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法國巴黎盧浮宮被稱為「鎮館之寶」的三件物品
盧浮宮藏有被譽為世界三寶的斷臂維納斯雕像、《蒙娜麗莎》油畫和勝利女神石雕。
盧浮宮宮殿共收藏有40多萬件來自世界各國的藝術珍品。法國人將這些藝術珍品根據其來源地和種類分別在六大展館中展出,即東方藝術館、古希臘及古羅馬藝術館、古埃及藝術館、珍寶館、繪畫館及雕塑館。其中繪畫館展品最多,佔地面積最大。
盧浮宮區有198個展覽大廳,最大的大廳長205米。用一天兩天的時間根本無法欣賞全部的稀世珍品。
擁有的藝術收藏達40萬件以上,包括雕塑、繪畫、美術工藝及古代東方,古埃及和古希臘、古羅馬等6個門類。從古代埃及、希臘、埃特魯里亞、羅馬的藝術品,到東方各國的藝術品,有從中世紀到現代的雕塑作品,還有數量驚人的王室珍玩以及繪畫精品等等。
(1)法國的珍寶在哪裡擴展閱讀
盧浮宮繪畫館所收藏的繪畫之全、之珍貴是世界上各藝術館不能比擬的。繪畫館共有35個展廳,2200多件展品,其中三分之二是法國畫家的作品,三分之一來自外國畫家,14~19世紀的各種畫派的作品均有展出。
比較傑出的作品有:富凱的《查理七世像》(15世紀)達·芬奇的《岩間聖母》(16世紀)拉斐爾的《美麗的園丁》(16世紀)勒南的《農家》(17世紀)里戈的《國王路易十四像》(18世紀)路易·達維德的《拿破崙一世在巴黎聖母院加冕大典》(19世紀)德拉克魯瓦的《肖邦像》(19世紀)安格爾的《土耳其浴室》(19世紀)等。
它佔地面積三公頃,館藏藝術品四十萬余件,既包括從十六世紀法國國王法蘭西斯一世就開始搜集的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雕塑等,也有拿破崙一世東征西伐時,從世界各地掠奪來的藝術珍品。如記載兩河流域文明的雕塑「漢漠拉比法典」、古希臘時代的雕塑「勝利女神尼卡」等等。
繪畫中除了法國名家名畫,還有義大利、荷蘭、西班牙等國藝術大師的驚世名作,如達·芬奇的《蒙娜麗莎》、拉斐爾的《花園中的聖母》、米開朗琪羅的《奴隸》等等。盧浮宮博物館分為古代埃及、古代希臘、羅馬、古代東方等六個部分。
一些著名畫派、畫家的作品則設專門畫室陳列。二戰時期,納粹德國入侵法國巴黎前,盧浮宮許多名作分散藏於法國民間各地,希特勒法西斯曾多次想尋找奪走,最終卻一無所獲。
2. 盧浮宮三寶
盧浮宮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館之一。位於法國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北岸(右岸),始建於1204年,歷經800多年擴建、重修達到今天的規模。在盧浮宮裡面,有三件價值連城的傳世之寶。分別是愛神維納斯雕像、勝利女神像和達芬奇的蒙娜麗莎畫。這三件寶貝被稱為「盧浮宮三寶」。
維納斯是羅馬神話中的愛與美神,也是象徵豐饒多產的女神。古希臘神話中稱為阿
