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可以介紹一下法國蒙馬特區嗎
位於聖心教堂腳下的蒙馬特區是巴黎最富盛名的藝術家集中地,500多位生活在這一帶的畫匠與詩人,為這一區域注入了濃厚的藝術氣息,也使這個區域永遠烙上了19世紀晚期和20世紀初期的波希米亞生活方式。
盤繞的小巷,精緻的小廣場,精緻優美的露台,迷人的舞廳和酒館,散落街頭的素描肖像畫家,共同構成了蒙馬特區獨特的藝術氛圍。
在北京大山子的「798藝術工廠」也同樣聚集著大量極富個性的藝術家和設計師,也到處可見牆上充滿創意而又顯隨意的鮮艷的塗鴉,也曾經是我多次拜訪留連忘返的場所。但對比蒙馬特,才知道798顯得太拘謹了些,狹隘了很多,藝術多被關在室內、被框定在某一藝術車間固定的空間里,總是服從某一特定的主題;而蒙馬特的藝術卻是流動的、沒邊界的,可以是一面牆、一幅畫、一件雕塑、一段音樂、街角的一處咖啡屋、拐角的一棟明快的小木屋。。。最後攪拌融合在一起,構成一道沁人心脾而又平易近人的整體文化氛圍。即使絲毫不懂畢加索、也並不清楚達利的作品,漫步其中,你也會發現,原來「藝術」可以離自己這么近。。。
早就有聞法國男人是世界上最浪漫多情的男人,也早就聽說過亞洲女孩(特別中國和日本女孩)在法國很受歡迎。來法國不到一個月,在地鐵里或大街上遇到素不相識的陌生男人主動搭訕,並邀請一起去喝咖啡的經歷也有過幾次。之前多會拒絕,後來接受過一次,和一個10年前讀過巴黎最早的MBA現在從事互聯網旅遊業的男士愉快地聊了一小時,竟發現一天中抽出一小段不那麼忙的時間多認識一些有趣的人、聽他們聊聊法國的事,也和他們說說中國的事,也未嘗不是一種愜意的享受。只是強烈感覺法國男人的熱情開放的,還是在蒙馬特。。。
就在聖心教堂一側通往教堂後部的這條鋪著磚塊的小路上,我正用心地從各個角度給教堂拍著照片,突然一個30-40歲年紀、拿著畫夾的中年男子超我走來,滿面笑容地問我:「Are you Miss Japan or Miss Korean?」(你是日本小姐還是韓國小姐),我這張非"典型」中國臉被當作日本人或韓國人多了,我也並不覺詫異,客氣地告訴他「I'm Miss China(我是中國人)」。「Oh,Miss China?Where are you from?You know,you have very nice features,i like your face.I'm an artist」(哦,你是中國人啊?你從哪來呢?知道嗎,你的面部很有特徵,我喜歡你的臉,我是藝術家)說著,藝術家就像模像樣地在他的畫夾上用支炭筆開始給我作起畫來,著實讓我嚇一跳,環顧四周,才知道這里到處是他這個年紀或比他年紀更大的街頭素描畫家在和遊客搭訕著要給他們作畫,我趕緊告訴他「Thank you,but i don't think i need a painting.""How much do you charge?」(謝謝,但我沒想要素描。您要收費多少呢?)「Come on,don't talk about money,i like your futures」(哦,別談錢的事,我喜歡你的面部特徵)。說著把我叫到馬路對面,一副正兒八經要給我作畫的樣子,讓我莫明其妙。果然,還沒畫兩筆,畫家掀起畫紙下面的畫板指著上面的50E的價格給我看,然後告訴我,他一般收費是50歐,既然我是學生,給我半價只要我25歐。還沒來得及等我說NO,他又自己掉價成了20歐,看我一副要走的樣子,最後問我可以出多少。我告訴他我身上只有買門票的錢,他終於知道沒戲,只好朝我遺憾地笑笑,讓我繼續拍我的攝影去了。
把聖心教堂好好觀賞完去往蒙馬特的小道上,我正用心地欣賞著街道兩旁出售的各種藝術畫冊,卻與剛才的藝術家不期再次相遇,藝術家眼睛一亮立馬認出了我,我朝他友好地笑笑准備繼續我的考察,未想他又熱情地走來「Hey,Miss Tokyo.Listen,this time it's completely free,i won't charge you any money.i'm just an artist,i said i like your futures」(嘿,東京小姐(看,又把我認錯了)聽著,這次完全是免費,我一分錢都不收,我是藝術家,我說過我喜歡你的特徵),「Thank you,but i shouldn't...」如此盛情,我一時還不知道該如何推託,哪有這么好的事?「I said it's completely free,stand this way a little」(我說了完全免費,請站過來一點點)說完,又開始在稿紙上嘩嘩幾筆開始作畫了,讓我站立在人來人往的馬路正中,整個莫明其妙。想想反正已經告訴他我之前就只有門票錢,現在門票也買過了,應該知道我更沒錢了吧?看他接下來玩什麼把戲。。。果然,又沒畫兩筆,他又說「Come on,let's move over there」(等下,我們去那邊吧)都是在街道邊,我倒也不害怕,就跟他來到街角拐彎的咖啡座。這里已經坐著零散的遊客,和另外一個中年和一個年輕的法國男人,看到我隨著他過來,倒並不詫異,朝我熱情地點點頭、滿臉笑容地用帶著濃重口音的英語問我「How much does he charge you?」(他收你多少錢?)還不等我回答,藝術家自己搶先說了「It's for free,i don't charge her」(是免費的,我說了不收他錢),聽得兩個男人哈哈大笑,然後用法語跟他又打趣了些什麼。我聽不懂,又不能顯太拘謹,也看著他們的歡笑跟著他們傻笑了一會,權當練練法語聽力好了。本以為藝術家就此開始正式作畫,未想他把畫夾往桌下一放,幫我要了杯咖啡,宣布「My galary is closed today」(我今天的畫廊到此關閉)。不會吧?這窮畫家,這不才下午3點多,不趕緊趁遊客還多去街邊攬點活,倒請我喝起咖啡來了?他這兩朋友,也怎麼大白天地像沒事人一樣坐在這街邊閑聊呢?我心裡雖仍舊打著小鼓,但看他們笑得歡暢不像太壞,也決意好好享受這杯咖啡,融入蒙馬特這難得的藝術家生活一回。。。
其實後來和畫家還有他的兩個朋友的交談挺開心,中年朋友在香港注冊了一家自己的咨詢公司,年輕朋友則經常跑來廣東進貨到巴黎出售從事所謂進出口貿易,而畫家自己的老婆就是正宗的日本人,難怪對日本情有獨鍾。。。喝完咖啡,藝術家一群還主動為我充當了一回免費導游,給我介紹了沿途主要的博物館,帶我穿過蒙馬特主要的街區,又來到小丘廣場上另一處稍微僻靜的咖啡屋,找了處室外臨街的桌椅,又坐下來了,說再喝一杯,然後再回家。哈,這可太出乎我意外了,說法國人生活悠閑,沒想到一下午就是這么喝杯咖啡聊聊天,走幾步,換個角落繼續再喝接著聊這么度過的。。。不了,我可還想再在附近溜達溜達,我謝絕了他們的邀請。他們倒沒強留,告訴我他們還會在那逗留大概1小時,讓我逛完記得回去找他們,說需要的話,還可以繼續為我做導游,末了還調皮地朝我眨眨眼。哈哈,不眨眼還好,一眨眼倒覺得動機不純了,我也就笑著先答應著趕緊離開再說。。。
把蒙馬特好好走了一圈再回到聖心教堂附近猶豫要不要遵守諾言回去和他們道別時,在小咖啡吧門口出來抽煙的Alain看到了我,以為我是想找人給我拍照,並主動問我"You want me to take a picture of you?"(你需要我幫你拍照嗎?)"No,thank you."(謝謝,不用)"Where are you from?"(你從哪來?) "China(中國)" "Oh,i've been to China for three times,i'm an architect(哦,中國我去過三次了,我是個建築師)""Oh,really?I also worked in the architecture field for several years(是嗎?我也恰好在建築領域工作過幾年)""Oh,how nice!Are you here for travelling?"(哦,太好了,你是在這旅遊嗎?)"No,I'm studying here"(不,我在這讀書)"Why not come in for a coffee.I'm just here for a smoke.My name is Alain..."(為什麼不進來喝杯咖啡呢?我剛只是出來抽根煙,我叫Alain)
由於之前幾年對建築的特殊感情,所以在巴黎邂逅建築師很讓我有點「他鄉遇故知」的感覺,加上建築師背一轉,手一抬當即指著山上的聖心教堂跟我大談了一陣拜占庭建築的風格,立馬讓我對他多了分崇敬。建築師如此友好,為何不就在這教堂腳下的小咖啡吧聊聊建築呢?未想隨建築師進了咖啡吧,要了杯咖啡,建築師卻不再談論建築,反倒跟我談起了他自己。說他今年36歲了,單身,就住蒙馬特區,平時工作很忙,這個星期是在休假所以來咖啡吧坐坐;說他學了7年的建築3年的設計,現在主要做設計,在中國也有參與項目;說剛剛只是出去抽根煙,沒想到會遇到我,認識我很高興,喜歡我的笑容,希望以後我能多給他時間慢慢了解;並說如果我不介意的話,晚上可以和他一起去見他的一對朋友夫婦共進晚餐,實在不行的話,希望我第二天傍晚能再來小吧,晚餐後他帶我從聖心教堂看巴黎最迷人的夜景再談論建築。。。不會吧?這,這也太直接了吧?法國男人遇到喜歡的人都不用了解的嗎?
