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十八世紀法國著名思想家有哪些

十八世紀法國著名思想家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6-24 11:39:37

A. 18世紀法國三個著名的啟蒙思想家的名字

18世紀法國最著名的啟蒙思想家毫無疑問是伏爾泰,最有名3人則是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

伏 爾 泰:希望通過「開明」君主的改革過渡到君主立憲制 。

孟德斯鳩:發展了洛克分權學說,提出了三權分立原則 。

盧梭:提倡「社會契約論」和「人民主權說」。

B. 18世紀 法國啟蒙思想家是誰

狄德羅簡介:狄德羅(Denis Diderot,1713-1784),18世紀法國唯物主義者,網路全書派的主要代表。他出身手工業者家庭,深受英國經驗主義者的思想影響,相信科學技術力量,為此編輯了集自然科學、機械工藝與人文科學三方面知識的《網路全書》。他的唯物主義帶有一定程度的辯證法思想因素,包含轉化的觀念。他站在當時法國的第三等級立場上,持國家起源於契約的觀點,以為君主的權力來自人民協議,君主如果不顧人民的利益獨斷專行,就喪失了掌握政權的理由。他認為個人在政治上應當是自由的,在產品分配上應當是平等的,符合人性要求的就是自然權利。他的著作有《哲學思想錄》、《對自然的解釋》、《關於物質和運動的哲學原理》、《達朗貝和狄德羅的談話》、《網路全書》條目等。

伏爾泰 (Voltaire,1694~1778) 18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文學家、史學家。原名弗朗索瓦·馬里·阿魯埃。1694年11月21日生於巴黎一中產階級家庭。1704~1717年在耶穌會創辦的路易大王中學讀書,畢業後從事文學寫作,曾用諷刺詩抨擊封建專橫統治,因觸犯王室貴族兩次入巴士底獄。1718年發表第1部悲劇《奧狄浦斯王》一舉成名,從此用伏爾泰筆名。1726~1729年旅居英國,結交上層文人和政治家,考察政治制度,深受I.牛頓、J.洛克的科學、哲學思想影響。回國後宣傳英國社會制度與自由思想,1734年他的《哲學書簡》曾被取締焚毀,於是遠離巴黎,在錫雷村居住15年,潛心著述。40年代起受到朝廷重視。1745年被委任法蘭西史官,1746年當選法蘭西學院院士。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沙俄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都同他通信論學。1750年應腓特烈二世邀請在柏林居住3年,後因意見不合而決裂。最後20年定居法國、瑞士邊境費內庄園,從事寫作和創辦學校,還開墾荒地,建立手錶工場,替受宗教迫害的C.卡拉,P.P.西爾旺等訴訟平冤,揭露天主教會黑暗殘酷,號召粉碎這種無恥罪惡。他編印了空想社會主義者J.梅利埃的《遺書》,主張改造法庭、建立陪審制度,禁止任意逮捕,廢除酷刑。

孟德斯鳩,(1689—1755),出生於法國波爾多附近的拉伯烈德庄園的貴族世家。法國偉大的啟蒙思想家、法學家。孟德斯鳩不僅是18世紀法國啟蒙時代的著名思想家,也是近代歐洲國家比較早的系統研究古代東方社會與法律文化的學者之一。他的著述雖然不多,但其影響卻相當廣泛,尤其是《論法的精神》這部集大成的著作,奠定了近代西方政治與法律理論發展的基礎,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歐洲人對東方政治與法律文化的看法。

