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中世紀法國是哪個王朝

中世紀法國是哪個王朝

發布時間:2022-07-12 00:01:00

A. 法國和德國的前身是哪個封建王國

法國和德國前身是法蘭克王國。法蘭克王國,是由日耳曼人的一支法蘭克人在西歐建立的封建王國,分為墨洛溫王朝和加洛林王朝,加洛林王朝全盛時期稱「查理曼帝國」。
法蘭克人是日耳曼人中一支強大的部落,3世紀南遷進入高盧(今法國南部)東北,定居於萊茵河下游地區,處於原始氏族部落社會階段。西羅馬帝國開始瓦解時,法蘭克人乘機擴展地盤。481年,克洛維繼部落酋長後,開始全力擴張,戰勝了匈人,柔然人(阿瓦爾人)和日耳曼部落等法蘭克其他勢力。486年擊潰西羅馬帝國在高盧的殘余勢力,佔領高盧地區,建立了墨洛溫王朝,以巴黎為都。751年,宮相矮子丕平篡奪王位,開始加洛林王朝的統治。丕平之子查理在位時大規模向外擴張。公元800年查理加冕稱帝,成為查理曼帝國。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德國和法國這對鄰居很不友好,經常打仗。其實,法國和德國原來屬於同一個國家,但是後來分家了。那麼,德國和法國為啥分家呢?

法蘭克王國

要說清楚這個問題,就要從法蘭克王國說起。

在古老的歐洲,有一個叫做日耳曼的民族。這個民族與凱爾特人、斯拉夫人,曾經被羅馬稱為歐洲的三大蠻族。在日耳曼民族中有一支叫做法蘭克的部落 ,西羅馬帝國開始瓦解時,法蘭克人勢力逐步擴大。 481 年,克洛維繼任部落酋長後,開始全力擴張,戰勝了匈人,柔然人和日耳曼部落。

當時,歐洲大部分領土還屬於西羅馬帝國的殖民地,帝國統治者與法蘭克部落進行了持續的征戰。486 年,法蘭克部落擊潰了西羅馬帝國在高盧的殘余勢力,佔領高盧地區,建立了法蘭克王國。後來的751年,大臣矮子丕平篡奪王位,不過繼續延續法蘭克的稱號。到公元800年, 丕平之子查理在位時大規模向外擴張。

查理大帝

在世界歷史上,查理大帝的名氣很大,不過這種名氣是靠打仗樹立的。根據資料記載,查理大帝在世的時候,他發動了53次戰役。東征西討,把疆域幾乎擴大了一倍,其版圖包括今法、德、荷、比、奧、義大利和西班牙的一部分,因此在法蘭克的歷史上被稱為查理曼,即查理大帝之意。

那個時候,不但德國和法國屬於一個國家,就連荷蘭、比利時、奧地利、義大利都屬於法蘭西帝國的領土。國土面積雖然增大了,但是也為滅亡買下了禍根,因為語言、經濟發展不同,內部矛盾和沖突非常大。

查理死後,兒子虔誠者路易繼承王位。虔誠者路易死後,三個兒子洛塔爾,路易,禿頭查理繼承國土。這一點,歐洲國家就不如中國帝王聰明,繼承皇位的只有一個人。因為三個人繼位,他們開始互相征戰,導致法蘭克帝國內亂連綿。那時的法蘭克,就像中國南北朝時的十六國和唐末五代十國一樣,征戰不斷。

日耳曼武士

哥三個以及哥三個後人,打來打去,感覺沒意思了,就坐在一起談判,重新劃定地盤。這樣,在843年簽訂了凡爾登條約,三分帝國,法蘭克帝國結束,再也沒有重新統一過。

此後,法蘭克帝國分成了西、東、中三部分。西法蘭克王國逐步演變成法國,東法蘭克王國逐步演變成德國、奧地利、瑞士,而中法蘭克帝國逐步演變成了義大利。

法蘭克帝國為啥滅亡呢?主要原因有4點。1、這個帝國是靠武力來實現統一的,缺少文化傳承。在意識形態領域內,帝國皇帝加冕時,需要羅馬教皇認可。國家奉行的是宗教制度,而無論查理還是繼承者,都沒有自己的意識形態指導方針。所以,在帝國繼承皇帝,缺少強大的武力支撐時,勢必遭到國內居民的反抗。2、法蘭地帝國實行分封制度,武力奪來的國土分封給部下,部下再將土地分封給部下,這種分封制度,勢必埋下割據的禍根。3、語言不通,國內居民之間交流困難。4、在繼承方式上,法蘭克帝國實行多子繼承製,這種制度勢必會造成內戰不斷。

B. 法國在古代和中世紀的時候是誰建的國家

法國,在羅馬時代這個地區叫做高盧,被著名的凱撒所征服成為羅馬的行省,羅馬滅亡後,日耳曼人的一隻法蘭克人征服並定居於此地,和當地人融合,後來法蘭克人首領克洛維建立了法蘭克人國家被稱為墨洛溫王朝。
8世紀王國的宮相查理•馬特篡奪了王位,建立了卡洛林王朝,也就是著名的查理曼帝國。 後來他的三個孫子瓜分了帝國,分為西法蘭克帝國,中法蘭克帝國,和東法蘭克帝國,後來這三個國家漸漸演變為法蘭西國家,義大利國家,德意志國家的主體。
當然具體的情形沒有那麼簡單,而且領土王室也都變化很大,比如現在的德國,在中世紀早期曾經是著名的神聖羅馬帝國,但是後來封建割據嚴重,長期處於分裂狀態,中世紀晚期,德意志只是個地理概念,義大利情形也是類似,也只是個地理概念,不過由於當地居民人口成為較為單純,基本都是同語種同民族,所以後來有成為統一國家的潛力。

