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16世紀法國有多少諸侯國

16世紀法國有多少諸侯國

發布時間:2022-06-27 08:09:36

Ⅰ 16世紀,德國7大諸侯國是什麼

德意志領土上所有的貴族開會選舉新的國王,主要有7個人,3個教會封建主,4個世俗封建主。分別是:科倫大主教、美茵茨大主教、特利爾大主教、薩克森公爵、巴拉丁公爵(後起之秀,吞並了別人的土地而崛起)、勃蘭登堡馬克公爵(占據的是斯拉夫人的領地,也是後起之秀)、波西米亞國王。從1257年首次選舉國王時候產生,當時沒有選出新的國王。到1354年以法律的形式確認了德意志七大選侯的法定權利。此後一旦沒有皇帝就召開選侯會議選舉新的國王,這就是他們的法定權利。

Ⅱ 介紹一下法國歷代王朝

1、墨洛溫王朝

墨洛溫王朝,或梅羅文加王朝,是法蘭克王國的第一個王朝。

它存在於481~751年的西歐,疆域相當於當代的大部分法國與德國西部。

「墨洛溫」是英文「Merovingian」的音譯,其源於中世紀拉丁語,意思是「墨洛維的兒子」。相傳,墨洛溫王朝以創立者克洛維的祖父、荷蘭地區的法蘭克人酋長墨洛維的名字命名。

墨洛溫王朝奠定於其第一個國王克洛維,克洛維去世後,王國被分給的他四個兒子,因而王國在克洛維之後長期處於鬆散的狀態,最終被卡洛林王朝所替代。

2、加洛林王朝

加洛林王朝(法語:les Carolingiens,舊稱Carlovingiens,中世紀拉丁語:Karolingi)是自公元751年統治法蘭克王國的王朝。

在此之前,其王朝成員以「宮相」的身分涉理王國朝政,在公元751年,加洛林家族取代墨洛溫家族,正式坐上法蘭克王國的王位。

在王朝其後的鼎盛時期,加洛林家族在名義上復辟了羅馬帝國,也即是開創了後世所謂的神聖羅馬帝國。這使加洛林王朝成為最為後人所記得的法蘭克王朝。

帝國的規模在其成立之初就在1,112,000平方千米(429,000平方英里),人口在1000萬到2000萬之間。

疆界南至科爾多瓦(824年之後是潘普洛納王國),北至丹麥; 西部有與布列塔尼公國一個短的陸地邊界,東部和斯拉夫人、阿瓦爾人有漫長的邊界,他們被帝國擊敗,大片領土歸入帝國。

在南義大利,加洛林帝國宣稱的主權被東羅馬帝國和倫巴德王國的殘余貝內文托公國統治。

3、卡佩王朝

卡佩王朝( Capetian Dynasty) (987~1328)法國封建王朝。因建立者雨果·卡佩(987~996在位)的姓而得名。其實不能完全叫姓,因古代歐洲貴族都沒有姓(常以封地地名為姓)。

之所以被稱為卡佩,是因為建立者雨果·卡佩喜歡一種名為「卡佩」的短披肩。Capet對來源於cape是斗篷的意思。

4、瓦盧瓦王朝

瓦盧瓦王朝,又稱華洛亞王朝。

14~16世紀統治法國的封建王朝。 1328年法王查理四世死後,因卡佩家族嫡系無男嗣,由卡佩家族的旁支瓦盧瓦伯爵查理之子腓力六世繼承王位(1328~1350),建立瓦盧瓦王朝。

瓦盧瓦王朝時期,內外戰爭頻繁。王朝初建,英王愛德華三世以法王腓力四世外孫的名義與腓力六世爭奪王位,爆發英法百年戰爭。

戰爭期間,1358年發生E.馬塞爾領導的巴黎市民起義和扎克雷起義。15世紀初年,瓦盧瓦家族的兩個旁系奧爾良公爵和勃艮第公爵互相傾軋,內訌延續近30年之久。

從1494年起,瓦盧瓦王朝同哈布斯堡王朝為爭奪義大利而連年作戰,直至1559年《卡托-康布雷西條約》締結後才停戰。

1562~1598年又爆發宗教戰爭。百年戰爭時期,王權一度衰落,15世紀初,王權逐漸加強,路易十一基本完成了法國的統一,弗朗索瓦一世(1515~1547在位),建立君主專制。

