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沒有拿破崙的法國會如何

沒有拿破崙的法國會如何

發布時間:2022-06-29 22:21:27

㈠ 拿破崙帝國結束後,法國歷史怎麼樣了

君主制復辟
1815至1830年間的兩任國王都想要在復辟的舊君主制下維持革命和拿破崙帝國期間的一些進步措施。法蘭西王國的殖民帝國在北非繼續擴張。
法國的最後一任國王:路易斯-菲力浦被加以封號「法國人之王」。1830至1848年間出現了貿易商業資產階級,工業革命開始,社會主義和聯邦主義運動也開始興起。經濟危機和社會動盪最終將法國引向了 1848年大革命,導致了君主制的最後崩潰。

第二共和國和第二帝國
普選制、新聞自由和對勞動者階層起義的恐懼給了拿破崙一世的侄子路易·拿破崙·波拿巴一個機會當上了法國總統。在經過一段獨裁式的總統統治時期後,路易拿破崙通過公民投票和政變方式當上了皇帝,號稱拿破崙三世。他的政府倡導激進的經濟改革政策,推行大量目的在於重建國家資本的重要經濟計劃。第二帝國以工業擴張為其特徵。就在政府向議會制政體變化之時,法德戰爭爆發了(1870年)。法國在蘇丹的失敗導致了第二帝國的覆滅。

第三共和國
1871年成立了共和國並建立了國防政府。法國戰敗,在與德國簽訂的和約中法國割讓了阿爾薩斯和洛林兩省。同年發生了著名的巴黎公社起義,但起義被血腥地鎮壓了。
共和國的議會制政體在1871年至1914年間建立了有關公共自由的一系列重大法律,證明了其本身的價值。儒勒法里總理(186年至1885年在任)對言論自由、集會自由和新聞自由的確立發揮了重大影響,他對非教會的免費義務小學教育制度的建立也有重大貢獻。
法國在亞洲和非洲的殖民地繼續擴張,但與此同時社會動盪和宗教與學校之間的紛爭(政教分離)動搖著社會統治。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使法國失去了十分之一的勞動力。1917年12月是戰爭的轉折點,喬治·克雷孟梭帶領法國及協約國一起取得了勝利,德國戰敗。阿爾薩斯和洛林重歸法國。
在戰後重建不久,法國就象世界上其他國家一樣被1929年大危機嚴重打擊。廣泛的罷工和左翼聯盟給法國帶來了1936年的人民陣線政府,這屆政府在國家計劃中設定了建立基本社會法律的義務。
在法國的四周,納粹主義、義大利法西斯主義以及西班牙內戰都預示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來臨。
隨著著名的所謂「奇怪戰爭」的結束,1940年法國宣布了休戰,法國成為德軍佔領區。法國經濟處於不穩定中。整個國家分為兩部分:一方面是與佔領國合作的維希政府,另一方是以倫敦為基地的「自由法國」流亡政府及抵抗運動。經過五年的戰爭,法國在1944年被盟軍解放。

第四共和國
1940年6月18日夏爾·戴高樂發表了廣播講話後,被公認為法國抵抗運動的領袖和象徵。他在1944年至1946年間任政府首腦,建立了法國社會保障體系並給予婦女選舉權。可是,由於議會制政體不能清楚地提供政治方向而導致了政府改組,第四共和國被動搖了。1945年至1958年的這段時期法國一直忙於重建國家發展經濟。不斷尖銳化的非殖民化問題(印度支那和阿爾及利亞戰爭)意味著虛弱行政權的結束。

第五共和國
1958年,夏爾·戴高樂將軍重登歷史舞台。他設計並建立了加強行政權的第五共和國體制。即建立了人民普選總統制。法國從此走向一個現代化發展和經濟持續增長時期。1968年5月的學生運動和社會騷亂反映了年輕一代的不安情緒、社會的缺乏秩序以及國家的過度集權,戴高樂將軍因此被迫辭職。然而右翼政府仍把持著政權。喬治·蓬皮杜任總統直至1974年去世。他的繼任者瓦雷里·吉斯卡爾·德斯坦任滿了七年,但在1981年被第五共和國第一位左翼總統弗朗索瓦·密特朗擊敗。密特朗1988年競選連任成功。不過總的來說,這一時期的法國政壇的特點就是左翼和右翼政府輪流執政。

