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技術實力強大的法國潛艇一造就是13年,堪比印度,背後究竟是怎麼回事
我們都知道在製造潛艇這個問題上,印度可是整個世界上最厲害的國家,畢竟一艘國產潛艇,印度能夠研發和製造十幾年的時間。但是法國對於這個方面並不比印度好多少,當然是在時間上。原因也很簡單,首先就是法國當時的技術實力還是比較薄弱的,其次就是法國人的工作制度問題,最後就是法國人的性格問題。
其次就是法國人的工作制度,法國人的工作態度實在是太過於兒戲了,他們拿著遠超同行的高昂薪資,卻每天堅持下午四點就准時下班,堅決不願意多加班哪怕一秒鍾。這樣的工作節奏,讓梭魚級常規動力潛艇的建造工作一拖再拖,工程進度十分緩慢。
最後對於法國人來說,工作緩慢也就算了,但是在遇到突發問題的時候,總得解決吧?有一次,動力系統出現了嚴重的問題,軍方趕緊找法國方面的總設計師解決問題,找了半天沒見人,一打電話才發現:人都已經沒在工廠了。所以這樣的工作效率也難怪法國的建造效率非常低了。
Ⅱ 關於潛艇 澳洲覺得還是法國的好
技術,經濟和政治三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先說技術方面,按照澳大利亞公布的情況,日本潛艇在儲備浮力,AIP系統安全性和推進系統的先進性方面不如法國貨而且還有一個很討厭的地方,日本潛艇的升級空間不足,更新速度太快,很可能出現澳大利亞剛裝備而日本換代了,到時候維護都是問題。反過來,法國貨是同步研發和裝備,沒這個問題。再說經濟方面的考慮,日本拒絕在澳洲設廠,而法國同意。這對於提升當地經濟很有意義最後是美國的態度
Ⅲ 法國可畏級彈道導彈核潛艇的主要技術性能是什麼
可畏級法國海軍第一代彈道導彈核潛艇,也是法國自行研製的第一級核潛艇。首艇於1967年動工,1971年建成服役,共建造5艘。
其主要技術性能為:水面排水量8045噸,水下排水量8940噸。長128.7米、寬10.6米、吃水10米。動力裝置由1座壓水堆、2台蒸汽輪機、2台汽輪交流發電機、回台主推進電動機和2台應急推進柴油發電機組成,主電機功率16萬馬力,單軸,可航行5000海里,水面航速20節,水下航速25節,下潛深度300米,自持力60天。編制135人。該級艇裝有:4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可攜帶8枚魚雷或「飛魚」SM-39巡航導彈;16個導彈發射裝置,原來裝16枚M-1彈道導彈,後改裝M-2導彈及M-20導彈,其射程1500海里,採用核當量為百萬噸級的單彈頭。
Ⅳ 法國梭魚級核潛艇的性能是怎樣的
法國梭魚級核潛艇的性能很不錯,上面的武器十分先進,速度也很快。
Ⅳ 法國「阿戈斯塔」級常規潛艇有什麼技術特點
艇型優良
「阿戈斯塔」級潛艇與法國以往的老式潛艇一樣,整個艇體光順流暢,無錨穴和水平舵切口,舷外與上層建築甲板上幾乎無突出附體,系纜樁和導纜鉗等突出裝置均縮進殼體內。這種優良的艇型不僅能保證該級艇的水下高速性能與操縱性能,而且還能降低艇的流動雜訊。
航速高續航力大
該級艇的優良的水下性能除了表現在航速高外,還在於它具有很大的水下續航力,水下混合航態時,可達10000海里。這主要取決於有龐大的蓄電池組,比法國的老式潛艇多一倍,總共2組320塊,1小時放電量大。一組蓄電池供一台經濟電機單獨運行時,該級艇能以1.5kn低速安靜地巡邏航行。因為這台電機耗電量很小,所以該級艇能長時間水下航行。
作戰能力強
僅魚雷武器就可裝載8種。其中F17P型魚雷是法國新近研製成功的世界上最先進的新型魚雷之一。該型魚雷不僅雜訊小,推進效率高,自導距離大,而且極限射程遠,命中概率高,淺水搜索跟蹤性能好,對機動目標攻擊效果佳。發射管的發射方式分氣動沖擊式和自航式,後者僅在應急時使用。發射裝置能在潛艇的任意下潛深度上發射魚雷。發射管可一管多用。既能發射各型魚雷,又能發射飛航式導彈,還能布放水雷。