C. 18世紀法國最重要的四位哲學家的簡介

狄德羅(Denis Diderot,1713-1784),18世紀法國唯物主義者,網路全書派的主要代表。他出身手工業者家庭,深受英國經驗主義者的思想影響,相信科學技術力量,為此編輯了集自然科學、機械工藝與人文科學三方面知識的《網路全書》。他的唯物主義帶有一定程度的辯證法思想因素,包含轉化的觀念。他站在當時法國的第三等級立場上,持國家起源於契約的觀點,以為君主的權力來自人民協議,君主如果不顧人民的利益獨斷專行,就喪失了掌握政權的理由。他認為個人在政治上應當是自由的,在產品分配上應當是平等的,符合人性要求的就是自然權利。他的著作有《哲學思想錄》、《對自然的解釋》、《關於物質和運動的哲學原理》、《達朗貝和狄德羅的談話》、《網路全書》條目等。
孟德斯鳩(1689—1775年)出生於法國波爾多市附近的拉勃烈德城堡一個達官顯貴之家。自幼受過良好教育。19歲時獲法學學士學位,出任律師。1814年開始擔任波爾多法院顧問。1716年,繼承了波爾多法院院長(他的祖父、伯父一直佔有這個職務)職務,並獲男爵封號。孟德斯鳩博學多才,對法學、史學、哲學和自然科學都有很深的造詣,曾經撰寫過許多有關論文。1721年孟德斯鳩化名「波爾·馬多」發表了名著《波斯人信札》。這部書通過兩個波斯人漫遊法國的故事,揭露和抨擊了封建社會的罪惡,用諷刺的筆調,勾畫出法國上流社會中形形色色人物的嘴臉,如荒淫無恥的教士、誇誇其談的沙龍紳士、傲慢無知的名門權貴、在政治舞台上穿針引線的盪婦等。書中還表達了對路易十四的憎恨,說法國比東方更專制。這部書受到了普遍歡迎。1726年,他出賣了世襲的波爾多法院院長職務,遷居巴黎,專心於寫作和研究。漫遊了歐洲許多國家,特別是在英國呆了兩年多,考察了英國的政治制度,認真學習了早期啟蒙思想家的著作,還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1731年回到法國後,潛心著述。1734年發表《羅馬盛衰原因論》,利用古羅馬的歷史資料來闡明自己的政治主張。1748年,他最重要的著作《論法的精神》發表。這部書受到極大的歡迎,兩年中就印行了22版。孟德斯鳩反對神學,提倡科學,但又不是一個無神論者和唯物主義者,他是一名自然神論者。他最重要的貢獻是對資產階級的國家和法的學說作出了卓越貢獻,他在洛克分權思想的基礎上明確提出了「三權分立」學說;他特別強調法的功能,他認為法律是理性的體現,法又分為自然法和人為法兩類,自然法是人類社會建立以前就存在的規律,那時候人類處於平等狀態;人為法又有政治法和民法等。孟德斯鳩提倡資產階級的自由和平等,但同時又強調自由的實現要受法律的制約,政治自由並不是願意做什麼就做什麼。他說「自由是做法律所許可的一切事情的權利;如果一個公民能夠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為其他的人也同樣會有這個權利。」1755年,他旅途中染病,去世。

