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法國大革命爆發的原因是什麼
法國大革命爆發的根本原因是: 封建專制阻礙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客觀原因: 在法國封建王朝不斷加強專制統治的過程中,法國啟蒙思想運動興起並蓬勃發展,涌現出眾多偉大的思想家,啟蒙思想家們有力地批判了封建專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會,描繪了未來「理性王國」的藍圖,為資產階級取得統治地位提供了思想上和理論上的准備。共同吹響了法國大革命的號角,為即將到來的法國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備。被推翻的法國國王路易十六曾經哀嘆:是伏爾泰和盧梭毀滅了法國。由此可見,精神力量一旦化為物質力量,其巨大作用是難以限量的。他們學說和理論為法國大革命做了重要的輿論准備。
Ⅱ 法國大革命爆發的根本原因
1.大革命爆發的原因:
第一,革命前尖銳的階級對立。法國大革命的發生比英國革命要晚大約一百五十年,當英國已經完成資產階級革命並開始工業革命的時候,法國還處於波旁王朝的封建專制統治時期,階級關系處於十分尖銳的對立狀態。它表現為:法國社會被分成三個等級,第一等級是教士、第二等級是貴族,他們占人口總數的不到1%,但卻佔有全國土地數量的2/3,並不承擔任何納稅義務。而廣大的第三等級卻承擔著國家的賦稅和其他封建義務,尤其是工人、城市平民和廣大農民,生活困苦不堪,他們強烈要求改變生活狀況。尖銳對立的階級關系,使法國社會如同到處堆滿了乾柴,隨時都有爆發革命的可能。
第二,資本主義發展與封建專制統治的矛盾。18世紀下半期,法國資本主義經濟已有很大發展,紡織業、冶金業和采礦業的發展最為迅速,其發達程度居歐洲大陸首位。對外貿易也得到迅速發展。但封建專制統治卻成為法國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障礙,其表現為:封建政府不斷提高稅收;全國各地關卡林立;封建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對此,資產階級十分不滿,他們要求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取消封建特權,反對專制統治。他們的要求和主張,在政治思想上的反映就是資產階級啟蒙思想。18世紀資產階級啟蒙思想的出現和廣泛傳播,為法國大革命和資產階級登上政治舞台,作了思想和輿論上的准備。
第三,財政危機的加劇。18世紀法國的專制王朝已經非常腐朽。對外戰爭屢遭敗績,統治者的揮霍無度,使得法國的財政赤字增加,負債累累。到1789年,國債已達45億鋰,僅付出的利息已同全年的財政收入相近,法國政府的財政瀕臨破產境地。
綜上所述,18世紀晚期的封建王朝在政治、經濟和社會意識方面,都已經出現全面危機,專制統治已成為法國社會發展的障礙。封建王朝的統治危機,使它無可挽回地陷入了絕境,這不僅削弱了它的統治力量,也為法國資產階級登上歷史舞台創造了條件。
Ⅲ 法國大革命是怎麼爆發的
革命發生的直接原因是1788年春法國的旱災。當時法國還沒有從發生在3年前的乾旱中恢復過來,上次乾旱因飼料不足出現了大規模的屠宰牲畜的情況,造成以牲畜的排泄物為主要肥料的法國農田肥力不足大量閑置。 1788年7月13日,周長達40厘米的冰雹連續敲打著農田,造成大量土地收成全無。同年冬天,法國處於嚴寒狀態。這致使法國大革命前夕麵包價格的大幅度上漲(從正常情況下的一個4磅麵包8蘇到1789年底的12蘇)[1],並使得患病人數和死亡率上漲,以及在革命前數月貧困階層的大規模飢荒和普遍的營養不良。飢荒甚至蔓延到歐洲的多個地區,而且政府缺乏足夠的運力致使食品無法運往災區。
法國大革命(1789年–1799年)是一段激進主義在法國乃至歐洲政治及社會層面橫行的時期。統治法國多個世紀的絕對君主制封建制度在三年內土崩瓦解。法國在這段時期經歷著一個史詩式的轉變:過往的封建、貴族和宗教特權不斷受到自由主義政治組織及上街抗議的民眾的沖擊,傳統觀念逐漸被全新的天賦人權、三權分立等的民主思想所取代。
