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一千年前的法國是什麼時代

一千年前的法國是什麼時代

發布時間:2022-07-15 01:08:39

㈠ 法國歷史上的王朝順序是什麼

是墨洛溫王朝,加洛林王朝,卡佩直系王瓦洛亞直系王朝,瓦洛亞奧爾良王朝,瓦洛亞昂古萊姆王朝,波旁王朝,波旁直系王朝,復辟波旁直系王朝。

法國王朝的世系從墨洛溫王朝(481-751)開始,包括加洛林王朝(751-987),卡佩王朝(987-1328),瓦盧瓦王朝(1328-1589),波旁王朝(1589-1792),以波旁王朝(又稱復辟王朝,1814 -1830)被推翻而結束。

西元476年,西羅馬帝國灰飛煙滅。 當時在歐洲大陸上,曾被羅馬人稱為「蠻族」的各日耳曼部落,紛紛在羅馬帝國故土上建立自己的王國。 其中最強大的法蘭克人,便在羅馬人稱為高盧行省的地方上建立了法蘭克王國。

但要注意的是,法蘭克並不等於法蘭西。說白一點,法蘭克人其實是現代法國人、德國人和義大利人的共同祖先。

他們曾經在中世紀前期建立起一個強大的帝國,幅員遼闊。 當8世紀傳位至查理一世時,法蘭克王國達至極盛,橫跨了今天的法國、德國和北義大利大部分地區。 查理一世是名副其實的「號令天下」,其他日耳曼王國君主完全不能比擬。

不過就在他死後不久,法蘭克王國便分裂了。 他的三個孫子互相爭權奪利,內戰隨即爆發。後來,在西元887年,他們達成和解,同意瓜分這個廣大王國。

於是,法蘭克王國便正式分裂為三個獨立國家:西法蘭克王國、東法蘭克王國及中法蘭克王國。而當中的西法蘭克王國,才是今天我們認識的法國的雛形。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法國王朝

㈡ 法蘭西共和國史(從第一到現在的)

1792年9月22日,正式宣告成立法蘭西共和國(史稱「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共和國成立鼓舞了人心,不久法軍便把普奧入侵軍全部趕出了法國境內。共和國的建立,標志著一千年的封建君主專制被推翻,也標志著自巴黎第一次武裝起義勝利後三年的君主立憲政體的結束。當然,共和國的建立也引起歐洲各國統治集團的恐慌,以英國為主組織了一次又一次的反法同盟。

1789年到1794年的法國大革命是世界歷史上最大的、也是最為徹底的一次資產階級革命。它不僅推翻了法國封建專制制度,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而且震撼了整個歐洲的封建制度,也鼓舞了拉丁美洲的民族獨立運動。1792年9月22日法蘭西共和國的誕生和吉倫特派統治的建立,是這場大革命中的重大事件和重要階段,也是法國大革命深入和發展的必然產物。

1792年4月反法戰爭開始後,法軍節節敗退。法國人肩緊急行動起來,各地紛紛成立義勇軍,開赴前線。8月10日,巴黎人民再次起義,沖進王宮,囚禁了國王,推翻了君主政體,結束了3年來君主立憲派的統治。9月20日,法國軍隊在凡爾登附近兩次打退普魯士軍隊的進攻,取得了法國反對外國武裝干涉的第一次勝利。幾天後,法軍開始反攻,最終把敵人趕出法國領土,法國革命得救了。

9月21日,在全國選舉中產生的國民公會在巴黎開幕。在國民公會中,吉倫特派由於得票最多而占優勢,從此,法國開始了資產階級共和派——吉他特派的統治時期。國民公會通過了《廢除君主政體案》。9月22日,又通過了成立共和國的決定,這個共和國史稱「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國民公會還公布了革向歷法,以9月22日為新紀元的開始,1792年為共和元年。