伏爾泰(1694-1778年) 伏爾泰原名弗蘭蘇阿,馬利·阿魯埃;伏爾泰是他的筆名。伏爾泰是十八世紀法國資產階級啟蒙運動的旗手,被譽為「思想之王」、「法蘭西最優秀的詩人」。他出生在巴黎一個富裕的中產階級家庭,自小受過良好的教育。他父親是法律公證人,希望他將來做個法官,但他對文學發生興趣,後來成了一名文人。伏爾泰經歷了路易十四、十五、十六三個封建王朝的統治,目睹了封建專制主義由盛轉衰,一親身感安到了封建專制主義統治的腐朽和反動。他深刻地;預見到革命必然到來,他對朋友說:「我周圍發生的一切事情,正在撤下革命的種子,盡管我自己未必成為革命的見證人,但它是必然要到來的。」
伏爾泰才思敏捷,一多才多藝。他的作品以尖刻的語言和諷刺的筆調而聞名。他說:「笑,可以戰勝一切。這是最有力的武器。」他曾因辛辣地諷刺封建專制主義而兩度被投入巴士底獄。他的書被列為禁書,他本人多次被逐出國門。1725年他被迫流亡英國,對英國資產階級的政治、文化發生了濃厚的興趣。他研究英國的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研究洛克的唯物主義經驗論和牛頓的萬有引力理論。
伏爾泰寫過大量文學作品,其中著名的有史詩《亨利亞德》、《奧爾良少女》,悲劇《歐第伯》、喜劇《放盪的兒子》,哲理小說《老實人》。他又寫過不少歷史著作,如《路易十四時代》、《論各民族的風俗與精神》等。在哲學方面,他的代表作有《哲學辭典》、《形而上學論》、(4牛頓哲學原理》等著作,其中最有影響的一本書是《哲學通信》被人稱為「投向舊制度的第一顆炸彈。
伏爾泰非凡的才智,銳利的思想以及他對黑暗的封建專制主義所作的揭露,使他在人民中間享有崇高的聲望。統治者也念利用他。路易十五請他當過宮廷史官,普魯土國王腓特烈二世把他待為上賓,俄國女皇葉卡特琳娜二世曾接見過也,但最終都由他的叛逆由思想而不歡而散。痛苦的經歷使他決心不再與任何君王往來。
伏爾泰尖刻地抨擊夫主教會的黑暗統治。他把教皇比作「兩足禽獸」,把教士稱作「文明惡棍」,說天主教是「一些狡猾的人布置的一個最可恥的騙人羅網」。他號召「每個人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同駭人聽聞的宗教狂熱作斗爭,一些人咬住他的耳朵;另一些人踩住他的肚子,還有一些人從遠處痛罵他。」不過伏爾泰並不是一個無神論者,而縣一個自然神論者。他認為要統治人民;宗教是不可缺少的。他說「即使沒有上帝;也要造出一個上帝來」。
伏爾泰信奉自然權利說,認為「人們本質上是平等的」,要求人人享有「自然權利」。』他主張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但又認為財產權利的不平等是不可避免的。他把英國的君主立憲制理想化了,認為最理想的是由「開明」的君主按哲學家的意見來治理國家。在哲學上,他承認物質世界的客觀存在,肯定認識采源於感覺經驗,但他又認為神是宇宙的「第一推動者他對勞動人民是十分鄙視的,認為他們只能幹粗活,不能思考,說「當庶民都思考時,那一切都完了」。
盧梭( 1712 ~ 1778 ), 18 世紀法國偉大的啟蒙思想家。他的政治民主方面的著述在法國大革命中成為激進的雅各賓派的理論向導。但他的成就遠不止此,他在一些文學作品中表現的思想藝術原則在後世得到了持續發展。
盧梭的高祖原是法國新教徒,因躲避宗教迫害於 16 世紀中期來到瑞士。盧梭生於日內瓦一個鍾表匠的家庭。他生而喪母,但在父親的鼓勵下讀了許多古希臘、古羅馬文學中的名人傳記。 10 歲他被送到朗莫西埃牧師那裡,兩年內學會了拉丁文。 13 歲至 15 歲時他在一個暴虐的鏤刻師的店鋪當學徒,遭受很多磨難。兩年後他終於棄職離鄉,來到法國,開始了長期顛沛流離的生活。這里,德·瓦朗夫人既是他流浪生活的第一個港灣,也是他過於豐富而略嫌病態的愛情生活中鍾情的第一個女性;在這兒,盧梭渡過了近 10 年的浪漫而穩定的生活。 1749 年,盧梭的應徵文章《論科學與藝術》獲獎。這雖使他一舉成名,卻也逐漸顯示出他同其他啟蒙主義者在思想立場上的分歧和差異。其後,他漸漸地與網路派決裂了。在法國蒙莫朗西森林附近渡過的幾年是他文藝創作生涯中碩果累累的階段,他的四大名篇《新愛洛綺絲》、《民約論》、《愛彌兒》、《懺悔錄》中的三篇問世於此時。因《愛彌兒》同時激怒了當局和網路派,盧梭避難逃至瑞士等地,最後回到法國仍不得安寧。他晚年時在巴黎離群索居,《懺悔錄》一書於此時完稿。 1778 年,盧梭死在一個侯爵的庄園里。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後,他的遺體於 1794 年以隆重的儀式移葬於巴黎先賢祠。

D. 在18世紀的法國,傑出的思想家有哪些人

在18世紀的法國,新興的資產階級發動了一場波瀾壯闊的反封建反神學的思想文化運動。以伏爾泰、盧梭為代表的啟蒙思想家,吹起了資產階級反封建的思想斗爭的號角,以狄德羅為代表的網路全書派的唯物主義是當時法國哲學的最高成就,成為馬克思主義以前機械唯物主義的最完善的形式。

E. 法國啟蒙運動五位代表作家

1、盧梭

讓-雅克·盧梭(法語:Jean-JacquesRousseau),1712年6月28日出生於瑞士日內瓦,法國偉大的啟蒙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是18世紀法國大革命的思想先驅。