法國大革命始於1789年5月的三級會議,革命的頭一年第三等級的革命民眾在6月發表了網球廳宣誓,7月攻佔巴士底獄,8月凡爾賽婦女運動迫使法國皇室在10月份返回巴黎。之後的幾年間不斷出現關系緊張的自由集會和保守的君主制度改革。1792年9月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成立,路易十六隨之在次年被推上了斷頭台。不斷出現的外部壓力實際上在法國革命中起到了主導角色,法國革命戰爭從1792年開始,戰爭取得了一個世紀以來法國未曾取得的勝利,並間接致使法國獲取了義大利半島的大部分土地和萊茵河以西的領土。在國內,民眾情緒的日益高漲導致了1793年至1794年恐怖統治的產生。羅伯斯庇爾和雅各賓派倒台以後,督政府於1795年開始掌權,直到1799年拿破崙上台。
Ⅳ 法國大革命爆發的原因
1、18世紀末第三等級同特權階級的矛盾日益加劇。特權階級頑固維護其特權地位。在第三等級中,農民和城市平民是基本群眾,是後來革命中的主力。資產者則憑借其經濟實力、政治才能和文化知識處於領導地位。
2、17世紀及18世紀歐美地區發生了一場思想及文化運動,認為這個宇宙的秩序是可以透過理性來掌握的。人類歷史從此展開在思潮、知識及訊息上的「啟蒙」,開啟了現代化和現代性的發展歷程。德國哲學家康德以「勇於求知」的啟蒙精神來闡述人類理性的角色。他認為啟蒙運動是人類的最終解放時代,將人類意識從不成熟的無知和錯誤狀態中解放。
3、在路易十五當政時期(1715年-1774年),由於人民極度不滿國王的統治,不斷遭到各種抨擊。這形成了啟蒙運動,涌現出了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狄德羅等一大批思想開明的人物,天賦人權、君主立憲、三權分立、主權在民等思想應運而生,並且日益深入人心。
法國大革命法國特定歷史時期,是1789年7月14日在法國爆發的革命,統治法國多個世紀的波旁王朝統治下的君主制在三年內土崩瓦解。
法國在這段時期經歷著一個史詩式的轉變:過往的貴族和宗教特權不斷受到自由主義政治組織及上街抗議的民眾的沖擊,舊的觀念逐漸被全新的天賦人權、三權分立等的民主思想所取代。對法國大革命結束的時間,世界史學界看法眾多,難成共識。在中國,以熱月政變作為大革命結束標志比較普遍,熱月政變推翻了雅各賓派的激進集權統治。
1794年7月27日,宣告了法國大革命中市民革命的結束。1830年7月巴黎人民發動七月革命,建立了以路易·菲利浦為首的七月王朝,至此法國大革命才徹底結束。在政變中建立了以熱月黨人為代表的政權。法國歷史進入維護大革命成果時期。
Ⅳ 法國大革命爆發原因及背景 詳細的
革命發生的直接原因是1788年春法國的旱災。當時法國還沒有從發生在3年前的乾旱中恢復過來,上次乾旱因飼料不足出現了大規模的屠宰牲畜的情況,造成以牲畜的排泄物為主要肥料的法國農田肥力不足大量閑置。 1788年7月13日,周長達40厘米的冰雹連續敲打著農田,造成大量土地收成全無。同年冬天,法國處於嚴寒狀態。這致使法國大革命前夕麵包價格的大幅度上漲(從正常情況下的一個4磅麵包8蘇到1789年底的12蘇)[1],並使得患病人數和死亡率上漲,以及在革命前數月貧困階層的大規模飢荒和普遍的營養不良。飢荒甚至蔓延到歐洲的多個地區,而且政府缺乏足夠的運力致使食品無法運往災區。
18世紀是法國經濟通貨膨脹日益惡化的時代,通貨膨脹使得社會購買力下降,1780年代地主因欠收加租又進一步削弱農民的收入。國內最大的地主群體羅馬天主教會對穀物徵收什一稅(dîme)。什一稅盡管表面上減輕了國王稅項對民眾的壓力,實際上對每天都餓著肚子的窮人而言是一座大山。國內設置的關卡則限制了國內的經濟活動[2],以及在間歇性的作物歉收時成為運輸障礙。資料顯示1788年貧戶的家庭一半收入花費在麵包上,1789年則達到80%。商品滯銷,農民湧入城市造成高失業率,都使得社會開始動盪不安。[3]
法國由於路易十五時代的過度參戰又未能打贏(特別是七年戰爭)而導致國庫空虛,以及參加美國獨立戰爭帶來的財政壓力。當時法國國債總量高達20億里拉。由於戰爭債務帶來的社會負擔,更因為君主體制指揮下的軍隊表現無能,以及缺乏為退役老兵提供社會服務所拖累。同時貴族階級,尤其是住在凡爾賽的路易十六和他的皇後瑪麗·安托瓦內特的驚人花費大大加重平民百姓的經濟負擔。老舊而效率低下的財政系統已無法負擔政府債務,而極不合理的稅務制度又讓這一切雪上加霜。
