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紐約的國旗是什麽樣的==機用==剩10分鍾!!!!
紐約的國旗掛的是美國的。
美國國旗美利堅合眾國的國旗旗面由13道紅白相間的寬條構成,左上角還有一個包含了50顆白色小五角星的藍色長方形。50顆小星代表了美國的50個州,而13條間紋則象徵著美國最早建國時的13塊殖民地。紅色象徵勇氣,白色象徵真理,藍色則象徵正義。這面旗幟俗稱「星條旗」(Stars and Stripes),正式名稱「合眾國旗」(The Flag of the United States)。它在正式成為美國國旗後曾經過28次修改。國旗是美國憲法以及權利法案所保障的所有自由的象徵。大多數時候它還是個人自由的象徵。
Ⅱ 紐約和悉尼的國旗
第一個是美國國旗,第二個是澳大利亞國旗。紐約是美國第一大城市,悉尼是澳大利亞第一大城市。
Ⅲ 一些國家的英文名,國旗,首都和其特點
日本Japan
國旗 太陽旗
首都 東京
櫻花是日本的國花,無疑也被日本人視為精神的象徵。日本人常以此為喻,認為人生便需如櫻花一般,只求最華美燦爛的一瞬,短暫亦無妨。這種信念通常會體現在他們生活、處事之道中,自古如此,久而久之便培養出了日本人特有的不惜一切力求向上、堅忍不拔的民族精神。
澳大利亞 Australia
國旗:旗地為深藍色,國旗的左上角為英國國旗圖案,表明澳大利亞與英國的傳統關系。下面為一顆較大的白色七角星,象徵組成澳大利亞聯邦的六個州和聯邦政府。旗地右邊為五顆白色的星,其中一顆小星為五角,其餘均為七角。五顆小星代表南十字星座(澳大利亞能看得最清楚的星座)。
首都: 堪培拉
澳大利亞人既有西方人的爽朗,又有東方人的矜持。 澳大利亞有特別濃厚的自由和無拘無束的氣氛 澳大利亞人文明有禮,樂於助人。在人流稀少的街上行走的話,人們即使互不相識也會打招呼和問候。
美國America
美國國旗為星條旗
首都 紐約
世界第一強國,經濟軍事教育水平均處世界前列
德國 Germany
首都: 柏林 (Berlin)
國旗 三色旗
德國是世界第四大經濟體,德國人非常注重規則和紀律,干什麼都十分認真。和西方許多國家相似,德國人比較注意禮儀。
法國France
法國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旗面由三個平行且相等的豎長方形構成,從左至右分別為藍、白、紅三色。
首都:巴黎
如果讓人們用一個形容詞來形容法國,最常見的就是「浪漫」(或曰法國人「散漫」)了。
英國England
國旗 米字旗
首都 倫敦
英國作為老牌工業國家,本質上有作為貴族的優越感,所以用來形容他們的詞就是紳士,但有人看來就是挑剔
俄羅斯Russian
俄羅斯國旗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約為3:2。旗面由三個平行且相等的橫長方形相連而成,自上而下分別為白、藍、紅三 色
首都 莫斯科
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資源豐富,但輕工業極度不發達
南朝Korea
國旗 太極旗
首都 首爾
資源教貧乏,電子工業相對發達,民眾的民族自尊心很強
加拿大Canada
首都 堪培拉
埃及,巴西。
Ⅳ 美國,日本,英國,法國,澳大利亞國旗和主要城市名勝各是什麼,求圖!快點喲,好評好評好評好評!
美國紐約,日本東京,英國倫敦,法國巴黎,澳大利亞堪培拉.老大剩下的自己網路下吧,不花多少時間。
Ⅳ 美國的國旗是星條旗,星條旗上為什麼是13條
我們知道,美國的國旗是星條旗,它的圖案由「星、條」兩部分組成。旗的左上方藍底上排列著許多顆白色的星,雄的其餘部分是13道紅白相間的條紋。美國的星條旗上為什麼是13條呢?
