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法國的民俗風情
1、在新年夜,一定會合家團聚,圍桌痛飲香檳酒,按照傳統,這一夜每個家庭都要喝掉所有的藏酒,所有的人都應該喝得酩酊大醉,這樣新一年才會有新開始。1月1日一大早,父母會給孩子發「壓歲錢」,以表示對子女的關愛。
2、在法國「女士優先」,對女子謙恭禮貌是男士們的金科玉律,被當做是否有教養的標准行為。介紹人們相識,先介紹女士,拜訪或告別,先向女主人致意和道謝。日常生活中,人們彬彬有禮,禮貌語言不離口,稍有失禮,如不小心觸碰別人,馬上會道歉,說聲「對不起」。
3、法國人初次見面不送禮,否則會被視為行為粗魯。再次相見,一般需送些小禮物,如法國本地產的香檳酒、白蘭地等為常見。選擇禮品講究多。如香水是送給親密朋友的,不可隨意送給一般關系的女士,否則有過分親密之嫌。不宜送刀、劍、剪、餐具等,常被認為會割斷雙方關系。
4、日常法國人以花為禮,只送單枝。除了表達愛情外,不能送紅色花朵;忌送菊花、康乃馨等黃色花,認為黃色花朵象徵不忠誠;菊花、杜鵑花適用於喪葬儀式,花枝為雙數。視核桃為不祥之物。認為黑桃圖案不吉利。把仙鶴看成是蠢漢和淫婦的象徵,忌仙鶴圖案。
(1)法國農村有哪些擴展閱讀
法國餐飲禮節復雜,細節甚多。諸如聽女主人招呼或在其展開餐巾後,才可進餐;入席時從座位左側就位,坐姿端正,手可搭在餐桌邊緣,但兩肘不可支在桌上;敬酒先敬女士後敬男士;乾杯時,即使不會喝酒,也需將酒杯觸碰一下嘴唇,以示禮敬。
席間交談,應停止進餐,將刀叉成「八」字狀或交叉停放在盤上,且刀口向內、叉齒朝下;吃完一道菜,將刀叉並攏收於盤內,叉齒朝上,以便侍者收走;吃牛扒,先從左邊切起,吃一塊切一塊;嘴裡吃進骨、刺等需要吐出時,應以叉接持,或用手指輕輕取出,再放到餐盤邊沿上。
並應盡量避開別人視線;用叉撿食豆類等配菜,可用刀將其輕撥到叉上,送入口中;餐桌上調料瓶較遠,應請別人傳遞,不可站起自取。法國人逢餐必酒:餐前酒,多為威士忌等低度甜酒;餐間酒為葡萄酒,若主菜是海味,則佐以白葡萄酒;餐後酒以白蘭地為多。
② 法國的農業情況如何
法國有一半人口從事農業,而其產量在西歐是最低的。生產過剩使價格下跌,因而又進一步降低了本來就較低的人均收入。失業的工業人口流回農村,雖在表面上掩蓋了失業的真實人數,但實際上卻加重了農民的負擔。據估計,危機期間,法國農村中存在著一支為數達270萬的雇農大軍,許多失業者加入了這一隊伍,他們得不到一點失業補助金。大農場主和富農則趁機加緊對農業工人進行剝削,壓低他們原已少得可憐的工資,在農產品價格急劇下降而賦稅負擔加重的條件下,農民的物質生活狀況進一步惡化。
③ 法國 農產品有哪些
主產小麥、大麥、玉米、甜菜、馬鈴薯、煙草、葡萄、蘋果、蔬菜和花卉。葡萄酒產量居世界首位。有乳、肉用畜牧業和禽蛋業。法國是歐盟最大的農業生產國,也是世界主要農副產品出口國。 農業的傳統地區結構為:中北部地區是穀物、油料、蔬菜、甜菜的主產區,西部和山區為飼料作物主產區,地中海沿岸和西南部地區為多年生作物(葡萄、水果)的主產區。在法國的中央地區種植許多農作物,例如小麥、向日葵等。機械化是法國提高農業生產率的主要手段,法國已基本實現了農業機械化。
④ 法國特有的民風民俗
禮儀