佛洛狄忒。傳說她在大海的泡沫中誕生,在三位時光女神和三位美惠女神的陪伴下,來到奧林匹斯山,眾神被其美麗容貌所吸引,紛紛向她求愛。宙斯在遭其拒絕後,遂把她嫁給了醜陋而瘸腿的火神赫斐斯塔司,但她卻愛上了戰神阿瑞斯,並生下小愛神厄洛斯。後曾幫助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斯巴達國王墨涅拉俄的妻子、全希臘最美的女人海倫。引起希臘人遠征特洛伊的十年戰爭。 這是希臘化時期留存下來的著名傑作的原作,被奉為稀世珍寶。作者已無從考證。又名為《薩莫色雷斯尼凱像》。現在保存在法國國家藝術寶庫——"盧浮宮",是三件鎮宮之寶之一。 勝利女神是勝利的化身,是提坦帕拉斯和斯堤克斯的女兒。她的羅馬名字叫Victoria 維克托里亞(維多利亞)。她的形象是長著一對翅膀,身材健美,像從天徜徉而下,衣袂飄然。她所到之處
勝利也緊跟到來。 她還是宙斯和雅典娜的從神。在提坦戰爭中倒戈向奧林帕斯並助其獲勝。雕像原先是安放在薩莫色雷斯島海邊的石崖上。傳說是紀念公元前306年國王德米特里戰勝埃及托勒密艦隊而建立的;也有考證是公元前2世紀作品,是公元前190年羅得島人民為戰勝敘利亞的艦隊而立的紀念碑。 這尊雕像於1863年發現於愛琴海北部的薩莫色雷斯島,又名為《薩莫色雷斯尼凱像》。最早只是碎塊,後經多年修復才得以重新站立起來,但仍然缺頭少臂(1950年僅有一隻手臂被找到)。雕像的作者難以考證,創作年代至今也沒有最後定論,但大多數意見認為是創作於公元前200年左右, 是小亞細亞的統治者德梅特里奧斯一世為紀念他在海戰中打敗托勒密王國的艦隊而創作的,最早矗立在薩莫色雷斯島海邊的懸崖上,面對著茫茫大海。 這尊雕像原為純白色的雪花石雕塑,由於長期浸泡在愛琴海中,微生物的繁衍與海水的浸蝕,使得現有的雕像呈現出目前的歷史滄桑。 這座雕像整個動勢結構十分完美生動,雕刻技巧高超,雕像在形式上已轉向世俗化、戲劇化和形象的人格化,並以傳達人類心理和激情力量為其特徵。雕像屹立海邊山崖之巔,迎著海風,那前傾展翅欲飛之態,被海風吹拂的衣裙貼著身體,可隱見女性人體的完美,衣裙褶紋構成疏密有致生動流暢的運動感,呈現出生命的飛躍。希臘雕像充滿著生命,即使殘缺也是活物,人們在想像中彌補了殘缺,獲得了完滿的審美享受。 雖然勝利女神是希臘雕塑中的常見題材,但這一尊卻與眾不同。雕像的構思十分新穎,底座被設計成戰船的船頭,勝利女神猶如從天而降,在船頭引導著艦隊乘風破浪沖向前方,既表現了海戰的背景,又傳達了勝利的主題。雖然女神的頭和手臂都已丟失,但仍被認為是古希臘雕塑家們高度藝術水平的傑作,不論從哪個角度,觀賞者都能看到和感受到勝利女神展翅欲飛的雄姿。她上身略向前傾,那健壯豐腴、姿態優美的身軀,高高飛揚的雄健而碩大的羽翼,都充分體現出了勝利者的雄姿和歡乎凱旋的激情。海風似乎正從她的正面吹過來,薄薄的衣衫隱隱顯露出女神那豐滿而富有彈性的身軀,衣裙的質感和衣褶紋路的雕刻令人嘆為觀止。作品的構圖也十分成功,向後飄揚的衣角和展開的雙翅構成了極其流暢的線條,腿和雙翼的波浪線則構成一個鈍角三角形,加強了前進的態勢。藝術家在作品中表現出了極高的藝術技巧和表現力,他彷彿賦予了冰冷的石頭以生命般勃勃的活力,令後人在面對這部高度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結合的傑作時不禁發出由衷的慨嘆。 加利福尼亞大學教授卡羅·佩德雷蒂認為,蒙娜麗莎身後的背景是義大利中部阿雷佐市布里阿諾橋附近的