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自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後,西班牙、葡萄牙、荷蘭、法國、英國的殖民者相繼侵入,原有的土著居民印第安人不是被屠殺,就是被趕到荒僻的地區。在向美洲的殖民過程中,英國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經過8年的努力,獨立戰爭取得了勝利。後來,美國又用「購買」、強占、戰爭、掠奪、吞並等手段,不斷向外擴展領土,直到今天的50個州936萬平方公里土地。1818年,美國國會作出決定,國旗上的13道紅白相間的條子不變,但白星的數字要根據全國州的數字而變化,每增加1個州,就增加一顆星。1912年,國旗上已有48顆白星了。1958年,阿拉斯加成為第49個州。1959年, 夏威夷成為第50個州。所以,現在美國國旗上共有50顆白星,而國旗上的條紋卻仍舊是13條。
Ⅵ 紐約為何被稱為世界之都
紐約是世界特大城市之一,號稱「世界之都」,美國人昵稱其為「大蘋果」,是美國最大的金融、商業、貿易和文化中心。城市位於紐約州東南哈得孫河口,地處北溫帶,瀕臨大西洋,氣候溫和濕潤。市區面積780平方公里,人口約有800餘萬,是全球最重要的交通樞紐、最繁忙的海港城市。紐約市由曼哈頓、布朗克斯、布魯克林、皇後和斯塔滕島五個行政區組成,此外,還包括自由島、埃利斯島、加弗納斯島、羅斯福島等小島。
紐約有300多年歷史。最早的居民點在曼哈頓島的南端,原是印第安人的住地。1524年義大利人弗拉贊諾最早來到河口地區,1609年英國人哈得孫沿河上溯探險,該河便以他的名字命名。1626年荷蘭人以價值大約60個荷蘭盾(相當24美元)的小物件從印第安人手中買下曼哈頓島辟為貿易站,稱之為「新阿姆斯特丹」。1664年,英王查理二世的弟弟約克公爵佔領了這塊地方,改稱紐約(即新約克,英國有約克郡)。1686年紐約建市。獨立戰爭期間,紐約是喬治·華盛頓的司令部所在地和他就任美國第一任總統的地方,也是當時美國的臨時首都。1825年,連接哈得孫河和五大湖區的伊利運河建成通航,以後又興建了鐵路,溝通了紐約同中西部的聯系,促進了城市的大發展。到19世紀中葉,紐約逐漸成為美國最大的港口城市和集金融、貿易、旅遊與文化藝術於一身的國際大都會。
紐約是美國最大經濟中心及僅次於芝加哥和洛杉磯的全國第三大工業中心。工業以服裝和出版業最盛;次為化學、電氣器具、金屬製品、食品、化妝品、玩具和煉油等。服裝業集中於曼哈頓區,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裝業中心之一。印刷出版業集中於市區,設有全國著名出版社的總部。
紐約是美國和世界的金融和證券交易中心。位於曼哈頓島南部的華爾街聳立著許多摩天大樓,集中有幾十家大銀行、保險公司和證券交易所,以及成百家大工業公司和運輸公司的總經理處。紐約也是美國運輸業最發達的地區,紐約港區岸線總長1200多公里,擁有水深9.13米的泊位400多個以及現代化的裝卸、干船塢和庫藏設施。貨運量居全國第2,對外貿易居全國首位。港口與河運、鐵路、公路和航空構成一個綜合運輸系統。約翰?肯尼迪國際機場為世界上客貨流量最大的航空港之一。大市區所屬的各島之間,有多座橋梁和多條河底隧道相連貫。
紐約也是全國文化教育和電視、廣播中心。擁有94所大學和學院,976所公立學校,914所私立學校。紐約市立大學規模最大,哥倫比亞大學是全市創建最早的高校,是最著名的私立大學;其次是紐約大學等。福爾特罕和聖約翰大學是著名天主教會學校。此外還有眾多的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科研機構、藝術中心等。其中最著名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是全美洲規模最大的一所。自然歷史博物館也享有盛名。紐約的公園、游樂場、海灘療養地、劇院、歌劇院、音樂廳、畫廊等均佔全國首位。僅公園就有100餘個。聳立在自由島上的自由女神像被視作紐約市的「陸標」,建成於1886年,是法國人民為紀念美國獨立戰爭和兩國人民友誼而贈送的禮物。自由女神像連底座約高100米,內有螺旋形階梯和電梯可抵達女神像頭部,頭部內是一間可容40餘人的觀覽廳,可眺望港區全景。
