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法國住院醫師
所我所知法國的醫生工資很高,但相對來說是非常辛苦的,我受傷去急診縫針的時候等了接近兩小時才排到,流血快讓我暈了,但醫生進來了滿眼血絲。。。我也實在沒法抱怨什麼 - -
法國的大體情況是工資高,稅務高,所以相對的,人員很少,因為多了的話負擔不起,所以攤到每個人的工作量是很大的。
如果要問情況,建議問一下每周的工作時間和休息時間的安排,每次連續工作時間,值班時候的按小時的接待病人數量。 法國每周超過39個小時的工作量就會給加班工資,超過的每個小時會給125%的工資,如果超過45小時,會在超過的部分給150%工資。這方面要打聽一下,不是打聽這部分加班工資會不會給,而是要了解是不是會每周都干到這么累。。。據我們打工的經驗,超過45小時的話基本上沒有自己的生活了,睡醒了就打工,回來累死了直接睡覺。如果連續一個月這種加班的狀態,一般人會受不了。另外法國有帶薪假期,每年有10%的時間可以度假,而且拿工資,具體實行起來的話就是每年1個多月可以去旅遊,但這時間內是給工資的。
另外住房情況,身份情況當然也要問,居留對方肯定會給辦,但住房不一定像國內的單位分房,有可能要自己去租,最好交涉一下讓對方全部安排好,不然法國租房也是滿麻煩。
總結一下,我沉得需要問的是
每周估計的工作小時數, 每次工作大體持續時間, 工作時間和休息時間的安排(比如工作20小時中間睡6小時之類的), 加班工資待遇, 每月最大連續加班的可能性, 帶薪假期的實行, 辦理身份的手續, 住房的解決方法
醫生的工資很高,所以在吃飯上沒有什麼大問題,每天吃外賣和餐館也吃得起,這對一般的法國人是不可能的。。。
Ⅱ 關於法國醫生收入
倪志的是什麼醫生。有行醫資格證的醫師,最低的大概在5000-6000左右。消費水平的話,很難一概而論,巴黎比香港高不少。外省的話,馬賽等大城市跟香港差不多,其他地方比香港梢低。當然,這要看你是怎麼消費,例如父母在國內掙人民幣然後兌換成歐元供你留學,那就很難算到底高出幾十倍了...
Ⅲ 法國醫生丹尼斯
這個成功可能是丹尼斯成功的把血輸進去了!
Ⅳ 西方歷史上著名的醫學家,醫生有哪些
一、希波克拉底(古希臘文:Ἱπποκράτης,前460年——前370年)為古希臘伯里克利時代的醫師,被西方尊為「醫學之父」,西方醫學奠基人。
提出「體液學說」,他的醫學觀點對以後西方醫學的發展有巨大影響。《希波克拉底誓言》是希波克拉底警誡人類的古希臘職業道德的聖典,他向醫學界發出的行業道德倡議書,是從醫人員入學第一課要學的重要內容,也是全社會所有職業人員言行自律的要求。
二、克勞迪亞斯-蓋倫(Claudius Galenus , 129~199),也被稱為「帕加瑪的蓋倫」(Claudius Galenus of Pergamum,帕加瑪位於土耳其),是古羅馬時期最著名最有影響的醫學大師,他被認為是僅次於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的第二個醫學權威。
蓋倫是最著名的醫生、動物解剖學家和哲學家。他一生專心致力於醫療實踐解剖研究,寫作和各類學術活動,撰寫了超過500部醫書,並根據古希臘體液說提出了人格類型的概念,主要作品有《氣質》《本能》《關於自然科學的三篇論文》。
(4)法國醫生什麼從什麼擴展閱讀
其他對醫學做出貢獻的西方名人
一、亞歷山大·弗萊明(Alexander Fleming,1881年8月6日—1955年3月11日),英國細菌學家,生物化學家,微生物學家
亞歷山大·弗萊明於1923年發現溶菌酶,1928年首先發現了青黴素。
二、安東 列文虎克(1632-1723)荷蘭科學家,發現了接種技術,即一種用注射來預防疾病的方法。