瓦盧瓦王朝時期,市民階層迅速崛起,作為第三等級的代表開始與特權等級角逐。文藝復興達到高峰。

1589年8月1日,亨利三世(1574~1589在位)遇刺身亡,因無子嗣,王位由納瓦爾的亨利四世繼承(1589~1610在位)。至此,瓦盧瓦王朝結束,波旁王朝開始。

5、波旁王朝

波旁王朝,(法語:Maison de Bourbon,西班牙語:la Casa de Borbón en España) ,是一個在歐洲歷史上曾斷斷續續統治納瓦拉、法國、西班牙、那不勒斯與西西里、盧森堡等國以及義大利若干公國的跨國王朝。

其在法國的統治於1589年開始。 17世紀中期,再度分出長幼兩支:長支相繼臨朝的君主為路易十四、路易十五、路易十六、路易十八和查理十世;幼支奧爾良家族的統治史稱奧爾良王朝或七月王朝。

法國大革命爆發後查理十世在1830年七月革命中被推翻;七月王朝亦在1848年革命中傾覆,波旁王朝在法國的統治最終結束。

波旁王朝在義大利的統治於1860年告終。波旁王朝在西班牙的統治於1936年被推翻,但於1975年第三次復辟,是目前西班牙的王室。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法國王朝世系

Ⅲ 1806年神聖羅馬帝國解散之後各諸侯國處於什麼狀態直到1815德意志邦聯成立之前的這9年德意志諸

1618—1648年三十年戰爭的結束,標志著德國宗教改革的結束和近代歷史的開始。根據1648年的威斯特伐里亞和約,神聖羅馬帝國境內的新教(路德教、加爾文教)與舊教(天主教)地位平等;帝國內各諸侯擁有內政、外交的一切權力,帝國完全徒有虛名,分裂狀況比戰前更嚴重,計有300多個諸侯國、1000多個騎士領地,只有皇帝和帝國議會表明帝國的存在。戰爭的破壞、勞動力缺乏以及戰後的分裂狀態,使德國的經濟長期處於衰退狀態。尤其是新航路的開辟,貿易中心從地中海轉向大西洋沿岸,使德國失去了貿易中轉站的地位。為了保證農業勞動力,地主加快了16世紀末以來的農奴制再版進程,尤其是在東北德意志和北德意志。

在德意志各諸侯國中,奧地利和普魯士兩國最為強大。普魯士是在17世紀迅速崛起的,統治普魯士的霍亨索倫家族在1415年獲得勃蘭登堡選帝侯國,面積僅2萬平方公里。17世紀初先後獲得克列夫茲、馬爾克、拉文斯堡及東普魯士,三十年戰爭後獲得波美拉尼亞東部大部分地區,1701年升格為普魯士王國。奧地利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世襲領地,除奧地利本土外,還佔有捷克、匈牙利、南尼德蘭及義大利北部的部分領土。

18世紀德意志境內的工商業有了較大的發展,其中普魯士最為明顯,使之有實力與奧地利爭奪中歐的霸權,經過1740—1748年的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和1756—1763年的七年戰爭,普魯士從奧地利手中獲得了工商業發達的西里西亞地區。1772—1795年,普、奧先後與俄國3次瓜分波蘭(奧地利參加了兩次),普魯士獲得了西普魯士等地,奧地利獲得克拉科夫等地。普魯士的擴張政策得到了國內容克貴族的支持,並逐步形成了好戰的軍國主義傳統。

