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培養孩子的思辨能力
美式教育:思辨能力的訓練
思辨能力的訓練在美國是自幼兒園開始就重視的強項。這具體表現在兩方面:其一是課堂表述和辯論,自托兒所開始,老師就給小孩很多表述的機會,讓他們針對某個問題各抒己見,發表自己的看法、談談自己的經歷,或者跟別人辯論。另一方面,就是科學方法這項最基本的訓練,多數校區要求所有學生在小學四、五年級時都能掌握科學方法的實質,這不僅為學生今後的學習、研究打好基礎,而且為他們今後作為公民、作為選民做好思辨方法論准備。我們別小看科學方法訓練的重要性,因為即使到現在,我經常碰到國內的博士研究生,甚至是所謂的科學家,從他們做研究、思考問題、寫論文的方法上,很難看出他們真的理解科學方法的本質和基本做法。
這是什麼意思呢?在我女兒她們四年級的時候,老師就會花一年時間講科學方法是什麼,具體到科學的思辨、證明或證偽過程。她們就學到,科學方法的第一步是提出問題和假設,第二步是根據提出的問題去找數據,第三步是做分析、檢驗假設的真偽,第四步是根據分析檢驗的結果做出解釋,如果結論是證偽了當初的假設,那麼,為什麼錯了?如果是驗證了當初的假設,又是為什麼?第五步就是寫報告或者文章。——這個過程講起來抽象,但是,老師會花一年的時間給實例、讓學生自己去做實驗。
這種動手不是為考試,而是最好的學習,讓人學會思辨,培養頭腦,避免自己被別人愚弄。這種動手所達到的訓練是多方面的,尤其是靠自己思考、靠自己找問題,這非常出色。實際上,如果按照我女兒她們在小學四年級就學到的科學方法標准去判斷,國內經濟學以及其它社會科學類學報上發表的許多論文,都沒法及格,因為許多論文只停留在假設的層面上,然後就把沒有經過數據實證的假設當成真理性結論。這些都跟我們沒有從幼兒園、從小學開始強化科學方法的教育訓練有關,跟沒有把科學方法應用到關於生活現象的假設中去的習慣有關。
在小學沒有考試,學生還做什麼呢?我女兒她們每個學期為每門課要做幾個所謂的「項目」,這些項目通常包括幾方面的內容,一個是針對自己的興趣選好一個想研究了解的題目或說課題。第二是要找資料、收集數據,進行研究。第三是整理資料,寫一份作業報告。第四是給全班同學做5到15分鍾的講解。這種項目訓練差不多從托兒所就開始。我覺得這一點很有意思,剛才講到品牌跟市場營銷很有關系,因為品牌、市場營銷都跟表述技能有關。
關於研究性項目,我的大女兒在五年級時,對北京的氣候感興趣,她在社會課上對其做了一項研究,把北京一年12個月中每月降雨量、溫度的歷史數據收集起來,然後計算歷史上每個月的降雨量的最高、最低與平均值,計算每個月溫度的最高、最低與平均值,然後再分析這些跟北京的其他天文、地理情況的關系,寫好報告以及講解文稿,她在全班同學前講她的這些分析結果。我覺得這樣的課程項目研究與講解是非常好的一種訓練。實際上,她在小學做的研究與寫作跟我當教授做的事情,性質差不多,我做研究上網要找資料,而她也是為每個題目上網找資料、做研究,她寫文章的訓練也已經很多。這就是美國教育厲害的地方,你看一個小孩,在研究思考上已經這么成熟,以至於到現在,我跟我女兒說,她很快可以做我的研究助理了。但在國內,一些本來很聰明的人即使到讀博士研究生時期,還不一定具備這些研究素養、研究能力,有些研究生連做個研究助理可能還不合格。
有思辨能力,方有經濟轉型
正因為這種思辨能力的培養,現在我跟女兒討論問題時,她們一聽到任何話,很自然地就會去懷疑、審視,然後就看能否找到證據來證明這個話邏輯上或者事實上、數據上站不住腳。這種習慣看起來簡單,但是對於培養獨立的思辨能力,讓學生畢業以後,特別是大學畢業以後,不只是簡單地聽領導的話的機器,這些是非常重要的自然的開端。當然,思辨對於美國教育體系培養出來的人是很自然的,有時候我也想,美國這個社會真的蠻有意思,不管是聰明的、還是笨的人,不管是有能力的、還是沒有能力的人,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很厲害,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是個人物,對什麼事都會有一番高論。
