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法國大革命是什麼樣

法國大革命是什麼樣

發布時間:2022-06-25 15:43:03

㈠ 法國大革命是怎麼回事兒

法國大革命又稱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是1789年7月14日在法國爆發的革命,統治法國多個世紀的波旁王朝及其統治下的君主制在三年內土崩瓦解。

法國在這段時期經歷了一個史詩式的轉變:過往的貴族和宗教特權不斷受到自由主義政治組織及上街抗議的民眾的沖擊,舊的觀念逐漸被全新的天賦人權、三權分立等的民主思想所取代。

關於法國大革命結束的時間,世界史學界看法眾多,難成共識。在法國,普遍將熱月政變作為大革命結束的標志,熱月政變推翻了雅各賓派的激進集權統治。



(1)法國大革命是什麼樣擴展閱讀:

影響

法國大革命是一次廣泛而深刻的政治革命和社會革命,從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到熱月政變,法國大革命經歷了五年的歷程,其勢如暴風驟雨,迅猛異常。

在三次起義中,人民群眾都顯示出偉大的力量,一再把革命從危機中挽救過來,並推動它進一步向前發展,它徹底地結束了法國一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傳播了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

法國大革命摧毀了法國君主專制統治,傳播了自由民主的進步思想,對世界歷史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法國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上規模最大,最徹底的革命,它摧毀了法國的君主專制制度,震撼了整個歐洲大陸的封建秩序,傳播了自由民主的進步思想。


㈡ 如何評價法國大革命

18世紀的法國大革命是世界歷史上比較徹底的一次資產階級革命。它摧毀了法國的封建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掃清了道路,並推動了歐洲各國的反封建斗爭。
——————————>來自初中歷史教科書
從巴黎人民攻佔巴十底獄到熱月政變,法國大革命經歷了五年的歷程,其勢如暴風驟雨,迅猛異常。在三次起義中,人民群眾都顯示出了偉大的力量,一再把革命從危機中挽救過來,並推動它進一步向前發展。法國大革命勢世界近代史上規模最大的資產階級革命,它不僅結束了法國一千多年的封建制度,而且震撼了整個歐洲大陸的封建秩序。這次革命也為此後的各國革命樹立了榜樣,因此具有世界意義。
註:對法國大革命結束的時間,歷史學家有著不同的看法。在法國,通常有三種:以熱月政變為大革命的結束:以霧月政變為大革命的結束:以波旁王朝的復辟為大革命的結束。在我國,以熱月政變的開始作為大革命結束的比較普遍。
——————————————>高中歷史教科書
1789年7月14日,巴黎起義人民攻佔象徵封建統治的堡壘——巴十底獄,標志這法國偉大的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開始。
十八世紀末的法國大革命是一次最深刻,最徹底的資產階級革命。它取得了輝煌的勝利和成就,「通過自己的猛烈錘擊,象施法術一樣把全部封建遺跡從法國地面上一掃而光」,其影響遠遠超出法國范圍,從根本上動搖了歐洲的封建專制制度的基礎,有力地推動了歐洲資產階級及拉丁美洲的民族獨立的運動。可以說,整個十九世紀,即「給予全人類文明和文化的世紀」,都是在法國革命的標志下度過地。
這樣一次偉大地革命,不是偶然發生的,是法國社會長期孕育著的矛盾的發展和斗爭的結果。

法國大革命的歷史意義

法國大革命製造了許許多多的迷思,而它呈現在一般大眾面前的諸多象徵,其實就正如瑪麗皇後那句無中生有地被傳揚開來的「名言」~ 「倘若沒有麵包,何不讓他們吃蛋糕?」 那樣的不真實。大革命並沒有徹底「革」掉了波旁王朝:波旁家族於1814年卷土重來,而如果說他們在十六年後終於還是丟掉了王位的話,那也是由於查理十世(Charles X,即前阿圖瓦伯爵)的愚蠢而非其他。

