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法布爾在法國文學界曾冠以什麼的稱號
法布爾在法國文學界被稱為「昆蟲界的荷馬」、「昆蟲界的維吉爾」。
1、法布爾簡介
讓·亨利·卡西米爾·法布爾(Jean-Henri Casimir Fabre )(1823--1915),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文學家、昆蟲類科學家。被世人稱為「昆蟲界的荷馬」(相傳荷馬為古代希臘兩部著名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的作者),昆蟲界的「維吉爾」。他用水彩繪畫的700多幅真菌圖,深受普羅旺斯詩人米斯特拉爾的贊賞及喜愛。他也為漂染業作出貢獻,曾獲得三項有關茜素的專利權。
2、法布爾代表作
1880年《昆蟲記》問世。
《昆蟲記》又譯為《昆蟲世界》、《昆蟲的史詩》(花城出版社1996年版)、《昆蟲物語》、《昆蟲學札記》(法語名稱是《Souvenirs entomologiques》,英文名稱是《The Records About Insects》),被稱之為「昆蟲世界的維吉爾」與「昆蟲的史詩」。副標題為「對昆蟲本能及其習俗的研究」。它除了真實地記錄昆蟲的生活,還透過昆蟲生活折射出人類的世界。
論文:《關於蘭科植物節結的研究》和《關於再生器官的解剖學研究及多足綱動物發育的研究》《節腹泥蜂習俗觀察記》
《昆蟲記》共十卷,每卷由若干章節組成,絕大部分完成於荒石園。1878年第一卷發行,此後大約每三年發行一卷。
魯迅先生曾將《昆蟲的故事》稱為「講昆蟲的故事」「講昆蟲的生活」的楷模。
《昆蟲記》被選入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推薦閱讀書目之一。
2. 寓言史上的三座豐碑是什麼
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拉封丹寓言構成了世界寓言作品中最高的三座豐碑,成為全人類的精神財富。
伊索寓言是古希臘民間流傳的諷喻故事,克雷洛夫寓言是俄國文學史上「最人民性的詩人」、「最民族和最通俗」的現實主義文學家,拉封丹寓言被法國文學評論家泰納譽為「法國的荷馬」。
世界最早的寓言集是《伊索寓言》,其它比較著名的寓言集或寓言較集中的作品有《克雷洛夫寓言》、《列那狐的故事》、《拉封丹寓言》、阿拉伯寓言《阿拉伯人和他的駱駝》 等。
寓言的特點
1、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較短小,語言精闢簡練,結構簡單卻極富表現力。
2、鮮明的諷刺性和教育性。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主題思想大多藉此喻彼、借遠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
3、故事情節的虛構性,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
4、常用手法:比喻、誇張、象徵、擬人等。
5、「寓」是「寄託」的意思,即把作者的思想寄寓在一個故事裡,讓人從中領悟到一定的道理,本質上屬於一種類比想的間接表達。
3. 為什麼拉封丹被譽為「法國的荷馬」
讓·德·拉·封丹(Jean de la Fontaine)(1621—1695)是法國古典文學的代表作家之一,著名的寓言詩人。他的作品經後人整理為《拉·封丹寓言》,與古希臘著名寓言詩人伊索的《伊索寓言》及俄國著名作家克雷洛夫所著的《克雷洛夫寓言》並稱為世界三大寓言。主要著作有《寓言詩》《故事詩》《普敘赫和庫比德的愛情》等。他被19世紀法國著名文學評論家泰納譽為「法國的荷馬」。雨果的《巴黎聖母院》以及莫泊桑的《一生》都提到他是法國古典文學作家中著名的詩人。
4. 拉·封丹是哪個國的人與哪三位被稱為世界的四大寓言家
法國。與伊索、克雷洛夫並稱三大寓言家,沒有四大寓言家一說。
1、讓·德·拉·封丹
讓·德·拉·封丹(Jean de la Fontaine,1621年7月8日-1695年4月13日)是法國古典文學的代表作家之一,寓言詩人。
