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第二次世界大戰法國怎麼這么弱

第二次世界大戰法國怎麼這么弱

發布時間:2022-07-18 08:39:42

1.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法國迅速滅亡的原因

直接原因是法國太依賴馬奇諾防線。
整體來看,法國對戰爭的認識還停留在一戰時期,已經落伍了。而在一戰損失了太多人口,也導致四十年代法國的青壯男丁太少。

2.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法國為什麼那麼失敗唉!

德軍裝甲集群的速度優勢,法國情報與戰略思想的落後,以及對德軍戰略的誤判。其實關鍵一點就是沒有料到德軍會集中三個裝甲軍打阿登。阿登一破,默茲河一過,色當一占,英法聯軍的防線就相當於被從中間撕開了一個口子,北面比利時的英法部隊主力和南面馬其諾防線的法軍被分隔了,然後德軍馬不停蹄沖到海邊,就等於北面的英法部隊被包圍。等敦克爾克撤完,法軍已經沒有兵力建立一條行之有效的防線。而且法軍士兵已經對德國斯圖卡飛機和坦克產生恐懼心理,這仗就沒法打了,魏剛建立的防線被德軍一撕就破。然後巴黎就沒戲了。

3. 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為什麼那麼強而英國和法國如此不堪一擊

我個人的觀點是,1,由於綏靖政治的腐敗和沒落,所以導致了英法兩國軍隊戰鬥力不強,指揮不統一,領導者對於是否抵抗抱有消極和僥幸心理,所以導致了戰爭的進一步擴大和戰果的惡化。2,德國法西斯因為全國最大的,人數最多的,就是納粹,納粹親衛隊具有很強的戰鬥力,當時的實力完全凌駕於英法聯軍之上,而且德國國內形勢統一,以納粹核心為骨乾的軍隊具有極強的凝聚力和戰鬥力。
3,歷史總是要有一個由勝轉衰的過程,在極度膨脹之後的德國,自然會面臨實力回落,同時由於戰爭形勢的變化,二戰接近尾聲的時候,已經形成了多個國家聯合對抗法西斯的局面,所以英法聯軍的反撲也就成了必然。

4. 世界第二大戰我一直有一個疑問,一戰之後德國是戰敗國,後面被削弱了。法國是戰勝國,那後面為什麼

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法國打得太苦。
青壯年男子四分之一戰死,三分之一傷殘,經濟遭受重創。
可以說沒有英美的幫助是萬難贏得一戰的勝利的,即使勝利也是慘勝如敗。
在戰爭後期,軍隊接連嘩變,工人不斷罷工革命。整個法國處於革命的邊緣。所以戰後,法國從上到下都充斥著對戰爭殘酷的恐懼,對和平生活的迷戀。所以法國自一戰後整個國家社會都非常地厭戰。這直接導致後來二戰前法國追隨英國對德國實行妥協退讓的綏靖政策,一切以避戰保和為目的。最後在戰爭爆發遭受嚴重挫折時,再也沒有堅持戰斗的勇氣和膽略,迅速投降認輸,苟且地接受被佔領的局面。
對陣地戰的防守作用過於高估,使得法國從此徹底放棄了法軍自拿破崙以來所推崇的進攻就是最好的防禦的重視機動性,富於進攻精神的戰略指導方針。無論是福煦,貝當還是甘末林,魏剛等法軍高層都盲目迷信並極力鼓吹陣地防禦。所以法國在一戰後不惜投入重金大肆建設馬奇諾防線。這也導致了後來法國在德國西線攻勢,特別面對繞過馬其諾防線而從阿登山區迂迴穿插德國裝甲部隊的閃電攻勢下迅速瓦解。

法國雖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僥幸取勝,但它從此被嚇破了膽,變得意志薄弱,苟且偷安,總結了錯誤的戰爭經驗,這都直接埋下了它後來戰敗的禍根。

