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馮子材打敗了法國哪個將領

馮子材打敗了法國哪個將領

發布時間:2022-07-05 11:28:18

A. 大清名將馮子材如何打敗法國人

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12年,末代皇帝溥儀遜位,是近代中國史上最為壓抑黑暗的時刻,在大清國搖搖欲墜的六十多年間。內憂外患國運多舛;幾多名臣心懷家國天下,試圖力挽狂瀾拯救危局;卻又一個個相繼沉入歷史的滾滾洪流。不同的是,有的人孜孜一生卻晚節不保,有的人以死相搏而流芳百世,他們在用生命踐行著,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民族英雄馮子材

1818年馮子材出生於廣西欽州,他自幼父母雙亡,後來當過鹽販,幾個月後擔心被官府抓就不幹了,改行當了木匠,後來還干過漁夫,還替人護送牛幫

鴉片戰爭時,馮子材22歲出生,此時的他已經混跡於江湖多年參加過天地會起義。還當了個小頭目,要論農民起義,他比洪秀全還早,但是後來馮子材率部接受了朝廷的招安。從此開始了他評判的生涯,從廣西一路追擊太平軍到了南京城,紮下了江南大營,幾年下來軍功卓著,官銜也由哨官千總副將總兵;一路升到廣西提督,攻滅太平軍後馮子材又相繼到廣東廣西貴州等地滅火,乾的是刀口舔血的活,為清廷立下赫赫戰功。

馮子材血戰鎮南關

從1869年開始的十年間,大清的附屬國越南內亂嚴重,越南國王向清政府求援,點名邀請廣西提督馮子材前來幫忙平叛。當時馮子材50多歲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馮子材三次出關進入越南平叛每次都能大勝而歸,在中越邊境尤其是越南聲名顯赫人稱大清國的『南天門』;可是馮子材為人剛直不阿,常常彈劾貪官污使,官場風雲險惡,馮子材屢次遭到排擠,無奈之下他只好告病還鄉。

晚清時期列國圖謀瓜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只能任人宰割,而多國對中國的土地虎視眈眈,對中國的瓜分與野心,他們製作了時局圖寫著『中國』,更為直接的將中國畫成一個披薩餅;列強們正在用刀劃分著屬於自己的那一塊。對中國官員的憤怒,置若罔聞,如何敲開中國的大門,是各國列強思考的一個問題。英國佔領香港進一步進攻廣州。日本選擇了朝鮮作為跳板,而法國選擇了越南。

民族英雄馮子材故居

北黎事件,清兵這一次格外地能打法軍死亡20多人,這一下可氣壞了法國公使。談判不成戰爭繼續1884年8月22日;法國軍艦突然偷襲,停泊在馬尾軍港的福建水師。清軍主要將領畏戰棄艦而逃,福建水師各艦群龍無首倉惶應戰,由於裝備老化落後,實力差距巨大海戰不到一個小時,福建水師的11艘戰艦就有9艘被擊毀,另外兩艘自沉,19艘運輸船全部沉沒,水軍官兵殉國760人,福建水師幾乎全軍覆沒,而法軍僅5人死亡,15人受傷,3艘軍艦受傷,隨後發過海軍摧毀了馬尾造船廠和兩岸炮台,史稱馬尾海戰,馬尾海戰慘敗激起國人的極大憤慨。1884年,清政府被迫向法國宣戰,中法戰爭正式宣告爆發。

民族英雄馮子材

這時,朝廷又想起了曾經的『南天門』老蔣馮子材,早在半年前,先前把馮子材排擠走的張樹聲就派人來請過,來的兩個小吏趾高氣昂,結果吃了閉門羹,馮子材以『舊病未愈』為由給回絕了,

這一次,兵部尚書兼欽差大臣彭玉麟親自來到欽州,雖然乘坐八抬大轎而來,彭玉麟卻早早下轎步行來到馮府門口,一看;馮子材正在干木匠活兒,兩個人來到客廳,彭玉麟先是痛陳法國人尋釁滋事,福建水軍全軍覆沒,不僅如此,還企圖『北擾直隸脅京師』聽到這里馮子材怒火中燒,沙包大的老拳青筋畢露,猛地錘在桌子上,法寇小丑膽敢如此橫行,不予懲戒,怎能警戒異類而大振國威』聊到當今的中法戰事,馮子材雖然足不出戶卻自有一番精闢的看法,彭玉麟看時機已到,單刀直入地問道,『萃翁能否出山相助老夫與香帥一臂之力』隨即拿出朝廷所賜的一把龍頭大刀,文官三品以下武官二品以下可以先斬後奏馮子材壓抑多年的蠻橫勁上來了。『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如蒙垂愛敢不效命』聽到這里,早在等在門外的老部下們都走了出來。個個喜笑顏開,終於又有仗打了。

民族英雄馮子材

作為當時大清國外交和軍務的實際掌權者,李鴻章是名符其實的主和派,向來與張之洞左宗棠為代表的主戰派不和,對任用馮子材抗法,他特意寫了一封奏摺,提出了一個問題;其中最精煉的就是說馮子材有『四不能戰』