由於與朋友約定的晚餐時間到了,建築師不得不起身出發,也堅持要送我一起去地鐵。我本想再在附近看看黃昏下的巴黎,他卻堅持讓我第二天過來再帶我好好欣賞談論建築。還一路道歉,說不知道今天會遇到我,要不就不會安排和朋友的晚餐了(好像我們認識已久今天恰好遇到一樣?),說和我在一起很開心,請我以後一定多給他時間。。。聽著他一個人一廂情願地自報家譜,投入角色,要不先答應著跟他離開肯定還得繼續懇求;想著剛被我放了鴿子的藝術家朋友,要在路上看到我肯定會拿刀砍我,我一下被弄得左右不是人了,連自殺的心都有了,真想撒腿跑人。我招誰惹誰了?。。。
盡管對從聖心教堂的制高點看巴黎夜景和聽建築師談建築都很感興趣,但一回想起建築師那一副著急「待嫁」的神情,又不寒而慄,不用說,肯定當晚就發簡訊把第二天的約會給取消了。建築師倒不死心,直到今天一個星期過去,還不時發來簡訊送來關懷,讓我再選擇一個合適的時間碰面。。。不至於吧?
我一向自認在巴黎說話行事朴實低調,從不晚上外出社交,也從不主動找人搭訕,完全回歸到學生年代最質朴的一面,未想在這竟同一個下午同一個地方先後遭遇兩撥男士的熱情相邀,詫異之餘,更對法國男士的熱情開放有了更全面深刻的認識:發現只要你長著一副亞洲人很典型的小個,只要你長著一張一看就很東方的臉,只要你是獨自一人行走身旁沒有男士,只要你應答了迎面而來拋給你的第一句話,你就很可能陷入法國男人接下來的糖衣炮彈中。。。
呵呵,其實倒無所謂好壞,很可能他就是非常認真地期望找一個溫柔賢惠的亞洲妻子(這是法國男人對東方女性的普遍看法,法國女性很多都家庭觀念不強),當然更可能他就是希望人生中多一次和年輕的東方女孩的艷遇,只看你自己期望從中得到什麼。
兩者都不是我現在期望得到的,所以我也漸漸學會兵來將擋,實在盛情難卻,我就向你討杯咖啡,陪你聊一會天;你向我介紹你的文化,我也傳播給你我的文化;至於後面會否再繼續,我們簡訊再聯系吧。。。只是發現一個新的矛盾是:一方面大家都勸你應該多結識當地人、融入當地的生活,自己也鼓勵自己要多結識和自己背景不同的人;一方面你卻發現最積極熱情第一個向你主動伸出友誼的綠色橄欖枝的,絕對是當地最浪漫多情的法國男士。你說怎麼辦?
⑵ 法國巴黎最值得去的地方是什麼呢
以下是我的巴黎旅行指南——在巴黎該做些什麼、看些什麼、吃些什麼——你應該從這里開始:
那些刻板的高領衫和戴著貝雷帽的巴黎人整天坐著討論詩歌、存在主義和對語言學知識不了解的人「勢利」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新巴黎人很有禮貌,樂於助人,還願意說英語——只要有一點常識,適應這里或那裡的幾個單詞,你就會像當地人一樣融入其中!
以下是你游覽巴黎時要做的事情:
這絕對會發生:你將吃到一生中最好的乳酪,喝到一生中最好的葡萄酒!咖啡館文化仍然是巴黎人生活方式的重要組成部分,露天咖啡館隨處可見,桌椅密密地擠在一起。想要品味真正的巴黎咖啡文化,請不要錯過我在巴黎最喜歡的地方之一——蒙馬特(位於右岸-第18區)。蒙馬特是一個理想的選擇,你可以花整個下午的時間喝咖啡,看人來人往,你甚至可以待到晚上,直到葡萄酒和乳酪時間。
可能會發生:你將沒有語言障礙,只要你知道基本知識,先用法語再用英語,四處走動和點餐都將是輕而易舉的事你在法國!大多數人都能知道你來了,並會幫助你。有禮貌很有幫助。我去過法國6次了,從來沒見過一個粗魯的法國人,要麼是刻板印象,要麼是我想學幾個單詞……
可能不會發生:你離開的時候不會看到萊昂納多·德·芬奇的一些偉大作品和一些最著名的作品——《蒙娜麗莎》。即使你不是博物館愛好者或歷史愛好者,也可以直接去看一看真正的名作。
這絕對不會發生:你離開的時候不會拍到壯觀的埃菲爾鐵塔。這是我個人最喜歡的地標之一。從任何角度看,她都是美麗的,但對於想要捕捉難忘圖像的新手來說,特羅卡德羅是最佳選擇。這張照片是用我的iphone拍的。她美極了,從任何角度都拍得很好!