大革命也沒有造成法國的高度浴血:整個恐怖的共和二年期間,全國遭到處決的人數,不過只是與一天當中於滑鐵盧(Waterloo)戰役里倒下來的人數相近。雖然確實的數據再也無法知曉,但1944年法國解放後被處死的人數,顯然就要比前者來得高。合法而不公正的死刑判決是不應被量化的,但其中的比例卻也一定反映了當時的情形。

就二十世紀的標准來看,這些流血事件其實都只局限於一個很有限的規模。

大革命也沒有將貴族趕盡殺絕;它甚至沒有導致這些人的財產被沒收。

貴族的出身難免激起猜疑並使他們比別人更容易遭到逮捕,但這個身分本身卻從未因此而成為一種犯罪的烙記。某些望族的確蒙受了非常慘重的人命傷亡,但在一萬四千名恐怖統治及內戰時期的受害者中,只有區區的一千一百五十八人是貴族。另外有約一萬八千名的貴族逃離這個國家,並發現他們的財產正面臨被充公的極大危險。

不過,這些人巧思鑽營,總是常常規避過相關法律。王朝復辟之後,法國境內最富有的一群人,還是一如既往地由貴族地主擔綱。許多資產階級成員無疑已成功地為自己打造出一個革命前根本就不可能達致的事業生涯,然而不論是屈身於拿破崙還是復辟後的波旁王朝政權底下,中產階級都不曾擁有過顯著的政治權力。

通貨膨脹與二十年戰爭下導致的經濟生活扭曲,雖使極少數的個人得利,卻妨礙了整體的工業發展;社會上的影響力與威望仍為價值觀及生活方式上仍屬「貴族式」的軍方所壟斷。

所謂「革命帶給了小農們土地」的說法,也幾乎同樣具有誤導性。1789年時,法國的小農早就已擁有了全國約三分之一的土地,他們看來似乎並沒有在教會及流亡者的損失中得到太多。地主們不論貧與富,都從什一稅的廢除中沾到了好處,而農村社區整體而言確實也擺脫了不少惹人厭煩的事物和某些壓迫性的封建義務。如今或許已有更多的土地可供租用,但其衍生之利潤卻大多仍為地主所享用。革命結束後,鄉區暴力事件的趨緩,意味著生活環境已不再如此教人緊綳,但這恐怕主要還是因為土地的人口壓力減少才帶來的。

大革命無疑製造了不少個人成功的事例和一些災難,但沒有一事足以說明在這個過程中發生了階級間生產工具擁有權的轉移。真的頂多隻是加速了致富成功的城鎮居民晉身地主社會之過程;以及較興旺之小農們,開始有機會建立本身的財富和自尊。

大革命的重要性其實不在這里,而在他處。它對法國人生活層面帶來的影響極大,但卻不易精確定義。正如時人在創造出「舊制度」一詞時所領會到的一般,革命為一種生活方式畫下了休止符。舊制度義涵著一個君權神授的君主政體,一個積極涉入國家行政的自主教會,以及一個階層化社會。

大革命把一個原本階級化的社會及各省步伐不盡一致的王國,蛻變為一個「財產」較「出身」或「眾意」都來得重要的統一國家。雖然良好的出身依舊可以換來尊敬,但這一點如今憑藉著可觀的財富也可以辦到。

此外,法律成了法典化的原則,不再僅僅是一些地方慣例。至於革命的政治遺產,則是憲政政府和一個至少在理論上人人平等的開放社會。這是法國第一次夠格被稱做是個「民族國家」(nation-state)。此後,法王再也無法一意孤行。一直到經過革命的洗禮,法國的政府與社會才開始共享了英國的某些既有特質。

在十九世紀,法、英兩國都已可稱得上是自由國家,而與奧地利、普魯士及帝俄形成了尖銳的對比。

與英國不同的是,革命後的法國是個已經和傳統割裂的國家。訴諸於傳統,在法國,往往只會帶來齟齬而非諧和。

無庸諱言,許多老觀念與態度確實獲得延續,並橫越了革命所造成的鴻溝。舉例來說,波旁王朝中央集權的行政模式,直到目前為止仍然照行不誤。而革命前就已存在的文化沙文主義,則為共和分子相信法國已再一次成為世人楷模的信念所強化。