在紐約市的各區中,曼哈頓區居最重要地位,向有「紐約市的心臟」之稱。它位於同名島上,面積80平方公里,在5個區中面積最小。百老匯大街呈東南――西北向斜貫全島,島上著名的旅社、餐館、百貨公司、專業商店、影劇院、音樂廳和博物館大都集中於此。此區中部有洛克菲勒中心,聚集了許多摩天樓群。如座落在本區南部第五大道與34街口的帝國大廈,完成於1931年,樓高381米,有102層。中央區西南是「服裝業區」。北鄰為商業繁盛的時報廣場。中央區西部,伊斯特河畔,是聯合國總部所在地,矗立著39層的聯合國秘書處大樓(聯合國大廈);其北是聯合國會議廳,南為藏書數十萬冊的聯合國圖書館。中央區以北是中央公園,公園西面有「林肯中心」,是美國的藝術和文化中心,世界各國有名的交響樂隊、歌劇團和芭蕾舞團常到此演出。曼哈頓島南端集中了市政廳和聯邦、州、市、縣許多辦公機構。其東南即為華爾街,東西走向,與百老匯大街斜交。曼哈頓島北端是黑人聚居區哈萊姆區,島南有康尼小島,兩島間僅隔狹窄水道,是假日游想的地區之一。
曼哈頓東北隔狹窄的哈勒姆河,是布朗克斯區,面積約140平方公里。三面臨水,僅北部連接大陸,是紐約唯一在大陸的一個區。有規模很大的現代化火車客、貨運站,工商業都很發達。
布魯克林區位於長島西部。主要工、商業點靠近伊斯特河,被稱為長島中的精萃。區中央有「森林山」,其旁為同名公園,系1913年所建,景色優美。
斯塔滕島區東北隔紐約灣同曼哈頓和布魯克林區相望,是人口最少的一區,也是5個區中經濟規模最小的。東南岸和南岸多公園、海灘和療養地。
紐約的主要景點有:帝國大廈 Empire State Building、洛克斐勒中心 Rockefeller Center、自由女神 Statueof Liberty、聯合國 The United Nations、中國城 Chinatown、大都會美術館The Metropolitan Museumof Art、華爾街 Wall Street等。
2009年世界城市GDP排名
1------東京------8028.5億美元
2-------紐約------4159.4億美元
3-------倫敦------2909.6億美元
4------洛杉磯-----2003.1億美元
5-------大阪------1943.2億美元
6-------香港------1721.3億美元
7------芝加哥-----1491.7億美元
8------多倫多-----1448.2億美元
9-----墨西哥城----1271.9億美元
10----蒙特利爾----1152.4億美元
11------上海------1152.2億美元
12------橫濱------1138.3億美元 13-----名古屋-----1071.3億美元 14------柏林------1031.6億美元 15-----休斯敦-----1033.2億美元 16------馬德里------998.5億美元 17-----首爾-----991.8億美元 18------漢堡-------971.4億美元 19-----新加坡------969.5億美元
20------巴黎-------945.7億美元
Ⅶ 法國是什麼
法蘭西共和國是位於歐洲西部的一個半議會制半總統制國家,現為法蘭西第五共和國,與比利時、盧森堡、德國、瑞士、義大利、摩納哥、安道爾、西班牙接壤,隔英吉利海峽與英國隔海相望。法國在19世紀至20世紀早期是僅次於大英帝國的世界第二強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實力大為削弱,殖民帝國逐步瓦解。不過,現在的法國仍是一個在文化、經濟、軍事和政治等方面擁有巨大影響力的世界強國,亦為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法國還是歐盟和北約創始會員國之一,亦是八國集團和《申根公約》的成員國。首都巴黎是全球領先的世界級城市之一。
