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法國的核動力航母作用這么大
沒有可比性!!!
第一點:核動力航母和常規動力航母的區別!
簡單的說:
核動力航母的就是用核能驅動的航母。
常規動力的航母就是用燃油驅動。
相對來說核動力航母要比常規航母的續航能力強的多!
(這一般是看國家的戰略需要)
第二點:這是最重要的。
法國的核動力航母「戴高樂」
它的噸位是4萬多噸。也就是個中型航母吧!!能載40多架艦載機。法國的航母用的是大甲板設計,也就說它和美國航母一樣用的是蒸汽彈射器。蒸汽彈射器也是美國幫助法國完成的。蒸汽彈射器的專利只有美國有。
而美國的「尼米茲」級航母。它的噸位可是10噸啊。
艦載機達到80至100架呢!!
電子和武器裝備美國都要領先法國。
第三點:航母的作戰能力。
因為戰場上誰的電子、後勤、航空、導航等等支援工作做的好,誰的人員素質高,誰才是贏家。
這點對美國這個好戰國家不成問題。因為美國他們經歷的戰爭數不勝數。實戰配合也應該非常到位。
而法國他們現代的戰爭卻屈指可數。實戰的經驗也並不多。(演戲和實戰是完全不同的)
② 誰知道法國航母的詳細資料
戴高樂號航空母艦(Charles de Gaulle R91)是一艘隸屬於法國海軍(Marine Nationale)的核動力航空母艦,除了是法國目前正在操作中的唯一一艘航空母艦外,也是法國海軍的旗艦。正式成軍於2001年5月18日,戴高樂號是法國史上擁有的第十艘航空母艦,其命名源自於法國著名的軍事將領與政治家夏爾·戴高樂。戴高樂號不只是法國第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事實上,它是有史以來第一也是唯一一艘不屬於美國海軍的核動力航空母艦。
建造日期 1989年4月14日
下水日期 1994年5月15日
排水量
標准 25000噸
滿載 38000噸
船體 長261.5米 寬31.4米
吃水深度 8.5米
飛行甲板 長261.5米 寬64.3米
飛機庫 長97.5米 寬64.3米
武器裝備
8座「吉安特」20F-22型20毫米對空武器系統
2座16聯裝蜂窩式導彈垂直發射裝置
w/32「阿斯特爾」艦對空反導彈導彈發射裝置
2座「薩德拉爾」防空導彈發射系統
4座10管AMBL-2A誘餌發射器
2座ARBB-33干擾發射台
「湯姆森」CSF-ARBR-21預警雷達
2台監視、捕捉與跟蹤雷達
「湯姆森」CS-DRBJ-11B三維對空搜索雷達
「湯姆森」CS-DRBV-26D型E波段雷達
「湯姆森」CS-DRBV-15C水面搜索雷達
「拉卡爾」1229-DRBN-34A導航雷達
「賽尼特」作戰火力控制系統
NRBP-20A飛機導航雷達
艦載飛機
「陣風」式戰斗機
改進型「超級軍旗」戰斗機
E-2C「鷹眼」預警機
565「黑豹」直升機
動力裝置
2座K-15加壓水冷卻反應堆
續航能力 5年
推進功率 84000 馬力
航速 27節以上
歷史
為了取代1960年代時建造的傳統動力航空母艦福熙號(Foch R99)與其姊妹艦克里蒙梭號(Clemenceau R98),法國早在1970年代中期時就已開始規劃下一代航空母艦的建造計畫,但戴高樂號的龍骨實際上卻是在1989年4月才在法國船舶建造局(Direction des constructions navales,DCN)位於布雷斯特的海軍造船廠中安放起建。然而,在一開始規劃時該艦原本是被當時的法國總統密特朗(Francois Mitterand)依照法國海軍旗艦命名的傳統,命名為黎塞留號(Richelieu)以承繼二次大戰時的戰艦黎塞留號。但在1989年實際起造時又被當時的總理、戴高樂主義派(Gaullist)的席哈克(Jacques Chirac)命名為戴高樂號。
