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殖民擴張期,英國是怎麼做到打敗法國和西班牙,贏得北美殖民競爭的
殖民擴張期英國通過掠奪大面積土地的方式,贏得北美殖民競爭的
Ⅱ 歷史上法國和英國之間所有的戰爭,
1、1337年11月英王愛德華三世率軍進攻法國,戰爭開始。
2、1340年,英法兩國發生海戰,法軍戰敗。英國控制了英吉利海峽。
3、1346 年8月,雙方在克雷西會戰,英軍大捷,乘勝進入諾曼底。
4、1347年攻佔法國的加來。
5、1356年9 月,普瓦提埃之戰,法軍大敗,法王約翰二世(1350~1364在位)及眾臣被俘,英藉此向法國索取巨額贖金。
6、1360年法國王子查理被迫簽訂屈辱的《布勒丁尼和約》 ,把加來及法國西南部大片領土割讓給英國。
7、1364年,王子查理繼位,稱查理五世(1364 ~ 1380在位 ),為了奪回失地,改編軍隊,整頓稅制,緊張備戰。1369年起連續發動攻勢,幾乎收復全部失地,1396年雙方締結二十年停戰協定。
8、1415年8月,英王亨利五世(1413~1422在位)趁查理六世(1380~1422在位)即位後法國統治階級發生內訌之機,領兵進攻法國,10月佔領法國北部。
9、1420年,雙方簽訂《特魯瓦條約》,條約規定法國王太子的王位繼承權轉歸英王亨利五世。亨利五世與查理六世之女結婚。這項條約實際上將法國分為由亨利五世、勃艮第公爵和法國王太子查理分別統轄的三個部分。
10、1422年法王查理六世與英王亨利五世先後去世,英方宣布由未滿周歲的亨利六世(1422~1461,1470~1471在位) 兼領法國國王。
11、1428年10月,英軍圍攻通往法國南方的要塞奧爾良城,形勢危急。法國人民組成抗英游擊隊,襲擊敵人。
12、1429年,法國女民族英雄貞德率軍擊退英軍,解奧爾良城之圍。此後,法國人民抗英運動繼續高漲,英軍節節敗退。
13、1429年7月,王子查理在蘭斯加冕,稱查理七世。1435年勃艮第公爵臣服於法王。
14、1453年10月,駐波爾多英軍投降,除加來外,法國領土全部收復。至此,百年戰爭以法國的勝利而結束。
Ⅲ 一個什麼原因讓英國擊敗了法國,在北美的時候
七年戰爭很復雜,不僅僅是英法之間的戰爭。英國是島國,因為可以脫身與大陸事務之外,依靠強大的海軍,專心攻取法國的海外殖民地。這是英國大陸均衡政策的勝利,通過普奧俄牽制和削弱法國。
http://ke..com/view/22441.htm?fr=ala0_1_1#2_5
這個網址有具體介紹!!!
Ⅳ 「大國博弈」英國是如何擊敗法國成為歐洲霸主的呢
前言:法國在歐洲陸地上擊敗了強大的哈布斯堡帝國,成為了歐洲大陸上的新霸主;而英國則在海洋上擊敗了早期的海洋霸主西班牙,從而占據了海上的霸權地位。在各自擊敗對手之後,英法兩國將被歷史帶到同一個時空里進行最後的霸權角逐。
從十七世紀中期開始,英法兩國已經成為了重要的對手。
當然了,我們都知道,在這場歐洲霸主地位爭奪戰中,最後以英國徹底擊敗法國,成為最終霸主宣告結束。但問題是,英國是如何擊敗法國的呢?下面,作者就從"內政視角"來簡述一下這場「英法爭霸戰」。
在「七年戰爭」中,英國徹底擊敗了法國成為真正的霸主
英法兩國在長期的爭霸拉鋸戰中,法國漸漸地就退出了爭霸戰的舞台。經過近百年的爭斗,英國在1756-1763年的七年戰爭中徹底擊敗了法國,不僅讓法國丟掉了絕大部分在海外多年辛苦經營佔領的殖民地,從而也將英國推到了真正歐洲霸主的寶座之上。
Ⅳ 英法百年戰爭,法蘭西經常丟城失寨,最後如何反敗為勝的
在整個中世紀中,除了波及整個歐洲和西亞的十字軍東征,持續時間最長的國戰,當屬英法之間曠日持久的百年戰爭。在這場戰爭中,英國不僅率先發難,步步緊逼,在長達116年的戰爭絕大多數時間里,更是連戰連捷,幾乎占盡了所有先機。
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到了戰爭末期,最終勝利的天平,卻倒向了原本苦苦支撐行將崩潰的法蘭西。法蘭西人不僅將丟失的領土全部收復,還成功把原本屬於英國的諾曼底地區占為己有,將它永遠留在了法蘭西的懷抱。
那麼,英法戰爭後期究竟發生了什麼,使得法蘭西得以反敗為勝呢?