C. 法國和德國的前身是哪個封建國家

法國和德國的前身是法蘭克王國。

法蘭克王國(Frankish Kingdom),是公元481年到843年由日耳曼人的一支法蘭克人在西歐建立的封建王國,分為墨洛溫王朝(481-751年)和加洛林王朝(751年-843年),加洛林王朝全盛時期稱「查理曼帝國」。

東法蘭克王國存在時間為843年至公元10世紀,疆域為德國中西部、奧地利、瑞士和阿爾薩斯(最後被法國吞並)。911年東法蘭克最後一個君主孩童路易(Louis the child)無子而終,加洛林王朝在東法蘭克王國的統治便終止了,繼承製度被廢。



(3)中世紀法國是哪個王朝擴展閱讀:

法蘭克王國的封建制度

法蘭克王國採用了封建制度,即國王將領土分封給屬下(大封建主),屬下再將領土分封給他們的屬下(小封建主)。但是領主只能直接管轄自己的附庸,不能管轄附庸的附庸,即所謂「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而農民則依賴著小封建主,沒有人身自由。

公元751年,查理·馬特之子矮子丕平(義大利文名Pipino il breve)廢墨洛溫王朝國王自立,建立加洛林王朝。將拉文納至羅馬的地區獻給教皇,史稱「丕平獻土」。

771年,丕平之子查理繼承法蘭克王位。出於加強統治和進行征戰的需要,他推行軍事采邑制,這一制度初步奠定了封建等級制度的基礎。



D. 法國歷史上的王朝順序是什麼

是墨洛溫王朝,加洛林王朝,卡佩直系王瓦洛亞直系王朝,瓦洛亞奧爾良王朝,瓦洛亞昂古萊姆王朝,波旁王朝,波旁直系王朝,復辟波旁直系王朝。

法國王朝的世系從墨洛溫王朝(481-751)開始,包括加洛林王朝(751-987),卡佩王朝(987-1328),瓦盧瓦王朝(1328-1589),波旁王朝(1589-1792),以波旁王朝(又稱復辟王朝,1814 -1830)被推翻而結束。

西元476年,西羅馬帝國灰飛煙滅。 當時在歐洲大陸上,曾被羅馬人稱為「蠻族」的各日耳曼部落,紛紛在羅馬帝國故土上建立自己的王國。 其中最強大的法蘭克人,便在羅馬人稱為高盧行省的地方上建立了法蘭克王國。

但要注意的是,法蘭克並不等於法蘭西。說白一點,法蘭克人其實是現代法國人、德國人和義大利人的共同祖先。

他們曾經在中世紀前期建立起一個強大的帝國,幅員遼闊。 當8世紀傳位至查理一世時,法蘭克王國達至極盛,橫跨了今天的法國、德國和北義大利大部分地區。 查理一世是名副其實的「號令天下」,其他日耳曼王國君主完全不能比擬。

不過就在他死後不久,法蘭克王國便分裂了。 他的三個孫子互相爭權奪利,內戰隨即爆發。後來,在西元887年,他們達成和解,同意瓜分這個廣大王國。

於是,法蘭克王國便正式分裂為三個獨立國家:西法蘭克王國、東法蘭克王國及中法蘭克王國。而當中的西法蘭克王國,才是今天我們認識的法國的雛形。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法國王朝

E. 介紹一下法國歷代王朝

1、墨洛溫王朝

墨洛溫王朝,或梅羅文加王朝,是法蘭克王國的第一個王朝。

它存在於481~751年的西歐,疆域相當於當代的大部分法國與德國西部。

「墨洛溫」是英文「Merovingian」的音譯,其源於中世紀拉丁語,意思是「墨洛維的兒子」。相傳,墨洛溫王朝以創立者克洛維的祖父、荷蘭地區的法蘭克人酋長墨洛維的名字命名。

墨洛溫王朝奠定於其第一個國王克洛維,克洛維去世後,王國被分給的他四個兒子,因而王國在克洛維之後長期處於鬆散的狀態,最終被卡洛林王朝所替代。

2、加洛林王朝

加洛林王朝(法語:les Carolingiens,舊稱Carlovingiens,中世紀拉丁語:Karolingi)是自公元751年統治法蘭克王國的王朝。

在此之前,其王朝成員以「宮相」的身分涉理王國朝政,在公元751年,加洛林家族取代墨洛溫家族,正式坐上法蘭克王國的王位。

在王朝其後的鼎盛時期,加洛林家族在名義上復辟了羅馬帝國,也即是開創了後世所謂的神聖羅馬帝國。這使加洛林王朝成為最為後人所記得的法蘭克王朝。

帝國的規模在其成立之初就在1,112,000平方千米(429,000平方英里),人口在1000萬到2000萬之間。

疆界南至科爾多瓦(824年之後是潘普洛納王國),北至丹麥; 西部有與布列塔尼公國一個短的陸地邊界,東部和斯拉夫人、阿瓦爾人有漫長的邊界,他們被帝國擊敗,大片領土歸入帝國。

在南義大利,加洛林帝國宣稱的主權被東羅馬帝國和倫巴德王國的殘余貝內文托公國統治。

3、卡佩王朝

卡佩王朝( Capetian Dynasty) (987~1328)法國封建王朝。因建立者雨果·卡佩(987~996在位)的姓而得名。其實不能完全叫姓,因古代歐洲貴族都沒有姓(常以封地地名為姓)。