Sacre-Cœur蒙馬特
巴黎旅遊指南:巴黎十大必做之事:
5. 這張照片攝於凱旋門,它是巴黎最著名的紀念碑之一。它位於戴高樂廣場的中心,也就是香榭麗舍大街的西端。凱旋門是為了紀念那些在法國革命和拿破崙戰爭中為法國戰斗和犧牲的人——有趣的事實:在朝鮮於1982年在平壤建造凱旋門之前,這是最大的凱旋門紀念碑,是按照凱旋門建造的....嗯…
6. 參觀盧浮宮,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和巴黎的歷史紀念碑。盧浮宮位於巴黎第一區的塞納河右岸。蒙娜麗莎和維納斯的故鄉。即使你不是一個藝術愛好者,花半天的時間去看這些作品也是值得的,親自去看這些偉大的歷史作品也是值得的,另外,愛情金字塔是一個很好的拍照機會。
⑶ 巴黎劃分為20個區,這二十個區的名稱和中文翻譯
Montmartre是蒙馬特區
第1區
位於塞納-馬恩省河北岸,區內有舉世聞名的羅浮宮博物館、皇室宮殿、杜伊樂麗花園、磊阿勒大型綜合商場、政府機關、教堂等,是遊客區。
第2區
區內的九月四日大道(Rue Quatre Septembre)由東貫穿至西,有國家商會、國立圖書館、證券交易所、多家劇院及教堂等,是交通繁忙的商業住宅區,也是遊客區。
第3區
區內有4家博物館、4間教堂、劇院、中學、科技學院、國家檔案局,商店林立屬於商業住宅區。
第4區
位於塞納-馬恩省河北岸,包括兩個河中島,聖安東尼大道、希和里大街;區內有著名的聖母院、巴黎市政府大樓、巴黎警察局、醫院、兩所博物館、龐畢度中心,加上塞納-馬恩省河畔怡人風光,蜂擁而至的遊客眾多,實為巴黎的鬧區。3、4區的也是唐人街規模較大的地方之一。
第5區
此區稱為拉丁區,先賢寺、植物園、教堂、著名的索邦大學、法蘭西學院、還有理工、專科學院等各種類型的學校;博物館、紀念碑、書店,是屬於巴黎頂尖的文化、藝術、學術氣息最濃厚的地區,別有特色的露天咖啡館,讓人垂涎的各國食物極多,漫步在有名的聖米歇爾大道、或聖熱爾曼大道的遊客如鯽。
第6區
位於塞納-馬恩省河南岸,商店、電影院、劇院等極多,廣大的盧森堡公園亦在此區;法國學院、建築學院、牙醫、礦物等學院及眾多的中小學校,法國上議院議政大樓是在盧森堡公園內,與第5區毗鄰也多少感受到文化的氣息。
第7區
此區內有聞名世界的艾菲爾鐵塔、拿破崙墓、奧塞美術館,軍事博物館、軍事學院;此區位於塞納-馬恩省河南岸,街道寬廣,建築物雄偉,是名勝、各國使館、國家機構集中的地方,有外交部、經濟財政部、國防部、教育部、還有工商業部…,及一些較高尚的住宅區。
第8區
此區是巴黎市區最熱鬧、遊客最繁多的一區,因有名揚四海的香榭麗舍大道,由著名的協和廣場橫越至凱旋門,全長約2公里,365天中,天天車水馬龍、遊客如鯽;香榭大道兩旁商店尤其多,時裝店、精品店、香水店;大街小巷盡是五星級旅館、高級餐廳;沿著聖多諾黑路即是警衛森嚴的總統府愛麗舍宮,內政部、海軍部皆在此區,還有大小皇宮、瑪德蓮教堂…。
第9區
此區之內有著名的巴黎歌劇院、春天百貨公司、拉法葉百貨公司,此區熱鬧程度,比起香榭大道的繁鬧稍遜,學校、教堂、博物館、劇院等不少,但住家居多。
第10區
此區內也以住家居多,區內有北站及東站兩大火車站,此區治安較差,常有遊客受到扒手之害;在此中小型酒店甚多,是有名的紅燈區,此區也有劇院、教堂、醫院。
第11區
此區是一般巴黎平民居住的區,有共和大道及伏爾泰大道經過該區,教堂居多。
第12區
此區位於巴黎東邊、塞納-馬恩省河北畔,貫通法國南部的里昂車站,有法國高速火車(TGV)直達南部的里昂及馬賽;此區有巴士底廣場、巴士底劇院,林立著中小型酒店,醫院也甚多。
第13區
此區稱為唐人街,是巴黎最多華人聚居謀生的地區,由於該區在近十多年來的大力發展,使得高樓林立,街道寬闊;以義大利廣場為中心,呈星狀放射出六條大道,此地華人大部份為東南亞華人,巴黎士多、陳氏商場是華人購買東方物品的好去處。此地的華人餐館甚多,越南河粉、?@條…,應有盡有;潮州城大酒樓每當星期五至星期日晚餐,皆有樂隊伴奏的歌舞節目,價格適中。
第14區
此區位於巴黎南部,區內有大學城、蒙蘇喜公園、天文台、醫院、教堂、專科學校、骷髏穴及蒙帕那斯墳地;丁香園咖啡館、及圓頂咖啡館物美價廉的海鮮大餐。
第15區
此區位於巴黎西南部,在塞納-馬恩省河中有座自由女神像,美國紐約的自由女神是以此座為雛型放大製造而成送給美國,代表法國與美國的友好象徵,區內有座蒙帕那斯辦公大樓,此大樓是巴黎市區內最高的大樓;頂樓有咖啡館,可一面品嘗美味的咖啡,一面欣賞巴黎市區景色;與第14區交界有蒙帕那斯火車站,交通便利,是住宅區及商業區。
第16區
此區位於巴黎西邊,有二十幾國的大使館聚集在此,教堂與博物館也不少。從沙佑宮俯視著雄偉的艾菲爾鐵塔,西有廣大的布倫森林,此區設備齊全,居住環境良好,是屬較高級的住宅區。
第17區
位於巴黎西北邊,此區北部屬於住宅區,南部則為商業區。巴黎北部是阿拉伯和非洲移民聚居區,據說治安不太好。
第18區
此區位於巴黎北邊,聞名的聖心教堂、蒙馬特山莊、小丘廣場,著名的紅燈區及紅磨坊夜總會,是巴黎夜生活的場所。
第19區
此區位於巴黎的東北邊,此區華人聚居蠻多,但規模較第13區為小,亦稱為小唐人街,是巴黎第二大的華人聚居區,是典型的平民區。區內有維葉特科學園區,秀蒙丘公園及聖馬丹運河。
第20區
此區以住宅居多,假日最佳去處是卑樂維樂公園及星期六和星期日才有的跳蚤市場。
⑷ 蒙馬特高地的簡介
巴黎北部的蒙馬特(Montmartre)高地相對於巴黎其它各區而言地勢實在是高,塞納河無法逆其而上。蒙馬特高地歸屬於巴黎市只有短短的一百多年時間,可以說是巴黎最年輕的一個區。這里有風景秀 麗的蜿蜒小徑,有高大神聖的聖心教堂,有畫家聚集的小丘廣場,有夜夜笙歌的紅磨坊,還有寫滿愛情的巴黎愛牆。這是一個和諧包容了宗教、藝術、香艷和愛情的地方。
⑸ 巴黎蒙馬特高地的位置
巴黎大區位處於巴黎盆地(le bassin de Paris)中央,塞納河自東南方向流入巴黎,環流西岱島(Ile de la Cité)後從西南方向又流出巴黎,大體上在巴黎地圖上畫了一條斜上拋拋物線。塞納自南而來又向南而去,原因是巴黎北部的蒙馬特(Montmartre)高地相對於巴黎其它各區而言地勢實在是高,塞納無法逆其而上。蒙馬特高地歸屬於巴黎市只有短短的一百多年時間,可以說是巴黎最年輕的一個區。這里有風景秀 麗的蜿蜒小徑,有高大神聖的聖心教堂,有畫家聚集的小丘廣場,有夜夜笙歌的紅磨坊,還有寫滿愛情的愛之牆。這是一個和諧包容了宗教、藝術、香艷和愛情的地方。
⑹ 蒙馬特是誰具體介紹一下
