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法國古典音樂效果怎麼樣

法國古典音樂效果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2-07-12 19:20:34

1. 請問為什麼歐洲的古典音樂會如此出名

。 發展前期: 統治中世紀(即從475年西羅馬帝國滅亡,歐洲封建社會建立開始,至文藝復興以前的一段"黑暗"時代)歐洲意識形態領域和一切藝術的是基督教.那時唯一合法的、正統的音樂形式是起源於四、五世紀的聖詠(chant),包括佔主導地位的格 里高利聖詠和更古老的安布羅西聖詠(後者至今仍在米蘭的教堂中使用)。這種純粹宗教用途的音樂只限於在教堂中由唱詩班演唱,沒有樂器伴奏,是純粹的單音音樂(不分聲部,大家都唱一樣的旋律),分為利底亞、弗里幾亞等四種調式及其變格調式。 一開始歐洲還沒有合適的記譜法,只能採取口耳相傳的方法記錄流傳音樂文獻。後來最早的記譜法「紐姆譜「發展出來,但只能用簡單的線條暗示音的長短高低。總的來說,中世紀歐洲音樂與其它藝術一樣遭到壓制,但在虔誠的宗教信仰激勵下音樂家們(那時都是教士)創造了不少優秀的聖詠精品,難怪前幾年有一張聖詠唱片(由西班牙一個修道院的修士演唱)在Bill Board排行榜上名列前茅數月之久。單聲的聲詠後來開始在旋律線下方四度加上平行的旋律線,形成了最早的和聲。 發展歷史: 1450年至1600年--文藝復興 十四、十五世紀羅馬教庭在與世俗君主的政治斗爭中多次被挫敗,威信與勢力開始衰落;同時歐洲一些地區如義大利日益繁榮的貿易和手工業造就了最早的資產階級和金融貴族,城市經濟的發展產生了大批的市民。他們迫切要求有為自己服務的藝術形式,反對教會的束縛,宣揚以人而不是以神為本的人文主義。於是在文學、建築、美術也包括音樂領域里展開了轟轟烈烈的文藝復興運動。 音樂史上的文藝復興起始於1450年左右。那時一批有才華的音樂家雲集在勃艮第(相當於今天法國北部、比利時一代)宮廷,顯示出一派歌樂昇平的氣象,被稱為「法蘭德斯樂派」。此時音樂家們主要使用一些日益改進的弦樂器如詩琴 ,音樂內容開始涉及世俗生活,記譜已經使用點線組合的形式,稱的上是今天五線譜的鼻祖,到十六世紀中後期開始使用四線、五線譜記譜,教會調式逐步解體,大-小調體系逐漸形成。 宗教音樂也繼續發展。一個重大事件是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宣揚人人皆可憑借虔誠信仰與上帝相通。路德創造了眾贊歌這一群眾化的音樂形式,由教徒在禮拜儀式上自行演唱。同時,羅馬教庭為了對抗宗教改革,力圖強化聖詠在宗教音樂中的統治地位。帕萊斯特里那發展了織體復雜的多聲部聖詠,把這一體裁推向了發展的高峰。 1600年至1750年--巴羅克時代 巴羅克時代是歐洲音樂大發展的時代.在這150年的歷程中,歌劇、協奏曲、奏鳴曲等題材相繼被創造發展出來。 1750年至1827年--古典時期 1750年巴赫逝世後歐洲復調(即由多個並行發展的旋律線交織成復雜的織體的作曲手法)後繼無人,樂風轉向簡潔實用的主調(即旋律+和弦的作曲手法)。 在這個時代大顯身手的是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三位大師:海頓(交響樂之父)、莫扎特(音樂神童)、貝多芬(樂聖)。在歐洲啟蒙運動和大革命的洗禮中,歐洲音樂的主題從延續近千年對神的虔誠轉移到對理性的崇尚上來,使得古典時期的 作品具有豐富的哲理內涵。 1827年至19世紀末--浪漫主義時期 1827年貝多芬的逝世結束了嚴謹的古典主義時期。此時的歐洲文化正經受浪漫主義潮流的洗禮。這一時期的作曲家把作曲作為抒發自我感情的手段,作品中體現出他們內心中豐富復雜的感情。這一時期還涌現出一大批演奏家,如帕格尼尼、李斯特等,多以輝煌的炫技手法給人以強烈的審美沖擊。十九世紀中後期隨著歐洲民族主義思潮的抬頭,一些民族國家開始有了用自己民族音樂語言進行創作的音樂家如芬蘭的西貝柳斯、挪威的格里格、俄羅斯的強力集團等,可稱之為民族樂派。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印象主義潮流 音樂上的印象主義與繪畫上的印象派或有相通之處--都十分注重色彩(盡管音樂色彩和顏料的色彩不同)和外界景象在藝術家本人心中的印象.德彪西和拉威爾是此派的代表人物。 20世紀--多元化的發展趨勢 20世紀西方音樂發展方向多元化。 影響較大的有本世紀初勛伯格的十二音體系和斯特拉文斯基的新古典主義等。勛伯格的十二音作曲法徹底廢棄了統治歐洲音樂近400年的調性體系,十二個音有同等重要的地位,這一體系為他的弟子貝爾 格所繼承。斯特拉文斯基的新古典主義崇尚復調和對位法,在調性方面採用多調性,並不象勛伯格的無調性走的那樣遠。 本世紀特別是戰後西方音樂發展流派眾多,如無聲音樂、雜訊音樂、微分音樂等,電子合成器等新的技術手段更為標新立異的音樂家們提供了新的武器。西方音樂發展潮流日益多元化。