傑出的民主政論家和浪漫主義文學流派的開創者,啟蒙運動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1778年7月2日在巴黎東北面的阿蒙農維拉(Ermenonville)去世。

著有《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愛彌兒》、《懺悔錄》、《新愛洛漪絲》、《植物學通信》等多部作品。代表作品有《社會契約論》、《論科學與藝術》。

2、伏爾泰

伏爾泰(法文:Voltaire,生於公歷紀元1694年11月21日—逝於公歷紀元1778年5月30日,享年83歲),本名弗朗索瓦-馬利·阿魯埃(法文:François-Marie Arouet)。

伏爾泰是他的筆名,法國啟蒙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著名學者、作家。伏爾泰是十八世紀法國資產階級啟蒙運動的泰斗。

被譽為「法蘭西思想之王」、「法蘭西最優秀的詩人」、「歐洲的良心」。主張開明的君主政治,強調自由和平等。代表作《哲學通信》《形而上學論》《路易十四時代》《老實人》等。

3、孟德斯鳩

夏爾·德·塞孔達·孟德斯鳩男爵(Charles de Secondat, Baron de Montesquieu,1689年1月18日-1755年2月10日)是法國啟蒙時期思想家,社會學家。

是西方國家學說和法學理論的奠基人。他的著述雖然不多,但其影響卻相當廣泛,尤其是《論法的精神》這部集大成的著作,奠定了近代西方政治與法律理論發展的基礎。

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歐洲人對東方政治與法律文化的看法。其代表作有《波斯人信札》、《論法的精神》等。

4、狄德羅

德尼·狄德羅(Denis Diderot,1713年10月5日~1784年7月31日),生於郎格里。,法國啟蒙 思想家、唯物主義哲學家、無神論者和作家。誕生在朗格爾市的一個小資產階級家庭。

父親是個技藝高超的制刀匠。他先後在朗格爾和巴黎的耶穌會學校讀書。父親原希望他能成為一名好律師,而他卻熱衷於數學、語育、文藝和哲學。父親認為他「不務正業」。

一氣之下,便斷絕了對他的接濟。這位來自外省的年輕人只得在巴黎以教書和翻譯的微薄收入謀生。艱苦的生活鍛揀了他的意志,他博覽群書,勤奮好學,專心致志研究自然科學。

5、康德

伊曼努爾·康德(德文:Immanuel Kant,1724年4月22日—1804年2月12日,享年80歲),出生和逝世於德國柯尼斯堡,德國人,作家、哲學家,德國古典哲學創始人。

其學說深深影響近代西方哲學,並開啟了德國古典哲學和康德主義等諸多流派。在哥尼斯堡大學畢業。1755年起在母校任教,這一時期是他思想上的「前批判期」。

他埋頭於自然科學研究,講授多門學科,同時發表了許多關於自然科學的著作。1770年被聘為教授,他的思想轉入「後批判期」。

從1781年開始。他完成了《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和《判斷力批判》3部著作。這標志他的批判哲學體系的誕生,並帶來了一場哲學上的革命。

1793年他因一些觀點,被告蔑視基督教教義,遇到一些麻煩。但他仍不斷探索和寫作,直到1804年2月12日病逝。康德是啟蒙運動時期最後一位主要哲學家,是德國思想界的代表人物。

他調和了勒內·笛卡兒的理性主義與弗朗西斯·培根的經驗主義,被認為是繼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後,西方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

F. 在法國大革命中,著名的思想家都有誰

盧梭(1712——1778)
是法國著名啟蒙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出生於瑞士日內瓦一個鍾表匠的家庭,是18世紀法國大革命的思想先驅,啟蒙運動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哲學上,盧梭主張感覺是認識的來源,堅持「自然神論」的觀點;強調人性本善,信仰高於理性。在社會觀上,盧梭堅持社會契約論,主張建立資產階級的「理性王國」;主張自由平等,反對大私有制及其壓迫;提出「天賦人權說」,反對專制、暴政。在教育上,他主張教育目的在培養自然人;反對封建教育戕害、輕視兒童,要求提高兒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張改革教育內容和方法,順應兒童的本性,讓他們的身心自由發展,反映了資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從封建專制主義下解放出來的要求。主要著作有《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社會契約論》、《愛彌兒》、《懺悔錄》等

