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法國戴高樂與德國哪個總統和解

法國戴高樂與德國哪個總統和解

發布時間:2022-07-14 09:01:48

㈠ 法國和德國兩個有世仇的國家,為什麼後來會合作

到目前為止,盡管歐盟出現了英國脫歐這樣的挫折,但是歐盟的整體發展趨勢還是不錯的,仍熱是世界上聯合程度最高的區域性組織。歐盟在法國和德國兩架馬車的帶動下,整體發展形勢還是比較好的,法德是歐盟的大腦和中堅。不看歷史的人們絕不會想到歷史上法德是世仇,戰爭恩怨持續了幾百年。

1944年,以美國和蘇聯為首的大國,根據自己的意識形態、價值觀和利益考量將世界分為了兩半,整個歐洲成為了一片廢墟,如果德國和法國想要重振歐洲雄風,二者必須聯合起來,否則就會成為被美國或者被蘇聯凌辱的對象。冷戰的形勢迫使他們必須走到一起。為了解決兩國最為重要 的爭端邊境煤鐵資源問題,他們建立了一個超越國家主權的經濟結構煤鋼共同體,運行很完美,為之後兩國經濟的進一步深入和全面合作奠定了基礎,這就是有名的舒曼計劃。法國外長舒曼因很好地化解德法矛盾使歐洲聯合起來而被稱之為歐洲聯盟之父。現在的歐盟就是在煤鋼共同體的基礎上,逐步擴大、聯合壯大起來的。

㈡ 戴高樂處理德國問題主張有哪些

法德化敵為友對世人的啟示

一對老冤家

法德可謂世仇宿敵。且不說高盧人與日耳曼人上千年的敵對、廝殺,僅從1792年普魯士大舉入侵法國、干涉法國大革命算起,150多年間,法德多次兵戎相見。特別是1870年普法戰爭和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兩國在70年間三次大規模交戰,法國蒙受深重災難。因此,防止德國東山再起危害自身安全,是法國的傳統國策,是法國外交壓倒一切的頭等大事。

化敵為友的嶄新一頁

1950年,法國外長舒曼提出法德煤鋼聯營的"舒曼計劃",在一個超國家權力機構管理下,將這兩個國民經濟的關鍵部門實現融合,從而使法德之間的戰爭"不僅在思想上是不可想像的,而且在物質上也是不可能的"。法國開始改變傳統的對德敵對政策,邁出了在西歐聯合的框架內實現法德和解的第一步。德國方面也顯示善意。聯邦德國首任總理阿登納在1949年11月發表"破冰解凍"談話,強調法德"世紀夙怨"已不合時宜,"我決心要以德法關系作為我的政策的一個基點"。阿登納欣然接受"舒曼計劃",強調煤鋼聯營的建立將"庄嚴地和最終地結束兩國人民過去由於互不信任、競爭和利己主義所造成的彼此一再兵戎相見的狀態"。

1958年9月,法國總理戴高樂與聯邦德國總理阿登納首次會面,以兩國首腦會晤的形式正式確認法德歷史性和解。會談公報宣布:法德"必須永遠消除以往的敵意",強調法德合作是"歐洲建設"的基礎。兩位首腦還決定,兩國在所有領域建立合作關系,兩人之間保持密切接觸。這次會晤揭開了法德關系史上化敵為友的嶄新一頁。

長期合作固定化

1962年7月,阿登納總理對法國進行首次正式訪問。同年11月,戴高樂正式訪問聯邦德國,受到幾十萬德國人的熱烈歡迎。這兩次訪問在兩國人民中間彰顯了法德超越歷史恩怨、化世仇為友邦的戲劇性變化。

l 963年1月22日,《法德友好合作條約》在愛麗舍宮簽字,將法德全面和解與合作以條約形式固定下來。條約規劃了兩國在外交、防務、經濟、科技、教育等領域的廣泛合作與協調的框架和發展方向,特別是外交政策的協調。"兩國政府在就所有重大外交政策問題,首先是有關共同利益的問題,採取任何決定前,應進行協商,以盡可能採取相似的立場。"條約還建立一整套多層次、多領域的協調與合作機制,以確保友好合作條款的落實和長期合作固定化。兩國首腦原則上至少每年會晤一次;三軍參謀長或其代表至少每月會晤一次;青年部長至少每兩個月會晤一次。

