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贏了一戰的法國,為什麼在之後卻開始實行綏靖政策了呢
法國是一戰的戰勝國,可戰爭結束後,法國完全沒有戰勝國的派頭,面對咄咄逼人的德國,法國不惜耗費巨資修建了馬奇諾防線,更是不遺餘力的推行綏靖政策。
經濟的頹勢,必然帶來政局動盪。法國內閣甚至在一年當中,更迭七次。正是在這樣頻繁的內閣更換中,使得法國國力一步步的下降。
一戰,打勝了,法國卻落得個筋疲力盡,遍體鱗傷。因此法國民眾普遍厭戰,和平是那麼可貴,誰還願意主動發起戰爭呢?
最後不得不說一下英國。英國這個國家盡管不在歐洲大陸,但時刻關心著大陸的局勢,由於英國極力推行大陸平衡政策,因此,也間接影響著法國的外交政策。
英國這個國家,見不得大陸出現一等強國,在德國戰敗後,英國便開始扶德抑法,維持歐洲均勢,以便讓他們互相牽制。
由於政治動亂,國力下滑,使得法國不得不放棄原來的政策,隨英起舞。
B. 二戰前法國為什麼要綏靖
一戰後,歐洲戰勝國有一種畏懼戰爭的氣氛,因為一戰造成的損失實在是太大了。而後希特勒上台正是利用了英法這一心理,積極擴軍備戰,而英法只是對其進行譴責,並沒有什麼實際行動。希特勒第一次大的冒險是將軍隊開進萊茵河非軍事區,其實這時希特勒還是底氣不足的,因為此時英法依然很強大,但法國對這一行為依然不採取任何實際行動,綏靖政策也就成了英法的對德主要外交政策。在後來,慕尼黑會議更是這一政策的表現,德國野心越來越大,而英法越來越妥協,直到德國突襲波蘭,英法本可以從後方捅德國一刀,但英法也沒這么做,一直到波蘭淪陷,再到德國閃擊法國,37天後法國淪陷,再到不列顛空戰,英國蒙受巨大損失,所以這是英法長期推行該政策的惡果。
C. 二戰前的英法兩國為什麼要放縱德國使用綏靖政策
是姑息縱容的「綏靖政策」。
首先說一句,國際上公認的二戰開始時間在1939年9月1日,德國「巴巴羅薩計劃」閃擊蘇聯是開始標志,在此之前,英美法等國對德國採取「綏靖政策」,這是一種對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縱容,退讓屈服,以犧牲別國為代價,同侵略者勾結和妥協的政策。比較典型的是1938年9月29-30日的慕尼黑會議,英法兩國犧牲捷克斯洛伐克國家利益,與德國妥協,導致捷克斯洛伐克的蘇台德區割讓給德國。而受害者捷克斯洛伐克的外交部長,還沒有進入參加會議,英法與德國就達成了協議。
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34195.htm
D. 二戰前期,英法為什麼要採取綏靖政策呢
希特勒一上台就表現出了極大的野心:悍然撕碎《凡爾賽條約》,整裝待發,瘋狂擴充兵力,先後吞並奧地利, 捷克斯洛伐克等國。此外,希特勒和納粹德國的野心幾乎是光明的。甚至在希特勒掌權之前,他就在自傳《我的奮斗》中寫道,要光明正大地統治歐洲。
然而,以英國和法國,為首的歐洲,舊勢力對希特勒的侵略充耳不聞,面對希特勒的侵略,他們一步步屈服。他以歐洲這個小國為代價,一步步縱容德國的侵略。為什麼二戰初期英, 法等國頻繁對德國採取綏靖政策?
