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西伯利亞指的是哪裡
西伯利亞地域遼闊,依照自然條件,可分為3個主要的地區:西部為西西伯利亞平原,介於烏拉爾山脈和葉尼塞河之間,地勢低平,沼澤寬廣,平均海拔120米,主要河流有鄂畢河和葉尼塞河;中部為中西伯利亞高原,西起葉尼塞河西北角的普托拉納山,東達勒拿河流域,平均海拔300~500米,高原面破碎;南部和東北部山地,包括切爾斯基山脈、上揚斯克山脈、貝加爾諸山、東西薩彥嶺、阿爾泰山(西北段)等。西伯利亞地處中高緯度,大陸性氣候顯著,自西向東逐漸增強,冬季寒冷漫長,夏季溫和短暫。年均氣溫低於0℃。東北部雅庫特地區的絕對低溫是-70℃。降水時空差異明顯 ,北冰洋沿岸年降水量100~250毫米,針葉林地帶500~600毫米 ,阿爾泰山地達1000~2000毫米 。75%~80%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植被有苔原、森林沼澤、泰加針葉林、森林草原和無樹草原等。西伯利亞自然資源豐富,礦藏有石油、天然氣、煤、金、金剛石等,各類資源分布比較集中,而且大型礦床較多。
西伯利亞為游牧民族的生息地 。16世紀下半葉開始,沙俄越過烏拉爾山向西伯利亞擴張,並割去了原屬中國的大片領土。1895~1905年西伯利亞大鐵路修建後 ,該地區開始大規模開發,以俄羅斯民族為主的人口大量東移。前蘇聯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1928~1932)庫茲涅茨克大煤田及西伯利亞大鐵路沿線的工業得以大發展。50年代實施了安加拉-葉尼塞河的水力資源開發 。60年代中期起開發西西伯利亞大型油氣田。70年代中期,開始修建4275千米的第二條西伯利亞鐵路,即貝阿鐵路(泰舍特-蘇維埃港),已於1984年11月通車。西伯利亞是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在此基礎上,石油化工、煤化工、有色金屬開采、冶金工業也很發達,鋼鐵工業已初具規模,機械工業有發展,但不配套,仍較薄弱。農業以西西伯利亞南部較發達,小麥和乳、肉用畜牧業為主要部門。
人口約4000萬。俄羅斯人佔80%以上,烏克蘭人和白俄羅斯人約佔5%,其他有科米人、雅庫特人、圖瓦人等。人口沿鐵路線分布。西伯利亞主要城市有新西伯利亞和克拉斯諾亞爾斯克等。
西伯利亞是俄羅斯境內北亞地區的一片廣闊地帶。西起烏拉爾山脈,東迄太平洋,北臨北冰洋,西南抵哈薩克中北部山地,南與中國、蒙古和朝鮮等國為鄰,面積1276萬平方千米,除西南端外,全在俄羅斯境內。 也有人將北冰洋同太平洋水系分水嶺作為其東界(以東稱遠東區)。東西長約7,000多公里,南北寬達3,500公里,面積約1,000萬平方公里。
西伯利亞——更象是一個形象的區域范圍而不是一個地理名詞。整個烏拉爾山以東,整個亞洲大陸的北部,很多人,特別是外國人,通常叫做西伯利亞。那些從來沒有到過這里的人,對於這一廣闊的區域——城市、森林、海洋、江河、湖泊和沼澤,有一種成見,總是把它和雪域、嚴寒、空曠、野蠻聯系起來。