水聲系統性能先進
依萊頓型綜合聲吶系統性能先進,探測能力強,深受各國海軍歡迎,已有6個國家訂購了30多套。
該系統的先進性能主要在於其具有全量觀測、音頻收聽和頻譜分析、目標跟蹤以及主被動測距等多種功能。可同時跟蹤4~12個目標,能顯示出目標的方位深度和方位時間曲線。被動站作用距離10~40海里,測向誤差≤0.3。
隱身性能好,自動化程度高
為了減振降噪,柴油發電機組安裝在整體彈性基座上,並用吸聲材料與殼體絕緣。為了增強該級艇的隱蔽性,艇上加裝了「痕跡」型水下甚低頻拖曳天線,天線長300m,可在水下100m深度上施放和回收,並能在300m水深處接收信號,這樣大大減少了艇的暴露率。
該級艇除魚雷裝載與攻擊實行集中控制外,還設有主推進控制中心和航海操縱控制中心,使該級艇的自動化程度達到很高水平。
其他革新與改造
艇上未設錨裝置,既節省了空間,又保證了線型光順;通氣管閥上設置了快速電控關閉機構,對通氣管航態的性能有所改善;指揮台圍殼後部加裝了1台被動聲吶,減少了尾部聲吶探測盲區,擴大了該級艇的觀測范圍;動力裝置採用了5min短時超載工作制,使艇在短時內可達到高航速,能滿足潛艇進行攻擊和規避敵方魚雷的作戰需要。
該級艇設計主要用於水下航行和作戰,所以對水面性能而言,還存在不少缺陷;如,水面航速偏低,加速或減速緩慢;適航性較差,僅在3~4級海情下才能正常航行,超過4級海情將出現甲板上浪和埋首現象;水面低速時操縱性較差,3節以上航速則無法操縱;不能自行離靠碼頭;儲備浮力小,抗沉性差;另外,無錨泊裝置,海上無法拋錨停泊等等。
「阿戈斯塔」級潛艇不僅在「女神」級潛艇的基礎上有所改進,而且直接吸取了法國核潛艇的一些設計特點。在設計思想上,把重點放在提高水下航速、水下續航力、降低雜訊、加強武備,提高自動化程度等方面。
在設備選型上,盡量採用本國研製成熟的新設備與新技術,使該級艇基本上達到了設計指標要求,總體性能有所提高。正因為該級艇具有良好的水下航行性能和很強的作戰能力,所以它不僅倍受法國海軍的歡迎,而且還得到外國海軍的承認,已有6艘這類潛艇銷售到西班牙和巴基斯坦等國。
「阿戈斯塔」級潛艇長67.6米,寬6.8米,吃水5.4米;水面排水量1510噸,水下排水量1760噸;水面最大航速12.5節,水下5分工作制時最大航速為20.5節,1小時工作制時航速為17.5節;12.5小時航速下的續航力達4500海里,通氣管航態9節航速下的續航力為8500海里,水下3.5節航速下的續航力為350海里;自持力45天;下潛深度320米;艇員編制54人(其中軍官7名)。
Ⅵ 目前哪個國家的核潛艇技術水平最高
目前5個國家有核潛艇,各有各的優勢。
綜合來講當然美國最強了:
首先使用無紙化和模塊化設計;使用整體隔音瓦、有源消聲技術,潛艇降噪低;美國目前所有現役潛艇都採用核動力,噸位大,航速快;垂直發射艙段系技術成熟,通用性高。
俄國技術優勢:
使用高強度鋼,甚至鈦合金做船體圍殼,下潛深度非常出眾。流體動力學設計甚至比美國潛艇更優秀(但俄國潛艇大多使用雙圍殼設計,也使機動性受影響,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其優秀流體力學設計的優勢)。亞森級攻擊型核潛艇在噪音、自動化、火力方面都優於海狼級。因此,個人認為,潛艇方面俄國和美國相比並不存在代差(當然,俄國潛艇也是在吃前蘇聯的老本)。
英國技術優勢:
...縮水版的美國潛艇,甚至連潛射反艦導彈都直接用美國的捕鯨叉(其他4國都可以自己開發的)。
法國技術優勢:
核潛艇的小型化。能把核潛艇做到3000噸以下排量的,只有法國了。不要覺得小就落後,核潛艇要做小還真不容易。小型化的攻擊核潛艇適合在淺水海域作戰,適合法國國情(地中海)。
中國持術優勢:
高溫氣冷反應堆,屬第四代反應堆(目前國際公認的6種4代堆方案中,唯一實用的反應堆),安全性及效率都高於美俄(這個真有么?真沒有么?我也不知道唉)。除此以外其他方面沒啥特別的了,093沒垂發,094有龜背...