三、弗洛伊德-- 奧地利醫生弗洛伊德 (1856-1939)專心致志研究人的思想活動過程。他聆聽病人敘述他們的夢和想法來治療精神病人,這種治療方法叫做精神分析。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希波克拉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克勞迪亞斯-蓋倫
Ⅳ 五金中外的性格為人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主要源於他們身上具有堅持不懈的精神法國醫生沒耐克從什麼中受到啟
古金中外的性格為人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主要源於他們身上具有堅持不懈的精神法國醫生沒耐克從堅持不懈中受到啟。
Ⅵ 心理選擇題,1860年法國醫生不洛卡發現了什麼
1861年,法國醫生布羅卡發現患有失語症的病人,其大腦左半球顳葉有損傷。這個部位後來就被稱為「布羅卡」區,它涉及人的說話功能,是運動性語言中樞。以後人們又繼續發現了左半球的其他一些部位與書寫、閱讀等功能有關,只有少數左利手(俗稱左撇子)的人語言中樞在右半球或分在兩個半球上。由於大多數人的語言中樞位於左半球,大腦左半球就被人們稱為優勢半球。
Ⅶ 法國醫生多大了揚名立萬
摘要 第一,既然夜鶯沒有死,自然沒有分屍,那通風管的大片血跡怎麼來的,頭發又是怎麼來的?
Ⅷ 在法國如何就醫
對習慣了「有病就去醫院」的許多華人朋友來說,法國的醫療體系乍看頗為復雜,手續也很繁瑣,尤其是挑選醫生和醫院最令人頭痛。今年開始實行的醫療改革更使求醫問葯成了一件費心費力的事。針對這種憂慮,我們為巴黎大區的華人朋友們匯集了一些有關信息。
法國醫生制度簡介
在西方國家,醫生是是最受尊敬的職業之一,報酬也豐厚。這和他們所經歷的殘酷篩選和長期嚴格的訓練是分不開的。
首先,進入醫學院學習並不難。所有獲得HK類業士畢業文憑(Bac)的學生均可到醫學院注冊。但一年後必須通過篩選嚴格的資格考試後,才能繼續學習。這項考試的錄取名額只有200個,高達80%的學生會遭到淘汰。而且這項考試一個考生最多隻能參加兩次。失敗後意味著此生再也沒有成為醫生的機會了。所以社會上有各種針對醫科學生的補習班,幾乎所有考過的學生都參加過。
過了這一關,醫科學生需再經過至少6年的培訓,其中3年為醫學基礎教育,3年為臨床實踐,課程採取積分制,每年有考試,考不過還可以補考。在醫學基礎教育階段結束之後,還有一項更為嚴格的專科醫生資格考試(Internat)等著他們,考過者才能成為專科醫生(Spécialiste),並且分高者優先挑選專業。不參加考試或沒考過者成為通科醫生(Généraliste),或稱全科醫生。相對來說,專科醫生的社會地位更高,診費也貴一些。另外,他們還可以在國家規定的診費基礎上「隨行就市」地提高收費,而對患者來說,增收的這一部分是一般社會保險(Sécuritésociale)不給報銷的。
接下來,未來的通科醫生和專科醫生會分別接受3年和5年的醫院實習,然後寫出一篇畢業論文,通科學生可以自己選題目。也就是說,要成為通科醫生至少需要學習9年,而專科醫生至少11年。在法國,一般只要有了醫學院畢業文憑,便可以行醫了。醫師公會(L'ordre des médecins)是決定醫生是否具有行醫資格並發放行醫執照的機構。它主要考慮各地區醫生的分布是否均衡,並杜絕有不良行為紀錄的醫生繼續行醫。
醫學院的學生畢業後到醫院工作,被稱作住院醫師(interne),職位相當於醫學院的助教,工作性質屬於培訓。工作兩年後,再寫一篇論文並獲得通過,才能由住院醫師升任主治醫師(chef de clinique),相當於講師。住院醫師的階段最長為4年,而且服務的部門和跟隨的教授每半年要換一次,避免了學術圈內「近親繁殖」。
