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二戰爆發前法國叫什麼

二戰爆發前法國叫什麼

發布時間:2022-07-10 20:58:23

㈠ 二戰法國和德國

二戰中的法國空軍

二戰中的法國空軍

1940年5月10日至6月24日希特勒德國軍隊對西歐諸國實施了閃擊戰,目的在於粉碎英,法,比聯軍,佔領荷蘭和比利時,迫使法國投降,進而強迫英國簽定有利於德國的和約。戰局以盟國軍隊被擊潰,德國佔領比利時,荷蘭,盧森堡和法國大部領土而告終。

交戰雙方空軍的兵力對比

戰局展開時,法國在西歐擁有1500多架飛機,其中700架戰斗機,260架轟炸機,180架偵察機和400架對地攻擊機。英國實際上擁有1500多架飛機,但是,駐在法國的只有350架。德國空軍應用於這次閃擊戰的飛機有3500多架,其中中型轟炸機1300架,戰斗機1200架,「斯徒卡」式俯沖轟炸機380架。此外,還有對地攻擊機和偵察機640架。

荷蘭的戰斗

1940年5月10日,德國發動了一系列摧毀性進攻,閃擊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揭開了西線戰役的序幕。5月10日凌晨時,德軍從地面和空中同時襲擊荷蘭。德軍除了以一個裝甲師的兵力進行地面突破外,主要師利用傘兵和空降部隊,企圖奪取鹿特丹正南和東南方向上的幾座重要橋梁,以便攻入包括海牙,阿姆斯特丹,烏德勒支,鹿特丹和萊伊登在內的所謂「荷蘭要塞」。但是直到5月14日清晨,「荷蘭要塞」尚未突破,鹿特丹也未失守。德軍為了迅速粉碎荷蘭的抵抗,從比利時前線調來一些空軍部隊,主要是俯沖轟炸機,猛烈轟炸鹿特丹,以便加速奪取「荷蘭要塞」(此戰精彩,另文祥述)。5月14日,荷蘭投降,政府和王室流亡英國。德國空軍在入侵荷蘭的戰爭中損失了470多架飛機,其中主要是運輸機,但不少在事後得到了修復。

比利時的戰斗

德軍突破比利時的最大障礙是阿爾貝特運河(Albert),因為運河兩岸陡峭遍布防禦工事,河上的3座橋梁均及其堅固。橋梁左近側由埃本埃馬爾要塞控制。德軍為了盡快突破比利時邊境,攻佔埃本埃馬爾要塞進而控制阿爾貝特運河,於5月10日凌晨在戰爭史上首次投入使用了拖曳滑翔機(此戰精彩,以後另文祥述)。5月11日中午,要塞陷落,於是,比利時戰役即向縱深發展。5月12日,比軍放棄了他們沿馬斯河(Maas)的陣地,敗退下來。比利時國王於5月28日清晨宣布投降。至此,比利時軍隊依靠要塞和運河區既設防線共堅持作戰18天,有效的抵抗和阻滯了入侵德軍!