之所以被稱為卡佩,是因為建立者雨果·卡佩喜歡一種名為「卡佩」的短披肩。Capet對來源於cape是斗篷的意思。

4、瓦盧瓦王朝

瓦盧瓦王朝,又稱華洛亞王朝。

14~16世紀統治法國的封建王朝。 1328年法王查理四世死後,因卡佩家族嫡系無男嗣,由卡佩家族的旁支瓦盧瓦伯爵查理之子腓力六世繼承王位(1328~1350),建立瓦盧瓦王朝。

瓦盧瓦王朝時期,內外戰爭頻繁。王朝初建,英王愛德華三世以法王腓力四世外孫的名義與腓力六世爭奪王位,爆發英法百年戰爭。

戰爭期間,1358年發生E.馬塞爾領導的巴黎市民起義和扎克雷起義。15世紀初年,瓦盧瓦家族的兩個旁系奧爾良公爵和勃艮第公爵互相傾軋,內訌延續近30年之久。

從1494年起,瓦盧瓦王朝同哈布斯堡王朝為爭奪義大利而連年作戰,直至1559年《卡托-康布雷西條約》締結後才停戰。

1562~1598年又爆發宗教戰爭。百年戰爭時期,王權一度衰落,15世紀初,王權逐漸加強,路易十一基本完成了法國的統一,弗朗索瓦一世(1515~1547在位),建立君主專制。

瓦盧瓦王朝時期,市民階層迅速崛起,作為第三等級的代表開始與特權等級角逐。文藝復興達到高峰。

1589年8月1日,亨利三世(1574~1589在位)遇刺身亡,因無子嗣,王位由納瓦爾的亨利四世繼承(1589~1610在位)。至此,瓦盧瓦王朝結束,波旁王朝開始。

5、波旁王朝

波旁王朝,(法語:Maison de Bourbon,西班牙語:la Casa de Borbón en España) ,是一個在歐洲歷史上曾斷斷續續統治納瓦拉、法國、西班牙、那不勒斯與西西里、盧森堡等國以及義大利若干公國的跨國王朝。

其在法國的統治於1589年開始。 17世紀中期,再度分出長幼兩支:長支相繼臨朝的君主為路易十四、路易十五、路易十六、路易十八和查理十世;幼支奧爾良家族的統治史稱奧爾良王朝或七月王朝。

法國大革命爆發後查理十世在1830年七月革命中被推翻;七月王朝亦在1848年革命中傾覆,波旁王朝在法國的統治最終結束。

波旁王朝在義大利的統治於1860年告終。波旁王朝在西班牙的統治於1936年被推翻,但於1975年第三次復辟,是目前西班牙的王室。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法國王朝世系

F. 中世紀法國議會君主政體的形成

法蘭西王國(843年—1791年)〔君主專制(大革命前)〕
君主立憲制(1791年—1792.8)〕→
法蘭西第一共和國(1792年9月—1804年)→
法蘭西第一帝國(1804年—1815年)→
波旁王朝復辟(1815年—1830年)→
七月王朝(1830年—1848年)→
法蘭西第二共和國(1848年—1852年)→
法蘭西第二帝國(1852—1870年)→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1870年—1940年)→
維希政權(1940年—1945年)→
臨時政府(1945年—1946年)→
法蘭西第四共和國(1946年—1958年)→
法蘭西第五共和國(1958年—現在)。

①1789年法國大革命前的法蘭西王國實行的是波旁王朝的封建君主專制政體。在路易十四時期(1643-1661-1715年在位),法國王權空前強化,「太陽王」實行「朕即國家」的中央集權的絕對君主專制統治,此時是法國封建專制君主制的鼎盛時期;路易十五時期,法國的財政危機日益嚴重,封建制度開始解體,法國日益衰落;路易十六時期,法國專制制度已到了腐敗透頂的程度,社會矛盾十分尖銳,人民反抗情緒與日俱增,革命一觸即發。

②1789年大革命後大資產階級當權,保留國王同時建立起資產階級的君主立憲政體。三級會議轉變為制憲議會,取代王室成為法國的最高權力機關,為改造舊制度,創立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原則作出了重大貢獻。8月頒布著名的《人權宣言》,明確宣告了「主權在民」、「天賦人權」、「權力分立」和「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等資產階級民主法治原則,實際上宣告了舊封建王權的的滅亡和一種全新的資產階級的社會制度誕生,1791年的法國憲法就是以《人權宣言》作為序言的。1791年制憲議會頒布了法國也是歐洲大陸歷史上的第一部資產階級成文憲法——《1791年憲法》,規定法國為君主立憲制國家,實行三權分立原則。

③1792年巴黎人民發動第二次起義,普選產生的國民大會宣布廢除王權,建立了法蘭西第一共和國,開始建立民主共和政體。1793年初宣判國王路易十六死刑,不久將其推上斷頭台。法國民主力量與專制勢力的斗爭中,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中間經過吉倫特派掌權、雅各賓派專政和熱月政變後的督政府的政權,1799年拿破崙發動「霧月政變」,建立獨裁體制,共和國名存實亡,但名義上仍屬於共和政體。

④1804年拿破崙加冕稱帝,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實行資產階級的帝制。拿破崙代表大資產階級的利益,對內革新政治,發展經濟,頒布系列法典,建立了一套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法律體系,對外發動多次征服戰爭,沉重打擊了法國和歐洲的封建勢力,鞏固了資產階級統治秩序,推動了法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⑤1814、1815年,封建的波旁王朝兩次復辟,恢復了法蘭西王國,與第一帝國一樣,都是君主專制政體。

