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法國要空襲利比亞簡略些
歷史上利比亞就跟法國有很多糾葛,除了一些政治原因、以及戰略意義以外,糾結了十四年的洛克比空難讓法國非常不爽。
另外卡扎菲狂妄自大,一直妄圖當「非洲總統」,其存在對法國主導的西非金融共同體威脅巨大,所以法國協助國內革命者推翻該其是很正常的。
1991年11月,法國指控利比亞官員策劃了1989年炸毀法國聯合航空公司班機,遇難者170名。而且利比亞拒不交出空難製造者(這事估計是卡扎菲直接下的命令)。這事糾結了十四年,最後利比亞賠償1億多美元了事。但從此埋下了仇恨的種子。
2. 為什麼法國要打利比亞
因為利比亞本來就是法國的殖民地,後來獨立的,而且和法國、英國關系不太好,動輒威脅要把法國、英國的投資收歸國有,美國和利比亞有血海深仇,你可以搜索「洛克比空難」,而且80年代對於卡扎菲的斬首就是美軍親自參與,只是老卡僥幸逃脫了。可以說作為西歐的天然氣最大供應國已經受夠了卡扎菲的訛詐,辦理他的想法不是一天兩天了,實際上叛軍就是西方多年悉心培養的結果。
而且法國准備聯合地中海沿岸國家組建一個地中海聯盟,沒想到利比亞不識趣,不僅拒絕參與而且還抨擊法國,這一點也讓法國下不來台,算是結下樑子,終於逮著機會新仇舊恨一起清算,只是不明白卡扎菲如此憤青,誰都敢得罪,包括美、法、英、中〔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敢為陳水扁鋪紅地毯,連美國都不敢,只有卡扎菲敢,這也是為什麼這一次安理會表決上我國為什麼投棄權票的原因之一〕
3. 這次利比亞的事件是怎麼回事
總的來說利比亞戰略位置重要,並為產石油國,曾使它成為歐洲各國重要的貿易夥伴,但因該國政府反對西方霸權主義,使其在政治上被西方國家排斥。 這次牽頭打擊利比亞的是法國,那就以法國為例來分析。 此次的利比亞沖突中,第一個承認利比亞反政府武裝,也是第一個放風說在數小時之內對利比亞實施軍事行動的國家,不是英美,而是平日低調的法國。央視分析,地緣政治的歷史恩怨,加上石油企業在利比亞的利益,或許正是法國勇當「第一」的原因。 從地緣政治上來說,利比亞對法國的意義十分重要,這從地圖上就能看出來。很多法國的政治家都將利比亞視為一個對本國而言的特殊國家,法國曾控制利比亞南部地區長達數年,一直到1951年利比亞宣布獨立,才結束統治。 然而更重要也許是經濟原因。截至2010年10月,在利比亞經營的法國公司已經從2008年的18家增至32家,主要投資於能源領域。而據美國《時代周刊》網站聲稱,法國的石油企業在利比亞有著數十億美元的投資。 央視評論認為,對法國而言,如果利比亞政府穩住了局勢和統治地位,前者將付出沉重的政治和經濟代價。反之,如果幫助反政府武裝上台,法國無疑將成為最大的受益者。利比亞局勢下一步如何發展?目前,有關利比亞局勢的巴黎峰會結束。法國總統薩科齊說,如果卡扎菲不馬上停火,將採取軍事行動。法國戰機也已在利比亞上空執行偵察任務。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特約研究員華黎明認為,在對利比亞動武的問題上,法國充當了「急先鋒」,而美國或許有了伊阿戰爭的前車之鑒,顯得比較猶豫。至於利反對派會否藉此機會翻盤,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理事安惠侯認為,如果沒有他國的地面部隊介入,短期內或許比較難。反對派軍隊接受訓練、逐步壯大需要時間,力量超過政府軍更需要時間。有分析指出,利比亞可能出現海灣戰爭後伊拉克的情況,美、英、法在其領空建立了南北兩個禁飛區,這樣能遏制薩達姆政權的力量,卻不能推翻其政權。即便利比亞出現了「後卡扎菲」時代,誰又能保證這個部族勢力強大的國家不會成為下一個伊拉克、阿富汗甚至是索馬里呢?