年老體衰力不從心不能戰一也

腹中無墨胸無韜略不能戰二也

兵械簡陋殺傷力弱不能戰三也

萃軍狼軍戰法過時不能戰四也

在李鴻章看來,馮子材只是一介武夫,又老又沒文化,不僅兵器差,還在用過時的戰術,這怎麼能和法國人打仗呢?聽聞李鴻章『四不能戰』的嘲諷,馮子材針鋒相對的上書。細數自己有『四能戰』

其一人老節堅久經沙場能戰

其二胸存正義腹有遠謀能戰

其三赤膽忠肝保土安民能戰

其四眾志成城牛犢驅虎能戰

當時朝廷之上,有人嘲笑馮子材這是『嘩眾取寵』但是左宗棠卻認為,當今朝廷敢於『嘩眾取寵』的人也不多了兩廣總督張之洞同樣在奏章中稱,馮子材『老成宿將熟習邊境軍務威望遠播馮雖老聞未衰將才難得』在他的推薦之下,馮子材取得廣西關外幫辦軍務之職,萃軍隨即開赴鎮南關前線。

民族英雄馮子材

雖然歷史已經過去了,但是馮子材將軍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廣西名將,對於當地人來說這是一件非常自豪的事情。它留下的不僅是值得後人稱頌的事跡,更是精神財富。

曾經有幸去馮子材故居參觀,說實話真的寒酸,根本不像一個將軍的故居,零星的房子,還有一片空曠的練兵場,不像北方其他官員的府邸奢華宏偉。足以見得,馮將軍是一位值得尊重兩袖清風的人物,其實最讓我感到震撼的是,它的大廳中央放著一張當時大清國的地圖,如今依然還在,那時的大清國土真的好遼闊啊!!

B. 馮子材擊敗的法名將是誰

馮子材(1818年7月29日—1903年9月18日),字南干,號萃亭,生於廣西欽州,中國晚清抗法名將。自幼父母雙亡,流落江湖,曾做過木工,在社會風氣和親友言行的熏陶下,馮子材的思想中充滿了許多儒家的正統觀念,並以此來嚴格要求自己。1884年法軍進犯滇桂邊境時,兩廣總督張之洞奏請起用馮子才,稱馮「老成宿將,熟習邊境軍務,威望遠播」。光緒十年十月,馮子材率部抵達廣西龍州,並取得鎮南關大戰勝利,連克越南文淵、諒山。後任過雲南、貴州提督,累官至太子少保,86歲卒於軍旅。著有《軍牘集要》。
尼格里

C. 馮子材法國對手是誰

10月25日﹐法國東京海域分艦隊司令孤拔受命為北越法軍統帥。12月初﹐決定向紅河三角洲中國軍隊防地發動攻擊。
戰爭的爆發 中法戰爭是從1883年12月的山西之戰開始的。法國的軍事行動第一個目標確定為山西。山西的防軍主要是黑旗軍﹐同時也有七個營正規的桂軍和滇軍。法軍於14日發起攻擊﹐中國駐軍被迫實行了軍事抵抗。法軍依靠優勢的裝備﹐16日佔領山西。
1884年2月﹐米樂繼孤拔為法軍統帥﹐兵力增至一萬六千人﹐圖謀侵犯北寧﹐籌劃給中國軍隊更大的打擊﹐從而迫使清統治者完全屈服。時清政府在北寧一帶駐軍約四十營﹐但由於將帥昏庸﹑怯懦﹐互不協調﹐軍紀廢弛﹐兵無鬥志。3月12日﹐法軍來攻﹐北寧失守﹔19日﹐太原失陷﹔4月12日﹐法軍進駐興化。法國利用軍事勝利的形勢﹐對越南和中國都展開了進一步的政治脅迫。6月﹐法國政府與越南訂立最後的保護條約。