⑥1830年的七月革命推翻復辟的波旁王朝,建立的七月王朝實行的是資產階級君主立憲政體。新憲法明確限制王權,擴大議會下院的權力,取消貴族的特權,降低了選民的財產資格限制。

⑦1848年,二月革命後建立法蘭西第二共和國。拿破崙的侄子君主派路易.波拿巴當選為總統,他一心恢復帝制,鎮壓共和派的反抗,強行通過新憲法,使總統獨攬大權,建立了名為總統制共和制的個人獨裁統治,共和形同虛設。

⑧1852年路易·波拿巴加冕稱帝,建立法蘭西第二帝國,又實行帝制。1870年普法戰爭中法國戰敗,第二帝國壽終正寢。

⑨1870年9月4日革命推翻第二帝國,經過共和派與君主派的激烈斗爭最終恢復了共和國,即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最終確立了共和政體,總體上屬於議會制共和制政體。為什麼說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的政體是議會制共和制呢?其法律依據如同高中歷史選修二《近代西方民主思想與實踐》第71頁中的講述:「1875年初,國民議會僅以一票的多數通過了憲法修正案,確認實行共和制。同年,國民議會又先後通過一系列法律,合稱1875年憲法,又稱第三共和國憲法。憲法規定法國為議會制共和國。」《1875年第三共和國憲法》的主要內容有:A、立法權由眾議院和參議院兩院行使。參議院間接選舉產生,眾議院以普選方式選出;B、行政權由總統和內閣掌握。總統由參眾兩院聯合組成的國民議會,依絕對多數票選出。總統是國家元首、軍隊最高統帥。總統與參議院議員共有創議法律之權。內閣部長(即後來的總理)由總統任命。總統和內閣部長(總理)共同向議會負責。從中可以看出憲法賦予當時法國總統的權力還是相當大的,體現了當時法國君主派的力量還不小,企圖憑此為以後借機復辟創造條件,也反映了它是共和派與君主派妥協的產物,但它又不同於總統制共和制,因為總統的產生由議會選出,其行政權被總理分享,還要對議會負責,故為共和國的長期存在提供了法律依據,限制了君主派今後的復辟帝制活動。

G. 法國中世紀的特色是什麼

中世紀的法國指的是公元840年法蘭克帝國的分裂至1453年百年戰爭結束,法蘭西認同感形成這一期間內的法國。

中世紀早期,法國文學以北方文學中的尚武精神為主。[9]到了12世紀中後期,文學風格轉變,南部地區的浪漫詩歌影響力漸大,尤其是普羅旺斯、圖盧茲、阿基坦等地區。抒情詩與「游吟詩人」表現出更多的新穎的愛情觀,這也影響了貴族與宮廷中的意識形態。12、13世紀,新的詩體——「浪漫傳奇」在法國紅極一時,市民文學、寓言和神跡劇在普通民眾中飽受歡迎。在中世紀晚期,克里斯蒂娜·德·皮桑(Christine de Pizan)和巴黎流浪漢佛朗索瓦·維庸是法國較為知名的作家和詩人

在中世紀早期,法國農村逐漸形成村莊和采邑。10世紀晚期外族侵略逐漸平息後,法國農業和商業得到發展,公爵們鼓勵村莊間開展周期性的集市。香檳在其伯爵的支持下成為歐洲最大的集市之一。法國北部的巴黎盆地成為穀物種植和出口的重要農業區,弗蘭德爾發達的紡織業也使得當地的商業日益繁榮。[2]
卡佩王朝掌握統治權後,致力於建設其統治中心——法蘭西島。在腓力二世時,巴黎人口達到5萬,巴黎聖母院、盧浮宮等工程陸續開工,城內道路也趨於完善。到1300年,巴黎人口達到20萬,超過米蘭、威尼斯等強大的義大利城邦,成為歐洲最大都會之一。[2]
14世紀,法國全國飽受戰爭和瘟疫的肆虐,同時賦稅與徭役增加,國內人口減少,生產力也隨之銳減。直到15世紀末16世紀初,法國的經濟狀況才恢復和復興。
在中世紀中期,法國的建築都是用石頭砌成的,無論是沙特爾大教堂、聖米歇爾修道院,還是蘭斯大教堂、巴黎聖母院,12、13世紀的宏偉建築幾乎都是石砌建築。12世紀中期前後,分別以羅馬式和哥特式分別居主導地位。而到了中世紀末期,一直沒有更偉大的建築出現。