但除此之外,大部分的傳統事物其實都已經被掃地出門。這種情況帶來的一個後果,就是極端的觀點與想法始終得以在這個仍未完全「消化」革命的國家裡佔有一席之地。曾導致督政府陷於癱瘓的權力「多頭馬車」現象,在往後法國歷史的許多時期里,一再帶來困擾。另一個結果,是把法國造就成一個內部矛盾而吊詭的國家。

自從革命以來,它出現了一方面既較英國貴族化、另一方面又較英國平民化的吊詭發展。法國的中產階級在其姍姍來遲的工業革命創造出一個無產階級前,早已被他們認知中的「社會主義」嚇得花容失色。

十九世紀的法國,一方面仍然保有非常濃烈的天主教氛圍,另一方面卻又彌漫著十分熾烈的反教士情緒。當妻女前往教堂時,家裡的男人卻展讀著伏爾泰著作,這種詭異景象恐怕只有在法國的家庭里才看得到。

簡言之,許多如今都已被視為「典型」的法國事物,其實都是在這場將傳統扯得支離破碎的革命之後,才誕生的產物。

法國大革命也一手顛倒了時人對英、法兩國的不同刻板印象。在此之前,英國普遍被視為社會保守但卻勇於冒險投機,同時政治上則派系拚斗激烈。

反觀法國,則如博馬(P-A-C.Beaumarchais)所言,「一切終歸是些陳腔濫調」(Tout finit par des chansons),而政府則諸事折衷。

然而,十九世紀時的法國,則蛻變為社會上既非常保守,政治上卻幾乎已無法進行統治的局面。然而,法國大革命和英國革命不同的是,它已在全體法國人的歷史意識里沉澱。

想想看,除了法國,還會有哪一地的報紙會問起類似「如果1958年5月13日(阿爾及利亞墾殖民發動叛亂的日子)就是霧月18日將如何?」這樣的問題。一種對大革命的高度意識,早成了法國人日常呼吸的空氣。它的身影,一再地於1848年及1871年重現。

1940年的維琪(Vichy)政府為驅除這個難纏的幽靈,只得可悲地以「勞動、家庭、祖國」(Travail,Famille,Partie)的訴求,來企圖取代那更能激勵人心的組合:自由、平等、博愛(Liberte,Egalite,Fraternite)。自由法國部隊的軍人們皆以承了「1789年精神」為豪。我們無疑可將「la Revolution notre mere」(法國大革命是我們的母親)這句話譯成英文,但在英文的脈絡里它將變得毫無意義。

大革命的影響不止於此。它是一樁世界性的事件,而不僅只是法國歷史上的一段重要插曲。1789年前,歐洲各強權的政治家們偶爾確實也需應付農民叛亂或城市暴動帶來的動盪,但卻從未碰到過現代意義下的革命運動。

然而,此後革命的威脅不僅不斷在他們的思緒中浮現,有時候甚至真實地逼到他們的眼前。

法國的革命分子訴諸於一些他們相信適用於全人類的普世原則,而非只是針對某個特定時空下的權力要求。做為一項傳說、一種象徵和一個迷思,法國大革命無疑已為世人所共享。這當然並不是因為法國人廢除了內部關稅障礙或領主的狩獵特權。能夠攫住歐洲及整個大西洋世界的思維的,其實是些更簡單與更普通化的價值。

一言蔽之,就是做為一個人的權力主張以及能夠勇於清算檢討過去的能力,並主動地為本身創造足以切合自我需求的憲法、法律及各項建制。

在法國以外,1917年的革命事件也許已經逐漸取代了法國大革命的重要性。即使在法國內部,舊有的象徵也可能已經被迫遜位。然而,不論未來如何演變,法國大革命仍將是法國乃至全世界歷史發展過程中的一個偉大的里程碑。