統一的歐洲市場開始建立
1993年12月1日,歐洲聯盟在歐洲經濟共同體的基礎上誕生。

雅克·希拉克當選為共和國總統
1995年5月,雅克·希拉克當選為共和國總統 。1997年4月21日國民議會被解散。5月25日和6月1日,進行提前選舉。地方選舉則在3月已經進行。這一選舉的結果產生了左翼和右翼的「並存」。

一個現代化的國家
在過去的數三十年裡,法國建立了一套穩定的制度。在1958年戴高樂將軍任總統期間通過全民公決方式確立的第五共和國憲法保證了政治體制的良好運作。法國是統一的、民主的、世俗的社會主義共和制國家。其公民不論出身,種族或宗教信信仰,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現代法國民主制度是1789年法國大革命留下的遺產。其原則以1791年人權與公民權利宣言為基礎,今天已經成為憲法的引言部分。

法國的銘言是「自由、平等、博愛」。
法國國旗是三色豎條組成的三色旗:藍、白、紅。
法國國歌是馬賽曲。
法國國慶是7月14日,1789年攻佔巴士底獄的日子。

國家制度
行政權
共和國總統是國家元首,以普選制選舉產生,任期七年。總統頒布法律並有權提出議案要求國家公民投票表決。他還有權在與總理,國民議會議長和參議院議長談話後宣布解散國民議會。
總統任命總理,並任命由總理提名的政府成員。
政府應答復國民議會的質詢。
立法權
議會由兩院組成:國民議會,由五年一次普選產生;參議院,議員任期九年,每三年改選其中的三分之一席位。
議會投票表決決定法律的通過與否,批准國際條約以及行使由共和國總統授以憲法修改權。
司法權
司法機構獨立於行政權和立法權。
473個初審法院和186個大審法院負責執行法律。上訴法院有35個。終審法院負責判斷法律是否被正確地執行。刑事犯罪由法官和陪審團組成的重罪法院審理。
在行政司法領域有行政法院和國家最高行政法院。審計法院負責審核公共開支情況。

憲法規定的其他組織
-憲法委員會:委員會成員由共和國總統、國民議會議長和參議院議長分別任命。憲法委員會的職能是監督選舉和審查法律的合憲性。
-經濟和社會委員會:其成員是各種不同社會階層(工會、商人、各種協會)的代表或政府指定的具特定資格者。在議案、法令或有關計劃具有經濟和社會性質時,要咨詢經濟和社會委員會的意見。
-最高行政法院:行政方面的最高權威。政府在起草議案和實施法令前必須征詢其意見。
-最高司法官委員會:由司法官和特定資格者組成。委員會由共和國總統和司法部長分別任主席和副主席。由它對高級司法官的任命提名,同時也負責司法官的紀律處分。
-共和國司法法院:以前被稱作高等司法法院,由十五名法官組成,他們或是議會成員(12名是國民議會議員),或是司法官(3人)。法院負責審理政府成員所做的、被認為是有刑事犯罪性質的職務行為。任何個人一旦認為自己被政府成員的犯罪或違法行為所損害,就可以向一個專門申訴委員會起訴。

行政管理
大區
法國被分成21個大區以及科西嘉島。大區由地區委員會管理,委員會主席及其成員通過普選產生。 省
法國大陸有96個省,此外還有四個海外省:瓜特羅普島、馬堤尼克島、留尼旺島和南美的法屬蓋亞那,海外領地還有玻利尼西亞、新卡勒陀利亞、馬約特島、聖皮埃爾和馬可隆、瓦利斯和富圖納群島、特爾·阿特里、科格倫群島,克羅塞和聖保羅島。
省由總委員會管理,其主席和成員通過普選產生。省長是中央政府派到地方的代表。省被分為區(包括海外省在內共339個),小區(3,995個)和市(36,560個)。
市政
市政管理由市長在市政委員會協助下負責,市政委員會成員通過普選產生。