今日歐美的許多禮儀出自法國。其中最為典型的,流行於歐美各國的尊重婦女的風尚,即所謂「騎士風度」,便是中世紀法國的創造。男子見面時,男子要待女子先伸出手後才能與之相握,如女子並不主動伸出手來,無握手之意,男子就應點頭鞠躬致意,而不可主動伸出手執意與女子握手。在男子初次見面時,女子可以不與男子握手,點頭致意即可。在人家做客或是在其他社交場合,若是婦女入室時,男子必須起立。如果進來的人雖是男子,但年齡和地位很高,這時在位的男子也應起立,女子則不必,只是在給她介紹男主人和主賓及年齡較自己大得多的婦女時才起立。在飯店一同就餐時,男子應走在前面為女士打開大門,幫女士把椅子挪好,坐定後,爭得女士的同意後方可開始點菜。餐畢,男子應請女士先行。與女子同乘小汽車時,女士先上後下。在法國,別人送禮時若是不收,是非常失禮的,而是應該立即表示感謝。若是別人親自交給你的禮物,應馬上打開來看,以示非常高興的。當別人誇獎你的衣服好看或是誇你能幹時,應該高興地說:「謝謝您的誇獎」等。法國人宴請賓客應提前數日發出邀請。一般來說,午宴的時間大約在12點半或1點,而晚宴則比較復雜:6點或6點半主人開始招待客人;7點或7點半賓主一起喝開胃酒;7點半或8點晚宴才正式開始。作為客人,法國人常常遲到。這是法國長期存在並延續至今的一個古老的傳統習慣。客人遲到主人是絕不會見怪的。但若是遲到的時間過長,應有充分的理由來解釋遲到的原因。無論如何不可提前赴約,因為這樣可能會給主人帶來不便,造成尷尬局面。法國人見面打招呼非常簡單,如果是在上午,見面時就說:「早上好」。下午呢,說聲「正午好」。當然還有「晚上好」等等。
服飾
衣服 清末民初,一般富家,男穿長衫、馬褂,女穿旗袍。一般農民、船工、石工、木泥作、釀酒師傅等體力勞動者,平日喜戴烏氈帽,穿對襟粗布短衣,著腰圍、褲管寬大、穿時須將腰身疊起團攏之「籠褲」(亦稱團團褲)。逢年過節或做客時方穿長衫,稱「袍子大布衫」。女穿大襟衣裳、籠褲與類似圍裙之青布襤。20年代後,城鎮男女開始著中山裝。1950年起,學生、幹部、工人中流行列寧裝。「文化大革命」期間,風行軍裝。1980年以後,服裝面料漸趨高檔,色彩款式日益多樣,西裝流行十分廣泛。
鞋襪 舊時,習穿布鞋,鞋底以破布層疊,薴麻線密縫。冬日於鞋底、鞋幫絮以棉花,稱棉鞋。50年代前,農民習慣以稻草或箬殼編制草鞋;以薄草編織薄鞋,於夏天作涼鞋;以毛竹爿削成鞋底,串以麻繩,縛於鞋幫,作雨鞋,俗稱「木的篤」;以木板作鞋底,前端橫釘闊寸許皮條,稱「木拖鞋」。童鞋,有於鞋頭貼虎頭圖案的 「虎頭鞋」及布條拼縫之「兜兜鞋」。
帽 俗以男子戴帽為多,老年女性偶有戴者。戴烏氈帽流行於舊山陰、會稽兩縣。烏氈帽以羊毛為原料製成,黑色、尖頂、圓邊、「畚斗」形。冬保暖,夏遮陽,亦可避雨,特受農民喜愛。小市民則以戴秋帽由為多,墮民亦有之。所不同者,秋帽「滴子」(帽頂之圓球)有紅黑之分,平民用紅滴子、墮民為黑滴子,諺日「秋帽烏滴子,墮民啦倪子」。
大腳布 雅稱「撩攪」。舊是,多為手工織機織造,後以機制白布縫成,寬60至70厘米,長1.5米左右,角端常綉小花,稱作「記認頭」。青年男女相悅,常綉贈此物。有民歌道:「三月桃花樹上紅,小弟撩攪姐來縫,兩頭挑起兩根龍,當當中央一隻鳳。別人問你哪個縫,你要講,蕭山縣里小裁縫……」。農民出畈勞作時均隨身系帶,既可擦汗,又作墊肩;洗浴洗腳,可圍可揩;走親趕集,可包可帶,用途極廣。今之青年農民,多用毛巾代替,但年長農民仍未棄用。
⑤ 法國農業的類型及分布和區位條件
1、法國地形平坦,以平原為主,西歐平原大部分面積位於法國境內。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平原占總面積的三分之二,為法國農業帶來豐富的耕地。
2、氣候適宜。南部沿海為地中海氣候,熱量充足,光照強烈,水分足夠。