西歐聯合的基礎和動力

二次大戰後短短十多年,法德從世仇宿敵變為盟國友邦,是國際形勢和兩國根本利益決定的。戰後世界和歐洲格局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歐洲不再是"世界權力中心",代之而起的是美蘇爭霸世界的兩極格局;歐洲列強爭霸的局面也為東西方兩個集團--北約華約對立所取代。法德成為同一集團中的二流成員,再沒有理由相互敵對。法國防務安全的主要對象從德國轉向前蘇聯。德國不再是法國的前沿,而成為法國安全的屏障。德國一分為二,給法國推行法德和解政策提供了現實的基礎。

推進西歐聯合的共同利益是促使法德和解合作的重要因素。面對美蘇雙重霸權,被戰爭削弱了的任何一個歐洲國家都無法單獨在世界政治、經濟中起一流作用,只有西歐國家聯成一體,方能重新在新的世界格局中佔有一席之地。西歐聯合符合法德兩國的根本利益。法德和則兩利,斗則兩傷。法德和解合作是西歐聯合的必要條件。"法德軸心"成為西歐聯合的基礎和動力。

戴高樂和阿蹬納聯手採取的歷史性步驟在他們身後產生了重大而持久的影響。40多年來,法德兩國在各個領域的合作不斷擴大和深化,范圍擴及一系列重大國際問題;兩國戰略協調和防務合作的進展則是法德關系的重大突破。1982年1 O月,兩國首腦決定成立由外長和國防部長組成的法德安全與防務委員會,作為戰略協調的制度化機構。l 988年1月,進而升格為法德安全與防務理事會,從最高層推動兩國防務合作。理事會由兩國首腦、外長、國防部長組成,三軍參謀長列席,每年至少會晤兩次。"法德軸心"發展成為某種"聯盟中的聯盟"。這一年,兩國組建了法德混合旅。,這是西歐國家在北約以外建立的第一支聯合部隊,被稱為歐洲獨立防務的"胚芽"。1992年,法德又在混合旅的基礎上擴建"歐洲軍團"。兩國混合部隊中的德國士兵甚至出現在法國國慶閱兵的行列之中。與1940年6月14日希特勒德國的鐵蹄蹂躪巴黎的情景相比照,法德關系發生了何等驚人的變化。

法德關系與西歐聯合密不可分,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法德軸心"對西歐聯合的方向、速度、深度、廣度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反過來,西歐聯合的進展又鞏固和加強法德合作關系。

對世人的有益啟迪

法德化世仇宿敵為盟國友邦,是歐洲歷史上的重大事件。法德和解、合作、互利、雙贏,給人們以有益的啟迪。

(一)法德雙方從全局和戰略高度把握兩國關系的方向,順應世界和歐洲格局的根本性變化,捐棄世仇夙怨,改變"你得我失"的傳統安全觀和傳統的敵對政策,開創和解、合作、雙贏的新局面。特別是,雙方以西歐聯合作為各自根本利益的匯合點,超越雙邊利害關系的狹隘圈子,在西歐聯合的廣闊天地間實現合作雙贏。

(二)認真對待彼此的關切,維護友好合作大局。法國對德國潛在的侵略擴張威脅心有疑慮,要求德國承認戰後劃定的歐洲邊界不可變更。聯邦德國通過雙邊條約和國際協定鄭重確認戰後德國邊界、包括東部德國一波蘭的奧得一尼斯河邊界的不可變更性,以示摒棄復仇主義和領土野心。德國重新統一是德國的核心利益,法國雖然更願意兩德維持現狀,但仍原則上支持德國統一大業,對德國重新統一沒有阻撓。

(三)正確對待和妥善處理歷史問題。德國領導人明確承認發動侵略戰爭的罪責,一再反省謝罪。早在l 95 1年,阿登納就公開申明,納粹德國"犯下難以形容的罪行",德國為發動侵略戰爭的後果"全面承擔責任"。1970年,勃蘭特總理在華沙猶太人受害者紀念碑前雙膝跪地,在全世界面前沉痛謝罪。德國認罪謝罪還見諸實際行動。德國對陸續追捕歸案的納粹罪犯一一繩之以法;堅決取締新納粹組織,打擊新納粹活動。教育青年一代面對歷史真相,以史為鑒;教育部門明確規定,學校教育中應積極抵制對希特勒德國所犯罪行的掩飾和贊揚。德國政府還向納粹罪行的受害者,特別是猶太人進行賠償。