H. 中世紀法國的世系表

一 。 卡佩王朝 
卡佩王朝是由雨果*卡佩的男性繼承者所形成的法蘭西王國王室,卡佩王室從987年-1792年,和1814-1848年一直統治著法蘭西王國,1328年後,其王室轉移到了卡佩的旁系家族,分別稱為瓦盧瓦王朝(1328-1589)和波旁王朝(1589-1792,1814-1848),1498年後,又分別由瓦盧瓦王室的旁系所統治,分別稱為瓦盧瓦-奧爾良王朝(1498-1515)和瓦盧瓦-昂古萊姆王朝(1515-1598)。以下的王朝劃分按照以上的稱謂,但注意這些王朝更迭和墨洛溫王朝與卡洛林王朝的更迭、卡洛林王朝和卡佩王朝的王室世系更迭完全不同,其王室世系始終沒有中斷,是同一支王室世系的合法延續。 
卡佩王朝(987- 1328) 
1.雨果*卡佩(987-996), 其名字Hugh Capet,也被翻譯成休*卡佩,但這是錯誤的,法語中的H不發音。巴黎伯爵,法蘭西國王。法蘭西公爵,巴黎伯爵大雨果*卡佩的長子。而大雨果是被選舉為西法蘭克國王的羅貝爾一世的兒子和厄德的侄子(見《法蘭克王國世系》)。雨果在繼承了其父大雨果的巨額財產後,成為了當時法蘭克最有權勢的貴族。 在978-986年間,他和東法蘭克的奧托二世和奧托三世結盟,並和朗斯大主教聯合,支配了卡洛林王朝的洛泰爾國王,成為西法蘭克的實際統治者,在洛泰爾和其子懶王路易先後去世後,朗斯大主教組織法蘭克貴族選舉雨果*卡佩為法蘭西國王,987年7月3日,雨果*卡佩加冕,成為了卡佩王朝的第一代國王。雨果*卡佩在位期間,法國王室直接控制的領地極其狹小,僅包括從巴黎到奧爾良之間的狹長地區(被稱為法蘭西島,也就是他法蘭西公爵老爸的領地),其面積大約只有1000平方公里。當時的法蘭西王權暗弱,國力不振。 
2.羅內爾二世(996-1031),也稱虔誠者羅貝爾,法蘭西國王,勃艮第公爵,雨果卡佩和阿基坦公主阿德萊德(阿基坦公爵威廉三世的女兒)的長子,羅貝爾二世繼承的領地非常狹小,為了恢復法蘭西國王的權勢,羅貝爾不斷和那些不願效忠的領主發生摩擦,甚至導致戰爭,1003年他入侵勃艮第領地,但被擊敗,直到1016年,羅貝爾終於合並了勃艮第的領地,領有了勃艮第公爵的頭銜,王室領地擴大了一倍以上。996年,他娶了他表妹,勃艮第公主貝莎,教皇格里高利五世拒絕批准他們的婚姻,並對羅貝爾施以絕罰(開除教籍)的處分,經過和新教皇西爾維斯特的長期談判,教皇恢復了羅貝爾的教籍,並同時宣布羅貝爾和貝莎的婚姻非法。 

守護天使911 8 樓主
2樓2011-1-19
操作
3.亨利一世(1031-1060),法蘭西國王,勃艮第公爵。羅貝爾二世的次子。 羅貝爾在位期間出兵幫助其外甥、年輕的諾曼底公爵威廉平定諾曼底貴族的反叛,而這位受其保護的諾曼底的威廉日後成為了英格蘭的征服者,英格蘭諾曼王朝的開創者,著名的「征服者威廉」。但隨著此後威廉權勢的擴張,尤其是威廉和佛蘭德斯伯爵的女兒成親後,亨利一世愈發感到了威脅, 於1054年和1058年亨利兩次入侵威廉的諾曼底,但均被擊敗,從此諾曼底和法蘭西王室關系破裂,威廉征服英格蘭後,曾舉國征伐法蘭西,若非威廉意外墜馬,卡佩王朝幾乎滅國。雖然亨利一世加強王權的努力大多失敗,但畢竟走出了卡佩王朝恢復王權的第一步。亨利一世自1016年-1032年同時領有勃艮第公爵頭銜。1032年他將勃艮第分給了他的弟弟羅貝爾*卡佩。此後長期影響法國政壇的勃艮第派,即自勃艮第公爵羅貝爾*卡佩始。 
4.腓力一世(1060-1108),法蘭西國王,亨利一世和基輔羅斯公主安妮的長子,(當時的法國國王只能娶到本國諸侯的公主,或者是像亨利一世那樣,娶遙遠的外國小邦的公主,可見當時卡佩王室地位之低。)或稱公正的腓力。Philippe 這個名字當時在西歐非常少見,因為這是個東方希臘化的名字,這也可以反映出她母親的東方情調。亨利一世去世時,腓力年僅八歲,其母安妮攝政到1066年,這是法國歷史上第一位攝政的王太後。1092年,腓力和其荷蘭公主貝莎離婚,並娶了安茹伯爵的夫人貝特德,遭到教皇烏爾班二世的絕罰處分。 此後腓力雖然放棄了和貝特德的婚姻,但依然屢屢幽會貝特德,成為了法國第一個和教會直接對抗的君主。 1077年腓力一世和諾曼底公爵、英格蘭國王威廉一世講和。此後腓力一世繼續致力於擴大王室領地,小有收獲,王室領地分別向南北方向稍稍拉長了一點。 在腓力一世期間,教皇烏爾班二世發動了第一次十字軍東征,腓力由於不滿教皇對他的處分,拒絕參加十字軍,遭到教皇的再次絕罰處分。法蘭西王室沒有參加第一次十字軍,但腓力一世的弟弟佛蒙達伯爵雨果是主要的參加者之一。 