清廷得悉前線軍事挫敗的消息後﹐以撤換大批疆吏廷臣掩飾敗績。全面改組軍機處﹐恭親王奕欣等被黜退﹐以禮親王世鐸代之。貝勒(後為慶親王)奕劻主持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而實際大權操在醇親王奕(光緒帝生父)的手中。授權李鴻章與法國代表舉行和談。5月11日﹐李鴻章與法國代表福祿諾在天津簽訂了《中法會議簡明條約》(又稱《李福協定》)。主要內容是﹕中國同意法國與越南之間「所有已定與未定各條約」一概不加過問﹐亦即承認法國對越南的保護權﹔法國約明「應保全助護」中國與越南毗連的邊界﹐中國約明「將所駐北圻各防營即行調回邊界」﹔中國同意中越邊界開放通商﹐並約明將來與法國議定有關的商約稅則時﹐應使之「於法國商務極為有利」﹔本約簽訂後三個月內雙方派代表會議詳細條款。17日﹐福祿諾交給李鴻章一份節略﹐通告法國已派巴德諾為全權公使來華會議詳細條款﹐並單方面規定在越南北部全境向中國軍隊原駐地分期「接防」的日期。李鴻章沒有肯定同意這個規定﹐又沒有明確反對﹐亦未上報清朝中央政府。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www.tiexue.net/ ]
6月23日﹐法軍突然到諒山附近的北黎(中國當時稱為觀音橋)地區「接防」﹐無理要求清軍立即退回中國境內。中國駐軍沒有接到撤軍命令﹐要求法軍稍事等待﹐法軍恃強前進﹐開槍打死清軍代表﹐炮擊清軍陣地。清軍被迫還擊﹐兩日交鋒﹐法軍死傷近百人﹐清軍傷亡尤重。這次事件史稱「北黎沖突」或「觀音橋事變」。法國以此為擴大戰爭的藉口﹐照會清政府要求通飭駐越軍隊火速撤退﹐並賠償軍費兩億五千萬法郎(約合白銀三千八百萬兩)﹐並威脅說﹐法國將佔領中國一兩個海口當作賠款的抵押。清政府雖然認為這是無理勒索﹐但仍派兩江總督曾國荃於7月下旬在上海與巴德諾談判﹐以求解決 爭端。談判未有結果﹐法國重新訴諸武力。
法國將戰火擴大到中國東南沿海 法國派巴德諾與曾國荃進行談判的同時﹐繼續製造事端﹐再次挑起戰爭。從1884年5月《簡明條約》簽訂前後法軍攻擊基隆起﹐到1884年8月馬尾海戰結束為止﹐為中法戰爭第二階段﹐主要在中國東南沿海進行﹐越南北部陸上戰爭也在繼續。
法國將它在中國和越南的艦隊合成遠東艦隊﹐任命孤拔為統帥﹐乘機分別開進福州和基隆﹐一方面脅迫中國接受法國條件﹐一方面准備隨時發動攻擊﹐佔領這些口岸。8月5日﹐法艦轟擊基隆﹐強行登陸﹐中國軍隊在督辦台灣事務大臣劉銘傳統率下頑強抵抗﹐使法軍不得不退回海上待機再舉。隨後﹐法國議會授權政府「使用各種必要方法」使中國屈服﹐法國政府擬定新條件向中國勒索﹐要求賠款八千萬法郎﹐十年付清。清政府沒有接受。中法外交關系正式破裂。23日﹐法國以先期駛入福州馬江以內的優勢兵艦向中國船艦猛烈攻擊﹐中國水師倉卒應戰﹐頃刻間﹐戰艦十一艘或沉或傷﹐官兵殉難者近八百人。法艦又炮轟馬尾船廠(福州船政局)﹐將其擊毀﹐並連日對馬尾至海口間的岸防設施大肆破壞後駛出閩江口﹐集結於馬祖澳。
自此戰火延至中國本土﹐8月26日﹐清廷頒發上諭﹐譴責法國「橫索無名兵費﹐恣意要求」﹐「先啟兵端」﹐令陸路各軍迅速進兵﹐沿海各地嚴防法軍侵入。這道上諭實際上是對法國侵略者的宣戰書。
10月初﹐法艦分頭進犯台灣基隆和淡水﹐劉銘傳鑒於兵力不足﹐放棄基隆﹐堅守淡水。法軍在基隆登陸後﹐再犯淡水﹐一度抵灘上陸﹐但很快被擊退。法軍佔領基隆一隅﹐無法深入﹐轉而從10月23日起對台灣實行海上封鎖。1885年初﹐法軍接連從基隆向台北進攻﹔法艦騷擾浙江鎮海﹐截擊由上海往援福建的五艘中國軍艦﹐在浙江石浦擊沉其中兩艘。3月底﹐法軍佔領澎湖島及漁翁島。鎮海之戰﹐法艦遭到扼守招寶山炮台的中國軍隊奮勇還擊﹐孤拔的座艦也被擊中﹐孤拔身受重傷﹐6月11日死於澎湖島。

鎮南關大捷 中法之間的陸上戰爭仍在中越邊境和越南境內激烈進行。1884年2月﹐法軍進攻諒山﹐廣西巡撫潘鼎新不戰而退。十天以後﹐法軍侵佔鎮南關(今友誼關)﹐因兵力不足﹑補給困難﹐焚關而去﹐退至文淵(今越南同登)﹑諒山﹐伺機再犯。時老將馮子材受命幫辦廣西關外軍務﹐馳赴鎮南關整頓部隊﹐部署戰守。得悉法軍將犯鎮南關﹐在隘口搶築了一條橫跨東西兩嶺高七尺﹑長三里﹑底寬一丈的長牆﹐牆外深掘塹壕﹐築成了較完整的防禦陣地。3月23日﹐盤踞諒山的法軍傾巢出動﹐撲向鎮南關﹐24日越牆進犯﹐馮子材率士卒沖出牆外﹐激勵將士猛烈搏鬥﹐終將法軍擊退﹐遏阻了法軍對中國邊境的窺伺。清軍乘勝追擊﹐連破文淵﹑諒山﹐將法軍逐至郎甲以南﹐重傷東部法軍統帥尼格里。法軍陷入困境。鎮南關大捷使清軍在中法戰爭中轉敗為勝。法軍戰敗的消息傳至巴黎後﹐導致茹費理內閣倒台。(見彩圖 鎮南關(今友誼關)清軍布防圖 1884年3月﹐鎮南關大捷使清朝軍隊在中法戰爭中轉敗為勝 )