孟德斯鳩(1689—1755)
法國偉大的啟蒙思想家、法學家。
使孟德斯鳩成為舉世聞名的資產階級卓越思想家的,是他在1748年發表的重要著作《論法的精神》。在這部著作中,他不僅尖銳地揭露了封建專制制度,反對天主教和神學,更加重要的是,他在這部著作中完整地提出了資產階級國家和法的理論。尤其是在這部書中他提出的「三權分立」的學說,即國家權力分為立法、行政、司法三種,分別由議會、君主、法院三家掌管,各自獨立,相互牽制,彼此平衡,以維系國家的統一。他的三權分立的學說,成了資產階級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則

伏爾泰(1694~1778)
18世紀法國啟蒙運動的倡導人,他在文學、史學、哲學、自然科學和政治等方面寫了大量著作,近百卷之多。法國啟蒙運動的著名人物如狄德羅、盧梭、孔狄亞克、布封等人,無不是他的後輩,對他推崇備至,公認他是他們的導師。

狄德羅(1713年10月5日 - 1784年7月30日), 18世紀法國唯物主義哲學家,美學家,文學家,網路全書派代表人物,第一部法國《網路全書》主編。
狄德羅是法國十八世紀傑出的啟蒙思想家、唯物主義哲學家和教育理論家。他的最大成就是主編《網路全書》。此書概括了18世紀啟蒙運動的精神。其它著作包括《對自然的解釋》 和《生理學基礎》

約瑟夫·德·梅斯特,1753年出生,出生在尚貝里一個法官家庭。雖然他從小接受了傳統的耶穌會教育,但是,生活在尚貝里這種屬於法語文化圈的地方,很難不受啟蒙文化的影響。實際上,梅斯特一度為啟蒙思想所吸引,他花了大量時間去閱讀研究「哲學家們」的著作。然而,法國大革命最終促使梅斯特成為啟蒙思想的堅決反對者。在對法國大革命的反思中,他逐步認為,這場具有「魔鬼般特性」[2]的革命是啟蒙哲學的實踐;因此,伏爾泰、盧梭等都是社會罪人。[3]但是,值得指出的是,無論是大革命前還是大革命爆發後,梅斯特從未懷疑過啟蒙哲學的重要性,而且,他經常會借用啟蒙思想家的一些觀點。梅斯特與啟蒙哲學的這種特殊關系,在他對盧梭思想的批判中體現得最為明顯。
盧梭是一名民主主義者,他抨擊舊制度下不平等的社會狀態,並希望通過社會契約建立一個完美的政治社會。約瑟夫·德·梅斯特卻是一位保守主義者,他極力反對民主思想,強調既存權威,為舊制度辯護。因此,通常他們被視為是截然相對的——盧梭居於激進的民主主義者陣營,梅斯特則堅守保守主義者和教皇至上論者的陣營。

孔多塞(1743.9.17-1794.3.29)是18世紀法國最後一位哲學家,同時也是一位數學家,啟蒙運動的最傑出代表人物,有法國大革命「擎炬人」之譽。理論有兩方面的成就:一是主張社會政治研究必須引用數理方法。以此和維柯並列,成為18世紀建立有效的社會科學的努力中最有貢獻的兩個人。其二,就是《人類精神進步史表綱要》中提出的「人類不斷進步」的歷史觀念,而成為西方歷史哲學中歷史進步觀的奠基人之一。

