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二戰中亡國的法國如何在5年內恢復大國地位
各位小主,人見人愛的我又來給你們講故事嘍
1945年5月,200多萬蘇軍攻入了德國的首都柏林,納粹德國宣布無條件投降。此時在西歐地區,也就只有英國還擁有一定的實力可以對抗蘇*聯。但是在沒有美軍幫助的情況下,英國最多自保。為了對抗正在逐步擴張的蘇*聯,美國開始支援剛剛被解放的法國和戰敗國德國。到了1950年,德法兩國基本恢復了元氣。一、二戰初期,法國大敗虧輸一戰結束以後,法國為了遏制德國,在巴黎和會中提出了一系列苛刻的要求。不準德國擁有空軍,海軍規模小的可憐、陸軍規模不能超過10萬。德法邊境的萊茵河地區被設置未非軍事區,德國需向法國賠償30億美元的戰爭賠款。這些條款幾乎足以讓德國永世不得翻身,但是1929年德國的機會來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機爆發,各國的經濟均遭受重創,英法德各國均不例外。英法兩國在一戰中根本沒有恢復元氣,緊接著就爆發了經濟危機,這讓兩國的經濟雪上加霜。而德國的納粹勢力開始抬頭,1933年,希特勒就任德國總理。在經過一系列的擴軍備戰以後,德國開始對外擴張,以求尋找之前喪失的尊嚴。巴黎和會1939年9月,德國150萬軍隊進攻波蘭。作為波蘭名義上的盟友,英法兩國在退無可退的情況下,宣布對德國宣戰。但是英法兩國出工不出力,100多萬軍隊在德法邊境上按兵不動。由於蘇*聯和德國已經簽訂了臭名昭著的條約,德國可以放心大膽的調動主力進攻西歐。荷蘭和比利時兩國小國根本不是德國的對手,很快就被德軍佔領。此時抵抗德國的重擔就落在了法國的肩上,但是法國的表現讓各國深深的失望。由於法國統帥部出現了戰略失誤,以至於德驅直入,法軍一敗再敗。最終法國僅僅抵抗了不到40天就宣告投降,140多萬法軍放下了武器。希特勒趾高氣昂的在巴黎檢閱著德軍部隊,希特勒宣稱:「整個歐洲都被我踩到了腳下。」
二、戴高樂領導自*由法國抗擊德軍
法國宣布投降以後,戴高樂將軍逃往英國,並且在英國成立了流亡政府。只不過流亡政府畢竟沒有多少實際權力,英國當時了各國的流亡政府,如法國、波蘭、衣索比亞等等。戴高樂在英國建立了戰鬥法國陣線,號召法國海外的殖民地不要聽從維希政權的傀儡統治,團結起來對抗德軍。1943年,戴高樂在阿爾及利亞站穩了腳跟,此時他手裡擁有23萬陸軍、5萬海軍。只不過這么點家底,各大國根本不放在眼裡,無論是開羅會議還是德黑蘭會議,都把戴高樂排除在外。戴高樂十分生氣:「1500年來,法國早已習慣了一個大國的地位,請不要忘記這一點。」這樣的說法顯然站不住腳,1500年來,中國比法國輝煌的多。
美國總統羅斯福非常不喜歡戴高樂,他感覺戴高樂有成為獨裁者的可能。後來的發展完全在羅斯福的意料之內,戴高樂在法國的統治長達20多年。1944年,美英軍隊進行了諾曼底登陸戰。戴高樂也返回法國,他號召法國青年加入法軍。1945年年初,法軍的總兵力達到了97萬,只可惜這個數字在美蘇的眼裡不值一提。但還是美國總兵力為1200萬,蘇*聯擁有1400萬,即便是英國也擁有510萬軍隊。1945年4月,法國以五大國的身份出席舊金山會議。但是明眼人都明白,此時法國的地位還在中國之下,法國充其量也就是一個准二流的國家。1945年5月,蘇軍佔領了柏林。美英兩國抬舉法國一起進入了柏林,但是德軍俘虜根本看不起法國人。
三、冷戰爆發以後,美國開始全力扶持法德兩國
隨著二戰的結束,冷戰隨之而來。由於整個西歐地區已經滿目瘡痍,各國的經濟凋敝,完全無法應對蘇*聯可能出現的進攻。此時整個西歐除了英國還算有一些家底,但是英國也是元氣大傷,根本無力領導歐洲的復興。為了整形歐洲,對抗日益強大的蘇*聯,美國國務卿馬歇爾提出了經濟刺激計劃。這個計劃的重點就是法國和德國,美國不斷的給西歐輸血,西歐各國在幾年之內先後恢復了元氣。法國人好了傷疤忘了疼,立刻就開始佔領那些之前已經獨立殖民地,其中就包括中國的鄰國越南。剛剛從戰俘營里走出來的法軍就被重新武裝派往了越南戰場,等待法國人的是無盡的苦難。到了50年中後期,再也頂不住的法國宣布從中南半島全面撤軍。
小主虐我千百遍,我待小主如初戀,我們下次見
B. 二戰投降的法國,憑什麼能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
1944年8月26日巴黎解放,歷經4年屈辱的法國人終於獲得了新生,他們將掌聲和歡呼聲送給了堅持斗爭,並領導解放法國的戴高樂。盡管巴黎幾乎完好無損地保留了下來,但大片的國土還未解放,國家滿目瘡痍,百廢待興。
維希政府的垮台,讓戴高樂的臨時政府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難。交通停運、上千座橋梁被炸毀,工廠的開工率僅為戰前的1/3。勞動力缺乏,物資短缺,物價飛漲。戴高樂不僅要穩定國內的混亂,而且其躋身大國行列的慾望愈加強烈。
法國如果沒有戴高樂這樣的「強硬分子」,二戰後法國的結局會怎樣?