2. 古典音樂怎麼欣賞

「古典」(Classic)一詞源自拉丁文,原是典範、即奉古希臘(或羅馬)為典範而加以模仿的意思。
人們有時把嚴肅音樂或藝術性音樂統統稱為古典音樂,以同所謂「流行」音樂或娛樂性音樂相區別。「古典」的這一廣義解釋,把歷史時期和風格全然撇開,因此,本來是屬於不同時期和不同風格的音樂作品,例如,巴赫、貝多芬、柴科夫斯基以至於斯特拉文斯基的作品,都可以稱為古典音樂。
音樂史上的古典時期基本上是屬於器樂的,絕大多數作曲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器樂的體裁與形式,聲樂的地位反而退居其次。敢於同大主教決裂的莫扎特,雖然在歌劇方面卓有貢獻,他的器樂作品也是大量的。至於貝多芬,他純粹是一位器樂作曲家,他以革命中的英雄作為作品的主人公,為此他有時也被稱為革命的古典作曲家。古典主義的規范化確立了奏鳴曲、弦樂四重奏、協奏曲和交響曲等多樂章體裁和快板樂章奏鳴曲形式。古典風格作品中節奏與配器色彩靈活善變,而不是整樂章劃一不變;古典作品中所有聲部、甚至於演奏的力度,都由作曲家親自寫出和標明,而不是留給演奏者演奏時即興處理。至於感情的表達,古典作品由於理性精神的影響,往往比較克制、沉著,而不是狂熱的傾訴——從這方面著眼,巴羅克風格全然不同於古典主義,它反而更接近於後來的浪漫主義的精神。
西方古典音樂是西方文明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西方古典音樂作品浩如煙海,而在我們的傳統印象中,由於歷史文化的原因,西方古典音樂難於欣賞,成為一種陽春白雪的高雅文化。其實,古典音樂中有許多膾炙人口的音樂作品、片段,在我們生活中為人們所喜聞樂見
霍夫曼曾說,「音樂是所有藝術中最富浪漫主義——幾乎可以說是唯一的真正浪漫主義的藝術,因為它的唯一主題就是無限物。音樂向人類揭示了未知的王國,在這個世界中,人類拋棄所有明確的感情,沉浸在無法表達的渴望中。」
在歐洲藝術史上有兩個重要的時期,古典主義時期和浪漫主義時期。前一個時期包括十八世紀最後的二十多年和十九世紀的前幾十年;另一個時期在法國大革命引起的社會和政治變動的影響下,於十九世紀的第二個二十五年中形成。當時的浪漫主義真可為無孔不入,在文學界,建築界,藝術界等各個領域中都涌現了一大批傑出的浪漫主義者。
在浪漫主義時期,隨著工業革命的進行,鋼琴也進行了改進,其自身採用了鑄鐵結構,琴弦也加粗了,這種鋼琴能獲得更濃厚和更輝煌的音樂,跟現在的鋼琴開始接近。接下來,我用一個事實來證明這一點:如果李斯特的時代要求他有不同的表達方式,而且還因為這個時代為他提供了能產生不同效果的鋼琴,這種鋼琴在較早的時期是找不到。但這種比較我們只能在音樂文獻中找到,在現實社會中已很難找到。
十九世紀的鋼琴小品大師有奧地利的舒柏特、波蘭的肖邦、匈牙利的李斯特、德國的舒曼、門德爾松、勃拉姆斯,以及他們的同代人——在發掘鋼琴技術上的可能性與戲劇性方面顯示了無窮無盡的獨創性。總而言之,短小的抒情形式的出現,作曲家就會認為樂曲的大小不是藝術批評的標准,一首優美的,精心的創作的小型樂曲也能和一部交響樂相媲美。
一首完美的詩本身就是很完美的,不用需要有最高度的想像力。浪漫主義藝術歌曲的創造者將歌詞與音樂結合得非常成功,正是由於這些音樂作品,有許多抒情詩才能得以倖存下來。
歌曲的結構可分為兩大類。在分節歌形式(strophic form)中,詩的每一段或每一節都重復同樣的旋律。這是民歌和通俗歌曲中很常見的結構。歌的第一段可能是講述一個情人的期待,第二段是他見到愛人時的歡樂,第三段姑娘的父親粗暴地將他們分離,第四段姑娘悲傷地死去,所有這些都用相同的曲調演唱。另一種形式德國人稱作「rchkompoiert」,字面意思是「全面創作的」,就是說作曲過程貫穿全曲,沒有整段的反復。還有一種中間的形式,它將分節歌中的反復和全創作歌曲的自由結合在一起,有兩、三段重復同樣的旋律,然後在需要時就引入新的旋律,一般來說都是在高潮部分引入。舒柏特膾炙人口的《小夜曲》就是這種結構的精彩範例。
盡管在各個時期(代)歌曲都處於顯著的地位,但現在通過很多歐洲音樂文獻記載知道藝術歌曲是浪漫主義時期的產物。藝術歌曲是在十九世紀初由詩歌與音樂相結合而創造出來的。舒柏特和他的後繼者,著名的有舒曼和勃拉姻斯,使這種結合獲得了如此完美的藝術效果,以致這種新風格以德文中的歌曲一詞:Lied,聞名勝古跡歐洲。
藝術歌曲隨著抒情詩的興起而繁榮。抒情詩的興起是德國浪漫主義出現的標志,藝術歌曲使浪漫主義時期將音樂和詩歌結合的願望得以實現,它包括溫柔的情感或戲劇性的民謠風格。藝術歌曲中最常採用的主題是愛情、期待、大自然的美和人生中短暫易逝的幸福。
鋼琴在十九世紀作為普通樂器出現在歐洲,使浪漫主義藝術歌曲能夠獲得成功。鋼琴的伴奏把詩中的形象變為音樂的形象。人聲和鋼琴共同創造出了富於情感的短小的抒情形式,這種形式對於業余愛好者和藝術家同樣結合,也同樣適合於在家庭里和音樂廳里演唱。在短時間內,藝術歌曲就獲得了極大的普及,並對世界藝術做出了永久性的貢獻。
標題音樂是帶有文字或圖畫聯想的器樂作品,這些聯想的內容由樂曲的標題或說明性的注釋來提示的。「標題」只是由作曲家自由加上去的。在當時那個年代裡,音樂家敏銳地意識到了他們的藝術與周圍世界的聯系。這種意識促使用使他們的音樂更加接近於詩歌和繪畫,並且使他們的作品涉及到當時的道德和政治問題。還促使他們以一種新的方法來探討絕對音樂(純音樂)的形式。關
標題音樂在歌劇院中獲得了最初的推動力。序曲作為歌劇(或戲劇)的引子,是單樂章令人興奮的管弦樂曲。有許多歌劇序曲後來獲得了像音樂會樂曲一樣的普及,因而獨立出來。這樣便為一種歌劇沒有關系的新式序曲開辟了道路。
標題音樂中有一種是為戲劇寫的,也很有吸引力,通常由序曲和一組在幕間及重要場景演奏的樂曲組成,這就是配樂。十九世紀的作曲家創作出了許多這類的作品,這些作品的音畫法(tone painting),性格化和劇場效果都是值得注意的。最成功的配樂作品,通常被改編成組曲。其中一些流傳得非常廣泛。例如,德國著名作曲家大師門德爾松為《仲夏夜之夢》所寫的音樂就是這類音樂作品中的典範。隨著十九世紀時間的推移,一種大型的管弦樂形式就越來越需要了,這種形式在浪漫主義時代將起的作用就像交響樂在古典時期起的作用一樣。到十九世紀中葉,交響詩的創造邁出了這期待已久的一步。交響詩是十九世紀在大型器樂形式上做出一個有獨創性的貢獻。它是李斯特的成就,他在1848年首次使用了這個詞。他的《前奏曲》是此音樂中最出名的範例。
交響詩是為管弦樂隊而作的單樂章標題音樂作品,它通過段落之間的對比而發展詩意,使人聯想起某種情景,或造成一種情緒。交響詩還有一個非常美麗的別稱:音詩。交響詩與音樂會序曲有一點重要的不同,音樂會序曲一般保留傳統的古典主義的構思,而交響詩在形式上則自由得多。交響詩的形式是為作曲家所需要的大型單樂章樂曲准備的「畫布」。總之,交響詩在整個十九世紀後半葉中,成為標題管弦音樂的最精緻的形式。