法國的戰斗

法國是德軍在西線戰役中的首要目標。5月10日凌晨在德軍突襲荷蘭和比利時的同時,戰斗就在不利於法軍的情況下打響了。德國空軍中型轟炸機和俯沖轟炸機在戰斗機的有效掩護下,開始了對法國空軍基地進行了有系統的突擊。停機坪,跑道,倉庫等作為首要目標遭到了輪番轟炸,法軍大量飛機未能起飛即在地面被毀。德國空軍同時還攻擊了法國的鐵路樞紐和公路系統,以遲滯法軍。面對德軍的強大攻勢和瘋狂突擊,法國政府和軍事當局倉促應戰,應變遲疑,決心猶豫,指揮慌亂。空軍指揮部沒有及時組織力量射炸德軍入侵部隊,減緩德軍前進速度,為己方軍事展開贏得時間。甚至因為害怕德軍報復,竟然禁止法軍轟炸機轟炸德國城鎮。法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獲勝,於是頑固地抱著一戰經驗不放。鑒於德法邊境經營多年的要塞防線,法國統帥部認定德軍地面主力仍須佔領荷蘭和比利時後贏得進攻法國的通道才會大舉進攻法國,並與之進行一戰形式的大規模會戰以決定勝負!實際上,德軍計劃地面主力部隊仰仗空軍突襲和有效掩護,集中裝甲力量,沿盧森堡邊境,經阿登森林,度過馬斯河,向法國腹地迅猛穿插。而法軍在落後的軍事思想指導下,還將能夠動員的有限的空軍派去轟炸阿爾貝特運河上的橋梁!法軍希望在比利時頂不住時通過這一手段延緩德軍推進速度(法英均認為重點在東北面荷,比方向,英軍在歐洲大陸的部隊也主要在這一戰略方向)。即使如此,攻擊橋梁的法國空軍也遭到慘敗,前往轟炸的盟軍飛機竟然全遭擊落,損失慘重。在這一地段,德國空軍也掌握著制空權。 5月10日佛曉時分,德軍輕松渡過奧爾河及蘇雷河。11日夜至12日,德軍繼續越過塞穆瓦河。在全部的軍事行動中,德國空軍始終為其裝甲部隊提供全面的空中偵察,空中掩護和對地支援。甚至由於害怕敵人竊聽,連部隊的軍事命令都是由德國空軍空投給地面的裝甲兵指揮官們的。

5月12日,由於德軍的進攻如此的順利,裝甲指揮官們決心不等步兵到來,即強渡馬斯河。5月13日,德國空軍集結大量部隊,包括12個「斯徒卡」俯沖轟炸機中隊在內的大量德國飛機前來支援強渡。上午11時,在渡河之前,德國空軍開始分批轟炸河對岸的法軍指揮所,炮兵陣地和步兵掩體。德國「斯徒卡」飛機對地攻擊時垂直俯沖到幾乎接近地面才拉起,除了掃射和轟炸以外,飛機巨大的噪音對當時接觸飛機不多的法國陸軍普通士兵來說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壓力。德國空軍的掩護戰術也非常的有效,鑒於當時的空軍對地攻擊仍然有很大限制,德軍採用少架多批,低強度高烈度的方式。雖然每次轟炸時間短,威力不大,但是每隔一會就來一次,以此掩護乘橡皮舟分批渡河的德軍。盡管法國空軍猛烈轟炸河上僅有的一座橋梁和河中的德軍,但遭遇了德國空軍戰斗機部隊的驅逐。下午4時德軍大部均已到達河對岸,法軍沿河工事與炮兵陣地均遭摧毀。午夜時分,德軍已經進至河以南8公里之遠!德軍及時控制了馬斯河渡口,並陸續將大量部隊運過河,至此,法軍已呈敗像!

面對德軍的進攻,法軍尤其是法國空軍,在開戰之初的慌亂之後,也進行了殊死的抵抗。5月14日,鑒於德軍涌過馬斯河並輕松佔領軍事要地色當,為了給法第2集團軍贏得時間進行軍事展開以反擊入侵的德軍裝甲部隊。法國空軍集中力量對色當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轟炸。法空軍布雷蓋-693型飛機在不洛希152和英國空軍的「颶風」戰斗機的掩護下,對德軍進行輪番轟炸,此外還有13架老式的143M夜間轟炸機也隨同進行了晝間轟炸。然而,由於為了避開德軍戰斗機,法機飛得很低,遭德軍地面炮火猛烈射擊,有一定的損失。同日,為了阻止德軍越來越多的涌過馬斯河。以英空軍為主,法空軍為輔,轟炸馬斯河上的德軍橋梁(德國工兵早在14日即架起第一座浮橋,以後更是越架越多)。第一次攻擊英國空軍就損失了85架轟炸機,德軍只是3橋微損,很快就修復了。接下來的3天,英空軍繼續攻擊,前後損失250多架各種飛機。由於當時英軍早期型的「颶風」不是德國空軍戰斗機的對手,盟軍飛機必須低飛以躲過德空軍的戰斗機。這一情況造成盟軍飛機多損失於德軍地面猛烈的高射炮火。(英國空軍在法國進行了英勇頑強的戰斗,除大陸派遣部隊以外,又先後調集261架「颶風」戰斗機以及後來補充的飛機。從5月10日戰鬥打響至19日,被擊落75架,傷120架,到後來撤回英國的只有66架!)

