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Europe有什麼山
阿爾卑斯山(Alps)(德語:Alpen;法語:Alpes;義大利語:Alpi;斯洛維尼亞語:Alpe) 是歐洲最高大、最雄偉的山脈。它西起法國東南部的尼斯,經瑞士、德國南部、義大利北部,東到維也納盆地,綿延1200千米。寬120—200千米,最寬處可達300千米。山勢高峻,平均海拔約達3 000米左右。聳立於法國和義大利之間的主峰勃朗峰 ,海拔4 810米,因峰頂終年積雪而得名,是歐洲第一高峰。許多山峰岩石嶙峋,角峰尖銳,山區還有很多深邃的冰川槽谷和冰磧湖。 直到現在阿爾卑斯山脈中還有1 000多條現代冰川,總面積達3 600平方千米,比歐洲國家盧森堡還要大。 阿爾卑斯山區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高大的褶皺山脈也是在喜馬拉雅造山運動中形成的,角峰、冰川槽谷等是冰川的遺跡。當高大的阿爾卑斯山形成以後,近200萬年以來,歐洲經歷了幾次大冰期,阿爾卑斯山區被厚達2 000米的冰層所覆蓋 。冰川侵蝕岩石,鑿地開道,形成了很多突兀的峭壁、尖銳的角峰和冰川槽谷,使山勢顯得特別險峻。 斯堪的納維亞山脈[ScandinavianMountains]歐洲北部的山脈。位於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東南部,縱貫半島。北起巴倫支海,西傍挪威海,南臨斯卡格拉克海峽,東瀕波羅的海海岸平原。海拔在1000米左右。最高峰挪威的加爾赫峰,海拔2468米。斯堪的納維亞山脈曾受古代冰川侵蝕,地勢比較平緩,沿海形成許多深入內陸兩岸陡峭的峽灣。山脈東坡為諾爾蘭高原,階梯式地向波的尼亞灣遞降。冰蝕地貌十分發育,除大量的冰斗和冰川槽谷外,並多冰川湖泊。僅瑞典一國就有大小湖泊9.2萬個,總面積達3.8萬平方千米,占國土總面積的8%以上。山脈西坡的挪威沿海,由於冰川槽谷受海水侵入而形成一系列典型海灣。寬僅一至數千米的海灣,由於海岸線曲折,長度往往超過100千米。狹長、幽靜的海灣,高峻、奇麗的山崖,景色誘人,是船艦良好的停泊地點。金屬礦藏豐富。瑞典的鐵礦著名,是世界上地下開采最大的鐵礦。挪威沿海又是世界上最大的漁場之一,捕魚量一向居世界前列。 比利牛斯山位於西南歐,法國和西班牙兩國的交界處,分隔歐洲大陸與伊比利亞半島,山中有小國安道爾和比利牛斯山國家公園。它西起大西洋比斯開灣,綿延約435 公里,止於地中海岸。山脈一般寬度為80~140公里,東端最窄,僅10公里;中部最寬,160公里,是歐洲西南部最大的山脈,海拔多為2000米以上。比利牛斯山脈北坡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年降水量1500~2000毫米,有山毛櫸和針葉林。南坡屬亞熱帶夏干型氣候,年降水量500~750毫米。龐大的比利牛斯山實際上是阿爾卑斯山脈的延伸,具有阿爾卑斯山脈的自然特徵。山體主要由花崗岩、古生代頁岩和石英岩構成,並遍布冰蝕谷、冰蝕湖,冰川廣泛發育。現代冰川多集中在海拔達3000 米的冰斗和懸谷之內,總面積約為40平方公里。 橫卧歐洲中部的礦泉山——喀爾巴阡山,位於利沃夫市西南100餘公里處,素有「森林公園」的美譽,是烏克蘭最大的滑雪基地。這里的冬季是最美的,那是一個銀裝素裹的沸騰世界,世界各地的人們紛紛慕名前來滑雪。春、夏季節的遊客主要以療養為主。