守護天使911 8 樓主
3樓2011-1-19
操作
5.路易六世(1108-1137)法蘭西國王,腓力一世和荷蘭(伯國)公主貝莎之子,也稱胖子路易。路易六世致力於鞏固法國的王權。1109年—1112年,他與英格蘭國王亨利一世作 戰。在法國國內,他一直在和那些被稱為「強盜男爵」的貴族們進行斗爭。路易六世給城市居民以自治權,使他們能夠在他與貴族的斗爭中站在他的一邊。依賴市民和教會的支 持,路易逐一拆毀諸侯的城堡,並強制在他們的領地上駐扎忠於王室的衛隊。至路易六世去世時。卡佩王朝在法國的封君地位已經基本穩固。 
6.路易七世(1137-1180)法蘭西國王,阿基坦公爵,普瓦都伯爵。路易六世與曼恩(伯國)公主阿德萊德的次子。也稱年輕的路易。1136年,他與阿基坦公爵威廉十世之女埃利諾結婚,阿基坦和普瓦都因此並入王室領地。王室領地一下子擴大了三倍,1142年他又企圖吞並香檳伯爵領地,未成。1147年,路易七世與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康拉德三世一起領導了第二次十字軍東征(1147年—1149年).這次東征並無成果。而且更為嚴重的是,此次東征導致了他和埃莉諾王後的矛盾,由於東征開支浩大,王室入不敷出,埃莉諾堅決反對該次行動,最終導致兩人在1152年離婚。(埃莉諾和路易七世離婚的另一個原因是,他和路易一直沒有生下男孩,但埃莉諾改嫁英王亨利二世後,居然五年生了四個兒子。)埃利諾轉嫁給安茹伯爵亨利,當亨利於1154年成為英格蘭國王亨利二世時,阿基坦等埃莉諾的領地也一道落入英格蘭安茹王室手中。英格蘭安茹王室一舉占據了法蘭西80%以上的領地,路易曾兩次與亨利作戰,未能奪回領地。此後法蘭西卡佩王朝與英格蘭安茹王朝為了法蘭西領地的爭斗就從未終止過。英法世仇越結越深。

守護天使911 8 樓主
4樓2011-1-19
操作
7.腓力二世(1180-1223)法蘭西國王,路易七世和其第三任妻子香檳(伯國)公主阿黛爾之子。也稱腓力*奧古斯都,即腓力大帝,但他並未獲得皇帝尊號。作為法蘭西國王他是卡佩王朝中對鞏固王權和統一法蘭西王國事業起了決定性作用的君主。 腓力在位期間,大力加強了王權,他沒收了安茹家族的曼恩伯國,安茹伯國和屠棱伯國的領地,並吞了布列塔尼伯國,1213年,在著名的布汶會戰中擊敗了英格蘭國王約翰和德意志皇帝奧托四世的聯軍,一舉收復了除了加來以外所有的諾曼底公國領地,幾乎統一了盧瓦爾河以北的整個法蘭西,英格蘭王室僅能保住法國南部的阿基坦和加斯科尼領地。腓力還參加了第三次十字軍東征,這次十字軍行動匯集了法蘭西的腓力二世,英格蘭的獅心王理查,神聖羅馬皇帝腓特烈一世(巴巴羅薩)三大名王,堪稱中世紀一次規模空前的盛妝舞會。腓力二世在政治和文化上也建樹頗多, 他首先創建了中央集權的官僚和財稅制度,從此法蘭西不可阻擋地走向了統一。 他還在1200年創建了中世紀西歐的第一所大學——巴黎大學。 

守護天使911 8 樓主
5樓2011-1-19
操作
8.路易八世(1223-1226)法蘭西國王,腓力二世與漢納(伯國)公主伊莎貝拉之子,1216年英國貴族發起大憲章運動反對約翰國王,路易與英國貴族聯合,並出兵英國,意圖染指英格蘭王位。約翰國王死後,他又反對約翰的繼承人亨利三世。但1217年多佛戰役失敗後放棄了對英國王位的要求,返回法國。1223年即法國王位。路易八世即位後,陸續奪占普瓦都伯國、 利摩日伯國、佩里格伯國及其他英格蘭王室在法國的領地。路易八世繼續腓力二世授予城市自治權的政策以對抗貴族,擴大王權。1226年11月,路易八世因患痢疾英年早逝。路易八世的妻子是卡斯提亞王國(西班牙的前身之一)國王阿方索八世的女兒布蘭奇,他是卡佩王室中第一個和歐洲其他王室聯姻的君主,可見當時卡佩王室的地位已經大大提高了。 

守護天使911 8 樓主
7樓2011-1-19
操作
10.腓力三世(1270-1285),法蘭西國王,路易九世和普羅旺斯公主瑪格麗特的次子,也被稱為大膽腓力。1284年,腓力三世並吞了香檳伯國,這樣盧瓦爾河以北除了佛蘭德斯伯國和勃艮第公國以外,均處於法蘭西王室的直接統治之下。1285年,腓力三世大膽發動了吞並阿拉貢王國(今西班牙加泰羅尼亞)的戰爭,被他小舅子、阿拉貢國王彼得三世擊敗。(腓力三世的妻子是阿拉貢國王詹姆斯一世的女兒伊莎貝拉,伊莎貝拉是繼任阿拉貢國王彼得三世的姐姐) 撤退途中腓力三世去世。 
11.腓力四世(1285-1314),法蘭西國王,腓力三世和阿拉貢公主伊莎貝拉的次子,也稱英俊的腓力。腓力四世時代,卡佩王室的權勢達到了巔峰,他發動了征服法國北部唯一獨立的諸侯佛蘭德斯伯國(今天的比利時佛蘭德斯地區)的戰爭,在屢遭挫敗後,終於在1305年迫使佛蘭德人簽訂了屈辱的割地賠款條約。為了支持他的征服戰爭,他沒收法國教會和聖騎士團的財產,強征教士的什一稅,拘禁了教皇卜尼法斯八世,並在1302年召開了法國歷史上第一次「三級會議」(類似於英格蘭議會,但作用不能相提並論)打算廢黜教皇,這一系列反對羅馬教廷的行為,標志著法國王權的極端膨脹。 1309年,腓力四世索性將羅馬教皇克萊門特五世,強行遷到法國的阿維尼翁,從此歷任教皇匍匐於法國國王之下長達70年之久,史稱「阿維尼翁之囚」,教皇權威對於世俗事務的影響力從此式微。(需要提一下的是,在「阿維尼翁之囚」期間,義大利的貴族和騎士們失去了保護,於是他們紛紛逃出了義大利,義大利各城市的商人和有勢平民得以順利地掌握政權,沒有了教皇權力制約,文藝復興運動得以從14世紀初開始從義大利噴薄而出。) 
12.路易十世(1314-1316),法蘭西國王,納瓦拉國王,香檳伯爵。腓力四世和納瓦拉女王胡安娜一世的長子。(納瓦拉是在西班牙北部、法國南部,地跨比利牛斯山的古老王國,胡安娜是香檳伯爵亨利三世的女兒,香檳伯爵亨利三世同時又是納瓦拉國王,在納瓦拉世系中稱亨利一世,1274年,亨利三是去世後,胡安娜繼承了納瓦拉王位和香檳伯爵稱號,1284年,13歲的胡安娜,根據和腓力三世的和約被迫嫁給了法王之子腓力四世,並規定她和腓力的子女將繼承香檳和納瓦拉)1305年,其母胡安娜一世去世,路易繼承了香檳伯爵和納瓦拉國王的稱號。1314年繼承了其父法國國王稱號,1315年, 他娶了第二任妻子安茹公主克萊門絲,但在其去世前,其子尚未出生,在其子尚在腹中時,由其弟腓力攝政。 
推廣 最懂你的手機助手