景色。佩德雷蒂的證據是,達·芬奇出生在距阿雷佐約100公里的芬奇鎮,並曾經在阿雷佐生活過,這一地區的原始景觀與《蒙娜麗莎》的背景幾乎完全一樣,因此,達·芬奇很有可能採用這一地區的田園景色作為《蒙娜麗莎》的背景。當佩德雷蒂的這一觀點在達·芬奇繪畫國際研討會上宣布後,許多美術史專家都對他的研究結果表示肯定。
3. 楓丹白露宮中國館的稀世珍寶都有哪些
楓丹白露宮是法國最大的王宮之一,在法國北部法蘭西島地區賽納——馬恩省的楓丹白露
中國館內景
1808年,拿破崙將歷代國王的卧室改為皇帝御座廳。宮內有中國館,由拿破崙三世時的歐仁妮皇後主持建造,館內陳列著中國明清時期的古畫、金玉首飾、牙雕、玉雕、景泰藍佛塔等上千件藝術珍品,這些藏品大多來自圓明園,為法軍統帥孟托邦獻給拿破崙三世帝後的戰利品。
楓丹白露宮周圍面積為1.7萬公頃的森林,有橡樹、柏樹、白樺、山毛櫸等樹木。過去是王家打獵、野餐和娛樂的場所。森林內有許多圓形空地,呈星形的林間小路向四面八方散開,縱橫交錯。圓形空地往往建有十字架,其中最著名的是聖·埃朗十字架。
在西方博物館中,收藏和展覽圓明園珍寶最多最好的要數法國的楓丹白露宮,宮中的中國館可以說是圓明園在西方的再現。楓丹白露,原意為「藍色之泉」,在巴黎東南90公里處,周圍有2500公頃的森林,自古這里就是狩獵、避暑的勝地。法王路易六世時期(約公元1137年前後),這里最早開始興建宮殿。經過幾代帝王的不斷擴建,楓丹白露宮日益完善並富麗豪華起來。
楓丹白露宮中的中國館是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的歐也妮王後建立的。興建的原因很簡單,就是為了存放搶自圓明園的文物——1860年英法聯軍劫毀圓明園後,侵華法軍司令孟托邦把從圓明園搶劫來的所謂戰利品敬獻給拿破崙三世和歐也妮王後。在二十一世紀初,這里收藏的中國歷代名畫、金銀首飾、瓷器、香爐、編鍾、寶石和金銀器也有3萬多件。
4. 法國皇帝拿破崙,佔領莫斯科時所得寶藏,到底藏在哪裡
拿破崙,是法蘭西帝國的締造者,卓越的軍事家,也是野心勃勃的政治家,相傳,拿破崙在攻打莫斯科時掠奪了大批財寶,用馬車運輸,然而運寶藏的馬車竟然半路失蹤,從此不知下落,關於拿破崙所得寶藏突然失蹤的問題,雖然仍有待於人們的研究和發掘,但也有許多人相信,寶藏是確實存在的。
1812年5月,法國皇帝拿破崙,率領50萬大軍對俄國進行遠征,一路勢如破竹,同年9月14日就佔領了莫斯科,迫使莫斯科大部分居民撤退出城,使莫斯科這座20多萬人口的城市,僅剩下不到1萬居民,幾乎成了一座空城,然而就在拿破崙進入莫斯科的當天晚上,莫斯科城內有幾處突然起火,隨後火勢迅速蔓延,造成城內大面積被大火吞噬,據說大火整整燃燒了六天六夜。
5. 「聖殿騎士團」的珍寶藏在哪裡
1119年,幾個法國破落騎士,為保護朝聖者和保衛第一次十字軍東侵中建立的耶路撒冷拉丁王國,成立了一個宗教軍事修會。由於該修會總部設在耶路撒冷猶太教聖殿,所以叫做「聖殿騎士團」。