5月19日,德軍佔領阿拉斯,20日,佔領阿布韋爾,至此,法軍北線全壞,戰局已近不救!

在接下來的敦刻而克大撤退中,英德空軍激烈爭奪制空權,以實現戰場控制。德國空軍在戈林的親自指揮下,集中所有能夠集中的空軍計800多架(內轟炸機300多),全力轟炸敦刻而克,甚至在港區投擲水雷封鎖港口,阻止英軍接援,力爭將英法軍消滅在灘頭上。面對極其險惡的戰場態勢,英空軍更是傾其所有,以每日300多架次的力度與德軍爭奪制空權。其中,從英國本土出發的戰斗機共達2739架次,並在戰斗中投入大量的新型「噴火」式戰斗機。由於英軍的奮力拚殺和地理及氣象條件對德軍的限制(英空軍從本土起飛,海峽只有40-70公里,德國機場較遠,且戰役期間德國一側氣象條件惡劣,不利空軍出動),英空軍逐步掌握多佛兒海峽上空的制空權,有力的支援了陸軍。德國空軍未能阻止盟軍撤退。

敦刻而克陷落當天,德軍猛攻法軍臨時拼湊的魏剛防線,第二天即渡過索姆河。此時,法軍自知前途險惡,於是集中了全部空中力量,在英國皇家空軍的協助下反復攻擊了亞眠,肖恩,配隆等橋頭目標,但仍然未能阻止德軍大量集結。9日,德軍在魯昂,貢比涅突破魏剛防線。同日,法國政府宣布遷都。法空軍此時已所剩無幾,器材油料等也已經不能保證有效作戰了。

5月10日,義大利對法國宣戰。法國海軍航空兵部隊與義大利空軍進行了戰斗。

5月14日,德軍佔領巴黎。

5月17日,貝當政府要求停戰。18日,英國空軍全部撤出法國。

5月22日,法國簽字投降。

法國宣布停戰後,仍有大量法軍尤其是空軍紛紛逃往北非,其餘部隊等待德軍解除武裝。至此,法國戰役結束。

二戰中的德國
對Hein Severloh來說,1944年6月6日「最長的一天」,意味著他在九個小時里不停的用機槍射殺那些試圖在奧馬哈海灘登陸的美軍士兵.

在這場血戰中,有一個讓他始終難以忘懷的場景。一個年輕美軍士兵從他的登陸艇里跑出來,並且試圖將自己隱蔽在一個混凝土反坦克工事後面, Severloh,在諾曼底的德軍中一個年輕下士,用他的步槍瞄準了那個美國兵,他扣動了扳機並且准確的命中了敵人的額頭,那名美軍士兵的鋼盔飛起來滾入大海,栽倒在海灘上死了。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這是段痛苦的記憶,幾十年後的今天,Severloh一想起那些戰死的士兵都會流下悲傷的淚水。

Severloh安全的呆在一個可以俯視整個海灘的混凝土碉堡中,面對接近的盟軍,視野很好,他是戰斗到最後的德軍士兵,並且可能殺傷了大約3000名美軍,這幾乎是美軍在奧馬哈海灘傷亡的三分之一。美國人從奧馬哈海灘認識了這個年輕的德國士兵。

由於惡劣的天氣,他從盟軍的空襲中倖免。讓美空軍郁悶的是,如果他們投彈過早的話,可能會誤傷到自己的登陸船隊。而當他們延遲投放,又意味著炸彈常常遠遠的落在德軍碉堡的後面

德軍士兵給美國空軍起了個綽號叫「Amis」,笑話他們只會轟炸法國的奶牛和農場,而不是德軍陣地。

在空襲之後,Severloh和其他29人沖出了隱蔽部進入碉堡,在射擊口前准備應付登陸部隊的沖擊。他當時才20歲,看著海面幾乎透不過氣來,他將面臨這密集的盟軍船隊。他說:「天哪,我要如何應付這場混亂。」