競爭性的經濟體制
1945—1961
盡管法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她在戰爭結束時面臨著巨大的經濟困難:人口只有四千萬(與1900年相同),工業生產總值只有戰前的一半。原材料極度缺乏,通貨空前膨脹。
首要的三個經濟計劃是重建基礎工業,促進生產和准備國際經濟競爭。
1962--1975
這段時期,在國家的督促下經濟得到了驚人的持續發展,達到了預期計計劃。這一時期法國的經濟增長率創下了空前記錄(年增長率達5-6%),帶來了充分就業、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增長和工資水平的迅速提高。
接下來的經濟計劃把重點轉向了地區經濟發展,投資政策和社會組織(改革社會保險體系建立全民退休金)。
1976年以來
三次連續的石油危機(197、1979、1980)和持續的世界經濟動盪使法國這二十年來一直強調經濟的結構調整和現代化,從而導致了高失業率(20年來減少了三百萬以上的工作機會)。
政府開支緊縮以及強調減少能耗,發展競爭力強的工業、研究和職業培訓賦予法國以新的活力,使其能面對國際競爭的挑戰、歐洲一體化和下個年的來臨。

高度多樣化的經濟體制
法國經濟涵蓋了所有重要的經濟部門:農業(世界第三、歐洲第一大出口國),工業(世界第四、歐洲第二),漁業(歐洲捕撈量第四)。
法國出口貿易名列世界第五,有五家法國公司躋身世界百強。

農業
法國農業是一個現代機械化,高生產率的生產部門。法國的農業生產面積占歐盟總面積的近三分之一,農產品占歐盟產量的23%,其中一半是畜產品(肉、奶、乳酪),其餘的是穀物、糖和加工業。

工業
法國工業既包括大量正在重組和自動化的傳統工業部門(鋼鐵、冶金、機械、汽車和紡織工業),也包括一些新的發展中技術工業(食品加工、精密化學、航空航天工業和新型材料)。
法國工業生產在原材料和能源上主要依賴於進口,只有電力是個例外。25%的電力來自於本國的核電廠。

服務業
服務部門(對集體和個人消費者)正在國民經濟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主要的服務部門,如交通、電子通訊、郵政、電力和水在本領域都配備了先進技術(微型電話、高速列車和地鐵系統更是享有國際聲譽)。法國的旅遊業名列歐洲第一,對維持國際收支平衡有重大意義。事實上,法國在這個「無形出口工業」中僅次於美國,位居世界第二。

法國如何看待自己
從大小、人口和國民生產總值上看法國都算不上是個「超級大國「。但法國依然佔有很重要的位置。由於高科技企業的蓬勃發展,她是世界重要經濟強國之一,在出口方面排名世界第四或第五位。她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擁有否決權,也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常任國之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位於巴黎。

從另一些角度來看法國也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拉丁國家之一(到2000年全世界六個人中就有一個是拉丁人後裔)。
-法語國家之一。法語人口在全球共有一億零五百萬。在美洲和非洲的某些地區,法語已經被使用了幾百年。
-歐洲國家之一。法國和中歐及東歐的許多國家有著良好的政治、貿易和文化交往。在1990—1991年蘇聯的政治變化後這些國家變得越來越強大。更重要的是,法國的未來與西歐聯盟的其他十五個成員國的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由於歐洲理事會和歐洲議會(普選產生)的建立,法國人民積極地參與到歐洲政治生活之中去了。

