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卡尼爾宮是歌劇院嗎
是的,是歌劇院,又稱法國巴黎歌劇院。一座位於法國巴黎,擁有2200個座位的歌劇院,總面積11237平方米。
『貳』 巴黎歌劇院和巴黎聖母院,分別有多高
巴黎歌劇院有七層之高,大約24米高。
巴黎聖母院正面高69米。
詳細介紹:
1.巴黎歌劇院(法語:Opéra de Paris),又稱為加尼葉歌劇院(法語:Opéra Garnier),是一座位於法國巴黎,擁有2200個座位的歌劇院。巴黎歌劇院是世界上最大的抒情劇場,總面積11237平方米。歌劇院是由查爾斯·加尼葉於1861年設計的,其建築將古希臘羅馬式柱廊、巴洛克等幾種建築形式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規模宏大,精美細致,金碧輝煌,被譽為是一座繪畫、大理石和金飾交相輝映的劇院,給人以極大的享受。是拿破崙三世典型的建築之一。
巴黎歌劇院長173米,寬125米,建築總面積1 1237平方米。劇院有著全世界最大的舞台,可同時容納450名演員。劇院里有2200個座位。演出大廳的懸掛式分枝吊燈重約八噸。其富麗堂皇的休息大廳堪與凡爾賽宮大鏡廊相媲美,裡面裝潢豪華,四壁和廊柱布滿巴洛克式的雕塑、掛燈、繪畫,有人說這兒豪華得像是一個首飾盒,裝滿了金銀珠寶。它藝術氛圍十分濃郁,是觀眾休息、社交的理想場所。該廳長54米,寬13米,高18米。
『叄』 世界四大歌劇院是
有十大歌劇院。
2014年美國發行量名列前茅的日報《今日美國》評選出「世界十大歌劇院」,包括挪威奧斯陸歌劇院、莫斯科大劇院、美國紐約大都會歌劇院、德國拜羅伊特節日劇院、美國芝加哥市立歌劇院、義大利奧林匹克劇院、中國廣州大劇院、巴西亞馬遜歌劇院、澳大利亞悉尼歌劇院、法國巴黎歌劇院。
1、挪威奧斯陸歌劇院
這座用現代大理石和玻璃構建而成的堅固建築物是由北海石油基金公司資助興建而成的,於2008年開業。劇院內,每個座位後面都安裝有顯示屏,提供八國語言的字幕服務。
2、莫斯科大劇院
這座19世紀風格的建築,是著名的芭蕾舞及歌劇的歸宿地,坐落於克里姆林宮及紅場邊上。這座金色與紅色相輝映的歌劇大廳在一場激烈的革命後,於2011年重開。
3、美國紐約大都會歌劇院
這是世界上最大的歌劇院之一,其中擁有3800個座位的林肯中心是這座歌劇院最大的組成部分。它的聲樂效果無與倫比,Pecqueur對當中的雕塑以及夏加爾壁畫更是贊譽有加。
4、德國拜羅伊特節日劇院
這座劇院是專為瓦格納所建造的。作曲家理查德·瓦格納曾經為了他所寫的歌劇(特別是《尼伯龍根的指環》)在這里上演,親自監督這座劇院的興建過程。
5、巴西亞馬遜歌劇院
在19世紀末,巴西人通過做橡皮生意積累了大量的財富,於是通過公投,用這筆資金在熱帶雨林的中央建造一座劇院。
『肆』 世界六大劇院
1、奧地利國家歌劇院
位於維也納,也稱維也納國家歌劇院,始建於1861年,1869年5月15日建成。奧地利國家歌劇院是奧地利最大的歌劇院也是歐洲有名的歌劇院之一,是全世界第一流的歌劇院。
2、法國巴黎歌劇院
劇院始建於1861年,,位於法國巴黎市中心奧斯曼大街上巴黎歌劇院,有著全世界最大的舞台,可同時容納450名演員。劇院里有2200個座位。
3、斯卡拉大劇院(義大利米蘭大劇院)
於1778年建成。位於米蘭市,是世界上看台層數最多的歌劇院,總共七層,室內總面積比3個網球場還大,是世界三大著名劇院之一。
4、悉尼歌劇院
位於澳洲悉尼,是20世紀最具特色的建築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表演藝術中心,2007年6月28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文化遺產。
5、科隆大劇院
位於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鬧市中心,也是位於布宜諾斯艾利斯的七月九日大街廣場上的著名劇院,更是座典型的文藝復興式的龐然大物。
6、紐約大都會劇院
現在的大都會劇院建成於1965年,是紐約林肯表演藝術中心的核心部分,它的建築風格,融古典與現代於一體,規模龐大,是美國和全世界屈指可數的大劇院之一。
7、其他知名劇院
莫斯科大劇院:建於1776年。
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始建於1818年,重建的歌劇院於1823年落成。
馬林斯基劇院:建於1776年。
中國國家大劇院:國家興建的重要文化設施,也是北京十六景之一的地標性建築。
『伍』 巴黎據說有超過50座歌劇院,求各歌劇院名稱取最好聽20個~~謝謝!