而實際上西伯利亞是形式多樣的。可根據某些條件將其分為一些區域:西部和北部西伯利亞,阿爾泰,圖瓦,哈卡斯,薩彥和外貝加爾地區,雅庫特,甚至最北面的一部分也可以列入西伯利亞。西伯利亞面積從西至東七千公里,從北至南三千五百公里,1000萬平方公里,幾乎相當於20個法國的面積。
B. 西伯利亞到中國多少公里
俄羅斯的西伯利亞是個區域概念就像中國的青藏地區一樣包括幾個行政省區一樣,行政區劃,分為東、中、西西伯利亞,有西伯利亞聯邦,這里所說的就是西伯利亞聯邦所在的中西伯利亞。西伯利亞聯邦管區新西伯利亞最南端到中國最西北端最近,約368公里。西伯利亞的幾何中心到中國陸地的幾何中心約為3120公里,距北京約2895公里,西伯利亞最北中國陸地最南約為5670公里,
C. 西伯利亞大鐵路的線路介紹
北線
由哈薩克阿克套北上與西伯利亞大鐵路接軌,經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通往西歐及北歐諸國。
中線
由哈薩克往俄羅斯、烏克蘭、斯洛伐克、匈牙利、奧地利、瑞士、德國、法國至英吉利海峽港口轉海運或由哈薩克阿克套南下,沿吉爾吉斯斯坦邊境經烏茲別克塔什乾及土庫曼阿什哈巴德西行至克拉斯諾沃茨克,過裏海達亞塞拜然的巴庫,再經喬治亞第比利斯及波季港,越黑海至保加利亞的瓦爾納,並經魯塞進入羅馬尼亞、匈牙利通往中歐諸國。
南線:
由土庫曼阿什哈巴德向南入伊朗,至馬什哈德折向西,經德黑蘭、大不里士入土耳其,過博斯普魯斯海峽,經保加利亞通往中歐、西歐及南歐諸國。 全稱貝加爾—阿穆爾鐵路。俄語縮寫為巴姆。俄羅斯東西伯利亞與太平洋沿岸的第二條鐵路。西起西伯利亞大鐵路上的泰舍特,經勒拿河畔的烏斯季庫特、貝加爾湖北端的下安加爾斯克、赤塔州的恰拉、阿穆爾州的滕達、哈巴羅夫斯克(伯力)州的烏爾加爾、共青城,迄於蘇維埃港。全長4,275公里。是蘇聯為應付與中國的緊張關系,所建的策略性支線鐵路 (西伯利亞鐵路的正線相當接近中國邊境)。新線與原線相距380至480英里。 其中共青城至蘇維埃港、泰舍特至烏斯季庫特段分別於1947和1954年建成通車。1974年起修建的烏斯季庫特至共青城段長3,145公里。大體位於西伯利亞大鐵路北側180—500公里。對減輕西伯利亞大鐵路的運輸負擔,開發沿線地區豐富的煤、銅、鐵、鉛、鋅、鉬、石棉和森林資源,加強遠東區經濟和戰略地位有重要作用。1984年底竣工,1985年通車。經三條支線同西伯利亞大鐵路相連接。貝阿鐵路沿線穿越貝加爾山等一系列大小山脈,但新修段3145千米中隧道長度僅26.3千米,而且這26.3千米僅由4條長隧道組成:15.3千米的北穆亞隧道,6.7千米的貝加爾隧道、2.5千米的科達爾隧道和1.8千米的杜謝阿林隧道。
貝阿鐵路的建成,標志著西伯利亞開發進入新階段,表明蘇聯已將西伯利亞開發列入整個國家經濟發展的戰略組成部分。由於掌握住了鐵路開發的鑰匙,蘇聯也就打開了西伯利亞這個「地下寶庫」,為西伯利亞經濟發展乃至整個蘇聯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必要條件。
D. 西伯利亞是在哪個國家
俄羅斯
西伯利亞(俄語:Сибирь)是烏拉山脈以東的廣大地區的總稱,佔北亞的大部分,面積約1300萬平方公里,東至太平洋、北至北冰洋、南至中亞北部,現屬俄羅斯,相當於該國領土總面積的75%。 西伯利亞依據地形可分為三部分:西西伯利亞平原、中西伯利亞高原、東西伯利亞山地,所蘊藏的土地、能源和礦產資源十分豐富,是一片富饒而尚未充分開發的土地。