(取自諾曼.韓普森著,王國璋譯:《法國大革命

法國大革命的歷史意義。
從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到1794年7月熱月政變,法國大革命共經歷了5年歷程。這場革命的意義有四個方面:
其一,就其規模而言,如暴風驟雨,迅猛異常;
其二,人民群眾在三次起義中都顯示了偉大力量,每當在革命的轉折關頭,都推動革命向前發展;
其三,大革命結束了法國一千多年的封建統治,它「是真正把斗爭進行到底,直至交戰的一方即貴族被消滅而另一方即資產階級完全勝利的首次起義」;
其四,這場大革命還震撼了歐洲的封建制度,給它們以沉重的打擊。
這場大革命的徹底性更為以後的各國革命樹立了榜樣,因而具有世界意義。正如列寧所說:「它被稱為大革命不是沒有道理的。這次革命給本階級、給它所服務的那個階級,給資產階級做了很多事情,以致整個19世紀,即給予全人類以文明和文化的世紀,都是在法國革命的標志下度過的。」

㈢ 什麼是法國大革命啊

一、廣泛徹底
從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到1830年7月革命,至此法國大革命才徹底結束。法國大革命歷時41年,漫長而曲折。就其規模而言,如暴風驟雨,迅猛異常。人民群眾在三次起義中都顯示了偉大力量,每當在革命的轉折關頭,都推動革命向前發展。人民群眾積極參加革命,使革命得以徹底進行。
二、成果卓著
法國大革命是一場深刻的社會革命,它結束了法國一千多年的君主專制統治,在法國初步確立了共和國的政治體制。這場大革命還震撼了歐洲的君主專制制度,給它們以沉重的打擊。
三、影響深遠
這次革命掃盪了法國的專制勢力。在經濟上為法國的工業革命創造了條件。它對法國社會的思想觀念、文化教育等方面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場大革命的徹底性更為以後的各國革命樹立了榜樣,它動搖了歐洲其他國家君主專制制度的基礎,因而具有世界意義。
四、規模最大
同時代其他國家和地區革命激烈的程度與影響的廣泛、深遠程度均不及法國大革命,因此說18世紀的法國大革命是革命時代規模最大、最徹底的一次革命。

㈣ 法國大革命怎麼樣了 幾十萬示威

法國大革命是採用暴力手段矛頭直指國王的權力,法國在這段時期經歷著一個史詩式的轉變:過往的貴族和宗教特權不斷受到自由主義政治組織及上街抗議的民眾的沖擊,舊的觀念逐漸被全新的天賦人權、三權分立等的民主思想所取代,從而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革命。
法國大革命摧毀了法國的君主專制統治,傳播了自由民主的進步思想,對世界歷史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震撼了整個歐洲的君主專制制度並給以沉重打擊,《人權宣言》與《拿破崙法典》為其他歐洲國家的憲法制定提供了範本。
法國大革命又稱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是1789年7月14日在法國爆發的革命,統治法國多個世紀的波旁王朝統治下的君主制在三年內土崩瓦解。法國在這段時期經歷著一個史詩式的轉變:過往的貴族和宗教特權不斷受到自由主義政治組織及上街抗議的民眾的沖擊,舊的觀念逐漸被全新的天賦人權、三權分立等的民主思想所取代。對法國大革命結束的時間,世界史學界看法眾多,難成共識。在中國,以熱月政變作為大革命結束標志比較普遍,熱月政變推翻了雅各賓派的激進集權統治。
1794年7月27日,宣告了法國大革命中市民革命的結束。1830年7月巴黎人民發動七月革命,建立了以路易·菲利浦為首的七月王朝,至此法國大革命才徹底結束。在政變中建立了以熱月黨人為代表的政權。法國歷史進入維護大革命成果時期。

㈤ 什麼是法國大革命

法國大革命是1789年7月14日在巴士底監獄爆發的一場革命,法國的君主專制政體被推翻。大革命的結束有多種說法,其中一種觀點1794年7月雅各賓派統治的結束為革命的終結。另有觀點1799年的霧月政變為革命終結的標志。