最後介紹標題音樂進入到絕對音樂的神聖領土——交響樂中。作曲家一方面盡力保留貝多芬的宏大的形式,同時又賦予它以文學內容。這樣就出現了標題交響樂。著名的作品有法國作曲家柏遼茲的三部標題交響樂——《幻想交響曲》、《哈羅德在義大利》、《羅密歐與朱麗葉》、德國作曲家理查德·施特勞斯《阿爾卑斯山》、《家庭》和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的《浮士德》和《但丁》都是最著名的交響樂作品。
民族主義者和民族藝術家是站在一起的,但民族主義者以一種更自覺的方式肯定他的民族傳統。在十九世紀的歐洲,那時的政治條件促進了民族主義的發展,使之達到了在浪漫主義運動成為決定性力量的程度。征服民族的傲慢和被征服民族為自由的斗爭造成民族關系的緊張,使民族情緒上漲,這種情感在音樂中找到了理想的表達方式。浪漫主義作曲家用許多方式表現他們的民族主義。一些作曲家以他們民族的歌曲和舞曲作為音樂的基礎,如肖邦以他的瑪祖卡舞曲、李斯特以他的匈牙利狂想曲、德沃夏克以他的斯拉夫舞曲、格里格的挪威舞曲。一些作曲家以民間傳說或以農民生活為基礎寫作戲劇性的作品,例如韋柏寫的德國民間歌劇《自由射手》、斯美搭納寫的捷克民族歌劇《被出賣的新嫁娘》,同樣,還有柴可夫斯基和里姻斯基·科薩科夫寫的俄羅斯神話歌劇和芭蕾舞劇。還有一些作曲家寫作交響詩和歌劇,歌頌民族英雄的功績,歷史事件或祖國的美景。柴可夫科斯基的《一八一二序曲》和斯美塔納的《我的祖國》就是這股潮流的代表作;瓦格納的音樂戲劇對德國神話和民間傳說中的神和英雄加以頌揚,特別提到的是《尼伯龍的指環》(歌特式搖滾的先驅),這個劇本是以齊格菲的生死為中心題材的龐大史詩,它也是一個代表作。
民族主義作曲家常把自己的音樂與民族詩人或戲劇家的詩句結合起來,舒柏特為歌德的詩歌譜曲即屬此類,還有格里格為易卜生的《皮爾·金特》所作的配樂,及柴可夫斯基的為普希金的戲劇為基礎的歌劇。俄羅斯民族詩人普希金還激發了里姻斯基·科薩科夫和穆索爾斯基的創作靈感。在這種時期,民族主義作曲家能把人民的抱負以激動人心的方式表達出來,像威爾第在義大利為統一而奮斗時所作的那樣,或是西貝柳斯在芬蘭於十九世紀末為反抗俄國統治者而斗爭時所做的那樣。
民族主義音樂的政治含義觸動了統治者。威爾第的歌劇不得不一再修改,以適合奧地利檢查官的心意。芬蘭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要求獨立時,西貝柳斯那帶有令人振奮的號角聲的音詩《芬蘭頌》被沙皇禁演。民族主義為歐洲音樂的語匯中增加了極富魅力和活力的民族風格。由於把對祖國的熱愛注入到音樂中去,民族主義使作曲家能夠表達出千百萬人民的心願。總之,民族意識滲透到十九世紀歐洲精神的各個方面。沒有民族意識,浪漫主義運動是難以想橡的。
在音樂、繪畫和文學中的異國情調顯現出遙遠國度里別致的氣氛和色彩。不同說,浪漫主義運動大大加強了這種傾向。在十九世紀,異國情調首先表現在北方民族思慕那南方的溫暖和色彩,其次表現在西方追求東方那神話般的景象。前者推動德國、法國和俄國的作曲家在自己的作品中轉而表現由義大利和西班牙引起的靈感。在這類眾多作品中,有俄羅斯作曲家的幾個著名作品:格林卡的兩首《西班牙序曲》、柴可夫斯基的《義大利隨想曲》和里姻斯基--科薩科夫的《西班牙主題隨想曲》、德國貢獻出門德爾松的《義大利交響曲》、沃爾夫的《義大利小夜曲》和理查德·施特勞斯的《致義大利》、法國作品有夏布里埃的《西班牙狂想曲》和拉羅的《西班牙交響曲》。值得一提的是比才的《卡門》也是這一領域中的傑作。
俄羅斯民族樂派使東方的魅力產生了國際性的影響。由於俄羅斯帝國與波斯接壤,這種異國情調實際上是民族主義的一種形式。亞洲神話般的背景滲透進俄羅斯的音樂。里姻斯基一科薩科夫絢麗的管弦樂作品《舍赫拉查達》及其歌劇《薩特闊》,鮑羅丁的歌劇《伊戈爾王子》和交響詩《在中亞細亞草原上》,伊波利托夫一伊萬諾夫的《高加索素描》,這些都屬於東方色彩的作品,這些作品至今還風行於全球。一些法國和義大利的作曲家也採用異國情調:如聖一桑的《參孫與達麗拉》,德利布的《拉克美》,馬斯奈的《泰伊思》,威爾第的《阿伊達》,以及普契尼的歌劇《蝴蝶夫人》和《圖蘭多特》。
懂得欣賞西方古典音樂也是很重要的。最容易進入古典音樂的殿堂就是官能欣賞,即滿足於音樂的直覺感受,也就是說你覺得音樂旋律優美動聽或者有一定的振罕力,給人以力量,振奮精神。你認為是好的聲音、好的音樂不必考慮其他的內涵。如果有一套較好音響,你就更愛聽,聽得輕松聽得舒服,時間長了你就很快進入古典音樂的殿堂。再一進步就是古典音樂情感的欣賞,也就是通過感受音樂的各要素,體驗、理解音樂的情感,在欣賞過程中,對音樂的節奏、旋律和聲、音色、力度、速度、調式、曲式、織體加以了解分析,節奏常被比喻為音樂的骨架,節奏是音樂中重拍弱拍的周期性,有規律的重復進行,基本的節奏所表現的音樂風格我們應該要了解,如慢三、慢四一般表現抒情、優美,圓舞(快三)表活潑,進行曲表現有力量等;旋律也稱曲調,高低起伏的音樂按一定的節奏有秩序地橫向組織起來,我們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思想一定要跟著旋律走,基本的感覺一定要找到,如水平進行時表現的是柔和和優美、寧靜、級進和跳進時就是主題推向高潮,下行一般表現激烈轉為平靜;和聲也稱和弦的運用,一般歐洲古典音樂都是多聲部的音樂,如果說旋律是橫向進行,和聲就是縱向進行的,如此以來,音樂就豐滿起來,也有了氣勢;音樂力度、速度等這些要素我們可以適當學習一些音樂常識得以掌握,歐洲古典音樂作品的曲式、和聲、織體是十分規范嚴謹的,我們可以運用這些知識去體驗理解,再加自興趣進入歐洲的古典音樂情感的欣賞也是不難實現的。
欣賞歐洲古典音樂最高層次是理智的欣賞,也就是說不僅體驗、理解音樂的情感,還能對音樂作品的形式、內容、民族特徵、社會價值和藝術價值等作出分析和評價。要想達到這個層次,我們必須了解欣賞歐洲古典音樂的三元素,即創作背景、演奏者的再創作;欣賞者自身的理解。歐洲古典的創作背景一般可分為四個時期:第一時期巴洛克時期,這個時期的代表人物有德國巴赫也稱音樂之父,亨德爾也稱清唱劇大師;義大利的維瓦爾弟等,這個時期的音樂風格旋律優美、柔和。第二時期是古典主義時期代表人物有海頓、莫扎特、貝多芬等,這個時期的音樂特徵主題鮮明、有一定的沖突性。第三個時期是浪費主義和民族樂派,代表人物有德彪西舒曼、舒伯特、拉威爾、柴可夫斯基、斯美塔那、德沃夏克等,這個時期的音樂背景比較復雜,作曲形式多樣化,音樂表現有些委婉、抽象,且有號召力,有鮮明的民族風格。第四個時期是近代主義樂派,代表人物有斯特萊文斯基、格什溫、馬勒等,作品特徵和聲配器豐富,旋律性不太強,內涵深,有的還帶有爵士風味,這個時期的作品較難理解;欣賞者自身的理解是根據自身的文化層次對音樂的理解,音樂不同於其它學科,它反映的東西是比較模糊的,也比較抽象的,因此,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例如,在欣賞柴可夫斯基《天鵝湖》的場景時,可以想像一群長著翅膀如少女在寧靜的湖面上翩翩起舞、若影若現,也可想像一群天鵝在湖面上輕輕地、慢慢地游盪。總之發揮自己的想像,將三元素有機聯系起來,多聽著名作品,感覺是美的東西就去欣賞、去思考,就會進入歐洲古典音樂欣賞最高層次。
學習歐洲古典音樂,理解古典音樂,欣賞歐洲古典音樂,將給我們的生活增添無限的樂趣。