Ⅶ 法國可畏級彈道導彈核潛艇的主要技術性能和配置是什麼
法國可畏級彈道導彈核潛艇可畏級法國海軍第一代彈道導彈核潛艇,也是法國自行研製的第一級核潛艇。首艇於1967年動工,1971年建成服役,共建造5艘。
其主要技術性能為:水面排水量8045噸,水下排水量8940噸。長128.7米、寬10.6米、吃水10米。動力裝置由1座壓水堆、2台蒸汽輪機、2台汽輪交流發電機、回台主推進電動機和2台應急推進柴油發電機組成,主電機功率16萬馬力,單軸,可航行5000海里,水面航速20節,水下航速25節,下潛深度300米,自持力60天。編制135人。該級艇裝有:4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可攜帶8枚魚雷或「飛魚」SM-39巡航導彈;16個導彈發射裝置,原來裝16枚M-1彈道導彈,後改裝M-2導彈及M-20導彈,其射程1500海里,採用核當量為百萬噸級的單彈頭。
Ⅷ 請問歐美的核潛艇技術怎麼樣
美國沒有常規潛艇,只有核潛艇。他們的技術是地球上最先進的。
歐洲的核潛艇也不錯,這得益於他們的精密加工能力,安靜性要好於俄羅斯與我國的核潛艇。
俄羅斯核潛艇的亮點是有幾款具有非常大的潛深,通常潛得越深越不容易被發現,而一般常規潛艇,最多不過只能潛到300米左右。
我國的核潛艇相對還比較落後,包括施工工藝也不行,我們還無法造出像美俄那樣巨大的核潛艇。
Ⅸ 法國有什麼核潛艇
「凱旋」級戰略核潛艇是法國於20世紀80年代初期開始發展的第三代彈道導彈核潛艇。起初決定建造6艘,後削減至4艘,單艇造價13.39億美元,1號艇於1997年3月服役。
水下排水量14335噸,水下航速25節。
「凱旋」級艇體為細長水滴型,長寬比為ll,外形具有光順的流線型表面,指揮台圍殼居中靠近艏部,圍殼前部置有圍殼舵,艇殼材料採用HLEs一100高強度鋼,艇的下潛深度可達500米。
「凱旋」級設置16具彈道導彈發射筒,裝備M一5導彈。該型導彈為三級固體燃料導彈,射程11000千米,圓公算偏差300米。每枚導彈可攜帶6個15萬噸TNT當量的分導式熱核彈頭。由於M一5導彈趕不上艇的建造速度,所以,前兩艘艇先裝備M一45導彈,2010年前後再換裝M一5導彈。
「凱旋」級在艏部還設置4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可發射L一5Ⅲ型兩用主/被動聲自導魚雷或SM一39「飛魚」反艦導彈。另外,艇上還裝備先進的導航系統和搜索、探測系統。
「紅寶石」級核動力攻擊潛艇是世界上最小的一級核潛艇,全長73.6米,寬7.6米,水上排水量2385噸,僅相當於一艘常規潛艇。該級潛艇最大下潛深度300米,改進型增加到350米,水下最高航速25節,自持力45天。「紅寶石」級潛艇雖然小,但擁有大型核潛艇所不具備的優勢。後者在淺水區往往難以施展拳腳,而法國是地中海沿岸「紅寶石」級核潛艇國家,地中海是其海軍主要活動場所,小巧玲瓏的「紅寶石」級正好可以派「紅寶石」級在艇艏裝有4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可發射F一17Ⅱ型和L一5Ⅲ型魚雷以及SM一39「飛魚」潛射反艦導彈。F一17Ⅱ型魚雷為線導,主/被動尋的,40節時射程20千米,戰斗部重250千克,航深600米;L一5Ⅲ型魚雷為兩用魚雷,主/被動尋的,35節時射程9.5千米,戰斗部重150千克,航深550米。SM一39反艦導彈0.9馬赫速度時射程50千米,戰斗部重165千克。艇上一共可攜帶魚雷和導彈18枚,在執行布雷任務時可攜帶各種水雷。「梭魚」級核潛艇「梭魚」級核潛艇是法國的新一代核動力攻擊型潛艇,用以替代「紅寶石」級。潛艇的設計工作採用了「凱旋」級彈道導彈核潛艇的技術,但螺旋槳推進器是全新的設計。該級潛艇裝備巡航導彈,具備遠程陸地打擊能力。可執行反艦、反潛、對地攻擊、情報收集、危機處理和特種作戰等多種任務。2006年12月22日,法國政府正式簽訂合同,計劃陸續建造6艘,首艇預計2016年交付。該級艇設計參數如下:艇長99.5米,寬8.8米,吃水7.3米,水下排水量5300噸;採用核動力系統,水下航速>5節,下潛深度>350米,核燃料持久力為10年,自持力為50天;裝備的武器系統包括4具533mm魚雷發射管,可發射巡航導彈、反艦導彈以及魚雷,備彈20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