工商業經濟的發展,與封建農奴制度發生了矛盾。普魯士的弗里德里希二世(又譯腓特烈二世)、奧地利的瑪麗亞·特麗薩和約瑟夫二世都曾標榜「開明專制」,實行有限的改革。

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後,普、奧兩國糾集德意志各邦及歐洲封建勢力聯合進行干涉。19世紀初,拿破崙的軍隊橫掃歐洲,普魯士、奧地利屢屢敗北。1806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弗朗西斯二世被迫放棄帝國皇帝稱號,改稱奧地利皇帝弗蘭茨一世,神聖羅馬帝國滅亡。1806年耶拿戰役後普魯士被一分為三,在其領土上新建了華沙大公國和威斯特伐里亞王國。同時,德意志各邦按拿破崙的意志組成了「萊茵聯盟」。各國也仿照法國進行自由主義的改革,廢除農奴制度。

1815年拿破崙戰敗,根據《維也納和約》,成立以奧地利為中心的德意志邦聯,共有34個諸侯國及4個自由市組成。邦聯議會沒有中央政府的權力,各邦在內政、外交和軍事上都獨立自主。被拿破崙打破的封建秩序雖然表面上恢復,但農奴制度等封建制的根本已經無法徹底恢復,資本主義的工商業在20、30年代有了較大的發展,要求政治自由和民族統一的呼聲日益強烈。與此同時,普魯士與奧地利的角逐也繼續發展。1834年普魯士建立了「關稅同盟」,德意志邦聯的大多數成員都參加,但遭到了奧地利的反對和抵制。

1848年3月柏林、維也納都爆發了起義。資產階級自由派獲得了革命的領導權,企圖通過和平、妥協的手段統一德國。5月,德意志各邦的代表在法蘭克福召開國民議會,商討統一問題。議會形成了「大德意志派」和「小德意志派」,前者主張以奧地利為中心統一德國,後者主張以普魯士為中心統一。1849年歐洲反動勢力轉入反攻,革命時期的立法被紛紛取消。但政治上自由主義與保守主義的斗爭並沒有結束。1862年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任命俾斯麥為首相。俾斯麥推行現實主義的政治,著手以武力統一德國的計劃。經過對丹麥戰爭(1864)、普奧戰爭(1866)和普法戰爭(1870—1871),普魯士統一了德意志,奧地利被排除在外。1867年,多民族的奧地利,實行改革,採取聯邦制,允許匈牙利有自己的議會和憲法,但由奧地利的皇帝兼任匈牙利國王,是為奧匈二元帝國。 1871年1月18日,統一的德意志帝國成立。帝國由4個王國、5個大公國、12個公國、侯國及4個自由市和帝國行省阿爾薩斯、洛林組成,其中普魯士王國在帝國中處於舉足輕重的地位,普魯士國王和首相分別兼任帝國皇帝和宰相。帝國實行中央集權統治,因此德國各邦號名義上保留,但已失去了以前的獨立和權力。

統一後的德國繼續推行俾斯麥的現實主義政治達30年之久。對內鼓勵工商業的發展,但在政治上實行高壓政策,70年代初發動「文化斗爭」,打擊天主教勢力,取消了教會的相對獨立權。1878年頒布鎮壓社會民主黨的「非常法」,德國社會民主黨被迫轉入地下,工人運動受到壓制。對外推行「大陸政策」,力圖孤立法國並使英、法、俄、奧、意等歐洲大國互相牽制,確保自己在歐洲大陸的霸權。1873年促成了德、俄、奧「三皇同盟」,1882年簽訂德、奧、意三國軍事同盟。

統一後的德國經濟迅速發展,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其工業產值躍居世界第二位,資產階級迫切要求擴大世界市場,參加瓜分世界的競爭。1888年年輕的威廉二世即位,推行與俾斯麥不同的「世界政策」,力圖在世界舞台上與老牌資本主義國家一爭高低。1914年德、奧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與英、法、俄爭奪世界霸權與殖民地。1918年11月德國最終戰敗,國內發生「十一月革命」,推翻了帝制,成立資產階級共和國,史稱「魏瑪共和國」。

