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在法蘭西歷史上,拿破崙和戴高樂,誰更有名氣誰為世人所稱道
你好!法國《歷史》月刊發表的民意調查顯示,在最受法國人尊崇的歷史偉人中,戴高樂將軍榮登榜首,把「一代天驕」拿破崙、「太陽皇」路易十四統統甩在身後。
英國人推崇莎士比亞,義大利人偏愛達·芬奇,法國人獨尊戴高樂。有例為證:在法國,不論走到哪個城鎮,肯定都會找到以戴高樂命名的街道、廣場。統計表明,在各種命名冠名方面,戴高樂將軍和大文豪雨果共領風騷。
毫無疑問,法國人有一個「戴高樂情結」。而如今,這一情結正與日俱增。
可以說,法國人正重新認識戴高樂。有資料說,二次大戰後,雖然戴高樂聲望如日中天,但法國人還是把拿破崙排在歷代偉人之首。正是這個戴高樂,30年前搞了一次公投,遭到國民的否決,在噓聲、不解和失落中,決定「告老還鄉」,轉年便滄然離世。30年後的今天,法國人似乎重新發現了戴高樂,而且決定還給他一個說法。這是在法國,可能是因為戴高樂拯救了法國的原因吧!在世界范圍內,我覺得拿破崙的名氣,絕對要高出戴高樂好多!
❷ 戴高樂是誰,為何說他在二戰時期的作用最大
對法國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1970年,戴高樂逝世。生前遺囑,拒絕國葬。在教堂,他的遺體被運往小教堂。戴高樂被安葬女兒墓地旁邊,墓碑刻有“夏爾·戴高樂1890-1970”的字樣。就這樣,偉大的總統去世。二戰之後,誕生很多偉人,戴高樂是值得佩服的。
戴高樂出生於知識分子家,對軍事感興趣,畢業於聖西爾軍校。一戰期間,加入戰爭。一戰期間,受三次傷,最後被德軍俘虜。在德國三十二個月的關押生活。作為戰俘,不安分,越獄被俘,每次被關進懲罰營。可一戰期間,非常厲害。
法國建立第四共和國。戴高樂與制憲議會發生沖突,乾脆辭職。戴高樂沒有任何作為,成立其他黨派,結果失敗。
❸ 戴高樂恢復了法國,強大了法國,為什麼最後被人趕下台
一個國家領導人是誰,他在做什麼或者准備做什麼,一定都會有人支持或反對,目的和原因不一而同。一直以來就有很多人反對戴高樂,而不是因為某件事情引發。
戴高樂戰爭時期是個軍人,在軍旅生涯中就因為受排擠而邊緣化,可以說他一直不精於政治斗爭。1944年,戴高樂回到巴黎,原本可以領導法國走向復興,但還是因為政治斗爭不熟練,在政府中被第四共和國的政客們排擠,政治活動被迫中止,從那時直到到1958年,他在政治上都處於弱勢狀態,導致反對人數增多。
即使多數人支持他,也沒有太大意義,因為戴高樂推行的改革已經讓他在精英階層和知識階層裡面已經威望大失,最終因為壓力和一個政治家的高傲,他自行退場了。
❹ 對戴高樂評價
夏爾·戴高樂(Charles de Gaulle,1890年11月22日-1970年11月9日),法國將軍、政治家,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領導自由法國運動並在戰後成立法蘭西第五共和國並擔任第一任總統。 戴高樂支持發展核武器、制定泛歐洲外交政策、努力減少美國和英國的影響、促使法國退出北約、反對英國加入歐洲共同體、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這一系列思想政策被稱為「戴高樂主義」。 他呢,是個法國政壇的風雲人物,他對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法國人民莫大的鼓舞,在法國淪陷後,依然在英國為國民做演講,為後來的反擊德國戰作出巨大貢獻!
❺ 在貼吧上,都說戴高樂是二戰後法國唯一一位可以毛主席相提並論的人,戴高樂真的那麼厲害嗎
戴高樂對於法國確實是偉人,領導了二戰法國抵抗運動,爭取了聯合國五常地位,更重要的是二戰後領導了法國重建,與德國聯盟共同領導西歐恢復,使法國的國際地位大大提升
不過還到不了毛的高度
❻ 對評價戴高樂是怎麼樣
薩科齊說,加入軍事一體化機構後,法國將更強大、更有影響力,因為法國必須成為北約的"共同領導人"之一,而不是處於從屬地位。同時,他認為法國全面加入北約有助於歐洲與美國的對話。但薩科齊的批評者認為,全面加入北約,將使法國在處理與俄羅斯以及中東地區國家關系時喪失獨立性,甚至可能被迫捲入美國主導的軍事冒險。歐洲防務局前局長尼克·威特尼接受路透社采訪時說,北約成立之初的權力設計就不平衡,基本是"美國主導";而對於北約的歐洲成員來說,這種設計能讓他們在全球安全問題上"盲從"美國,從而避免為有爭議的軍事行為負責。 大西洋兩岸圍繞安全事務的坦率對話更有可能在美國與歐洲聯盟的框架內實現,而不是在北約內部。薩科齊和他的支持者認為,全面加入北約將提升法國在西方盟國中的影響力,但反對聲音認為法國將來可能淪為美國的附庸。 對此,薩科齊以德國為例,稱同樣全面加入北約的德國在2003年美國入侵伊拉克問題上,與法國一樣持堅決反對立場。
❼ 戴高樂有什麼功績 如何評價戴高樂
夏爾·戴高樂(Charles de Gaulle,1890年11月22日-1970年11月9日),法國將軍、政治家,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領導自由法國運動並在戰後成立法蘭西第五共和國並擔任第一任總統。 戴高樂支持發展核武器、制定泛歐洲外交政策、努力減少美國和英國的影響、促使法國退出北約、反對英國加入歐洲共同體、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這一系列思想政策被稱為「戴高樂主義」。 他呢,是個法國政壇的風雲人物,他對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法國人民莫大的鼓舞,在法國淪陷後,依然在英國為國民做演講,為後來的反擊德國戰作出巨大貢獻!
❽ 二戰時期法國著名人物戴高樂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戴高樂自小生活在一個視祖國為第一生命的知識分子家庭,成年後在軍隊服役,和政黨政治沒有什麼牽扯。因此他一旦下定決心,不會受任何政治上的干擾,甚至包括其他國家態度的干擾。當然,個人意志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戴高樂一直都以意志堅定著稱,一旦他認定是正確的事,他從不讓步,哪怕因此而得罪了上司,影響升遷也在所不惜。
❾ 戴高樂使法國強大,為什麼他最後被人們趕下了台
一·戴高樂當時的政治理念過於先進導致與許多上層人物不滿
我們知道戴高樂是法國歷史上最為偉大的人物之一,是他帶領法國人民從"二戰"的泥潭中走了出來。但是同時我們也應該明白這個道理,任何偉大的人都有支持者與反對者,作為戴高樂也毫不例外。
在這種情況下,戴高樂根本沒有任何復出的機會,可是在政黨日益混亂的政治斗爭下使法國遭受了空前的危機,如1953年丟失越南;50年代中期法屬阿爾及利亞獨立運動興起等事件,致使當時的法國政府逐漸失去民心。最終落得了悲鳴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