聖殿騎士團成立後,由於對伊斯蘭教徒,同時也對基督教徒的敲詐勒索,加上朝聖者們的不斷捐贈,以及教皇給予的種種特權,從而積聚了相當可觀的財富。他們擁有封地和城堡,為朝聖者和國王們開辦銀行,是歐洲早期的銀行家。由於他們生活奢侈,貪得無厭,熱衷秘術,密謀參與政治活動,終於引起歐洲各國國王和其他修會的不滿,被斥為異端,從1307年開始被歐洲各國陸續取締。
1307年10月5日,法國國王菲利普四世下令逮捕所有在法國的聖殿騎士團成員。法國國王想通過打擊聖殿騎士團,沒收其財富,以接濟日趨窘困的財政開支。但是,聖殿騎士團卻巧妙地把大量財富隱藏了起來。
據幾位歷史學家的記載和民間的傳說,當聖殿騎士團大祭司雅克•德•莫萊在獄中獲悉,法國國王是要徹底摧毀該修會時,他採取了斷然措施,以便保存聖殿騎士團「傳統的和高尚的基本教義」,他把自己的侄兒,年輕的伯爵基謝•德•博熱叫到獄中,讓伯爵秘密繼承了大祭司,要伯爵發誓拯救聖殿騎士團,並把其財寶一直存到「世界末日」。隨後他告訴伯爵說:「我的前任大祭司的遺體已經不在他的墓穴,在他墓穴里珍藏著聖殿騎士團的檔案。通過這些檔案,就可以找到許多聖物和珍寶。有了這筆財寶就可以擺脫非基督教徒的影響。這筆財寶是從聖地帶出來的,它包括耶路撒冷國王們的王冠、所羅門的7支燭台和4部有聖•塞皮爾克勒插圖的金福音。但是,聖殿騎士團的主要錢財還是在其他地方,在大祭司們墓穴入口處祭壇的兩根大柱子里。這些柱子的柱頂能自己轉動,在空心的柱身里藏著聖殿騎士團積蓄的巨額財寶。」
1314年,雅克•德•莫萊大祭司被法國國王處死後,基謝•德•博熱伯爵成立了一個「純建築師」組織,並請求法國國王准許把莫萊的屍體埋葬到另外的地方,國王同意了。於是,博熱乘機從聖殿騎士團教堂的大柱子里取走了黃金、白銀和寶石。他把這些財寶藏在棺材裡,也許還藏進了幾只箱子,並轉移到了只有幾個心腹知道的安全地方。由於聖殿騎士團長期熱衷秘術,有自己獨特的一套神秘符號體系。據說,他們就是用這種符號體系和秘密宗教儀式來隱藏和重新取出他們的珍寶。正因為這樣,對於聖殿騎士團巨額財寶的下落至今仍然眾說紛紜,成了一個難解的歷史之謎。
有人根據當地的傳說和發現的聖殿騎士團的神秘符號,認為藏進棺材和箱子里的財寶現仍在法國羅納省博熱伯爵封地附近的阿爾日尼城堡里。據稱,那裡除秘藏著聖殿騎士團的金銀珠寶外,還有大量的聖物和極其罕見的檔案。
阿爾日尼古城堡現在法國羅納省夏朗泰市管轄區里,屬於一位對聖殿騎士團頗有了解的伯爵雅克•德•羅斯蒙先生所有。1950年,羅斯蒙先生接待了一位英國上校的拜訪。此據稱是英國一個教會的代表,是專程來找羅斯蒙先生洽談購買阿爾日尼城堡的。他告訴伯爵,願出一億法郎高價買下這座古城堡。然而,羅斯蒙伯爵的回答卻是:「不賣!」
1952年,對聖殿騎士團神秘符號體系頗有研究的考古學家和密碼學家克位齊阿夫人在阿爾日尼城堡進行實地考察後聲稱:「我深信聖殿騎士團的財寶就在阿爾日尼。我在那裡找到了可以發現一個藏寶處的關鍵符號。這些符號從入口大門的雕花板上開始出現起,一直延續到阿爾錫米塔樓,那裡有最後一些符號。我認出了一個埃及古文字元號,它表明,除有宗教聖物外,還有一筆世俗財寶。」據克拉齊阿夫人說:「阿爾錫米塔樓上有8扇又小又高的三葉形窗戶,只有一扇窗戶是用水泥黏合的石頭堵塞的。必須開通這扇窗戶,並在6月24日這一天觀察射進這扇窗戶的光線束。2~3點的陽光可能起著決定作用,它可能將照射在一塊會顯示出具有決定性符號的石頭上。但是,我想只有一個人,一個熟悉內情的人,才會聲稱發現了秘密的鑰匙。」