1804年,拿破崙·波拿史稱帝,法蘭西第一共和國被法蘭西第一帝國代替。

法蘭西第二共和國
1848年法國二月革命建立的資產階級共和國。1792 ~1804年法國曾建立共和國,史稱第一共和國,故稱1848 年建立的共和國為第二共和國。 1848年的二月革命推翻七月王朝,成立臨時政府。2 月25日共和國宣布成立。4月23日選舉制憲議會,這是法 國歷史上一個由男性公民直接普選產生的議會,溫和共和派佔多數。5月9日成立執行委員會代替臨時政府。6 月22日執行委員會下令解散國家工場,引起工人不滿,23 日工人起義。24日l.-e.卡芬雅克將軍被授予獨裁權,殘酷鎮壓起義。卡芬雅克於28日擔任共和國的行政首腦。

11月,制憲議會制定共和國憲法,確立立法和行政分立原則。由750名議員組成立法議會,任期3年。總統 任期4年,掌管行政權,任免部長與頒布法律,支配武裝力量,但不親自指揮部隊,也無權解散或延長議會。議會和總統皆由男性公民直接普選產生。參政院由議會任命,它預先審定政府的法案,並監督行政機構。12月10 日,路易·拿破崙·波拿巴(見拿破崙三世)當選總統。 1849年 5月13日選舉立法議會,以保王派和天主教教士為核心的秩序黨獲多數席位。憲法規定總統不能直接連任,波拿巴要求修改憲法,立法議會多數反對。波拿巴於1851年12月 2日發動政變,解散議會,建立專政體制。 1852年12月 2日宣布成立帝國,波拿巴被封為皇帝,稱拿破崙三世。第二共和國告終。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1870~1940)
French Third Republic
1870年9月4日巴黎革命推翻法蘭西第二帝國後建立共和國。史稱第三共和國。新政權開始時,由資產階級共和派與保王派聯合組成國防政府,1871年1月28日國防政府與德意志帝國簽訂停戰協定。2月選出由保王黨人占絕大多數的國民議會,L.-A.梯也爾被選為政府首腦,後任總統,他與德國正式簽訂了《法蘭克福條約》,並聯合德國鎮壓了巴黎公社起義。

梯也爾力圖建立保守共和國,但遭保王派與共和派的反對 ,1873年5月 ,梯也爾被迫辭職,極端保王派人M.-E.-P.-M.de麥克-馬洪當選總統。右翼勢力繼續加強,建立合乎天主教規范的「道德秩序」。正統派與奧爾良派加緊勾結,圖謀恢復王朝體制,以L.甘必大為首的共和派為確立共和制進行長期而激烈的斗爭。國民議會終於通過1875年憲法,以法律的形式肯定共和制,在 1876 年眾議院選舉和1879年1月參議院選舉中,共和派取得穩定多數,在人民群眾支持下,甘必大迫使麥克-馬洪辭職,共和派F.-P.-J.格雷維當選總統,終於確立共和派的共和國。
共和派分為溫和與激進兩派,從格雷維當選總統到19世紀末,為溫和派執政時期。他們進行一系列改革:實行世俗的義務免費教育,宣布新聞自由與組織工會自由,以及大赦巴黎公社人員等。普法戰爭後,法國的經濟發展相對緩慢,工業產量居世界第四位,但金融資本的增長迅速,80年代法國繼續對外進行殖民擴張,在非洲、印度支那、中國等地發動侵略戰爭,其中有1883~1885 年的中法戰爭和1900年的八國聯軍掠奪土地和資源。到1899年,法國已成為僅次於英國的第二殖民帝國。80~90年代,法國相繼出現布朗熱事件、巴拿馬丑聞和德雷福斯案件,溫和派威信掃地,被迫下野。
1899~1914年為激進派執政時期,法國資本主義已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壟斷組織迅速發展,金融資本高度集中。1914年前,法國資本輸出僅次於英國,佔世界第二位,其資本輸出主要採取高利貸形式,V.I.列寧稱之為高利貸帝國主義。
激進派反對教會干預政治,1905年通過《政教分離法》。激進派多次鎮壓工人運動。對外繼續進行侵略擴張,准備戰爭,先後與俄國、英國結盟,成立法、英、俄協約國,以對抗德、意、奧三國同盟。1913年R.普恩加萊當選總統後,繼續擴軍備戰,企圖重新瓜分世界。1914年8月3日,德國向法國宣戰,法國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大戰開始後,法國成為西線的主要戰場。1917年11月,激進派G.克列蒙梭再度執政,動員一切力量進行戰爭。1918年9月,F.福煦率領盟軍對德國發起總攻擊。11月11日,雙方在貢比涅附近的雷東車站簽署停戰協定。1919年1~6月,召開巴黎和會,簽訂凡爾賽和約。
戰後,克列蒙梭政府和國民聯盟右派內閣的反動政策引起廣大人民的憤慨和反抗。20年代中期由社會黨等組成左翼聯盟內閣,執行民主主義的改良政策。後來,普恩加萊又重組國民聯盟內閣,整頓財政,穩定法郎幣值,使經濟得到較快發展,政局亦漸趨穩定。但法國於1930年底陷入嚴重的經濟危機,法西斯勢力趁機抬頭。1934年2月6日,右翼分子和法西斯組織火十字團在巴黎發動騷亂,包圍波旁宮,企圖推翻議會。1936年,由共產黨、社會黨、激進社會黨等黨派團體組成人民陣線。同年6月,L.布魯姆組成第一屆人民陣線政府,簽訂了馬蒂尼翁協定,實施一系列社會改革。1937年2月,布魯姆宣布「暫停」實施人民陣線綱領。1938年,由於激進社會黨退出,人民陣線瓦解。此後,達拉第政府對內執行反動政策,對外依靠英國,推行縱容德國侵略的綏靖政策,簽訂了慕尼黑協定。
1939年9月1日,德軍侵犯波蘭。3日 ,法國向德國宣戰,實際是宣而不戰,史稱奇怪戰爭。1940年5月10日,德軍在西線全面進攻,突破色當防線,法軍節節敗退,不久巴黎陷落。6月22日簽訂停戰協定,法國投降 ,成立維希政府,第三共和國宣告終結。