3. 聽古典音樂有什麼好處

我覺得古典音樂是音樂藝術的最高水平,如果你喜歡音樂,喜歡藝術,古典音樂絕對能帶你感受音樂帶來的美,和音樂的美感價值,當然聽古典音樂的好處也只有在你喜歡它了之後,你才會明白,別人說不好。

4. 談談古典主義音樂風格是怎樣的

古典主義音樂時期(維也納古典樂派) 約1750-1800 三大音樂家 海頓 莫扎特 貝多芬
你的問題好大 回答起來會很復雜 既然你提到貝多芬 我就在這里介紹一下
貝多芬(1770-1827)德國作曲家 (寫作音樂特點:對奏鳴、交響套曲的發展及創新 在精神內涵上的擴展和提升)
貝多芬的創作記得奧優秀音樂傳統之大成,自巴赫、亨德爾到格魯克、海頓、莫扎特德音樂成就在這里匯聚。
並融入了時代的音響與德奧民間音樂的養料,從而使貝多芬的音樂成為古典時期的最後高峰。
在西方音樂是上,貝多芬最重要的貢獻是在對奏鳴——交響套曲結構形式的發展和創新。
貝多芬的作品在精神內涵上具有進步性和宏觀性。他的音樂代表了世界觀、倫理觀以及新興階級的審美理想。
適應當時社會與政治經濟的偉大變革。甚至表達出了人類友愛的最高憧憬。
一面保持著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主體風格,嚴謹細致的結構,
但另一面他在作品的內涵上多體現了社會發展,人與人平等諸多的問題。
所以說他的音樂史溝通人類心靈的道路!
貝多芬所處的時代(19世紀)是歐洲封由封建向資本主義激烈變革的時期,因此它的作品是時代和個性結合的產物。
從創作形式、體裁到風格都集成了18世紀海頓、莫扎特為代表的古典,並預示了19世紀浪漫主義特徵。
他即使古典風格的集大成者,有事浪漫主頁風格的開創者。
所以,稱貝多芬為「承前啟後」的作曲家。

5. 古典音樂的特點

主要特點是注重形式、講究諧調、風格高雅、樂觀向上,以19世紀貝多芬為代表,充滿多樣性,民族性更明顯。

各個時期特點及發展聯系解析如下:

一、【浪漫主義音樂和民族樂派】

19世紀初,浪漫主義音樂興起,19世紀中期走向鼎盛時期。浪漫主義音樂與19世紀以前的古典主義音樂不同。古典主義音樂崇尚理性、重視規范、要求感情的節制和形式,而浪漫主義音樂則著重感情的抒發和個性化的心理刻畫、注重音樂中的詩情畫意,感情熱烈而奔放。

民族樂派也頗具浪漫主義的音樂元素,出現於19世紀中後期的俄國和東歐地區。

它著重以本民族的民歌、民間舞曲為素材,採用本民族的英雄史詩、神話傳說和人民解放斗爭事跡為題材,並且將民族音樂的鮮明特點和古典主義音樂的優秀傳統以及浪漫主義音樂的藝術風格緊密地結合起來,因而民族感情被賦予了強烈的藝術生命力。

俄國民族樂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俄羅斯音樂之父」格林卡和「俄羅斯樂聖」柴可夫斯基。