一位對尋找聖殿騎士團財寶感興趣的巴黎工業家尚皮翁先生,曾經在秘術大師、占星家阿芒•巴波爾和對聖殿騎士團秘術有專門研究的作家雅克•布勒伊埃的指導下,對阿爾日尼城堡進行過發掘。由於對刻在建築物正面的神秘符號的內涵始終束手無策,結果一無所得。雅克•布勒伊埃在阿爾日尼城堡考慮幾年以後還寫了一本書,叫做《陽光的奧秘》,他在書中也表露了跟克拉齊阿夫人類似的看法。
對於聖殿騎士團的財寶是否藏在阿爾日尼城堡,城堡現主人雅克•德•羅斯蒙先生是這樣認為的:「在聖殿騎士團秘密口授圈子裡的阿爾日尼城堡原屬於雅克•德•博熱所有。古城堡當年有幸逃脫了菲利普的破壞,因此,聖殿騎士團的財寶可能埋藏在那裡。但是,我們既無手段,又無任何理由去拆毀我的這座建築物里那些令人肅然起敬的牆。只有科學探測手段,才可能給予確切的指示。」
法國「尋寶俱樂部」根據最新發現的資料認為,聖殿騎士團的財寶可能不在阿爾日尼,因為迄今並沒有找到任何有價值的材料可以確定它們的存在。「尋寶俱樂部」傾向於認為,聖殿騎士團的財寶可能隱藏在法國夏朗德省的巴伯齊埃爾城堡,因為那裡也發現了許許多多令人暈頭轉向的聖殿騎士舊的符號。巴伯齊埃爾城堡四周曾有三大塊聖殿騎士團的封地,人們在其中的利涅封地剛剛發掘出一座墓穴,從其中掉下來的一些石頭上刻著的符號中可以看出,在聖殿騎士團完蛋以後,有一個衛隊曾在那裡呆過多年,它的神秘使命似乎跟監視埋藏的財寶有關。
據說,聖殿騎士團還有另外一些財寶可能隱藏在法國的巴扎斯、阿讓以及安德爾-盧瓦爾的拉科爾小村莊附近。在法國瓦爾的瓦爾克奧茲城堡的牆上也刻著聖殿騎士團的神秘符號,而且也有關於聖殿騎士團把財寶隱藏在那裡的傳說。據法國歷史學家讓•馬塞洛認為,在法國都蘭的馬爾什也可能會找到聖殿騎士團的藏寶,那裡以前曾是聖殿騎士團的「金缸窖和銀缸窖」的所在地。聖殿騎士團的心腹成員知道在需要時如何從中取出必要的錢財,並會按接到的命令把新的錢財又重新隱藏起來。總之,人們認為,聖殿騎士團確實把一大筆財寶隱藏了起來,但是,究竟藏在什麼地方,其謎底也許就像刻在石頭上的神秘符號一樣令人難以捉摸。
6. 法蘭西迷宮的寶藏在什麼地方
馬丁?路德是德國北部的一個牧師,性格聰穎而堅強。他進入雷爾福特聖奧古斯丁修道院當修士,在那裡學習神學,並且潔身自律。1508年他成為維登堡大學的神學教授。
1513年利奧十世任教皇時,財政瀕臨破產。為了籌集現款,教廷開始銷售「贖罪券」。所謂贖罪券就是用一定數目的錢換得一張羊皮紙,允許罪人可以縮短他死後需要呆在煉獄里滌罪的時間。按照中世紀後期的信條,教會既有權為凡是在死之前真正懺悔的人赦罪,當然也有權向教徒代為祈禱而縮短其靈魂呆在煉獄里贖罪的時間。但這些贖罪券必須用錢來買。