㈡ 如果庫圖佐夫在俄國不把拿破崙放掉會怎麼樣法國會怎麼樣

對法國來說也許是件好事,雖然法國會短時間陷入內亂之中,也許會爆發第5次共和,但這種內亂不會持續很久,也就幾年時間,隨著新的領導者上台之後,這種內亂就會很快結束,拿破崙後期被歐洲各國圍攻的局面便不會出來,而且因為拿破崙本人死於俄國,他反而會成為法國及西方世界的英雄,後來的領導者如果能成功運用這件事的話,法國反而會成為歐洲事實上的領導者.不過如果庫圖佐夫真的在俄國把拿破崙幹掉的話,本身對俄國可不是什麼好事,這樣的話,俄法就會成為世仇,西方世界對俄國的戰爭將一浪高過一浪,戰爭將永無至境,

㈢ 如果拿破崙三世沒發動普法戰爭並繼續統治法國,今天的法國會是什麼樣子呢

首先澄清。拿破崙三世並不想發動普法戰爭。由於法國國民議會的壓倒性多數投票支持戰爭,他更被迫開始。只有熱衷奧爾良的阿道夫·泰爾斯是公眾的反對者,但在他的演講中,他被憤怒的政治家們指責和喊話。

伯爵Palikao

甚至在法國軍隊內部,據說有6名來自共產主義國際的特工破壞物資,並耗盡法國人的士氣(就像1940年的英國)。除此之外,巴黎移動衛隊非常厭惡這個政權,一開始他們還附屬於坎羅伯特將軍的部隊。當將軍拜訪軍隊時,他們喊道:「去巴黎!」巴黎!」。羅伯特以為自己是聾子,誤解了「去柏林!」但事實證明,這支淘氣的部隊出了問題,最終被送回巴黎,而不是讓他們留在戰場上破壞士氣。

即使在巴黎,社會主義演說家也在鼓動勞工激進,資產階級和中產階級已經在支持不同的政治派別(奧爾良主義者,溫和的共和黨人)。也就是說,拿破崙三世在經過了這么多的努力之後完全失去了他的政治支持。~可憐的小夥子……

拿破崙三世的健康每況愈下

拿破崙三世的健康狀況每況愈下也與他在普法戰爭中缺乏領袖魅力和決斷力有關。他的私人英國醫生說,參加戰爭並擔任戰地指揮是自殺行為,永遠不應該被執行。但是拿破崙做到了,幾年後他死了。

據說每次他要尿尿的時候,他都需要一個人造探針。他的死早在1870年就可以預料到了。

持續的痛苦和疲勞後來導致拿破崙缺乏精力和很少有成就。拿破崙的大部分成就都是在19世紀50年代完成的,但到了1867年,由於缺乏健康,支持和激進的集會,他幾乎什麼都沒做。

結論

所以把這些因素綜合起來,讓我們得出一個結論。

在拿破崙三世在世之前,法蘭西帝國的政治相對混亂。日益分化的政治派別,激進的勞工階級的崛起,無權的國家元首(皇帝)…拿破崙三世將在1875年之前去世,他的死將引發一場政治風暴的漩渦。

如果拿破崙三世成功統治了法郎

㈣ 如果當年沒有拿破崙法國會怎樣

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恰巧拿破崙這個科西嘉島人做了被戰爭弄得精疲力竭的法蘭西共和國所需要的軍事獨裁者,假如不曾有拿破崙這個人,那麼他的角色是會由另一個人來扮演的」。這句話是說用來論證歷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就是說沒有了拿破崙,法國走的道路也會和歷史上的差不多,這是必然的,而有誰來抵抗或是侵略則是偶然的。沒有拿破崙,法國的命運不見得會改變。