二、【19世紀的音樂——浪漫主義音樂】

1、代表人物及作品:

①德意志:貝多芬晚期作品,是連接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音樂的橋梁。他的交響樂作品中,表達了反對封建專制,歌頌資本主義的思想感情。

②奧地利:約翰·施特勞斯,被譽為「圓舞曲之王」,作品旋律優美,節奏輕快,以《藍色的多瑙河》最為著名。

2、主要特點:

①注重抒情性、自傳性和個人心理刻畫的形式,突出個人感受;

②以奧地利和德意志為中心;

③持續時間比較長,到19世紀中葉走向鼎盛時期。

三、【19世紀歌劇的輝煌成就】

1、代表人物及作品是:

義大利:威爾第《茶花女》等;

法國:比才《卡門》。

2、這個時期歌劇的主要特點:

既有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和民族意識,又充分地展現出浪漫主義色彩。

四、【民族樂派的興起】

1、代表人物及作品: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劇《天鵝湖》。

2、主要特點是:弘揚本民族特性。

(5)法國古典音樂效果怎麼樣擴展閱讀:

維也納古典樂:

巴洛克時代的結束是以巴赫的逝世為界限的,隨後而來的便是維也納古典樂派時期。這個時期的音樂繼承了歐洲傳統的復調音樂和主調音樂成就,確立了奏鳴曲、協奏曲、交響曲等重要的音樂形式,並且室內樂也在這個時期發展起來,對之後音樂的發展起到很重要的影響。

古典主義時期的音樂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嚴謹的,繼承了巴洛克時代的理性,但是卻更多的融入了人們的情感,在兩者之中達到了統一。所以古典時期的音樂表達的內容更加豐富了,同音樂藝術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在古典音樂時期,最重要的三位代表人物是海頓、莫扎特、貝多芬。

莫扎特的音樂充滿著華麗感,總是帶給人一種親和力,這種親和力來自於莫扎特為了創作音樂的純真心態。而貝多芬相對於莫扎特來說,則經歷了更多的生活困苦,以及長年病痛的纏繞。

浪漫主義音樂:

在1820年後隨著古典音樂時期的結束,浪漫主義音樂開始萌芽。這一時期的音樂形式更為豐富,是古典藝術巔峰時期中離現代最近的,現在最能夠被接受的古典音樂大多出自於這個時期。

浪漫主義音樂已經更加註重人的精神境界和主觀的情感表達,對於自然景物的表現更加突出了,對於民族和民間的音樂利用也更加頻繁,可以說是真正趨向大眾化。

其實在古典音樂學派貝多芬、羅西尼等作曲家的晚期作品中,就已經透露出浪漫主義音樂的色彩,1800年前後出生的音樂家們則形成了初期浪漫主義的中心。

隨後浪漫主義音樂經過門德爾松、舒曼、肖邦和威爾第等為世人所熟知的音樂家完善,在柴可夫斯基、李斯特和瓦格納時代達到了巔峰,他們構成了浪漫主義音樂的核心。當然晚期的浪漫主義音樂人馬勒、拉赫瑪尼諾夫的貢獻亦不容小覷。

在過渡到現在音樂之前的音樂時期里,即從20世紀初期到現在也不過百年時間,但是這也是古典音樂向現代音樂逐漸進化的時期,在這個短暫的時期中曾出現過多種音樂形式,還能稱之為古典音樂形式的有印象主義音樂、表現主義音樂和新古典主義音樂。

表現主義音樂和新古典主義音樂一般被稱為新音樂,泛指印象派音樂之後發現起來的新型音樂形式。這些音樂同浪漫時期以及之前的古典音樂相比,已經有了本質的區別,古典音樂過渡到現代音樂已經成為必然的趨勢。

這一時期的音樂更注重表達人的精神境界與主觀感情,對自然景物的表現也愈加突出,創作上對民族和民間音樂的利用更加重視與頻繁。

參考資料:網路:古典音樂



6. 古典時期的音樂特徵及概況是什麼

在我們大談歐洲古典音樂是一種世界文化的同時,往往容易忽視的是在其中卻也包含著許多民族因
素,無論是古典樂派、浪漫樂派的作曲家都難以割捨他們與各自民族文化間的聯系,因此,其創作首先應該是
民族的,其次才能看作是世界的。在創作中融入民族特性,可說是人類藝術創造所追求的共同目標。
關鍵詞 歐洲古典音樂 民族特徵 古典樂派 浪漫樂派 民族樂派
一、音樂文化中的民族特徵集中體現在民族民間音樂之中
音樂文化中的民族特徵,是音樂歷史中一直存在的因素。無論任何時代、任何國家以及任何作曲家的音樂
,都具有其民族特徵。實質上,音樂的民族特徵是由不同民族和國家客觀存在的文化特徵決定的。因為各民族
都有其不同的語言音調、不同的生活情趣、不同的心理素質和不同特徵的民間音樂文化積累。所以音樂的民族
特徵比較持久、比較集中地反映在傳統的民族民間音樂之中。
在專業音樂創作中,民族特徵的表現不僅限於音樂語言和表現手法上,還表現在題材內容和體裁形式上。
在音樂語言上,主要反映在民族民間音調的廣泛運用或以民族民間音調為基礎進行加工改編和再創造。在表現
手法上,運用本民族喜聞樂見的創作技巧、表現手法。在題材內容方面,反映本民族的現實生活,贊揚人民及
其英雄主義業績。還反映對祖國光榮歷史的緬懷,歌頌祖國的大好河山,不但體現民族的願望和性格,還表現
民族傳統風格和藝術愛好。在體裁形式方面,同樣自覺地繼承民族的傳統,滿足各民族的審美習慣和特殊興趣