法國,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主要陸軍,情況更糟。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法國雖然成為戰勝國,但卻損失了2000多億法朗,不到一半的法國成為廢墟。一向以高利貸聞名的法國,負債累累。與此同時,像英國,一樣,法國欠美國高達40億美元的債務。
E. 法國在二戰前出於什麼願意選擇堅持綏靖政策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德國的投降而結束。為了處理戰後問題,大家召開了巴黎和會。這次大會制定了很多多戰敗國的處罰,其中處罰最嚴重的就是德國。畢竟,德國是一戰中同盟國的主力。如果德國不受到嚴厲處罰的話,之後還會崛起,到時候仍舊會危險到歐洲。不過讓大家沒想到的是,德國雖然受到了嚴厲的處罰,20年後又崛起了,再次發動了世界大戰。不過很多人覺得,第二次世界大戰和英法等國的綏靖政策有關。其實,事實不僅僅是這么簡單。
F. 英國法國是因為打不過蘇德聯手才搞綏靖政策的嗎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至今規模最大的戰爭,造成了數億人的傷亡和難以計數的財產損失。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不是沒有阻止法西斯國家發動戰爭的機會,但卻被英法推行的“綏靖政策”葬送了。
於是英法便認為納粹德國的第一開戰目標應該是蘇聯,那就主張德國的侵略野心去打蘇聯,這也是“綏靖政策”的主要目標之一。只是英法沒想到的是:它們兩國根本沒有操縱德國和蘇聯的手段與實力。
G. 二戰初期英法為什麼要對德國採取綏靖政策
原因很多啊,首先,德國有發動戰爭的必要性,因為一戰後欠下了高額戰爭賠款,工業還受到限制,不打第二仗,永無翻身日,但是別的國家沒有這種需求,而且通過一戰沒有得到任何好處,他們懼怕打第二仗,因此放任德國入侵鄰國,對德國軍事發展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是根本原因,其次是全球經濟危機,政府這時候都忙著處理本國經濟情況,社會維穩,沒有精力過問別人,多說一句,德國的戰爭經濟來源於華爾街和對當時世界最有錢團體的無人道壓榨,單純認為德國壓迫猶太是種族歧視就太天真了,那是借口,為的是錢,種族多了去了,怎麼不歧視別的?
H. 二戰前為什麼英法會奉行綏靖政策
簡單來說,當時各國都經受了經濟危機,導致經濟大蕭條。英法都不願意再給本已不堪重負的國家機器雪上加霜。而此時的英法都想通過犧牲捷克、斯洛伐克、波蘭來滿足德國的擴張慾望,從而避免再開大戰。
晚輩愚見,望指正。
綏靖政策是一種西方國家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採取以犧牲他國利益為手段,換取與對手妥協的政策
英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前推行的綏靖政策縱容了德、意法西斯的侵略擴張,也使兩國自身遭到重大損失。英法推行綏靖政策的原因如下:
首先,英法在其實力日益衰退的情況下,為維護霸權地位所採取的策略。英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遭受嚴重損失,戰後經濟恢復非常緩慢。二三十年代,英國歷屆政府都把主要精力放在解決經濟問題上,把重整軍備看作是恢復經濟的障礙,企圖以沒有實力為後盾的外交政策,達到保住霸主地位的目的。法國由於和德國毗鄰,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一度保持軍備和對德國實行強硬政策。但法國的經濟一直處於衰退之中。相對穩定時期發展有限,30年代的經濟危機持續時間又特別長,經濟形勢十分嚴峻。同時法國的政局也不穩定,內閣更替頻繁,使得對外政策難以保持堅定性和連續性。總之,英法的頹勢是其推行綏靖政策的物質基礎。
其次,綏靖政策的推行是和當時兩種社會制度共存這一時代背景有密切關系的。十月革命後,國際關系中開始了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種社會制度的對立和斗爭。英法等西方國家為阻止蘇聯的影響,把德國當作反布爾什維主義的屏障。當德國建立法西斯政權,進而撕毀凡爾賽和約對外擴張時,英法竭力把這股禍水引向東方。
第三,綏靖政策的推行,同當時西方普遍流行的社會思潮也有很大關系。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殘酷景象給歐美各國留下慘痛的記憶,因此,戰後和平主義思想、厭戰畏戰情緒相當盛行,在法國尤其嚴重。英法等國的統治者既受和平主義思潮的影響和制約,又是這一思潮的推行者,綏靖政策只是他們推行這一思潮的產物。
在英、法、美的綏靖政策縱容下,德、意、日三國加緊了對外侵略擴張,這就使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迅速增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