適宜葡萄和油橄欖等經濟作物的生產;西北部大西洋沿岸為溫帶海洋性氣候,氣候溫和,降水均勻,有利於牧草生產,對畜牧業發展提供良好條件;中部為溫帶大陸性氣候,熱量充足、光照強,有利於糧食作物成熟,所以適宜種植小麥等糧食作物。
3、經濟及科技發達,靠近歐洲大市場。法國經濟發達,為農業生產提供經濟基礎,且促進農業科技水平的提升。歐洲市場對糧食作物求大,所以使法國成為西歐糧食出口最多的國家。
4、交通便利,有利農業發展。北靠大西洋,南臨地中海,且境內有方便的鐵路、公路及內河運輸,大大促進了農業發展。
5、農業促進的政策。法國是工農業並重的國家,國家政策鼓勵農業發展。
法國農業極度發達,是世界主要農業大國。主產小麥、大麥、玉米和水果蔬菜。葡萄酒產量居世界首位。有乳、肉用畜牧業和禽蛋業。法國是歐盟最大的農業生產國,也是世界主要農副產品出口國。
機械化是法國提高農業生產率的主要手段,法國已基本實現了農業機械化,農業生產率很高。農業食品加工業是法國外貿出口獲取順差的支柱產業之一。歐洲前100家農業食品工業集團有24家在法國,世界前100家農業食品工業集團有7家在法國,法國的農副產品出口居世界第一,佔世界市場的11%。
法國政府農業支持政策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為了發展農業,法國政府制訂的一系列政策。法國農村土地分散,農場規模小,不適應農業大發展的需要,戰後法國政府於50年代末期實施了土地集中政策。
⑥ 法國南部有什麼美麗的鄉村小鎮注意不是城市。。
8月是普羅旺斯山區的熏衣草節.
薰衣草之都Lavender Sault 賽爾.那裡有.
埃克斯市Aix-en-Provence也不錯.
南普羅旺斯的古老小城阿爾(Arles),
普羅旺斯著名薰衣草觀賞地:呂貝隆山區、施米亞那山區
周邊小城游
Luberon(呂貝隆)是沃克里茲省的南部地區,彼得·梅爾的《普羅旺斯的一年》中所寫的地方就在這里。Roussillon(魯西庸)是座彩色的村莊,桃紅、鮮橙、明黃的房子像天使的玩具,隨意散落在村中。
Gordes是座岩石山莊,Gordes村裡還有一座薰衣草博物館,門口一輛老式的薰衣草壓油機。博物館里展示了薰衣草農田裡的各種用具。
⑦ 法國的農業區在哪裡
法國最主要工農業生產地區是巴黎盆地。
巴黎盆地的農業發展優勢:
①平原丘陵為主的地形、肥沃的土壤;
②地中海沿岸夏季高溫炎熱,陽光,熱量充足,冬季溫和,降水較多,空氣濕潤,適於硬葉植物的生長;巴黎盆地全年溫和濕潤,降水充足,冬季溫暖;
③政府鼓勵農業發展政策;
④高度機械化和現代化,先進的農業生產科技;
⑤便利的交通,以及廣大的歐洲消費市場作為依託。
法國大西洋沿岸屬於溫帶海洋性氣候,氣溫變化小,全年降水均勻,發展農業的條件優越.北部的巴黎盆地地區,是法國主要的農業區,大量生產和出口的農產品是小麥。法國南部地區的氣候特點表現為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特別適宜葡萄等的種植。
(7)法國農村有哪些擴展閱讀:
法國政府十分重視農業培訓,根據農村領域和當地情況,農民可以尋求研究院、培訓機構的幫助。法國在二戰以後短短40多年的時間里實現了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
其中,促進土地適當集中、推進農業機械化、發展農業專業化和商品化。促進農業生產社會化、提高農業勞動者素質、重視農業可持續發展等政策的支持和推動,起著重要作用。
⑧ 請推薦下 法國 鄉村電影,就是體現法國農民愜意鄉村生活的電影。故事不一定是大起大落,清新即可!