法國巴黎歌劇院全名為加尼葉歌劇院(Opera de Garnier),是法國皇帝欣賞歌劇的場所,不管內部裝飾和外表建築都極盡華麗之能事。
巴黎歌劇院有著全世界最大的舞台,可同時容納450名演員。劇院里的座位不多,大約1400個,但休息廳很大,也很講究,裡面裝修豪華,藝術氛圍濃郁,是觀眾休息、社交的好場所。富麗堂皇的門廳,四壁和廊柱布滿巴洛克式的雕塑、掛燈、繪畫,有人說這兒豪華得像是一個首飾盒,裝滿了金銀珠寶。
在巴黎歌劇院演出的歌唱家以法國人為主,但亦邀請世界著名歌唱家參加演出。該劇院至今保持著法蘭西歌劇的頂峰位置,並反映法蘭西人的氣質。
『陸』 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歌劇院
澳大利亞
悉尼歌劇院(Sydney Opera House)
奧地利
薩爾茨堡音樂節大會堂 Grosses Festspielhaus, Salzburg
維也納國家歌劇院(Wiener Staatsoper)
維也納民俗歌劇院(Volksoper Wien)
維也納美泉宮劇院(Schönbrunn Schlosstheater)
加拿大
多倫多四季演藝中心(Four Seasons Centre for the Performing Arts,加拿大歌劇團駐地)
溫哥華伊利莎白女王劇院(Queen Elizabeth Theatre,溫哥華歌劇團駐地)
中華人民共和國
北京國家大劇院歌劇院
上海大劇院
台北國家戲劇院
台北國家音樂廳
台中大都會歌劇院(計劃中)
大台北歌劇院(計劃中)
高雄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計劃中)
捷克
布拉格國家歌劇院(Státní opera Praha)
布拉格國立劇院(Národní Divadlo, Prague)
法國
巴黎喜歌劇院(Opera-Comique, Paris)
里昂新歌劇院(Nouvel Opéra , Lyon, 里昂國立歌劇團駐地)
巴黎巴士底歌劇院(Opéra de la Bastille, Paris)
德國
拜羅伊特音樂節劇院(Bayreuther Festspielhaus)
杜塞爾多夫萊恩德意志歌劇院(Deutsche Oper am Rhein, Düsseldorf)
柏林德意志歌劇院(Deutsche Oper Berlin)
慕尼黑巴伐利亞國立歌劇院(Bayerische Staatsoper)
義大利
米蘭斯卡拉歌劇院(Teatro alla Scala)
羅馬阿波羅劇院(Apollo Teatro, Rome)
博洛尼亞市立歌劇院(Teatro Comunale, Bologna)
威尼斯鳳凰劇院(Teatro La Fenice, Venice)
佛羅倫薩市立劇院(Teatro Comunale, Florence,佛羅倫薩五月音樂節承辦地之一)
羅馬歌劇院(Teatro dell'Opera di Roma)
帕爾馬王家劇院(Teatro Regio di Parma)
都靈王家劇院(Teatro Regio Torino)
那不勒斯聖卡洛劇院(Teatro di San Carlo, Naples)
維羅那露天劇場(Arena di Verona)
日本
東京日本放送協會會堂(NHKホール)
東京日本新國立劇場(新國立劇場)
摩納哥
蒙特卡羅歌劇院(Opéra de Monte-Carlo)
葡萄牙
里斯本聖卡洛斯國立劇院(Teatro Nacional de São Carlos)
俄羅斯
莫斯科大劇院(Bol`shoy Theatre, Moscow)
聖彼得堡馬林斯基劇院(Mariinsky Theatre, Saint Petersburg)
西班牙
巴塞隆納里西奧大劇院(Gran Teatre del Liceu)
馬德里查瑞拉小歌劇院(Teatro de la Zarzuela, Madrid)
馬德里王家劇院(Teatro Real, Madrid)
瑞典
王後島宮劇院(Drottningholms Slottsteater)
斯德哥爾摩瑞典王家歌劇院(Kungliga Operan)
瑞士
日內瓦大劇院(Grande Théâtre de Genève)
蘇黎世歌劇院(Opernhaus Zürich)
英國