(玫瑰戰爭)
三、國家意識的較量。
戰爭前期,法蘭西節節敗退,連首都巴黎都被英格蘭攻陷,大半個國家淪落敵手,貴族們慘遭殺戮,為了避免厄運繼續降臨,餘下的貴族們聚攏在太子身邊,團結一心一致抗敵,整個法國的國家意識開始覺醒。
但連戰連捷的英格蘭,卻反而因為勝利,陷入爭權奪利的漩渦中,一些貴族居功自傲,開始為爭奪地盤大打出手,連最大的蘭考斯特及約克家族之間,都引發了紅白玫瑰的內戰悲劇。
此消彼長之下,內斗的英格蘭無力維持對法國佔領地的統治,最終全國一心的法國全面反擊,在1453年奪回吉耶納,收復全部失地,百年戰爭以法國勝利而結束。
百年戰爭不僅讓法國重新建立更加穩定的集權,也讓英格蘭失去了所有島外領地,成為一個海島國家,而正是這種失利,讓盎格魯人轉而將目光投向海洋,開始海外殖民地擴張,成長為一個新的日不落帝國。
Ⅵ 英法百年戰爭是怎麼爆發的
1328年卡佩王朝告終,瓦洛亞王朝登上歷史舞台,第一任國王為腓力六世(1328—1350年),在他統治時期,英法爆發了曠日持久的百年戰爭。英法兩國爭奪領地的斗爭由來已久。近因是法王想收復英國在法國的最後一塊領地亞奎丹,而英王愛德華三世則借口自己是腓力四世的外孫,要求繼承法國王位。以法國王位繼承糾紛為導火線,終於引發了英法「百年戰爭」。
然而,除王位繼承糾紛外,百年戰爭的爆發還有其他更深刻的原因。首先是領土糾紛,英國的兩個統治王朝〔諾曼底王朝(1066—1154年)和安茹王朝(1154—1399年)〕都是來自法國的封建主,因而在法國大陸擁有大批領地。腓力二世統治時期剝奪了英王在法國的大部分領地,但英王仍佔領著法國西南部的不少土地。只要領地沒有被完全剝奪,英國王室就仍抱有在法國大陸擴張勢力的野心。法英沖突的另一個問題是佛蘭德爾問題。佛蘭德爾地區城市發達,各城市的毛織業當時名列歐洲之首。毛織業的主要原料羊毛,大部分來自英國,城市與英國的經濟聯系十分密切。但是,在政治上,佛蘭德爾伯爵是法國國王的附庸。14世紀上半葉,佛蘭德爾伯爵極力從經濟上搜刮城市,政治上壓制城市自由,雙方矛盾非常尖銳,伯爵求助於法國國王鎮壓城市反抗,城市市民則在政治上傾向於英王。
所有這些矛盾交織在一起,導致了英法之間曠日持久的戰爭,這場戰爭前後持續一百多年(1337—1453年),史稱百年戰爭。
1337年,英王、法王相互向對方宣戰。同年英國向佛蘭德爾進軍,英王愛德華三世派艦隊佔領加桑德堡壘,百年戰爭正式爆發。1340年英國海軍打敗法國海軍,控制了英吉利海峽,1346年在克勒西戰役中主要由英國自由農民組成的弓箭手,在少量炮火的配合下,打敗了素稱「法蘭西之驕傲的花朵」的法國騎士。在軍事史上,這次戰役標志著騎士制度開始走向沒落。1347年英軍佔領法國海濱重鎮加萊。1356年,普瓦提埃戰役爆發,由英王長子「黑太子」(因其披甲黑顏色而得名)統率的8000英國軍隊,打敗了4萬余法國騎士,法王約翰二世(1356—1364)及其幼子和大批法國貴族被俘。1360年兩國簽訂《布列提尼和約》,法國承認英王以國王而非法王附庸的身份佔有法國的大片領土,英王則放棄對法國王位的要求,並規定法國須交300萬克朗以贖回法國國王及被俘貴族。
