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聖女貞德被抓時為什麼法國國王查理七世不去派人營救
1.已經被轉移了,沒法營救。
2。沒有足夠的實力去救(都差點要亡國了)
3。貞德是女的,且利用價值已無多少,不值得救。
4。查理並不太重視貞德
『貳』 查理七世的王太子時期
查理七世是瘋子查理六世第11子。並於1417年封為王儲,身為王儲的查理本可在其父百年之後榮登王位。可上帝並沒有眷顧他,此時的法國正處於內憂外患之中:國內被阿爾馬尼亞派和勃艮第派兩大貴族的權利斗爭攪得亂成一團;國外還要面對英王亨利五世對法國領土的野心。
關於兩派內戰的開始,可以追溯到1407年奧爾良公爵被勃艮第派刺死。阿爾馬尼亞伯爵成為新的領導者,奧爾良派也更名為阿爾馬尼亞派。1415年,英王亨利五世率兵在諾曼底登陸,並在阿金庫爾戰役大敗法軍,佔領法國北部和首都巴黎,勃艮第派與英軍相勾結,在巴黎大量屠殺阿爾馬尼亞派。1418年法國王太子查理隨阿爾馬尼亞派逃到布日爾。1419年勃艮第公爵無畏的約翰在與王太子約定會面的蒙特羅橋被刺,使得其繼承者好人菲利浦完全倒向英國的懷抱,和解的希望破滅。在勃艮第派和王後的影響下,1420年5月24日神智不清的查理六世簽訂了特魯瓦條約:「英國人保有一切征服之地,直到盧瓦爾河;否認了王太子查理的繼承權,以英王亨利五世為嗣和攝政,並把查理六世之女嫁予亨利為妻。」
1422年亨利五世與查理六世相繼去世,亨利五世年僅一歲的兒子成為國王亨利六世,由叔父貝德福德公爵攝政,並在巴黎的聖但尼教堂舉行加冕禮,此時,逃往布日爾的王太子查理也宣布繼承王位,自稱查理七世。「從此就有了三個法國:一個是英國人的法國,疆界從吉埃內到加萊,包括諾曼底、韋克森、曼恩、皮爾卡迪、香檳、法蘭西島;一個是勃艮第的法國,除勃艮第公爵國之外,包括內韋爾伯爵國、佛蘭德爾和北方的阿圖瓦,不久又包括巴伐利亞的雅克琳讓予的弗里茲和布拉邦特;第三個是太子查理的法國,國土只限於布日爾附近地區。」
『叄』 查理七世的簡介
查理七世Charles VII le Victorieux 又稱勝利者查理或忠於職守的查理 (1403年2月22日—1461年7月22日)法國瓦盧瓦王朝國王(1422年—1461年在位)。他被普遍認為是一個膽小、懦弱又愚蠢的人,他出賣了聖女貞德,背棄了朋友雅克·科爾,但他最後打贏百年戰爭,為法國在接下來幾個世紀的強盛奠定了基礎。
『肆』 有沒有查理八世、七世、六世、五世
查理五世(1337年1月21日-1381年9月16日)法國瓦盧瓦王朝國王(1364年-1381年在位)。1356年英國人在普瓦捷戰役中俘虜了他的父親約翰二世,查理五世遂成為國家的攝政者。1360年英格蘭國王逼近巴黎,查理明智地與英國人簽訂了《布雷蒂尼和約》。和約對法國不利,但它卻使查理五世有時間來進行改革。他主要依靠小貴族和市民作為同盟,強化稅收制度,加強王權,並使用一部分僱傭軍來代替作戰不力的民軍。在充分加強了法國的國家機器之後,查理五世於1369年向英格蘭開戰。