D. 馮子材怎樣打敗法國人的

在中法鎮南關戰役中,面對法國大炮兇猛的軍隊,身著短衣、草鞋和長矛的風子沖向法國軍隊,隨後他的兩個兒子也沖向長矛。在馮子材的啟發下,子才七十歲的全軍奮勇作戰。

關外的英勇遊客也參與了這場戰斗。幾十人被追捕到關外,然後返回。最後,鎮南關戰役勝利,法國人匆忙逃亡。豐子才乘勝追擊,法國佔領的狼山等地相繼被奪回。

這時,清政府在「乘勝即收」思想的指導下發布了停戰令,馮子才痛恨撤軍。

法軍被殲滅的有千餘人。法國內閣總理茹費里因此倒台。

(4)馮子材打敗了法國哪個將領擴展閱讀:

鎮南大捷:

光緒九年(1883年)十二月,中法兩國因越南的保護權問題爭執不下,兵戎相見,法國侵略軍悍然向駐扎在北圻的中國軍隊發起進攻,中法戰爭爆發。由於清軍在越南戰場上節節敗退,兩廣總督、廣東巡撫便任命賦閑在家的老將馮子材,起用他督辦高、廉、雷、瓊4府25州縣團練。

光緒十一年(1885年),馮子材奉命率10營「萃軍」從欽州開拔,奔赴抗法前線。行抵上思,加招8營。這支共9000人的部隊,軍紀嚴明,馬不停蹄地開赴指定的集結地。

兩天後,清廷諭令馮子材幫辦廣西關外軍務。國門失陷,主帥潘鼎新落荒而逃,前線群龍無首,亂作一團。署理廣西巡撫李秉衡召集諸將,推薦馮子材為前敵主帥,得到大家的擁護。

光緒十一年(1885年3月23日),法軍大舉出動,越過關門,進入清軍防線。馮子材父子身先士卒,揮刀迎敵,縱橫沖殺,打得法軍鬼哭狼嚎,丟盔棄甲,退出關外。

接著,清軍乘勝出關追敵,連克文淵、驅驢、諒山、長慶府、觀音橋等處。恰在此時,清政府在「乘勝即收」思想指導下發布停戰令,馮子材含恨撤兵。

E. 馮子材為何能打敗氣焰囂張的法軍

廣西在中國的歷史舞台上一直處於邊緣的地位,直到近代以後才以一個軍省得身份舉足輕重於中國政壇上。外國學者黛安娜?拉里認為,近代廣西的武人讓近代廣西成為一個出產優秀士兵和尚武的省份(《地方和國家:中國政壇上的桂系》)。那麼,近代廣西都有哪些著名武人?小編將對近代廣西有名的武人進行系列論述,談談個人淺見。

近代中國可謂是多災多難,諸事不順,內憂不斷,外患不絕,清政府為此急得焦頭爛額,不知所措。鴉片戰爭叩開了中國的大門,此後帝國主義在中國領海隨便擺設一門大炮便足以嚇到大清王朝的統治者,並趁機撈好處。中法戰爭期間,高盧雄雞法國號稱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雖然在拿破崙戰爭期間被反法同盟收拾,在普法戰爭中連皇帝都被德國給俘虜了,在色當一役更是把法國的老臉都丟到家了,但是法國卻欺軟怕硬,趁著帝國主義列強群起欺負大清的時機趁火打劫,發動了二次鴉片戰爭、侵越戰爭並最終導致中法戰爭的爆發。法軍在單獨與大清作戰時,雖海陸兩軍於多數戰役占上風,但均無法取得底定全局的戰略性大勝,且中法戰爭後期,中國在台灣、杭州灣防衛的成功,以及馮子材在廣西鎮南關之役給法國陸軍的重創,導致費里政權垮台,被中國將領在中越邊境打了臉。

我們今天要講的打敗法軍的廣西籍著名將領――廣西欽州人馮子材。馮子材出身貧寒,從小就孤苦伶仃,在江湖混飯吃,參加農民起義,後來歸順政府,成為國家在地方的地方大員。從馮子材將軍的履歷中我們可以看出,他不是一個一般的主,而是真正的實力派,是一路摸爬滾打出來的。法國在當時是號稱除大英帝國之外的世界第二大強國(注意,當然只是號稱而已,在中法戰爭前還被迅速崛起的普魯士收拾過)。但不管怎麼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法國也算是當時世界的一流強國,馬尾海戰一役還把號稱遠東霸主的大清福建水師給滅於港內,實力也是擺在檯面上的。但馮子材也在鎮南關一戰中教訓了法國軍隊,且直接導致茹費理內閣倒台了,法國政府也換血了。很多人或許對此不解:為何氣焰囂張的高盧雄雞敗在馮子材之手?而且被打得那麼慘,這里小編想談一些淺顯的看法。