早在石器時代以前,西伯利亞已經有人居住。末次冰期時代氣候寒冷,所以當時的水位比較低。現時的白令海峽,當年有一條陸橋連接西伯利亞和阿拉斯加。現時美洲原住民的大多數人口都是透過這條陸橋從西伯利亞來到美洲的。
西伯利亞亦是古代不少強悍民族的搖籃。匈奴、鮮卑、突厥、韃靼、蒙古及女真等等各種民族都是從西伯利亞崛起的。
(一)遠古及先秦時期中國對西伯利亞等廣大地區的地理考古發現
早在遠古時中國中原地區,就與西伯利亞遠東地區有著廣泛的經濟聯系、文化聯系,西伯利亞遠東地區並不是「被歷史遺忘了的新土地」,從雅庫特南部到雅庫特最北部的北極圈地區及北冰洋沿岸的情形,即已被考古發現所證明。早在舊石器晚期,約1.5萬年前,西伯利亞遠東地區即與中原文化有著密切的聯系,即已經有原始人類活動。此時冰河期結束,在古人類的狩獵活動中打制了石核等壓制石器,從黃河流域到西伯利亞遠東地區的昂哥拉河(安加拉河)、葉尼塞河支流的阿爾丹河都有舊石器晚期的遺址分布,這些遺址和黃河流域的河套地區、山西的峙峪、河北虎頭梁等遺址有許多共同點。
發現50萬年前北京猿人頭蓋骨的我國考古學家賈蘭坡在他的《中國細石器的傳統、起源與分布》文章中考證:以細石器為代表的工藝傳統無論從時代、數量和分布的集中情況來看,都說明是起源於我國華北地區並逐漸擴展到西伯利亞遠東地區。這些都是兩萬年前華北的古獵人在追逐野獸的過程中,把他們掌握的這種技術帶到雅庫特地區,如雅庫特地區從勒拿河到堪察加和白令海峽一帶的久克台文化,也包含著華北 地區特有的船底形棱形石核等文物,新石器晚期和銅石並用時代,中原的用玉石生產的斧、錛、鏟、刀的製品和技術也傳播到雅庫特地區的昂哥拉河流域,在該流域的基特伊古墓區其中一個古墓中竟多達36件。
考古還發現該時期中原和東北亞地區有著共同的圖騰崇拜,如仰韶文化和辛店文化的彩陶上畫有蛇的圖案,器物上畫有蛇的各種姿態。而雅庫南部的貝加爾湖地區發現了一個帶孔的大石板上,雕刻著三條大頭蛇象。有趣的是雅庫地區的民間傳統也和中原的圖騰一樣,如黃帝父親稱有熊國君亦稱有熊氏,而雅庫地區鄂溫克、鄂倫春、基里亞克,把兄稱為父母輩的高稱呼,稱「大人」。
以上為遠古時期中原與西伯利亞遠東地區聯系的考古發現。
有關東北亞雅庫等廣大地區的情形兩千年前的古文獻亦有大量記載:據公元前的《屍子》記載:「北極左右有不釋之冰。」此指北極之「永久凍土帶」和北冰洋。又據屈原《招魂》記載:「北方不可以止些,層冰峨峨,飛雪千里些。」漢王逸註:「言北方常寒,其冰重累峨峨如山。」又據《神異經》記載:「北方有層冰萬里,厚百丈;有溪鼠在冰下土中,其形如鼠,食冰草,肉重千斤,可以作脯。」其記述即為北冰洋中的冰山,重千斤,其形如鼠,即為北極地區之「海象」。
這說明遠古時中國人即已初步了解東北亞雅庫(包括北極北冰洋)等廣大地區。
(二)漢唐對西伯利亞廣大地區的地理發現和唐朝對西伯利亞遠東地區的管轄考
到了漢代,大將霍去病親自率大軍「約輕賫,絕大幕......,度難侯,濟弓盧......,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登臨翰海」。翰海在此當指北海(今貝加爾湖),即登臨貝加爾湖相臨沿岸的山峰,此為東北亞雅庫地區之南面,這樣雅庫的南面早在漢代即已被漢朝大軍所至,但是霍去病大捷而歸,漢朝並未統治當地。