旁邊的老兵對他說:「應該怎麼辦?我會把這些置之腦後,要考慮的只有射擊,不是敵死就是我亡,這才是要考慮的。」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當登陸艦逼近海灘,Severloh聽見了他的指揮官,中尉Berhard Frerking最後的命令。他們試圖阻止仍在航渡的美軍,不讓他們輕松上岸。但是當那些士兵還在水中掙扎的時候,如果他開火得太快,就有可能遺漏一些仍然在水中的美軍士兵。

Frerking解釋說:「你應該在美軍到了膝蓋深度海區的時候開火,那時他們跑不快」Severloh曾參加過一些小型戰斗,開始在東線服役,但他並不熱衷於戰爭,「我從不想捲入戰爭,也從不想呆在法國,更不想呆在碉堡里用機槍射擊」「我看見當機槍子彈打在海灘上水花四濺,當這些小噴泉接近那些美國兵的時候,他們開始倒下,很快的,第一具屍體開始漂浮在漲潮的海浪上,不久,所有的美國兵趴下開始還擊」他射擊了9個小時,用光了12,000 發子彈,海水被屍體的鮮血染紅了。打完了所有的機槍子彈,他用自己的步槍繼續射擊,接著打光了另外400發步槍子彈。

一位著名的德國二戰歷史學家Helmut Konrad Freiherr von Keusgen,認為Severloh可能在當天造成了美軍約3000-4200人的傷亡。Severloh認為數字沒那麼大,但他承認「很明顯,至少 1000人,很可能超過2000人,但我並不知道我打死了多少人,這很可怕,想像一下都會讓我作嘔。我幾乎消滅了一個團的登陸部隊,周圍的海水都染紅了,我能聽見美軍指揮官在喇叭裡面歇斯底里的喊叫。」

Stuart Crawford,服役於英國皇家裝甲兵團,擔任防務顧問,他認為一個德軍士兵是完全有可能造成美軍如此之多的傷亡。他說:「我曾經作為訓練的一部分試用過那種機槍(註:指MG42)。那種機槍可以以極高的射速開火,Severloh當時處在一個幾乎不可能被武器傷害到的位置,美軍無法瞄準到他。美軍的失誤在於沒有登陸坦克在第一波登陸部隊中,於是他們沒有掩護

㈡ 第二次世界大戰 法國

德國「閃擊」波蘭得手後,更助長了希特勒稱霸世界的勃勃野心。於是,他一手舉著「尊重中立國家」的招牌,一手簽發了進攻西歐的第6號指令,制定了代號為「黃色方案」的計劃,將重兵壓在北海至瑞士一線,張開了吞並西歐的血盆大口。
德軍的預備隊共 47個師,配置在萊茵河地區,在德國的魔爪准備伸向西歐之時,法國仍執迷不悟,認為德國打敗波蘭後,將東侵蘇聯,即使進攻法國,也需 4—5年以後。荷、比、盧三國卻天真地認為,只要嚴守中立,就可免遭戰禍。因此,直到 1940年3月,盟軍才嗅出戰爭的氣味,在法軍總參謀長和英、法盟軍總司令甘末林主持下,倉促制定了代號為「D」的作戰計劃,並調集135個師、3000輛坦克和 1300多架飛機(必要時,還可利用駐英倫三島的 1000架飛機支援戰斗),准備抗擊入侵之敵。
6月3日,德軍數百架飛機開始空襲法國機場及重要目標,法國失去了制空權, 900餘架飛機被摧毀。 5日拂曉,德軍兵分兩路在180km的正面上實施進攻。「B」集團軍群由於遭法軍頑強抵抗,每晝夜僅前進5-7km。為了增強突擊力量,德軍投入預備隊 22個師,於13日突破法軍防線;「A」集團軍群在瓦茲河和埃納河之間實施突破,於 12日到達巴黎東北的馬恩河後繼續向縱深發展。「A」、「B」兩集團軍群實施鉗形攻擊,迂迴巴黎,前出到馬奇諾防線後方。 14日,德軍「C」集團軍群按計劃在 50km寬的正面上向馬奇諾防線發起進攻,法軍腹背受敵,其防線很快被突破。同時,德軍未經戰斗便進入巴黎,埃菲爾鐵塔上掛起了德國的「+」字旗。 17日德軍攻佔斯特拉斯堡,近 50萬法軍被殲。 22日法國全權代表查理·享茨格將軍在停戰協議上簽字,戰事遂告結束。戰爭中法軍亡 6萬餘人,傷 30萬人,被俘 200萬人;德軍共傷亡 14.6萬餘人。