蒙馬特(Montmartre)位於法國巴黎市北部,由於其海拔相對巴黎市區內其它城區而言較高,故影響流經巴黎的塞納河由南而來又向南而去。蒙馬特歸屬於巴黎市只有短短的一百多年時間,現在是巴黎第十八區。高地內著名的旅遊景點有聖心堂、聖彼埃爾教堂(L'église Saint-Pierre)小丘廣場(Place Tertre)、皮嘉爾廣場(Place Pigalle)、紅磨坊(Moulin Rouge)、狡兔酒吧(Le lapin agile)、浣衣舫(Le bateau Lavoir)和愛之牆。
⑺ 法國的首都是哪 有哪些有名的地方或物品
巴黎市(法語:Paris)是法國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也是法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巴黎同時也是法國的第75省,屬於法蘭西島大區。截至2007年1月止,巴黎市內人口為219萬人,都會區的人口則超過1,183萬人,為歐洲最大的都會區之一。
名字來源
Paris一字源自古代高盧的一個分支、巴黎西人(Parisii,「西」僅為譯音,與方向無關),該部落於公元前3世紀於塞納河一帶聚居。有說Parisii的名字源自荷馬史詩《伊利亞特》中的特洛伊王子帕里斯(Paris),在羅馬人來到此地後,將其命名為Lutetia(lutetja)或Lutetia Parisiorum,也就是後來的呂得斯(法文:Lutèce,[lytɛs])[1]。當時的呂得斯只是一個河邊的小鎮,僅占今日巴黎范圍中心的一小部分而已[2]。
[編輯]歷史
主條目:巴黎歷史
[編輯]早期
巴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考古學家認為它在公元前4200年便已經是一個人類聚集處。
巴黎城的核心是塞納河上的西提島(又譯為「西岱島」或「城島」,Île de la Cité)。公元前52年,巴黎地區被羅馬人征服。在此之前,巴黎地區只是一個名為巴黎西(Parisii)的凱爾特/高盧部落的聚居地。公元358年,羅馬人在這里建造了宮殿,這一年被視為巴黎建城的元年。羅馬人起初將該城命名為Lutetia,在公元400年前後改名巴黎。但是羅馬時期高盧行省的中心在南方的里昂,巴黎只是一個小規模的定居點,而且集中在左岸。
[編輯]中古時代
公元508年,法蘭克人佔領了巴黎,國王克洛維一世將其定為墨洛溫王朝的首都,用木板在這里建起了教堂和宮殿。但是此時的法蘭克人國家不過是部落的聚合體,克洛維一世死後,其王國被兒子們瓜分,巴黎很快又淪為地方性城市。此後的加洛林王朝時期,法蘭克帝國的首都在亞琛等地,巴黎地區由「強者」羅貝爾統治。公元九世紀,維京人入侵法國,並於845年進攻巴黎,迫使巴黎人在城島周圍建起了城牆。加洛林王朝的最後一個國王胖子查理軟弱無能,在抵抗維京人進攻中享有盛譽的巴黎伯爵厄德(Odo)(羅貝爾之子)在888年由大領主們推選為西法蘭克王國的國王。他的重孫於格·卡佩於987年加冕為法蘭西國王,開創了卡佩王朝,同時巴黎也首次成為法蘭西的首都。
從11世紀開始,巴黎向塞納河右岸發展。路易六世在右岸地區建立了市場和道路。腓力二世(奧古斯都)建設了環繞巴黎的首座城牆,還拓寬了城市道路,建設公共噴泉,同時修建了盧浮宮。1345年巴黎曾遭到黑死病襲擊,並曾在百年戰爭中被英國和勃艮第軍隊佔領。1356年巴黎修建了第二道城牆。1436年查理七世收復了巴黎。16世紀初,弗朗索瓦一世在巴黎周邊建造了眾多的城堡。半個世紀後,凱瑟琳·德·美第奇王太後在城市中央修建了杜伊勒里宮和花園,並將它與盧浮宮連接起來。波旁王朝時期,巴黎繼續向四周發展,直到路易十四興建凡爾賽宮,並將宮廷和行政機構遷往那裡。此時的巴黎環境骯臟,道路曲折,街道狹窄,房屋稠密,且多為木結構,是一座典型的中世紀城市,擁有近50萬人口和25000座房屋。
[編輯]18至19世紀
1789年,法國爆發了大革命。作為革命的措施之一,巴黎的很多地名被更換:路易十五廣場被更名為協和廣場,巴黎聖母院被更名為「理性堂」,傑出的哥特式建築聖雅克教堂被夷平,旺多姆廣場的路易十四銅像、新橋的亨利四世銅像和巴黎其他各處的國王銅像被推翻。大革命結束後,拿破崙對巴黎進行了新的擴建工作,興建了巴黎凱旋門和盧浮宮的南北兩翼,整修了塞納河兩岸,疏浚河道,並修建了大批古典主義的宮殿、大廈、公寓。
此後的巴黎歷經反法同盟佔領、1830年七月革命、1848年革命。到拿破崙三世時期時自中世紀沿革而成的市街風貌及古老狹隘的城市動線已不符合十九世紀西方對於一國之都的期待及需求。1859年,拿破崙三世任命塞納大省省長、巴黎警察局長喬治·歐仁·奧斯曼男爵(Baron Georges Eugène Haussmann)負責巴黎的大規模城市改造。奧斯曼拆除了巴黎的外城牆,建設環城路,在舊城區開辟出許多筆直的林蔭大道,並建設了眾多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廣場、公園、住宅區、醫院、火車站、圖書館、學校,以及公共噴泉和街心雕塑,還利用巴黎地下縱橫交錯的舊石礦建造了城市給排水系統。但是他也拆掉了許多珍貴的歷史遺產和文物,對巴黎舊城的破壞一直存在歷史爭議。奧斯曼男爵在沒有提供暫時住所的情況下拆除巴黎市區所有貧民區,將貧民全趕到城外,另外為避免革命再起,將許多運河地下化,讓軍方嘹望塔無死角,使反抗人士無法躲在河堤開槍與政府軍對抗。
1870年普法戰爭和1871年巴黎公社期間,巴黎再一次遭到戰爭的破壞。巴黎公社在面臨失敗時,於1871年5月24日放火燒毀了巴黎的眾多主要建築。此後巴黎經歷了第二次大規模發展時期。作為法國大革命一百周年紀念,同時為了迎接巴黎世界博覽會,於1889年修建了埃菲爾鐵塔。為迎接1900年世界博覽會修建了巴黎地鐵,同時建造了大皇宮和小皇宮。
[編輯]20世紀
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巴黎都沒有遭到嚴重破壞,但是在二戰期間被德軍佔領。1944年巴黎解放前夕,希特勒曾經下令徹底摧毀這座城市,但這個命令沒有被執行。1944年8月25日,巴黎解放。
戰後巴黎繼續向四周發展,到1970年代停止盲目擴張,改為發展郊區衛星城。70年代末開始,在巴黎西郊的上賽納省(Hauts de Seine)建設了拉德芳斯中心商務區(CBD)。如今巴黎作為法國的首都和政治、文化、商業中心,仍然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編輯]地理
[編輯]位置范圍
巴黎處於法國北部。狹義的巴黎市只包括原巴黎城牆內的20個區,面積為105平方公里,人口230萬。大巴黎地區還包括分布在巴黎城牆周圍、由同巴黎連成一片的市區組成的上塞納省、瓦勒德馬恩省和塞納-聖但尼省。巴黎市、上述三個省以及伊夫林省、瓦勒德瓦茲省、塞納-馬恩省和埃松省共同組成巴黎大區。這片地區在古代就已經被稱作「法蘭西島」(Île-de-France)。