新舊階級勢力之間的沖突在某種程度上對革命推波助瀾。法國的貴族頭銜是開放的,讓一些有能力及有錢的第三等級人群有機會成為貴族。1700年至1789年間,法國社會增加了5萬個新貴族。隨著國家財政陷入危機,封爵的價錢越來越高。另一方面,一些沒落的貴族對這些新貴族也十分的不滿。貴族本身也有投資商業、礦業、地產等行業,因此中產階級財富與貴族財富的概念界限在18世紀以後變得模糊,但中產階級和貴族之間的沖突依然日益嚴重。[3]
由啟蒙時代帶來的憤恨和渴望,以及由此而生的社會和政治因素也是法國大革命產生的重要原因。這包括對專制王權的憤恨;那些和荷蘭、英國等國的商業城市有聯系的,也因為荷蘭爆發愛國者起義失敗吸引了荷蘭流亡人士,無形中無助長了法國革命的政治意識形態[4];野心勃勃的知識分子和商人對貴族特權和統治的憤恨;農民、工人以及資產階級對傳統貴族領主特權的憤恨;對神職特權者的憤恨和對宗教自由的渴望,相對貧困的鄉村低等教士對貴族主教的憤恨,和由此延伸的對天主教的憤恨,受新教徒控制的小兄弟會修士會對其它宗教機構的影響;對自由以及共和制度(尤其是隨著革命的深入發展)的渴望;以及國王解僱財政顧問中被視為人民代表的雅克·內克爾 和安·羅伯特·雅克·杜爾哥 。
Ⅵ 法國大革命爆發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1.大革命爆發的原因:
第一,革命前尖銳的階級對立。法國大革命的發生比英國革命要晚大約一百五十年,當英國已經完成資產階級革命並開始工業革命的時候,法國還處於波旁王朝的封建專制統治時期,階級關系處於十分尖銳的對立狀態。它表現為:法國社會被分成三個等級,第一等級是教士、第二等級是貴族,他們占人口總數的不到1%,但卻佔有全國土地數量的2/3,並不承擔任何納稅義務。而廣大的第三等級卻承擔著國家的賦稅和其他封建義務,尤其是工人、城市平民和廣大農民,生活困苦不堪,他們強烈要求改變生活狀況。尖銳對立的階級關系,使法國社會如同到處堆滿了乾柴,隨時都有爆發革命的可能。
第二,資本主義發展與封建專制統治的矛盾。18世紀下半期,法國資本主義經濟已有很大發展,紡織業、冶金業和采礦業的發展最為迅速,其發達程度居歐洲大陸首位。對外貿易也得到迅速發展。但封建專制統治卻成為法國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障礙,其表現為:封建政府不斷提高稅收;全國各地關卡林立;封建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對此,資產階級十分不滿,他們要求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取消封建特權,反對專制統治。他們的要求和主張,在政治思想上的反映就是資產階級啟蒙思想。18世紀資產階級啟蒙思想的出現和廣泛傳播,為法國大革命和資產階級登上政治舞台,作了思想和輿論上的准備。
第三,財政危機的加劇。18世紀法國的專制王朝已經非常腐朽。對外戰爭屢遭敗績,統治者的揮霍無度,使得法國的財政赤字增加,負債累累。到1789年,國債已達45億鋰,僅付出的利息已同全年的財政收入相近,法國政府的財政瀕臨破產境地。
綜上所述,18世紀晚期的封建王朝在政治、經濟和社會意識方面,都已經出現全面危機,專制統治已成為法國社會發展的障礙。封建王朝的統治危機,使它無可挽回地陷入了絕境,這不僅削弱了它的統治力量,也為法國資產階級登上歷史舞台創造了條件。
Ⅶ 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是什麼原因導致的你有什麼見解
法國大革命爆發的最初起因,是因為法國政府出現了財政危機。
至於出現財政危機的原因,說起來就比較復雜,這里只給大家說其中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美國獨立戰爭的時候,法國因為幫助美國,所投入軍費過多。
當然,很多人覺得不可思議,因為在大家印象中,美國能夠獨立,不是華盛頓等人努力么?與法國有什麼關系。但其實呢,美國可以獨立,本身就是英、法等國爭奪歐洲霸權的產物。如果沒有法國對美國的援助,就華盛頓率領的那些民兵,顯然是很難打贏英國。
