、海、空三軍和憲兵組成。總兵力約28.8萬人。
㈩ 歐洲西部法國自然,人文地理概括
自然地理
法國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擁有異常豐富的自然與文化遺產。
法國是西歐面積最大的國家,位於歐洲大陸西部,領土呈對稱的六邊形,三邊臨海,三邊靠岸,高高聳立的阿爾卑斯山和比利牛斯山脈分別是法國與義大利.西班牙最天然的地理分界線。法國的大部分領土都處於平原和丘陵之上,美麗的塞納河從心臟地帶流過,滋潤了巴黎盆地廣闊的土地。
位置:位於歐洲西部,與比利時、盧森堡、瑞士、德國、義大利、西班牙、安道爾、摩納哥接壤,西北隔拉芒什海峽與英國相望,瀕臨北海、英吉利海峽、大西洋和地中海四大海域,地中海上的科西嘉島是法國最大島嶼。
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向大西洋敞開。東部是阿爾卑斯山地和侏羅山地;中南部為中央高原;西南邊境有比利牛斯山脈;中央高原和比利牛斯山地間的西南地區為阿基坦盆地;北部是巴黎盆地;西北部為阿莫里坎丘陵。平原占總面積的三分之二。
山脈:有阿爾卑斯山脈、比利牛斯山脈、汝拉山脈等。法意邊境的勃朗峰海拔4810米,為西歐最高峰。
河流:主要有盧瓦爾河(1010公里)、羅訥河(812公里)、塞納河(776公里)、馬恩河(525公里)。 地中海上的科西嘉島是法國最大島嶼。邊境線總長度為5695公里,其中海岸線為2700公里,陸地線為2800公里,內河線為195公里。
氣候:西部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南部屬地中海氣候,中部和東部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平均降水量從西北往東南由600毫米遞增至1000毫米以上,山區達1,500毫米以上。月平均氣溫:一月西部及南部4-7℃,東部及北部1-3℃;七月北部及西部 16-18℃,南部及東部21-24℃,大部分氣候溫和,環境優美,是一個適合居住的地方。
礦產:鐵、煤、鋁土儲量較豐富,還有鉛、鋅、鈾、鉀鹽等。森林覆蓋率26.4%。
海岸:法國藍色海岸是著名的海岸風光觀光地帶。
人文地理
從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開始。民主制度就成為法國的立國之本。公民不論出身、種族、或宗教信仰,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共和國總統是由公民普選制選舉產生的,任期七年。總統頒布法律並有權提出議案,要求公民投票表決。總統任命總理,並任命由總理提名的政府成員。法國議會由兩院組成:國民議會和參議院,議會投票表決國際條約的通過與否。司法機構獨立於行政和立法權。
法國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是歐盟、歐共體主要成員國。
法語是聯合國通用語;法語是WTO的文書語言;全世界有24個國家以法語為官方語言。特別在北非、中非和東南亞等原法屬國家,法語都是通用語言。
法國的經濟實力;國內生產總值列世界第三位(第一美國, 第二日本)。工業生產的強項為航空、航天、精密化學、新型材料、食品加工、鋼鐵、冶金、機械、汽車、高速列車、地鐵設備、通信設備、電子晶片(產量佔全世界80%), 環保產品,時裝、化妝品。農業生產已經實現機械化,產品主要為肉、奶、乳酪、葡萄酒。法國的旅遊業位居歐洲第一、世界第二。
法國在數學、物理、天文、地理、生物、醫學及基因工程等領域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共有約30名科學家榮獲諾貝爾獎。法國的科研成果居世界第四位,重大科研成果有:阿立安火箭SPOP地球觀測衛星,超音速飛機,芒什海峽隧道,全自動化地鐵,諾曼底大橋。法國還是世界第五大核工業國(核電站發電量居世界第二)。
十七世紀以來,法國人一直扮演著重要藝術潮流先驅的角色,從羅可可藝術到印象畫派,法國的著名畫家有魯本斯。倫勃朗、普桑、雅克。路易。大衛、保羅。塞尚、佛朗索瓦。米勒,莫奈,還有旅居法國的畢加索。雕塑家有羅丹和吉。吉戎。
公元950-1500年是法國建築史上的鼎盛時期,羅曼式和哥特式建築風格的教堂像雨後春筍一樣拔地而起。象巴黎聖母院、聖心教堂、盧浮宮、索邦教堂、聖徒禮拜堂、蘭斯大教堂、勃艮第大教堂,都是世界建築藝術的精華。法國的現代建築與古代建築一樣使人震撼;艾菲爾鐵塔、拉德芳斯大拱門、巴黎歌劇院、聖丹尼斯體育館、普瓦節科技館。法國人特別講究風景設計、園林設計,比如:維朗德理規則的花園。
法國文學在世界文學之林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福樓拜,雨果,羅曼。羅蘭,斯湯達,大仲馬、巴爾扎克和儒勒。凡爾納,都是世界文學史上最耀眼的明星。
19世紀90年代,法國就開創了世界電影之先河,呂米埃兄弟在里昂拍攝了第一部反映工人生活的電影--《工廠的大門》。如今,嘎納電影節成為國際電影的展地。法國女影星朱麗葉特。比諾什在影片《英國病人》中,扮演主角一舉奪得1997年得奧斯卡金像獎。
法國人喜歡音樂。全國有4800個音樂團體。20%的法國人能熟練演奏一種以上樂器,許多人參加合唱團體。法國的著名音樂家有:德彪西,柏遼茲,聖桑,拉威爾,還有鋼琴王子理查德。克來德曼。法國人也喜歡舞蹈。無論是芭蕾舞、古典舞、當代舞、現代爵士舞、踢踏舞、迪斯科和霹靂舞,都有大批業余愛好者。法國各種各樣的舞蹈學校有7萬余所,經常跳舞的人有300萬之多。
法國的體育設施齊全,全國有1700多個體育館,600個公共游泳場。足球是法國最普及也是最喜愛的運動。全國有2萬多個足球俱樂部。每年的環法自行車比賽,能吸引1/2的法國人觀看。法國人還喜歡賽馬、賽車、游泳、乒乓球、體操、網球和滑雪。
在國際酒店行業的評星標准中,有個成文規定:沒有法式餐廳,不能入選4星以上酒店。由此可見全世界都對法國烹飪技術的倍加贊賞。對於法國人來說。飲食除了維持生存以外,更多的是代表了一種生活方式,一種藝術享受。法國人喜歡吃各種味道的乳酪、干紅葡萄酒、肥鵝肝、牡蠣、白蝸牛、海鮮、鹽浸火腿和在葡萄葉子上烤的魚和肉。
法國氣候宜人,很少自然災害。冬季平均氣溫0-8攝氏度之間,夏季平均氣溫在16-24攝氏度之間。西部風高雨多且冬暖夏涼,東部四季分明冬寒夏熱,南部地中海氣候陽光充沛冬暖夏涼時有急風暴雨。
法國實行每年6周帶薪假期,從而大大推動國內旅遊業的發展。法國喜歡去郊外渡假,讀書,畫畫,野炊,接近大自然。享受田園生活。法國的旅遊名勝地有:蒙彼利埃海濱、尼斯湖、綠色走廊--艾克斯,阿爾卑斯山滑雪場,比利牛斯山狩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