㈢ 法蘭西帝國最輝煌的時候是什麼時候

法蘭西共和國(簡稱「法國」(France),是一個本土位於西歐的半總統共和制國家,海外領土包括南美洲和南太平洋的一些地區.法國從中世紀末期開始成為歐洲大國之一,於17-18世紀路易十四統治時達到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在1789年爆發法國大革命之後,推翻君主專制政體,先後經歷兩次帝國和三次共和國,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到巔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法國是當時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殖民地面積等於本土的20倍,成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二戰後,建立法蘭西第四共和國,1958年被夏爾·戴高樂建立的第五共和國所取代。

在路易-波拿巴稱帝後,他為了鞏固帝位也不惜斬除異己,一時間專制政體呼之欲出。在路易-波拿巴鞏固統治後,他便大力推行海外侵略、奪取殖民地的對外政策。同時,在他統治下的法國,先後在歐洲發動了數場大大小小的戰爭,其目的就是為了提高法國的國際地位,重新奪回它在歐洲大陸的優勢。19世紀60年代初,拿破崙三世治下的第二帝國抵達發展的頂點,法蘭西帝國重現輝煌的跡象。

㈣ 法國歷史

法國歷史並非一言一語以敝之,謹在此推薦一兩本書共,望對閣下有助:
陳文海《法國史》

㈤ 法國的歷史簡介是什麼

我正在學中世紀史,法蘭西源自法蘭克王國,由墨洛溫家族的克羅維在481年建立法蘭克王國,墨洛溫王朝開始(481-751年)。732年宮相查理·馬特進行采邑制改革,使得宮相家族日益顯赫。

其子矮子丕平751年在蘇瓦松貴族會議上經過公認成為國王,建立加洛林王朝(751-987年)。768年法蘭西歷史上著名的國王查理曼即位為皇帝。

843年查理大帝之子為爭奪王國地盤而簽署《凡爾登條約》,規定日爾曼路易得到萊茵河右岸地區和巴伐利亞,是以後的神聖羅馬帝國的疆域基礎;禿頭查理得到法蘭克王國左邊大部分地區,是今天法國領土的基礎;

