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是什麼讓法國投降

是什麼讓法國投降

發布時間:2022-07-08 19:31:19

Ⅰ 法國為什麼要向法西斯投降

法國陷落 「陸軍強國」敗於幻想

在當時曾被稱為「歐洲最大陸軍強國」的法國,竟在短短的6個星期內被德軍佔領,其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和平主義」思想嚴重,戰備不足。法國統治集團戰前推行「綏靖政策」,沒有做好抗擊法西斯侵略的准備。而且,法國人自恃馬其諾防線堅不可摧,在戰爭動員、國防生產、部隊訓練等方面沒有充分的應戰准備,戰鬥力比較低。

二是不能適應德國「閃擊戰」的特點,軍事理論落後。法國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經驗中得出結論,只要堅持堡壘陣地和步兵火器相結合,法軍就能取得勝利。在這一理論和思想指導下,法軍的大部分兵力都部署在防禦陣地上,機動兵力很少。當希特勒對法軍閃擊時,法軍的防線很快被突破,而且法軍難以組織有力的反擊。

三是對德軍主要突擊方向判斷錯誤,戰略指揮嚴重失誤。法軍在擬製作戰計劃時沒有想到德軍會改向阿登山地區實施主要突擊,也沒有根據已變化的情況及時修正自己的作戰計劃,而只是倉促應付,最終鑄成了法國難以挽救的敗局。

Ⅱ 法國投降是什麼梗

過分倚重馬奇諾防線用只防禦的軍事思想來抵禦德國的閃電戰進攻思想 是法國軍隊的最重要失敗之處

Ⅲ 德國希特勒使法國投降,怎樣對待法國,投降有什麼好處和壞處

法國投降,除了向德國是一種妥協,也確實保全了法國境內大部分人民免遭屠戮。

1940年6月22日,法國在貢比涅森林中的向德國遞交投降書。6月戴高樂流亡英國建立「自由法國委員會」即自由法國,7月貝當倒向德國建立「法蘭西國維希政府」即維希法國。

法國投降後德國並沒有佔領法國全境,法國南部保留作為傀儡的維希法國

維希法國與自由法國

好處:德國並沒有屠殺法國平民,所以法國投降後客觀保存了實力,直到1944年法國光復戴高樂建立「法蘭西共和國臨時政府」後法國也很快能在戰後恢復。維希法國軍艦也都被英國皇家海軍所控制、俘虜,俘虜不了的就在港口裡面自沉了,所以德國並沒有得到法國艦隊。

壞處:法國是整個二戰期間唯一一個向軸心國投降的同盟國家,甚至連希特勒自己也沒想到法國投降這么快。國際形象受損和輿論壓力下必然要對歷史做個交代。

Ⅳ 號稱世界第一陸軍強國,法國為何投降德國

法國作為歐洲大陸傳統強國,每次提起,人們總會想起浪漫的男女、先進的科技以及戰鬥力孱弱的軍隊。每當人們談起法國軍隊的時候,就會調侃:"沒有人在法國投降前佔領巴黎"。當然,法國軍隊並不是一直都很弱,畢竟在英法百年戰爭打贏了英國,在路易十四時代不斷開疆擴土,在拿破崙時期更是腳踩英國,拳打俄國。

自拿破崙之後,法軍的戰鬥力便不斷下滑,在普法戰爭中,巴黎未被攻陷,法軍投降,二戰時期,巴黎同樣沒被攻陷,法軍投降。這兩場戰爭雖然都是投降,但是戰爭的過程卻是不一樣的。

普法戰爭那是德法兩軍硬碰硬的結果,德軍在俾斯麥的領導下戰鬥力強勁,法軍戰敗情有可原。但是二戰時期的法國擁有三百萬軍隊,號稱世界上最強的陸軍,又有馬奇諾防線作為屏障,結果在德軍幾個星期的攻勢下便投降,法國為什麼會敗給德國呢?


