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客觀地看待地攤經濟
地攤經濟確實能增加很多就業機會,可是真正能通過這種方式賺到錢的人並不多。
因為疫情影響,曾經因影響城市環境而被取締的地攤又開始被提倡,刮過了一陣“全民擺攤”的風。這種方式確實增加了很多就業機會,給一部分人提高了收入,可是真正通過這種方式賺錢的人並不算太多。
地攤經濟或許是幫助企業去庫存的好方式,或許是幫助老百姓增加收入的好方式,可是一切都需要時間來驗證。
如果你想投身其中,最好還是再慎重考慮一下,擺攤賺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Ⅱ "地攤經濟"是苗頭,但是地攤經濟的利與弊是什麼
一、地攤經濟的利:
1、解決了部分沒有資本金或者資本金很少又沒有技術或者勞力的中老年人的就業問題,讓他們也有一部分收入,能養家糊口或者適當改變家裡的經濟條件;
2、讓這些人獲得勞動收入,讓他們活得更有尊嚴和勞動成就感,社會變得更和諧;
1,促進就業。許多找不到工作的、沒事可做的、想做生意沒有本錢的人,都可以支個攤,做起小本生意來。就業人口自然大大增加了。
2,改善低收入者的生活。低收入者一般無本錢、無技術而且年紀偏大,擺地攤是他們最好的出路。擺個攤,一天至少可以賺點生活費。
3,地攤生意也可以做成大買賣。不要小看了地攤,只要用心經營,堅持不懈,照樣可以賺大錢。地攤上絕對可以出富人。好多有錢人不是擺地攤起家的嗎?只是後來不讓擺地攤了,不得已租門面了。
4,促進城市化。現在提倡農民進城,可進了城幹啥呢?做門面生意,成本高,風險大,進城人員根本幹不了。但擺個地攤,門檻低,成本低,技術含量要求也不高,而且吹糠見米,每天都會有收入,這個很適合剛剛進城的人員。進城有事做,有錢賺,大家進城的積極性就高了,而且進城後也可以落下腳甚至紮下根,這當然,促進了城市化。
5,恢復城市的煙火氣息。有人的地方才有江湖,有煙火氣息的地方才有生活。以前各大城市一刀切地取締地攤,城市雖然看上去光鮮亮麗了,但把煙火氣息給整沒了。雖然高大上了,但不接地氣,不好玩了。
6,方便市民購物和休閑。街上有了地攤,市民下樓來就可以買東西,不要再遠遠地跑到超市裡去購物,這完全是便民利民之舉。地攤上可以賣新鮮蔬菜和水果,可以賣各種小商品、小百貨,也可以經營小吃和美食。這些都是市民生活之所需。此外,到地攤上逛一逛,瞧一瞧,走一走,也可以當成一種消遣和玩樂。
7,可為大眾提供價廉物美的各種商品和農副成品。虧本的生意是沒人敢去做的,羊毛永遠得出在羊身上。地攤經濟和門店經濟相比,最大的優勢是不要付出昂貴乃至天價的門面租金,這樣就大大降低了經營成本,可以為消費者提供更具有價格優勢的各種商品。
二、地攤經濟的弊:
1、如果所有街道都有地攤,容易把城市變得臟、亂、差,環衛工人也會因此更辛苦,放開地攤經濟沒錯,但政府也不能不管,要規劃好攤位,劃線,編號,並進行登記造冊,每隔幾個攤點設置垃圾箱,鼓勵並要求這些地攤人把垃圾丟垃圾桶,尤其收工後做到人走場清。
2、工商部門要經常檢查地攤的商品有沒有以次充好,規范他們合法經營,檢查時最好穿便服,多帶詢問的口氣,不能影響地攤人做生意,發現問題後再做處理;
3、容易讓更多普通老百姓誤解成地攤經濟成解決就業和經濟發展的主流或很重要渠道。從國家和政府層面多做宣傳、做好宣傳,地攤經濟不能缺,但不能把地攤經濟作為經濟的主流,主流一定是高科技和高新製造業。
Ⅲ 如何看待地攤經濟利弊
地攤經濟增加了就業,讓低收入群體能夠有一些收入,保障了生活的有序進行,促進社會穩定。地攤經濟會對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比如產生廢棄垃圾、噪音污染、人行道變窄等。地攤經濟既有利也有弊,利大於弊,我們可以採取一些措施盡量減少弊端,希望地攤經濟和中國經濟發展越來越好。
Ⅳ 「地攤經濟」有哪些優勢
「地攤經濟」的優勢有有利可圖、消費者有需求、緩解就業壓力。
1、有利可圖
攤主經營費用低,沒有轉手費,沒有裝修費,沒有租金壓力,沒有雇員工資壓力,不用交稅,運營成本如此低下的情況下,販賣與正規商店同等質量的產品,就算價格比商場便宜,仍有利可圖。正是這樣的利益驅動,使得攤主們冒著物品被罰沒的危險擺賣。
2、消費者有需求
購買相同質量的產品,消費者肯定傾向以更低的價格購買。地攤的產品琳琅滿目,從衣服褲子,手包,水果,日常用品,化妝品,首飾等等類別都有涉及,滿足了許多消費者的需求。而且,地攤特別適應低收入者階層的需要,現在產品同質化嚴重,正規的大商場販賣的東西往往價格偏高,在目前金融危機的前提下,低收入者需要的一般是質量不高,價格實在的產品。
