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法國階層分為哪些

法國階層分為哪些

發布時間:2022-07-06 18:56:26

1. 十九世紀法國的社會階層劃分

科學

這是《項鏈》一文說的

十九世紀法國的城市可簡單分為以下幾個階層:大資產階級(貴族)、中小資產階級、城市平民、無產階級

政府部門的職員屬於中小資產階級

法國的平民是真正的貧民,沒有土地使用權,貴族壟斷著大片土地。包括商人、農民等

2. 法國第三階級是由哪些階級或階層的社會成員構成的

法國第三階級(Le Tiers État)由資產階級和農民組成(bourgeois et paysans )。

3. 近代法國歷史上各個階段的統治力量分別代表哪些階級

史學界一般以1789年爆發的大革命作為法國近代史的開端。此後,近代法國的統治力量先後有經過君主立憲派、吉倫特派共和國和雅各賓派、法蘭西第一帝國、復辟的波旁王朝、法蘭西第二共和國、法蘭西第二帝國和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君主立憲派代表的是代表大資產階級利益,是通過制憲議會來行使權力的。君主立憲派為法國大革命作出了很多貢獻,這表現在從政治上、經濟上和法律上改造了封建的舊制度,創立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原則。君主立憲派於1791年頒布了《1791年憲法》,這部憲法除肯定了制憲議會以往頒布的各項反封建法令外,還規定了法國是資產階級的君主立憲制國家。這就適應了資產階級統治的需要,確保了資產階級掌握政權的合法性。

吉倫特派主要代表當時信奉自由主義的法國工商業資產階級。該派著名的活動人士包括雅克·皮埃爾·布里索、孔多塞侯爵、羅蘭夫婦、皮埃爾·維克杜尼昂·韋尼奧、瑪格麗特-埃利·加代、阿爾芒·讓索內等人。
雅各賓派是法國大革命時期參加雅各賓俱樂部的激進派政治團體,代表的是小業主的利益。主要領導人有羅伯斯庇爾、丹東、馬拉、聖茹斯特等。794年春,羅伯斯庇爾先後將埃貝爾派和丹東派主要成員送上斷頭台,雅各賓派內部矛盾更加尖銳。7月27日的熱月政變結束了雅各賓派政權。
法蘭西第一帝國是拿破崙建立的一個君主制度國家,又被稱拿破崙帝國,在19世紀的歐洲影響甚大。代表了資產階級的利益,對內鞏固了資本主義政權,頒布了《拿破崙法典》,這是世界上第一部資本主義民法典。
復辟波旁王朝。1814年,拿破崙倒台,在反法聯軍和法國國內拿破崙軍中的新貴的奉迎下,流亡英國的普羅旺斯伯爵返國即位為法王路易十八。在軍隊和資產階級的壓力下,路易十八被迫接受一部傾向自由主義的憲法。因此,代表了封建君主勢力、新貴族和資產階級的利益,比較混亂。
法蘭西第二共和國,1848法國二月革命推翻七月王朝建立的共和國,也是1848年11月4日到1852年12月2日間統治法國的共和政體。由拉馬丁,賴德律洛蘭等人以及工人代表組成了臨時政府,代表了工人階級的利益。
法蘭西第二帝國,是波拿巴家族的路易-拿破崙·波拿巴在法國建立的君主制政權(1852~1870年),代表了國王和資產階級利益。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國號為法蘭西共和國,是在1870年至1940年統治法國的共和政府。共和國採用議會民主模式並在1870年9月4日成立。共和國在第二帝國因普法戰爭的失敗而倒台、巴黎公社被成功鎮壓後而建立。一直到1940年時,因為納粹德國入侵而垮台。代表的是資產階級的利益。