1517年,有一個名叫約翰?特茨爾的多明我派教士被派到薩克森地區專門銷售贖罪券。這人原來是推銷員,採取強買強賣來兜贖罪券。路德看到後覺得十分氣憤,1517年10月31日,他走到維滕堡的宮廷教堂的門前,在門上貼出一張用拉丁文寫著95條論點的布告,攻擊教會銷售贖罪券。路德本無意於掀起一場反叛,他只是反對銷售贖罪券制度,並希望他的教會同事們支持他的主張。
然而,令路德始料不及的是,不到兩個月,全歐洲都在熱切討論他的95條論點。教皇大為震驚,他命令路德到羅馬去做出解釋,路德擔心被害,不敢前往,於是受到開除教籍的懲罰。
1520年,20歲的德國皇帝查理五世在沃永姆斯會議上,判定路德是個在神和人面前的不法分子,禁止所有德國人供他吃、喝和留宿,禁止人們閱讀他所寫的書。路德則無視教皇的權威,自己動手把全部聖經翻譯成德語,使所有德國人民都能親自閱讀和理解「上帝的聲音」。
1546年2月,路德去世。一些支持路德、抵制羅馬教廷的教徒成立了新教,宗教改革引起的騷亂席捲整個德國,出現舊主教和新教兩個對立的教派。更加復雜的是:羅馬教皇因反對宗教改革而支持德皇。法國為了反對德國的集權和統一,而支持新教諸侯反抗德皇;荷蘭和英國也支持新教徒;丹麥和瑞典則想趁機奪取波羅的海。因此,法國、荷蘭、英國、丹麥和瑞典支持「新教聯盟」,而德國皇室、羅馬教皇、西班牙和波蘭則支持「天主教聯盟」。這樣,不但德國成了當時國際矛盾的焦點和各派勢力爭斗的戰場,而且很快連整個歐洲也變成了一個政治與宗教斗爭的大戰場。
夏朗德位於法國西南部,雖然只有1000多居民,但也是一座歷史名城。1569年的法國,新教徒和天主教徒打得不可開交,「異端邪說」被視為洪水猛獸,新教徒開始迫害天主教徒。天主教也不斷把新教徒送上斷頭台。不論是哪一派的教徒,遇到對方都可能轉眼之間招來殺身之禍,且常常不問青紅皂白就將對方斬盡殺絕於混亂之中。
法國科利海軍司令手下的一名中尉羅日?德?卡爾博尼埃男爵在佔領夏朗德以後,不僅縱火燒毀夏朗德修道院,還屠殺了所有的修道士。
大屠殺之前,可能修道士們提前預見到這種被殺的可能性,早已十分謹慎地把聖物和財寶隱藏了起來。然而,由於沒有一個修道士能逃脫滅頂之災,沒有留下一個活口,這批聖物和財寶也隨之成了千古之謎。
幾百年來,夏朗德居民一直都會不時地奇跡般地發現閃閃發光的金銀財寶和各種罕見的聖物。而且每隔7年,在春暖花開的季節總有不少宣稱「修道院的珍寶將出現在聖體顯供台下」的布告張貼在夏朗德的大建築物正門和古老市場的柱石上。令當地人心存異動,又不知所措。這使人們更加堅信,此地一定埋有一筆寶藏。
像我們中國的地道戰一樣,不知400多年前的夏朗德人是出於什麼動機和目的,把這座小城的地下挖成了縱橫交錯的地下網道,其復雜程度不亞於現代的迷宮。這些地下網道大部分都跟地面建築物接通,一部分地下網道與城堡相連,一部分地下網道與修道院、教堂接通,另一部分地下網道則與住宅、庄園相通,地下網道之間彼此連接。進入現代以來,人們越來越講究「私密性」,這些地下通道有的因幾百年失修造成坍塌,大多數已被居民們用水泥黏合的厚牆所隔斷,所以要清理發掘這些地下通道幾乎已不可能。
克萊蒙家族的後代子孫們一直在流傳著他們家族在400多年前的一次奇遇:
1562年,有個年輕牧羊人克萊蒙為了逃脫胡格諾派教徒的迫害,躲進夏朗德附近的一個山洞中。他在山洞中偶然發現一個地下通道網。他沿著其中一條地道一直走了兩天以後,發現有一個出口就在離夏朗德4公里處一個極為隱蔽的地方。據克萊蒙講,這條地道之寬,足可以讓一名騎士騎著自己的坐騎大搖大擺地行進,而且,地道里還有一大一小兩座教堂,大的可能屬於夏朗德城的楠特伊?昂?瓦萊修道院,小的也許屬於夏朗德的聖索弗爾修道院。看來,這些地道結構是非常復雜的,其功能可能是藏寶、作戰、修道等。法國作家馬德萊娜?馬里亞還把這一傳說寫進了《夏朗德人的故事和傳說》一書之中,此書被列為尋找夏朗德城珍寶的參考書之一。
住在離夏朗德附近4公里(地址與克萊蒙的說法不謀而合)處的巴羅尼埃小村裡的維爾納太太說:「50年前,我父親對我講,山洞裡有一條可以通到山岡底下的地道。他曾在地道里看見過一座很高的大廳,像教堂一樣,四周有100個凳子。這個地下工程一直延伸到很遠的地方,可以通過夏朗德城的楠特伊。」維爾納太太所講的他父親的故事與克萊蒙所看到的一切相同。這似乎更進一步印證克萊蒙家族後人的傳說。並且,當初不止一人進入過這條地下通道。
另外,據當地記載,聖索弗爾修道院當年曾修築有一條20公里長的地下通道,可以直達夏朗德城的楠特伊、昂?瓦萊修道院。因此,如果這個神秘的地下通道網確實像牧羊人克萊蒙所講的那樣,那麼夏朗德修道院的財寶,尤其是那些體積大且價值昂貴的財寶和聖物珍品,像金盤子、校形大燭台、瓷器,很可能藏在那裡。
前幾年,夏朗德有一群孩子在玩捉迷藏游戲時,在佩里隆家所在地區的一幢老房子下面發現過一條地道。孩子們非常好奇,他們偷偷溜進地道中,借著手電筒的亮光,沒走多久就發現遠處有一個帶3個跨度的拱頂大廳,裡面還有一個石頭祭台。有人猜測,它很可能是一座地下教堂。那麼,把教堂修到地下是什麼目的呢?
有人認為是出於一種宗教虔誠,是想表明不但在地上,而且在地下人們都供奉上帝;有的人認為小教堂也許是一種標志,很可能是指明財寶藏於何處的標志。遺憾的是,從這個被認為是地下小教堂大廳伸延出去的地道已經有1/3地方被塌下來的土所填滿。所以,盡管人們眾說紛紜,但再也無法考證。
據那幢房子主人的一個孫子說,他小時候曾跟著父親在這條沒完沒了的地道中走了一二公里,直到夏朗德河邊附近時才發現地道早已被填塞。他父親經過仔細觀察後認為,過去有一些人也曾進入過這個地道,他們很可能發現了一筆財寶,但在挖掘時,由於誤觸了機關而使地道塌方,結果人財兩空。許多人都相信這一看法,也有好奇的人慕名來此,想進入地道看看到底是什麼機關。但遺憾的是,這塊地方的主人拒絕讓任何人進入,這就使進一步的探索無法進行。
當地人還說,有一條從一個谷倉底下開始的地道可通到聖索弗爾修道院及其四周附屬的8座教堂。這條地道在朝這座房子方向另有一條支道可通往一座地下小教堂,從那裡又可以繼續通往巴羅尼埃村附近的一個山洞。在這個山洞裡還有一個進口,可直達一座地下大教堂,在大小教堂底下還有一些地道通往不知名的地方,也許那筆巨大的藏寶就埋藏在此處。
總之,在夏朗德這座古城,不僅布滿著迷宮一般的地下網道和大小教堂,而且還埋藏著中古時代流傳下來的一筆難以估價的珍寶。幾百年來,它令一代代尋寶者遐想聯翩,但至今仍沒有人能夠找到。
7. 巴黎盧浮宮的鎮館三寶是什麼
巴黎盧浮宮三寶:在盧浮宮裡面,有三件價值連城的傳世之寶。分別是愛神維納斯雕像《斷臂維納斯》、《勝利女神像》和達芬奇的《蒙娜麗莎》畫。這三件寶貝被稱為「盧浮宮三寶」。