從醫生的角度來說,在私立醫院(Clinique)或診所行醫的純收入高,但有客源、房租、器材投入等方面的壓力。因此,許多醫生選擇掛靠在公立醫院,每周有幾天在醫院上班,其餘時間在自己的診所或私立醫院工作。甚至有的一周只需來公立醫院上一次班,或只來參加每周的會議。好處是可以將需要長期治療的重症病人由自己的診所轉到公立醫院來,以減少成本壓力。另外,由於成立自己的診所或加入私立醫院的投入很高,所以剛入行的專科醫生一般選擇先做頂替醫生,以建立起較固定的病人網,即客源。而私立醫院也分封閉和開放式兩種,封閉式醫院的醫生數量是固定的,沒有空位不會招新人。想進入的醫生可以花錢購買醫生空位,但好的醫院非常昂貴,一個位置可達一兩百萬歐元。開放式的醫院則體現在醫生可帶自己的病人加入,然後向醫院交付一定費用。
醫科學生畢業後要留在醫學院工作,需要經過嚴格的考試。最後能成為醫學院教授的人少之又少,是真正的權威。他們的社會地位非常高,一般去世後才會重選。與之對應的是他們優厚的報酬,一般由兩部分組成,一份來自醫學院,一份來自醫院。
法國醫院里還有許多外聘的專家、學者和外國醫生等,他們被稱作pratician attaché,即「客座醫生」,一般都專長突出,醫術過硬。佟效貢醫生就被巴黎七大的Bichat醫院和Bizet私立醫院聘為了消化外科客座醫生。他對世界先進的肝膽碎石和腹腔鏡手術尤為擅長。他認為,法國醫學界對優秀外國醫生的才華有非常客觀的評價和高度的尊重。
醫生這一職業是需要不斷積累經驗並更新知識的。法國的通科醫生每年有定期的醫學院培訓,以掌握最新醫療技術和葯物。而專科醫生還要定期參加同行會診,如果有三次在會議上不發言,即會被認為專業落後,職位難保。
如何挑選醫生和醫院
在法國看病,挑選醫院固然重要,而挑選醫院里的醫生才是關鍵。尤其是新的醫療改革規定,今年7月1日起看病必須先經過自己的社區醫生(Médecin traitant,也叫家庭醫生或經手醫生),再由他推薦其它專科醫生,否則診療費無法按社會保險的最高額度報銷(精神病等專科除外)。
當然人人都希望找到語言溝通順利、藝術高明的醫生。所以一般都會選擇親友推薦的華人。這當然沒錯,但我們建議您同時考慮以下方面:
1,診所離您的住址較近。因為生病的人畢竟不願意花很多時間和體力去坐車看病,由於嫌醫生診所遠而懶得診治有時會延誤病情,甚至造成嚴重後果。如果沒有語言問題,您也可以藉助電話黃頁(Pages jaunes)或上網查詢住處附近的醫生。
2,醫生擁有充足的自由問診(consultation sans rendez-vous)時間。有的醫生很有名,正是因為這樣,找他看一次病甚至要提前一、兩個月預約,這對大部分患者來說是很不方便的。其實每個社區都有一些醫生每周有固定時段(比如周二和周五下午)接待沒有提前預約的病人,隨到隨看,就方便多了。
3,最好找熟悉你的病史的醫生。比如有的患者對某種葯物過敏,或服用某些葯品時會產生較大副作用而必須同時配合以別種治療。熟悉你的病史和體質的醫生會找到最好的方案,降低不必要的風險。
如果突然受傷或急症發作,則必須送去醫院看急診。巴黎大區公立醫院和私立醫院各有一百多家。Assistance publique為最大的醫療救助機構,或可稱為巴黎的「衛生局」(網址為www.aphp.fr,可在線查詢各醫院詳細信息),董事長即法國總統希拉克。該機構囊括多家公立醫院,在巴黎市就擁有幾萬張床位。
法國注重醫學經濟學,為了避免不必要的浪費,醫院的急診室白天幾乎全部開放,而且科類較全。但晚上的專科急診只有部分醫院才有。比如據佟醫生介紹,巴黎市居民夜間看眼科急診最好去巴黎聖母院旁邊的HOTEL DIEU醫院(1, place Parvis Notre-Dame,75004 PARIS),它還是專門的警察醫院和刑事案件傷情鑒定醫院;耳鼻喉科和頜面創傷去歐洲最大的PITIE-SALPETRIERE醫院(47-83, boulevard de l'Hopital,75013),或者北方火車站附近的LARIBOISIERE醫院(2, rue Ambroise-Paré,75010 PARIS),此外PITIE醫院還擁有血管外科、牙科、心臟外科的夜間急診。