[編輯]氣候
巴黎為溫帶海洋性氣候,終年盛行西風,冬天的巴黎,難得見到太陽,雨水比較充沛,多霧。
區域劃分
巴黎被分成20個區。
巴黎行政區劃
十七區 十八區 十九區
八區 九區 十區 十一區 二十區
十六區 二區 三區
一區 四區 十二區
塞納河
七區 六區 五區 十三區
十五區 十四區
本模板:查看 • 討論 • 編輯 • 歷史
[編輯]交通
從巴黎到歐洲各地的(鐵路)交通時間,2007年
巴黎有兩個國際機場:位於巴黎東北方的夏爾·戴高樂國際機場以及南方的奧利機場(Aeroport de Paris-Orly)。巴黎地鐵是巴黎市內交通的主力軍,共有14條主線、2條支線,地鐵站遍布市內,其中最新建成的14號線非常現代化,是一條全自動無人駕駛的線路。公交線路有五十餘條。連接市區與法蘭西島其他地區的交通由區域快鐵(Reseau Express Regional, RER)和遠郊鐵路(Transilien)負責,其中區域快鐵亦貫穿巴黎市內。巴黎市區的四周還圍著4條有軌電車線路(Tramway)。
巴黎是法國的交通中心,故此前往法國各地極為方便,法國國家鐵路公司已經建成多條高速鐵路線(TGV)連接巴黎,從巴黎前往裡昂只需2小時,去馬賽3小時。2007年4月巴黎與斯特拉斯堡之間的TGV也正式完工。
從巴黎乘坐高速鐵路前往其他歐洲國家也很方便。例如從巴黎開往比利時的布魯塞爾高速火車(「大力士」Thalys 國際高速列車)每天會從巴黎北站開出25班,行車時間僅為1小時22分鍾。而從巴黎開往阿姆斯特丹的火車則每日開出約八班,行車時間為4小時13分;巴黎來往科隆的列車班次則每天六班,車行時間為3小時50分。
[編輯]城市景觀
[編輯]規劃
香榭麗舍大街
瑪大肋納教堂
不像倫敦曾經被1666年倫敦大火所摧毀,里斯本曾經被1755年裡斯本地震摧毀,巴黎在自中世紀以來的發展中,一面保留了過去的印記,甚至是歷史最悠久的某些街道的布局,一面形成了統一的風格,並且實現了現代化的基礎設施。
當代巴黎的大部分城市面貌是19世紀中葉法蘭西第二帝國時期奧斯曼男爵對巴黎進行大規模城市改造的結果。在許多世紀中,該市一直是迷宮般的狹窄街道和半木架房屋,但是從1852年開始,奧斯曼男爵的大規模都市計劃,使得整片整片的區域讓位給寬闊大道兩側的新古典主義的中產階級石砌建築;大部分的「新」巴黎就是今天看到的巴黎。今日受歡迎的聖日爾曼大道、塞瓦斯托波爾大道等都在那時開辟。巴黎經常用作「對齊」(alignement)法規的同義詞,沿著林蔭大道兩側,預先確定的街道寬度,確定外牆位置,然後修建同樣高度的建築物,大樓的高度根據所面臨街道的寬度界定。建築物外立面富於韻律,設計了二樓陽台和五樓的裝飾。
長期以來,巴黎一直遵守嚴格的城市規劃,特別是限制建築物的高度。法蘭西第二帝國的規劃在許多情況下今天仍然適用。今天,對於高度超過37米的新建樓宇只在特殊的例外情形下才會被允許,而在許多地區,對於高度的限制甚至更低[3]。1973年修建的蒙帕納斯大樓是法國的最高建築,不過這個局面將在2010年發生改變,拉德芳斯區的摩天大樓將成倍增加:Tour AXA將加高到225米,但是又將被高300米的Tour Phare和高318米的Tour Generali超過,成為西歐的最高建築。
巴黎市中心的人口密度遠高於其他西方主要城市[4]。
[編輯]道路
巴黎市共有6088條公共或私人道路(1997年)。其中最寬的道路是十六區的福煦大街,寬達120米,第八區的Selves大街(avenue de Selves)是巴黎最短的道路,全長只有110米,而rue de Vaugirard是巴黎最長的街道,橫跨第六區和十五區,全長4360米。第二區的rue des Degrés是巴黎最短的街道,只有5.75米;而第五區的rue Chat-qui-Pêche為巴黎最窄的正式街道,寬1.8米(有些資料來源顯示,十二區的sentier des Merisiers,測量不足1米寬,或二十區的passage de la Duée,雖然右邊現在被毀,周圍有柵欄,測量只有80厘米寬。最後,巴黎最陡峭的道路是二十區的rue Gasnier-Guy,斜率達到17 %[5]。
[編輯]建築
巴黎的許多重要機構都設在城市邊界以外。拉德芳斯金融商務區,主要糧食批發市場(Rungis)、巴黎綜合理工學院、巴黎高等商學校(HEC)、高等經濟與商業科學學校(ESSEC)、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世界著名的研究實驗室(在薩克雷和埃夫利),最大的體育場(法蘭西體育場),以及交通部,都位於城市的郊區。
巴黎市
巴士底廣場(第4、第11和第12區,右岸)是一個不僅對巴黎,而且對整個法國都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的地區,由於其歷史價值,廣場常常被用於政治示威,其中包括2006年3月大規模的勞工抗議。
香榭麗舍大街(第8區,右岸) 連接協和廣場和凱旋門,由17世紀花園式散步道改建的大道。它是巴黎的眾多旅遊景點之一和主要的購物街。
協和廣場 (第8區,右岸)位於香榭麗舍大街東端, 初建時稱為「路易十五廣場」,臭名昭著的斷頭台的地點。埃及方尖碑是巴黎「最古老的古跡」。在廣場上,皇家路的兩側,有兩座相同的石頭建築:東面的一座是法國海軍部,西面的一座是豪華的克里雍大飯店(Hôtel de Crillon)。附近的旺多姆廣場以時尚和豪華酒店著稱,擁有麗池大飯店(Hôtel Ritz)和旺多姆大飯店(Hôtel de Vendôme)及其珠寶店,許多著名的時裝設計師在廣場上擁有他們的沙龍。
巴黎大堂(Les Halles,第1區,右岸)過去是巴黎的中央肉類產品市場,自1970年代後期以來,在歐洲最大的地鐵聯絡站(Châtelet - Les Halles)周圍形成主要購物中心。從前的商場已經在1971年拆除,代之以大堂廣場(Forum des Halles)。現在的中央市場位於南郊的Rungis。
沼澤區(Le Marais,第3和第4區)是右岸的時髦區域,這是一個在文化方面非常開放的地方。
蒙田大街 (第八區),毗鄰香榭麗舍大街,奢侈品牌聚集地,包括香奈兒、路易威登、克里斯汀·迪奧 和紀梵希(Givenchy)。
蒙馬特(第18區,右岸)擁有聖心聖殿,歷史上一直是藝術家區域,在這個區域有許多藝術家工作室和咖啡館。
蒙帕納斯 (第14區)是左岸一個歷史性地區,以藝術家工作室、音樂廳和咖啡館生活著稱。這里有巨大的蒙帕納斯-比耶維紐地鐵 站,和孤零零的摩天大樓 蒙帕納斯大樓。