漢以後的唐代繼續對西伯利亞遠東地區進行了偉大的地理發現。貝加爾湖漢代稱北海,而唐代已稱其為小海,即認識到貝加爾湖不是北部的海洋而是一個陸地環繞的湖泊,故名曰小海。據《新唐書.回鶻傳》記載:都播,北瀕小海(貝加爾湖),骨利干處翰海(貝加爾湖)北,又北度海(貝加爾湖)則晝長夜短。說明都播北瀕小海(貝加爾湖),而骨利乾地處翰海,又稱小海(貝加爾湖)之北,並且這個小海是可以渡過的。小海(貝加爾湖)南北為西伯利亞地區中南部。
對有別於小海(貝加爾湖)真正的北海北冰洋《新唐書·回鶻傳》記載:有「俞折」部,據岑仲勉考證:此部居雅庫地區最北部的克萊瑪河入海口處北冰洋岸。
對有別於小海(貝加爾湖)的真正的北海北冰洋,《新唐書》還記載:在東北亞雅庫等地區的西北部的駁馬,「直突厥之北,距京師萬四千。......北極於海」。此處在突厥北面距離長安一萬四千里,是指駁馬的中心地帶距京師一萬四千里,而中心地區到北極於海還有一段距離。從地理方望看,從唐人將貝加爾湖稱小海,將海洋稱大海、海來看,北極於海的海即指北冰洋。
更為有趣的是唐人將東北亞地區東南部的鄂霍次克海亦稱之為小海。如,《新唐書·東夷傳》記載:「流鬼在京師萬五千里,直黑水靺鞨東北,少(小)海之北,三面皆阻海,......」這明確的指出,流鬼即勘察加半島及外興安嶺南脈與北脈交錯大陸架形成的海灣是小海(灣)不是大海。還明確指出另外一面海,即今人所稱的白令海。這樣西伯利亞遠東地區的兩個海,鄂霍次克海、白令海已被唐人所知。
唐朝政府統治西伯利亞遠東地區諸部族,多以朝貢形式進行統治。如大漢、都播,中部駁馬、東部流鬼,「皆奉貂馬入朝」,唐朝皆「厚禮其使」。並按唐代的行政制度在骨利干置玄闕州隸翰海都督府、俱羅勃部置燭龍州。結骨部置堅昆都督府(都播亦在此),隸燕然都護等羈縻州郡。唐朝對這些都督府、州的酋長還按唐朝的職官制度授職。如堅昆酋長利發趁酒醉要求唐太宗封官,唐太宗封其為利發左屯衛大將軍,即為都督。封流鬼(勘察加半島)王子可也余莫貂皮三譯騎都尉。
唐朝封西伯利亞遠東廣大地區酋長官職,在薩彥嶺處現存突厥墓碑文中可得到證實。突厥碑文載,受唐朝官職有以下幾種:
1)都督碑文中有一墓主稱,勇敢的闕都督、俱祿、都督。此外尚有三個墓碑及一個摩崖之墓主及摩刻人稱都督。一個墓碑墓主稱將軍都督。
2)職使:墓碑有職使即唐代刺使譯音。
3)長史:有墓碑言長史。
4)將軍:有一墓碑稱「我是達干將軍」,另有兩個墓碑及一摩崖墓主亦號將軍。
這些墓碑所記錄被唐朝所冊封職官的酋長及上述唐代對西伯利亞遠東地區偉大的地理發現,都證實唐代對西伯利亞遠東廣大地區進行了有效的行政管轄。這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這對唐以後的五代時期及遼、元、明、清歷代對西伯利亞遠東廣大地區進一步進行地理發現和進行有效的行政管轄有著極深遠的影響。
(三)元代對西伯利亞遠東廣大地區的地理發現和行政管轄考
元代對西伯利亞遠東廣大地區又進行了進一步的地理大發現。元代疆域遼闊,以前的此疆彼界盡被掃除,元人形容其時「適千里者如在戶庭,之萬里者如出鄰家」,在此疆域遼闊、交通便利的條件下,元王朝建立前的蒙古汗國及元王朝為了更有效管轄西伯利亞遠東廣大地區,曾對北極地區進行了四次大規模的探險、調查、考察及測量。