長子羅退爾得到中部狹長地帶,是以後的義大利以及教皇國的領土。

㈥ 法國和德國的前身是哪個封建王國

法國和德國前身是法蘭克王國。法蘭克王國,是由日耳曼人的一支法蘭克人在西歐建立的封建王國,分為墨洛溫王朝和加洛林王朝,加洛林王朝全盛時期稱「查理曼帝國」。
法蘭克人是日耳曼人中一支強大的部落,3世紀南遷進入高盧(今法國南部)東北,定居於萊茵河下游地區,處於原始氏族部落社會階段。西羅馬帝國開始瓦解時,法蘭克人乘機擴展地盤。481年,克洛維繼部落酋長後,開始全力擴張,戰勝了匈人,柔然人(阿瓦爾人)和日耳曼部落等法蘭克其他勢力。486年擊潰西羅馬帝國在高盧的殘余勢力,佔領高盧地區,建立了墨洛溫王朝,以巴黎為都。751年,宮相矮子丕平篡奪王位,開始加洛林王朝的統治。丕平之子查理在位時大規模向外擴張。公元800年查理加冕稱帝,成為查理曼帝國。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德國和法國這對鄰居很不友好,經常打仗。其實,法國和德國原來屬於同一個國家,但是後來分家了。那麼,德國和法國為啥分家呢?

法蘭克王國

要說清楚這個問題,就要從法蘭克王國說起。

在古老的歐洲,有一個叫做日耳曼的民族。這個民族與凱爾特人、斯拉夫人,曾經被羅馬稱為歐洲的三大蠻族。在日耳曼民族中有一支叫做法蘭克的部落 ,西羅馬帝國開始瓦解時,法蘭克人勢力逐步擴大。 481 年,克洛維繼任部落酋長後,開始全力擴張,戰勝了匈人,柔然人和日耳曼部落。

當時,歐洲大部分領土還屬於西羅馬帝國的殖民地,帝國統治者與法蘭克部落進行了持續的征戰。486 年,法蘭克部落擊潰了西羅馬帝國在高盧的殘余勢力,佔領高盧地區,建立了法蘭克王國。後來的751年,大臣矮子丕平篡奪王位,不過繼續延續法蘭克的稱號。到公元800年, 丕平之子查理在位時大規模向外擴張。

查理大帝

在世界歷史上,查理大帝的名氣很大,不過這種名氣是靠打仗樹立的。根據資料記載,查理大帝在世的時候,他發動了53次戰役。東征西討,把疆域幾乎擴大了一倍,其版圖包括今法、德、荷、比、奧、義大利和西班牙的一部分,因此在法蘭克的歷史上被稱為查理曼,即查理大帝之意。

那個時候,不但德國和法國屬於一個國家,就連荷蘭、比利時、奧地利、義大利都屬於法蘭西帝國的領土。國土面積雖然增大了,但是也為滅亡買下了禍根,因為語言、經濟發展不同,內部矛盾和沖突非常大。

查理死後,兒子虔誠者路易繼承王位。虔誠者路易死後,三個兒子洛塔爾,路易,禿頭查理繼承國土。這一點,歐洲國家就不如中國帝王聰明,繼承皇位的只有一個人。因為三個人繼位,他們開始互相征戰,導致法蘭克帝國內亂連綿。那時的法蘭克,就像中國南北朝時的十六國和唐末五代十國一樣,征戰不斷。

日耳曼武士

哥三個以及哥三個後人,打來打去,感覺沒意思了,就坐在一起談判,重新劃定地盤。這樣,在843年簽訂了凡爾登條約,三分帝國,法蘭克帝國結束,再也沒有重新統一過。

此後,法蘭克帝國分成了西、東、中三部分。西法蘭克王國逐步演變成法國,東法蘭克王國逐步演變成德國、奧地利、瑞士,而中法蘭克帝國逐步演變成了義大利。

法蘭克帝國為啥滅亡呢?主要原因有4點。1、這個帝國是靠武力來實現統一的,缺少文化傳承。在意識形態領域內,帝國皇帝加冕時,需要羅馬教皇認可。國家奉行的是宗教制度,而無論查理還是繼承者,都沒有自己的意識形態指導方針。所以,在帝國繼承皇帝,缺少強大的武力支撐時,勢必遭到國內居民的反抗。2、法蘭地帝國實行分封制度,武力奪來的國土分封給部下,部下再將土地分封給部下,這種分封制度,勢必埋下割據的禍根。3、語言不通,國內居民之間交流困難。4、在繼承方式上,法蘭克帝國實行多子繼承製,這種制度勢必會造成內戰不斷。