他的作品經後人整理為《拉·封丹寓言》,與古希臘著名寓言詩人伊索的《伊索寓言》及俄國著名作家克雷洛夫所著的《克雷洛夫寓言》並稱為世界三大寓言。主要著作有《寓言詩》《故事詩》《普敘赫和庫比德的愛情》等。
他被19世紀法國著名文學評論家泰納譽為「法國的荷馬」。雨果的《巴黎聖母院》以及莫泊桑的《一生》都提到他是法國古典文學作家中著名的詩人。
2、伊索
伊索(約前620年-前560年),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文學家,與克雷洛夫、拉·封丹和萊辛並稱世界四大寓言家。
他曾可能是衣索比亞人,後做過薩摩斯島雅德蒙家的奴隸,並被轉賣多次,但因知識淵博,聰穎過人,最後獲得自由。
伊索環游世界,為人們講述他的極富哲理的寓言故事,他後來被德爾菲人殺害。
公元前5世紀末,「伊索」這個名字已是古希臘人盡皆知的了,當時的古希臘寓言都歸在他的名下,他創作的寓言深受古希臘人民的喜愛。
現存的《伊索寓言》原名《埃索波斯寓言故事集成》,是後人根據拜占廷僧侶普拉努得斯搜集的寓言,以詩或散文的形式結集。以及人們陸續發現的古希臘寓言及古羅馬寓言匯編而成的,卻統歸在伊索名下了。
3、克雷洛夫
克雷洛夫(1769年2月13日 - 1844年11月21日)享年75歲,來自俄國,是世界著名的寓言家、作家,全名是伊凡·安德列耶維奇·克雷洛夫。代表作有:《大炮和風帆》《鷹與雞》《受寵的象》等等。
(4)被譽為法國的荷馬的是哪個人擴展閱讀:
三大寓言家的寓言著作:
1、《拉·封丹寓言》
《拉·封丹寓言》大多取材於古希臘、羅馬和古印度的寓言,以及中世紀和17世紀的民間故事,成功地塑造了貴族、教士、法官、商人、醫生和農民等典型形象,涉及各個階層和行業,深刻描繪了人間百態,因此是一面生動反映17世紀法國社會生活的鏡子。
一位法國作家曾打過這樣一個美麗的比喻:「拉·封丹的寓言像一籃櫻桃,如果我們要最美的,籃子就空了。」
2、《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相傳為公元前六世紀被釋放的古希臘奴隸伊索所著的寓言集,並加入印度、阿拉伯及基督教故事,共357篇。
《伊索寓言》中收錄有三十多則寓言,內容大多與動物有關。書中講述的故事簡短精練,刻畫出來的形象鮮明生動,每則故事都蘊含哲理,或揭露和批判社會矛盾,或抒發對人生的領悟,或總結日常生活經驗。
該寓言集通過描寫動物之間的關系來表現當時的社會關系,主要是壓迫者和被壓迫者之間的不平等關系。寓言作者譴責當時社會上人壓迫人的現象,號召受欺凌的人團結起來與惡人進行斗爭。
《伊索寓言》對後代歐洲寓言的創作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不僅是西方寓言文學的典範之作,也是世界上傳播最多的經典作品之一。
3、《克雷洛夫寓言》
該書收集了克雷洛夫一生創作的203篇寓言,這些寓言反映的內容主要有三類:揭露沙皇、反映剝削、反映現象。
這些寓言有著極強的人民性和現實性,蘊含著他自己的以及從父輩們那裡一代一代傳下來的全部生活智慧和實際經驗。
他的寓言都以詩體寫成,語言優美、寓意深刻,常借動物和植物的形象,反映廣泛的社會生活,刻畫社會上各種人物的復雜性格,抒發自己的民主思想,具有一種特殊的感染力。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讓·德·拉·封丹
5. 法布爾被譽為
他被譽為「昆蟲界的荷馬,昆蟲界的維吉爾」。法布爾是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動物行為學家、文學家。法布爾晚年時,《昆蟲記》的成功為他贏得了「昆蟲界的荷馬」和「昆蟲界的維吉爾」的美名,他的成就得到了社會的廣泛承認。
6. 法布爾被維克多·雨果稱為(),也被譽為()
法國著名作家雨果稱贊法布爾為「昆蟲世界的荷馬」,昆蟲界的「維吉爾」。
讓·亨利·卡西米爾·法布爾(Jean-Henri Casimir Fabre)(1823-1915),法國著名昆蟲學家,動物行為學家,文學家、昆蟲科學家。被世人稱為「昆蟲界的荷馬(相傳荷馬為古代希臘兩部著名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的作者)」,昆蟲界的「維吉爾」。