歡迎討論和留言。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戴高樂》
歡迎搜索關注「白楊樹下談歷史」//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C. 二戰後的法國似乎實力一般,那它憑什麼成為常任理事國
一、法國在二戰中也是有貢獻的。
在貝當政府宣布投降後,1940年6月18日,以戴高樂將軍為首的法軍將領通過英國廣播公司(BBC)號召繼續抵抗——「自由法國」開始出現。雖然法國本土投降,法國在其他地方的基本實力仍在,畢竟,法國在亞洲、非洲、拉美都擁有廣大的殖民地。總體來看,在法國貝當政府宣布投降後,國內仍有大量的有生力量有組織地抵抗侵略者。
不僅如此,法國在非洲(如查德、喀麥隆、剛果、加彭等國)一直在對德作戰,在亞洲(如法屬印度和印度支那等)一直在對日作戰,這些法國的海外殖民地達到20多個。在近20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抵抗力量依舊通過各種方式參加或支援盟國的作戰任務。
二、法國的加入也是當時幾大巨頭的妥協。
聯合國是由美蘇英三國主導成立的,這三大巨頭的加入毫無異議。重點在於,二戰期間,蘇聯由於英美的援助,變得非常強大,以致於可以與美國相抗衡。而美國為了保護在亞洲的利益,就必須選擇當時與自己關系較好的中國用來牽制蘇聯和日本。於是,在美國的推動下,中國成為聯合國創始國。
但英國和蘇聯是不願美國在東亞有個強大的盟友,於是,便引入了一個相對「中立」的法國成為聯合國創始國。從英國角度來看,英法相鄰,總體利益一致,而且,法國可以監督德國的發展。蘇聯的考慮與英國一致,不過,它本身是不希望西歐有太多國家聯合在一起的——這也促使了後來東西半球兩大軍事集團的形成。
(3)二戰時期法國是怎麼變成國家的擴展閱讀:
法國其實很有實力,從中世紀末期開始成為歐洲大國之一,於17~18世紀路易十四統治時達到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在1789年爆發法國大革命之後,推翻君主專制政體,先後經歷兩次帝國和三次共和國,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到巔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法國是當時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殖民地面積等於本土的20倍,成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二戰後,建立法蘭西第四共和國,1958年被夏爾·戴高樂建立的第五共和國所取代。
法國國土是歐洲國土面積第三大、西歐面積最大的國家,東與比利時、盧森堡、德國、瑞士、義大利接壤,南與西班牙、安道爾、摩納哥接壤。本土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大致呈六邊形,三面臨水,南臨地中海,西瀕大西洋,西北隔英吉利海峽與英國相望,科西嘉島是法國最大島嶼。
現在的法國同樣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其國民擁有較高的生活水平和良好的社會保障制度,它不僅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也是歐盟和北約創始會員國、申根公約和八國集團成員國,和歐洲大陸主要的政治實體之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法國
D. 二戰後,法國憑什麼也能成為聯合國五常之一
在二戰時期,法國作為反法西斯國家,也參加了二戰。當時的法國,作為世界第五大強國,應該是反法西斯國家裡面的中流砥柱。但是結果卻是,法國才和德國接觸一次,就被德國給打趴下了,國家也被德國給佔領了。雖然法國在二戰中沒有做出什麼貢獻,但是它依然成為了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因為法國的本身實力還是非常的強大。