對於這一點,我就不再展開說,大家只需要知道,當時法國政府出現了嚴重的財政危機,不管這財政危機是因為什麼弄出來的,它必須得解決,問題是怎麼解決呢?當時主要有兩種方案:
第一種方案,呼聲比較高,說是這財政危機,就是國王、教會和貴族們驕奢淫逸的生活給弄出來的,所以只要把國王、教會和貴族們把自己家的錢財拿出來,財政危機自然就能解決。
第二種方案,就是向廣大百姓征稅,來彌補政府的財政危機。
Ⅷ 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法國大革命的爆發,使得法國持續了多個世紀的君主制在短短三年就土崩瓦解。而革命爆發的主要原因就是統治階級的剝削、資本主義發展與封建專制統治的矛盾、財政危機的加劇等。
法國大革命前,法國處於封建專制時期,上層社會貴族數量少,卻佔有著大部分的土地、金錢和奴隸,且不用繳稅納稅。而下層階級的人民數量多,卻只佔有法國土地的三分之一,還要負擔沉重的稅收。所以,法國大革命爆發的原因之一,就是統治階級的剝削。
另外,資本主義與統治階級的矛盾也是法國大革命爆發的原因之一,在當時,法國的資本階段已經開始迅速發展,其中紡織業和煉金等方面在整個歐洲也位居前列。然而統治階級卻阻礙著資本主義的發展,像是不斷提升稅收,土地所有制等。
法國大革命爆發的最後一點原因,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財政危機的不斷加劇。當時法國的封建統治階級已經腐朽了,對外戰爭不斷失敗,開始負債累累。因而加劇剝削底層人民,導致底層人民承擔不起沉重的賦稅,只能奮起反抗。
Ⅸ 法國大革命爆發的原因有哪些
1、起因
革命發生的直接原因是1788年春法國的旱災。
18世紀是法國經濟通貨膨脹日益惡化的時代,通貨膨脹使得社會購買力下降,1780年代地主因欠收加租又進一步削弱農民的收入。
法國由於路易十五時代的過度參戰又未能打贏(特別是七年戰爭)而導致國庫空虛,以及參加美國獨立戰爭帶來的財政壓力。
新舊階級勢力之間的沖突在某種程度上對革命推波助瀾。
由啟蒙時代帶來的憤恨和渴望,以及由此而生的社會和政治因素也是法國大革命產生的重要原因。
2、簡介
法國大革命,法國特定歷史時期,是1789年在法國爆發的革命,統治法國多個世紀的君主制在三年內土崩瓦解。法國在這段時期經歷著一個史詩式的轉變:過往的貴族和宗教特權不斷受到自由主義政治組織及上街抗議的民眾的沖擊,舊的觀念逐漸被全新的天賦人權、三權分立等的民主思想所取代。對法國大革命結束的時間,世界史學界看法眾多,難成共識。在中國,以熱月政變作為大革命結束標志比較普遍,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和教參也採用了此觀點。
1794年7月27日,熱月政變推翻了雅各賓派的統治,宣告了法國大革命中市民革命的結束。1830年7月巴黎人民發動七月革命,建立了以路易·菲利浦為首的七月王朝,至此法國大革命才徹底結束。在政變中建立了以熱月黨人為代表的政權。法國歷史進入維護大革命成果時期。
Ⅹ 請問法國大革命爆發的根本原因是什麼還有其它的原因嗎
根本原因:資本主義發展和封建專制統治之間的矛盾。法國大革命是1789年在法國爆發的一場革命,是法國特定的歷史時期。統治法國幾個世紀的君主制在三年內崩潰。
1、法國大革命爆發的導火線:三級會議的召開。
①1789年,路易十六召開了最後一次三級會議,這次會議導致了法國大革命。大革命後,三級會議隨舊制度一道被廢除。法國大革命摧毀了法國的封建統治,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的進步思想,對世界歷史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4、啟蒙運動動搖了封建統治的思想基礎,為法國大革命准備了思想武器。
①17世紀及18世紀歐美地區發生了一場思想及文化運動,認為這個宇宙的秩序是可以透過理性來掌握的。人類歷史從此展開在思潮、知識及訊息上的「啟蒙」,開啟了現代化和現代性的發展歷程,在法國大革命的發展過程中,涌現了羅伯斯比爾和拿破崙等偉大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