4. 利比亞事件是怎麼回事
小卡把石油看的太緊了,不讓法國再那麼容易得到廉價石油。這時,利比亞的反政府武裝說奪得政權後可以像原來那樣甚至更便宜賣石油給法國,結果反政府武裝打不過小卡代領的部隊,要被打散了。於是,法國怒了。出兵打小卡。基本上就這樣。
5. 法國為什麼帶頭打利比亞
在推動軍事打擊利比亞的過程中,法英兩國最為積極。尤其是法國,充當了急先鋒的角色。其原因如下:
第一,法國曾長期殖民非洲,覺得那裡是它的地盤。薩科齊上台後,試圖推動成立「法語國家聯盟」和「地中海聯盟」,自己當老大,但遭卡扎菲抵制。因此,薩科齊一直在找機會「收拾」卡扎菲。現在,他覺得機會來了——通過教訓甚至幹掉卡扎菲,既能讓自己當「老大」,又能提高法國的國際地位。
第二,法國是西方「人權、民主、自由」價值觀的發源地,薩科齊舉著「保護利比亞人權」的大旗佔領「道德高地」,可以在國內獲取政治加分。
第三,法國石油企業在利比亞有數十億美元的投資,反政府武裝上台,將使法國成為最大受益者;如果卡扎菲穩住了局勢,法國將付出沉重的經濟代價。
第四,薩科齊起初誤判了形勢。利比亞內戰爆發後,他武斷地認為卡扎菲堅持不了太久,沒徵求盟友的意見就率先宣布承認利比亞反對派政權,並積極鼓動對卡扎菲進行軍事打擊。這造成了歐盟內部的混亂和爭議,很多人批評他「做得太過火」。在這樣的情況下,薩科齊沒了退路,硬著頭皮也要打。因此,安理會決議獲得通過不久,他就將戰機派了出去,並率先投下炸彈。
6. 利比亞和法國有什麼過節又或有什麼世仇為什麼在利比亞的空襲中充當急先鋒
沒有過節,沒有世仇,說石油的都是超級大白痴。 這年頭就是白痴搶石油,搶完了發現石油價格暴跌,好不容易出手了,美元又貶值了,股市有動盪了,所以白痴當然沒有最最起碼的經濟金融常識的,現在的世界從來就是有實力的人影響全球,無能的人希望到處掠奪資源,廢物中的廢物YY武力統治全球。如果西方就為了石油,還不如不去空襲,白痴哪裡知道利比亞的石油其實一點都不多,對於國際市場沒有任何影響,基本可以忽略不計,白痴也不知道,利比亞人民起義前,卡扎菲一直和西方正常作石油生意,否則西方怎麼凍結其海外資產?白痴更不知道,石油不過是白痴所能認識的最高利益形式,白痴哪裡知道什麼阿拉伯之春,哪裡知道北非和中東地區的深刻矛盾和革命熱情,哪裡知道西方人真正要重造中東的巨大陰謀?
7. 利比亞是法術殖民地嗎為何現在由法國發起攻擊該國
利比亞曾經是義大利殖民地。不過,法國是非洲最大的殖民國家,尤其是對北非情有獨衷。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摩洛哥都是法國的殖民地。
法國之所以表現積極,出於他的非洲情結。正像美國把拉丁美洲視為自己的後院一樣,法國也把非洲視為自己的後院,並積極向其滲透,企圖增加其影響。
8. 求軍事帝或政治帝,法國和利比亞有什麼冤讎
一一解答樓主的問題:
法國和利比亞有仇么?沒有,而且在西方國家裡法國和利比亞關系算是「熟絡」的了,關系這幾年算是不錯的。
85、86年美國的「草原烈火」、「黃金峽谷」法國也沒參加,很低調的!