3、緩解就業壓力
下崗職工,失業人員,新增的勞動力,離開了土地的農民,更有不少在職的員工在下班後也會去擺賣地攤,為的就是幫補收入。這樣的自發的,非正規的就業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就業壓力,不僅有了充足的存在依據,更存在積極的意義。
(4)法國擺攤經濟怎麼樣擴展閱讀:
繁榮景象:
市民:購物休閑新去處
賣衣服的、賣鞋子的、賣飾品的、賣玩具的,品種還真不少。放眼望去,地攤一個挨一個綿延了500多米。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攤主們極力推銷自己的東西,以吸引更多顧客前來購買。
攤主:銷售貨物新途徑
天色漸漸暗下來後,不少攤主陸續支起自己的攤子,掛上各式各樣的促銷牌子,開始經營自己的生意。
地攤經濟亟待規范化
不容置疑的是,夜市的存在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不良影響又客觀存在。夜市在豐富市場,方便市民生活的同時,也給交通和環境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在市區其他一些街道也或多或少存在規模不等的夜市,一定程度上對交通、環境等方面造成了影響。
Ⅳ 地攤經濟的利與弊是什麼
地攤經濟的利與弊如下:
利:
1、更大的促進了靈活就業。
2、降低創業成本(至少不會付高房租)。
3、增加老百姓生活便捷,讓老百姓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4、空餘時間可以用來增加收入。
5、消費者在衣食有了多種選擇,有了更多的競爭,因為地攤成本相對實體店要低很多,可能會變相地降低消費者的生活成本。
弊:
1、地攤經濟首先就會影響到了實體店的生意,因為成本低,造成的是售賣的商品價格就比較廉價,對消費者來說是一件好的事情,長期下去對於一些商家來說,本已經不景氣更會雪上加霜的。
2、如果影響嚴重的話,實體店生意不好,就必然會進一步影響到大批商家關門,由於高房價的影響,房租也順勢很高,如果租的店面太貴,商家自然會選擇關門進行轉型,如果大面積的關門,實體店鋪無人再租,或者出租率很低的情況下,無人看好商鋪,商鋪的價位勢必會下滑嚴重。
3、高房價的誕生才造就了繁華的線上經濟,地攤經濟涉及的面更廣,比如生活用品和衣食等,會不會進一步逼迫更多的商家轉型為地攤經濟,直接影響到商鋪很少無人問津,還值得觀察。
Ⅵ 怎樣看待地攤經濟
地攤經濟可以穩定一個家庭,對於社會經濟活動的促進有一定作用,但是作用不是顯著,而且地攤經濟有很明顯的問題,環境、安全、質量等等。
Ⅶ 地攤經濟的好與壞~
「地攤經濟」為這個疫情的2020年確實帶來了許多好處:
1、更大的促進了靈活就業。
2、大大降低了創業的試錯成本。
3、讓更多的人可以增加收入。
4、讓消費者有了更多的選擇,節約生活成本。
但萬事都是有利有弊的,「地攤經濟」也帶來許多不好的地方:首當其沖的就是對於消費者來說,多攤位的競爭導致很多攤位商家以次充好,如此惡性的競爭對於正品商家和消費者都是很大的傷害。
Ⅷ 最近「地攤經濟」活了 那麼除了五菱之外還有哪些」地攤車「
上周,我們看到了汽車當中的「神車」、「國貨之光」——五菱,緊追國家號召,助力「地攤經濟」的發展,五菱榮光小卡翼開啟以及五菱榮光新卡翼開啟以驚人的熱度和速度席捲了網路,不僅如此,在上周三(6月3日)五菱汽車的股票也是大漲,漲幅高達53.27%。
這一現象,真的是應證了那句「人民需要什麼,五菱就造什麼」。然而,隨著這輛「地攤車」的走紅,時下本就正熱的「地攤經濟」更是「深入民心」,一時間,網上各種圍繞著它的、如何擺地攤賺錢的段子也是層出不窮。
不過今天我們就不多聊咱們的這台國產「致富工具」了,而是來看看,除了五菱,除了中國,世界上還有哪些有看點的「地攤車」吧。
首先,自然就是微面車型的老家——日本了,要知道在人多地少的日本,這種體積小,但是空間大的車型可是相當受歡迎。比如本田,早前就曾有公布過這樣一台副駕駛側沒有B柱的「流動攤販車」宣傳照。
看著這輛麵包車被如此改造,或許捕獲了不少文藝青年的心吧!哪怕不去擺攤兒,光是像圖中那樣,三五好友於此相聚,好像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哦!
