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請問法國大革命發生後,有什麼樣的行動,包括鎮壓對象是哪些
請問法國大革命發生後有什麼樣的行動?法國大革命刺激了工業發展
Ⅱ 巴黎工人起義和法國大革命的革命對象
法國大革命,法國特定歷史時期,是1789年在法國爆發的革命,統治法國多個世紀的君主制在三年內土崩瓦解。
巴黎工人武裝起義是在1871年舉行的。
所以兩者相距82年。
Ⅲ 在法國大革命中法國民眾的斗爭對象有哪些
教士(第一等級)、貴族(第二等級,封建君主和國外入侵勢力,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是採用暴力手段矛頭直指國王的權力,法國在這段時期經歷著一個史詩式的轉變
法國大革命是一場深刻的社會革命,它結束了法國一千多年的封建統治,在法國初步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政治體制。這場大革命還震撼了歐洲的封建制度,給它們以沉重的打擊。
Ⅳ 法國資產階級內部不同階層的斗爭是什麼
指吉倫特派,雅各賓派 熱月黨派的斗爭 以及雅各賓派內部的斗爭
吉倫特派的統治
8月10日的起義使吉倫特派取得政權,迫使立法會議廢除1791年憲法、國王退位、實行普選制。同時,法國軍隊和各地組織的義勇軍在9月20日的瓦爾米戰役打敗外國聯軍。
9月21日,由普選產生的國民公會開幕,9月22日成立了法蘭西第一共和國。1793年1月21日,國民公會經過審判以叛國罪處死路易十六。
吉倫特派當政以後,把主要力量用於反對雅各賓派、巴黎公社和巴黎無套褲漢。從1792年秋季起,人們不滿他們的溫和政策,要求打擊投機商人和限制物價。以忿激派為代表的平民革命家要求嚴懲投機商,全面限定生活必需品價格。而吉倫特派卻頒布法令鎮壓運動。
與此同時,法國軍隊在1792年10月後已經打到了國外。歐洲各國非常害怕,在1793年2月,普魯士、奧地利、西班牙、荷蘭、撒丁尼亞、漢諾瓦、英國成立了反法同盟,對法國進行武裝干涉。然而吉倫特派無力抵抗外國軍隊,巴黎人民於5月31日 - 6月2日發動第三次起義,推翻吉倫特派的統治,建立起雅各賓專政。
雅各賓專政
雅各賓專政後,平定了被推翻的吉倫特派在許多地區煽起的武裝叛亂。6月3日 - 7月17日頒布3個土地法令,使大批農民得到土地。6月24日公布1793年憲法,這是法國第一部共和制的民主憲法,但是由於戰爭未能實施。7月,改組並加強作為臨時政府機關的救國委員會,並把投機商人處決。10月底,他們把吉倫特派及其支持者斬首,包括布里索、羅蘭夫人、科黛,美國革命家托馬斯·潘恩也被捕入獄。1793年底 - 1794年初將外國干涉軍全部被趕出國土,國內的叛亂也基本平息。
1794年3-4月雅各賓內部開始了激烈的斗爭。馬拉被暗殺,羅伯斯比爾以搞陰謀的罪名處死了雅各賓派中與他政見不和的丹東、埃貝爾等人,使雅各賓派趨於孤立,人民也開始反對恐怖政策。
7月,國民工會中反羅伯斯比爾獨裁的力量組成熱月黨,於7月27日(法國新歷共和二年熱月9日)發動熱月政變推翻羅伯斯比爾並將他斬首。
熱月黨的統治
熱月黨人於10月解散國民公會,成立新的政府機構督政府。恐怖時期結束,但政局仍然不穩。1796年 - 1797年 ,督政府派拿破崙·波拿巴遠征義大利取得重大勝利,軍人勢力開始抬頭。1797年立法機構選舉時,許多王黨分子當選。督政府為打擊王黨勢力,宣布選舉無效。1798年立法機構選舉時雅各賓派的殘余勢力大批當選,督政府再次宣布選舉無效。這種政策歷史上稱為鞦韆政策。
1799年英國又組成第二次反法聯盟,以西哀士為首的右翼勢力要求藉助軍人力量控制局面。11月9日(共和八年霧月18日)拿破崙·波拿巴發動霧月政變,結束了督政府的統治,建立起臨時執政府,自任執政。法國大革命匆匆收場。
Ⅳ 攻打巴士地獄和巴黎公社成立斗爭的對象分別是什麼
攻打巴士地獄的對象是法國的封建階級。巴黎公社成立斗爭的對象是資產階級第三共和國
Ⅵ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爭,法國大革命的革命斗爭對象分別是什麼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針對的是當時的封建王朝統治,阻礙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具體對象是擁護君主制的保王黨(「騎士黨」)和擁護議會的清教徒(「圓顱黨」)之間的斗爭,英國革命是披著宗教的外衣進行,是保守的,不徹底的。
美國獨立戰爭不用說,是北美殖民地人民為了獨立,針對的是當時英國的殖民統治者。