第一次對北極區的探險是在蒙古汗國征服林木中百姓後,太宗十三年(1241年)窩闊台派和瑞到北海調查,往返數年,到達北冰洋岸,「得日不落山」。
第二次對北極地區的探險是在和瑞調查北極十年後進行的。忽必烈的母親唆魯禾貼尼,利用其封地吉利吉思、欠欠州離「北海」(北冰洋)近之便利,「派遣三個異密帶著一千個人乘坐一條船」,前往昂可剌河(葉尼塞河)入北冰洋處,某個到處是白銀的地方,「他們將很多銀子運到岸邊,但未能裝上船。這支軍隊中,有三百多人沒有返回,留下的人都死於瘴氣和潮濕。但三異密都順利歸來」。
E. 西伯利亞現在有多少人口
西伯利亞人口約4000萬。
【西伯利亞】
一、西伯利亞是俄羅斯聯邦境內北亞地區的一片廣闊地帶,西起烏拉爾山脈,東迄太平洋,北臨北冰洋,西南抵哈薩克中北部山地,南與中國、蒙古和朝鮮等國為鄰,面積1276萬平方千米,除西南端外,全在俄羅斯境內。也有人將北冰洋同太平洋水系的分水嶺作為其東界。
二、「西伯利亞」這個名稱可能來自古突厥語,意思就是「寧靜的土地」;也有說法是「鮮卑利亞」,源自鮮卑民族;在中國古地圖上,西伯利亞被稱為「羅荒野」;亦有說法表示「西伯利亞」這個名稱來自於蒙古語「西波爾」,意為「泥土、泥濘的地方」,古時,西伯利亞就是一片泥濘的地方,住在這里的蒙古先民以地形為這個地方取了名字,當俄羅斯人來時,將此音譯為「西伯利亞」。
三、人口約4000萬。俄羅斯人佔80%以上,烏克蘭人和白俄羅斯人約佔5%,其他有科米人、雅庫特人、圖瓦人等。人口沿鐵路線分布。西伯利亞主要城市有新西伯利亞和克拉斯諾亞爾斯克等。
西伯利亞——更象是一個形象的區域范圍而不是一個地理名詞。整個烏拉爾山以東,整個亞洲大陸的北部,很多人,特別是外國人,通常叫做西伯利亞。那些從來沒有到過這里的人,對於這一廣闊的區域——城市、森林、海洋、江河、湖泊和沼澤,有一種成見,總是把它和雪域、嚴寒、空曠、野蠻聯系起來。
而實際上西伯利亞是形式多樣的。可根據某些條件將其分為一些區域:西部和北部西伯利亞,阿爾泰,圖瓦,哈卡斯,薩彥和外貝加爾地區,雅庫特,甚至最北面的一部分也可以列入西伯利亞。西伯利亞面積從西至東7000公里,從北至南3500公里,1000萬平方公里,幾乎相當於20個法國的面積。
F. 西伯利亞
西伯利亞是俄羅斯境內北亞地區的一片廣闊帶。西起烏拉爾山脈,東迄太平洋,北臨北冰洋,西南抵哈薩克中北部山地,南與中國、蒙古和朝鮮等國為鄰,面積1276萬平方千米,除西南端外,全在俄羅斯境內。 也有人將北冰洋同太平洋水系分水嶺作為其東界(以東稱遠東區)。東西長約7,000多公里,南北寬達3,500公里,面積約1,000萬平方公里。
西伯利亞——更象是一個形象的區域范圍而不是一個地理名詞。整個烏拉爾山以東,整個亞洲大陸的北部,很多人,特別是外國人,通常叫做西伯利亞。那些從來沒有到過這里的人,對於這一廣闊的區域——城市、森林、海洋、江河、湖泊和沼澤,有一種成見,總是把它和雪域、嚴寒、空曠、野蠻聯系起來。
而實際上西伯利亞是形式多樣的。可根據某些條件將其分為一些區域:西部和北部西伯利亞,阿爾泰,圖瓦,哈卡斯,薩彥和外貝加爾地區,雅庫特,甚至最北面的一部分也可以列入西伯利亞。從西至東七千公里,從北至南三千五百公里,1000萬平方公里,幾乎相當於20個法國的面積——這就是西伯利亞!