由於冷戰時代的結束再加上經濟不景氣導致的國家財政困難,原訂1996年服役的戴高樂號工期一再延誤,直到1994年5月時才完工下水,以致連就役日程也往後延至1999年。但之後由於又陸續發現核反應堆強度不足進行補強,與斜向飛行甲板(angled deck)長度不足無法安全起降美製E-2C鷹眼式空中預警機(Hawkeye)而在2000年時又進行了甲板延長改造工程,將斜向甲板的長度增加了4公尺,也使得正式啟用的日程一延再延。
2001年5月18日戴高樂號正式就役,比原本預計的就役時間足足晚了五年,進度延誤所造成的損失成為法國財政上的一個巨大黑洞。同年9月11日發生了9.11事件,為了協助美軍進行永久自由行動(Operation Enring Freedom)掃盪阿富汗塔利班政權,戴高樂號與隨行的護衛艦隊首度穿過蘇伊士運河進入印度洋,於12月9日到達巴基斯坦大城喀拉蚩(Karachi)南方的海域上。在美軍主導的攻擊行動中,戴高樂號上的艦載機至少進行了140次以上的偵察與轟炸任務,是該艦服役以來第一次參與作戰任務。戴高樂號於2002年3月曾進入新加坡港進行休息補給,並於7月1日時返回母港土倫(Toulon)。
構造與設計
戴高樂號是史上第一艘在設計時加入了隱身性能考慮的航空母艦。然而由於噸位只有美國的同類艦只一半,因此戴高樂號只配備了兩具艦首彈射器(美軍航艦通常為四具),而艦載機的上限也只有一半約為40架上下,主要包括海基版本的陣風式戰斗機(Rafale即陣風M型)與超級軍旗攻擊機(Super Étendard)兩款法制戰機,以及美製的E-2C鷹眼式空中預警機。戴高樂號配備有非常先進的電子設備與法國最新銳的紫苑15型防空飛彈(Aster 15)與薩德拉爾(SADRAL)輕型短程防空飛彈系統,使得整體的攻擊能力遠遠超過過去法國擁有過的幾艘航艦。
後續發展
傳統上法國海軍向來會採取同時擁有兩艘航空母艦的編制,以確保縱使在其中一艘進廠維修時,也還有一艘可以值勤的配置方式。因此,除了目前擁有的戴高樂號外,法國海軍仍然需要建造另一艘航空母艦,才能完成理想的編制。
然而,由於戴高樂號的建造過分昂貴,法國政府並沒有打算建造另一艘同級艦,再加上近年來歐洲逐漸在政經軍事方面趨向統合,因此與其它國家採取相同標准以節省建造成本已是主流趨勢。在這樣的背景下,下一艘法國航艦極有可能是採用與英國合作開發的方式建造。雖然法國方面較偏好使用核動力來驅動船隻,但考慮到英國皇家海軍的低建造成本要求,2004年時法國總統希拉克曾正式公布,法國下一艘航空母艦將會用回傳統動力系統,考慮搭載燃氣渦輪引擎作為動力。
大事記
2001年9.11事件爆發,為了協助美軍進行永久自由行動(Operation Enring Freedom)掃盪阿富汗塔利班政權,戴高樂號與隨行的護衛艦隊首度穿過蘇伊士運河進入印度洋,於12月9日到達巴基斯坦大城喀拉蚩(Karachi)南方的海域上。在美軍主導的攻擊行動中,戴高樂號上的艦載機至少進行了140次以上的偵察與轟炸任務,是該艦服役以來第一次參與作戰任務。戴高樂號於2002年3月曾進入新加坡港進行休息補給,並於7月1日時返回母港土倫(Toulon)。
2007年,「戴高樂」號開始進行第一次大規模檢修,其中包括為兩個核反應堆更換燃料以及更新螺旋槳等大批裝備。2008年年底,修葺一新的航母重新出海執行任務。
2009年4月,「戴高樂」號因傳動軸出現故障而再次停航維修,經過幾個月的維修,航母於11月底出海訓練。
2010年10月中旬,由於驅動系統一個電櫃中的絕緣體出現故障,「戴高樂」號航母決定返回土倫港。10月30日,經過維修的戴高樂號重新出海進行訓練。
2011年3月20日,法國「戴高樂」號核動力航空母艦從法國土倫海軍基地啟程,參與對利比亞的軍事打擊行動。
③ 二戰時期,法國有航母嗎
說到航空母艦,特別是在二戰時期的航空母艦,大部分人第一時間想到的肯定是美、日、英這三個國家。其實除了他們三個國家以外,像德國、義大利等國也有著自己的航母計劃,不過由於戰爭原因最後都沒能建成。但是你知道么,法國在二戰時期不僅擁有自己的航空母艦,而且還平安地度過了整個二戰,它就是鮮為人知的「貝亞恩」號航空母艦。
現在很多國家都有了自己的航母,法國也不例外,這艘法國第一艘航母也早就完成它的使命,安心休息了。