4. 法國 在歷史上 分為三個等級 神職人員 貴族 平民

18世紀的法國,大概分為三個等級.國王和教士為第一登級,貴族為第二等級,資產階級農民和城市貧民為第三等級別.
1.督政府在法國執政時期,法國社會極不穩定,王黨叛亂時有發生,各種政治俱樂部紛紛出現,國庫空虛、物價飛漲,市場蕭條,人民群眾十分不滿。農民出身的格拉古.巴貝夫創辦《出版自由》(後改為《人民保民官》,他因攻擊熱月黨人而被捕。在獄中,其共產主義理論形成,開始了平等派密謀活動。1795年10月出獄後,他便組織起平等派。
2. 無套褲漢 法國大革命時期對城市平民的稱呼。當時法國貴族男子盛行穿緊身短套褲,膝蓋以下穿長統襪;平民則穿長褲,無套褲,故有無套褲漢之稱。原是貴族對平民的譏稱,但不久成為革命者的同義語。無套褲漢的主要成分是小手工業者 、小商販、小店主和其他勞動群眾,也包括一些富人。他們是城市革命的主力軍,是大革命中幾次武裝起義的參加者。在推翻王政、建立共和國以及推動雅各賓派實行恐怖統治,抗擊外國武裝干涉等方面發揮了極大作用。無套褲漢在經濟上要求限制資產階級,打擊投機商,有平均主義傾向。在政治上要求實行直接民主制,即由群眾用公開唱名或鼓掌進行表決的方式,決定政治大事 。1794年7月27日發生推翻雅各賓派M.F.M.I.de羅伯斯比爾政權的熱月政變後, 特別是 1795年4~5月兩次巴黎無套褲漢的反抗運動失敗後,無套褲漢受到壓制,逐漸消沉。
3.忿激派 法國大革命中代表貧苦勞動群眾利益的激進派別。領導人有J.魯、J.F.瓦爾萊等 。在1792 年底限價運動高潮中出現。他們要求政治平等、公民權平等與社會平等,主張全面限制生活必需品的價格,征購糧食,統一管理供應,救濟貧苦人和義勇軍家屬,嚴厲懲辦投機商人,以恐怖手段打擊反革命分子等。在忿激派和廣大群眾促進下,國民公會於 1793 年4~5 月先後頒布了強制 流通指券,限制糧食價格 ,向富人借款等法令。忿激派支持雅各賓派推翻吉倫特派的斗爭。但是雅各賓派專政建立後忿激派因抨擊雅各賓憲法而遭到鎮壓,其領導人魯被捕自殺。

5. 法國封建時期的等級制度

應該是分為3級
1皇帝
2貴族,教士
3資產階級,地主階級
農民,奴隸
具體來說,
西歐封建國家實行有條件的土地分封 得到封地的人必須為封主服兵役
西歐封建國家建立起以土地為紐帶的封建主與附庸之間的關系
加強了中小封建地主階層 是西歐封建社會騎士制度的基礎
後來國王以下個封建主也紛紛效仿
形成了不同等級的封建主
西歐的封建社會雖有等級貴族之 但不同等級貴族間沒有嚴格的上下級制約關系

6. 法國社會的三個等級分別包括哪些社會階層

教士,貴族,平民(資產階級之類也在這兒),顯然,第三階級人數最多,但最難過,所以才有的法國大革命

7. 求法國爵位制度等級(不要英國的)

在法國爵位是如下劃分的
第一等級是公爵和公爵夫人
第二等級是侯爵和侯爵夫人
以上為大貴族,爵位由國主冊封,另外公爵也有可能自有公國,自為一國之主.在中央集權不強時,侯爵也可能自有侯國,例如普魯士在早期就是一個侯國,國主為神聖羅馬帝國選帝侯之一.類似我國春秋時期的諸侯.
第三等級是伯爵和伯爵夫人,為中級貴族,爵位也由國主冊封.
第四等級是子爵和子爵夫人
第五等級是男爵和男爵夫人
以上兩級為小貴族,爵位可有國主,公爵,侯爵冊封.由公爵,侯爵冊封的子爵和男爵地位類似於大貴族的家臣.
上述五個等級的貴族爵位都可以世襲.世襲辦法是爵位由長子繼承,如果長子去世就由次子繼承,若無次子就由長女繼承。當然了,也可以由貴族自己指定的親屬繼承.
第六等級是騎士和勛爵,屬於不入流的貴族,一般適合於中小貴族的非長子,一般騎士授予有軍功者,勛爵授予對王室或國家有貢獻者.這個等級也適用於有理想有報復的平民,算是進入貴族階層的第一步,等再有機會好向上爬,雖然這對於平民來說很難.這個等級的爵位不可以世襲.