Ⅳ 法國在哪些國家建立過殖民地

茅利塔尼亞、塞內加爾、馬里、剛果、敘利亞等。

1、茅利塔尼亞

茅利塔尼亞伊斯蘭共和國(英語:The Islamic Republic of Mauritania),簡稱茅利塔尼亞,位於非洲西北部,地處北緯15~27度之間,面積103.07萬平方公里。

茅利塔尼亞西瀕大西洋,北部與西撒哈拉和阿爾及利亞接壤,東南部與馬里為鄰,南與塞內加爾相望。地區屬熱帶沙漠性氣候,全境地勢平坦。有2/3的地區是沙漠。

茅利塔尼亞最早的居民是巴富爾黑人民族,後北非柏柏爾人遷入茅利塔尼亞北部。公元7世紀阿拉伯人進入茅利塔尼亞。1912年淪為法國殖民地。1920年成為法屬西非洲管轄下的殖民地。

1956年成為「半自治共和國」,1958年9月加入法蘭西共同體,11月「茅利塔尼亞伊斯蘭共和國「宣布成立。1960年11月28日獨立。

2、塞內加爾

塞內加爾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Senegal),簡稱塞內加爾,位於非洲西部凸出部位的最西端,首都達喀爾。北接茅利塔尼亞,東鄰馬里,南接幾內亞和幾內亞比索,西臨維德角群島。海岸線長約700公里。

公元9世紀建立泰克魯王國,13世紀被馬里帝國征服。14世紀中葉建卓洛夫王國,16世紀前後屬桑海帝國。1444年起遭葡萄牙入侵,17—18世紀遭荷蘭、法國和英國爭奪。

1677年法國組建塞內加爾殖民地,1895年劃歸法屬西非管轄。1946年成為法國海外省。1958年成為法蘭西共同體內自治共和國。1959年與馬里結成聯邦,1960年退出,成為獨立共和國。

3、馬里

馬利共和國(République Mali),簡稱馬里,是西非的一個內陸國家,向北與阿爾及利亞、向東與尼日、向南與布吉納法索和象牙海岸、向西南與幾內亞、向西與茅利塔尼亞和塞內加爾接壤,是西非面積第二大的國家。

它的北部邊界在撒哈拉沙漠的中心,大多數人集中在南部,塞內加爾河源於這里。馬里國家面積的2%是農用地,同時80%的勞動力在農業工作。

曾是迦納帝國、馬里帝國和桑海帝國的中心地區。1895年淪為法國殖民地,稱法屬蘇丹。1904年並入法屬西非洲。

1958年成為法蘭西共同體內自治共和國,定名蘇丹共和國。1959年與塞內加爾結成馬里聯邦。1960年9月22日獨立為共和國。1979年成立第二共和國,1992年成立第三共和國。

4、剛果

剛果共和國(英語:The Republic of Congo;法語:République Congo),簡稱為剛果(布),位於非洲中西部,赤道橫貫中部,東、南兩面鄰剛果(金)、安哥拉,北接中非、喀麥隆,西連加彭,西南臨大西洋。海岸線長150多公里,總面積為34.2萬平方公里。

13—14世紀建立剛果王國。15世紀起被葡萄牙、英國和法國先後入侵。1884年被劃為法國殖民地。

1958年成為自治共和國。1960年8月15日完全獨立,定名剛果共和國。1969年改名剛果人民共和國,1991年改回現名。

5、敘利亞

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阿拉伯語:الجمهوريّة العربيّة السّوريّة‎;英語:The Syrian Arab Republic;法語:La République arabe syrienne),簡稱敘利亞。

位於亞洲西部,地中海東岸,國土總面積(包括戈蘭高地)185180平方公里。北與土耳其接壤,東同伊拉克交界,南與約旦毗連,西南與黎巴嫩、以色列為鄰,西與塞普勒斯隔地中海相望,首都大馬士革。

敘利亞在公元前3000年時就有原始城邦國家存在, 公元前8世紀起,先後被亞述帝國、馬其頓帝國、羅馬帝國、阿拉伯帝國、歐洲十字軍、埃及馬穆魯克王朝和奧斯曼帝國統治。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淪為法國委任統治地。1946年4月17日獲得獨立。1963年起由阿薩德家族領導的阿拉伯復興社會黨執政至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茅利塔尼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塞內加爾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馬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剛果共和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敘利亞