正因為這樣,美國100個人里,隨便挑80個,那80個人都可以把他的思想、想法和他要賣的東西表達得很清楚,能夠給你足夠多的說服力。這也是為什麼市場營銷這門學問是在美國出現、發生和發展的。美國教育體系給每個人都提供了那麼多自我表述的機會,等他們長大後,特別是念完MBA以後,在他們介紹產品和自己的研究與想法時,至少不會站在一班人面前就發抖,沒辦法說出話來。在中國經濟、社會轉型到這個地步時,特別是在產業結構上、品牌建立上、創新型國家方面都有非常多的願望和渴求時,實現這種教育轉型尤其重要。
中國經濟轉型需要教育的轉型,需要培養興趣豐富、人格完整、頭腦健全的通識公民、思辨型公民。如果不能做到這一點,中國恐怕只能繼續是給世界提供低級勞動力的工廠。
B. 什麼是批判性思維如何培養批判性思維
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又稱明辨性思維或思辨思維,是當今社會下炙手可熱的話題,「思辨」這個哲學術語早在儒家經典的《四書》的《中庸》中就有記載: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由於目前國內還不夠完善的教育體制,使我們的孩子批判性思維的缺失,無數國內教育機構也把它作為賣點。
1、當別人告訴你一件事的時候,要問問自己: Who - 這是誰在說?熟人?名人?權威人士?想想看,誰在說這句話,重要不重要? What -他們在說什麼?這是一個事實(fact)還是一個想法(opinion)?他們說話有足夠的根據么?他們是不是有所保留,有的話出於某種原因沒說出來? Where - 他們在哪裡說的這些話?在公共場合,還是私下裡?其他人有機會發表不同意見么?
2、Why is it important? 時時要提醒自己事情的意義和重要性 How do I know? 反思自己的思考過程,看方法對不對 Who is saying it? 想一想說話的人是居於什麼立場,受過什麼影響?(讓孩子去考慮到這個層面,實屬不易) What else,what if? 除了這種說法(觀點),還有其它看法和可能么?
3、學會表達觀點,並用事實和邏輯去支撐! 除了提問題,Critical Thinking 還表現在讓孩子學會表達自己觀點,並用事實和邏輯去支撐自己的觀點。 比如,在一個美國學校里,為了鼓勵孩子的思辨,還把這些基本的思考模式做成引導句(prompts)海報貼在教室的牆上,讓孩子隨時可以看到、想到,這樣也就一點點把好的思維習慣培養起來了。
(2)法國人怎麼培養孩子的思辨擴展閱讀:
20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菲律賓,甚至發展中國家委內瑞拉,都把「批判性思維」作為高等教育的目標之一。「世界高等教育會議」(巴黎,1998年10月5—9日)發表的《面向二十一世紀高等教育宣言:觀念與行動》,第一條的標題是「教育與培訓的使命:培養批評性和獨立的態度」。
第五條「教育方式的革新: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中指出,高等教育機構必須教育學生,使其成為具有豐富知識和強烈上進心的公民。他們能夠批判地思考和分析問題,尋找社會問題的解決方案並承擔社會責任;為實現這些目標,課程需要改革以超越對學科知識的簡單的認知性掌握,課程必須包含獲得在多元文化條件下批判性和創造性分析的技能,獨立思考,集體工作的技能。
C. 如何培養孩子的抽象思維
下面幾個方法可以幫助孩子培養抽象思維能力。
1、做一次數字的遠行狩獵
在大路上行走的時候,要注意尋找各種數字顯示,比如商店招牌、汽車牌照、街道號碼等。當你發現他們時,大聲說出來。
2、打電話
在紙上寫下一個朋友的電話號碼,然後去撥這個電話號碼,這讓自己有機會練習從左到右讀數字。
3、數你周圍所有的東西
數數排隊的有幾個人?圖書館的台階有幾級?人行道邊的樹有幾棵?這個書櫃有幾本書?任何東西都可以數。
4、清點家庭用品
把家裡所有的刀、叉、勺從抽屜里拿出來,打亂放在一起,然後把這些東西分類歸組,再數一數每組裡面有幾個。同樣的方法,可以整理襪子抽屜(按顏色或者大小),整理玩具(比如把所有的小熊玩具放在一起等)。
5、在房間里找形狀