㈥ 法國大革命指的是什麼

法國大革命(French Revolution)
是1789年7月14日在巴士底監獄爆發的一場革命,法國的君主專制政體被推翻。大革命的結束時間有多種說法,其中一種觀點認為1794年7月雅各賓派統治的結束為革命的終結。另有觀點認為1799年的霧月政變為革命終結的標志。還有觀點認為1830年七月王朝建立是革命終結的標志。

㈦ 法國大革命的性質是什麼

資產階級革命。法國社會在那時十分動盪。路易十六因為財政困難要召開許久不開的三級會議來收取稅金。路易十六是個極其不稱職的國王整天不關心國家大事就喜歡折騰自己的鎖子。貴族們也同樣漠不關心。

於是三等公民不僅沒有通過皇帝的提案反而提出君主立憲的提案。皇帝自然沒有同意。且當時的議會權利在一二級公民手中。三級公民的組成者農民,工人,商人在此狀況下爆發了法國大革命。由其發起者及其結局小資產派代表雅各賓派執政,以及其後的政治俱樂部,加上政府對於保皇黨人的鎮壓不難看出是一場資本主義性質的革命 。

㈧ 什麼叫法國大革命

法國大革命又稱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是1789年7月14日在法國爆發的革命,統治法國多個世紀的波旁王朝及其統治下的君主制在三年內土崩瓦解。法國在這段時期經歷了一個史詩式的轉變:過往的貴族和宗教特權不斷受到自由主義政治組織及上街抗議的民眾的沖擊,舊的觀念逐漸被全新的天賦人權、三權分立等的民主思想所取代。關於法國大革命結束的時間,世界史學界看法眾多,難成共識。在法國,普遍將熱月政變作為大革命結束的標志,熱月政變推翻了雅各賓派的激進集權統治。

1794年7月27日,法國大革命中的市民革命宣告結束。1830年7月,巴黎人民發動七月革命,建立了以路易·菲利浦為首的七月王朝,至此法國大革命才徹底結束。政變中建立了以熱月黨人為代表的政權。法國歷史進入維護大革命成果時期。

㈨ 法國大革命的特點是否什麼

法國大革命的特點及影響。 1789年法國大革命有三個特點: (1)資產階級和人民群眾結成聯盟,進行反封建斗爭。法國資產階級在政治上毫無權利,經濟上受封建專制制度阻礙。第三等級中的城市平民和農民只納稅,卻沒有任何政治權利。資產階級利用群眾反封建的要求,在反封建的斗爭中以受苦階層的人民的代表的姿態出現,和人民結成聯盟。 (2)法國大革命完全拋開了宗教外衣,在公開的政治路線上作戰。啟蒙思想家猛烈抨擊封建專制制度的腐朽和黑暗,反對王權,提倡自然科學、無神論,打擊天主教會的蒙昧主義。不少領導人或是深受啟蒙思想的影響,或是啟蒙思想家的信徒。因此,革命完全拋棄了宗教外衣,以理性、自由、平等作為斗爭的旗幟。 (3)法國大革命是一次徹底的、典型的資產階級革命。它像一把大掃帚,把封建時代的垃圾作了徹底的鏟除。它消滅了封建貴族、廢除了封建特權及農民的一切封建義務。鏟除了封建制度的基礎,消除了阻礙資本主義發展的舊法規,為資本主義發展開辟了廣闊的前景。建立了資產階級國家。 法國大革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推翻了封建統治,建立了資產階級專政,確立了資產階級的一般民主原則,基本上解決了農民的土地問題,為法國資本主義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道路。 (2)沉重打擊了歐洲封建體系,從根本上動搖了封建制度,宣告了歐洲范圍內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 (3)有力地推動了歐洲范圍的反封建斗爭和拉丁美洲民族獨立運動,開辟了資本主義廣泛發展的時期。 (4)法國大革命的思想和民主原則在世界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閱讀全文

與法國大革命是什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5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9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2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9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9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0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2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5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