喀爾巴阡山脈是阿爾卑斯山脈的東部延伸,位於歐洲中部,全長1450公里,從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發附近的多瑙河谷起,經波蘭、俄羅斯邊境到羅馬尼亞西南多瑙河畔的鐵門,呈半環形橫卧大地。喀爾巴阡山脈是阿爾卑斯造山運動前期構成的褶皺山脈,後來歷經風化侵蝕,繼續上升,山勢渾圓,斷層作用發達,有極為顯著的塊狀地形。喀爾巴阡山脈的海拔一般在2000 米以下,由於地勢不高,冰川地貌僅出現在少數幾座較高的山峰。 喀爾巴阡山脈在地質構造上形成了近於平行的三條構造帶,即外帶、中帶和內帶。外帶由白堊紀和第三紀的頁岩、砂岩等組成,呈中山地貌,山頂渾圓,山坡平緩;中帶由古老的結晶岩和變質岩構成,間有中生代石灰岩分布,多呈塊狀山,山勢較高;內帶則是由第三紀火山岩構成的山脈。喀爾巴阡山脈可以劃分為西喀爾巴阡山、中喀爾巴阡山、東喀爾巴阡山、南喀爾巴阡山、比霍爾山地及特蘭西瓦尼亞高原5 段,每段特點各有不同。 西高加索山在高加索山脈的最西端,位於黑海東北50公里處,佔地275000多公頃,是歐洲尚未受到人類干擾的少有的幾坐大山之一。其亞高山帶的高山草原牧草只有野生動物食用。而從山下一直延伸到亞高山地帶未遭破壞的廣闊的山區森林,在歐洲也是罕見的。該地區擁有的大量本地植物和野生動物,顯示了其生態系統的多樣性。這里也是山區亞種歐洲野牛的起源地和重新引進之地。西高加索山保護區位於俄羅斯境內,是歐洲最南端的部分,自東向西綿延130公里,而南北延伸達50公里,其部分地區與世隔絕,只有乘直升機才可輕松到達。距離保護區最近的城市索契,是黑海東岸的港口城市,亦是著名的療養勝地。
⑵ 歐洲南北有什麼山脈
1、阿爾卑斯山脈, 一座位於歐洲的著名山脈,它覆蓋了義大利北部邊界,法國東南部,瑞士,列支敦斯登,奧地利,德國南部及斯洛維尼亞。它可以被細分為三個部分:從地中海到勃朗峰的西阿爾卑斯山,從奧斯特谷(義大利西北部一自治區)到布勒內山口(奧地利和義大利交界處)的中阿爾卑斯山,從布勒內山口到斯洛維尼亞的東阿爾卑斯山。阿爾卑斯山共有128座海拔超過4000米的山峰,其中最高峰勃朗峰海拔4808米,位於法國和義大利的交界處。山脈呈弧形,長1200公里,平均海拔約3000米。
2、比利牛斯山脈, 歐洲西南部最大山脈。法國和西班牙兩國界山,安道爾公國位於其間。西起大西洋比斯開灣畔,東止地中海岸,長約435公里。一般寬80~140公里,東端寬僅10公里,中部最寬達160公里。海拔大多2000米以上。按其自然特徵,可分為3段:西比利牛斯山,從大西洋岸至松波特山口,大部分由石灰岩構成,平均海拔不到 1800米,降水豐沛,河流侵蝕切割,形成山口,成為法國和西班牙之間的通道;中比利牛斯山,從松波特山口往東至加龍河上遊河谷,群峰競立,山勢最高。
3、巴爾干山脈,發源於南斯拉夫邊境的蒂莫克河,一直延伸至黑海之濱,綿延555公里,平均高度約700餘米,總面積約為1.2 萬平方公里。它橫貫保加利亞全境,是多瑙河和愛琴海及馬爾馬拉海的分水嶺,被稱為是巴爾干半島的「脊樑」。
4、義大利亞平寧半島(又稱義大利半島)的主幹山脈,是阿爾卑斯山脈主幹南伸部分。西起瀕海阿爾卑斯山脈附近的卡迪蓬納山口,向南呈弧形延伸至西西里島以西的埃加迪群島止。全長約1400千米,寬40~200千米。南北兩端較為狹窄,寬約30千米。大體可分為北 亞平寧山脈、中、南三段。
5、斯堪的納維亞山脈,歐洲北部山脈,縱貫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北起巴倫支海,西傍挪威海,南臨斯卡格拉克海峽,東瀕波羅的海海岸平原。長約1700千米,寬約200~600千米。一般海拔1000米左右。西坡陡峻,直逼海岸,東坡平緩。