西哀耶斯,馬拉,喬治·雅克·丹東,羅伯斯庇爾 應該算是法國大革命時期的政治家。抑或革命家,算不上思想家

G. 18世紀啟蒙思想家11代表人物

孟德斯鳩
主要主張:
①反對君主專制,提出「三權分立」學說。認為國家的權力應分為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彼此制衡。
②法律應當體現理性(代表著作如《論法的精神》、《波斯人的信札》等)
孟德斯鳩
孟德斯鳩,(1689—1755),出生於法國波爾多附近的拉伯烈德庄園的貴族世家。法國偉大的啟蒙思想家、法學家。孟德斯鳩不僅是18世紀法國啟蒙時代的著名思想家,也是近代歐洲國家比較早的系統研究古代東方社會與法律文化的學者之一。他的著述雖然不多,但其影響卻相當廣泛,尤其是《論法的精神》這部集大成的著作。三權分立學說是古代希臘、羅馬政治理論的發展,它體現了人民主權原則,奠定了近代西方政治與法律理論發展的基礎,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歐洲人對東方政治與法律文化的看法。他所提出的三權分立學說直到現在仍為一些國家所使用。
他在《論法的精神》中論述了自然歷史環境對於人性的影響、對於國家品格的塑造。正因為如此,他的這一段論述才具有真實的客觀意義。自然環境的影響,地理環境的作用是長期的根本的,是不會因為某人的立場或是利益分割而變化的,顯然這樣一種巨大作用將繼續延續下去。在現代經濟或是歷史研究中,他的這個論證視角仍然具有很大的積極意義。
孟德斯鳩是國家學說理論的奠基者之一。
伏爾泰
主要主張:
①反對君主專制,倡導君主立憲制。
伏爾泰
②主張天賦人權、認為人生來就是自由和平等的。
③認為法律應以人性為出發點,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④猛烈抨擊天主教會的罪惡行徑,但主張信仰自由和信仰上帝。
⑤反對封建專制制度,強調資產階級的自由和平等。
(Voltaire,1694-1778):原名弗朗索瓦-馬利·阿魯埃(François-Marie Arouet),法國啟蒙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伏爾泰是十八世紀法國資產階級啟蒙運動的旗手,被譽為「思想之王」、「法蘭西最優秀的詩人」、「歐洲的良心」。他提倡天賦人權,認為人生來就是自由和平等的,一切人都具有追求生存、追求幸福的權利,這種權利是天賦的,不能被剝奪。他主張人一生下來就應當是自由的,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他曾經說過:「我不能同意你說的每一個字,但是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伏爾泰還尖刻地抨擊了天主教會的黑暗統治,他把教皇比作「兩足禽獸」,把教士稱作「文明惡棍」,說天主教是「一切狡猾的人布置的一個最可恥的騙人羅網」,號召「每個人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同駭人聽聞的宗教熱狂作斗爭」。但他不反對財產上的不平等。在反對君主專政的同時,他又贊成實行「開明專制」。主要著作有《哲學通信》、《路易十四時代》等。
伏爾泰是啟蒙運動的領軍人物,是啟蒙運動的傑出領袖。
狄德羅
狄德羅
18世紀法國唯物主義哲學家,美學家,文學家,教育理論家,網路全書派代表人物,第一部法國《網路全書》主編,是啟蒙運動中網路全書派的代表人物。
狄德羅在堅持唯物主義哲學觀點的同時,又具有同時代唯物主義者缺乏的辯證法思想,有些學者認為他的唯物主義應該稱為過渡性的唯物主義。
狄德羅站在法國第三等級的立場上,堅持國家起源於社會契約,君主的權力來自人民協議的觀點。他指出,能夠實現人民自由平等的是政體,任何政體都是要改變的,它的生命同動物的生命一樣,必然趨於死亡。專制政體終會消逝,由適合人性的政體取而代之。