國家名稱:法蘭西(第五)共和國 外文名稱:The Republic of France(英語)、République francaise(法語) 簡稱:法國,法蘭西 所屬洲:歐洲 首都:巴黎 主要城市:戛納,馬賽,里昂,波爾多 國慶日:7月14日 國歌:《馬賽曲》 國家代碼:FRA 官方語言:法語 貨幣:歐元 時區:UTC+1(夏時制UTC+2) 政治體制:半總統共和制 國家領袖:總統弗朗索瓦·奧朗德,總理讓-馬克·埃羅 人口數量:6386萬(2012年) 人口密度:116人/平方公里(2012年) 主要民族:法蘭西人,科西嘉人,巴斯克人 主要宗教:天主教 國土面積:551,602平方公里 水域率:0.26% GDP總計:2.55萬億美元(2011年)國際匯率 人均GDP:40,009美元(2011年)國際匯率 國際電話區號:+33 國際域名縮寫:.fr 道路通行:靠右駕駛 國鳥:高盧雞 國花:鳶尾花 國石:珍珠 國家格言:自由、平等、博愛 人類發展指數:0.884 國名法國全稱法蘭西共和國(法語:La République Française)。國名源於中世紀前期的法蘭克王
法國風景(25張)國。自從法蘭克王國分裂後,西部法蘭克王國沿用其名稱並演變為法蘭西。「法蘭西」(France)這一稱呼最早出現於11世紀的《羅蘭之歌》中。現為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在漢字文化圈中,中國稱其為法蘭西,簡稱法國。[1]國旗三色旗是法國大革命時巴黎國民自衛隊隊旗。白色代表國王,藍、紅色代表巴黎市民,是王室和巴黎資產階級聯盟的象徵。今天的法國人民也認為,三色旗上的藍色是平等的象徵,白色是自由的象徵,而紅色代表了博愛,正如法國人民「自由、平等、博愛」(法語:"Liberté, égalité, fraternité")的宣言。1946年憲法確認其為國旗。三色帶的寬度比為30:33:37。國徽法國沒有正式國徽,但傳統上採用大革命時期的紋章作為國家的標志。紋章為橢圓形,上繪有大革命時期流
法國國徽行志之一——束棒,這是古羅馬高級執法官用的權標,是權威的象徵。束棒兩側飾有橄欖枝和橡樹枝葉,其間纏繞的飾帶上用法文寫著「自由、平等、博愛」。整個圖案由帶有古羅馬軍團勛章的環帶飾品所環繞。國歌自由的贊歌——《馬賽曲》,作於1792年奧、普武裝干涉法國革命的危急時刻,表達了法國人民爭取民主、反對暴政的堅強信心和大無畏精神。歌詞原作者是魯日·德·里斯爾。1792年12月,《馬賽曲》被革命政府宣布為「共和國之歌」。到1795年,被國會正式通過定為國歌。法國大革命期間,有過許多鼓舞鬥志的戰斗歌曲,而最受群眾喜愛、流行最廣的當屬《馬賽曲》。馬賽曲的作者名叫魯熱·德·利爾。這首新歌,原名為《萊茵軍進行曲》,1792年4月24日,由德·利爾在斯特拉斯堡首次演奏,不久就傳遍了全國。三個月以後,法國第二大城馬賽的工人革命隊伍高唱這首歌曲,浩浩盪盪地開進巴黎;馬賽的俱樂部每次召開會議,開始和結束時都必定演奏這支歌曲;馬賽人在行軍路上也高唱這支歌。《馬賽曲》因此得名。1795年,《馬賽曲》正式定為法國國歌。以後,這支歌曾被拿破崙一世、路易十八和拿破崙三世廢止過。人口截至2008年1月1日,法國人口估計為6380萬,其中本土人口6190萬,海外人口190萬。據法國國家統計與經濟學研究所2010年1月1日最新統計,法國居民共計約6530萬,其中城市人口6280萬。[2]邊境有阿爾薩斯人、布列塔尼人、科西嘉人、巴斯克人、佛拉芒人等。通用法語。居民中81.4%的人信奉天主教,6.89%的人信奉伊斯蘭教,其他人信新教、猶太教、佛教等宗教。
Ⅷ 國旗的由來
國旗的由來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國民黨反動政權覆滅。在9月召開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上,確定五星紅旗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國旗的設計者是曾聯松。國旗中的大五角星代表中國共產黨,四顆小五角星代表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四個階級。旗面為紅色,象徵革命,星呈黃色,表示中華民族為黃色人種。五顆五角星互相聯綴、疏密相間,象徵中國人民大團結。每顆小星各有一個尖角正對大星中心點,表示了人民對黨的向心之意。
中國國旗旗面為紅色,長方形,長與高之比為 3:2,旗面左上方綴有五顆黃色五角星,其中一星較大,居左方;四星較小,環拱於大星之右。