讓-亨利·卡西米爾·法布爾【Jean-Henri Casimir Fabre(1823~1915)享年92歲】,他是一個著名的法國昆蟲學家、動物行為學家、作家。被世人稱為「昆蟲界的荷馬」、「昆蟲界的維吉爾」。法布爾出生於法國南部普羅旺斯的聖萊昂的一戶農家。
此後的幾年間,法布爾是在離該村不遠的馬拉瓦爾祖父母家中度過的,當時年幼的他已被鄉間的蝴蝶與螢火蟲這些可愛的昆蟲所吸引。
1857年,他發表了《節腹泥蜂習性觀察記》,這篇論文修正了當時昆蟲學祖師萊昂·杜福爾的錯誤觀點,由此贏得了法蘭西研究院的贊譽,被授予實驗生理學獎。這期間,法布爾還將精力投入到對天然染色劑茜草或茜素的研究中去,當時法國士兵軍褲上的紅色,便來自於茜草的粉末。
1859年,法布爾獲得了此類研究的三項專利。後來,法布爾應公共教育部長維克多·杜盧伊的邀請,負責一個成人夜校的組織與教學工作,但其自由的授課方式引起了某些人的不滿。於是,他辭去了工作,攜全家在奧朗日定居下來,並一住就是十餘年。在這十餘年裡,法布爾完成了後來長達十卷的《昆蟲記》中的第一卷。
期間,他多次與好友一同到萬度山採集植物標本。此外,他還結識了英國哲學家米爾,但米爾英年早逝,使兩人先前醞釀的計劃「沃克呂茲植被大觀」因此夭折。同時,一大不幸降臨到法布爾身上:他共六個孩子,其中唯一與父親興趣相投、熱愛觀察大自然的兒子儒勒年僅十六歲便離開了人世。
此後,法布爾將發現的幾種植物獻給了早逝的儒勒,以表達對他的懷念。對真菌的研究一直是法布爾的愛好之一。
1878年,他曾以沃克呂茲的真菌為主題寫下許多精彩的學術文章。他對塊菰的研究也十分詳盡,並細致入微地描述了它的香味,美食家們聲稱能從真正的塊菰中品出他筆下所描述的所有滋味。
1879年,法布爾買下了塞利尼昂的荒石園,並一直居住到逝世。這是一塊荒蕪的不毛之地,但卻是昆蟲鍾愛的土地,除了可供家人居住外,那兒還有他的書房、工作室和試驗場,能讓他安靜地集中精力思考,全身心地投入到各種觀察與實驗中去,可以說這是他一直以來夢寐以求的天地。
就是在這兒,法布爾一邊進行觀察和實驗,一邊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蟲的觀察筆記、實驗記錄和科學札記,完成了《昆蟲記》的後九卷。如今,這所故居已經成為博物館,靜靜地坐落在有著濃郁普羅旺斯風情的植物園中。
法布爾半生堅持自學,先後取得了業士學位、數學學士學位、自然科學學士學位和自然科學博士學位,精通拉丁語和希臘語,喜愛古羅馬作家賀拉斯和詩人維吉爾的作品。他在繪畫、水彩方面也幾乎是自學成才,留下的許多精緻的菌類圖鑒曾讓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法國詩人弗雷德里克·米斯特拉爾贊不絕口。
法布爾晚年時,《昆蟲記》的成功為他贏得了「昆蟲界的荷馬」和「昆蟲界的維吉爾」的美名,他的成就得到了社會的廣泛承認。法布爾雖然獲得了許多科學頭銜,但他仍然朴實如初,為人靦腆謙遜,過著清貧的生活。
他的才華受到當時文人學者的仰慕,其中包括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191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比利時劇作家梅特林克、德國作家榮格爾、法國哲學家柏格森、詩人馬拉美、普羅旺斯文學家魯瑪尼耶等。
由於《昆蟲記》中精確地記錄了法布爾進行的試驗,揭開了昆蟲生命與生活習慣中的許多秘密,達爾文稱法布爾為「無法效仿的觀察家」。當他居住在塞利尼昂時,不少學者、文學家們紛紛前去拜訪他。法布爾在自己的居所曾接待了巴斯德、英國哲學家米爾等學者,但與他們的通信並不頻繁。
公共教育部長維克多·杜盧伊將法布爾舉薦給拿破崙三世,後者授予他榮譽勛位勛章。法國政治家雷蒙·普恩加萊途經塞利尼昂,特意繞道荒石園向他致意。
擁有多重身份的法布爾的作品種類繁多:作為博物學家,他留下了許多動植物學術論著,其中包括《細草:專利與論文》、《阿維尼翁的動物》、《塊菰》、《橄欖樹上的傘菌》、《葡萄根瘤蚜》等;作為教師,他曾編寫過多冊化學物理課本;作為詩人,他用法國南部的普羅旺斯語寫下了許多詩歌,被當地人親切地稱為「牛虻詩人」。
此外,他還將某些普羅旺斯詩人的作品翻譯成法語;閑暇之餘,他還曾用自己的小口琴譜下一些小曲。然而,法布爾作品中篇幅最長、地位最重要、最為世人所知的仍是《昆蟲記》。這部作品不但展現了他科學觀察研究方面的才能和文學才華,同時還向讀者傳達了他的人文精神以及對生命的無比熱愛。