所以在二戰中,法國的工業和經濟的發展並沒有受到戰爭帶來的巨大影響,法國仍然在繼續向前發展。二戰時期,其他國家為了領土打的頭破血流,而法國人卻發展經濟發展得不亦樂乎,所以當二戰結束時,各國基本上都面臨著經濟衰退的問題,反而法國人的實力得到了不小的提高。
E. 二戰時期的法國
法國是一個傳統的歐洲強國。在「二戰」前夕,法國的軍事實力、特別是陸軍,更是傲視歐洲群雄,有「歐洲第一強國」之稱。龐大的法國海外殖民地起初傾向於維希政權,戰爭後期加入戴高樂將軍在內的盟軍,共同抵抗德軍。
1、從軍隊數量上來說,法國常規部隊的規模一直維系在300萬左右,超過英國、德國、美國、美國,位居世界第一。戰爭打響後,法國緊急召集國民參軍入伍,在很短的時間內迅速將軍隊總人數擴充到699萬。
2、從武器裝備上說,法國毫不遜色於任何一個世界軍事強國。以陸軍為例,法國陸軍裝備好、機械化水平高、機動能力強,擁有大量的摩托化單位。「二戰」前夕,法國軍隊在前線共有約5800輛坦克、14000門火炮,1562架飛機。
以海軍為例,法國海軍是當時世界上最現代化的海軍之一在歐洲僅次於英國,強於德國,綜合實力排名世界第四。法國海軍擁有1艘航空母艦、3艘戰列艦、7艘重巡洋艦、12艘輕巡洋艦、50餘艘各型驅逐艦,潛艇101艘。
3、法國還用11年時間打造了一條固若金湯的馬奇諾防線。這條防線位於法國東北邊境地區,由鋼筋混凝土建造而成,擁有各式大炮、壕溝、堡壘、廚房、發電站、醫院、工廠等。假如德國軍隊選擇以此來正面突破的話,必將付出慘烈的代價。
1940年6月,貝當組閣後,向德國投降。德國以對英作戰需要佔領了法國北部和整個大西洋沿岸地區。法屬北非和法屬西非及法屬印度支那等海外殖民地和領地也依然服從維希政府的領導。維希政府雖然屈服於納粹德國,但是並沒有按照德國的要求加入軸心國,也沒有對英國宣戰。
原貝當內閣國防部副部長戴高樂流亡法國,成立『自由法國運動』,對德國急需作戰並被英美等盟國視為法國合法政府和盟國。在法國德佔區里,有兩大抵抗系統:受英美支援的「自由法國運動」的地下抵抗組織,還有就是以法共為首的「法國民族聯合解放陣線」的游擊組織。
1942年英美在阿爾及爾登陸,法屬北非殖民當局和軍隊倒向盟軍並參加了突尼西亞戰役。之後不久,法屬西非也投向盟國。
1944年,自由法國軍隊參加了諾曼底登陸,法國第二裝甲師在英美軍隊的成全下率先進入巴黎。1944年9月,維希政府遷往德國。羅斯福決定承認法國為共同作戰的盟國,從原定的德國美佔區中劃分出一塊給法國作法佔區。法國奇跡般由戰敗國變為五大戰勝國之一。
(5)二戰時期法國是怎麼變成國家的擴展閱讀:
閃擊法國
法蘭西戰役1940年5月10日至1940年6月24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軍為侵佔法國、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對英法盟軍所實施的進攻戰役。1940年5月10日,德軍開始進攻,荷軍投降。在空軍支援下強渡默茲河,並開始從迪南和色當地區向索姆河口方向擴大戰果。
14日佔領色當、迪南並突破法第9、第2集團軍防禦,向英吉利海峽推進,英內閣下令實施「發電機」計劃,組織敦刻爾克撤退。
1940年5月28日,比利時投降。法軍的抵抗毫無組織。德軍坦克兵團迅速向法國腹地推進。領導新政府的貝當元帥請求德國武裝力量統帥部停戰。法國政府宣布停止抵抗。簽訂了《貢比涅停戰協定》,同意德國佔領法國北部和大西洋沿岸地區,並宣布退出戰爭和解除法國艦隊武裝。
法國和義大利兩國政府簽署停戰協定,按照協定德、意軍隊佔領法國大部,其糧餉由法國政府負擔。法國全面停火。
F. 二戰法國的資料
二戰爆發,納粹德國迅速閃電戰入侵法國。史稱法國戰役。
法國戰役(德國將其稱為西方戰役(Westfeldzug))是德軍於1940年5月10日進攻法國和低地國家的軍事行動,從而結束了僵持半年多的假戰。作戰分為兩個階段:首先是黃色行動,德軍部隊進攻比利時吸引盟軍主力北上前往預定的防線迎擊,而其真正的主力—裝甲部隊則穿過防禦鬆散的阿登山區,長驅直入盟軍後方,將已深入到比利時之盟軍切斷補給與通訊、進而包圍殲滅,但英國遠征軍和許多法軍士兵卻在發電機行動中從敦克爾克成功撤退至英國本土。