Ⅳ 法國各個王朝的順序表是什麼

法國國名來源於公元4~5世紀自萊茵河東岸入侵的一個日耳曼蠻族——法蘭克人;法蘭西意即法蘭克人的王國。嚴格地說,法國立國應從公元 843年查理曼帝國分裂後算起。

史前與高盧時期(公元5世紀以前)
羅馬人曾在高盧推行奴隸制建立奴隸制庄園。418年西哥特人在阿基坦建立王國。443年勃艮第人在索恩河與羅訥河流域建立王國。公元5世紀後期,在國王克洛維率領下大舉西侵,佔領除勃艮第王國和地中海沿岸外的全部高盧,並移駐巴黎,建立法蘭克王國。

中世紀時期(5~18世紀末)中世紀時期是封建制度在法國形成、發展和衰落時期,它又可分為初期、中期、晚期3個階段。
中世紀初期(5~10世紀)該時期包括兩個王朝:墨洛溫王朝和加洛林王朝。9世紀初諾曼人開始入侵,911年在北部建立了諾曼底公國。從9世紀末起,加洛林家族與羅貝爾家族為爭奪王位紛爭達100年,987年,羅貝爾家族的於格.卡佩登上王位,建立了卡佩王朝。
中世紀中期(10~15世紀)1328年因卡佩家族嫡系無男嗣,由其旁支瓦盧瓦家族的腓力六世繼承王位,建立了瓦盧瓦王朝。
中世紀晚期(16~18世紀)16世紀上半葉,英法百年戰爭的創傷尚未癒合,又發動了侵略義大利的戰爭,並與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爭奪德法邊境土地,1562年又爆發了長達30餘年的宗教戰爭,即胡格諾戰爭。1589年,波旁王朝的第一個國王亨利四世(1589~1610在位)繼位後極力恢復和平,休養生息,到路易十四親政時期,法國專制王權進入極盛時期。

近代現代時期(18世紀末~ ) 1789年開始的法國大革命是法國歷史上重要的分水嶺,它結束了1000多年的封建統治,開始了資本主義確立和發展時期。法國大革命以來近200年的歷史可分為3個時期:

從法國大革命到巴黎公社(1789~1871) 這個時期可稱為「革命的世紀」,在這82年中共進行了5次革命(1789、1830、1848、1870、1871)。1789年法國革命的歷史任務是推翻封建專制統治,廢除封建制度,建立資產階級政權,發展資本主義。1789~1794年,革命沿著上升路線發展,從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起義起經過君主立憲制、吉倫特派共和國和雅各賓派民主專政3個階段。

1794~1814年,革命沿下降路線發展。熱月黨人和督政府(見法國大革命)力圖鞏固資產階級共和國,然而經濟困難未能克服,左右兩派政治力量難於平衡,1799年11月,拿破崙.波拿巴將軍發動霧月政變,建立執政府(見法國大革命),1804年,拿破崙稱帝為一世,改共和國為法蘭西帝國,取消民主自由,加強中央集權,頒布《民法典》,從法律上維護和鞏固了資本主義所有制和資產階級的社會經濟秩序,對法國的資本主義發展起了積極作用。

1814年復辟王朝的路易十八(1814~1824在位)頒布《憲章》,保證不改變大革命確立的經濟秩序和資產階級自由權利。1820年,王黨極右分子當權,背棄《憲章》,激起資產階級自由派和人民群眾的憤怒,1830年七月革命推翻了查理十世(1824~1830在位),代之以七月王朝,政權落入大資產階級手中。從1830年起,工業革命在法國興起,掀起建築鐵路熱潮,30~40年代,工人運動如里昂工人起義、共和運動、民主運動此伏彼起,最後匯為巨流。1848年二月革命推翻七月王朝,建立法蘭西第二共和國。