利比亞以前是義大利的殖民地,戰敗後,南部法國佔領,北部英國佔領。應該說和法國還有點關系吧,但這都並不是事件的關鍵。
至於說這次法國傍美國的大腿,那就不靠譜了,美國的態度是比較低調,國內對於出兵還是有爭議的,總理希拉里支持的,而國防部長蓋茨是反對的。而最後算是怕歐洲幾國搶了風頭才「宣戰」的!
接下來我們說,法國為什麼這么高調,率先打擊利比亞。樓上說了很多原因,但都不夠專業,沒有主次,甚至有的就是扯淡。
最重要的兩方面原因也就是,法國的國內&國外。薩科齊將競選2012年總統連任。但我們都知道這幾年老薩在內政方面政績乏善可陳,致使薩科齊在民意測驗中持續下滑。那麼只有在外交上,「搏出位」,但看2010年的國際風雲大事上,老薩也是表現平平。這還不算,在國際熱門話題的西亞——北非動盪,而在阿拉伯一系列的運動中,態度搖擺。在突尼西亞等地的民眾動亂,法國居然稱會提供「平暴」經驗,形象有些受挫。所以率先打擊利比亞算是彌補之前的失誤。當然這只是原因之一。
而國外,鄰國德國,這幾年卻一直「風生水起」。東歐巨變、德國統一、特別是巴爾乾地區動盪之後,德國日益影響力增強。德國自身實力的擴張,再加上東歐大部分國家均明確倒向德國,使法國在歐盟內部的份量一天天地遭到削弱。法國惟有將目光轉向南方。「環地中海聯盟」就是薩科齊的一個傑作。而這一傑作從一出台,就遭到利比亞和德國南北夾攻。所以薩科齊在會見利比亞反對派時,全部答應對方的條件不算,而且當對方提出,是否要等翌日歐盟峰會後宣布,薩科齊卻表示可以由利比亞反對派立即宣布。而此舉顯然就是針對德國的。
但問題就是,老薩高估了利比亞反對派的實力,面對利比亞卡扎菲的政府軍即將攻佔反對派的大本營班加西是,法國可就不淡定了(這要是卡扎菲順利消滅了反對派,那麼之前高調地宣布承認反對派的合法性就得罪了卡扎菲,法國情何以堪啊)。所以才會卡扎菲准備總攻班加西之前,開始游說西方各國,准備著對利比亞的打擊。也可以說,老薩一句話,造成了騎虎難下,出兵利比亞無疑是最有效的行動了。
不只可以獲得在北非的又是話語權,順利構建「環地中海聯盟」。這樣捍衛了法國的經濟、地緣政治利益(法國的確在利比亞有經濟利益,主要是石油企業。但必須強調經濟利益是這三大好處中最次要的)、遏制德國,還會取得選民的支持。
暫且說這么多,希望都樓主有幫助。
如果樓主還有疑問,不妨繼續追問或者網路Hi交流、探討。……
9. 法國與利比亞有什麼淵源在利比亞問題上這次法國為什麼充當出頭鳥
利比亞局勢,卡扎菲可能獲勝
最近,利比亞局勢成為國際社會的熱點,局勢何去何從?眾說紛紜。目前來看,大國都在躍躍欲試,利比亞正在上演四國演義。中俄歐美四大強,就利比亞內亂問題,在持續角力。美英開始想軍事介入,高調排兵布陣,後又想設立所謂的「禁飛區」,為反對派提供空中保護;法國今天在新聞說,承認反對派政府,要求卡扎菲下台;德國、義大利等與利比亞親密的國家,似乎還沒有表態;中俄阿盟等,反對外國勢力介入利比亞內亂,要求確保利比亞主權和領土完整。加上利比亞國內的信息比較混亂,所以局勢的走向,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很難做出准確的判斷。反正俺閑著也是閑著,俺就利比亞局勢問題,談一點個人看法。還是那句話,俺說得對的,請大家給點支持,說錯了,朋友們也別怪,拍磚輕點。哈哈。
俺就利比亞局勢走向,分成三個問題來分析:一是利比亞的戰略地位和價值。二是決定利比亞局勢走向的主要因素。三是我的預測。