其實,法國的戰敗並不是一個偶然,而是當時法國無論是在政治上、還是在軍事上、甚至在民族的氣節上都比不上德國。因為政治上各方勢力過於均衡導致了各個利益團體之間相互傾軋,只要政府稍有不慎便會遭到政敵的攻擊,政局混亂不堪。

軍事上德軍一直保留著軍國主義的傳統,至今仍然有"德意志戰車"的美譽。當然這也跟法國講究極度的個人主義有關,一戰的流血犧牲讓他們在內心中對戰爭有了權衡,他們並不想自己重蹈一戰的悲劇,畢竟如今的法國人對當年的投降可不會感到恥辱。

Ⅳ 法國二戰為什麼投降那麼快

1940年6月5日,300萬德軍開始實施攻佔法國的「紅色方案」。從整個戰役態勢看,法國滅亡是遲早的事,擺在法軍統帥部面前的,要麼繼續抗爭下去,要麼尋找一個更體面的投降方式。當然,被嚇破膽的貝當等人更趨向於投降與和談。

遠在英吉利海峽對面的丘吉爾,自然不願看到盟友就這么輕易放棄,也在做著最後的努力。但在德軍的打壓下,盡管他苦口婆心勸告法國人抗戰到底,但對方堅稱敗局已定,唯有投降一條路。此時,他們考慮更多的是,如何避免二次傷害。

而作為法國人驕傲的馬其諾防線,矗立在法德邊境上成了徹徹底底的擺設,它不僅暴露出法國軍事思想的短視,成為二戰中法國人不折不扣的遮羞布;而且其「完全防禦」的建軍思想,成了因循守舊、墨守成規的典型,並淪為國際大笑話。

Ⅵ 第二次世界大戰,法國為什麼投降

1940年6月22日法國宣布投降,同時成立以貝當元帥為首的親納粹「維希法國」。由於英國擔心法國艦隊為德國所索俘虜,英國派艦隊擊沉了法國艦隊,由此造成了維希法國和盟國的敵對關系!! 二戰中,有不抵抗的法國和抵抗的法國。 1940年6月德國侵佔巴黎後,法國即將戰敗時,一戰英雄貝當任副總理,要挾總理雷諾讓位,向德國投降,其本土被分裂為佔領區和自治區。1940 年6月22日法國同德國簽訂《貢比涅停戰協定》後,「政府」遷至法國中部的維希,7月10日脅迫國民議會通過廢黜第三共和國、成立「法蘭西國家」,貝當出任國家元首,標榜「勞動、家庭、祖國」,進行「民族革命」。 海軍拒絕往第三國拘禁或加入英國皇家海軍,被英國襲擊,殘存艦隊基本返回本土土倫港,保持中立,同時與英國斷交(但與美國有外交關系)。其非洲殖民地也大部保留。 維希政府先後由賴伐爾、弗朗丹、.達爾朗執政。在約佔法國1/3領土的統治區內設立特別部和特別法庭,鎮壓一切愛國運動,取消選舉、言論和出版自由。取締工會,模仿建立墨索里尼的總體國家,實行法西斯專政。對外完全投靠納粹德國,和西班牙佛朗哥保持密切關系,支持希特勒在歐洲建立的「新秩序」,派「志願軍」對蘇聯作戰。當時除英國之外的國家都承認維希政府為代表法國的政府。 1942年7月,英美決定實施進攻北非的「火炬」行動計劃,艾森豪威爾將軍為盟國遠征軍總司令。兩國軍隊於11月8日在法屬北非的阿爾及爾、奧蘭和卡薩布蘭卡實施登陸,佔領沿海主要港口,然後由阿爾及爾登陸部隊向東搶占突尼西亞。此時盟國爭取了維希政府的總督達爾朗的不抵抗,希特勒實施佔領全法國的行動,維希政府將其全部統治區交由德軍佔領,海軍為維持名譽全部自沉於土倫港。 1944年8月盟軍(含自由法國第7集團軍)從法國南部登陸法國後,維希政府遷往德國的希格馬林根,次年垮台。不少的維希政府官員與成員在戰後受到法國政府的通緝與囚禁,賴伐爾戰後被處死刑,貝當原本判處死刑,後因為一戰戰功之故被戴高樂特赦,改判無期徒刑,被囚禁在大西洋中島嶼的一個要塞中至病故。 戴高樂則成為法國抵抗運動的核心。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戴高樂在法國第5軍任坦克旅旅長,1940年5月任第4裝甲師准將,他提出了針對德國閃電戰戰術建設機械化部隊的建議,但沒有受到重視。在法國淪陷時,戴高樂堅決要求抵抗德國侵略者,但在當時的法國政府中,他孤立無援。同年6月6日任國防部副國務秘書,主張抵抗納粹德國的進攻,後拒絕在德法停戰協定上簽字。德軍佔領巴黎後出走英國。貝當政府對戴高樂將軍「叛國」進行缺席審判,徒刑從4年直至死刑。 1940年6月18日戴高樂第一次在倫敦向法國發表廣播演說,呼籲同胞在他的領導下繼續抗戰。6月25日,創建並領導法蘭西民族委員會(後改稱自由法國政府,法蘭西民族解放委員會)。7月14日法國的國慶節,戴高樂將軍檢閱了首批「自由法國」的戰士。一周以後,首批「自由法國」飛行員參加了對魯爾區的轟炸。1943年自由法國總部從倫敦移到阿爾及爾,就任法國民族解放委員會主席。1943年5月,共產黨等16個政黨團體在法國國內共同組建了全國抵抗運動委員會,戴高樂派往國內的代表讓穆旦擔任第一屆主席。到44年3月,法國國內各抵抗組織的武裝力量聯合為統一的內地軍,戴高樂的海外軍團主要由從敦克爾刻撤退英國的軍隊和愛國人士、北非反正軍隊組成,隨盟軍和德軍進行戰斗,軍隊編制組成達到集團軍級。很多戰士遠赴蘇聯,支持抗德,如大名鼎鼎的「諾曼底」飛行團等。 1944年8月25日巴黎解放,後3天回到巴黎,任臨時政府主席兼國防部長。1945年5月,德國投降,戴高樂以法國臨時政府的名義,和盟軍一起接受德國投降,並擁有對德佔領區。
記得採納啊