1851年12月2日路易.拿破崙.波拿巴發動政變,翌年稱帝,為拿破崙三世,建立法蘭西第二帝國。

1870年9月初拿破崙三世在普法戰爭中的潰敗引起了9月4日革命,巴黎人民推翻帝制,宣布共和。成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政治上動盪不定是第三共和國的一個顯著特點。到1914年的44年內共換了近50個內閣。1877年,麥克-馬洪,M.-E.-P.-M.de總統解散議會,法國共和制面臨新的考驗。共和黨人粉碎了麥克-馬洪的5月16日政變企圖。80年代溫和派共和黨人執政。1888~1889年,G.-E.-J.-M.布朗熱將軍策劃控制政府,但未得逞(見布朗熱事件)。1894年,反動勢力誣告猶太軍官A.德雷福斯出賣軍事機密,妄圖藉以接管共和政府。保衛共和國再次成為群眾運動的政治口號(見德雷福斯案件)。90年代後期,激進派共和黨人占優勢,1905年議會通過政教分離法。

1958年 5月在阿爾及利亞的法國殖民者發動政變,對法國政府施加壓力。6月1日,議會以多數票授權戴高樂組織政府。戴高樂提出加強總統權力、削弱議會權力的修改憲法原則,於1958年 9月以公民投票方式通過,第四共和國宣告結束。1959年 1月戴高樂總統就職,第五共和國時期開始。

Ⅵ 公元一世紀至十六世紀的歐洲歷史是什麼

歷史階段劃分:1~16世紀歐洲經歷了古典世界的終結和黑暗時代,最後來到中世紀末期的復興時代。

Ⅶ 法國發展史(詳細點的)

法國發現的最早人類遺跡大約200萬年以前。公元前1000年,凱爾特人在法國定居。公元前1世紀,羅馬的高盧人總督愷撒佔領了全部高盧,從此受羅馬統治達500年之久。公元5世紀法蘭克人征服高盧,建立法蘭克王國。

10世紀後,封建社會迅速發展。1337年英王覬覦法國王位,爆發「百年戰爭」。初期,法國大片土地被英侵佔,法王被俘,後法國人民進行反侵略戰爭,於1453年結束百年戰爭。

15世紀末到16世紀初形成中央集權國家。17世紀中葉,君主專制制度達到頂峰。

隨著資產階級力量的發展,1789年法國爆發大革命,廢除君主制,並於1792年9月22日建立第一共和國。1799年11月9日(霧月18日),拿破崙·波拿巴奪取政權,1804年稱帝,建立第一帝國。

1848年2月爆發革命,建立第二共和國。1851年路易·波拿巴總統發動政變,翌年12月建立第二帝國。

1870年在普法戰爭中戰敗後,於1870年成立第三共和國直到1940年6月法國貝當政府投降德國,至此第三共和國覆滅。

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舉行武裝起義,成立巴黎公社。同年5月底,被法國軍隊殘酷鎮壓。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遭德國侵略。

1944年6月宣布成立臨時政府,戴高樂擔任首腦,1946年通過憲法,成立第四共和國。1958年9月通過新憲法,第五共和國成立,同年12月戴高樂當選總統。

(7)16世紀法國有多少諸侯國擴展閱讀

法國作為歐洲五大強國之一,與其的歷史根源性有很大關系,法國有著歐洲交通樞紐的優越地理位置,讓它能快速的發展變強,但是由於法國的面積並不太美好,又被歐洲其它五大強國包圍,所以實力一直很一般。

當歐洲逐漸從羅馬崩潰的陰影中走出,當時阿拉伯帝國也在東方崛起,在近東重創拜占庭帝國,沿著北非攻佔西班牙,入侵法國。

由於阿拉伯軍隊在普瓦提埃戰役中敗給法蘭克王國,最終入侵歐洲的核心區的理想沒有實現,攻佔西班牙已經是阿拉伯帝國對歐洲擴張的極限了。

阿拉伯帝國(倭馬亞王朝)為歐洲帶去沉重的災難,同時也給歐洲人帶來了適合他們的重騎兵技術。

但是當時的重騎兵的昂貴開銷,讓法蘭克帝國難以承受,於是分封土地分攤成本的封建主義在法蘭西漸趨流行,以至於封建主之間相互爭斗,弱化了中央權威,此時的法國分崩離析,而這種時刻更大的災難在等待著法國,法國周邊的群狼正在等待法國的自相殘殺,而後進行吞噬。