查理六世(Charles VI le Insense,1368年12月3日—1422年10月21日,又稱可愛的查理)法國瓦盧瓦王朝國王(1380年—1422年在位)。查理五世之子。在其父王的勵精圖治之後,由於查理六世的精神病,法國再次陷入一片混亂。封建主之間矛盾重重,奧爾良派和勃艮第派為爭奪查理六世的攝政權混戰不休。城市居民和農民由於惡劣的生存環境多次舉行暴動。1382年,魯昂和巴黎均發生反抗重稅的市民暴動(鉛錘黨運動)。英格蘭國王亨利五世趁法國虛弱之機於1415年重啟百年戰爭。勃艮第公爵無畏的約翰公然與英國人結盟。1415年,亨利五世在阿讓庫爾以弓箭手摧毀了擁有絕對優勢兵力的法軍,法軍統帥奧爾良公爵查理被俘。經過一系列的失敗,至1419年整個法國北部已遭英軍佔領。查理六世被英國人的盟友勃艮第公爵俘虜,被迫與亨利五世在特魯瓦簽署一份條約(1420年特魯瓦條約)。根據該條約,查理六世之子夏爾(後來的查理七世)被剝奪繼承權,讓位於亨利五世。
查理七世(勝利者)又稱忠於職守的查理,1403年2月22日-1461年7月22日)法國瓦盧瓦王朝國王(1422年-1461年在位)。他最後打贏百年戰爭,為法國在接下來幾個世紀的強盛奠定了基礎。
查理八世 (1470年6月30日~1498年4月7日),是法國瓦盧瓦王朝嫡系的最後一位國王(1483~1498年在位)。他是個年輕的軍事家。
查理八世是「蜘蛛國王」路易十一和薩伏依的夏洛特的獨子,生於安布瓦城堡。在查理八世年幼時,他的姐姐法蘭西的安妮與丈夫波旁公爵皮埃爾二世是他的攝政王。
1493年,查理八世與阿拉貢王國國王斐迪南二世簽署巴塞羅那條約,將魯西永和塞爾達涅兩地割讓給西班牙。
查理八世表現出空前的野心。他企圖控制義大利,結果使法國捲入了長達半個世紀的義大利戰爭。但他的軍事冒險在取得初期勝利後就失敗了。1494年,查理八世以王位繼承人資格進入義大利,1495年即攻佔那不勒斯並加冕為那不勒斯王國國王。他的行動遭到教皇教皇亞歷山大六世、威尼斯、米蘭及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馬克西米連一世和阿拉貢的斐迪南的聯合反對。在福爾諾沃戰役中,法軍戰敗,查理八世被迫於1495年底退出義大利。他後來又制訂了征服義大利的計劃,但因英年早逝未得成行。
馬基雅維利在他的《君主論》及《佛羅倫薩史》里,把查理八世視為給義大利帶來一系列入侵的災星。
『伍』 法國國王查理七世的綽號是"勝利者查理",是因為他贏得了什麼戰爭
英法百年戰爭
查理七世在1453年結束了百年戰爭,收復了除加來之外英國在法蘭西境內的全部領地,法國在百年戰爭成功擊敗英格蘭,取得最後勝利。
『陸』 1429年查理成為法國國王意味著什麼
1429年,貞德親自擁戴王太子查理加冕,查理成為法國國王,即查理七世(1422—1461年在位)。這次加冕的意義在於,否定了英國所立的國王和攝政,重新確立了法王對法國的統治權。
『柒』 查理七世的統治時期
第一階段,早期的統治(1422—1429年)
1422年,查理七世成為布日爾之王。可多數學者認為「這為膽怯、懶散而又輕率的二十歲青年,配不上他自己宣稱的國王封號。」1424年法軍在韋納伊戰敗,1428年英軍包圍了奧爾良,法軍節節敗退,1429年聖女貞德在奧爾良一役中取得決定性的勝利後,查理七世又看到了希望。在貞德的支持下,查理七世於1429年7月17日在歷代法國國王加冕之地蘭斯大教堂加冕。然而,在貞德被英格蘭的盟友勃艮第人俘獲後,曾經大大受恩於貞德的查理七世卻絲毫沒有出力援救她,致使貞德於1431年被燒死。
第二階段,加冕後的統治(1429—1461年)
1435年,查理七世與勃艮第派領袖勃艮第公爵菲利普三世(好人)和解,獲得了收復巴黎的機會。1436年,查理七世進入巴黎。查理七世進行一系列重大改革,固定稅收制度,建立有騎兵和步兵的常備軍(這一政策後來被其子路易十一拋棄)。1435年後,查理七世不再定期召開三級會議。1438年查理七世在布魯日頒布國事詔書,使法國教會一定程度上服從王室。1439年頒布建立常備軍的奧爾良法令。1440年,查理七世平息了大貴族的叛亂。
