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香港.澳門是什麼時候被割讓
應為慈嬉那個敗家子,說起來就可氣.香港:是一個優良的深水港,曾被喻為世界三大天然海港之一,英國人早年看中了香港的維多利亞港有成為東亞地區優良港口的潛力,不惜以鴉片戰爭來從滿清政府手上奪得此地以便發展其遠東的海上貿易事業,從而展開了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的歷史。1842年至1997年6月30日,香港是英國的殖民地。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中國。香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1840年英國發動鴉片戰爭,強迫清政府於1842年簽訂《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1856年英法聯軍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迫使清政府於1860年簽訂《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南端即今界限街以南的地區。中日甲午戰爭之後,英國又逼迫清政府於1898年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強租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九龍半島北部大片土地以及附近230多個大小島嶼(後統稱「新界」),租期99年。 澳門:第一次鴉片戰爭以後,1844年9月20日,葡萄牙女王瑪麗亞二世宣布澳門為自由港;1849年,葡萄牙停止向中國交澳門地租及佔領關閘。1851年,葡萄牙佔領氹仔。1863年,侵佔塔石、沙岡、新橋、沙梨頭和石塘街。1864年,再佔領路環。1879年,佔領龍田村。1883年,葡國佔領望廈、荔枝灣、石澳及青洲。1887年,葡萄牙政府和清政府先後簽訂《中葡會議草約》和《中葡和好通商條約》,規定「葡國永駐管理澳門以及屬澳之地與葡區治理它處無異」。1896年,葡萄牙企圖再佔領附近的大小橫琴島,但未成功。1908年,葡萄牙要求展界,並劃定澳門的界址。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葡萄牙屬中立國以及大量日僑居於巴西,所以沒有被日本佔領。1955年,葡萄牙頒布了《澳門海外省組織法》。1961年,葡萄牙海外部確定澳門為旅遊區,特准設賭。同年11月澳門政府頒布《承投賭博娛樂章程》。在1974年澳門首條陸路連接工具——澳氹大橋落成啟用前,民間或運輸往來兩離島和灣仔皆用船隻,曾有航班設立。
2. 澳門割讓與回歸的歷史
1535年葡萄牙人賄賂澳門官吏,取得停靠碼頭、進行貿易的權利。1535年,葡萄牙人借口曝曬水漬貨物,強行上岸租占,並通過賄賂當地中國官員於1557年正式在澳門定居,同年開始使用澳門名稱。1848年後,葡萄牙殖民者相繼佔領了澳門半島、氹仔島和路環島。
1887年,葡萄牙殖民者在《中葡會議草約》中塞進了「葡國永駐管理澳門」的字樣。同年12月,清政府與葡簽訂的《和好通商條約》中再次確認《草約》中有關澳門的提法。1928年4月,中國政府通知葡萄牙終止《和好通商條約》。
1979年2月8日中葡建交,兩國就澳門問題達成協議,指出澳門是中國的領土,暫時由葡萄牙管理,澳門問題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在適當的時機,中葡兩國通過友好協商解決。1986年6月,中葡在北京就澳門問題舉行首輪會談。
1987年4月,中葡兩國政府簽訂了《關於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宣布:澳門地區(包括澳門半島、氹仔島和路環島)是中國的領土,中華人民共和國將於1999年12月20日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
(2)澳門什麼時候租給法國擴展閱讀
澳門的歷史沿革:
澳門先秦屬百越地。從秦帝國起就成為中國領土,屬南海郡。澳門古稱濠鏡澳,與廣州香山縣的歷史關系極其密切。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香山已屬百越海嶼之地。約前3世紀(即秦始皇一統中國之時),澳門被正式納入中國版圖,屬南海郡番禺縣地。420年(晉朝元熙二年),澳門屬新會郡封樂縣地。
590年(隋朝開皇十年),廢新會郡改屬寶安縣地,757年(唐朝至德二年),廢寶安縣,改為廣州東莞縣轄。自南宋開始,澳門屬廣東省廣州香山縣。
1622年,荷蘭人攻打葡萄牙租借自明朝的澳門,被擊敗(澳門之戰)。葡萄牙人最初限定只能居住在澳門南方,1623年,葡萄牙政府委任馬士加路也為首任澳門總督。
1984年10月3日,鄧小平首次公開提出用「一國兩制」的方針解決歷史遺留下來的澳門問題。1986年,中葡兩國政府開始為澳門問題展開了四輪談判。
1993年3月3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全國人大)於北京通過《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是1999年前葡國管治下的一個中國領土,澳門的主權屬於中國。
1999年12月20日零時,在中葡兩國元首見證下,第127任澳門總督韋奇立和第1任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何厚鏵於澳門新口岸交接儀式會場場內交接澳門政權。
3. 廣州灣、威海衛、旅順大連、九龍、台灣、香港和澳門回歸祖國的日期是幾幾年,幾月,幾日
1、廣州灣:1899年租給法國;1945從法國手裡收回。
2、威海衛:1898年被法國佔領;1930年中國收回威海衛。
3、旅順大連:1895年中日簽訂《馬關條約》被佔領;1945年從日本手裡收回廣州灣:1899年租給法國;1945從法國手裡收回。
4、九龍:1860年租給英國99年;1997年和香港同時回歸
5、台灣:1895年中日簽訂《馬關條約》佔領;1945年抗戰勝利收回台灣
6、香港:1997年7月1日收回
7、澳門:1999年12月20日收回
(3)澳門什麼時候租給法國擴展閱讀:
相關文學《七子之歌》
《七子之歌》是聞一多眾多詩篇中的重要篇章,創作於1925年3月,1925年7月4日載於《現代評論》第2卷第30期,後《大江季刊》和《清華周刊》相繼作了轉載。
從1922年冬到1925年春,聞一多留學美國。留學期間,他切身體驗到了弱國子民在強國所遭遇到的無處不在的歧視與欺凌。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對祖國深厚的愛,激發了他創作的靈感,身在紐約的他寫下了《七子之歌》等多篇力作。1925年5月,聞一多提前結束了留學生活,啟程回國。
然而,剛剛踏上祖國土地的聞一多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迎接他的是五卅慘案的斑斑血跡。被失望乃至絕望籠罩著的聞一多憤然北上,將《七子之歌》等幾首愛國之作投稿給《現代評論》首次發表。其時正值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斗爭的高潮,《七子之歌》一經問世就引起強烈共鳴。
4. 澳門是因為什麼條約割讓給了什麼國家
《中葡和好通商條約》 葡萄牙
從明朝1557年開始被葡萄牙人租借。直至1887年葡萄牙政府與清朝政府簽訂了有效期為40年的《中葡和好通商條約》(至1928年期滿失效)後,澳門成為葡萄牙殖民地 ,也是歐洲國家在東亞的第一塊領地。
5. 香港和澳門分別是什麼時候租借給英國和葡萄牙的
香港分三部分租借或割讓:香港島 1842年割讓;九龍 1860年割讓;新界 1898年開始租借99年。原本香港島和九龍是割讓的,是不用歸還,但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簽定定明,三大地區是不可分割開的,所以新界租約期滿時應將香港島和九龍一並歸還。
澳門租借的歷史更復雜:
1557年 (明嘉靖三十六年)葡萄牙人大批進入澳門,正式占據澳門。
1582年 (明萬曆十年)中葡訂澳門借地協約。
1616年 (明萬曆四十四年)葡萄牙任命第一位澳門總督卡拉斯科。