Ⅶ 二戰時法國為什麼會投降

貝當政府的擔心失敗而媾和。
法國人過於相信馬奇諾防線,戰事發生前沒有太多准備。馬奇諾防線的建立是在一戰之後。馬奇諾防線可以駐扎45個師,大約45萬人的部隊,擁有很多的碉堡,甬道,隱藏火力點。德軍當時講95萬人的部隊兵分兩路,突破比利時和盧森堡,並沒有與馬奇諾防線發生正面的沖突。就從德軍繞行馬奇諾這一行為來看,馬奇諾防線的堅固還是不言而喻的。
由於法比邊界的阿登高地地形崎嶇,不易運動作戰,且比利時反對在法比邊界修建防線,所以法軍沒有多加防備,但萬萬沒有想到德軍會由此突破。1940年5月德軍誘使英法聯軍支援荷蘭,再偷襲阿登高地,聯合荷蘭德軍將聯軍圍困在敦克爾克。而馬奇諾防線也因為德軍襲擊其背部而失去作用。
法國的軍事戰爭理論還停留在一戰的水平,認為作戰還是傳統的步兵攻防戰,而且對新出現的坦克戰估計不足,堅持把坦克作為步兵進攻的「移動火力支援」分散在步兵中使用,未能形成強大的戰車戰鬥力。法國的坦克水平當時並不太低,而且德國的進攻還是大量使用了火力較弱的輕坦克和裝甲車輛。但是裝甲兵的威力已經展現,法國的大多數將領還並沒有意識到坦克的重要性。
馬奇諾防線潰敗後,當時還有很多部隊在前線抵抗,但是巴黎已經暴露在德軍的攻擊部隊前面了,法國政府擔心國家會變成像波蘭那樣成為完全的殖民地,而且擔心戰敗後在海外的殖民地遭到瓜分,所以投降了。
一方面,1940年6月,貝當是在德軍向法國內陸大舉推進之際就任的法國總理。當時,戰局已明顯對法國不利,再不以「和平和體面」的方式結束戰爭,後果不堪設想。因此,貝當充當了主和派的代表,並在6月22日與德國簽訂停火協定。
根據該協定,法國的3/5的國土(主要是北方工業區)被德軍佔領,德國佔領軍的一切費用皆由法國承擔。南部及東南部2/5的地區為「自由區」。
另一方面,在德國的協助下,法國國會通過議案,授予貝當立法、行政及司法的權力,這些都令貝當擁有法國臨時「毒裁者」的權力。

貝當政府總部設在法國中部非佔領區的維希,故被稱「維希政府」。維希政府為軸心國提供大量物資,又曾下令在海外屬地的法軍對抗盟軍,以及容許軸心軍在海外屬地過境。

1942年11月11日,德軍突然佔領法國餘下的「自由區」。1944年8月20日,貝當被德國人從維希帶回洛克馬林根的霍恩佐倫軟禁起來。
1945年4月,貝當回到法國接受審判,後被定罪並被判處死刑。但在同年8月獲戴高樂以年老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立下的戰功為理由減刑至終身監禁,1951年去世。