(1)查理七世制定稅收制度,通過三級會議獲得征稅的永久權(1439年後,查理七世不再召開三級會議,獨攬大權)。「他所規定的三種稅一直施行到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一是貨物稅;二是鹽稅;三是農作物收成和所擁有金銀多寡所抽的稅。」
(2)查理七世改革軍隊,取消封地徵兵制和僱傭軍,建立正規軍。「以二十個優選騎兵連組成第一個常備王軍,由國王挑選的連長率領;一支給餉的軍隊骨幹,派駐戍防城市;編整自查理五世時期成立的自發組織即輔助性的自由弓手,置於王室監督和地區指揮官之下,成立炮兵隊。」這樣不僅增強了戰鬥力,也改善了過去在戰爭尾聲中的大肆劫掠行為,以及橫行鄉里、擄人勒贖和攻佔城堡的情況,為戰後重建提供了保障。難怪馬基雅維利認為:「如果查理國王的法規制度得到發展或者堅持下去的話,法國一定是不可戰勝的。」
(3)在文化上促進了印刷術的傳播和發展。1458年查理七世派王室鑄幣師尼古拉·詹森到美因茨學習新的印刷術。雖然他沒有回到法國,卻在威尼斯創建了世界上最知名的印刷廠。他創制的精美絕倫的羅馬活字字體,受到了全歐洲的效仿。
(4)1438年查理七世頒布布日爾國事詔書:「確定教會議高於教皇;取締向教皇獻納第一年年俸金的制度;規定教會會議十年一次;保持法國教會自由,並同羅馬隔絕。」
(5)1440年查理七世平定了布拉格里的大貴族叛亂,解除國家不穩定的因子;他重組政府,起用市民充當顧問,設立高等法院(圖盧茲於1443年成立,格勒諾布爾於1456年成立)。
從這我們可以輕易發現查理七世統治前後的不同。也許沒有聖女貞德,就沒有奧爾良保衛戰的勝利,但法國後來的統一強盛,查理七世功不可沒。查理七世統治早期的法國偏安一隅,物質資源並不豐沛,奧爾良是其領地上唯一的大城市。「所以查理七世常被敵人諷刺地稱作布日爾王,暗示其領土建立以來的狹小和從未擴張。」面對支離破碎的法國,查理七世若不能建立起有效的統治,也就不能徵收賦稅,招募士兵。「國王威信的局限性不僅表現在臣民的反抗和拒不聽命,而且表現在國王沒有能力在諸侯的采邑里行使他的法律、委派官吏和財政人員。」在波旁家族和勃艮第族眼裡,自稱的查理七世根本不具有合法性,不能稱之為法王。直到1429年7月17日,在貞德的幫助下,查理七世在蘭斯大教堂加冕,他才確立了合法性。「其影響也從南部和東部的朗格多克、多菲,擴大到北部、西部的貝里、圖海納、普瓦圖及安茹的部分地區。」查理七世在1453年結束了百年戰爭,收復了除加來之外英國在法國境內的全部領地。
『捌』 查理七世的社會評價
關於查理七世的認識和評價,都基於兩個人。兩個同樣對查理七世給予幫助和支持的人,兩個同樣被查理七世所背棄的人:聖女貞德和雅克·科爾。尼可羅·馬基亞維利曾堅信:「君主,特別是新君主不能保持所有那些受人尊重的品格,為了保有國家,他常常不得不背信棄義,與友誼、人道和宗教背道而馳。」所以我們應該拋開世俗的眼光。
關於聖女貞德