G. 西伯利亞的概況
西伯利亞(俄語:Сиби�0�7рь)(英文:Siberia)地域遼闊,依照自然條件,可分為3個主要的地區:西部為西西伯利亞平原,介於烏拉爾山脈和葉尼塞河之間,地勢低平,沼澤寬廣,平均海拔120米,主要河流有鄂畢河和葉尼塞河;中部為中西伯利亞高原,西起葉尼塞河西北角的普托拉納山,東達勒拿河流域,平均海拔300~500米,高原面破碎;南部和東北部山地,包括切爾斯基山脈、上揚斯克山脈、貝加爾諸山、東西薩彥嶺、阿爾泰山(西北段)等。西伯利亞地處中高緯度,大陸性氣候顯著,自西向東逐漸增強,冬季寒冷漫長,夏季溫和短暫。年均氣溫低於0℃。東北部雅庫特地區的絕對低溫是-70℃。降水時空差異明顯 ,北冰洋沿岸年降水量100~250毫米,針葉林地帶500~600毫米 ,阿爾泰山地達1000~2000毫米 。75%~80%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植被有苔原、森林沼澤、泰加針葉林、森林草原和無樹草原等。西伯利亞自然資源豐富,礦藏有石油、天然氣、煤、金、金剛石等,各類資源分布比較集中,而且大型礦床較多。
西伯利亞為游牧民族的生息地 。16世紀下半葉開始,沙俄越過烏拉爾山向西伯利亞擴張,並割去了原屬中國的大片領土。1895~1905年西伯利亞大鐵路修建後 ,該地區開始大規模開發,以俄羅斯民族為主的人口大量東移。前蘇聯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1928~1932)庫茲涅茨克大煤田及西伯利亞大鐵路沿線的工業得以大發展。50年代實施了安加拉-葉尼塞河的水力資源開發 。60年代中期起開發西西伯利亞大型油氣田。70年代中期,開始修建4275千米的第二條西伯利亞鐵路,即貝阿鐵路(泰舍特-蘇維埃港),已於1984年11月通車。西伯利亞是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在此基礎上,石油化工、煤化工、有色金屬開采、冶金工業也很發達,鋼鐵工業已初具規模,機械工業有發展,但不配套,仍較薄弱。農業以西西伯利亞南部較發達,小麥和乳、肉用畜牧業為主要部門。
人口約4000萬。俄羅斯人佔80%以上,烏克蘭人和白俄羅斯人約佔5%,其他有科米人、雅庫特人、圖瓦人等。人口沿鐵路線分布。西伯利亞主要城市有新西伯利亞和克拉斯諾亞爾斯克等。
西伯利亞是俄羅斯境內北亞地區的一片廣闊地帶。西起烏拉爾山脈,東迄太平洋,北臨北冰洋,西南抵哈薩克中北部山地,南與中國、蒙古和朝鮮等國為鄰,面積1276萬平方千米,除西南端外,全在俄羅斯境內。 也有人將北冰洋同太平洋水系分水嶺作為其東界(以東稱遠東區)。東西長約7,000多公里,南北寬達3,500公里,面積約1,000萬平方公里。
西伯利亞——更象是一個形象的區域范圍而不是一個地理名詞。整個烏拉爾山以東,整個亞洲大陸的北部,很多人,特別是外國人,通常叫做西伯利亞。那些從來沒有到過這里的人,對於這一廣闊的區域——城市、森林、海洋、江河、湖泊和沼澤,有一種成見,總是把它和雪域、嚴寒、空曠、野蠻聯系起來。
而實際上西伯利亞是形式多樣的。可根據某些條件將其分為一些區域:西部和北部西伯利亞,阿爾泰,圖瓦,哈卡斯,薩彥和外貝加爾地區,雅庫特,甚至最北面的一部分也可以列入西伯利亞。西伯利亞面積從西至東七千公里,從北至南三千五百公里,1000萬平方公里,幾乎相當於20個法國的面積。