(四)兩國最高層作出政治決斷,從上而下實現全面和解。戴高樂和阿登納是法德和解合作的設計師和建築師,從1958年9月14日兩人首次會晤到1963年10月阿登納去職,雙方會晤達15次之多,會談lOO多小時,書信往來40餘件。可以說,法德消弭敵意,走和解、合作、雙贏之路,是戴高樂和阿登納的政治智慧的結晶。

(五)建立一整套比較完善的多層次、多領域、強制性的協商合作機制。這是國際關系史上的首創之舉。法德歷史恩怨、現實矛盾盤根錯節,決非一、二次首腦會晤所能解決,也不是一紙聲明或友好條約所能一勞永逸地消除的。法德友好合作條約之所以能落到實處,雙方友好合作之所以能持續深化擴大,在相當大程度上得益於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定期協商合作機制。這種強制性機制使雙方得以及時溝通,化解可能出現的分歧和沖突;得以不斷推出適應形勢的新合作舉措;保證兩國和解、合作大局不致因首腦易人、政府更迭而波動。

40多年過去了。歷經國際風雲變幻和歐洲格局的重大變動,法德友好合作關系依然充滿活力,造福歐洲,造福法德兩國人民。

㈢ 二戰後的法德為什麼可以和解


1、為了共同的利益。法德兩國和好有利於建設國家,發展經濟。
2、有卓越的領導人領導,特別是法國總統戴高樂,沒有重蹈一戰後法國政府全力打壓德國的錯誤,對德國採取了寬容的政策,為爭取法德和解鋪平了道路。
3、歐洲意識的萌發。此前,對歐洲人來說,歐洲就是整個世界。但是兩次大戰,特別是二戰以後,讓歐洲人認識到了歐洲以外的力量,特別是美國對世界的巨大影響。為了對抗這種影響,維護自身利益,戴高樂總統提出了要建立「以法德為核心的歐洲人的歐洲」,堪稱「歐洲人」意識的起點。

㈣ 1940年6月,法國投降後,在國外領導法國抵抗力量繼續抗擊德國侵略者的是

僅從本題答題技巧來說,重點在「國外」兩個字,毫無疑問的是戴高樂將軍,也是後來第五共和國的總統;戴高樂在德國法西斯攻佔法國後,流亡國外,繼續組織抵抗,並得到丘吉爾首相等主要領導人的支持,盟軍反攻後,戴高樂作為領導人率軍打回巴黎接見了人民並檢閱軍隊;貝當為國內傀儡政府,先投降希特勒,後被盟國收服,最終與戴高樂和解,無大貢獻!

㈤ 法德和解歷史進程

實際點說,二戰後是美蘇二分天下,法德為求自保,自然要合作!

㈥ 二戰後,法德這兩個世仇國家是如何和解的

  1. 有兩個偉大大度的國家領導人,阿登納和戴高樂。

  2. 都面臨嚴重的戰後經濟恢復,馬歇爾計劃把歐洲的戰後恢復連為一體,法德都離不開。

  3. 有了共同的敵人,蘇聯及華約集團。

  4. 北約的成立使成員國防務一體化,而德法又都是北約最重要的成員。

    阿登納和戴高樂這兩位極有遠見的領導人起的作用最為明顯,有阿登納這樣的賢者領導戰後西德,是德國之福,他不僅積極推進西德的民主化,也大力推進德國溶入戰後西方社會,積極改善和法國關系。

    歷史的進程中,往往一些有遠見的領導人起到關鍵作用,德法有阿登納和戴高樂,是推動兩國和解的極重要因素。又如;同在北約陣營的希臘和土耳其,一直是世仇,卻無任何和解。

閱讀全文

與法國戴高樂與德國哪個總統和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8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3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1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0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6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8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8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2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6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0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1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4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9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9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