盧梭
主要思想:
①天賦人權、人民主權
②社會契約說(著作有《社會契約論》《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等)
③革命合法性
④認為私有制是人類不平等的根源
⑤理性是不可靠的
盧梭
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讓·雅各·盧梭)(1712——1778)是法國著名啟蒙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是18世紀法國大革命的思想先驅,啟蒙運動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被稱為人民主權的捍衛者。在法國啟蒙思想家中,盧梭對法國封建社會進行的批判最為嚴厲,最為激烈。盧梭是一位激進的民主主義者,他的思想精華和基本原則是人民主權思想。盧梭繼承了洛克的「人民主權說」,進而提出「主權在民」的主張,他認為一切權利屬於人民,權利的表現和運用必須體現人民的意志。政府和官吏是人民委任的,人民有權委任他們,也有權撤換他們,甚至有權舉行起義,消滅奴役壓迫人民的統治者。這就是人民主權思想。盧梭還強調「公共意志」,認為它非常重要,公民應接受它的統治。「公共意志」的具體形式就是法律,遵守法律的行為就是自由的行為。盧梭的思想主張在法國大革命中成為羅伯斯庇爾領導的雅各賓派的理論旗幟,對歐美各國的革命產生了深刻影響。從根本上反對君主的存在。
康德
主要思想:
① 指出啟蒙運動的核心就是人應該自己獨立思考,理性判斷。( „Aufklärung ist der Ausgang des Menschen aus seiner selbst verschuldeten Unmündigkeit. Unmündigkeit ist das Unvermögen, sich seines Verstandes ohne Leitung eines anderen zu bedienen.「 — Immanuel Kant: Was ist Aufklärung? )
② 強調人的重要性,提出人就是人,不是達到任何目的的工具,即「人非工具」。
③ 相信主權屬於人民,自由和平等是人生來就有的權力,但同時堅持人要自律,自由和平等只能在法律的范圍之內。
康德
伊曼努爾·康德(Immanuel Kant),德意志著名哲學家。生於1724年4月22日,1740年入哥尼斯貝格大學。從1746年起任家庭教師4年。1755年完成大學學業,取得編外講師資格,任講師15年。在此期間康德作為教師和著作家,聲望日隆。從1781年開始,9年內出版了一系列涉及廣闊領域的有獨創性的偉大著作,短期內帶來了一場哲學思想上的革命。如《純粹理性批判》(1781)、《實踐理性批判》(1788)、《判斷力批判》(1790)。
霍布斯
(1588-1679)早期著名的啟蒙思想家,生於英國維爾特郡的一個鄉村牧師家庭。自
霍布斯
幼聰穎好學,15歲進入牛津大學學習。曾在歐洲大陸旅遊過多年,結識許多科學家,並做過培根的秘書,思想深受培根影響。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曾一度移居法國,克倫威爾執政時,返回英國,此後他的思想得到傳播(因此英國革命是沒有受到霍布斯等啟蒙思想家的思想影響的)。霍布斯既提出了一些最基本的啟蒙思想,又帶有明顯的落後意識。他認為,國家不是根據神的意志而是人們通過社會契約創造的;君權也不是神授的,而是人民授予的。他堅持統治者一旦獲得授權,人民就要絕對服從,不可反悔;因此,他並不反對君主專制,甚至認為專制政權有權干涉臣民財產的權力。他認為世界上本沒有神,宗教不過是人類無知和恐懼的產物,但又提出宗教有助於維持社會秩序。代表作《利維坦》。
洛克
(1632-1704)洛克的思想形成於英國革命期間