一、愛神維納斯雕像
雕像表現出的愛神維納斯身材端莊秀麗,肌膚豐腴,美麗的橢圓形面龐,希臘式挺直的鼻樑,平坦的前額和豐滿的下巴,平靜的面容,流露出希臘雕塑藝術鼎盛時期沿襲下來的思想化傳統。她那微微扭轉的姿勢,使半裸的身體構成一個十分和諧而優美的螺旋形上升體態,富有音樂的韻律感,充滿了巨大的藝術魅力。
(7)法國的珍寶在哪裡擴展閱讀
盧浮宮(法語:Musée Louvre)位於法國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北岸,位居世界四大博物館之首。始建於1204年,原是法國的王宮,居住過50位法國國王和王後,是法國文藝復興時期最珍貴的建築物之一,以收藏豐富的古典繪畫和雕刻而聞名於世。
現為盧浮宮博物館,佔地約198公頃,分新老兩部分,宮前的金字塔形玻璃入口,佔地面積為24公頃,是華人建築大師貝聿銘設計的。1793年8月10日,盧浮宮藝術館正式對外開放,成為一個博物館。
盧浮宮已成為世界著名的藝術殿堂,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是舉世矚目的萬寶之宮。
參考資料:網路-盧浮宮三寶
8. 二戰時凡爾賽宮的珍寶藏在哪
凡爾賽宮(法文:Château de Versailles)位於法國巴黎西南郊外伊夫林省省會凡爾賽鎮,是巴黎著名的宮殿之一,也是世界五大宮殿之一(北京故宮、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宮、美國白宮、俄羅斯克里姆林宮)。1979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凡爾賽宮所在地區原來是一片森林和沼澤荒地。1624年,法國國王路易十三以1萬里弗爾的價格買下了117法畝荒地,在這里修建了一座二層的紅磚樓房,用作狩獵行宮。二樓有國王辦公室、寢室、接見室、藏衣室、隨從人員卧室等房間,一層為傢具儲藏室和兵器庫。當時的行宮擁有26個房間,如今擁有2300個房間,67個樓梯和5210件傢具。作為法蘭西宮庭長達107年(1682-1789)。
1789年10月6日,路易十六被民眾挾至巴黎城內,凡爾賽宮作為王宮的歷史至此終結。在隨後到來的法國大革命的恐怖時期中,凡爾賽宮被民眾多次洗掠,宮中陳設的傢具、壁畫、掛毯、吊燈和陳設物品被洗劫一空,宮殿門窗也被砸毀拆除。1793年,宮內殘余的藝術品和傢具全部運往盧浮宮。此後凡爾賽宮淪為廢墟達40年之久,直至1833年,奧爾良王朝的路易·菲利普國王才下令修復凡爾賽宮,將其改為歷史博物館。
9. 在法國的盧浮宮里收藏的「三寶」都有什麼
在法國的盧浮宮里收藏了40餘萬件的珍寶,每一件都記錄了人類文明的一部歷史,每一件都是無價之寶,但即便如此,《米洛斯的維納斯》仍然脫穎而出,成為最珍貴的「三寶」(盧浮宮的世界「三寶」:愛神「維納斯」雕像、「勝利女神」雕像、《蒙娜麗莎》畫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