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巴黎地下墓穴的主要景點
墓區面積有六七個街區那麼大,卻沒有導游講解,石壁上只是草草地刻了幾行文字說明。沿著130級台階盤旋而下,光線逐漸暗淡。墓區內部為石灰石基岩構造,如同城堡一般堅固,而裡面的氛圍卻叫人心驚肉跳。
巴黎地下墓穴
墓區里的骨骸看似備受冷落,無人問津,其實以前並非如此。數個世紀前,巴黎市民和亡故者們還一直比鄰而居,相安無事,直到1418年的天花病大爆發中,有5萬具屍體必須在6周內及時處理,情況才有所改變。
當時,普通百姓幾乎得不到一小塊安息之地。20個教區的死者都被集中在巴黎中央市場旁的「平民公共墓地」內,裹上白布後草草埋入地下。數周後,屍體的皮肉開始從骨骼上脫落,人們再把屍骨挖出來以掩埋更多的屍體。清理出來的屍骨則由板車馱運到墓地附近,任由日曬雨淋。
然而,隨著城市的擴展,墓場在變大,屍體也越堆越高,有時竟要挖出30英尺深的墳坑。人們開始擔心瘟疫爆發。1780年5月40日,一處公共墓穴破裂,致使墓內屍體分解的液體沿著大道流入附近住戶的地窖。1785年11月9日,路易十六頒旨,將平民公墓內的屍骸悉數遷往新址。選址權交給了採石場勘察大臣。最後,他挑中了巴黎市中心以南、蒙蘇里平地下的幾個石灰石場。經修繕和加固,它們連成一個地下墓場,並由3名神父做完彌撒後於1786年4月7日正式啟用。大量屍體的轉運在夜晚或黃昏時分進行。
那些屍骸由井口狀豁口直接丟進了地下墓場。這項艱巨的工程夜以繼日,從1786年春一直持續到1788年初。此後近百年裡,其他墓場里的屍骨也被遷移至此。1859年,正當巴黎市經歷著拿破崙三世的重大改革、喬治-尤金·奧斯曼市長組織興建舉世聞名的林蔭大道之時,更多的墳地不得不另遷新址。從1842年至1860年,共有800多車屍骨運入這個地下墓場。死者們的個人身份均無從查考,而其來歷——原墓場的名稱和遷移日期——都被保存下來。如今,那些由全市各個麻風病區、修道院和醫院遷移來的屍骨前,都立有石碑,記載得非常清楚。
B. 法國最著名的華工墓在哪裡
中國勞工墓地位於北緯50°11』10」,東經01°43』22」,法國北部亞眠市西北方65公里處的濱海努瓦耶勒鎮(Noyelles-sur-Mer)諾萊特村(Nolette)農田中,佔地約3000平方米,在原英軍華工營地上修建,是歐洲最大的中國勞工墓地,一直由英聯邦戰爭公墓委員會管理,裡面埋葬了849名再也沒有回到故土的中國人的遺骨。
C. 希拉克將被安葬在巴黎蒙帕納斯公墓,法國領導人去世一般葬在哪裡
法國領導人死後一般都被安放在法國政府公墓,有一小部分被安放在私人公墓,還有相當一部分被安葬在蒙帕納斯公墓!
法國著名的蒙帕納斯公墓
我有一個非常有名的墓地,被稱為蒙帕納斯公墓。這個公墓被稱為法國的偉大的革命公墓。意思就是說,法國的很多突出的政壇領袖或者是革命家或者是革命工作者,都可以申請被安放至蒙帕納斯公墓!特別的情況,如果被安放的領導人曾經有過嚴重的政治錯誤,或者是曾經對人民造成巨大的傷害,咋不能夠被安放在蒙帕納斯公墓!