Ⅷ 為什麼第二次世界大戰法國快速投降,它到底怎麼了

二戰爆發前的法國,擁有現代化技術和理念的320萬軍隊,超過整個德國國防軍的320萬人的軍隊,號稱世界第一陸軍,但是就是一個這么強悍的國家,德國法西斯還沒發力高盧雄雞就倒下了,其中的原因你很難想像的到。

對於迅速戰敗亡國的原因,有人可能會說,這是法國戰略上的失誤,他們死守馬奇諾防線,等著德國人來打,而德國的裝甲坦克出其不意的走了號稱魔鬼森林的阿登山區,打了個法國措手不及。還有人會說,法國不比蘇聯國土面積大,有著戰略縱深,有大後方。德法戰爭中,德國只要越過馬奇諾進入法國後就是一望無際的西歐平原,這簡直就是德國閃電戰的演練場,德國坦克僅需半天就可以到達巴黎。

但是盡管這樣也不至於一個多月就亡國投降了,說好的世界第一陸軍強國呢,真是令人恨鐵不成鋼!但是從結果推原因,法國人在二戰中早就默默的下著一盤大棋。不信,請您往下面看。

這里是二戰主要國家人員傷亡情況:

蘇聯2700萬(傷亡累計6000萬)

中國1800萬(傷亡累計3500萬)

德國680萬(軍人470萬,其中在蘇德戰場死亡350萬)

日本234萬(軍人185萬,其中在中國戰場死亡45萬,在太平洋戰場死亡129萬,另有8.3萬被蘇聯紅軍擊斃)

英國及其他不列顛國家45萬

美國40萬(全部是軍人)

波蘭630萬(基本上都是平民,其中300萬是猶太人)

南斯拉夫,170萬

法國81萬(36萬平民)

義大利16萬

看了這個你是不是有點明白了呢?法國迅速投降減少了國內戰亂,減少了人員傷亡和經濟破壞,在幾個大國中,法國的傷亡都可以說是最小的。法國的投降既保存自己的實力,也徹底的拉英國下水了,讓英國直面德國的攻擊。投降、反法西斯兩邊下注了,不管誰贏了,反正法蘭西立於不敗之地。最終法國以最小的代價換來了最豐碩的果實,雖然投降亡國但是戰後就立刻復國並且成為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戰後法國經濟復甦也較快,因為戰爭破壞小,延續著戰前的發展,成為當今世界上少有的工業體系完備的國家,同時又徹底反超英國成為世界第五經濟強國。

試想,如果法國硬拼到底是不是另外一種局面呢?是非對錯,留與後人評說。

Ⅸ 第二次世界大戰,法國為什麼投降

法國國土沒有戰略縱深,在戰爭一開始又因為防禦策略失誤,過於迷信馬其諾防線和陣地戰。
這一條法國用了十一年時間,每年花費國防經費的一半投入其中的在當時來說的超現實工程,是人類當時工業設計的巔峰。然而,就是這么一條法國以舉國之力修建得固若金湯的防線,卻被德國部隊簡簡單單地繞過,並且徹底地和法國本土孤立了起來,只發揮了一點路障的作用。
客觀地說馬奇諾防線本身雖然不至於堅不可破,但是無疑是當時整個世界最為尖端的築城工藝的體現,任何軍隊想要正面突破它,都需要付出極其慘烈的代價和漫長的時間。而法國當時的戰略布局就是用這一條防線盡可能地阻礙敵人的進攻,爭取足夠的時間來組織防禦。
要知道理論上完整的馬奇諾防線是完全掐斷了敵人迂迴繞後的可能,只是法國人在開始修建這條防線的時候,並沒有想到這條防線超出的預算遠超想像,耗費的時間更是令人絕望。無奈之下,法國人只好調整修建計劃!
法國色當城東,法國—比利時邊界的阿登大森林的南部,法國參謀部認為阿登大森林和萊茵河一樣,是安全可靠的天然屏障,在阿登森林之後,便是比利時邊境,直達英吉利海峽。這一段防線,法國人沒有時間和精力再修築工事,而且法國參謀部認為他們的盟國比利時本身對法國來說就是一處很好的緩沖區,可爭取八天時間來組織防禦力量。然而這一結論是按步兵行進速度得出的,可當時德國人已經實現了摩托化和機械化。所以,德國軍隊就是從此處進行突破,抓住了這堪稱阿克琉斯之踵的破綻,馬奇諾防線這一難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馬奇諾防線耗費了法國人太多的心血,給了法國人太多虛無縹緲的安全感,甚至成為了他們的精神支柱。當時的法國士兵整日里無所事事,既不作戰,也幾乎不訓練,更不操練那些聽都沒聽說過的步坦協同、空地協同戰術。法國士兵每天的工作就是挖一些毫無用處的野戰工事,以及享受後方提供的豐富全面的娛樂設施。他們認為德國人必然會在馬奇諾防線面前撞得頭破血流,這場戰爭將會是一場「輕松的戰爭」。直到馬奇諾防線幾乎沒有發揮任何作用就被孤立,這讓當時的法國軍隊感覺天塌地陷,無所適從,抗意志薄弱到了極致,從而才在短短的兩個星期之內就徹底放棄了武裝抵抗。
甚至可以說,馬奇諾防線的陷落,讓近兩百萬盟軍戰士成為了德國人的戰俘和奴隸,讓盟軍在整個歐洲的局勢徹底崩壞。究其根本,馬奇諾防線的誕生其實是法國「大規模進攻」理論和「完全防禦」戰術思想的體現,是整個法國最高統帥部的軍事思想已經徹底落伍的體現。就這樣馬奇諾防線成為了千古笑柄,從此專門用來形容看似表面堅固,實際毫無價值的東西,而當時的整個法國最高統帥部,也被牢牢地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