⑶ 法國與義大利西班牙的天然地理分界線是什麼
法國與義大利:阿爾卑斯山脈 法國與西班牙:比利牛斯山脈
⑷ 歐洲有什麼著名的山
阿爾卑斯山脈阿爾卑斯山脈是歐洲最高大的山脈,位於歐洲南部。西起法國地中海岸,東至奧地利的維也納盆地,呈弧形東西延伸,長約1200公里,寬130~260公里,西窄東寬。平均海拔約3000米。山地高大雄偉,地勢西高東低,一般可分為西、中、東三段。西阿爾卑斯西起地中海岸,經法國東南至義大利和瑞士邊境附近,山幅窄、地勢高,是高峰最集中的山段,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峰多位於此,高山地貌典型,是第四紀歐洲最大的山地冰川中心,冰蓋曾厚達1公里,各種類型的冰川地貌,尤其是冰蝕地貌都很發育。現在還有1200多條現代冰川。中阿爾卑斯介於法意邊境和博登湖之間,山幅寬度大,地勢降低。東阿爾卑斯位於博登湖以東,海拔高度最低。位於法國和義大利邊境的峰勃朗峰高4810米,是阿爾卑斯山的最高峰。阿爾卑斯山是中歐溫帶大陸性濕潤氣候和南歐地中海式氣候的分界線,它也是歐洲許多大河的分水嶺和發源地。山區風景幽美,配有現代化旅遊設施,已成為旅遊、療養和體育運動勝地。
⑸ 阿爾卑斯山屬於哪個國家
阿爾卑斯山並不屬於某個國家,它是在法國、義大利和瑞士的交界處。
1、阿爾卑斯山脈(英語Alps)位於歐洲中南部,覆蓋了義大利北部、法國東南部、瑞士、列支敦斯登、奧地利、德國南部及斯洛維尼亞。
2、阿爾卑斯山脈是歐洲最高的山脈,位於法國、義大利、瑞士、德國、奧地利和斯洛維尼亞6個國家的部分地區,主要分布在瑞士和奧地利國境內。
3、阿爾卑斯山脈東西延綿1200公里,南北寬約120~200千米,東寬西窄,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一共有82座海拔超過4000米的山峰,其中又有超過一半位於瑞士瓦萊州。
(5)義大利和法國之間是什麼山擴展閱讀:
1、阿爾卑斯山脈提供歐洲飲水,灌溉與水力發電。面積雖然僅占歐洲的11%,但提供歐洲90%以上的水源,尤其是乾旱地區與夏季。
2、阿爾卑斯山脈地處溫帶和亞熱帶緯度之間,成為中歐溫帶大陸性濕潤氣候和南歐亞熱帶夏干氣候的分界線。
3、阿爾卑斯山景色十分迷人,是世界著名的風景區和旅遊勝地,被世人稱為「大自然的宮殿」和「真正的地貌陳列館」。這里還是冰雪運動的聖地,探險者的樂園。
4、阿爾卑斯山脈所處的位置,以及各山脈的海拔和方位大不相同,不僅使這些不同的小山脈之間,而且使某一特定小山脈范圍內的氣候極端不同。
⑹ 阿爾卑斯山和喜馬拉雅山哪個山更高
阿爾卑斯山的主峰是勃朗峰,海拔4810米,位於法國和義大利的邊境上;喜馬拉雅山主峰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拉瑪峰,海拔高達8844.43米。所以是喜馬拉雅山高。
⑺ 法國五大山脈的位置和走向,希望有圖解
法國的五大山脈有:阿爾卑斯山脈、比利牛斯山脈、汝拉山脈、聖米歇爾山、中央高原。
1)阿爾卑斯山脈是歐洲中南部大山脈,東西走向。是一條不甚連貫的山系中的一小段,該山系自北非阿特拉斯延伸,穿過南歐和南亞,直到喜馬拉雅山脈。阿爾卑斯山脈從亞熱帶地中海海岸法國的尼斯附近向北延伸至日內瓦湖,然後再向東-東北伸展至多瑙河上的維也納。