倫敦皇家歌劇院(Royal Opera House, Covent Garden)
加的夫威爾斯千禧中心(Canolfan Mileniwm Cymru,威爾斯國立歌劇院駐地)
愛丁堡節日劇院(Festival Theatre, Edinburgh)
格拉斯哥王家劇院(Theatre Royal, Glasgow,蘇格蘭歌劇院駐地)
美國
紐約大都會歌劇院(Metropolitan Opera)
芝加哥歌劇院(Lyric Opera of Chicago)
華盛頓市肯尼迪演藝中心歌劇院(Opera House, Kennedy Center for the Performing Arts,華盛頓國立歌劇團駐地)
『柒』 法國的巴黎歌劇院是怎樣的建築
巴黎歌劇院(法語:Opéra de Paris),又稱為 加尼葉歌劇院(法語:Opéra Garnier),是一座位於法國巴黎,擁有2200個座位的歌劇院。巴黎歌劇院是世界上最大的抒情劇場,總面積11237平方米。歌劇院是由查爾斯·加尼葉於1861年設計的,其建築將古希臘羅馬式柱廊、巴洛克等幾種建築形式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規模宏大,精美細致,金碧輝煌,被譽為是一座繪畫、大理石和金飾交相輝映的劇院,給人以極大的享受。是拿破崙三世典型的建築之一。巴黎歌劇院(Opera de Paris Garnier)全名為巴黎加尼葉歌劇院,是以其建築師沙爾勒∙加尼葉(Charles Garnier)的姓氏命名的。巴黎歌劇院修建之初是供法國上流社會欣賞歌劇之用,因此在其建造過程中,不論是內部裝飾還是外表建築都極盡華麗之能事,整座建築將巴洛克式的、古典的、希臘的以及拿破崙三世時期的建築風格完美的結合在一起,規模宏大,金碧輝煌。歌劇院還被象徵了拿破崙三世和歐也尼的愛情,頂部的N和E就是證明。如今歌劇院被稱作「巴黎最俗氣的約會地點」也是有由來的,當年很多富家子弟就在歌劇院正面的裸女神入口處跟心愛的姑娘約會,後來演變為「贈送鑽石戒指訂婚」的習俗。這個全世界最著名的歌劇院在1989年巴士底歌劇院建成開放後,巴黎歌劇院主要集中在舞蹈劇的表演。由法國著名的偵探、懸念小說家加斯通·勒魯(1868-1927)寫下的《歌劇魅影》(後又搬演成電影、音樂劇)正是發生在眼前這座金光燦燦的建築里。
『捌』 巴黎歌劇院中英對照
加尼葉歌劇院(法語:Opéra Garnier),通常稱為巴黎歌劇院(法語:Opéra de Paris),是一座位於法國巴黎,擁有2200個座位的歌劇院。巴黎歌劇院是一座新巴洛克風格的建築,由法國建築師查爾斯·加尼葉(Charles Garnier)所設計,被認為是新巴洛克式建築的典範之一。
巴黎歌劇院是由當年的巴黎警察廳廳長城市規劃藍圖所規劃訂定的城市規劃藍圖中的中心項目。當幾年後城市規劃藍圖中的其他項目完成之後,1860年12月,法國藝術部終於決定了興建巴黎歌劇院,在171件作品之中,年僅35歲的建築師查爾斯·加尼葉作品脫穎而出,不過那時候他並沒有得到所有人的認同。1861年夏天,歌劇院開始著手興建,不過問題接種而來:首先是地基下面有條溪流使地基無法穩固,再來就是1870年的普法戰爭和第四次革命使尚未完成的歌劇院停工。就這樣在1862年奠基的巴黎歌劇院在重重困難下方於1875年正式啟用,建造費一共超過4,700萬法郎。
1875年1月5日,第一套歌劇《猶太少女》在歌劇院上演,巴黎歌劇院正式揭幕。在1896年,在歌劇《忒提斯與培雷》的第一幕正要結束的時候,懸掛在觀眾席上方的水晶燈因為短路走火掉下,一名中年婦女不幸死亡,此事後被改編為《歌聲魅影》中的著名場面。
The Palais Garnier, also known as the Opéra de Paris or Opéra Garnier, but more commonly as the Paris Opéra, is a 2,200-seat opera house on the Place de l'Opéra in Paris, France. A grand landmark designed by Charles Garnier in the Neo-Baroque style, it is regarded as one of the architectural masterpieces of its time.