㈤ 拿破崙戰爭後,法國為何丟掉了歐洲老大的地位

第一,法國本來就不是歐洲老大,它和英國誰也打不過誰。歐洲各大國實力都比較均衡。
第二,法國沒丟,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法國在歐洲的地位依舊很高。
第三,拿破崙雖然戰敗,但是他的失敗並沒有給法國帶來什麼屈辱。同盟國規定法國領土維持1790年的狀態,但即使是推回1790年,依舊也比大革命時期的法國大的多,所以法國還是賺了的。
一般來說「拿破崙戰爭」僅指拿破崙一世時期歐洲戰爭。
法國開始失去霸主地位,主要是從拿破崙三世末期開始的,雖然拿破崙三世早期也頗有戰功,但是他最終兵敗色當,投降普魯士,讓法國損失非常嚴重。
但到此為止法國依舊沒有失去大國地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也表現不錯。
美國和歐洲現在瞧不起法國,主要是由於法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表現實在丟臉,當德國入侵時,法國政府僅僅抵抗了38天就全面投降。並且還表現出親德的姿態。
因此,同盟國取得反法西斯勝利之後,非常看不起法國,在戰後美國提出的「世界警察」,也就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概念的名單中,僅有美國,蘇聯,中國和英國,完全沒有提出法國入選。
最後,法國憑借外交手段和聯合國為了平衡勢力的妥協,才終於進入常任理事國名單。但已經基本失去了世界上的話語權。

㈥ 拿破崙失敗後的法國,為什麼沒有被吞並或瓜

反法同盟勝利以後,奧地利已經徹底打殘廢了,普魯士忙著成立德意志民族國家,俄羅斯從最西到莫斯科都給打穿了,國內一片爛局,唯一在這場戰爭中獲得最大利益的是英國,戰後也是由英國來主導了對戰後的利益分配,基於英國傳統的大陸制衡政策,絕對不會允許歐洲大陸失去平衡,所以在其主導下沒有肢解法國,而是象徵性的割讓法國的少量國土,挑起了法德上百年的仇恨,自己偷偷取得了法國大量的海外領,奧布斯堡家族面對龐大的俄國和普魯士,選擇了和同樣的德語國家站在一起防止俄羅斯對西的滲透,英國甚至在這之後聯合法國和土耳其在巴爾干打了幾十年,拿破崙戰爭後已經落定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基本格局,在德國還沒有站在老二的位置挑戰英國老大的地位的時候,西方世界統一的敵人只有兩個,那就是俄羅斯和英國。
原因概括起來是這樣的:1、拿破崙戰敗,法國並沒有完全失去實力。2、英國的歐洲大陸均衡政策。3、當時歐洲大陸暫時沒有一個國家有實力瓜分法國。綜上所述原因,是「大正」認為法國在拿破崙戰敗後並沒有因此被瓜分或吞並原因,是根本沒有國家有這么大的胃口,即使胃口好也很難成功。

㈦ 如果沒有拿破崙,法國可以單獨擊敗反法同盟嗎

不能吧。畢竟來說拿破崙是歷史偉人。。。。和中國秦始皇一樣的。。。沒這樣的人可能需要更久時間才能到達這個歷史轉折點吧。 畢竟來說歷史上可以改變進程的人不是很多(也會有其他人出現。只不過沒有這樣效果和時間不等人啊。看看中國就是封建制度這么長。沒有了產業革命這些。也勢必落後西方很多時代。這樣的人是推進社會發展的助推劑)。拿破崙就是其中一個吧

㈧ 拿破崙若不對外進行侵略,他會將法國帶上怎樣的高度

拿破崙若不對外進行侵略,他會將法國帶上怎樣的高度?這個話題很多人十分感興趣,下面就給大傢具體的分析一下,朋友們可以參考下面的內容:

三、拿破崙在經濟方面,也會讓法國越來越好:

拿破崙不僅僅是一個軍事家,也是一個十分關系農業、經濟的政治家,他不發動戰爭的話,法國的經濟很可能會有巨大的改善。最終拿破崙會讓法國的經濟,成為歐洲第一。

㈨ 如果當年二戰的時候拿破崙還在,法國還會淪陷嗎

首先,拿破崙活不了那麼久,其次就算拿破崙活著也不行法國之所以會輸是因為戰爭理念的落後跟誰指揮無關,就像你讓二戰的名將指揮現代戰爭,他連IS都打不過

閱讀全文

與沒有拿破崙的法國會如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8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3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1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1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7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8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8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2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6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0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1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4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0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9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