Ⅶ 阿金庫爾戰役英國是怎麼打贏法國的法國為什麼會失敗呢
英國長弓手擅長發展自己的優勢,避免自己的弱點。他們選擇的戰場都是崎嶇的小徑、丘陵或狹窄的區域。騎兵根本無法在這個戰場上沖刺,他們的機動性也非常有限。每次戰斗前,英國長弓兵都會優先考慮有利的地形,能夠從容射擊。然而,失去機動能力的騎兵就像活目標一樣,被其他人屠殺。他們在沖向英軍前線之前被射中刺蝟。可以說,在百年戰爭中,法國的重裝騎士們不得不面對籠罩在藍天上的箭影和他們咆哮時發出的尖銳聲音。
阿金庫爾戰役後,英國長弓手聞名於世,這讓所有法國騎士聞之色變。但事實上,英國軍隊之所以能夠贏得這場戰斗,不僅僅是因為長弓的一個分支。法國發動正面進攻時,戰場前沿的英國騎士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如果沒有這些重甲騎士的掩護,長弓將被近身的法國軍隊屠殺。因此,英軍在阿金庫爾戰役中的勝利實際上是所有兵種不顧一切、協同合作的結果。
Ⅷ 英國為什麼在七年戰爭中打敗法國
在七年戰爭中,英法在海上和各殖民地的爭奪,初期(1756年-1757年)是法國取得了勝利。在巴利阿里群島的梅諾卡島戰役(1756)中,5月20日法國艦隊戰勝了英國艦隊。但是,隨著1758年戰局的開始,被歐洲戰場拖住的法國,在海上和各殖民地開始遭到失敗。英國只給普魯士以財力援助,因此逐漸在各殖民地積蓄了力量,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1760年佔領了加拿大、路易斯安那的一部分、佛羅里達和法國在印度的大部分殖民地。1763年初,七年戰爭結束。1763年2月10日英法簽訂巴黎和約
Ⅸ 17世紀.為什麼英國能夠打敗法國和荷蘭拜託各位幫幫我,好人有好報的,謝謝了,我很急。
第一,英國經濟實力較強。
第二,英國通過海盜,打擊了敵人的力量。
第三,英國海軍僥幸打敗了西班牙「無敵艦隊」,使得英國海軍成為世界上最強的海軍,自信心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第四,先進的社會制度,也是英國戰勝法國的原因之一。至於荷蘭,就是個小國,只要戰術得當,大國打小國太容易了。
Ⅹ 18世紀英國為什麼在七年時間里擊敗法國還有在英荷戰爭中為什麼英國能取得勝利
一方面是英國自己國力的不斷提升,另一方面是對手的衰弱。法國在七年戰爭中是處在路易十五的統治下。此君的名言是「我死後哪怕洪水滔天」。他一味的追求享樂,不顧國家政務,不僅遠不能和他的曾祖父偉大的太陽王路易十四相比,還為路易十六時期的法國大革命埋下了伏筆。至於荷蘭則受制於他的國土面積和人口數量,雖然擁有強大的海軍,但無法進行持久戰。而且個人感覺荷蘭有些像古代的迦太基,國民過份重視商業,結果像迦太基被尚武的羅馬擊敗一樣被英國終結了強國的地位。與走向衰敗的法荷兩國相反,此時的英國因為資本主義的發展,資本家們急需廣闊的海外市場和原料採集地,所以積極支持政府的炮艦政策。兩相一比較,法國和荷蘭哪有不敗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