貞德的殉難,大多數學者認為查理七世故意對其坐視不救。「如果勃艮第黨能把貞德引渡給英國人,那英政府願支付勃艮第公爵1萬法郎。另外再獎賞逮捕貞德的有功官員6000法郎,親手抓住她的騎士獎800里弗爾。」關於贖金的具體金額,學界存在分歧。因戰爭等原因造成的經濟動盪,貨幣的貴金屬比例逐漸下降,而生活中大量使用外國的金幣,所以更傾向於一萬金的說法。14世紀英國王室每年正常收入也不過3萬鎊,所以不可否認這是一筆不小的財富。用犧牲換和平。貞德的死是有價值的,她的殉難不僅激起法蘭西強烈的民族感情,也成為和解政策的犧牲品。1435年,查理七世與好人菲利浦簽定阿拉斯和約,在斗爭了近三十年後,阿爾馬尼亞派擁抱了勃艮第派。1436年,查理七世在勃艮第派的幫助下,輕松光復了首都巴黎。
雅克·科爾
雅克·科爾是比法蘭西國王更有權勢的大商人。他從事多種貿易;開發礦業,投機黃金,裝備航行地中海的船隻;他的商業網從法國到東方和西班牙。雅克·科爾是個成功的商人,查理七世似乎也看到了這一點。「1427年,他獲得在布爾日鑄造王室錢幣的特權;1436年,被任命為鑄幣總監;1439年,成為國王的財政總監;1442年;他進入了參政院,並被封為貴族。」雅克·科爾成為了國王的重臣;不僅因為他恢復了不斷貶值的貨幣;而且其巨額資本也成為國王征戰的堅固後盾。「從1449年至1450年,雅克為查理七世從英國人手中奪取諾曼底籌措資金;在1450年,他送給法王六萬金幣,作為圍攻瑟堡的費用。」可這些並沒有讓他逃過悲慘的結局,特別是當其在商業上的壟斷地位危及國家的發展,並引起貴族和大商人的普遍不滿,此時的查理七世也不再那麼依靠他了。1451年,雅克·科爾被判處褻瀆君主罪並剝奪了所有財產。
查理七世生不逢時,又無雄才偉略,但他善於抓住一切機會,改變自己和法蘭西的命運。雖然,他無力開疆擴土,卻為法蘭西的強盛打下了基礎。百年戰爭中,查理七世取得了最後的勝利,但他並不被後人傳誦,甚至還備受指摘。但就是這樣一個青年,從王儲到國王,從分裂到統一,促成了法蘭西日後的強大 。
『玖』 查理七世的介紹
查理七世是瘋子查理六世和巴伐利亞的伊莎貝拉之子。因為兄長和弟弟均早逝,在1417年,查理做為查理六世唯一成活的兒子,獲封法國王太子。1420年簽訂的特魯瓦條約剝奪了他的王位繼承權,轉給英格蘭國王亨利五世。當其父王查理六世死後,英王亨利六世(亨利五世之子)被英國人宣布為法蘭西國王。查理七世在阿馬尼亞克派的支持下,實際控制著盧瓦爾河以南地區,法蘭西北部完全淪於英國統治之下。11429年聖女貞德在奧爾良一役中取得決定性的勝利後,查理七世又看到了希望。在貞德的支持下,查理七世於1429年7月17日在歷代卡佩和瓦盧瓦君主加冕之地蘭斯大教堂加冕。然而,在貞德被英格蘭的盟友勃艮第人俘獲後,曾經大大受恩於貞德的查理七世卻絲毫沒有出力援救她,致使貞德於1431年被處以火刑燒死。不過在她死後25年,良心受責的他才以法王身份為貞德立案重審,最後平反。查理七世進行一系列重大改革,固定稅收制度,建立有騎兵和步兵的常備軍(這一政策後來被其子路易十一拋棄)。1435年後,查理七世不再定期召開三級會議。1438年查理七世在布魯日頒布國事詔書,使法蘭西教會一定程度上服從王室。1439年頒布建立常備軍的奧爾良法令。1440年,查理七世平息了大貴族的叛亂。查理七世在1453年結束了百年戰爭,收復了除加來之外英國在法蘭西境內的全部領地,法國在百年戰爭成功擊敗英格蘭,取得最後勝利。
『拾』 查理七世加冕為法國皇帝的原因是什麼以及他為什麼從來不去楓丹白露宮
1429年,伊莎菠的兒子查理七世因為得到聖女貞德的協助,在蘭姆斯人教堂正式加冕為法國皇帝。查理七世自幼與生母伊莎菠不合,所以對自己母親大力修建的楓丹白露宮一直存有嫌隙之心,他幾乎不去那裡,任其荒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