立即下載

守護天使911 8 樓主
8樓2011-1-19
操作
13.約翰一世(1316),法蘭西國王,納瓦拉國王,路易十世的遺腹子。 他出生後被證明是男孩,因而立刻被宣布為法蘭西和納瓦拉的國王,但他僅存活了五天(可能是世界歷史上最短命的正式君主。)但依然被列入法蘭西和納瓦拉王室世系。 

守護天使911 8 樓主
9樓2011-1-19
操作
14.腓力五世(1316-1322)法蘭西國王,納瓦拉國王,腓力四世和納瓦拉女王胡安娜一世的次子,路易十世的弟弟,也被稱為高大的腓力。路易十世死後,成為攝政,約翰一世僅存活了幾天而夭折後,被宣布為法蘭西和納瓦拉的國王。由於其兄子約翰一世死因不明,許多人懷疑腓力五世和小約翰的死亡有關。腓力五世娶了法蘭西最後一支有勢力的諸侯勃艮第公爵奧托四世的女兒兼女性繼承人讓娜,本可以靠這次聯姻一舉統一整個法國,但由於他們無子,這樁聯姻沒有起到效果。腓力五世死後無嗣,王位傳給了其弟查理四世。 

守護天使911 8 樓主
10樓2011-1-19
操作
15.查理四世(1322-1328)法蘭西國王,納瓦拉國王,腓力四世和納瓦拉女王胡安娜一世的三子,也稱英俊的查理。查理四世在位期間幫助他的姐姐伊莎貝拉(在英國被稱為「法國母狼」),反對她的丈夫英王愛德華二世,伊莎貝拉得到查理四世的資助後,入侵英格蘭,打敗並囚禁了愛德華二世,並對愛二施行了穿肛的酷刑。查理四世在位期間,加稅,加關稅,沒收不動產,干涉英國內政,得罪了國內國際上的大多數人,法蘭西王室由此走向了衰弱。查理四世一生三娶,除了四個女兒,沒有留下子嗣。卡佩王室直系繼承人中斷,王位轉到了旁系瓦盧瓦世系中。而合並了近三十年的納瓦拉,也因為查理沒有繼承人,而永久性地脫離了法國。由此,直系卡佩王朝告一個段落。 

守護天使911 8 樓主
11樓2011-1-19
操作
13.約翰一世(1316),法蘭西國王,納瓦拉國王,路易十世的遺腹子。 他出生後被證明是男孩,因而立刻被宣布為法蘭西和納瓦拉的國王,但他僅存活了五天(可能是世界歷史上最短命的正式君主。)但依然被列入法蘭西和納瓦拉王室世系。 
14.腓力五世(1316-1322)法蘭西國王,納瓦拉國王,腓力四世和納瓦拉女王胡安娜一世的次子,路易十世的弟弟,也被稱為高大的腓力。路易十世死後,成為攝政,約翰一世僅存活了幾天而夭折後,被宣布為法蘭西和納瓦拉的國王。由於其兄子約翰一世死因不明,許多人懷疑腓力五世和小約翰的死亡有關。腓力五世娶了法蘭西最後一支有勢力的諸侯勃艮第公爵奧托四世的女兒兼女性繼承人讓娜,本可以靠這次聯姻一舉統一整個法國,但由於他們無子,這樁聯姻沒有起到效果。腓力五世死後無嗣,王位傳給了其弟查理四世。 
15.查理四世(1322-1328)法蘭西國王,納瓦拉國王,腓力四世和納瓦拉女王胡安娜一世的三子,也稱英俊的查理。查理四世在位期間幫助他的姐姐伊莎貝拉(在英國被稱為「法國母狼」),反對她的丈夫英王愛德華二世,伊莎貝拉得到查理四世的資助後,入侵英格蘭,打敗並囚禁了愛德華二世,並對愛二施行了穿肛的酷刑。查理四世在位期間,加稅,加關稅,沒收不動產,干涉英國內政,得罪了國內國際上的大多數人,法蘭西王室由此走向了衰弱。查理四世一生三娶,除了四個女兒,沒有留下子嗣。卡佩王室直系繼承人中斷,王位轉到了旁系瓦盧瓦世系中。而合並了近三十年的納瓦拉,也因為查理沒有繼承人,而永久性地脫離了法國。由此,直系卡佩王朝告一個段落。 