德軍作戰的第二階段是於6月5日起開始的紅色行動,以側翼包圍馬其諾防線的守軍,並南下攻下大片法國領土。在戰爭呈一面倒之勢時,義大利於6月10日向法國宣戰。法國政府遷至波爾多,巴黎設為不設防城市,並在6月14日被德軍所佔領。6月17日,法國新任總理菲利普·貝當發錶停戰宣言。6月22日,法國和德國簽署了停戰協定,並於6月25日生效。對於軸心國來說,這場戰役是一個輝煌的勝利。
法國是分為在北部和西部的德國佔領區、在東南小型的義大利佔領區和在南方的殘存國家維希法國。法國南部在1942年11月10日被佔領,殘留的法國在被德國佔領直至1944年盟軍登陸後,而低地國家則在1944年及1945年才被解放。
G. 二戰時期,寸功未建的法國是憑借什麼擠進五常的
聯合國常任安理會是有五個國家組建的,分別為英國、中國、美國、俄國、法國。其中人們對於前四者加入聯合國常任理事會的的意見是肯定的,而二戰時期,法國並未作出特大貢獻卻也名列其中,這與當時法國的位置、國際作用有一定關系。
美蘇在二戰後持續矛盾加重,美國在歐洲大陸需要拉攏法國作為盟友。以防止蘇聯在歐洲的擴張。對英國來說,法國是阻擋蘇聯鋼鐵洪流的最好緩沖區。也是兩個老牌殖民帝國抱團取暖的必要條件。蘇聯在當時也是看中了法國的地理位置,若是能夠將法國與自己結為同盟,順勢拿下英國,北上美國就容易的多。所以法國借著自己的地理優勢,一舉進入聯合國五常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H. 二戰中投降德國的法國,憑啥能成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呢
眾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以日本在1945年9月2日簽署無條件投降書為標志宣告結束的。這年的10月24日聯合國憲章正式生效,標志著新的國際組織——聯合國的成立。
起初,籌劃參加敦巴頓橡樹園會議的國家中根本沒有法國,這說明二戰的投降對法國的負面影響確實不小,戰後法國地位確實在下降,這更使法國對參與世界政治,提升自身地位有很強的願望。
1944年,戴高樂受蘇聯邀請訪蘇,雙方簽訂了互助條約,戴高樂藉此提高了法國的國際地位,並得到了斯大林支持法國的承諾。
在敦巴頓橡樹園會議上,聯合國建立的初步方案形成,之後美、英、蘇三國首腦在雅爾塔會議對聯合國核心成員國再次商討,法國的世界地位問題再次成為爭論的焦點。而三國對此各有考量。英國想拉著法國,就提議法國進入五常任理事國,而美國要抗衡蘇聯,就同意了英國的意見。為此從利益分配和戰後世界格局均衡來考慮,英國的意見被採納,雅爾塔會議最終同意法國加入,並成為聯合國大會的發起國之一。
這樣,在英國的提議下,法國憑戰績、實力、世界政治局勢的作用和自身的努力,成功重回世界政治舞台,擁得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成為二戰後世界格局中重要政治勢力。
I. 二戰後法國怎麼又成了戰勝國
因為法國所屬的反法西斯陣營勝利了,所以法國也算戰勝國。但法國被佔領了,而且實際上是向德國投降了,所以法國在戰勝國中地位很低,不如美蘇英。
J. 二戰的法國是怎樣的一個國家
二戰初,德國繞過馬其諾防線,並利用閃擊戰打敗了英法聯軍,法國本土淪陷。這時,法國出現了兩條道路:
第一條,德國投降,並成立了受德國控制的維希法國政府。
第二條,由戴高樂為首的軍政人員在英國成立了法國流亡政府,仍堅持法國合法正統政權,並擁有駐英法軍與法國在亞非殖民地的部份軍隊,堅持與德、意、日做最後的斗爭。
並不能說法國的投降就是一種遺臭萬年的事,因為法國沒有縱深優勢,國土面積少,用閃擊戰戰領全境後,確無再有抵抗的能力。而他們的流亡政府在沒有土地的情況下,仍然為自己的自由祖國而奮斗。
當然,如果中國擁有法國的工業力量,則中國將不懼日本;或者法國擁有中國的廣闊國土,則法國不會速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