。他對霍布斯的思想進行了修正,認為人們按契約成立國家的目的是保護私有財產,因此國家不應干涉公民的私有財產。他有一句名言內容是「我的茅屋子,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洛克甚至進一步認為私有財產是人權的基礎,沒有私有財產無人權可談。在政權形式上,他贊成君主立憲制,主張國家的立法權、行政權和處理外交事務的權利應分屬議會和君主。而他的立法行政和外交的分權思想後來為孟德斯鳩所繼承和發展,變成了立法行政司法的現代三權分立模式。

H. 18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極其主要學說

2.盧梭
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讓·雅各·盧梭)(1712——1778)是法國著名啟蒙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是18世紀法國大革命的思想先驅,啟蒙運動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法國啟蒙思想家中,盧梭對法國封建社會進行的批判最為嚴厲,最為激烈。盧梭是一位激進的民主主義者,他的思想精華和基本原則是人民主權思想。他認為一切權利屬於人民,政府和官吏是人民委任的,人民有權委任他們,也有權撤換他們,甚至有權舉行起義,消滅奴役壓迫人民的統治者。這就是人民主權思想。盧梭還強調「公共意志」,認為它非常重要,公民應接受它的統治。「公共意志」的具體形式就是法律,遵守法律的行為就是自由的行為。盧梭的思想主張在法國大革命中成為羅伯斯比爾領導的雅各賓派的理論旗幟,對歐美各國的資產階級革命昌盛了深刻影響。
3.孟德斯鳩
孟德斯鳩,(1689—1755),出生於法國波爾多附近的拉伯烈德庄園的貴族世家。法國偉大的啟蒙思想家、法學家。孟德斯鳩不僅是18世紀法國啟蒙時代的著名思想家,也是近代歐洲國家比較早的系統研究古代東方社會與法律文化的學者之一。他的著述雖然不多,但其影響卻相當廣泛,尤其是《論法的精神》這部集大成的著作,奠定了近代西方政治與法律理論發展的基礎,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歐洲人對東方政治與法律文化的看法。他所提出的三權分立學說直到現在任為一些國家所使用。
4.狄德羅
18世紀法國唯物主義哲學家,美學家,文學家,教育理論家,網路全書派代表人物,第一部法國《網路全書》主編。
狄德羅在堅持唯物主義哲學觀點的同時,又具有同時代唯物主義者缺乏的辯證法思想,有些學者認為他的唯物主義應該稱為過渡性的唯物主義。
狄德羅站在法國第三等級的立場上,堅持國家起源於社會契約,君主的權力來自人民協議的觀點。他指出,能夠實現人民自由平等的是政體,任何政體都是要改變的,它的生命同動物的生命一樣,必然趨於死亡。封建專制政體終會消逝,由適合人性的政體取而代之。
美學思想
5.康德
伊曼努爾·康德生於1724年4月22日,1740年入哥尼斯貝格大學。從1746年起任家庭教師4年。1755年完成大學學業,取得編外講師資格,任講師15年。在此期間康德作為教師和著作家,聲望日隆。從1781年開始,9年內出版了一系列涉及廣闊領域的有獨創性的偉大著作,短期內帶來了一場哲學思想上的革命。如《純粹理性批判》(1781)、《實踐理性批判》(1788)、《判斷力批判》(1790)。
6.霍布斯
早期著名的啟蒙思想家,英國的霍布斯。霍布斯代表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期間資產階級上層的利益,他既提出了一些最基本的啟蒙思想,又帶有明顯的封建落後意識,他認為,國家不是根據神的意志而是人們通過社會契約創造的,軍權也不是神受的,而是人民授予的。他堅持統治者一旦獲得授權,人民就要絕對服從,不可反悔。因此,他並不反對君主專制,他認為世界上本沒有神,宗教不過是人類無知和恐懼的產物,但又提出宗教有助於維持社會秩序。代表作《利維坦》

I. 18世紀法國的四大啟蒙學者

伏爾泰:美是能引起驚嘆與快樂的東西,美是相對的,美的觀念取決於國家種族和地理條件 。

盧梭:崇尚自然、反對文明、反對科學與藝術,認為在文明社會所追求的是種邪惡而虛偽的共同性,人只聽從習俗和禮節的擺布,不再聽從自己的天性。專業分工把人變成片面,造成人與制度的矛盾。應重新使人成為完整的人。

狄德羅:最重要啟蒙主義領袖,傑出的唯物主義哲學家。反對唯心主義把美看成天賦觀念,提出「美在關系」說。強調要在事物與現象的相互聯系中去把握美,自然是文藝的泉源和基礎。狄德羅在恢復古希臘以來的唯物主義美學傳統基礎上提出一套完整的現實主義文藝理論。

孟德斯鳩,是法國啟蒙時期思想家、律師,也是西方國家學說和法學理論的奠基人

J. 法國作家誰是18世紀著名的什麼他的巨著是什麼

18世紀是理性的時代
法國有孟德斯鳩、伏爾泰和狄德羅。
孟德斯鳩(1689年-1755年)法國偉大的啟蒙思想家、法學家。諷刺社會風俗的方方面面,頌揚英國的憲法。著作《論法的精神》《波斯人信札》、《羅馬盛衰原因論》。

伏爾泰(1694年-1778年)本名弗朗索瓦-馬利·阿魯埃(法文原名:François-Marie Arouet),伏爾泰是他的筆名,法國啟蒙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著名學者、作家。

伏爾泰是十八世紀法國資產階級啟蒙運動的泰斗,被譽為「法蘭西思想之王」、「法蘭西最優秀的詩人」、「歐洲的良心」。主張開明的君主政治,強調自由和平等。
代表作《哲學通信》《形而上學論》《路易十四時代》《老實人》等。

德尼·狄德羅(1713年-1784年)法國啟蒙思想家、唯物主義哲學家,作家,網路全書派的代表人物。
除為網路全書寫的大量詞條外,還著有《對自然的解釋》、《達朗貝和狄德羅的談話》、《關於物質和運動的原理》等。

閱讀全文

與十八世紀法國著名思想家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5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9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2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9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9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0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2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5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