1840年 (清道光二十年)鴉片戰爭後,葡萄牙相繼侵佔了氹仔島和路環島。
1845年 (清道光二十五年)葡萄牙女王於8月20日悍然下令宣布澳門為殖民地自由港,不受中國管轄。
1887年 (清光緒十三年)3月26日,金登干與葡萄牙外交部長羅果美在里斯本草簽了《中葡會議草約》。該約使葡萄牙達到了迫使中國政府正式承認其佔領澳門現實。
所以說,明朝時就已租借過,不過不是整島,大家普遍意義上理解得都是清朝的1887年吧。
6. 澳門是什麼時候被割讓的
1887年12月1日,由總理衙門大臣奕劻與葡萄牙全權代表羅紗在北京正式簽訂《和好通商條約》,並於當日交換批准。條約共五十四款,主要內容為:一、中國仍允葡萄牙永駐和管理澳門以及屬澳之地;二、葡萄牙得派公使駐北京,並在通商口岸設領事;三、葡萄牙取得領事裁判權;四、葡人可以享受中國已給或將給其他國家的通商特權,在通商口岸有居住,租買土地,建造房屋,設立棧房、教堂、醫院等權。
資料:
澳門被葡萄牙侵佔
澳門自古以來一直是中國的領土
澳門及鄰近地區,在公元前三世紀,從中國第一次得到統一的秦代開始,已正式繪入中國的版圖,成了南海郡番禺所屬的一部分。此後,從晉代起,屬東官郡;在隋代,屬南海縣;在唐代,屬東莞縣;到北宋時期,進一步受到中原人士的關注;到南宋時期,華北居民紛紛南遷,促使經濟進一步發展。1152年南宋政府拆東莞縣境,並割南海、番禺、新會三縣的濱海地帶,建立香山縣,澳門遂劃入香山縣轄,初屬香山縣延福里恭字圍,後屬長安鄉恭常都,明代的嘉靖《香山縣志》有記載。南宋末年,這一帶地區,成了南宋海上作最後抗爭的陣地之一,由澳門、路環、橫琴等構成的十字門古海道,曾成為南宋軍民與元兵對壘的古戰場。1278年初,年僅十歲的宋端宗在一場罕見的颶風中受襲,幾乎溺死於這片古戰場。宋兵為保護垂死掙扎的王朝,曾在澳門半島的「娘媽角」等地駐營紮寨,寫下漢族的一段國殤史。
一千幾百年內,澳門地區雖然有人跡所及,但畢竟還只是舟船隨季候風寄泊之地。人們推測澳門半島之有華人定居,是在南宋皇朝傾覆之際。當幾十萬南宋軍民乘船長驅到達澳門一帶,有的可能踏上這片半島汲取淡水、尋找食物,有的更可能將這片荒僻地開成藏身之所。如今澳門半島上名為「永福古社」的沙梨頭土地廟,便相傳始建於南宋末年。大約在南宋末年至元初,澳門半島上的望廈、濠鏡等地,已是定居的居民點了。據清代嘉慶年間由望廈村的舉人趙允菁的《重修澳門望廈村普濟禪院碑記》所記:「家自閩宦,現官粵之香山,遂世居澳地」,其先祖趙彥方的後裔,在明初定居於澳門。趙彥方原籍浙江省金華浦江縣,明朝洪武十九年(1386年)出任香山縣令,幾年後「卒於官」,其後人陸續遷居望廈村,部分子孫「世居澳地」,成為土著居民,形成當年頗負盛名的望廈村,居民原籍多屬福建省莆田地區。與此同時,在澳門半島南部的南灣一帶,今日的燒灰爐等地,漁民定居日多,成為澳門的最早居民之一,搭建的茅廬草舍,逐漸形成疏落的漁村。在明成化年間,由居澳的福建莆田、泉州以及廣東潮汕等地的居民集資興建媽閣廟。
始建時的媽閣廟,位於娘媽閣,初名海覺寺。媽閣廟歷史逾五百年,葡人商船最早來澳的,是在媽閣廟涉頭登岸,詢問居民地名。據說「馬交」(MACAO)之名乃由此而來,實為閩語娘媽的一音之轉而至。未有葡人來澳,便已有媽閣廟,便已有華人居澳。
明朝時葡萄牙侵佔澳門
明清時期的中外關系,比過去有很大的變化。明初以來,倭寇在沿海各地的侵擾,達兩個世紀。明清之際,沙俄開始強佔中國疆土,以致後來在雅克薩挑起了兩國間的戰爭。這在中外關系史上,都是沒有先例的。一四九八年,達·迦馬發現東方新航路之後,葡萄牙殖民主義者首先到中國來,其後有西班牙人和荷蘭人,再後有英國人、法國人和美國人。他們以商業、炮艦和傳教為手段,對中國進行野蠻的掠奪,使中國在對外問題上經受了嚴峻的考驗。
葡萄牙人於一五一一年征服滿剌加,於一五一三年就開始有商船到中國來。一五一六年,一五一七年,先後派商船到廣東出售胡椒等貨物,並非法佔據廣東東莞縣屬的屯門島。此後,又派馬斯客倫哈斯率領艦隊到福建漳州非法踏勘海岸地形。一五二一年,明因葡萄牙人拒絕退出屯門,以武力驅逐他們出境。一五二三年,一五四七年,一五四九年,葡萄牙人先後侵擾廣東新會的西草灣、福建的漳州和詔安,都被明軍擊退。但自一五三五年起,澳門一直有葡萄牙人居住。一五五三年,他們通過對地方官的行賄,以租借的名義占據澳門的部分土地。一五五七年,他們在澳門私自擴展土地,建築炮台,設立官署,儼然把澳門看作他們的殖民地。這是四方殖民主義者在中國境內長期非法佔據的第一塊土地。不過中國在澳門仍設有官署,擁有主權。