在自己的房間里找正方形的東西、圓形的東西、三角形的東西、五角星形的......然後用自己的畫筆畫出這些不同形狀的物品。
6、模板游戲
舉個例子,可以找一些綠色和紫色的葡萄,然後把這些葡萄列隊排成不同的模式:紫、綠、紫、綠,或者綠、綠、紫、綠、綠等等。
另外,還可以仔細觀察自然界小動物身上有趣的現象,比如毛毛蟲身上的花紋,蝸牛或者烏龜背上的紋路,蝴蝶翅膀上的假眼等。
D. 孩子的抽象思維弱,要怎麼培養
以下是轉自別人的經驗與文章,僅供參考. 2周歲的幼兒可以在家長的幫助下學習對不同的事物進行歸納和分類,並在實踐中使他們從個性中悟出共性。家長選擇的事物往往是孩子最熟悉也最感興趣的,如,要求孩子將畫有大狗、小狗、黑狗、白狗、花狗的圖片從許多混雜的圖片中選出來,並歸納為「狗」這種動物,還要求孩子將畫有蘿卜、青菜、辣椒、豆莢的圖片也從許多混雜的圖片中選出,並歸納為「蔬菜」。在此基礎上,幫助孩子進行第二次抽象訓練,即從各種不同狗或蔬菜的圖片中發現它們之間存在的不同點,如大小、顏色、形狀、滋味等等。 對3周歲的幼兒則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更深一層的抽象思維,如要求孩子說出麻雀、蝙蝠、老鷹、蜻蜓、飛機、蝴蝶、風箏等事物的共同點,即都會飛。再如還可把各種顏色的事物歸成若干類,如把兔子、山羊、紙張、牛奶等歸為白色類,把蘋果、西紅柿、紅旗等歸為紅色類。通過這類抽象思維活動,孩子自然能夠從中提取有關各種顏色的抽象概念。 游戲是德國人培養孩子抽象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其中包括數字類游戲,下棋,走迷宮,搭積木,玩魔方等等。 給一個故事設計出合乎邏輯的不同結尾,也能幫助孩子提高抽象的邏輯推理能力。通過分析、選擇、舍棄和討論,孩子們往往便擁有了較強的思辨水平。 繪制地圖則是德國人的獨創,常常可以看見在海濱的沙灘上,三、四歲的幼兒在家長的啟發下,用小木棍畫出記憶中的家宅或學校,周邊的房屋、花園、商店等也一一清楚地標示出來。 德國人還強調必須加強對女孩子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因為比起男孩子,她們的形象思維能力較強,但抽象思維能力較弱—而此「軟肋」往往導致她們在日後的數理科目的學習上相形見拙。 和我們不少家長相反的是,德國人似乎並不主張學齡前的孩子必須掌握多少詞彙,或背頌多少首詩歌。他們認定,注意培養孩子擁有初步的抽象思維能力,一定會給他以後的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從而給孩子日後的成材鋪平康莊大道。
E. 如何培養孩子的抽象思維
正當中國父母特別關注於努力培養孩子的想像、表演、創作、繪畫、演奏等以形象思維為主體的能力時,德國人卻更積極地鼓勵孩子學習一點抽象思維。德國父母認為,父母應當運用各種手段,積極啟動孩子抽象思維的開關,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孩子提高抽象思維的能力。 1.游戲是德國人培養孩子抽象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其中包括數字類游戲、下棋、走迷宮、搭積木、玩魔方等等。2. 給一個故事設計出合乎邏輯的不同結尾,也能幫助孩子提高抽象的邏輯推理能力。通過分析、選擇、舍棄和討論,孩子們往往便擁有了較強的思辨水平。3. 繪制地圖則是德國人的獨創。常常可以看見在海濱的沙灘上,三、四歲的幼兒在父母的啟發下,用小木棍畫出記憶中的家宅或學校,周邊的房屋、花園、商店等也一一清楚地標示出來。4. 德國人還強調必須加強對女孩子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因為比起男孩子,她們的形象思維能力較強,但抽象思維能力較弱——此「軟肋」往往導致她們在日後的數理科目的學習上相形見絀。 和我們不少父母相反的是,德國人似乎並不主張年幼的孩子必須掌握多少詞彙,或背頌多少首詩歌。他們認定,注意培養孩子擁有初步的抽象思維能力,一定會給他以後的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抽象思維如何培養?