馮子材熟悉地形。中國有句俗話說得好,強龍不壓地頭蛇,用於鎮南關戰役是很好的解釋。鎮南關戰役其實不僅僅是在鎮南關戰斗,而是在中越邊境的廣大地區進行戰斗,這對馮子材來說可謂是優勢多多。翻開馮子材的簡歷可知,這位牛人取得的戰功都是在中越邊境,以及越南境內,越南當時是中國的藩屬國,政府出兵剿滅越南國內的一些造反運動也是理所應當的。同時馮子材在江湖混的時候就加入了天地會,投靠在劉八的旗下,無奈劉八不是打仗的料,在博白就被清政府給滅了,馮子材一看不對頭就歸順了大清,跟隨廣西提督向榮北上鎮壓太平天國運動,但是馮子材實在運氣不佳,此時太平軍士氣正旺,清軍江南大營被摧毀,馮子材一路狂奔至丹陽,後來又被太平軍名將陳玉成和李秀成給打殘了,好在他在太平天國運動失敗後得到政府封官了。此後馮子材回到廣西、廣東鎮壓其他各路農民起義,一直把他們追到越南境內,並三次出關剿滅越南境內的天地會分子,不放過他們躲藏的每一個角落,所以馮子材對中越邊境以及越南北部的地理是相當熟悉的。在中法戰爭時,馮子材已經能判斷出法軍可能的主攻和輔攻方向,在鎮南關一帶布置重兵防禦,在龍州和憑祥則留下一些人馬以防法軍的偷襲,果不出所料,法軍指揮官尼格里中圈套了。

勇於擔當,深得人心。人心的向背往往是戰爭能否勝利的關鍵性因素,得人心者在戰爭中有很大的優勢,馮子材就是這一類人。雖然在鎮壓太平軍的過程中,這位將軍戰績不佳,老是被追著打,但是這一次他深得人心,把法軍打敗了。中法戰爭爆發時,馮子材已經六十多歲了,名副其實的老將軍,當他披掛上陣的時候,前敵總指揮潘鼎新棄師而逃,只管自己活命不顧兄弟們的死活,這幫兄弟內部又不團結,經常相互拆台,不配合作戰,前線的局勢不容樂觀。馮子材當時還是以一位軍務幫辦的身份領兵出征,正好主帥跑了,馮子材立馬召集各路將領開大會,向他們曉以大義:你們要是不團結的話,你的家園就不保,你們的父母妻兒就會被人欺負,於公於私你們都應該好好奮戰。他自己還做表率,在出征之前,就告知家人,要是戰事不順利,你們就舉家北上認祖歸宗,不能落入敵手,並且帶著兩個兒子出征,隨時馬革裹屍,各路將領一看主帥都這么拚命了,自己不賣力就太不夠意思了。再有就是鎮南關大戰前夕,中方兵力相對不足,名將蘇元春勸馮子材退往內地駐守以便作戰,馮子材一聽,退兵還得了,鎮南關受守不住,兩廣就不保了,到時候家人可都要淪為法國「公民」了,於是拒絕退兵,積極應戰。主帥都這么有魄力,手下的兵將肯定大受鼓舞,戰力倍增的,法軍遇到這幫戰力爆表,且退無可退的將士,豈能不敗。

領導支持。雖說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但是不受可以,你的糧餉和兵餉可就是大麻煩了,所以說領導的話還是要聽的。中法戰爭時期,馮子材遇到好的領導,國內主戰派占據上風,打仗這等好事恭親王奕?ü肯定是支持的,雖然後來他被慈禧給排擠了。中央有領導支持,地方的領導也一樣支持,當時的兩廣總督張之洞是主戰派,支持馮子材出兵迎戰法軍,要兵給兵,要錢給錢,要糧給糧,所以馮老將軍打仗的時候根本就不怕後勤跟不上,只管打仗,其他事有領導想辦法,有領導分憂。要是換上前任總督劉坤一,那麻煩可就大了,他們兩者合不來,馮子材是淮軍集團,劉坤一是湘軍集團,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之前馮子材就因為和劉坤一關系不好,直接罷官回家待著了。幸運的是,中法戰爭前夕,劉坤一調任兩江總督,新領導是洋務運動的主將之一張之洞,所以戰爭一爆發,國家一召喚,馮子材披掛上陣,領兵出征。不然的話,就算馮子材足智多謀,深得軍心,也難以保證戰事的順利進行,因為後勤會遇到巨大的麻煩。