The building is located in the 9th arrondissement of Paris and is served by the metro station Opéra.
Upon its inauguration in 1875, the opera house was officially named the Académie Nationale de Musique - Théatre de l'Opéra. It retained this title until 1978 when it was re-named the Théatre National de l'Opéra de Paris. After the opera company chose the Opéra Bastille as their principal theatre upon its completion in 1989, the theatre was re-named as the Palais Garnier, though its more official name, the Académie Nationale de Musique, is still sprawled above the columns of its front façade. In spite of the change of names and the Opera company's relocation to the Opéra Bastille, the Palais Garnier is still known by many people as the Paris Opéra, as have all of the many theatres which have served as the principal venues of the Parisian Opera and Ballet since its founding.
『玖』 巴黎歌劇院的介紹
巴黎歌劇院(法語:Opéra de Paris),又稱為 加尼葉歌劇院(法語:Opéra Garnier),是一座位於法國巴黎,擁有2200個座位的歌劇院。巴黎歌劇院是世界上最大的抒情劇場,總面積11237平方米。歌劇院是由查爾斯·加尼葉於1861年設計的,是折衷主義登峰造極的作品,其建築將古希臘羅馬式柱廊、巴洛克等幾種建築形式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規模宏大,精美細致,金碧輝煌,被譽為是一座繪畫、大理石和金飾交相輝映的劇院,給人以極大的享受。是拿破崙三世典型的建築之一。
『拾』 法國有哪個大劇院最有名
法國的各種劇院不計其數,按其所屬關系可劃分為三類:一類是國家劇院,如巴黎歌劇院、法蘭西喜劇院、夏樂宮劇院等,這些劇院直接由文化部領導;一類是地方劇院,如巴黎沙特萊劇院、里昂音樂廳、里昂歌劇院、波爾多歌劇院等,後兩家也被稱為國家歌劇院,但實際上由當地市政府直接領導;一類是私人劇院,如巴黎的香榭麗舍劇院、國際會議中心劇場、奧林匹亞劇院、里昂舞蹈之家等,這類劇院所有權歸政府、企業、協會或個人,由企業或個人承包經營。按上演節目的類型,這些劇院又各有所側重,如巴黎歌劇院、里昂歌劇院以上演歌劇、芭蕾舞為主;里昂音樂廳、香榭麗舍劇院以交響樂、室內樂為主;奧林匹亞劇院、國際會議中心劇場以演出法國民歌、流行歌曲和音樂劇為主;里昂舞蹈之家以上演世界各國的舞蹈節目為主;法蘭西喜劇院、夏樂宮劇院以話劇為主。這些劇院隸屬關系不同,經營的藝術品種各異,規模大小不等,但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以高質量的節目、適當的票價,最大限度地滿足普通百姓的文化需求,所以都能或多或少地得到各級政府酌財政補貼。
上述劇院;中大部分只是出租劇場,真正具有獨立製作能力、場團合一的歌劇院僅有13家,其中以巴黎歌劇院、里昂歌劇院、萊茵歌劇院和波爾多歌劇院規模最大、功能最齊全、水平最高。這里我們介紹三家在隸屬關系、劇院性質和經營方式等方面有代表性的劇院和劇場:巴黎歌劇院、里昂歌劇院和里昂舞蹈之家。