D. 法國有哪五個大教堂
【名稱】法國沙特爾大教堂
1979年批准為世界遺產。最早的部分建於1145年,屬於法國厄爾·盧瓦爾省。教堂的三重皇家大門和其壯觀宏偉的羅馬尼斯凱像,早期的珠寶光彩的玻璃裝飾的窗戶,無一不是十二世紀法國建築史上的經典傑作。
【名稱】布魯日大教堂
布魯日大教堂是法國最美的教堂,1992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目錄,它完全出自於巴黎人的設計,成為整個基督世界的一個聖地。布魯日大教堂被譽為幻想者的建築。它的獨特性在於它沒有耳堂,只有5個相同的大殿,也叫「五殿堂」。布魯日大教堂地處法國中心和布魯日城中心,所以幾個世紀以來,人們又習慣地稱它為「美麗宏大的z中央磚石大殿」。
【名稱】聖丹尼大教堂(Cathédrale Saint-Denis)
聖丹尼大教堂是一座歌特式教堂,位於巴黎大區內,巴黎市北部法國第93省塞納-聖-丹尼省*(Seine-Saint-Denis聖丹尼大教堂),它原本是一所修道院所屬的教堂,但自1966年始,它成為了一所大主教教堂。聖丹尼大教堂是當時的皇家陵園。
【名稱】聖心大教堂
聖心大教堂位於巴黎市北部第18區的蒙瑪特山頂,是巴黎蒙馬特高地的象徵。從這里可以俯瞰蓬皮杜藝術中心、巴黎聖母院和榮軍院等。聖心大教堂呈白色,其風格奇特,既像羅馬式,又像拜占庭式,兼取羅曼建築的表現手法。
【名稱】稱亞眠聖母大教堂
聖母大教堂建於13世紀,1981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目錄,是法國最高的哥特式教堂(應該加上之一吧),穹頂有42米高。正面有三個大門,拱門上的雕塑卻有六七圈之多,這是其它大教堂所沒有的。更難能可貴的是正立面的雕像幾乎沒有任何損壞,也不知道她是如何逃脫大革命的洗劫。
【名稱】夏爾特聖母大教堂
1979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位於Ile de France,離巴黎西南面八十公里。離夏爾特六公里遠的地方就能看到教堂。
【名稱】斯特拉斯堡大教堂
法國最高的教堂,是中世紀(11至15世紀)最重要的歷史建築之一,也是歐洲著名的哥特式教堂。它始建於1176年,直到1439年才全部竣工,用孚日山的粉紅色砂岩石料築成。正面頂上,一邊是一座高142米的尖塔,另一邊卻只有一座平台,此處原應該是一座對稱的尖塔,由於當時的財力有限而沒有建起來,如今反倒成了它的特色,斯特拉斯堡大教堂也因此而極負盛名。教堂內有一個11米高的天文鍾(L'Horloge astronomique; Astronomical Clock),建於1838年,每隔15分鍾有兒童、青年、壯年及老年代表人生4個階段的機械人出現,但每一整點有死神提著板斧出來報時,至今准確無誤,到中午12點30分鳴鍾報時之際,就會有眾多的人物輪流出場,帶來引人注目、生動活潑、風趣幽默的場面。
【名稱】巴黎聖母院:(La) Cathédrale Notre-Dame de Paris或者簡稱Notre-Dame de Paris
位於法國巴黎市中心、西堤島上的教堂建築,也是天主教巴黎總教區的主教座堂。聖母院約建造於1163年到1250年間,屬哥特式建築形式,是法蘭西島地區的哥特式教堂群裡面,非常具有關鍵代表意義的一座。始建於1163年,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蘇利決定興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全部建成,歷時180多年。另有小說,電影,音樂劇等以此為名。
聖米歇爾山修道院:(L')Abbaye mont Saint-Michel
亞眠主教堂:(La) Cathédrale Notre-Dame d'Amiens
韋澤萊大教堂:(La) Basilique de Vezelay
蘭斯大教堂:(La) Cathédrale Notre-Dame de Reims
E. 世界三大公墓各在那什麼名稱
海格特墓園,位於英國倫敦北郊
阿靈頓國家公墓,位於美國五角大樓旁邊