H. 哪裡是西伯麗亞
西伯利亞是俄羅斯境內北亞地區的一片廣闊帶。西起烏拉爾山脈,東迄太平洋,北臨北冰洋,西南抵哈薩克中北部山地,南與中國、蒙古和朝鮮等國為鄰,面積1276萬平方千米,除西南端外,全在俄羅斯境內。 也有人將北冰洋同太平洋水系分水嶺作為其東界(以東稱遠東區)。東西長約7,000多公里,南北寬達3,500公里,面積約1,000萬平方公里。 西伯利亞——更象是一個形象的區域范圍而不是一個地理名詞。整個烏拉爾山以東,整個亞洲大陸的北部,很多人,特別是外國人,通常叫做西伯利亞。那些從來沒有到過這里的人,對於這一廣闊的區域——城市、森林、海洋、江河、湖泊和沼澤,有一種成見,總是把它和雪域、嚴寒、空曠、野蠻聯系起來。 而實際上西伯利亞是形式多樣的。可根據某些條件將其分為一些區域:西部和北部西伯利亞,阿爾泰,圖瓦,哈卡斯,薩彥和外貝加爾地區,雅庫特,甚至最北面的一部分也可以列入西伯利亞。從西至東七千公里,從北至南三千五百公里,1000萬平方公里,幾乎相當於20個法國的面積——這就是西伯利亞!
I. 西伯利亞的人口
人口約4000萬。俄羅斯人佔80%以上,烏克蘭人和白俄羅斯人約佔5%,其他有科米人、雅庫特人、圖瓦人等。人口沿鐵路線分布。西伯利亞主要城市有新西伯利亞和克拉斯諾亞爾斯克等。
西伯利亞——更象是一個形象的區域范圍而不是一個地理名詞。整個烏拉爾山以東,整個亞洲大陸的北部,很多人,特別是外國人,通常叫做西伯利亞。那些從來沒有到過這里的人,對於這一廣闊的區域——城市、森林、海洋、江河、湖泊和沼澤,有一種成見,總是把它和雪域、嚴寒、空曠、野蠻聯系起來。
而實際上西伯利亞是形式多樣的。可根據某些條件將其分為一些區域:西部和北部西伯利亞,阿爾泰,圖瓦,哈卡斯,薩彥和外貝加爾地區,雅庫特,甚至最北面的一部分也可以列入西伯利亞。西伯利亞面積從西至東7000公里,從北至南3500公里,1000萬平方公里,幾乎相當於20個法國的面積。
J. 西伯利亞在哪裡呢那裡有住人嗎
西伯利亞是俄羅斯境內北亞地區的一片廣闊帶。西起烏拉爾山脈,東迄太平洋,北臨北冰洋,西南抵哈薩克中北部山地,南與中國、蒙古和朝鮮等國為鄰,面積1276萬平方千米,除西南端外,全在俄羅斯境內。 也有人將北冰洋同太平洋水系分水嶺作為其東界(以東稱遠東區)。東西長約7,000多公里,南北寬達3,500公里,面積約1,000萬平方公里。
西伯利亞——更象是一個形象的區域范圍而不是一個地理名詞。整個烏拉爾山以東,整個亞洲大陸的北部,很多人,特別是外國人,通常叫做西伯利亞。那些從來沒有到過這里的人,對於這一廣闊的區域——城市、森林、海洋、江河、湖泊和沼澤,有一種成見,總是把它和雪域、嚴寒、空曠、野蠻聯系起來。
而實際上西伯利亞是形式多樣的。可根據某些條件將其分為一些區域:西部和北部西伯利亞,阿爾泰,圖瓦,哈卡斯,薩彥和外貝加爾地區,雅庫特,甚至最北面的一部分也可以列入西伯利亞。從西至東七千公里,從北至南三千五百公里,1000萬平方公里,幾乎相當於20個法國的面積——這就是西伯利亞!
人口約4000萬。俄羅斯人佔80%以上 ,烏克蘭人和白俄羅斯人約佔5%,其他有科米人、雅庫特人、圖瓦人等。人口沿鐵路線分布。西伯利亞主要城市有新西伯利亞和克拉斯諾亞爾斯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