㈢ 有人說二戰時法國擁有強大陸軍,卻為何迅速投降呢

二戰初期,法國人對避免戰爭持非常消極的態度。從1935年希特勒擴軍,到1936年德國人出兵萊茵蘭,再到吞並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法國保持沉默,英國忍著。1939年德國進攻波蘭,英法向德國宣戰,英法只宣戰不打。很明顯,英法還沒有準備好與德國開戰。


法國

法蘭西共和國,簡稱“法國”,是一個半總統制共和國,本土在西歐,海外領土包括南美和南太平洋的部分地區。



總結:德國入侵波蘭的時候,英法那飛機坦克啥的還得從畫圖紙開始,然後還要徵兵,修軍營,然後訓練,到1939年,法國總共才57個步兵師,這夠幹嘛的?歸根結底,沒准備好,准備好了他就直接在1939年東進夾擊德國了。

㈣ 二戰法國的資料

二戰爆發,納粹德國迅速閃電戰入侵法國。史稱法國戰役。
法國戰役(德國將其稱為西方戰役(Westfeldzug))是德軍於1940年5月10日進攻法國和低地國家的軍事行動,從而結束了僵持半年多的假戰。作戰分為兩個階段:首先是黃色行動,德軍部隊進攻比利時吸引盟軍主力北上前往預定的防線迎擊,而其真正的主力—裝甲部隊則穿過防禦鬆散的阿登山區,長驅直入盟軍後方,將已深入到比利時之盟軍切斷補給與通訊、進而包圍殲滅,但英國遠征軍和許多法軍士兵卻在發電機行動中從敦克爾克成功撤退至英國本土。
德軍作戰的第二階段是於6月5日起開始的紅色行動,以側翼包圍馬其諾防線的守軍,並南下攻下大片法國領土。在戰爭呈一面倒之勢時,義大利於6月10日向法國宣戰。法國政府遷至波爾多,巴黎設為不設防城市,並在6月14日被德軍所佔領。6月17日,法國新任總理菲利普·貝當發錶停戰宣言。6月22日,法國和德國簽署了停戰協定,並於6月25日生效。對於軸心國來說,這場戰役是一個輝煌的勝利。
法國是分為在北部和西部的德國佔領區、在東南小型的義大利佔領區和在南方的殘存國家維希法國。法國南部在1942年11月10日被佔領,殘留的法國在被德國佔領直至1944年盟軍登陸後,而低地國家則在1944年及1945年才被解放。