巴黎歌劇院是國家劇院、政府文化機構,受文化部直接領導。巴黎歌劇院不僅擁有全國最好的劇場,而且還有龐大的演職員隊伍,集中了全國乃至世界上最優秀的藝術精英,代表了法國舞台藝術的最高水平。歌劇院包括兩個劇場:巴黎老歌劇院和巴士底歌劇院。巴黎老歌劇院(建築)始建於1862年,1875年竣工並投入使用,是著名建築設計師夏爾·加尼埃的成名作。該劇院佔地11237平方米,長172米,寬125米,高81米,其外部造型宏偉壯觀,內部裝飾金碧輝煌,具有典型的第二帝國時期的建築風格,是巴黎重要的文化設施和旅遊景點,也是世界上公認的迄今最完美的歌劇院之一。從入口大廳到演出大廳,是兩行悠長而開闊的大理石階梯。觀眾進入劇院,拾級而上,視野逐步開闊,大堂四周美輪美奐的各色大理石雕塑一覽無余,在進入演出大廳之前就開始感受到藝術的魅力。劇場內觀眾席面積992平方米,共有5層包廂,1979個座位;舞檯面積1350平方米,主舞台寬48.5米、高60米、深27米,是當時超大型的劇院、義大利式劇院的精品,台上、台下的設備非常先進,直到現在仍可繼續使用。隨著新的巴士底歌劇院的投入使用,現在這里以演出古典芭蕾舞為主。巴士底歌劇院始建於1985年,1989年7月14日即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二百周年之際投入使用,由加拿大著名建築師卡洛斯設計,工程造價27億法郎,全部由中央政府投資,是密特朗時期的重要工程。劇院佔地22000平方米,高80米,擁有三個劇場,即一個可容納2700人的大劇場、一個可使座位從600個調到1000個的多功能廳和一個可容納200人左右的小劇場,此外各種排練廳以及布景製作、服裝製作、道具製作等技術用房一應俱全,可以滿足多個大型歌劇同時製作和同時上演的所有需要。大尉場舞台規模和技術含量堪稱世界之最,主舞台750平方米,由3塊30X8.3m可獨立和同時升降的台板組成,可作360度旋轉,此外還有與主舞檯面積相等的8塊側台和後台。主舞台、側台、後台之間可以自由移動和更換,這樣就使多檯布景之間的切換變得非常便捷,也使輪換演出的形式成為可能(同一時間段輪換上演多台節目)。演出的節目以本院製作的歌劇為主,基本上不接待外來劇團的演出。
里昂歌劇院也是場團合一的劇院,位於法國第二大城市裡昂市,其規模遠遜於巴黎歌劇院,甚至小於萊茵歌劇院和波爾多歌劇院,但它卻是法國外省最有影響和最有代表性的歌劇院。雖然它在稱呼上也叫國家歌劇院,但實際上由里昂市政府直接領導。里昂歌劇院成立於1693年,建築幾經改造。1985年裡昂市政府投資,由法國著名建築設計師讓·努韋勒設計,對老劇院進行全面改造。為了與周圍街區的建築風格保持協調,劇院只保留了原有的四面外牆,其餘全部拆掉重建。重建後的里昂歌劇院高80米,地上40米,地下40米,有一個1200座的主劇場、一個200座的多功能廳和多個排練廳,盡管佔地面積不大,但設計巧妙合理,空間利用充分,功能齊全。舞台寬20米、深14米,幾乎沒有側台和後台,所以無法上演超大型歌劇,也不能像巴士底歌劇院那樣採取多個節目輪換演出的形式,只能採取單一演出季的形式(一個時間段內只演出一台節目)。上演的節目以中小型歌劇和現代芭蕾舞為主,基本上是自己製作,也有少量與其它劇院聯合製作,這樣既可以分擔經費開支,也可以共享藝術資源。
里昂舞蹈之家是單純接團演出的劇院,不帶劇團,所以貼切地說應是劇場。該劇院原是里昂市政府舉辦各種群眾活動和大型慶典的一個多功能廳,後根據市政府「向市民推廣舞蹈藝術」的宗旨改造成以演出各國舞蹈為主、兼可舉辦音樂會的劇場。劇場不大,只有1100個座位,但其演出活動之活躍、管理方式之獨特和經營者對文化公益事業的執著精神值得我們思考和學習。劇院的所有權歸市政府,通過租賃合同交給個人經營,屬私人劇院。但其演出經營活動並不單純以盈利為目的,而是把向市民介紹各國傳統的、民間的、前衛的、高質量的舞蹈節目,為市民提供高雅的精神享受和樹立劇院良好形象放在第一位。所以,盡管它是一家私人劇院,但仍然保留著公益性質,每年得到里昂市政府40%以上的財政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