國旗旗面的紅色象徵革命。星用黃色是為著在紅地上顯出光明。旗上的五顆五角星及其相互關系象徵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人民大團結。
中國國旗中的大五角星代表中國共產黨,四顆小五角星代表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四個階級。旗面為紅色,象徵革命,星呈黃色,表示中華民族為黃色人種。五顆五角星互相聯綴、疏密相間,象徵中國人民大團結。每顆小星各有一個尖角正對大星中心點,表示人民對黨的向心之意。
一號國旗:288cm*192cm
二號國旗:240cm*160cm
三號國旗:192cm*128cm
四號國旗:144cm*96cm
五號國旗:96cm*64cm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是五星紅旗。毛澤東在拿出五星紅旗方案時說:「許多人都說這個方案好。中國革命的勝利,就是在共產黨領導下,以工農聯盟為基礎,團結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共同奮斗取得的。這個設計符合中國革命的歷史事實。至於有人考慮四個階級的提法今後是否適用的問題,那麼,四顆小星也可以表示全國人民大團結,也能反映中國革命的實際。」
五星紅旗作為中國的象徵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它從1972年起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和世界上兩百面左右的國旗一起飄揚。它隨著中國科學考察隊升起在南極和北極,隨著中國登山隊升起在珠穆朗瑪、希夏邦馬等高峰之巔。它出現在奪得世界冠軍的運動員的肩膀上,反台獨示威遊行的行列里。
然而,隨著時代的前進,對五星旗的批評意見逐漸多了起來。首先,是它圖案的含義。它那「大星代表共產黨,四小星代表四個階級心向黨」的定義顯然只是從1949到1956年這短短幾年的政治口號。毛澤東似乎預見到這個問題,事先提出了四小星代表全國人民大團結的另解。可是,把一黨領導固定在國旗的形式里,畢竟與民主的潮流不合,而且那些星究竟代表什麼,實在有些可疑。有人指出,那些星來自蘇聯國旗鐮刀斧頭之上的那顆星。不妨看看同屬於社會主義國家的越南和北朝鮮,它們的國旗上都有星,尤其是越南國旗跟中國國旗幾乎完全一模一樣,不過只有一顆星而已。
第二,這面國旗沒有體現中國的特徵。清朝的龍旗雖然陳舊,但確實是百分之一百的中國風格。比起南韓的八卦旗,加拿大的楓葉旗,柬埔寨的吳哥旗,五星旗在這方面確實慚愧。毛澤東也料到了這一點,他說過:「過去我們總要求在國旗上體現中國特徵,其實,許多國家的國旗都沒有國家特徵,蘇聯、美國的國旗都沒有什麼國家特徵。國家特徵也可以放在國徽中表現。」 蘇聯的國旗確實沒有國家特徵,只有政治意義。美國星條旗卻體現了美利堅合眾國的精神和歷史。毛澤東的說法讓人感到牽強。
盡管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成功和中國國力的增強,五星紅旗在世界上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但對它的批評從來沒有停止過。然而,1995年中日聯合考察隊在新疆尼雅古城的發現決定性地改變了這一切。
1995年尼雅考古價值最高的發現當屬種類豐富、保存完好、特色鮮明的大量織錦。在眾多的織錦文物中,有一件織物堪稱絕品,它就是色彩艷麗的「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其長18.5厘米,寬12.5厘米;圓角長方形,白絹緣,長邊各縫綴三條黃絹系帶。錦為五色平紋經錦,圖案為變形雲紋及星紋、孔雀、仙鶴、辟邪、虎等瑞獸紋樣,在花紋間織出星占祈瑞文字篆書「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質地厚實,紋樣瑰麗流暢,世之罕見。