《初渡艷陽天》和《再見艷陽天》是20世紀初發生普羅旺斯小山村裡的溫馨故事,這兩部電影均改編自Marcel Pagnol寫的自傳體小說,講述作者回憶童年時光的瑣事,也叫《父親的榮耀》和《母親的城堡》。《初渡艷陽天》的劇情描述馬歇兒一家人及姨丈一家在民風淳樸的普羅旺斯地區合租了一幢別墅度暑假,其間發生了不少趣事,令馬歇兒深深愛上了這塊土地。故事一開始介紹了這一家人的生活,爸爸是個古板的老師,媽媽總是擔心馬歇兒看太多書頭會爆炸,而馬歇兒偏偏成天找書看,甚至是菜譜,姨丈是個愛吹牛的公務員。本片系馬塞爾·帕格諾爾(Marcel Pagnol)的童年回憶,改編自法國名作家馬歇兒童年逸事的散文式喜劇,與《媽媽的城堡》均由伊維斯·羅勃特導演,是姊妹作。這是令人感到內心愉悅的成長喜劇,外景風光詩情畫意。另外,普羅旺斯也就是《屋頂上的騎兵》的故事發生地點。
⑨ 以法國法蘭西最美麗的村莊為實例談談如何建設美麗鄉村
呵呵,別說還真有一個法國社團叫"les plus beaux villages de france",專門去考察各地最漂亮的法國村莊然後大力推廣於民眾,目前有157個法村當選,遍布21個大區,69個省.
一般的評選標准有幾點
該村莊的建築有一定的歷史
整個村莊維持一直以來的格調(這是法國建築的一大特點),整體建築都遵守歷史的風格和特色建築.在法國大多人都以當地特色為榮,很少有人會"突發奇想"把自己的住房(至少外部結構)改造成"異域風情",比如整個山區小木屋中突然來個中式亭台樓閣.這個在建築證的審批上面就不會通過
保持自己的文化特色,比如 :
一些歷史傳說(還都不是虛構的,新近幾年才興起的那種),
一些古早菜餚,用傳統方式原汁原味烹飪出來,這個過程是歷史的再現(方式,風俗,還有味道),即使有更現代的方式烹飪,這些食譜也會一代傳一代流傳下去
還有一些當地的特殊詞彙(說給外地人聽都不一定知道)
一些特殊的生活方式,或者生活習慣等等
關於建設鄉村,在法國追求生活現代化(比如寬頻光纖入網,比如3G移動網路覆蓋農村等),但不破壞傳統風格(比如不會因為生的孩子多了就把自家2層小別墅擴建成4層5層,這種過高的"大樓"會破壞掉整個鄉村的和諧),會鼓勵孩子走出農村走向大城市,但也幫助留守在農村從事農業生產的年輕人(比如法國很受歡迎的專給農業生產者介紹對象的生活節目l'amour est dans le pre).最重要的是在法國沒有對"農村人"的歧視,生活在農村或者城市,對生活學習各方面都沒有特別顯著的條件限制差別,只是個人的喜好和選擇而已.
對於中國,可以學習和借鑒的有很多東西.最重要也是最理想的狀態是讓中國的"農村人"不再有自卑感,讓農村人能夠自由選擇居住在農村或者城市. 不過這個目標目前我看很難實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