法國這個歐洲樞紐的位置早有多人貪慕,這次恰好給了這些國家機會,英法百年戰爭(1337-1453)在此刻發生了,當一個國家內部分裂外部入侵的時候,往往國家會放棄私仇選擇大義法國就是這樣,法國的統一也由此開始;

一個叫做勃艮第的態度影響了當時法國的統一,勃墾第是第一個願意在英法戰爭中鼎力相助的諸侯,而後更多的諸侯加入進來,一起為法國而戰,那一刻法國是統一的,是一心對外的。

在英法百年戰爭中,法國重騎兵在英國長弓、火葯、防禦工事面前極其脆弱,而更強大的軍事投入需要中央集權對資源的統一調度,這再一次讓法國看到統一的必要性,這次法國的統一勢在必行,因為法國人面對的外敵不僅僅是英國人。

由於法國兼具陸地與海洋國家的地緣屬性,在維持一支海軍抗衡英國人的同時,也要有一支龐大陸軍面對來自歐洲大陸的競爭,法國面臨的是多線作戰,這種情況也迫使著法國政治朝著集權化發展。

Ⅷ 法蘭西王國的早期概況

經過卡佩王朝的統一後,法蘭西王國奠定了基本的統治政制。可是公元1328年卡佩王朝的查理四世離世後,由於他膝下無嗣,其堂兄安茹伯爵腓力和外甥英王愛德華三世相互爭奪法蘭西王國的王位,最後由腓力得到王位,法蘭西王國進入瓦盧瓦王朝。
經過英國和法國之間斷斷續續一百多年的百年戰爭,法國在1453年成功擊退英國,結束百年戰爭。但經歷了百多年戰爭的法國經濟出現衰退,當時又逢黑死病流行於歐洲,法國的國力開始削弱。即便如此,法蘭西王國在這場戰爭後成功統一整個民族,仍舊為以後法蘭西王國爭霸歐洲奠定了基石。
法蘭西王國在12世紀至13世紀期間參與十字軍東征隨遭屢次失敗,但十字軍東征以及和英國的戰爭卻促進了法蘭西王國國內的手工業及商業帶來重大的發展,令法國國內的商品經濟及資本主義得以萌芽,也為法國的文藝復興打下基礎。
1461年路易十一即位後,便開始打擊其他不順從的封建諸侯,如勃艮第公國、安茹公國等,成功把它們納入法蘭西王國版圖。路易十一在位期間,大部份諸侯國都並入了法蘭西王國,法蘭西王國在15世紀末基本上完成了統一。
除了領土上的統一外,路易十一的繼任人開始發動擴張戰爭,如查理八世、路易十二曾經出兵義大利,引發持續數十年的義大利戰爭。此外,後來的國王弗朗索瓦一世對於新興的基督新教感到受威受脅,開始大力鎮壓國內的新教徒,是法國宗教改革的肇始。
16世紀40年代,加爾文教派在法國開始流傳,並逐漸形成一個稱為「胡格諾派」的集團,和當時的攝政者吉斯家族對立。不久後,雙方爆發了「胡格諾戰爭」。經歷戰爭後,瓦盧瓦王朝的最後一任國王亨利三世去世,瓦盧瓦王朝後繼無人,由納瓦拉的亨利(即亨利四世)即位,法國開始了波旁王朝的統治。

Ⅸ 15,16世紀德國有多少個諸侯國

三百多個,那時是神聖羅馬帝國,這些算是邦國,因為爵位多樣,也包括奧地利瑞士等

閱讀全文

與16世紀法國有多少諸侯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5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9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2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9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9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0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2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5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