㈦ 法國在1900年時的全稱是什麼

法國在1900年時的全稱是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法語:La Troisième République),國號為法蘭西共和國(République Française),是在1870年至1940年統治法國的共和政府。共和國採用議會民主模式並在1870年9月4日成立。共和國在第二帝國因普法戰爭的失敗而倒台、巴黎公社被成功鎮壓後而建立。一直到1940年時,因為納粹德國入侵法國而垮台。第三共和國雖然從未被認為能長期執政,但意外地是法國第一個長久而穩定的共和國,並贏得法國人對共和政體的支持。

㈧ 法國在1800年至1900年當中的歷史背景是什麼

法國在1800年至1900年當中初期是法國大革命,中期是歐洲革命與巴黎公社以及第二次工業革命。
法國大革命,法國特定歷史時期,是1789年在法國爆發的革命,統治法國多個世紀的君主制在三年內土崩瓦解。法國在這段時期經歷著一個史詩式的轉變:過往的貴族和宗教特權不斷受到自由主義政治組織及上街抗議的民眾的沖擊,舊的觀念逐漸被全新的天賦人權、三權分立等的民主思想所取代。對法國大革命結束的時間,世界史學界看法眾多,難成共識。在中國,以熱月政變作為大革命結束標志比較普遍。
1794年7月27日,熱月政變推翻了雅各賓派的統治,宣告了法國大革命中市民革命的結束。1830年7月巴黎人民發動七月革命,建立了以路易·菲利浦為首的七月王朝,至此法國大革命才徹底結束。在政變中建立了以熱月黨人為代表的政權。法國歷史進入維護大革命成果時期。
法國二月革命是1848年歐洲的革命浪潮的重要部分之一,法國人民面對奧爾良王朝的失政,成功推翻當時的法國國王路易·菲利普,鼓勵歐洲其他地區的革命運動,令十九世紀時由奧地利帝國首相梅特涅組織的反動機制受到進一步打擊。
1848年12月,將近半個世紀前叱吒風雲的法國皇帝--拿破崙·波拿巴的侄子,路易-拿破崙·波拿巴當選共和國總統。僅僅四年後,波拿巴王朝復辟,共和國總統搖身變成了拿破崙三世。法蘭西第二共和國就此退出歷史舞台,法蘭西帝國迎來了他的最後一位皇帝。
巴黎公社,是一個在1871年3月18日(正式成立的日期為同年的3月28日)到5月28日期間短暫地統治巴黎的政府。由於評價者意識形態的不同,對它的描述也存在很大分歧,有人認為它是無政府主義;也有人認為它是社會主義的早期實驗;更有被認為標志當代世界政治左翼運動崛起光輝起始里程碑,影響廣大深遠。馬克思認為它是對他的共產主義理論的一個有力證明,而俄羅斯無政府主義之父巴枯寧則對此持反對意見,因為它既沒有依賴於一個先鋒隊,也沒有掌控國家或者企圖建立一個新的革命政府,所以它實際上還是無政府主義。
第二次工業革命,1870年以後,科學技術的發展突飛猛進,各種新技術、新發明層出不窮,並被迅速應用於工業生產,大大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經過一個世紀的艱難革命,法國成為世界強國之一,並與英國聯手。但也和德國成為世仇。

㈨ 1853的法國時代背景是什麼法國當時處於一個什麼時期社會環境怎麼樣

1852年11月,拿破崙·波拿巴的侄子路易-拿破崙尊自己為「拿破崙三世」。12月,登基稱帝,法蘭西第二帝國成立。1853年,與西班牙貴族小姐歐仁妮結婚。1854年,聯合英國對俄國宣戰,克里米亞戰爭開始。

閱讀全文

與一千年前的法國是什麼時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8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3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1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0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6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8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8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2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6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0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1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4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9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9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