本田這台N-BOX可謂是K-Car這一級別的王者!在日本國內多次斬獲同級銷量冠軍,它的長、寬、高分別為:3395/1475/1790 mm,軸距則是2520mm,採用了一台0.658L的地球夢發動機,搭配的傳動系統則是CVT變速箱(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閱一下「K-Car」的定義)。
除了本田的K-Car之外,流動攤販們還有我們同樣熟悉的大發、鈴木等品牌的產品可選。畢竟,這類車型尺寸小巧,但卻有著出色的空間表現,加之日本當局政策的扶持,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攤販們初期投入的成本。
說完了日本的,我們再看看遠一些的國家和地區吧。
剛剛咱們發現「地攤車」要是好好打理一下,再約個三五好友,似乎還是挺浪漫的。既然要說浪漫,就看看法國人喜歡擺什麼樣的地攤吧。
不知道有沒有值友認得出這是什麼車。如果你去過位於巴黎的雪鐵龍珍藏車館,那麼你必定會對這台車印象深刻,因為它真的太有特點了,凸出來的、大大的「豬鼻子」可以算作它最為明顯的標志了,它就是雪鐵龍H Van。
雪鐵龍H Van量產於1947年-1981年,本就是一輛「廂式貨車」定位的它,內部空間真的就不再是前面的那些K-Car能比得了,甚至有網友戲稱它是「法國版五菱」。巨大的空間以及法國人獨特的設計,讓它無疑更加具有實用性,而獨特的前臉設計……我想作為「地攤車」,應該能吸引不少路人的興趣吧。
說實話,我個人不是非常能接受法國人那些天馬行空的設計,雖然看著很有趣,也很好玩,但要是讓我花錢買這么一輛長了鼻子的車……
所以,如果是我在歐洲擺地攤的話,那麼首選的必定是曾經大眾的T1和T2了。雖然它們早就已經停產了,但憑借著大眾Das Auto的號召力,以及這兩台車本身的親和力,也不乏有著眾多模仿者。
其實看著它的樣子,按照中國消費者的習慣來說,它簡直就是一輛「小巴」了!
大眾T1自1950年問世起,一定程度上幾乎可以代表一種汽車文化,哪怕到它停產之後,也一直為世人所青睞。那麼當它被改造成流動攤販車之後,又會是怎樣一番風景呢?
相比雪鐵龍H Van的「地攤車」,它似乎更加有「商販感」,打開櫥窗即可營業,除此之外,關上車窗,鎖上車門,活生生一輛小房車啊!加上它自身的親和力以及醒目的辨識度,開著它去擺地攤,應該會是一種不同尋常的體驗吧?
不過早就停產了的這兩台車,現如今更多的,是車迷們將其它車型進行改裝後得來的。但是不同於雪鐵龍H Van和大眾T1、T2在歐洲作為「地攤車」相當受歡迎,在美國地區倒是有所不同。
說到美國的汽車文化,不知道各位值友最先想到的是什麼,至少我的腦海當中就是皮卡車型了。不同於我們中國品牌的皮卡車型,所謂「美系大皮卡」的重點,在於「大」字。因此它的實用性也是非同一般。
正因如此,本就喜歡沒事自己折騰車子(主要是那人工太貴)的美國人民也會把他們的大皮卡改造一番,變成一輛裝載能力強大、越野性能不俗的高配版「流動攤販車」——畢竟它能在更多地方做生意不是。
其實說實話,美國的汽車產業還是比較發達的,不然也不會有那麼發達的汽車文化。所以除了由他們的大皮卡改造的「地攤車」以外,自然還有其它選擇,比如據我所知的雪佛蘭 Step Van。
相比由皮卡改造的「地攤車」來說,雪佛蘭Step Van同樣具有很強的代表性。從品牌來說,雪佛蘭在美國的受歡迎程度要比國內的好得多了,而所謂美國汽車文化的代表品牌之一,運動性、年輕化或是空間大、實用性強都可以用來形容它。
而作為廂式貨車,它的裝載能力相當強大,因此它也有著更豐富的可能性,比如賣衣服的攤販們可以把假人模特給塞進車里。
以上便是我找到的世界各地區、各國比較受歡迎的「地攤車」了,如果聰明的值友們還知道有哪些,歡迎在評論區留言進行討論。不過說實話,結合國內的市場環境來說,我們的國民車型——五菱才是最接地氣,也是能最快回本的選擇!畢竟5.88萬的起售價真的不高,而它出色的實用性以及耐用性又能很好的幫助「攤販」們降低後期使用成本。
最後插一句題外話,最近的五菱真的是頻頻發力,把市場的目光不斷吸引到它身上,比如近期很火的那台五菱宏光 MINI EV,同樣以超低的預售價,為消費者們帶來了又一代步車的優選,對於這台車,今天我們就不多聊了,因為很快接下來,就會有我的同事為大家帶來一篇關於近期熱門的精品低價微型電動車的產品解讀及行業分析,敬請期待。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