歌劇院大街 (第9區,右岸)是巴黎歌劇院的周圍地區,是巴黎百貨公司和寫字樓最密集的地點,包括春天百貨 和巴黎老佛爺百貨公司,以及金融巨頭里昂信貸銀行和美國運通銀行的巴黎總部。
[編輯]名勝古跡
巴黎塞納河畔
世界遺產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從巴黎聖母院上遠望
正式名稱
英文名稱* Paris, Banks of the Seine
法文名稱* Paris, rives de la Seine
基本資料
國家 法國
登錄類型 文化遺產
評定標准 文化遺產(i)(ii)(iv)
登錄歷史
登錄年份 1991年
其他
官方網頁 UNESCO(英文)
* 名稱依據世界遺產名錄登錄。
** 地區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劃分為准。
主條目:巴黎旅遊景點列表
巴黎三個最有名的地標分別是:西岱島上12世紀的主教座堂巴黎聖母院、拿破崙一世興建的凱旋門,和19世紀的艾菲爾鐵塔。艾菲爾鐵塔是一座「臨時」建築,由 居斯塔夫·埃菲爾為1889年世界博覽會而建,此後一直沒有拆除,現在成了巴黎的一個持久象徵。巴黎的歷史軸線是一條從市中心筆直向西的直線,由文物古跡、建築、街道組成,這條軸線的東端開始於盧浮宮,然後經過杜伊勒里花園、協和廣場、香榭麗舍大街,到達戴高樂廣場中央的凱旋門。20世紀60年代以後,軸線繼續向西延伸到拉德芳斯商務區,其核心是方形的拉德芳斯區新凱旋門;這一區域擁有巴黎都市區大多數的摩天大樓。榮軍院博物館埋葬了許多偉大的法國軍人,其中包括拿破崙,而先賢祠教堂是許多法國傑出男女的安葬地點。一些「舊政權」著名成員在法國大革命期間死亡之前,曾被關押在昔日的司法大廈(Conciergerie)古監獄。另一個革命的標志物是位於塞納河上的天鵝島(Île des Cygnes)和盧森堡公園的兩尊自由女神像。較大的雕像於1886年被作為禮物送往美國,目前安置在紐約市的港口。巴黎歌劇院興建於第二帝國後期,駐有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而從前的盧浮宮 現在是全世界最著名的博物館之一。索邦大學是巴黎大學最著名的部分,坐落在拉丁區的中心。在巴黎聖母院之外,其他的教堂建築傑作包括13世紀哥特式的宮廷教堂聖禮拜堂和馬德萊娜教堂。1991年巴黎塞納河沿岸眾多的名勝古跡被一起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旅遊景點:
埃菲爾鐵塔(La Tour Eiffel)
巴黎歌劇院(Le Palais Garnier,或又稱L'Opera Garnier)(加尼埃宮)
聖心聖殿(Le Sacre-Cœur)
巴黎市政廳(Hotel de Ville)
盧森堡公園(Jardin Luxembourg)(法國參議院(Senat)所在地)
波旁宮(Palais Bourbon)(法國國民議會所在地)
博物館和展覽館
盧浮宮(Musee Louvre)(遠古和古代藝術)
奧塞美術館(Musee d'Orsay)(近代藝術)
龐比度中心(Centre Georges Pompidou)(現代藝術)
巴黎格雷萬蠟像館(Musee Grevin)
羅丹美術館(Musee Rodin)
畢加索博物館(Musee Picasso)
巴黎達利蒙馬特空間(L'Espace Dali)(超現實主義藝術)
克呂尼博物館(L'Hotel de Cluny)
蒙帕納斯博物館(Musee Montparnasse)
大皇宮(Le Grand Palais)(1900年世界博覽會展館)
小皇宮(Le Petit Palais)(1900年世界博覽會展館)
夏佑宮(Palais de Chaillot)(1937年世界博覽會展館)
街道、廣場
里沃利路(Rue de Rivoli)
巴黎塞納河左岸(Rive gauche)
孚日廣場(Place des Vosges)
亞歷山大三世橋(Pont Alexandre III)
新橋(Pont Neuf)
拉雪茲神父公墓(Cimetiere Pere Lachaise)
左岸咖啡(les cafes de la Rive gauche)
夜生活
紅磨坊夜總會(Bal Moulin Rouge)
蒙馬特高地(Montmartre)
瘋馬(Crazy horse)
拉丁天堂
大巴黎地區
凡爾賽宮(Château de Versailles)
楓丹白露宮(Château de Fontainebleau)
巴黎迪士尼樂園度假區(Disneyland Resort Paris)
巴黎黃昏全景
[編輯]教育
以下列出巴黎著名大學與高等學院:
巴黎大學(Université de Paris):歷史悠久的綜合性大學,1971年拆分成13所大學
巴黎第一大學(Université Panthéon Sorbonne)
巴黎第二大學(Université Panthéon-Assas)
巴黎第三大學(Université Sorbonne Nouvelle)
巴黎第四大學(Université Sorbonne)
巴黎第五大學(Université René Descartes)
巴黎第六大學(Université Pierre et Marie Curie)
巴黎第七大學(Université Paris Diderot)
巴黎第八大學(Université Vincennes-Saint-Denis)
巴黎第九大學(Université Paris Dauphine)
巴黎第十大學(Université Nanterre)
巴黎第十一大學(Université Paris Sud)
巴黎第十二大學(Université Val de Marne)
巴黎第十三大學(Université Paris Nord)
大學校(Grandes Écoles): 培養法國的精英
國家行政學院(École nationale d'administration)
高等電力學院(École Supérieure d'électricité)
巴黎中央學校(École Centrale de Paris)
師范大學校(École normale supérieure de Paris)
巴黎政治學院(Institut d'Etudes Politique de Paris/Sciences Po)
巴黎綜合理工學院(École Polytechnique),通常簡稱X,位於巴黎遠郊。實行准軍事化教育,全法頂尖的工程師和軍事學院。
國立巴黎高等礦業學校(École des Mines de Paris)