在歐洲古典音樂專業作曲家作品中,由於歷史背景和表現上所追求的審美理想的差異,各個時代、各個樂
派、各個作曲家音樂作品所體現的民族特徵情況是有所不同的。
二、古典樂派民族特徵是啟蒙意識的自然流露
歐洲古典主義作曲家海頓、莫扎特、貝多芬均廣泛地把豐富多彩的民間音樂素材運用到創作之中。
「交響曲之父」、「弦樂四重奏之父」海頓(1732——1809)的音樂創作與德國、奧地利民間音
樂音調、句式、結構、風格聯系密切。如《G大調第94(驚愕)交響曲》第二樂章主題、《F大調弦樂四重
奏》第二樂章《小夜曲》,方整的樂句、簡朴的和聲賦予他風格簡潔、清新的特徵。其交響曲第三樂章小步舞
曲、第四樂章明快的舞曲風格也帶有德、奧鄉土音樂的特點。
「音樂神童」莫扎特(1756——1791)是歌劇和交響樂作曲家。在歌劇《魔笛》中採用德奧民間
風格的通俗歌曲和新教聖詠式音調,獲得很大的成功。他是旋律大師,善於把德奧民間音調和義大利抒情風格
融匯在一起,創造莫扎特式的、富歌唱性、洋溢詩意的美妙的旋律。
樂聖貝多芬(1770——1827)集古典大成、開浪漫先河。資產階級革命的先進社會思想,成為他
創作的思想核心,貝多芬是第一位把音樂藝術和人類命運結合在一起的音樂家。他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喜
歡聽農村樂師們奏樂,並將此體現在創作之中,在《F大調第六(田園)交響曲》、《F大調第八交響曲》中
都出現德奧鄉村樂隊演奏民間舞曲的淳樸形象。《d小調第九(合唱)交響曲》中的《歡樂頌》洋溢著德國民
間歌謠中特有的懇切、質朴、熱情的情感。據羅曼·羅蘭研究貝多芬表達群眾共同感情時,如愛情、友誼、婚
禮等,常引用民歌旋律。
歐洲古典主義作曲家音樂中的民族民間因素,是他們的啟蒙意識對現實生活的一種自然流露。是他們接近
現實生活「到民間去」、「回到自然去」的美學思想的具體表現。體現了資產階級上升時期的時代精神:反抗
封建束縛,堅定樂觀、勇於奮斗的民主精神和深刻的人道主義精神,高度完美和諧。因此可以說古典主義音樂
中的民族民間特徵是一般性的,並沒有其他別的意義,是啟蒙意識和民主精神的自然流露與反映。
三、浪漫樂派音樂深深植根於各自民族音樂傳統基礎之上
浪漫樂派作曲家舒伯特、韋伯、肖邦、勃拉姆斯、威爾第等人的音樂創作深深植根於本民族音樂傳統基礎
之上,音樂藝術強調民族特徵。
「藝術歌曲之王」舒伯特(1797—1828)從小熟悉奧地利民間音樂,其作品廣泛利用民間歌曲、
風俗舞曲、進行曲和生活中的流行歌曲音調。分節歌這一源於民間的歌曲形式,也成為舒伯特歌曲的基本「骨
架」,正因為如此,他的許多名曲後來成為廣為流傳的創作民歌,如《野玫瑰》、《鱒魚》、《菩提樹》等。
這種通俗淳樸的歌曲,又成為舒伯特器樂作品的主要構成因素。錢仁康教授說:「歌曲化的旋律,歌曲式的織
體,歌曲性的音樂思維,在舒伯特的交響曲、室內樂創作中,也起著重要作用,並成為舒伯特以後浪漫主義音
樂創作的重要特徵。」(《音樂藝術》1979年第一期)。德沃夏克在評價舒伯特的音樂創作時說:「他的
《未完成交響曲》和《C大調交響曲》……其中最有特色的也許是俯拾皆是的歌曲式的旋律,他把歌曲用進了
交響曲,並移植的如此巧妙,舒曼不僅要說這些樂隊聲部類似人聲了。」(《音樂譯文》1981年第六期)
因此,通俗性和民族性普遍存在於他的創作之中,成為他鮮明的創作特徵。
德國浪漫主義民族歌劇創立者韋伯(1786——1825)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1821年6月在柏林
首演的民族歌劇《自由射手》(又譯作《魔彈射手》),受到廣大觀眾的熱烈歡迎,其曲調成為家喻戶曉的流
行歌曲,市場出售商品也以劇名為商標,如「魔彈射手牌啤酒」、「魔彈射手式女裝」。該劇取材於德、捷廣
為流傳的「黑獵人」民間傳說,舞台上展示了一幅幅地道的北德森林鄉民風俗畫。莫扎特、貝多芬都為德國民
族歌劇的發展作出過貢獻,不過他們的《魔笛》、《費德里奧》中的「民族性」尚不完備,雖用了德語歌詞,
音樂也具德國特色,但描繪的卻是東方的神話或西班牙的故事,而《自由射手》以濃郁的民間氣質的音樂素材
(獵人的合唱、姑娘的歌謠、鄉民們的阿勒曼德舞)和德語說白的「歌唱劇」的傳統樣式,致力於德國偏僻村
庄、森林景色的描繪和德國民族思想感情的表達是十分成功的。
浪漫樂派鋼琴詩人肖邦(1810—1849)是波蘭愛國主義鋼琴家、作曲家、中歐民族樂派先驅,其
作品極富獨創性和民族性。瑪祖卡、波羅奈茲貫穿其一生的創作生涯,他把這兩種波蘭民間舞曲體裁提高到音
樂會樂曲體裁水準。他作有57首瑪祖卡舞曲,創造性地運用其特性節奏與民間調式和聲,使其更具有鮮明的
民間色彩和波蘭民族氣質,成為充滿詩意的器樂小品。作品中有對民間風笛的模仿(《C大調瑪祖卡》,Op
.24之二),有的採用主屬和弦交替演奏,刻畫民間樂手演奏的聲響(《D大調瑪祖卡》OP.33之二)
。他作有15首波羅奈茲舞曲,完全脫離了舞蹈,不再是炫技式的外在效果,注入嚴肅的思想內容,成為風格
獨特,剛毅、豪放進行曲式的戲劇性音詩。肖邦把波奈茲舞曲同戰場、軍隊、古波蘭的榮耀連在一起。這兩種
舞曲體裁都體現了同波蘭祖國精神的聯系。
浪漫主義音樂全盛時期德國最後一位古典主義者勃拉姆斯(1833—1897),對民族民間音樂抱有
深厚感情,他是德奧藝術歌曲的又一名大師。其200多首獨唱藝術歌曲,絕大部分屬於民歌性質的抒情歌曲
。歌詞充滿民間生活氣息,音調與節奏都與民間音樂緊密相聯,曲式簡潔凝煉,多採用起源於民間歌曲形式的
分節歌。如《搖籃曲》(OP.49之四)是從一本《德意志兒童繪畫讀本》里選取童謠編成歌詞,分節歌形
式,圓舞曲基調,輕輕盪漾的伴奏音型。再如《徒勞小夜曲》(OP.84之四)是從下萊茵地區的一首民歌
中選出編為四段歌詞,旋律接近德國民間舞蹈歌曲的質朴風格。《永恆的愛》(OP.43之一)是用斯拉夫
民歌譜成的。勃拉姆斯1869年和1880年創作發表的4卷21首《匈牙利舞曲》,吸收了斯拉夫和匈牙
利民間音樂的曲調和韻律特點,生動地表現了匈牙利濃郁的鄉土氣息和民族性格。
歌劇之王威爾第(1813—1901)是歐洲樂壇享譽最高的歌劇作曲家,他的信念是「人人都應保存
其民族所專有的特點。」(列維克《外國音樂名作》第三冊325頁)其歌劇旋律極富形象性、抒情性和戲劇
性,這些旋律多以民間曲調為基礎,樸素、通俗、鮮明、易記,新歌劇一旦上演,其中許多曲調不脛而走廣為
傳唱。如《茶花女》中的《飲酒歌》、《弄臣》中的《女人愛變卦》(後被人重新填詞改名為《夏日泛舟海上
》成為創作民歌)就燴炙人口,而《游吟詩人》中的《火焰上升》幾乎已成為民間歌曲了。
浪漫主義樂派的形成正處於19世紀歐洲各國民族意識覺醒的時期,隨著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在音樂史
上出現了第一個這樣的時期,即強調民族差異和民族價值,在音樂藝術發展過程中,民族特徵產生決定性影響
的時期。浪漫樂派就其本質來說,無論旋律音調、表現方式,均受民間音樂的影響,並深深植根於各自民族音
樂傳統的基礎之上,強調民族特徵和繼承民族傳統。
四、民族樂派普遍追求並刻意表現民族特徵藉以激發民族意識、
提高民族覺悟
由於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影響,隨之而來的19世紀20—30年代的革命風暴席捲了歐洲大地,歐洲各
國——尤其俄國和北歐各國民族意識、民族感情日益增強,反對民族壓迫、爭取民族獨立的革命斗爭風起雲涌