巴黎市郊的BEAUJON醫院(100, boulevard Général Leclerc 92110 CLICHY)擁有血管外科、手外科創傷、消化外科中的肝、膽、胰臟夜間急診;靠近巴黎西部布洛涅森林的AMBROISE-PARE醫院(92100 BOULOGNE-BILLANCOURT)也有血管外科夜間急診;燒傷可去COCHIN醫院(27, rue Faubourg Saint-Jacques 75014 PARIS);手外科創傷、心臟外科、尤其是傳染科,都可以去附屬於巴黎第七大學的BICHAT醫院(46, rue Henri-Huchard,75018 PARIS)。HOPITAL EUROPEEN GEORGES POMPIDOU(20-40, rue Leblanc 75015 Paris)也擁有手外科創傷、心臟外科急診。如果需要看兒科急診,尤其是腎病,則最好去NECKER兒科醫院(149, rue de Sèvres,75015 PARIS);看血液病和皮膚科急診去SAINT-LOUIS醫院(1, avenue Claude-Vellefaux,75010 Paris);腫瘤病和肝臟移植去巴黎南郊的PAUL-BROUSSE醫院(12, avenue Paul-Vaillant-Couturier,94804 VILLEJUIF),消化外科中的腸道病去SAINT-ANTOINE醫院(184, rue Faubourg Saint-Antoine,75012 PARIS);等等。如果不了解應去的醫院,可直接撥打急救電話15或112。
以上介紹的都是大型公立醫院。私立醫院的情況在此不便詳細介紹,其特點主要有:80%的私立醫院都是外科醫院,但只有大型私立醫院才有重症監護(service reanimation)。私立醫院只有主治醫師,可保證較高的治療水平,並可以直接指定名醫做手術等等。
華人在法就醫誤區及建議
除此之外,華人在法國就醫所遇到的主要問題或誤區可能還有:
1,語言不通。對此,我們建議法語不夠流利的朋友最好找語言表達較好的親友陪同去看病。再不然,可在家中准備一份法語的書面說明,將症狀詳細地描述一下,包括症狀表現、發作的時間、頻率、服用過的葯品、吃過的可能對病情有影響的食品等等。家中也要常備一本比較輕便的漢法詞典,如中國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袖珍型《外研社·漢法分類詞彙手冊》,描述病症的一般日常用語都囊括在內。
2,不熟悉法國就醫習慣。在中國看病直接去醫院,而在法國看病一般是到社區醫生的診所,而且非急診均需要和醫生電話預約,去找一般醫院里的醫生看病也是如此,除非是在醫生的自由問診時段內。
3,就醫心理與法國人不同。華人一般希望詳細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療方法,而法國患者則習慣於完全聽醫生安排。佟醫生就舉了個例子,說有個法國病人去醫院看病,醫生問他問他過去得過什麼病,他答不上來,讓醫生去查病歷或問他過去的醫生。醫生又征詢他的意見要不要動手術,他只有一句話:「應該您來決定,因為您是醫生。」這在法國是很常見的,而在中國卻較難想像。手術前的簽字也是如此,在法國,成年人手術前只要自己簽字同意就可以了,兒童需要其監護人簽字。但在中國則還需要病人家屬甚至單位領導簽字。在2002年的Kouchner法生效之前,法國的醫生甚至有權利不向病人解釋治療方法和所用的葯物。但現在,法國的所有患者均有權利查詢自己的病歷和所有有關治療的信息。