法軍勞師遠征,後勤困難,且輕敵。法國距離中國可謂是十萬八千里,這么大老遠的跑來和中國斗,將士們的吃飯、穿衣、武器等後勤都成問題,法國的殖民地主要分布在非洲,當時的遠東地區還沒有一塊能夠支持一場大戰的殖民地,越南當時還不是法國的殖民地,反抗斗爭也是很激烈,所以法軍經常會出現後勤跟不上的問題,而中國就很少。法國不但後勤跟不上,而且還輕敵,看不起大清的軍隊,以為法軍一到,清軍就立馬投降。法國自認為是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自家軍隊的戰鬥力不是擺設的,收拾大清這種三流的國家還是綽綽有餘,前面的第二次鴉片戰爭就是很好的例證,所以此次中法戰爭,法軍長驅直入,只管往前沖,不管對方是多少人馬,有沒有設防,這種輕敵的思想,導致法軍常常陷入馮子材的包圍圈。尼格里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尼格里打心底就看不起這些大清軍隊,直接進攻鎮南關,不管兩邊關隘可能部屬的軍隊,自然就被痛打一頓。

國際環境好。中法戰爭時,國際環境對中國是相當有利的,當時主要的帝國主義國家都忙著自家的事(第二次工業革命),想著怎樣更新設備,提高點產量,多賺點錢,對於打仗這種燒錢的事,它們沒有多大的興趣。再說,法國當時的人緣相當的不好,前不久剛剛被德國給收拾了,皇帝也被抓了,跟德國的矛盾不斷的加深;英國佬更是如此,英國醞釀當中的海軍「兩強標准」對準的就是法國和俄國;美國就更加別說,六十年代因為墨西哥問題,兩國差點就兵戎相見,還好歐洲局勢有變,法國撤軍回國了。所以他們不會支持法國對中國的戰爭,還想趁此機會削弱法國,少一個國際上的競爭對手。恰好此時,法國跟德國在北非鬧了矛盾,德國直接威脅要出動陸軍教法國學會做人,還好英國干涉,不然法國佬可就得倒了大霉,再加上中法戰事不利,茹費理內閣直接倒台了。英國為了防備沙俄在遠東的擴張,暗地裡自然就支持中國;德國為了對抗法國,自然也就支持中國,最明顯的就是洋務運動的海軍培養和軍艦的購買就離不開這兩國,德國還在此期間趁機買克虜伯大炮給大清。

總之,馮子材熟悉中越邊境一帶的地形,部署得當;自己身先士卒,深得民心;中央和地方的領導都支持,優勢很大。法國勞師遠征,自命不凡,輕敵嚴重;世界強國又不支持法國,還想趁機削弱,國際環境很不利。所以法國失敗是很正常的,遺憾的是大清在大好形勢下,與之簽訂合約,暴露出了軟弱的本性,後患無窮。

編輯:桂史君

聲明:圖片來自網路,圖文內容若有侵權,請聯系小編!

F. 歷史問題

鎮南關大捷——清朝馮子材在廣西鎮南關打敗法國侵略者!晚清抗法名將馮子材領導的萃軍取得著名的鎮南關捷。1885年初,法軍攻陷和破壞鎮南關(今友誼關),以重兵威脅廣西邊境。馮子材率萃軍由欽州開赴鎮南關前線。馮子材聯絡邊民,團結友軍,在鎮南關後4000米的關前隘築牆據守,主動出擊扣波文淵。3月22日,漢子材在其他各軍的密切配合下,血戰兩天,殲敵千餘。26日各軍乘勝出關,打下文淵,猛攻諒山,法軍司令尼格里受重任,法軍全線潰退,促使法國茹費理內閣倒台。
三元里抗英——1841年5月29日,英軍劫掠隊竄到三元里一帶搶劫,並侮辱菜農韋紹光的妻子。韋紹光等忍無可忍,與敵力搏,當場打死幾名英國士兵。為預防英軍報復,三元里人民在北郊三元古廟集會,決定立即武裝抗擊,以三星黑旗作指揮旗,旗進人進,旗退人退。三元里附近103鄉人民聞訊後"義憤同赴",組成一支反侵略的武裝力量。5月30日晨,數千名義勇軍逼近英軍司令部所在地四方炮台,誘敵軍至預設的包圍圈牛欄崗,經一天激戰,打死英軍200多人(其中有兩名校官),英軍逃回四方炮台。牛欄崗一仗,三元里人民大獲全勝,英軍慘敗。31日,番禺、南海、花縣、增城、從化等縣400餘鄉的義勇也聞訊趕來助戰,達10多萬人。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是中國人民第一次自發的大規模武裝反侵略斗爭。當年三元里人民誓師抗英的三元古廟舊址,現已辟為"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史料陳列館"。
抗日戰爭也是的!