。同時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浪漫主義思潮的掀起,歐洲各地區進入了民族文化興起的時期。民族樂派的誕生
,顯示了民族文化開始走向了繁榮。
民族樂派是浪漫樂派的一個分支,無論美學觀點和創作方法,都和浪漫樂派一脈相承。他們把浪漫樂派所
強調的「個性」擴大為「民族性」,把「個性化」發展為每一個民族都具有不同於其他民族的表現特徵。其結
果,浪漫樂派所強調的民族民間特徵,在民族樂派手中就更加突出而全面了。
俄羅斯民族音樂之父、民族樂派的奠基人格林卡(1804—1857),1836年創作上演的古典民
族歌劇《伊凡·蘇薩寧》是一部充滿愛國主義激情的歷史題材的「祖國英雄悲劇」。作曲家採用了豐富的俄羅
斯民謠,借用世界歌劇藝術的形式,汲取德國、義大利浪漫樂派技巧而創作的獨具民族風格的第一部俄國民族
歌劇。1884年創作的《卡瑪林斯卡雅幻想曲》,採用了兩支俄羅斯民間廣為流傳的歌曲和舞曲——婚禮歌
《從山後,從高高的山後》、舞曲《卡瑪林斯卡雅》作為主題,用交響音樂的形式進行變奏展開,鮮明地刻畫
了俄羅斯農村生活風俗圖景和俄羅斯民族性格。它成為俄羅斯交響音樂基石,正如柴科夫斯基所說:「所有的
俄羅斯交響音樂,都是從《卡瑪林斯卡雅幻想曲》中孕育出來的。」格林卡十分重視從俄羅斯的民族詩歌中,
從俄羅斯民族民間音樂中汲取營養。正如他的座右銘所示:「創作音樂的是人民,而我們藝術家只不過把它編
成曲子而已。」古老的農民歌曲、俄羅斯教會音調、城市生活歌曲和舞曲等,都是他取之不盡的創作源泉。在
和聲上盡量避免濃重的縱向和弦性四聲部和聲法,而採用俄羅斯特有的復音、復曲調技法。他的創作實踐為俄
羅斯民族樂派進入世界音樂先進之林鋪平了道路。
浪漫時期鮮有的全才柴科夫斯基(1840—1893)是位極富個性的作曲家。他的音樂語言,在技巧
上受德、法影響,是具有世界性特點。他的作品中,歐洲式華麗優雅的風格,勝於俄國式樸素的鄉土色彩。事
實上他的音樂仍是根生於民族、民間的現實土壤之中,有些作品直接採用和發展了俄羅斯民間歌曲、舞曲和城
市人民歌曲。如《如歌的行板》取材於烏克蘭民歌《萬尼亞坐在沙發上》,《第四交響曲》終曲樂章是以俄羅
斯民歌《田野上一棵白樺樹》的旋律為基礎創作的。《[b]b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第三樂章主題來自另一首烏
克蘭民歌《來吧,伊凡卡》。俄羅斯的民族題材、民族性格始終貫徹在他的音樂創作之中,因此他的音樂仍主
要是獨具個性的俄羅斯式的。
19世紀下葉捷克民族樂派最重要的作曲家德沃夏克(1841—1904)七十年代末出版了二冊16
首《斯拉夫舞曲》,這些包含有波爾卡、斯科契娜、孚利安特、奧特茲美克、波羅奈茲、杜姆卡等捷克、斯洛
伐克、波蘭、烏克蘭等眾多民族舞曲體裁而舉世聞名,得到國際音樂社會的廣泛贊譽。九十年代初他就任紐約
國立音樂學院院長期間,創作了e小調第九《新世界交響曲》,作品中既採用了含有印第安民歌曲調的音調核
心(但反對直接引用原始民歌旋律),又巧妙地織入了波希米亞音樂所特有的氣質;既表達了對美國印第安人
的深情,又懷有對捷克故國的鄉愁,抒發了遠離家鄉的波希米亞人的愛國赤子之心。這部作品結構嚴謹、旋律
優美、民族風格濃郁,是一部思想深刻、通俗易懂的經典作品。德沃夏克在美國藝術音樂史上也佔有重要地位
,是位國際性的捷克民族作曲家。
匈牙利新民族樂派的代表、民族音樂學家、作曲家、教育家巴托克(1881—1945),一生花了幾
十年的時間搜集、整理和研究民族民間音樂,成績卓著。他與同窗好友音樂教育家柯達伊(1882—196
7)提出「對匈牙利民族音樂再認識」的論點震動全歐音樂界。巴托克為了進行民族民間音樂的比較與研究,
從中找出匈牙利民間音樂的「音樂母語」,把民歌的搜集活動,擴展到匈牙利本土以外的地區:斯洛伐克、羅
馬尼亞、保加利亞、烏克蘭、南斯拉夫、土耳其以及北非地區。搜集、記錄了6000多首民歌,出版了近2
000首。摸索出一套系統科學的搜集分析方法,對民俗音樂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利用土生土長的匈
牙利民間音樂素材,花了10年的時間創作編寫了《獻給孩子們》、《小宇宙》等鋼琴曲集,具有巨大的教育
價值。
從以上論述,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民族樂派普遍追求並刻意表現其自身的民族特徵,他們藝術目標明確
,行為自覺,欲使音樂文化成為激發民族意識和提高民族覺悟的手段。這是在新的思想和民族解放斗爭背景下
,由作曲家的民族意識和對自己國家民族的特殊感情所決定的。
五、幾點啟示
從歐洲古典音樂民族特性的分析研究中可得到幾點啟示。
1.大凡有成就、受世界各國人民喜愛的音樂家,可以說都是民族音樂家。他們的作品都具有「只有民族
的,才是世界的。」(趙fēng@①教授語)重要特徵。世界各國專業音樂創作,盡管其音樂中心特徵有所
不同,但在音樂創作中,將民族性作為共同追求的藝術目標這一點毫無例外。正如里姆斯基·柯薩科夫所說:
「沒有民族性的音樂是不存在的。實際上一般認為是全人類的音樂都是具有民族性的。」
2.加強歐洲音樂文化及世界音樂文化的學習,重視多元化音樂教育的全球意義,為中國民族音樂走向世
界鋪路墊石作出貢獻。「歐洲音樂中心論」在我國音樂界,尤其在專業音樂教育圈內影響較深,應花大力氣進
行批判、轉變觀念,正確處理好中西音樂關系。在師范音樂教育中,筆者認為在加強民族音樂教育的同時,還
應加強歐洲及世界音樂文化的學習與研究。最近一位美國音樂教育專家來信問到:「聽說中國教育工作者有學
好數理化走遍天下的觀念,現在是否有學好世界音樂文化為走向世界做准備?是否認為這是未來的必定趨勢?
」(《音樂研究》93年第一期29頁)我們應充分認識到重視多元化音樂教育的全球意義,應該看到幾十年
來西方音樂理論、技法、教育體系對我國民族音樂的發展所起的全面而積極的影響。要防止在批判「歐洲音樂
中心論」,加強民族音樂教育的同時,一種矛盾掩蓋另一種矛盾,一種傾向掩蓋另一種傾向。學習研究歐洲及
世界各國音樂理論、表現手法技能技巧、創作中的經驗教訓,目的在於發展我們的民族音樂,為使中國民族音
樂進一步走向世界打好基礎。
3.改革外國音樂史教學,在忠實於史實的前提下,從教材到講授應突出愛國主義、人民性、民主性、民
族特徵主旋律。目前外國音樂史教學問題不少,使用教材多為進口教材,內容繁瑣,面面俱到,重點不夠突出
;觀點有些陳舊,甚至有不少唯心主義觀點,宣揚資產階級天才觀、英雄造時勢、個人奮斗;在評價音樂家及
作品時有的缺乏馬列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及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不能一分為二,只看到音樂家的歷史貢獻,看不
到歷史的局限性。當務之急,應組織國人編寫觀點新穎、重點突出的西方音樂史教材。教材中應弘揚外國音樂
家反對封建專制統治、反對外族侵略的愛國主義精神;弘揚音樂家熱愛人民、熱愛生活、熱愛民間藝術、繼承
傳統、勇於探索、開拓創新的創造精神。在充分肯定他們的歷史貢獻的同時,也要全面客觀地評價他們的思想
、美學觀點和作品的歷史局限性。
鑒往而知來,歷史是一面鏡子。「洋為中用,古為今用」,立足中國,面向世界;立足於現代,面向未來
。吸收各國優秀音樂傳統,發展我們的民族音樂,讓中國民族音樂進一步走向世界,這就是我們學習的出發點