8. 18世紀的法國基本社會結構分為哪三個等級

18世紀的法國,在歐洲大陸各國中工商業最為發達。60—70年代,手工業工場開始零星使用機器,規模較大的企業出現了,但它仍是一個封建的農業國家,基本社會結構與17世紀沒有什麼不同,仍分為3個等級:教會以操「聖職」的名義列為第1等級,貴族階級是第2等級,第3等級則包括資產階級和由手工業者、工資勞動者、農民所構成的城鄉勞動人民。前2個等級掌握封建國家的統治權力,享有種種封建特權。專制王權對外不斷發動戰爭,對內則加緊壓榨人民,封建階級和第3等級之間的矛盾尖銳到極點。

9. 現代法國爵位的排位是什麼

一、在法國爵位的排位如下:

1、第一等級是公爵和公爵夫人;

2、第二等級是侯爵和侯爵夫人;

以上為大貴族,爵位由國主冊封,另外公爵也有可能自有公國,自為一國之主。在中央集權不強時,侯爵也可能自有侯國,例如普魯士在早期就是一個侯國,國主為神聖羅馬帝國選帝侯之一。類似我國春秋時期的諸侯。

3、第三等級是伯爵和伯爵夫人,為中級貴族,爵位也由國主冊封;

4、第四等級是子爵和子爵夫人;

5、第五等級是男爵和男爵夫人;

(1)以上兩級為小貴族,爵位可有國主,公爵,侯爵冊封。由公爵,侯爵冊封的子爵和男爵地位類似於大貴族的家臣。

(2)上述五個等級的貴族爵位都可以世襲.世襲辦法是爵位由長子繼承,如果長子去世就由次子繼承,若無次子就由長女繼承。當然了,也可以由貴族自己指定的親屬繼承。

6、第六等級是騎士和勛爵,屬於不入流的貴族,一般適合於中小貴族的非長子,一般騎士授予有軍功者,勛爵授予對王室或國家有貢獻者。這個等級也適用於有理想有報復的平民,算是進入貴族階層的第一步,等再有機會好向上爬,雖然這對於平民來說很難.這個等級的爵位不可以世襲。

二、歐洲爵位制

1、歐洲爵位制是歐洲封建君主國內分封貴族的等級制度,最早出現於中世紀,在近代的一些國家中仍然繼續沿用。一般以佔有土地的多少來確定分封爵銜之高低,主要可分為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這五等。

2、公爵:在貴族中,公爵是第一等級,地位最高。這個爵名的由來有三:一是歐洲氏族社會解體時期,日耳曼部落的軍事首長;二是古代羅馬部落的軍事首長;三是古羅馬時代的邊省將領,後指地方軍政長官,其拉丁文原意為『;統帥『;。隨著封建關系的發展,王權的日益強化,公爵成了統治階級中的上層人物。在英國,公爵最初是由十四世紀的英王愛德華三世分封的,被封這公爵的全是王室成員。十五世紀後才打破這慣例,少數非王室人員也被封為公爵。

3、侯爵:侯爵是貴族的第二等級。查理大帝在位時它是指具有特別全權的邊區長官,相當於藩侯,查理曼帝國分裂後,變成了獨立的大封建領主。封建王權加強後,侯爵成為公爵與伯爵之間的爵銜,其地位與其他伯爵相等,十到十四世紀後,才確認侯爵的地位在伯上之上。

4、伯爵:在羅馬帝國時,伯爵是皇帝的侍從,掌管軍、民、財政大權,有時也出任地方官吏,封建制度強化後,伯爵可割據一方,成為世襲的大封建領主。後來,其地位漸次低落,介於侯爵與子爵之間,為貴族的第三等級。在英國,伯爵之銜歷史最久,在一二三七年黑王子愛德華被封為公爵之前,它是英國最高的爵位。這一爵名,來源於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丹麥。

5、子爵:子爵原系法蘭克王國的國家官吏名,最早是由國王查理曼於八世紀時封的,後來傳到歐洲其他大陸國家。起初,子爵是伯爵的副手,後來獨立存在,也可世襲。子爵爵位到十五世紀才傳入英國,博蒙德·;約翰於一四四○年第一個被封為英國子爵,其地位在男爵之上。

6、男爵:男爵是貴族爵位中最低的一級。在十一至十二世紀時,它是歐洲君主國國王或大封建主的直接附庸。在英語中,男爵(Baron)一詞,是諾曼人在征服歐洲大陸時引進來的,本義為『;只不過是普通的人『;,後來演變為『;強有力的人『;。當時,英國的那些直接從國王那兒得到土地的大佃主,概可稱為男爵,但這並非由國王分封。到了一三八七年理查二世約翰·;比徹姆為男爵後,男爵才成為英國貴族的正式爵位。`

10. 法國在革命前存在的三個等級分別由哪些人組成

第一級是神甫等教會統治者,第二級是貴族階級,第三是奴隸等階層

閱讀全文

與法國階層分為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8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3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1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1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6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8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8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2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6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0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1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4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0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9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