I. 法國各個王朝的順序表是什麼

法國國名來源於公元4~5世紀自萊茵河東岸入侵的一個日耳曼蠻族——法蘭克人;法蘭西意即法蘭克人的王國。嚴格地說,法國立國應從公元 843年查理曼帝國分裂後算起。

史前與高盧時期(公元5世紀以前)
羅馬人曾在高盧推行奴隸制建立奴隸制庄園。418年西哥特人在阿基坦建立王國。443年勃艮第人在索恩河與羅訥河流域建立王國。公元5世紀後期,在國王克洛維率領下大舉西侵,佔領除勃艮第王國和地中海沿岸外的全部高盧,並移駐巴黎,建立法蘭克王國。

中世紀時期(5~18世紀末)中世紀時期是封建制度在法國形成、發展和衰落時期,它又可分為初期、中期、晚期3個階段。
中世紀初期(5~10世紀)該時期包括兩個王朝:墨洛溫王朝和加洛林王朝。9世紀初諾曼人開始入侵,911年在北部建立了諾曼底公國。從9世紀末起,加洛林家族與羅貝爾家族為爭奪王位紛爭達100年,987年,羅貝爾家族的於格.卡佩登上王位,建立了卡佩王朝。
中世紀中期(10~15世紀)1328年因卡佩家族嫡系無男嗣,由其旁支瓦盧瓦家族的腓力六世繼承王位,建立了瓦盧瓦王朝。
中世紀晚期(16~18世紀)16世紀上半葉,英法百年戰爭的創傷尚未癒合,又發動了侵略義大利的戰爭,並與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爭奪德法邊境土地,1562年又爆發了長達30餘年的宗教戰爭,即胡格諾戰爭。1589年,波旁王朝的第一個國王亨利四世(1589~1610在位)繼位後極力恢復和平,休養生息,到路易十四親政時期,法國專制王權進入極盛時期。

近代現代時期(18世紀末~ ) 1789年開始的法國大革命是法國歷史上重要的分水嶺,它結束了1000多年的封建統治,開始了資本主義確立和發展時期。法國大革命以來近200年的歷史可分為3個時期:

從法國大革命到巴黎公社(1789~1871) 這個時期可稱為「革命的世紀」,在這82年中共進行了5次革命(1789、1830、1848、1870、1871)。1789年法國革命的歷史任務是推翻封建專制統治,廢除封建制度,建立資產階級政權,發展資本主義。1789~1794年,革命沿著上升路線發展,從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起義起經過君主立憲制、吉倫特派共和國和雅各賓派民主專政3個階段。

1794~1814年,革命沿下降路線發展。熱月黨人和督政府(見法國大革命)力圖鞏固資產階級共和國,然而經濟困難未能克服,左右兩派政治力量難於平衡,1799年11月,拿破崙.波拿巴將軍發動霧月政變,建立執政府(見法國大革命),1804年,拿破崙稱帝為一世,改共和國為法蘭西帝國,取消民主自由,加強中央集權,頒布《民法典》,從法律上維護和鞏固了資本主義所有制和資產階級的社會經濟秩序,對法國的資本主義發展起了積極作用。

1814年復辟王朝的路易十八(1814~1824在位)頒布《憲章》,保證不改變大革命確立的經濟秩序和資產階級自由權利。1820年,王黨極右分子當權,背棄《憲章》,激起資產階級自由派和人民群眾的憤怒,1830年七月革命推翻了查理十世(1824~1830在位),代之以七月王朝,政權落入大資產階級手中。從1830年起,工業革命在法國興起,掀起建築鐵路熱潮,30~40年代,工人運動如里昂工人起義、共和運動、民主運動此伏彼起,最後匯為巨流。1848年二月革命推翻七月王朝,建立法蘭西第二共和國。

1851年12月2日路易.拿破崙.波拿巴發動政變,翌年稱帝,為拿破崙三世,建立法蘭西第二帝國。

1870年9月初拿破崙三世在普法戰爭中的潰敗引起了9月4日革命,巴黎人民推翻帝制,宣布共和。成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政治上動盪不定是第三共和國的一個顯著特點。到1914年的44年內共換了近50個內閣。1877年,麥克-馬洪,M.-E.-P.-M.de總統解散議會,法國共和制面臨新的考驗。共和黨人粉碎了麥克-馬洪的5月16日政變企圖。80年代溫和派共和黨人執政。1888~1889年,G.-E.-J.-M.布朗熱將軍策劃控制政府,但未得逞(見布朗熱事件)。1894年,反動勢力誣告猶太軍官A.德雷福斯出賣軍事機密,妄圖藉以接管共和政府。保衛共和國再次成為群眾運動的政治口號(見德雷福斯案件)。90年代後期,激進派共和黨人占優勢,1905年議會通過政教分離法。

1958年 5月在阿爾及利亞的法國殖民者發動政變,對法國政府施加壓力。6月1日,議會以多數票授權戴高樂組織政府。戴高樂提出加強總統權力、削弱議會權力的修改憲法原則,於1958年 9月以公民投票方式通過,第四共和國宣告結束。1959年 1月戴高樂總統就職,第五共和國時期開始。

閱讀全文

與中世紀法國是哪個王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8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3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1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1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6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8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8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2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6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0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1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4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0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9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