首先我們要明白抽象思維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成分,在人的認識活動中常佔主導地位,在創新活動中,良好的抽象思維具有重要作用。抽象思維能力強的人必然善於分析,能把事物的各個部分、各種特點以及隱藏在事物內部的屬性一一分解出來,這將大大豐富人的發散思維和聯想思維。抽象思維能力的高低,一方面取決於「先天」的素質,更重要的還在於「後天」的培養。 下面幾個方法可以幫助孩子培養抽象思維能力。 1、做一次數字的遠行狩獵 在大路上行走的時候,要注意尋找各種數字顯示,比如商店招牌、汽車牌照、街道號碼等。當你發現他們時,大聲說出來。2、打電話 在紙上寫下一個朋友的電話號碼,然後去撥這個電話號碼,這讓自己有機會練習從左到右讀數字。 3、數你周圍所有的東西 數數排隊的有幾個人?圖書館的台階有幾級?人行道邊的樹有幾棵?這個書櫃有幾本書?任何東西都可以數。 4、清點家庭用品 把家裡所有的刀、叉、勺從抽屜里拿出來,打亂放在一起,然後把這些東西分類歸組,再數一數每組裡面有幾個。同樣的方法,可以整理襪子抽屜(按顏色或者大小),整理玩具(比如把所有的小熊玩具放在一起等)。 5、在房間里找形狀 在自己的房間里找正方形的東西、圓形的東西、三角形的東西、五角星形的......然後用自己的畫筆畫出這些不同形狀的物品。 6、模板游戲 舉個例子,可以找一些綠色和紫色的葡萄,然後把這些葡萄列隊排成不同的模式:紫、綠、紫、綠,或者綠、綠、紫、綠、綠等等。 另外,還可以仔細觀察自然界小動物身上有趣的現象,比如毛毛蟲身上的花紋,蝸牛或者烏龜背上的紋路,蝴蝶翅膀上的假眼等。
F. 如何培養孩子的發散性思維
鏈接: https://pan..com/s/1WLKYM6IW1MM6rqPu1MIu0Q
G. 法國的家庭教育與中國的家庭教育有什麼不同
法國兒童教育的著重點放在對孩子的感性教育培養上。法國人認為尊重孩子是第一位的,在這個基礎上再培養孩子的感性認識。
尊重孩子的人格
在法國,如果孩子犯了錯誤,大部分父母都不會先指責孩子,而會先問事情的原因和孩子當時的想法。聽完事情的經過後,父母才開始對孩子進行教育,這種方式會使親子間形成互相信賴的關系,即使父母再指責孩子,孩子也會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法國家長會採取對話的方式進行教育,通過對話使孩子明白自己該做什麼,該怎麼做,然後主動地去做。法國家長從來不逼孩子去做事情或者應該怎樣做,他們認為讓孩子理解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把孩子當作一個完整的人,尊重孩子的人格。
培養孩子的個性和獨立能力
如果家裡有客人,法國孩子都會回到自己的房間,因為那裡才是他們的自由空間。為了培養他們的自由和個性,法國家長會讓孩子自己裝飾房間和選擇如何玩耍。法國家長還經常和孩子一起旅行,通過對文化藝術的親身體驗來讓孩子感受生活。在孩子遇到困難時,家長不是無條件地為孩子排除困難,而是讓他們自己面對困難,想辦法解決,從而提高孩子的判斷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家長們努力給孩子創造一個能夠使他們更多接觸社會的條件,從而增加他們的感性認識。他們認為培養孩子的判斷力和獨立性比什麼都重要。
有創意性的感性教育
法國的兒童教育都是圍繞著感性教育進行的,教育的重點放在對孩子進行音樂和美術的指導上。法國所有的幼兒園都把美術教育看成是教育的根本,幼兒園全部課程的80%以上都和美術教育有關。在家庭里,手工製作用的材料要多於其他的玩具,為了使孩子隨手就可以畫畫,家長在牆上貼了很多可以繪畫的紙張,家裡到處都是繪畫用的工具。法國孩子對建築物或對音樂和美術的認識比其他國家的孩子更早,他們看見一幅畫,就能談到配色、素材、明暗、構圖,等等,能夠說出對畫的感想。
法國的幼兒園、學校很重視培養孩子的創意性,他們重視培養孩子把感覺到和看到的表現出來的能力,重視孩子們參觀和旅行之後的活動。在文學教育方面,老師讓孩子把所讀到的畫出來;在地理、音樂方面,老師也盡可能地使孩子通過聯想找到感覺,創造出自己獨有的個性,培養孩子們對藝術的熱愛。