阿爾卑斯山脈遍及下列6個國家的部分地區∶法國、義大利、瑞士、德國、奧地利和斯洛維尼亞;僅有瑞士和奧地利可算作是真正的阿爾卑斯型國家。阿爾卑斯山脈長約1,200公里(750哩),最寬處201公里(125哩)以上,是西歐自然地理區域中最顯要的景觀。
(7)義大利和法國之間是什麼山擴展閱讀:
孚日山脈是法國東部的山脈,它綿延於上萊茵省、下萊茵省和孚日省境內萊茵河谷以西地區。它由古老的岩石構成,山頂均為園丘形,最高點在貝爾湖山口北側。
孚日山脈從山口向西朝摩澤爾河谷延伸超過64千米,並向北與萊茵河平行延伸超過114千米。南部山峰高逾1200米,最高者蓋布維萊爾峰海拔1424米。西南部的山勢較為平緩,這里有美麗的峽谷和湖泊,是旅遊度假的理想之地。
⑻ 歐洲的阿爾卑斯山脈連接著幾個國家。它的最高山峰叫什麼
阿爾卑斯山是歐洲著名的山脈,西起法國東南部的尼斯,東至奧地利的維也納,橫跨奧地利、斯洛維尼亞、列支敦斯登、法國、瑞士、德國、義大利。山脈呈弧形,長1200公里, 平均海拔約3000米。 最高峰勃朗峰4810米。為著名的冬季旅遊勝地。
阿爾卑斯山是歐洲最高大的山脈,從熱那亞灣附近的圖爾奇諾山口沿法國、義大利邊境北上,經瑞士進入奧地利境內,綿延1200公里,平均海拔約3000米。
阿爾卑斯山的主峰是勃朗峰,海拔4810米,位於法國和義大利的邊境上。「勃朗」一詞在法語中是「白」的意思,由於山峰終年積雪不化,銀白如玉,故稱勃朗峰。
阿爾卑斯山脈是第三紀漸新世至中新世期間由於非洲板塊向北邊的亞歐板塊移動擠壓隆升而形成的。阿爾卑斯山主脈向東延伸是喀爾巴纖山脈,向南延伸是亞平寧山脈,向西南延伸是比利牛斯山脈。
阿爾卑斯山雖然高大陡峻,但也有許多河谷和山口,成為中歐與南歐之間的重要通道。阿爾卑斯山在第四紀冰期中遭受到強烈的冰川作用,現代冰川佔有一定的地位,大部分山體曾被冰川覆蓋,現有冰川1200多條,冰川融水形成了許多大河的源頭,萊茵河、羅訥河和波河部發源於此。
阿爾卑斯山麓還分布著冰磧湖和構造湖,較大的有日內瓦湖、納沙泰爾湖、蘇黎世湖等,其中日內瓦湖最大,面積581平方公里,深309米。
阿爾卑斯山區雪崩十分頻繁。在瑞士有9500多條雪崩道,每年從秋季開始發生雪崩,到春季為最頻繁時期。在奧地利境內,雪崩已經成災難,不僅威脅著交通,也威脅著當地居民和旅遊者的生命財產,在1951年發生的強烈雪崩中有154人遇難。雪崩形成的原因是早雪少,晚雪多,積雪表面疏鬆易下墜。其中最可怕的是塵雪塊,這種雪塊由較鬆散的新雪成,一旦遇上強風,它就會順山而下越滾越大,勢不可擋。
阿爾卑斯山由於海拔較高,位置特殊,形成了獨物的氣候區域,內部差異顯著。山脈的北部和東部位於西風帶,夏涼冬暖,夏季降水豐沛。山脈南部冬季溫和濕潤,夏季乾燥炎熱。山脈的西北部受大西洋氣團影響明顯。阿爾卑斯山脈的降水隨海拔升高而增多,自西而東逐漸減少。年降水量一般在1200毫米到2000毫米之間,高山地帶可達3000毫米。山區內降水多以雪的形式降落,高山終年積雪,十分便於開展冬季運動。山脈的氣溫也隨海拔升高而降低,溫度遞減率在阿爾卑斯山南側比在北側為大,山地邊緣也大於山地內部。
山地氣候的變化,形成了垂直自然帶。從山前的低山丘陵至山頂,依次是夏綠闊葉林帶—山地針闊葉混交林帶—山地暗針葉林帶-高山灌叢草甸帶-亞冰雪帶―冰雪帶。