(6)被譽為法國的荷馬的是哪個人擴展閱讀
主要作品
《昆蟲記》(Souvenirs Entomologiques)又稱《昆蟲世界》《昆蟲物語》《昆蟲學札記》或《昆蟲的故事》,是法國昆蟲學家、文學家讓-亨利·卡西米爾·法布爾創作的長篇生物學著作,共十卷。1879年第一卷首次出版,1907年全書首次出版。
該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蟲的種類、特徵、習性和婚習的昆蟲生物學著作,記錄了昆蟲真實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蟲為生存而斗爭時表現出的靈性,還記載著法布爾痴迷昆蟲研究的動因、生平抱負、知識背景、生活狀況等等內容。
作者將昆蟲的多彩生活與自己的人生感悟融為一體,用人性去看待昆蟲,字里行間都透露出作者對生命的尊敬與熱愛。
成書過程
法布爾31歲時,獲得自然科學博士學位,這段時間他就先後創作了《植物》、《保爾大叔談害蟲》等系列生物學作品。1854年,法布爾在法國的《自然科學年鑒》上發表了他的《節腹泥蜂觀察記》。
三年後,他又發表了關於鞘翅昆蟲變態問題的研究成果,其學術質量之精,理論意義之大,令同行刮目相看。在1879年,他整理20餘年資料而寫成的《昆蟲記》第一卷終於問世。
1880年,法布爾用積攢下的錢購得一老舊民宅,他用當地普羅旺斯語給這處居所取了個雅號——荒石園。年復一年,法布爾穿著農民的粗呢子外套,尖鎬平鏟刨刨挖挖,一座百蟲樂園建成了。他把勞動成果寫進一卷又一卷的《昆蟲記》中。直到1907年,《昆蟲記》第十卷問世。
作品主題
煌煌10卷的《昆蟲記》一書,以其瑰麗豐富的內涵,喚起人們對萬物,對人類和對科普的深刻省思。作者將昆蟲的多彩生活與自己的人生感悟融為一體,用人性去看待昆蟲。通過詳細、深刻地描繪,各種昆蟲的外部形態和生物習性,記錄各種昆蟲的生活和為生活以及繁衍種族所進行的斗爭,既表達了作者對生命和自然的熱愛和尊重,又傳播了科學知識,體現了作者觀察細致入微、孜孜不倦的科學探索精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法布爾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昆蟲記
7. 世界四大寓言家是誰
伊索、萊辛、拉封丹、克雷洛夫。
1、伊索
據希羅多德記載,他原是薩摩斯島雅德蒙家的奴隸,後來被德爾菲人殺害。他死後德爾菲流行瘟疫,德爾菲人出錢賠償他的生命,這筆錢被老雅德蒙的同名孫子領去。
2、多麗絲·萊辛
在萊辛5歲的時候,她那嚮往田園生活的父親帶著妻兒移居到南羅德西亞(現辛巴威),在一個農場工作。然而農場生活對於多麗絲的父親絕非天堂,不過卻是萊辛幻想的家園。年幼的多麗絲是一個「神經質」的女孩,在學校里,愛幻想的她盡了最大的努力才沒有白白浪費更多的時間。
3、讓·德·拉·封丹
他被19世紀法國著名文學評論家泰納譽為「法國的荷馬」。雨果的《巴黎聖母院》以及莫泊桑的《一生》都提到他是法國古典文學作家中著名的詩人。
4、克雷洛夫
出生於一個沒落的貴族之家,是個貧窮的步兵上尉家庭。克雷洛夫的童年是在特維爾度過的。克雷洛夫除了讀書,還經常到集市上去,在那裡學會了義大利文,學會了拉小提琴,學習了繪畫。
(7)被譽為法國的荷馬的是哪個人擴展閱讀
伊索寓言大多是動物故事,其中的一部分(如《狼與小羊》《獅子與野驢》等)用豺狼、獅子等凶惡的動物比喻人間的權貴,揭露他們的專橫、殘暴,虐害和弱小,反映了平民或奴隸的思想感情;《烏龜與兔》《牧人與野山羊》等,則總結了人們的生活經驗,教人處世和做人的道理。
伊索寓言短小精煉,比喻恰當,形象生動。和法國的拉封丹、德國的萊辛、俄國的克雷洛夫並稱世界四大寓言家。
耶穌會傳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傳入中國,金尼閣口述的譯本《況義》於1625年刊行,收寓言22則;1840年出版《意拾蒙引》,收寓言81則;此後又有不同的中譯本相繼世。現存的《伊索寓言》,是古希臘、古羅馬時代流傳下來的故事,經後人整理,統歸在伊索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