G. 鎮南關大捷消滅了多少法軍

自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以來,清政府在與西方列強的交戰中,大都是以失敗而告終。其中,鎮南關大捷算是為數不多的幾場勝仗之一,它是一場真正意義上的大捷。

這場戰爭發生在1885年3月,也就是清光緒十一年,它是整個中法戰爭中的一場戰役。

當時,法國軍隊不顧清政府的反對,強行進攻越南,並強迫越南訂立法安《順化條約》,意圖讓越南脫離中國的藩屬地位,變成法國的殖民地。消息傳回國後舉國嘩然,慈禧太後只好下詔向越南派兵,中法戰爭也由此拉開序幕。

此後近一年半的時間里,清軍與法軍在越南展開多次交鋒,但由於清軍軍心渙散、武器落後,所以在交戰過程中幾乎是節節敗退,最後讓法軍一口氣打到了中越邊境,並且成功攻破了清政府的邊境重鎮鎮南關。

關於這場戰役究竟消滅了多少法軍?目前有三個版本的說辭:

第一個版本是清政府的官方說法,他們在報告中聲稱“斃匪千餘,斬首數百,傷者不計其數,洋人自謂入中國以來,未有如此次之大敗者。”也就是說,這場戰役共打死法軍約一千多人。

第二個版本,是法國軍方的說法,他們在報告中宣稱:“在這場戰役中的第一天,法軍總共死4人、傷25 人;第二天總共死70 人,傷188人。”這樣算下來,這場戰役法軍共計戰死74人,傷213人。

第三個版本,是越南方面的說法,他們聲稱在打掃戰場時,發現戰場大概一千個首級中有一百多個見真鬼頭,也就是法國人的屍體;最後他們一共看到有三百多具法國士兵屍體被拉出去示眾,所以法軍的死亡人數應該在300人左右。

那麼,究竟哪一方的數據更可靠呢?我個人覺得越南方面的數字更可靠,因為中國方面為了彰顯自己的勝利,自然免不了會有些擴大戰果;而法國方面為了挽回臉面,自然免不了要把損失往小的報,而越南方面並沒有這兩方面的顧慮,所以相對要更客觀一些。