一、利比亞的戰略地位和價值。
1.利比亞具有豐富的石油資源。
利比亞是20世紀60年代崛起的北非重要的油氣生產國,其生產的油氣主要出口歐洲,特別是義大利、德國和西班牙。利比亞是北非重要石油生產國。石油及其產品出口占利比亞出口總值的95%以上。石油是利比亞的經濟命脈和主要支柱。而且,利比亞的石油公司是國家控制,這意味著石油收入的財富,掌握在卡扎菲政府手裡。
2.利比亞是地中海、歐佩克、非洲重要國家。
利比亞在非洲、歐佩克都具有重要的影響力。歐盟提出的所謂「地中海計劃」,實質是將地中海國家納入自己的經濟勢力范圍,進行經濟上的整合。從這次突尼西亞、埃及和利比亞的內亂來看,歐盟並沒有這個能力去軍事整合地中海,因為地中海的制海權,掌握在美國手中。
3.利比亞是伊斯蘭國家。
利比亞人大多是阿拉伯人,是伊斯蘭國家。利比亞大約有600萬人口,是北非最富裕國家。從利比亞的國內經濟發展情況來看,卡扎菲執政40年,總體上還是得人心的。
二、決定利比亞局勢走向的主要因素
1.大國因素是關鍵。
利比亞是地中海國家,目前地中海制海權被美國所掌控,歐盟無能為力。利比亞是原義大利的殖民地,其石油出口也主要是義大利、德國和西班牙,所以這次利比亞內亂中,這三個國家沒有正式表態。
利比亞內亂,已經造成了兩個層面的分裂:一是歐美分裂。歐美在如何對付利比亞局勢問題上,已經有戰略上的分裂。因為利比亞等北非國家,離歐盟最近,是歐盟傳統的勢力范圍。美英想武力干涉利比亞,甚至想設立「禁飛區」,對利比亞的反對派進行支持。二是歐盟內部的分裂。與利比亞關系密切的國家,大多沒有正式表態,說明對美英法目前的做法,持保留甚至反對意見。這勢必造成歐盟內部的分裂,不利於所謂的地中海計劃的發展。
利比亞內亂,油價高漲,俄羅斯是樂見其成的,但俄羅斯未必願意看到美英控制利比亞。利比亞是一塊肥肉,那是因為石油,俄羅斯是一個賣油國家,利比亞這塊肥肉,是針對歐美中印日等需要買油的國家而言的。
作為美國來說,把利比亞內亂當成一次登陸非洲的機遇。利比亞一直是反美國家,而且反以色列。卡扎菲也一直被美國所打壓和遏制,甚至美國1986年對利比亞進行了「黃金峽谷」行動。同時利比亞內亂,可以打擊歐元,分化歐盟,為美國壓服歐盟提供了可能。
大國在利比亞局勢上的博弈,主要表現在三個層面:一是聯合國的政治層面上,獲得主導權。目前聯合國通過了對利比亞的制裁,但如何實施還是一回事。因為聯合國不具有實質的約束力,大國是各行其是。關於授權 動用武力和設立禁飛區,在聯合國獲得通過的可能性很小,因為利比亞牽涉到各大國的戰略利益。二是地中海制海權的爭奪上。利比亞是靠石油收入,靠進口糧食的國家,該國人口主要集中在幾個大城市裡。所以,地中海的制海權,關繫到利比亞格局的走向。當然,如果利比亞能夠獲得非洲國家的支持,開辟陸地的補給線,那麼穩定國內局勢就有了更大的勝算。三是利比亞國內力量的支持上,進行博弈,需要真刀真槍幹了。
2.地區國家的態度。
阿盟對利比亞的意義不大,因為阿盟難以做出實質性的行動,影響利比亞國內局勢。但是非盟和利比亞的接壤國家,倒是可以對利比亞的國內局勢有深刻影響。比如為利比亞國內力量提供武器、糧食支援,甚至兵力支援,都是可能發生的。在這方面,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查德、蘇丹、埃及,都有很大的影響力。因為他們都很容易為利比亞國內力量提供武器裝備和後勤補給線。