④ 法國新航母怎麼樣
法國是一個位於西歐的半總統共和制國家,還有這一些海外地區領土,其中包括南美洲和南太平洋的地區。法國的國土面積在歐洲是第三大,是西歐面積最大的國家。法國是一個實力非常強盛的國家,其人口大約有著六千七百萬左右。
這不僅僅是為了自己國家的實力和尊嚴。而且也是為了國家的國防事業的工業發展,對於未來有著極大的意義。所以這一艘航母可以說是非常的厲害並且有著很深遠的意義。
⑤ 法國戰敗,其艦隊為什麼寧肯開戰也不與英國和談
1940年夏季,號稱歐洲“第一陸軍”的法軍,在德軍“閃擊戰”的打擊下,一個月土崩瓦解。英軍也損失慘重,不得不從敦刻爾克撤回本土。然而,德軍的進攻戛然而止,沒有乘勝追擊,徹底喪失了進攻英國本土的最佳時機。
首先,經過法國戰役以及敦刻爾克大撤退,英國皇家空軍的實力大減,已經損失了1/4,只剩下不到500架戰斗機保衛本土。憑德軍實力,如果連續進攻,不給對手喘息機會,英國空軍將消耗殆盡,並失去最有效的防禦力量。
當然,丘吉爾也不想與法國人為敵,但維系國家安全,不得不走出這一步。從事後看,德國始終沒敢登陸英國本土,盡管與英國皇家空軍的英勇奮戰分不開,但丘吉爾出此“下策”,消除潛在威脅,更是功不可沒,並足見其未雨綢繆的戰略眼光。
大家認為呢?歡迎留言一起討論。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大不列顛空戰》
歡迎搜索關注“白楊樹下談歷史”//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⑥ 法國有幾艘航母
法國航母
第四,法國新一代航空母艦將大部分設計為自動化導航和作戰指揮,與戴高樂相比,其工作人員將減少10%。作為比較:美國福特號有大約2500人,但計劃在法國設計的航空母艦上僅使用1080名水手。無論如何,法國新一代航空母艦將考驗法國造船工程學院的下一個技術發展,因為建造此類巨型航母需要數十年的技術能力。因此,名稱為「新一代航空母艦」。該任務被認為是極其困難的。
五角大樓航空母艦專家布萊恩·布賴恩·貢戈爾說:「假設當今世界上只有14個國家有可能造航母,但是只有五個已經具備必要的能力。「
對於今天這個航母俱樂部來說,只有中國打破了封鎖。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自己留了下來幾艘航母,到現在只有一艘了。
貢戈爾認為,以中國為例,當北京建造第一艘航空母艦時,這艘船被西方人嘲笑,並成為「蔑視的對象」。
如您所知,山東艦這艘巨型船於2017年4月26日下水,然後開始進行設備安裝。布賴恩·貢戈爾聲稱,在「自製」航母的過程中,中國解決了很多問題。
美國專家指出,考慮到以下事實,這是一個偉大的發展,世界上沒有比航空母艦更復雜的移動設備了。都是因為中國現在願意承擔極其復雜的技術項目
⑦ 介紹航空母艦為啥停靠在夏威夷珍珠港紀念公園
亞利桑那號航母
為了給後人起到了警示作用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⑧ 如何評價法國戴高樂號航母
作為法國海軍力量的象徵,法國大國地位的保障,戴高樂號航母被寄予厚望,自誕生以來就被各種光環籠罩,創造了多個記錄,但是光環背後,卻是一次次對這只“高盧雄雞”的暴擊。
法國海軍在本世紀初迎來了戴高樂號航母,用它來維護法國的海上利益,看似迎來了一個嶄新的篇章,可也只有法國人自己心裡清楚,這嶄新篇章的背後,有多少劫難和糟心。美國在發展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以及更新的福特級航母時,都聰明的專門研發了專用的大功率核反應堆。目前中國海軍也正在計劃發展核動力航母,也面臨選擇核反應堆的問題,法國的慘痛教訓和美國的最終選擇道路,顯然是很值得我國參考借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