拉雪茲神父公墓,位於法國巴黎
F. 法國蒙巴納斯公墓在哪裡
蒙巴納斯公墓,位於塞納河左岸,聖日耳曼德佩廣場南部的蒙帕納斯區,屬於巴黎十四區。
蒙帕納斯公墓是許多法國文藝知識界精英的安葬之處。現實主義作家莫泊桑、詩人波德萊爾、數學家龐加萊、汽車工程師雪鐵龍、存在主義作家薩特和伴侶波伏娃、社會學家塗爾干、新浪潮導演兼作家杜拉斯等人都長眠於此。它也是紀念因公殉職的巴黎警察和消防員的地方。
G. 泰姬陵簡介
泰姬陵,全稱為「泰吉·瑪哈爾陵」。莫卧兒帝國著名建築。在今印度距新德里200多公里外的北方邦的阿格拉 (Agra)城內,亞穆納河右側。莫卧兒帝國國王沙傑汗為他死去的皇妃蒙太姬修建的陵墓。公元1630年始建,年建成。它由殿堂、鍾樓、尖塔、水池等構成,全部用純白色大理石建築,用玻璃、瑪瑙鑲嵌,絢麗奪目。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是伊斯蘭教建築中的代表作。
1983年根據文化遺產評選標准C (I) 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評為遺產的報告:世界遺產委員會第7屆會議報告。是北京時間2007年7月8日凌晨公布的「新七大奇跡」之一。
從數不清的照片中使人非常熟悉的泰姬陵的外形被作為飯店的標志、酸辣醬和調味品的商標,實際上它被用在隨便什麼地方,人們看到立刻就想到是印度的地方。盡管如此,很少有人看了泰姬陵感到失望的。
泰姬陵百看不厭,它仍舊能使人驚訝。它在一天里不同的時間和不同的自然光線中顯現出不同的特色。雖然它是一座陵墓,可它卻沒有通常陵墓所有的冷寂。相反你感到它似乎在天地之間浮動。它的和諧對稱、花園和水中倒影融合在一起創造了令無數參觀者驚嘆不已的奇跡。估計有2萬名工匠參與了泰姬陵的建造,歷時22年才完成。據說一位法國人和一位威尼斯人參與了工程的部分工作。至今沒有一位建築師被記錄肯定參與了陵墓的建造——這對這個建築物是很適宜的,因為建造它的本意在於讓人們只記住在陵墓里的人。
泰姬陵是用從322公里外的採石場運來的大理石造的,但它卻不是有些照片里的那種純白色建築。成千上萬的寶石和半寶石鑲嵌在大理石在表面,陵墓上的文字是用黑色大理石做的。從一道雕花的大理石圍欄上可以看到出色的手藝。陽光照射在圍欄上時,它投下變化紛呈的影子。從前曾有銀制的門,裡面有金制欄桿和一大塊用珍珠穿成的布蓋在皇後的衣冠冢上(它的位置在實際埋葬地之上)。竊賊們偷去了這些珍貴的東西,許多人曾企圖挖取鑲嵌在大理石欄上的寶石,但泰姬陵的雄偉壯麗仍使人為之傾倒。
泰姬陵坐落在一個風景區內,庄嚴雄偉的門道象徵著天堂的入口,上方有拱形圓頂的亭閣。原先這兒曾有一扇純銀的門,上面鑲嵌著幾百個銀釘。這些東西都已被劫走,現在的門是銅制的。
關於沙賈汗想在朱木拿河的另一邊為自己建一座同樣的黑色大理石陵墓的傳說似乎沒有太多的真實性。他的兒子奧朗則布於1658年宣布為帝,並把他的父親軟禁在阿格拉一個城堡內達9年之久,一直到他去世。沙賈汗能從城堡遠遠眺望泰姬陵。後來他也被葬在泰姬陵。
泰姬陵代表了莫卧兒建築成就的高峰。這種風格的陵墓豎立在一個底座上,上面飾有光塔,人們對它懷有和對清真寺同樣的崇敬的心情。這種風格的紀念陵墓在印度北部發展並隨之消失。
侯邁因在德里的陵墓於1564年動工,它是泰姬陵的雛形,牢固、威嚴而不是精緻、黃雅。17世紀70年代奧朗則布在奧芝加巴德為他的妻子仿造了一座泰姬陵,可是它沒有泰姬陵的魅力與和諧。德里的另一陵墓賽夫達賈之墓於1753年動工,被稱為是「莫臣兒建築最後的閃光」,然而它可不是一座人們盡力設法要運河看的建築物。這些紀念陵墓都有一個標準的模式——一個大的洋蔥形狀的拱頂、水道、分成四部分的花有泰姬陵的建造者把這些東西融化在一起,創造出一座無與倫比的建築。與孟加拉的總督威廉·本廷克爵士策劃的陰謀相比,泰姬陵內珍貴財寶的失竊可謂微不足道。19世紀30年代,他謀劃拆除當時疏於管理、雜草叢生的泰姬陵,把大理石運往倫敦出售。只是因為從德里紅堡上拆下的大理石找不到買主,這個計劃才作罷。後來,在1900年當了印度總督的柯曾重新修復了泰姬陵。
毫無疑問,泰姬陵是世界上完美藝術的典範。基本上由大理石建成的建築毫無瑕庇,月光之下的泰姬陵更給人一種恍若仙境的感覺。她不僅表達了沙賈汗對愛妻的深切紀念,也是他給人類的一份厚禮。