而中國的家庭教育則不
H. 為何培養孩子的思辨能力很重要
是為了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建立自我的價值觀。
思辨能力就是思考辨析能力,就是以分析信息為基礎,對事物和問題進行分析、推理、評估,最終形成能夠解決問題的決策或結論的能力。
思辨能力的主要特徵是一個人在思考問題時能做到條理清楚,說理明白,我們就說他具有較好的思辨能力。思辨是一種能力的結合而產生的思想范圍,它能夠一分為二的產生聯系,從大腦開始展開分析並且迅速找到答案,且有高有低。
t對此,你有什麼不同看法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I. 如何讓孩子自主思辨,學會在不同的聲音中構建自己的三觀
對於孩子來說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是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小的時候他們對世界沒有一個整體的認知,所以他們的想法都是靠著外界的語言來告訴他們的。所以我們作為家長在小的時候就需要讓孩子能夠有自主的思考能力,在不同人的建議中能夠找到自己真正的想法,而不是被別人的思想而左右。不能讓我們的教育讓孩子變成一個從小到大,只需要聽取別人的意見,而不去自己思考的人。
當他們想要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我們作為家長也可以引導,讓他們能夠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在出現了不同的意見的時候也讓他能夠遵從自己的內心想法做出決定。父母的培養不僅能夠讓他在成長的過程中擁有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也能夠讓他在遇到事情的時候先思考再學會尋找幫助。要想讓孩子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要讓他學會自我表達,只有學會了自我表達,才能夠在出現問題的時候說出自己的想法。讓他們在自己的世界觀里構建出自己的思考能力,也能夠讓他們從自己的想法中逐步提升對這個世界的認識。
J. 如何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和注意力
如何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來看看這3個方法!
1、強調日常對話中的因果關系
明辨因果關系,這是邏輯思維的基礎能力之一。比如,去公園的時候,要告訴孩子,因為今天天氣很熱,所以你口渴了;因為你口渴了,所以你需要喝水。家長在講話的時候注重邏輯,強調一件事情的因果關系,孩子在不知不覺間,就會對此多加留意,漸漸的,就會變成一個思維更清晰的人!
2、通過提問來訓練思路
繪本、圖書也是訓練邏輯思維的一個很好的載體,因為故事裡常常藏了很多基礎的邏輯知識。讀書的時候,可以多向孩子提問,強化孩子對故事中邏輯聯系的理解。
舉個例子,《賣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童話中的一篇,是大家都熟悉的故事。講這個故事,就可以問孩子,「小女孩為什麼要點燃火柴呢?」這個答案並不固定,但是可以促進孩子進行思考,進行分析。然後還可以繼續問孩子給出這個回答的理由,以及還有沒有其他的答案。
3、教孩子區分事實和觀點
美國小學課堂上教孩子思辨能力的重要課題之一,就是教孩子is that a fact or opinion(那是一個事實,還是觀點)?
事實,包括太陽是熱的、巧克力是甜的、A是字母表裡的第一個字母、蜘蛛有八條腿;而觀點包括「我喜歡曬太陽」、「巧克力很好吃」、「我不喜歡背字母表」、「我覺得蜘蛛很可怕」。美國的小學里常常有一些關於事實和觀點的展示板,隨時訓練孩子們辨認它們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