18世紀末的法國大革命中,分別有大資產階級「立憲君主派」,中等資產階級「吉倫特派」,小商人、小企業主,律師等組成的小資產階級「雅各賓派」。針對特權階級(教士,佩劍貴族)、保王勢力與歐洲反法聯盟,比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晚了一個半世紀,面對的敵人更加強大,特權階級、保王勢力與歐洲反法聯盟勾結在一起,資產階級不得不喝人民群眾結成聯盟,相對於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來的更艱辛,同樣也更徹底。
Ⅶ 法國大革命最主要的斗爭對象是什麼階級
由資產階級發動,反對封建階級的
Ⅷ 18世紀末,法國革命面對哪些復雜的斗爭
法國革命戰爭是革命的法蘭西反對外國武裝干涉,鎮壓王黨叛亂的革命戰爭。18世紀末,整個歐洲還是封建勢力佔主導地位,法國革命所面對的既有歐洲的反法聯盟,又有國內王黨和教會勢力,斗爭異常激烈復雜。但法國大革命以深刻的政治經濟變革,激發了廣大民眾的革命熱情,以摧枯拉朽之勢推翻了封建統治。
Ⅸ 自由法國的堅持斗爭
6月本是法國最迷人的季節,這時卻陷入一片恐慌中。法國被賣國政府奉送給了希特勒,但法蘭西獨立自由的精神並沒有終結,具有斗爭傳統的法國人民是不會甘心屈服的。在法國軍隊中,有一個堅決主張抵抗德國侵略的人,他就是夏爾·戴高樂將軍。
戴高樂將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是個中尉,在凡爾登戰役中身負重傷被俘,戰後才回到法國。第二次大戰爆發後,他提出了針對德國閃電戰戰術建設機械化部隊的建議,但沒有受到重視。
在法國淪陷時,戴高樂堅決要求抵抗德國侵略者,但在當時的法國政府中,他孤立無援。
6月17日清晨,戴高樂將軍在機場送別英國斯皮爾斯將軍。
當兩位朋友握手告別,飛機即將緩緩起飛時,戴高樂將軍突然敏捷地一跳,躍上飛機舷梯,鑽進飛機的機艙,並「砰」地一聲關上機門。飛機飛上了藍天,騰空而去。機場上的人大為吃驚,但已無可奈何。
戴高樂將軍當時是法國國防部和陸軍次長。竭力反對貝當政府的賣國行徑,失敗後,他決定逃離法國,到國外重新組織力量繼續抗擊德國侵略者。逃離法國的第二天,在英國首相丘吉爾的支持下,6月18日下午,戴高樂將軍在英國廣播電台發表了《告法國人民書》,他向法國人民和全世界庄嚴宣布:
「法國的事業沒有失敗……法國並非孤軍奮戰!它不是單槍匹馬!它不是四處無援!……無論發生任何事,法蘭西的抵抗火焰不能熄滅,也決不會熄滅!」
戴高樂將軍要求希望自由的法國官兵們和他聯系。
戴高樂將軍的宣言激勵了三千萬法國人民的心靈。他們在失敗的痛苦中重新昂起頭來。巴黎的學生在凱旋門集會,表示他們對戴高樂的熱烈擁護。
法國的貝當政府對戴高樂將軍恨之入骨,他們在法國軍事法庭對戴高樂將軍進行缺席審判,徒刑從4年直至死刑。戴高樂將軍高揚「自由法國」的旗幟,以頑強的毅力開始拯救法國的斗爭。
6月29日,有200多名步、炮兵向戴高樂將軍報到,從敦刻爾克撤退的200多人投入「自由法國」的運動……到月底時,海軍中將米塞利埃,也來到倫敦,支持戴高樂將軍。到7月底時,有7000多人志願拿起武器為「自由法國」而戰,他們來自四面八方,有的從法國繞道西班牙逃到英國,有的從北非經直布羅陀海峽投奔而來……
「自由法國」總部設在泰晤士河畔的一座大廈里。戴高樂將軍籌建了法國民族委員會和武裝力量,在簡陋的辦公室里他接待從各地來的關心「自由法國」的人們。
7月14日是法國的國慶節,清晨,戴高樂將軍檢閱了首批「自由法國」的戰士。
一周以後,首批「自由法國」飛行員參加了對德國魯爾區的轟炸,戴高樂將軍組織了這次行動並發表了有關這次轟炸取得勝利的消息。
1940年8月,戴高樂將軍率領一支英、法聯合艦隊向德國進攻,不幸失敗,但戴高樂將軍並不屈服,他以頑強的精神繼續戰斗。
之後,戴高樂將軍又在非洲建立了一個可靠的作戰基地和精乾的行政機構,並出版了「自由法國」的報紙……
1943年5月,共產黨等16個政黨團體在法國國內共同組建了全國抵抗運動委員會,戴高樂派往國內的代表讓·穆旦擔任第一屆主席。到1944年3月,法國國內各抵抗組織的武裝力量(約50萬人)聯合為統一的內地軍,戴高樂將軍的將士們和德軍進行著英勇的戰斗。
1944年6月,蘇聯紅軍解放了波蘭,盟軍從諾曼底登陸後向法國挺進。
8月20日,戴高樂將軍率領「自由法國」的部隊隨同盟軍向巴黎挺進。26日,當戴高樂來到凱旋門時,他的軍隊受到了法國人民熱烈的歡迎:星形廣場和愛麗舍田園大街(即香榭麗舍大街)人山人海,他不時舉起手臂向含淚歡呼的巴黎人民致意……
Ⅹ 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的革命斗爭對象分別是什麼
英國的殖民統治和法國封建王朝專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