㈤ 法國歷史上一共經歷過幾次戰爭

1800年後法國經歷了無數次大大小小的戰爭或者戰役,它們或為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或為統治階級爭權奪利的內戰,或為侵略戰爭,或為鎮壓殖民地戰爭,或為爭奪歐洲霸權和世界霸權的帝國主義戰爭。
戰爭大小全憑個人判斷,戰爭(包括內戰和革命)如下:
1804年:拿破崙稱帝,為了鎮壓海地的獨立運動,拿破崙發動了對海地的鎮壓,但是拿破崙此時重心在歐洲,無暇顧及海地,最終戰敗,承認海地獨立,拉開了拉美獨立運動的序幕。
1810年,拿破崙發動了對西班牙的戰爭,最終征服了西班牙。
1812年,為了征服歐洲大陸,拿破崙發動了對俄國的戰爭,俄國主動放棄,火燒莫斯科,法軍挨餓受凍,軍中疾病又流行,大敗而歸,實力大減。
1813年,反法聯盟在萊比錫戰爭法軍,1814年反法聯盟進入巴黎,拿破崙退位,1815年,偷回國的拿破崙在滑鐵盧戰役中戰敗。
拿破崙期間的戰爭戰役太多,歷史上我們統稱為拿破崙戰爭。
1830年7月,法國爆發七月革命,軍隊拒絕為國王向革命群眾開槍,國王倉皇逃至英國,金融資產階級掌握了政權,實行君主立憲,成為七月王朝。
1842年2月,法國爆發二月革命,工業資產階級掌握了政權,並宣布成立共和國,這就是法蘭西第二共和國;6月爆發了六月起義,這是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的第一次正面交鋒。
1856年,法國和英國為了與俄國爭奪土耳其,發動了克里米亞戰爭,俄國戰敗,暴露了俄國的弊端,並迫使其把侵略勢力放在了遠東;與此同時英法聯軍發動了對中國的第二次鴉片戰爭,先後簽訂了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把侵略勢力延伸到了內陸。
1870年,德意志為了統一大業,不可避免的與法國進行了一場戰爭,就是普法戰爭,法國戰敗,割地賠款,喪失了歐洲霸權;並由此導致了1871年的巴黎公社,但由於資產階級的反撲,巴黎公社失敗了。
1883年,法國以越南為跳板,發動了中法戰爭,最終腐敗的清政府簽訂中法新約,承認了法國隊印度支那的合法統治,並增開了商埠,還從中國搶到了雲南的一段鐵路修健權。
1900年,法國與其他7國,參加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簽訂了辛丑條約。
1914年,法國英國與俄國作為三國協約,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法國為主戰場,損失慘重。
1923年,法國為了迫使德國履行戰爭賠款,打壓德國的復甦,夥同比利時佔領德國魯爾區,德國實施消極抵抗。
1939年,德國突襲波蘭,英法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爆發。
1946年,二戰後,法國發動侵越戰爭,企圖恢復其在越南的殖民統治。
1956年,英法聯軍為了爭奪蘇伊士運河的所有權,發動了對埃及的戰爭,對越南進行轟炸,但是此一時,彼一時,由於受到國際社會的強烈譴責,美國也不願意,最終只得撤軍。
之後法國基本上沒有什麼戰爭,只是偶爾作為北約盟國或聯合國軍的名義,與其他資本主義國家進行過一些戰爭,但並不是初衷,也並不是主角。

㈥ 第二次世界大戰各國的叫法有什麼

通常情況下,對一場戰爭的稱謂應該能反應稱呼者在戰爭中的位置:屬於交戰雙方的這一方或那一方或第三方,以及稱呼者對戰爭的態度。因此,對同一次戰爭,不同國家的人民常常有不同的叫法,比如,對於1937——1945年發生在中國與日本的戰爭,中國人、日本人以及美國等沒有直接介入的國家的民眾稱呼不同。一個國家稱呼它參加的戰爭時往往省略本國的名稱,而保留敵對國的名稱,比如中國所稱的「抗日戰爭」,非當事國則常把交戰國的名稱並列,比如中國所稱的「美西戰爭」、「普法戰爭」、「蘇芬戰爭」。對戰爭的稱謂常常體現了國家認定戰爭時的本位主義。克里米亞戰爭、一戰、二戰、海灣戰爭等少數戰爭因為捲入了較多的實質性參與作戰並且發揮了重要作用的國家,因此在全球范圍內有統一的稱呼(由於人類社會國際聯系的愈益增強,這類戰爭在未來人類戰爭中將漸居多數)。即便如此,各國對這類戰爭的性質、起止時間等的認定又往往存在分歧。比較典型的一個例子是各國圍繞二戰爆發時間的爭執,英法等國家認為二戰始於1939年9月德國閃擊波蘭,蘇聯堅持1941年6月德國撕毀《德蘇互不侵犯條約》、攻擊蘇聯是二戰爆發的標志,美國聲稱1941年12月日軍偷襲珍珠港標志著二戰的開始。

㈦ 二戰中,法國屬於哪一陣營

法國屬於世界反法西斯聯盟陣營,
盡管二戰初期法國被德國佔領,但戴高樂組織流亡政府,領導法國人民反抗德國法西斯的侵略。

㈧ 法國的歷史上誕生過很多的總統,二戰時法國總統是誰

夏爾·安德烈·約瑟夫·馬里·戴高樂(法語:Charles André Joseph Marie de Gaulle;1890年11月22日-1970年11月9日),法國軍事家、政治家、外交家、作家,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的創建者。法國人民尊稱他為「戴高樂將軍」。
戴高樂生於法國北部諾爾省的里爾,1912年畢業於聖西爾陸軍學校。於1913年從軍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創建並領導自由法國政府(法蘭西民族委員會) 抗擊德國的侵略;在戰後成立法蘭西第五共和國並擔任第一任共和國總統。在他總統任期間,提倡東西方「緩和與合作」,主張與蘇聯以及東歐國家進行貿易和文化交流。1964年,戴高樂將軍以超凡的戰略眼光,毅然作出中法全面建交的歷史性決策,在中法之間同時也在中國同西方世界之間打開了相互認知和交往的大門。