7. 歐洲古典音樂的感受,200字左右

印象最深的就是當時聽琵琶語的時候
琵琶和平時聽到的管弦樂器還有現代電子樂器不同,一勾一挑,輕輕一挑,挑動心弦。
那天正在看《樂醫》,聽到這個琵琶語的時候,就彷彿看到了知之,看到了那滴入湖心的純澈的淚,看到知之第一次摸到琴,輕輕一碰到琴弦,心都碎了的樣子。
其實很多時候音樂和文是分不開的。很多年後的今天,只要一聽到琵琶語,還是會想到知之的那份干凈清澈的情,
因為當時聽到這曲子的時候確實感動了,所以現在一想起來,那曲音還會縈系在心間 最近很喜歡聽Celine Dion的歌曲.她的嗓音和Mariah Carey ,Whitney Houston這樣的黑色嗓音有很大的不一樣,做為白人歌手,她的嗓音已經相當出色了,甚至可以用登峰造極來形容也不為過.她的嗓音時而纏綿,時而清亮,聽著絕對是一種享受.我在以前的樂評里曾經說過,Celine的嗓音應該是屬於秋天的,干凈,明亮.
我比較喜歡的,就是這首When I Need You,在這首歌里.我們可以領略到Celine的從纏綿到高亢,從溫柔到激昂的變化.歌詞也寫得很美.我是很喜歡在晚上的時候聽Celine用她略帶法語腔調的英語來演繹情歌的.
當我需要你的時候,很簡單的一首歌,Celine卻賦予了它全新的含義,它不僅僅是局限於簡單的男歡女愛,它是一種渴望,一種呼喚,一種無奈,還有就是一種自然而然.It's not easy when the road is your driver.我是很喜歡這句話的.兩個人有了太多的東西在肩上,有太多的事情要去做,但是承諾對方,總會一天,我會為了你停留的.But you know I won't be traveling a lifetime.漂泊,行走,還是停留,在很多人的心裡,恐怕都有一盞天平,什麼時候,我得繼續上路,什麼時候,我卻要停留,道理很簡單,也許就是一些沖動,或者,就是為了某個人.
心裡距離有多遠,Celine說,It's only a heart beat away ,當我想念你的時候,當我需要你的時候,能夠做的,就是Just close my eyes and I'm with you.即使漂泊,即使流浪,即使在外行走,想念隨時都會發生,當它發生的時候,可以獨自流淚,可以聲嘶力竭,也可以閉上眼睛感受,也許你最愛的那個人從來就沒有走遠,永遠在那個只有你們才知道的地方等你,於是,放棄漂泊,放棄流浪,原因很簡單,一切都是因為When I Need You .

閱讀全文

與法國古典音樂效果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8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3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1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1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6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8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8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2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6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0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1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4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0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9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