4,希望直接找專科醫生治療。其實,患者常常只是憑猜測認為自己應當去看哪一科的醫生,但可能判斷並不準確,因而導致誤診或拖延治療。另外,法國有一些專科醫生(如神經、內分泌、心臟科等)都要求病人先去找通科醫生完成前期檢查,才會根據具體情況加以治療。所以,看病的第一站務必是找自己的社區醫生,咨詢各種醫療信息和轉院也都少不了通過他們。另外,所有有關醫療制度方面的信息可向自己的社區醫生或社會保險管理部門咨詢。比如在法國,有社會保險者均可享受每5年一次的全面體檢(包括造相、心電圖、驗血等),50歲以上的女性每3年享受一次免費乳腺造影,具體體檢地點可詢問保險部門。
華人在法國就醫所遇到的主要問題或誤區有:
1.語言不通。對此,我們建議法語不夠流利的朋友最好找語言表達較好的親友陪同去看病。再不然,可在家中准備一份法語的書面說明,將症狀詳細地描述一下,包括症狀表現、發作的時間、頻率、服用過的葯品、吃過的可能對病情有影響的食品等等。家中也要常備一本比較輕便的漢法詞典,如中國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袖珍型《外研社·漢法分類詞彙手冊》,描述病症的一般日常用語都囊括在內。
2. 不熟悉法國就醫習慣。在中國看病直接去醫院,而在法國看病一般是到社區醫生的診所,而且非急診均需要和醫生電話預約,去找一般醫院里的醫生看病也是如此,除非是在醫生的自由問診時段內。
3. 就醫心理與法國人不同。華人一般希望詳細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療方法,而法國患者則習慣於完全聽醫生安排。佟醫生就舉了個例子,說有個法國病人去醫院看病,醫生問他問他過去得過什麼病,他答不上來,讓醫生去查病歷或問他過去的醫生。醫生又征詢他的意見要不要動手術,他只有一句話:「應該您來決定,因為您是醫生。」這在法國是很常見的,而在中國卻較難想像。手術前的簽字也是如此,在法國,成年人手術前只要自己簽字同意就可以了,兒童需要其監護人簽字。但在中國則還需要病人家屬甚至單位領導簽字。在2002年的Kouchner法生效之前,法國的醫生甚至有權利不向病人解釋治療方法和所用的葯物。但現在,法國的所有患者均有權利查詢自己的病歷和所有有關治療的信息。
4. 希望直接找專科醫生治療。其實,患者常常只是憑猜測認為自己應當去看哪一科的醫生,但可能判斷並不準確,因而導致誤診或拖延治療。另外,法國有一些專科醫生(如神經、內分泌、心臟科等)都要求病人先去找通科醫生完成前期檢查,才會根據具體情況加以治療。所以,看病的第一站務必是找自己的社區醫生,咨詢各種醫療信息和轉院也都少不了通過他們。另外,所有有關醫療制度方面的信息可向自己的社區醫生或社會保險管理部門咨詢。比如在法國,有社會保險者均可享受每5年一次的全面體檢(包括造相、心電圖、驗血等),50歲以上的女性每3年享受一次免費乳腺造影,具體體檢地點可詢問保險部門。
Ⅸ 揚名立萬電影解析法國醫生
法國醫生破屍案是一起獨立案件,與主線無關,但恰好被兇手齊樂山利用,誤導了主角團的推測方向。
齊樂山團滅三老當晚,法國醫生埃舍爾根本不在公館,車上的碎屍是從其他地方運來的。埃舍爾先在上海犯罪,回國後又犯罪,手段極其殘忍,簡直瘋狂。
夜鶯真的沒死。後期李家輝追的那個人側臉明明是夜鶯。關於通風管道的血跡:這個沒有很好的解釋,因為夜鶯逃跑的時候沒有大面積出血。唯一說的是兇手來回移動兩輪,或者誇大手法營造前期懸疑氛圍。
《揚名立萬》電影在解決後半部分的反轉非常精彩,最終的處理也非常先進和精緻。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結局。
可能是兩艘船相撞死亡,也可能是他們沒有趕上船逃跑。然後我不敢再回去了。它消失了,所以我沒有拿照片。然而,電影開頭屏幕上匿名的編劇也可能是李家輝,這表明他們都活著。所以我認為結局真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