㈨ 二戰後法國的國家名稱改名為什麼

法蘭西共和國(法語:République française,英語:French Republic),簡稱「法國」(France),是一個本土位於西歐的半總統共和制國家,海外領土包括南美洲和南太平洋的一些地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法國是當時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殖民地面積等於本土的20倍。二戰後,建立法蘭西第四共和國,1958年被夏爾·戴高樂建立的第五共和國所取代。

㈩ 一戰和二戰時的法國

1914年6月28日的「薩拉熱窩事件」,引爆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奧匈帝國把這一刺殺事件作為吞並塞爾維亞的好時機。7月4日,奧皇向德皇威廉二世發出一份私人信,政府也隨即發出關於巴爾干政策問題的備忘錄,探詢德國的態度。德國立即作出反映,表示支持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開戰。

在協約國方面,俄法表示支持塞爾維亞,英國則裝出一副「保守中立」的樣子。可是,俄國實戰准備不足,態度猶豫不定。法國為堅決支持俄國參戰,總統普恩加萊和總理維維亞尼於7月20—23日,訪問俄國,進行外交活動,全力推動俄國參戰。可見,法國統治者是積極主戰者,扮演了大戰中的主要角色之一。而德國則是大戰中的另一個主要角色。7月23日晚,奧匈向塞爾維亞提出條件極其苛刻的最後通牒,限定48小時內答復。7月28日,奧匈在德國的支持下,以沒有得到滿意答復為借口,正式向塞爾維亞宣戰。第二天,普恩加萊、維維亞尼立即電告俄國,堅決支持俄國採取行動。7月30日,俄國宣布總動員。8月1日下午,德國向俄國宣戰。

法國在鼓勵俄國同德國作戰的同時,一面故作姿態,繼續與德國進行外交談判;一面採取廣泛的緊急動員措施:完成五個邊境軍團的調遣、停止全軍休假,確定重要的保衛目標。為迷惑德國和欺騙國際輿論,總理維維亞尼於7月31日命令第一線的部隊後撤10公里,以避免接觸。這種微妙的後撤手腕,實際上是預謀中的作戰計劃的一部分。

在「七月危機」的嚴重關頭,法國社會黨領袖饒勒斯為反對軍國主義、反對戰爭,奔走呼號,竭盡最後的努力。7月27日,他去布魯塞爾,參加社會黨國際局為拯救和平而召開的大會,會上繼續為爭取世界和平、制止戰爭大聲疾呼。兩天後,返回巴黎參加在瓦格拉姆大廳舉行的和平會議,再次呼籲保衛和平,避免戰爭。31日,《人道報》發表了饒勒斯的最後一篇文章《冷靜是必要的》。可是,饒勒斯為爭取和平、反對戰爭的正義活動,卻遭到了民族主義者的恐懼和仇視。當晚9時40分,他在「新月」餐館用膳時,被兇手維蘭暗殺。饒勒斯被害的消息震動了巴黎全城,憤怒的群眾湧向被害的地方,郊外的工人也紛紛趕到市中心,反戰怒潮達到頂點。可是,好戰的內閣卻進一步煽動民族主義狂熱,加緊戰爭動員。

8月1日,法國總統向全體陸海軍下令總動員。下午4時,一份預告張貼在各地郵局:「特別緊急——通告。全國總動員令。8月2日,星期日開始正式動員。」這一天,所有教堂、修道院都敲響了大鍾,全國進入戰爭狀態。根據總動員令,軍隊加緊集結。3日,德國向法國宣戰。接著參戰國家不斷增多,一場以歐洲為主要戰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閱讀全文

與二戰爆發前法國叫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8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3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1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1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6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8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8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2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6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0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1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4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0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9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