泰姬陵是一座白色大理石建成的巨大陵墓清真寺,是莫卧兒皇帝沙賈汗為紀念他心愛的妃子於1631年至1648年在阿格拉而建的。泰姬陵是印度穆斯林藝術最完美的瑰寶,是世界遺產中令世人贊嘆的經典傑作之一。
這座世界七大建築奇跡背後其實有一段哀怨纏綿的歷史,了解它的歷史的背景,確能增加觀賞泰姬陵的趣味。17世紀莫卧兒帝國皇帝沙傑漢為紀念其愛妃慕塔芝瑪,動用了數萬名工人,以寶石鑲飾修建陵寢,圖案之細致令人叫絕。泰姬陵最引人矚目的是用純白大理石砌建而成的主體建築,皇陵上下左右工整對稱,中央圓頂高六十二米,令人嘆為觀止。四周有四座高約四十一米的尖塔,塔與塔之間聳立了鑲滿三十五種不同類型的半寶石的墓碑。陵園佔地十七公頃,為一略呈長形的圈子,四周圍以紅沙石牆,進口大門也用紅岩砌建,大約兩層高,門頂的背面各有十一個典型的白色圓錐形小塔。大門一直通往沙傑罕王和王妃的下葬室,室的中央則擺放了他們的石棺,壯嚴肅穆。泰姬陵的前面是一條清澄水道,水道兩旁種植有果樹和柏樹,分別象徵生命和死亡。
H. 巴黎地下墓場的介紹
巴黎地下墓穴,又叫做巴黎地下隧道,巴黎地下墓場,Catacombs,大約距離地面二十米,現經估算的總長度約為300多公里,主要分布在巴黎4區,5區和15區的地下,以及蒙瑪特高地地下。從中世紀開始挖掘,最初是地下採石場的通道,巴黎聖母院,巴黎市區的石頭建築,大都是在巴黎地下挖掘的石頭建造的。這樣的工程秩持續了很久。
I. 有關拉雪茲神父公墓的問題。拜託各位大神
拉雪茲神父公墓(法語:Cimetière Père-Lachaise,官方名稱:cimetière de l'Est,東公墓,地理位置:東經2°23'39",北緯48°51'43")是巴黎市內最大的墓地,面積118英畝,只有巴黎郊區還有更大的墓地。 拉雪茲神父公墓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墓地之一,位於巴黎的第20區。在這里被葬的、在過去200年中為法國做出貢獻的名人墓每年吸引數十萬來訪者。它也是五場大戰爭的紀念地。 建議旅遊者坐地鐵2號線到腓力二世車站(Philippe Auguste)下車,這里是墓地的正門。2號線和3號線交會的同名車站—Père Lachaise實際上為後門。 [編輯本段]歷史 拉雪茲神父公墓的名字來源於路易十四的虔悔神父,他所住的房子是1682年耶穌會在過去一座小教堂的位置上重建的。1804年巴黎市買下了這個地方,將它改建為公墓。 拿破崙·波拿巴開設了這個公墓。從1786年開始巴黎市內不許設立墓地,因為當時市內的墓地促進疾病的傳染。因此在當時的市外設立了數個新的公墓來取代過去市內的公墓。 拉雪茲神父公墓開設後由於它離當時的市區比較遠,因此很少有人願意用它。為了改變這個情況,市政府市政府採取了一個大的宣傳運動。1804年讓·德·拉封丹和莫里哀的遺體在一次盛大儀式中被改葬到拉雪茲神父公墓。1817年彼得·阿伯拉和愛洛依絲的墓也在盛大儀式中被遷到這里。這個宣傳運動獲得了其希望達到的效果。許多人希望與著名的市民葬在一起。歷史紀錄表明在數年內拉雪茲神父公墓的永久墓葬就從十多個增加到了3.3萬個。今天這里葬有30多萬人,更多被火葬的人的骨灰陳列在骨灰安置所內。 巴黎公社社員牆(法語:Mur des Fédérés)也位於拉雪茲神父公墓內,1871年5月28日巴黎公社的最後147名社員在這里被殺。 [編輯本段]被葬的名人 龔蘇蘿·德·聖·埃克蘇佩里,薩爾瓦多作家,聖·埃克蘇佩里的夫人 瑪麗亞·卡拉絲,歌劇女高音 克勞德·貝爾納,生理學家 弗雷德里克·肖邦,作曲家 雅克-路易·大衛,畫家 歐仁·德拉克羅瓦,畫家 喬治·埃內斯庫,音樂家 讓·路易-安德爾·蒂奧道·熱里科,畫家 沙迪克海達亞,作家 亞蘭·卡甸,通靈術發明家 查爾斯·梅西耶,天文學家 吉姆·莫里森,歌手 米切爾·內伊,軍人 卡米耶·畢沙羅,畫家 馬塞爾·普魯斯特,作家 吉奧阿基諾·羅西尼,作曲家 愛麗絲·托克拉斯 王爾德,作家 聖西門,哲學家和經濟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