國立巴黎高等化學學院(École Nationale Supérieure de Chimie de Paris),簡稱ENSCP(或者Chimie Paris),位於巴黎第5區居里夫婦街。法國最好的化學學院。
國立高等石油和發動機學院(École Nationale Supérieure Pétrole et des Moteurs),簡稱ENSPM。位於巴黎郊區Rueil-Malmaison(拿破崙·約瑟芬的宮殿所在地)。下屬於法國石油研究院(Institut Français de Pétrole,簡稱IFP),通常只招收外國本科以上、或者法國工程師學院畢業的工程師學生,實行面向石油行業和汽車行業的職業技能培訓。
國立橋路學校(ENPC,École Nationale des Ponts et Chaussées)
高等工程技術學院(Ecole nationale supérieure des Arts et Métiers)
高等商業研究學院(HEC)
巴黎高等商業學院-歐洲管理學院(ESCP-EAP)』
高等社會科學學院(EHESS)
高等研究實踐學院(EPHE)
行政與管理預備學院(IPAG)
藝術學院
國立美術學院,俗稱巴黎美院(les Beaux-Arts de Paris),簡稱ENSBA,前巴黎皇家美術學院。
國家高等裝潢藝術學院(École nationnale superieur d'art décorative),世界應用藝術最傑出的學校之一,簡稱ENSAD。也是雕刻家羅丹(Rodin)所畢業的學校。
GOBELINS圖像學院(GOBELINS école d'image),位於巴黎市第13區,並在諾瓦齊(Noisy)有一校園。它是屬於巴黎工商會(CCIP)的眾多學校之一。
國立高等音樂學院(Conservatoir National Supérieur de Musique et de Danse)
巴黎音樂院(Conservatoir National Régional de Musique - Paris)
請參考:法國教育國際協作總署(EDUFRANCE)
[編輯]體育
以下列出著名巴黎體育運動隊。
巴黎聖日耳門足球會
巴黎聖日耳門在90年代中期曾經是一直強隊,近年來有下滑的趨勢。朗拿甸奴在加盟巴塞羅那隊之前就效力於該隊。2007年該隊成績達到低谷,甚至面臨著歷史上第一次降級的危險。
巴黎分別在1900年和1924年成功舉辦奧林匹克運動會。
[編輯]巴黎華人
據不完全統計在大巴黎地區生活著30萬華人其中大約有15萬生活在市區。主要在3區,13區,19區和美麗城附近。[6]
[編輯]著名人物
雅克·希拉克
⑻ 法國20區每一區的詳細介紹,主要說說景點和奢侈品方面,復制的就免了,好的另加分
巴黎20區的名勝介紹如下:
第1區 位於塞納-馬恩省河北岸,區內有舉世聞名的羅浮宮博物館、皇室宮殿、杜伊樂麗花園、磊阿勒大型綜合商場、政府機關、教堂等,是遊客區。
第2區內的九月四日大道(Rue Quatre Septembre)由東貫穿至西,有國家商會、國立圖書館、證券交易所、多家劇院及教堂等,是交通繁忙的商業住宅區,也是遊客區。
第3區有4家博物館、4間教堂、劇院、中學、科技學院、國家檔案局,商店林立屬於商業住宅區。
第4區位於塞納-馬恩省河北岸,包括兩個河中島,聖安東尼大道、希和里大街;區內有著名的聖母院、巴黎市政府大樓、巴黎警察局、醫院、兩所博物館、龐畢度中心,加上塞納-馬恩省河畔怡人風光,蜂擁而至的遊客眾多,實為巴黎的鬧區。3、4區的也是唐人街規模較大的地方之一。
第5區稱為拉丁區,先賢寺、植物園、教堂、著名的索邦大學、法蘭西學院、還有理工、專科學院等各種類型的學校;博物館、紀念碑、書店,是屬於巴黎頂尖的文化、藝術、學術氣息最濃厚的地區,別有特色的露天咖啡館,讓人垂涎的各國食物極多,漫步在有名的聖米歇爾大道、或聖熱爾曼大道的遊客如鯽。
第6區 位於塞納-馬恩省河南岸,商店、電影院、劇院等極多,廣大的盧森堡公園亦在此區;法國學院、建築學院、牙醫、礦物等學院及眾多的中小學校,法國上議院議政大樓是在盧森堡公園內,與第5區毗鄰也多少感受到文化的氣息。
第7區內有聞名世界的艾菲爾鐵塔、拿破崙墓、奧塞美術館,軍事博物館、軍事學院;此區位於塞納-馬恩省河南岸,街道寬廣,建築物雄偉,是名勝、各國使館、國家機構集中的地方,有外交部、經濟財政部、國防部、教育部、還有工商業部…,及一些較高尚的住宅區。
第8區是巴黎市區最熱鬧、遊客最繁多的一區,因有名揚四海的香榭麗舍大道,由著名的協和廣場橫越至凱旋門,全長約2公里,365天中,天天車水馬龍、遊客如鯽;香榭大道兩旁商店尤其多,時裝店、精品店、香水店;大街小巷盡是五星級旅館、高級餐廳;沿著聖多諾黑路即是警衛森嚴的總統府愛麗舍宮,內政部、海軍部皆在此區,還有大小皇宮、瑪德蓮教堂…。
第9區內有著名的巴黎歌劇院、春天百貨公司、拉法葉百貨公司,此區熱鬧程度,比起香榭大道的繁鬧稍遜,學校、教堂、博物館、劇院等不少,但住家居多。
第10區內也以住家居多,區內有北站及東站兩大火車站,此區治安較差,常有遊客受到扒手之害;在此中小型酒店甚多,是有名的紅燈區,此區也有劇院、教堂、醫院。
第11區是一般巴黎平民居住的區,有共和大道及伏爾泰大道經過該區,教堂居多。
第12區位於巴黎東邊、塞納-馬恩省河北畔,貫通法國南部的里昂車站,有法國高速火車(TGV)直達南部的里昂及馬賽;此區有巴士底廣場、巴士底劇院,林立著中小型酒店,醫院也甚多。
第13區為唐人街,是巴黎最多華人聚居謀生的地區,由於該區在近十多年來的大力發展,使得高樓林立,街道寬闊;以義大利廣場為中心,呈星狀放射出六條大道,此地華人大部份為東南亞華人,巴黎士多、陳氏商場是華人購買東方物品的好去處。此地的華人餐館甚多,越南河粉、?@條…,應有盡有;潮州城大酒樓每當星期五至星期日晚餐,皆有樂隊伴奏的歌舞節目,價格適中。
第14區位於巴黎南部,區內有大學城、蒙蘇喜公園、天文台、醫院、教堂、專科學校、骷髏穴及蒙帕那斯墳地;丁香園咖啡館、及圓頂咖啡館物美價廉的海鮮大餐。
第15區位於巴黎西南部,在塞納-馬恩省河中有座自由女神像,美國紐約的自由女神是以此座為雛型放大製造而成送給美國,代表法國與美國的友好象徵,區內有座蒙帕那斯辦公大樓,此大樓是巴黎市區內最高的大樓;頂樓有咖啡館,可一面品嘗美味的咖啡,一面欣賞巴黎市區景色;與第14區交界有蒙帕那斯火車站,交通便利,是住宅區及商業區。
第16區位於巴黎西邊,有二十幾國的大使館聚集在此,教堂與博物館也不少。從沙佑宮俯視著雄偉的艾菲爾鐵塔,西有廣大的布倫森林,此區設備齊全,居住環境良好,是屬較高級的住宅區。
第17區位於巴黎西北邊,此區北部屬於住宅區,南部則為商業區。巴黎北部是阿拉伯和非洲移民聚居區,據說治安不太好。
第18區位於巴黎北邊,聞名的聖心教堂、蒙馬特山莊、小丘廣場,著名的紅燈區及紅磨坊夜總會,是巴黎夜生活的場所。