關於中葡《和好通商條約》
英法列強接連侵奪中國權益,進一步刺激了葡萄牙這樣的西方小國對中國的侵略野心。葡萄牙早在明朝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就占據了澳門,到鴉片戰爭以後,眼見清政府的國防力量衰弱,便想正式吞並這塊中國領土。1880至1883年中俄、中法關系緊張時,葡萄牙當局幾次想乘機逼使清政府正式承認澳門歸葡所有,但都未能得逞。中法戰爭後,葡萄牙這一侵略意圖愈趨明顯。
1885年7月18日,在倫敦簽訂的中英《煙台條約續增專條》第九款中曾規定:中英雙方就盡速「派員查禁香港至中國偷漏之事」。 1886年,清政府派江海關道員邵友濂和總稅務司赫德同香港英國當局會商港粵間貿易徵收稅金、防止走私的辦法。但是,香港英國當局表示,這類辦法必須以澳門同樣接受為前提,「澳門若不肯照辦,則香港亦不肯應允」。這一先決條件,無異於逼使清政府與葡萄牙去進行交涉,這就給後者直接進行訛詐提供了可乘之機。
原來,英國強佔香港後,清政府對於由香港出入大陸的船隻和貨物,都照中國海關稅則,按洋貨收取進出口稅;而澳門是葡萄牙人租賃中國的地方,故而來往澳門的貨物,按照國內貿易的規定計征稅款。這樣,香港的稅率大大高於澳門,在競爭中處於劣勢地位。英國對此極不甘心,總想改變這種不利局面。這次得知赫德赴香港交涉鴉片貿易協定,就把實現這一圖謀寄託於赫德。赫德乘往香港之便,親赴澳門極力誘勸葡萄牙向清政府提出永遠駐扎、管理澳門並割讓拱北及馬溜洲等島嶼的要求。
1886年6月,赫德和澳門葡萄牙總督羅紗密擬一個約稿,送交清政府參考。清政府授權赫德派中國海關倫敦辦事處稅務司金登干去里斯本進行談判,但卻明確表示,中國決不割讓澳門及拱北,只允許葡萄牙人在租賃並按年繳稅租銀的條件下治理澳門。1887年3月26日(光緒十三年4月19日),赫德的代表金登干與葡萄牙政府簽訂了中葡《會議草約》,也稱《里斯本議定書》。據此,葡萄牙同意按照香港的辦法在澳門協同中國緝查走私,而金登干則代表清政府承認「葡國永駐、管理澳門以及屬澳之地」。
金登干與葡萄牙政府簽訂中葡《會議草約》時,曾應允其來華締約。同年12月1日,由總理衙門大臣奕劻與葡萄牙全權代表羅紗在北京正式簽訂《和好通商條約》,並於當日交換批准。條約共五十四款,主要內容為:一、中國仍允葡萄牙永駐和管理澳門以及屬澳之地;二、葡萄牙得派公使駐北京,並在通商口岸設領事;三、葡萄牙取得領事裁判權;四、葡人可以享受中國已給或將給其他國家的通商特權,在通商口岸有居住,租買土地,建造房屋,設立棧房、教堂、醫院等權。葡萄牙通過這個商約,肯定了它在澳門的地位,同時在中國取得了與其他西方國家同樣的特權地位。這樣,清統治者為了徵收鴉片稅的問題,竟在條約中出賣了澳門。而實際上,澳門對大陸上的鴉片及其他走私並未因此得以消弭,葡萄牙的殖民統治反而更加黑暗了。然而由於中國人民的堅決反對,1928年當時的中國政府已正式宣布:1887年12月1日簽訂的中葡《和好通商條約》作廢。所以,葡萄牙盤踞澳門早已失去條約的根據。因而,中國在適當的時候收回澳門的全部主權,是順理成章的事。
7. 澳門、香港、台灣、威海衛、廣州、灣九龍、旅大、各被哪個國家借租,又是誰借租的
被葡萄牙租借的澳門、被英國租借的香港和九龍、被日本租借的台灣、被德國租借的威海衛、被俄國租借的旅大、被法國租借的廣州灣。其中的「廣州灣」,就是湛江的舊稱。
8. 香港、澳門、台灣、九龍、威海衛、廣州灣、旅大這些地方分別在什麼時候被哪些國家侵佔了
1860年,中英簽署《北京條約》,英國割佔九龍半島南端;1898年,清政府被迫簽署《展拓香港界址專條》,「香港的姐妹」九龍半島其餘部分劃為「新界」,租給英國99年。 1887年,中葡簽署《友好通商條約》,在明朝中葉以「晾曬貨物」為名獲准在澳門居留的葡萄牙人從此強據了「蓮花寶地」澳門。 1895年,中日簽署《馬關條約》,「東海的一串珍珠」寶島台灣割讓日本,與她同時被割讓的還有渤海灣畔的「孿生兄弟」旅順和大連(俄羅斯帝國租借)。 1898年,中英簽署《訂租威海衛專條》,「防海的健將」威海衛租借英國25年。 1899年,中法簽署《廣州灣租借專條》,「神州後門上的一把鐵鎖」廣州灣被租讓給法國。
希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