利用山地垂直自然帶的分布,通常低山地帶以種植業為主、中高山除森林外,可發展牧業。在南翼低山地帶分布著廣泛的葡萄園和果園,這里盛產葡萄、蘋果、梨、桃、櫻桃、李等水果。低海拔地區的主要作物是玉米,谷類作物大部分布在谷地,春小麥種植區在海拔1200~1400米的地區,大麥在南翼可種植到1700~1900米的地方,在更高的地方還可種植燕麥、黑麥。高山牧場在一些國家佔有著相當重要的地位,在奧地利有20%的山地是高山牧場。山地放牧採用梯級輪牧的經營方式。在海拔900~1200米的低山牧場,從5月起放牧140~160天,以母牛為主;在海拔1200~1600米的中山牧場,從6月起放牧100~140天,以公牛為主;在海拔16O0米以上的高山牧場,從7月起放牧60~80天,以牛犢和羊為主。
阿爾卑斯山蘊藏著豐富的礦藏和水力資源。在法國,阿爾卑斯山區的水利資源為發展水電提供了便利條件,法國的鋁礦產地也集中於此,礦產、水力和森林資源大地促進了法國的煉鋁工業和造紙工業。
阿爾卑斯山的景色十分迷人,有許多世界聞名的風景區和旅遊勝地。在雪線以上,景色壯觀的勃朗峰、盧卡諾峰、勃都朗吉峰、杜夫爾峰等名山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登山者和旅遊者。近百年來,高山已成為休假和療養的場所。夏天,這里是避暑勝地;冬季,這里是冬季運動之鄉。旅店、飯店等供旅遊者享用的設施應有盡有,在阿爾卑斯山上有50多個旅遊地點,每年住宿的遊客人次在100萬以上。山中有歐洲地勢最高的希爾頓飯店,坐在飯店的旋轉餐廳里,人們可以觀賞阿爾卑斯山的山景。這里還有歐洲最高的火車站,乘火車可以直接到達少女峰看冰川奇景。許多地方有電纜車直達山巔,讓遊人領略雪趣。登山的遊人如果遇險,有直升飛機可以提供救助,山裡有專門治療骨折、摔傷的醫院。眾多的遊客為阿爾卑斯山的所在國帶來了大量的外匯收入。
由於旅遊業的空前繁榮,也給阿爾卑斯山的自然界生態環境帶來了新問題,一些高山動物和植物種類瀕臨滅絕或遭到嚴重威脅。一些國家正在為此而採取一系列有效措施,避免這里的環境受到人為的破壞。過去,阿爾卑斯山是歐洲南北交通的極大障礙,從19世紀中葉起,許多鐵路隧道相繼建成,改變了過去僅依靠低矮的山口按季節通行的狀況,現在已經可以南北全年通車,不受氣候條件的影響。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又有許多公路隧道相繼建成,1980年聖戈塔隧道通車,,是當今世界上最長的公路隧道,為中南歐的交通又增加了一條重要的通道。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過去的隧道工程被不斷改造和更新,南北距離正在不斷縮小。
⑼ 阿爾脾斯山穿越歐洲幾個國家
阿爾脾斯山經過五個國家,分別是法國、瑞士、德國、義大利和奧地利。
阿爾卑斯山是歐洲最高大、最雄偉的山脈。它西起法國東南部的尼斯,經瑞士、德國南部、義大利北部,東到維也納盆地,綿延1200千米。寬120—200千米,最寬處可達300千米。山勢高峻,平均海拔約達3 000米左右。聳立於法國和義大利之間的主峰勃朗峰,海拔4 810米,因峰頂終年積雪而得名,是歐洲第一高峰。歐洲許多大河都發源於此,水力資源豐富,為旅遊、度假、療養勝地。
⑽ 為什麼從法國攻打義大利非得越過阿爾卑斯山呢
是歐洲中南部大山脈,覆蓋了義大利北部邊界,法國東南部,該山系自北非阿特拉斯延伸,穿過南歐和南亞,直到喜馬拉雅山脈,從亞熱帶地中海海岸法國的尼斯附近向北延伸至日內瓦湖,然後再向東北伸展至多瑙河上的維也納。歐洲許多大河都發源於此,水力資源豐富。這個山脈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山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