第19區位於巴黎的東北邊,此區華人聚居蠻多,但規模較第13區為小,亦稱為小唐人街,是巴黎第二大的華人聚居區,是典型的平民區。區內有維葉特科學園區,秀蒙丘公園及聖馬丹運河。
第20區以住宅居多,假日最佳去處是卑樂維樂公園及星期六和星期日才有的跳蚤市場。
法國奢侈品:
位於盧浮宮與新凱旋門連心中軸線上的香榭麗舍大道(又稱「凱旋大道」)是一條集高雅及繁華,浪漫與流行於一身的世界上最具光彩與盛名的道路。道路兩旁商賈雲集,您既可在其中消遣娛樂,又可采買購物,同時也可以欣賞這個有著百年歷史的人間第一美麗大道之一的萬種風姿。因此有人說在巴黎購物是享受。不太長的街道兩旁布滿了法國和世界各地的大公司、大銀行、航空公司、電影院、奢侈品商店和高檔飯店。從盧浮宮遠望香榭麗舍,可以通過協和廣場和凱旋門直望到巴黎郊外拉德芳斯區的新凱旋門。街道兩邊的19世紀建築,仿古式街燈,充滿新藝術感的書報亭都為這條大道平添一種巴黎特有的浪漫氣息。
走在香榭麗大道上看著大道中央車水馬龍的繁華和大道兩旁被濃密法國梧桐樹遮蓋下的悠閑,體會著巴黎人的生活和浪漫…名店,時裝,電影院穿插其中,華麗,優雅,閑情。美麗,儼然成了它的代名詞。人流中有的衣著光鮮,有的整潔素雅,也有青春熱烈,也有簡單隨意,卻都沒有絲毫的驕情與做作。置身其中,輕松,愜意。
自1900年開始香榭麗舍就成為了法國向世界展示它在各領域傲人成就的櫥窗,現在它更成為一個國際知名品牌的匯集之地。沿街兩旁路易·威登(LouisVuitton)、卡地亞鑽石、高級轎車展示中心(如「梅賽德斯——賓士」、「菲亞特」 「雷諾」、「雪鐵龍」)、高級時裝店、星巴克(Starbucks)、電影發行公司、影劇院、娛樂品專賣店(如FNAC法雅克國家采購聯盟、Virgin Megastore)、高品味餐廳(如馬克西姆(Maxim's)、富格(Fouquet's))、酒吧和夜總會[如麗都(Lido)]、好萊塢星球(PlanetHollywood)、堅石咖啡(HardRock Café))星羅棋布,裝點著這條浪漫又時尚的巴黎城最美的道路。
⑼ 巴黎是不是分為28個區是哪些呀
分為20個區 Montmartre是蒙馬特區 第1區 位於塞納-馬恩省河北岸,區內有舉世聞名的羅浮宮博物館、皇室宮殿、杜伊樂麗花園、磊阿勒大型綜合商場、政府機關、教堂等,是遊客區。 第2區 區內的九月四日大道(Rue Quatre Septembre)由東貫穿至西,有國家商會、國立圖書館、證券交易所、多家劇院及教堂等,是交通繁忙的商業住宅區,也是遊客區。 第3區 區內有4家博物館、4間教堂、劇院、中學、科技學院、國家檔案局,商店林立屬於商業住宅區。 第4區 位於塞納-馬恩省河北岸,包括兩個河中島,聖安東尼大道、希和里大街;區內有著名的聖母院、巴黎市政府大樓、巴黎警察局、醫院、兩所博物館、龐畢度中心,加上塞納-馬恩省河畔怡人風光,蜂擁而至的遊客眾多,實為巴黎的鬧區。3、4區的也是唐人街規模較大的地方之一。 第5區 此區稱為拉丁區,先賢寺、植物園、教堂、著名的索邦大學、法蘭西學院、還有理工、專科學院等各種類型的學校;博物館、紀念碑、書店,是屬於巴黎頂尖的文化、藝術、學術氣息最濃厚的地區,別有特色的露天咖啡館,讓人垂涎的各國食物極多,漫步在有名的聖米歇爾大道、或聖熱爾曼大道的遊客如鯽。 第6區 位於塞納-馬恩省河南岸,商店、電影院、劇院等極多,廣大的盧森堡公園亦在此區;法國學院、建築學院、牙醫、礦物等學院及眾多的中小學校,法國上議院議政大樓是在盧森堡公園內,與第5區毗鄰也多少感受到文化的氣息。 第7區 此區內有聞名世界的艾菲爾鐵塔、拿破崙墓、奧塞美術館,軍事博物館、軍事學院;此區位於塞納-馬恩省河南岸,街道寬廣,建築物雄偉,是名勝、各國使館、國家機構集中的地方,有外交部、經濟財政部、國防部、教育部、還有工商業部…,及一些較高尚的住宅區。 第8區 此區是巴黎市區最熱鬧、遊客最繁多的一區,因有名揚四海的香榭麗舍大道,由著名的協和廣場橫越至凱旋門,全長約2公里,365天中,天天車水馬龍、遊客如鯽;香榭大道兩旁商店尤其多,時裝店、精品店、香水店;大街小巷盡是五星級旅館、高級餐廳;沿著聖多諾黑路即是警衛森嚴的總統府愛麗舍宮,內政部、海軍部皆在此區,還有大小皇宮、瑪德蓮教堂…。 第9區 此區之內有著名的巴黎歌劇院、春天百貨公司、拉法葉百貨公司,此區熱鬧程度,比起香榭大道的繁鬧稍遜,學校、教堂、博物館、劇院等不少,但住家居多。 第10區 此區內也以住家居多,區內有北站及東站兩大火車站,此區治安較差,常有遊客受到扒手之害;在此中小型酒店甚多,是有名的紅燈區,此區也有劇院、教堂、醫院。 第11區 此區是一般巴黎平民居住的區,有共和大道及伏爾泰大道經過該區,教堂居多。 第12區 此區位於巴黎東邊、塞納-馬恩省河北畔,貫通法國南部的里昂車站,有法國高速火車(TGV)直達南部的里昂及馬賽;此區有巴士底廣場、巴士底劇院,林立著中小型酒店,醫院也甚多。 第13區 此區稱為唐人街,是巴黎最多華人聚居謀生的地區,由於該區在近十多年來的大力發展,使得高樓林立,街道寬闊;以義大利廣場為中心,呈星狀放射出六條大道,此地華人大部份為東南亞華人,巴黎士多、陳氏商場是華人購買東方物品的好去處。此地的華人餐館甚多,越南河粉、?@條…,應有盡有;潮州城大酒樓每當星期五至星期日晚餐,皆有樂隊伴奏的歌舞節目,價格適中。 第14區 此區位於巴黎南部,區內有大學城、蒙蘇喜公園、天文台、醫院、教堂、專科學校、骷髏穴及蒙帕那斯墳地;丁香園咖啡館、及圓頂咖啡館物美價廉的海鮮大餐。 第15區 此區位於巴黎西南部,在塞納-馬恩省河中有座自由女神像,美國紐約的自由女神是以此座為雛型放大製造而成送給美國,代表法國與美國的友好象徵,區內有座蒙帕那斯辦公大樓,此大樓是巴黎市區內最高的大樓;頂樓有咖啡館,可一面品嘗美味的咖啡,一面欣賞巴黎市區景色;與第14區交界有蒙帕那斯火車站,交通便利,是住宅區及商業區。 第16區 此區位於巴黎西邊,有二十幾國的大使館聚集在此,教堂與博物館也不少。從沙佑宮俯視著雄偉的艾菲爾鐵塔,西有廣大的布倫森林,此區設備齊全,居住環境良好,是屬較高級的住宅區。 第17區 位於巴黎西北邊,此區北部屬於住宅區,南部則為商業區。巴黎北部是阿拉伯和非洲移民聚居區,據說治安不太好。 第18區 此區位於巴黎北邊,聞名的聖心教堂、蒙馬特山莊、小丘廣場,著名的紅燈區及紅磨坊夜總會,是巴黎夜生活的場所。 第19區 此區位於巴黎的東北邊,此區華人聚居蠻多,但規模較第13區為小,亦稱為小唐人街,是巴黎第二大的華人聚居區,是典型的平民區。區內有維葉特科學園區,秀蒙丘公園及聖馬丹運河。 第20區 此區以住宅居多,假日最佳去處是卑樂維樂公園及星期六和星期日才有的跳蚤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