3.利比亞國內力量對比。
其實,卡扎菲還真有點水平。在歐美的腹心地盤,敢於舉起反美大旗,而沒有被滅掉,就憑這一點,卡扎菲就不容易。從卡扎菲執政四十年來看,利比亞的經濟發展不錯,石油收入全部歸國有,有點類似於社會主義經濟體系,利比亞人民生活水平不錯,是非洲最發達國家,看來卡扎菲還是得利比亞人民民心的。目前所謂的反對派,並沒有卡扎菲內部政權人物當頭,而且是一盤散沙,這和埃及的態勢類似。
利比亞共有600萬人口,大多居住在城市。其中首都的黎波里就有200萬人口,進出口占利比亞的60%;班加西有100萬人口,進出口占利比亞經濟的30%。目前的態勢是,卡扎菲牢牢掌控了軍隊和首都的黎波里。反對派則占據班加西。的黎波里與班加西相距1000公里左右,班加西能夠被奪取,在於利比亞政府鞭長莫及,而且有外國勢力介入,支持反對派的結果。
隨著亂局的持續,利比亞人民的生活水平會急劇下降,反對派能否掌控局面,獲得佔領地的民心,就是一個未知數了。美英等國想軍事介入利比亞,是掠奪財富來的,是扛著槍炮來的,不是來救世的。這個在伊拉克就已經證明了這點,相信利比亞人民不會願意過伊拉克人民的苦難日子吧。所以,時間越拖,對反對派只能是越不利。
三、我的預測
我的預測:卡扎菲能夠平定亂局。
原因在於四點:一是卡扎菲執政四十年,把石油資源從殖民者手中收歸國有,提高了利比亞人民的生活水平,總體上還是把利比亞治理得不錯,在利比亞還是得人心的。隨著內亂時間的持久,反對派的窘境就會越來越凸顯,民心的作用就會起到很大的作用。二是卡扎菲在位四十年,一直是在美國的打擊和制裁中生存下來的,對軍隊、對國內政局的掌握力比較強,如果不強也早垮台了。在逆境中生存下來的,往往是梟雄。而且,卡扎菲執政四十年,一直掌控著利比亞的石油財富,這個是卡扎菲有控制局面的財富資本。三是美英把富裕的伊拉克折騰成那樣,這必然讓亂局中的利比亞人民反思,難道他們想過現在伊拉克人民的生活嗎?如果想,那麼就讓美英軍事入侵;如果不想,那麼就該起來反對美英的外國勢力干預內政。四是利比亞不缺大國支持,因為其戰略地位的重要性,大國利益的不一致性,決定了利比亞不缺大國支持,獲得可靠支持的重要原因。
當然,大國因素還存在變數。一是美英會不會強行軍事介入,如果強行軍事介入,那麼世界輿論將一片嘩然。因為美英已經違法入侵伊拉克失敗,難道再次繞過聯合國違法入侵利比亞?二是美英會不會建立禁飛區?為反對派提供保護,並用科索沃模式打擊卡扎菲政府?如果這樣的話,北約如果不面臨瓦解,那麼歐元將失去發展根基,地中海將不得安寧,我們的海軍看來不得不去地中海護航了。三是中俄歐會不會聯合,在利比亞問題上形成合作?隨著態勢的改變,歐盟聯合中俄抗美將成為必然。
局勢在發展變化之中,我們邊看邊評論吧。
勇當縮頭烏龜,這是我對中國的預言
10. 利比亞卡扎菲如何得罪了法國
卡扎菲在發現蘇聯靠不住以後一直是想辦法討好西方,90年代禁運沒給他弄死,因為他能拿來活命的也就是石油。結果你也看見了他這些年各種各樣的示好。就他個人來說不可能喜歡美國或者法國,歷史上都是有過節的,甚至也要過他性命。雖然都覺得卡扎菲信不過,但是這些年既然卡扎菲有了實質的表示,西方也懶得理他。
現在把卡扎菲搞掉和之前發生了什麼沒有什麼關系,基本就是國內的反對太大了。除了對平民使用武力這種原則問題以外,支持他也不可能保證利益的穩定。那不如給搞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