H. 1985年3月,在中越邊界,70歲老將大敗法軍,取得鎮南關大捷

馮子材。
1885年(清光緒十一年)3月,在中法戰爭中,清軍在廣西鎮南關(今友誼關)大敗法軍取得重大勝利的著名戰役。
是年2月中旬,法國再次增兵越南,在法軍統帥波里也指揮下,集中兩個旅團約萬餘人的兵力向諒山清軍發動進攻,越南北圻戰場東線的清軍,廣西巡撫潘鼎新不戰而退。2月13日,法軍未經戰斗,即佔領戰略要地諒山。2月23日,法軍進犯文淵州,守將楊玉科力戰犧牲,清軍紛紛後撤,法軍乘勢侵佔廣西門戶鎮南關,炸毀關門,直逼中國邊界。法軍還在關前廢墟中插上一塊木牌,得意地用漢字寫著「廣西的門戶已不再存在了」,廣西軍民則在法軍退走後在關前插上木樁,寫上「我們將用法國人的頭顱重建我們的門戶!」作為對侵略者的回答。 鎮南關大捷由於潘鼎新的戰敗,清政府革去他廣西巡撫職務,清廷電令年近7旬的原廣西提督馮子材幫辦廣西關外軍務。領導鎮南關前線的抗法斗爭。馮子材決心「保關克諒」,並相機出擊收復北圻各城。馮子材趕到鎮南關後,根據前線清軍各部之間多存派系門戶之見的情況,首先召集前敵諸將曉以大義,使各將領在抗擊侵略者的斗爭中團結起來。各將領共推馮子材為前敵主帥,統一指揮協調各軍的行動,這就為挽回敗局創造了必要的前提。當時,法軍由於兵力不足,補給困難,已從鎮南關退至文淵(關外15公里處)、諒山,准備組織新的進攻。馮子材親自爬山涉水勘察地形,根據當前敵情和鎮南關周圍的地形條件,決定在關前隘地區依託有利地形,構築堅固防禦陣地。關前隘在鎮南關內約4公里處,系鎮南關通往內地之要沖,東西山嶺對峙,中間有一條長2公里多、寬1公里多的盆谷,地勢險要,易守難攻。
馮子材親督士卒用土石築起一道長1.5公里、高7尺、寬4尺的土石長牆,橫跨於東西山嶺之間,牆外挖成深4尺的壕塹,並在東西山嶺修建堡壘多座,形成一個完備的山地防禦陣地體系。在兵力部署上,是時,廣西前線清軍共有90餘營4萬餘人,分駐於鎮南關至龍州一線。廣西巡撫潘鼎新畏葸怯敵,遠離前線;馮子材親率所部萃軍9營扼守長牆及兩側山嶺險要,充作第一梯隊,擔任關前隘主陣地正面防禦。總兵王孝祺部8營屯馮軍之後為第2梯隊;湘軍統領王德榜部10營屯關外東南的油隘,保障左翼安全並威脅敵之後路;馮子材另以所部5營屯扣波,保障右翼安全;廣西提督蘇元春部18營,屯關前隘之後2.5公里的幕府為後隊;另有12營屯憑祥機動。總計前線兵力約60餘營,3萬餘人,一切准備就緒。
3月中旬,馮子材得悉法軍將經扣波襲艽封、攻牧馬,繞出鎮南關之北,急調兵力前往扣波和艽封,挫敗了法軍迂迴的企圖。19日,有人密報法軍將入關攻打龍州,為了打亂法軍的進犯計劃,馮子材決定先發制人。於21日夜率王孝祺部出關夜襲法軍占據的出擊文淵(今越南同登),擊毀敵炮台兩座、斃傷法軍多人取得較大勝利。清軍的主動進擊,打亂了法軍的作戰部署,迫使法軍東京軍區副司令尼格里上校決定不等援軍到齊即向清軍堅固防禦陣地發起進攻。23日晨,法軍第2旅千餘人趁濃霧偷偷進入鎮南關,另以千餘兵力屯於關外作預備隊。
上午9時30分,大霧開始消散,法軍兵分兩路組織進攻:第一四三團第1營和外籍軍團第2營等沿東嶺向大小青山方向實施主攻;第一一一團第1營沿關內谷地前進,向長牆進攻,企圖在主攻部隊得手後兩路夾擊,攻佔關前隘清軍防禦主陣地。法軍主力在炮火掩護下,攻佔東嶺三座堡壘。並猛攻長牆。馮子材指揮所部頑強抵抗,一面商請駐於幕府的蘇元春部前來接應,並通知王德榜部從側後截擊敵人。在丟失三座堡壘的危急關頭,馮子材大聲疾呼:「法再入關,有何面目見粵民?何以生為?」守衛清軍在馮子材的愛國熱情鼓舞下,英勇抗擊,誓與長牆共存亡,阻止了敵人的前進。
下午4時許,蘇元春率部趕到東嶺參戰,王德榜部也自油隘襲擊法軍,並一度切斷了敵人運送軍火、糧食的交通線,牽制了法軍預備隊的增援,有力地配合了東嶺的戰斗,戰斗呈膠著狀態,入夜,清軍進一步調整部署,由蘇元春部協助馮子材守長牆,王孝祺部奪西嶺,陳嘉部守東嶺。馮子材還另調駐扣波的5營馮軍前來抄襲法軍左翼。次日晨,尼格里指揮法軍在炮火掩護下,分三路再次發起攻擊,沿東嶺、西嶺和中路谷 鎮南關大捷地進攻關前隘陣地。馮子材傳令各部將領:「有退者,無論何將遇何軍,皆誅之」。經激戰,法軍接近長牆,馮子材持刀大呼,率先率領兩個兒子躍出長牆,沖向法軍。全軍感奮,一齊出擊,與其進行白刃格鬥,戰斗異常慘烈。
戰至中午,終將中路法軍擊退。與此同時,陳嘉部、蔣宗漢部在東嶺與法軍展開了激烈爭奪戰,傍晚時分,王德榜在擊潰敵之增援部隊及消滅其運輸隊後,從關外夾擊法軍右側後,配合東嶺守軍奪回被占堡壘。這時,王孝祺也已擊退沿西嶺進攻之敵,並由西嶺包抄敵後,使其腹背受敵。法軍三面被圍,法軍死傷近300人,後援斷絕,彈葯將盡,被迫敗退,尼格里只得下令撤退,狼狽逃迴文淵、諒山。馮子材抓緊有利戰機,率部乘勝追擊,於26日攻克文淵,29日攻克諒山,宣稱斃法軍近千名,重傷尼格里,後又將法軍殘部逐至郎甲以南。取得重大勝利。

I. 馮子材是民族英雄,他是怎樣打敗法國人的

在構築工事,備戰就緒之後,馮子材決定出兵擾敵,引魚上鉤。二月初七日(1885年3月23日),法軍大舉出動,越過關門,進入清軍防線。馮子材父子身先士卒,揮刀迎敵,縱橫沖殺,打得法軍鬼哭狼嚎,丟盔棄甲,退出關外。
接著,清軍乘勝出關追敵,連克文淵、驅驢、諒山、長慶府、觀音橋等處。法軍落花流水,招架不住。
馮子材(1818年7月29日—1903年9月18日),字南干,號萃亭,漢族,生於廣東欽州沙尾村(今屬廣西欽州沙尾村),晚清抗法名將,民族英雄。自幼父母雙亡,流落江湖,歷任廣西、貴州提督。咸豐年間從向榮、張國梁鎮壓太平軍,中法戰爭時,已年近70,起用為廣西關外軍務幫辦,大敗法軍於鎮南關,攻克文淵、諒山,重創法軍司令尼格里,授雲南提督。甲午戰爭間奉調駐守鎮江,官終貴州提督。治軍四十餘年,寒素如故。
馮子才逝後葬於欽州,朝廷詔予於欽州城東南隅建「馮勇毅公專祠」紀念,稱「宮保祠」。

閱讀全文

與馮子材打敗了法國哪個將領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8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3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1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1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6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8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8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2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6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0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1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4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0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9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