Ⅹ 二戰法國為什麼要投降

  1. 從軍事上來說,法國面臨幾乎無力挽救的危局。法國投降前,比、荷、盧全部投降,英軍通過敦刻爾克行動撤回本土,100萬聯軍頓時作壁上觀,外援已無。法軍傷亡、被俘210萬人,主力部隊損耗殆盡。至投降時,法國北部、中部一帶均淪陷,本土戰略縱深狹小,在本土已失去抵抗可能。

  2. 從國際關繫上來說,一是法國本土四面是敵,德、意向法宣戰,西親軸心,不排除背刺可能。二是在法軍主力被消滅後,盟軍在陸、空軍上完全無法與軸心國抗衡。同盟國此時基本由英聯邦成員國、法國、歐洲其他被侵略的國家組成,英國本土正規軍僅十幾個師,靠著敦刻爾克撤回去的30萬續命,為防範登陸都不得不組建百萬民兵;英聯邦成員國陸軍實力一般、且遠水難解近渴;其他成員國要不投降要不流亡,都GAME OVER了。且慈父蘇、燈塔美均無意參戰,彼時同盟國在歐洲大陸大勢去矣。

  3. 從再動員可能性上說,一是法國人力缺乏,戰爭初期法國已動員了1/3的20-45歲適役男子,無潛力可挖;二是陸空一體聯合作戰、機械化閃電戰等新型戰術,全面領先於法軍,主要將領甘末林、魏剛等接連戰敗,無人出面主持危局,部隊內失敗主義情緒蔓延、高層戰爭信心已失;三是法國主要工業區被佔領,裝備物資匱乏;四是民眾厭戰情緒嚴重。

  4. 從領導階層來講,一是內閣和議會抵抗派和投降派對立嚴重,在悲觀情緒的影響下投降派勢大,總理雷諾無法獲得議會信任而辭職,投降派的貝當老帥上台;二是法國本身戰爭意願不強,法國是基於英、法對波蘭的獨立保障被破壞而被迫參戰的,本身缺乏明確的戰爭目標(所以才出現奇怪的西線靜坐戰)。

  5. 從出路來講,本土抵抗計劃破產後,法國政府前途已無。①流亡英國;②流亡北非;③實現英法合並(丘吉爾也是腦洞大)。似乎都不是什麼好路子。特別是在戰爭中英法兩國裂痕加深,憑什麼留著法國人的血為英國人在前面做擋箭牌。從國際形勢看,法西斯勢力在30年代風生水起,儼然已成為一種潮流,加入軸心大家庭也未必不是一種出路?

  6. 從綜合實力來看,從二戰始,戰爭不光是軍人的戰爭,是總體戰、無限制戰,是綜合國力的比拼。法國受一戰勝利、經濟危機等多重影響,法國的經濟實力、戰爭潛力、資源儲備、動員能力在戰爭前夕已遠落後於德國。

  7. 總體來看,主要原因是軍事上的潰敗的太快,而臃腫官僚的政府無法做出及時有效的反應,國民和領導層又嚴重缺乏戰爭動機、信心和支持度,本身縱深、國力又不足以支撐持續抵抗。

閱讀全文

與是什麼讓法國投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8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3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1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1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6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8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8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2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6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0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1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4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0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9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