在我國古代天文學中,「五星」是 「金、木、水、火、土星」的簡稱。《史記.天官書》曰:「五星分天之中,積於東方,中國利;積於西 方,外國用兵者利。五星皆從辰星而聚於一舍,其所舍之國可以法致天下……」。《漢書.趙充國傳》中漢宣帝的敕令中也有:「今五星出東方,中國大利,蠻夷大敗。」。長沙馬王堆三號墓中出土的帛書《五星占》斷言:「漢之興,五星聚於東井。」
盡管毛澤東和梁思成在設計五星紅旗時並不知道這些史記漢書上的文字,更不能預料尼雅古城的考古發現,但遙遠古代的祝福畢竟經由他們的手實現了。據考證,「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的說法是戰國時代的占星家石申首先論述的,那麼,這個說法就有大約兩千五百年的歷史。在當今,在五星紅旗飄揚的地方,古老的中華極其迅速地發展起來,使整個世界都為之瞠目。五星旗象徵了中國旺盛的國運,它將使中國有利,使綿延五千年的古老文明走出近代將近兩百年的低谷,實現偉大的復興。根據史記的說法,大星的意義也可以確定,它就是辰星,辰星是水星的別名。只要「五星皆從辰星而聚於一舍」,中國就可以法致天下,成為偉大的強國。有人說這是讖緯迷信,但這並不是迷信,而是尼雅織錦發現之後五星旗被賦予的新意義。五星關系國運,是不宜更改的。
Ⅸ 美國國旗的由來
美國的國旗又叫「星條旗」(the Starspangled Bannerr)。其主要部分是7道紅色和6道白色相間的彩條,旗的左上方是一個底色為藍色的矩形圖案,上面有50顆白色五角星。如今的美國這面國旗,在歷史上前前後後已經被更改了26次。美國的國歌名為《星條旗》,其歌詞的創作已有180多年的歷史。
1775年12月,華盛頓大陸軍的一名海軍軍官曾經在「艾爾弗雷德號」艦艇上升起一面旗幟,旗幟的左上角是縮小了的英國「米字旗」,其餘部分排列著13條橫條。它反映了英屬北美殖民地溫和派代表要求取得英帝國范圍內自治的主張。1776年6月,華盛頓、羅斯上校和銀行家莫里斯來到費城一位女裁縫——羅斯上校的侄媳羅斯夫人的小店鋪,請她按照畫家威廉·巴雷特設計的圖案縫制一面旗幟。圖案的左上角是藍色長方形,上面無規則地排列著13顆白色六角星,其餘部分是13條紅白相間的橫條。羅斯夫人建議把六角星改為五角星,排成一個圓圈,以更好地體現13個殖民者在爭取獨立的斗爭中的團結。華盛頓採納了她的意見。不久,羅斯夫人精心縫制的第一面星條旗誕生了。1777年6月14日,大陸會議批准這一樣式的星條旗為美國國旗,國旗上的每一道彩條和第一顆五角星代表剛剛宣布獨立的13個原殖民地州中的一個。1795年,當佛蒙特和肯塔前兩個州加入聯邦時,美國國會通過一項決議:將原來國旗上的 13道彩條和13顆星分別改為15道彩條和15顆星。到1817年,新聯邦內已有20個州。顯然,如果仍按每增加一個新的州就增加一道彩條和一顆星的辦法去做,就會破壞原來國旗的整體布局。於是,國會於1818年又通過一項新的法案,規定:國旗上五角星的數目應與合眾國州的數目相等,凡1個新州加入聯邦,國旗上就增加1顆白星;但國旗地仍恢復為13條紅白相同的橫條,不再隨州數增加而改變,以紀念贏得美國獨立的最早的13個州的歷史功績,並保持原國旗整體布局的穩定。到1959年,國會批准夏威夷為美國第50個州。於是,美國國旗左上角藍色矩形內就有T50顆白色五角星,它們分成9排平行排列,其中,單序數行6顆星,雙序數行5顆星,旗地仍為13條紅白相間的橫條。1983年6月,美國總統里根宣布6月14日為「美國國旗日」。
1812年,不甘心美國獨立的英國重又進犯美國,美英再度開戰。1814年8月,英艦炮轟巴爾的摩要塞麥克亨利堡。當時,被扣壓在美艦上的美國律師弗朗西斯·基看到星條旗仍在麥克亨利堡上空飄揚,非常激動,隨即寫下了《星條旗》的歌詞。後來作曲家斯坦福特和史密斯為《星條旗》譜曲。1815年,美國再次打敗英國,取得了被稱為「第二次獨立」 的勝利。1931年3月3日,美國國會批准《星條旗》為美國的國歌。歌詞共4段,其第一段歌詞如下:「哦,你可看見,透過一線曙光,我們對著什麼,發出歡呼的聲浪?我們的星條旗,冒著一夜炮火,依然迎風招展,在我軍碉堡上。火炮閃閃發光,炮彈轟轟作響,它們都是見證,星條旗安然無恙。你看群星燦爛的星條旗還高高飄揚在這自由國家、勇士的家鄉。」
Ⅹ 美國紐約的國旗和加拿大的國旗是怎樣的
美國的國旗是星條旗,加拿大是楓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