德國在一戰結束後受到條約限制,陸軍只能有10W的國防軍,但是刨除裝備因素這些人的素質是絕對的精良,這也是二戰開始後德國能夠迅速以國防軍為骨幹迅速擴軍而不降低戰鬥力的基礎,有點像現在的日本裝備、人員數量都受到限制只能在質量上下功夫。經濟和國民生活是一塌糊塗,丟掉了阿爾薩斯和洛林這個重要的煤鐵產地對其工業是一大打擊,再加上世界性的金融危機以及戰爭賠款,整個國家面臨破產和崩潰,這也給了小鬍子上台的機會,他的國家社會主義的方針對恢復當時的德國經濟還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的。

5. 法國在二戰中的表現如何為何說成了很多人的笑話

法國在二戰中的表現還可以,被說成笑話是因為法國人堅信沒有人能越過馬奇諾防線。

1940年5月10日,法國悲劇的序幕正式開始。德軍發動了西方戰爭,在德國閃電戰的打擊下,英法聯盟也開始面臨真正的考驗。同年5月15日,法國陸軍總司令甘·馬林(Gan Malin)喊道,馬其諾防線已被破壞,失敗無法挽回。我可以說這是兩個勢均力敵的軍隊,但結果令人驚訝。從5月10日至6月20日,短短41天內,法國最強大的軍隊被擊敗。它的軍隊總共被殺了82,000,戰俘人數達到了驚人的1547,000。顯然法國沒有被擊敗。相反,他們是在沒有戰爭的情況下被擊敗的,這在戰爭歷史上是罕見的。

6.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法國為何敗得如此迅速呢

1939年9月1日,納粹德國突襲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在法國主動要求和平談判被希特勒拒絕後,根據1939年5月份波蘭與法國簽訂的關於在波蘭遭受德國進攻的情況下,法國實行軍事行動的議定書,法國被迫於9月3日向德國宣戰。

經歷了半年多"奇怪的戰爭"後,1940年6月,德國對法國發動了總規模的進攻,義大利也趁火打劫,6月22日,法國投降。1944年諾曼底登陸之後許多法國內部民眾配合外部援軍,為解放祖國而戰,直至1945年5月9日,德國代表在投降書上簽字,法國完全光復。

7. 二戰中法國為什麼會在短短四十多天就潰敗了難道因為法國的軍事力量不如德國

1.法國長期推行綏靖政策的直接結果;2.軍事思想的落後,自恃馬奇諾防線堅不可摧:3.對閃電戰認識不足對德國的主攻方向判斷失誤。 淺析法國在『二戰』中迅速淪亡的原因

法國是歐洲傳統的政治經濟大國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戰之中,它卻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對德投降。法國之所以短期敗亡,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德法經濟實力的變化

法國在「一戰」中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由戰前的債權國變成債務國。20年代法國經濟的恢復和發展速度雖然快,但畢竟底氣不足,工業基礎已遭到破壞。德國雖然是「一戰」的戰敗國,但在道威斯計劃實行後,從美英獲得了200多億金馬克的貸款和投資,經濟得以迅速恢復和發展,到1929年德國重新成為歐洲的經濟大國,工業總產量躍居歐洲第一位,超過了法國。

二、德法軍事實力的變化

德國陸軍的核心是國防軍陸軍。盡管受到凡爾賽和約的限制,他們仍以人員素質極高著稱。德國陸軍同其他國家的軍隊相比,總的來說具有較合理的編制、較精良的裝備和較高的戰斗訓練水平。此外,德國陸軍從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吸取的教訓完全不同於它過去的敵人。它認為快速行動具有決定性意義,這些行動應由飛機、坦克等新兵器實施。這種作戰方式對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初幾年取得勝利具有決定性意義。令人深思的是,這種思想最早是由英法的一些少壯軍官提出的,法國的戴高樂將軍便是其中之一。戴高樂在自己的著作《職業軍隊》中做出了精闢的分析,然而他的著作在本國不被接受,備受嘲弄,卻被德國古德里安將軍以一角五分錢代價利用。德國海軍和空軍的發展在凡爾賽和約的桎梏下真是千難萬難,但最終也還是發展了。海軍已能進行戰略物資的運輸和小規模作戰。與其他國家的空軍相比,德國空軍很大的長處是它沒有舊式作戰飛機,後來德國航空工業又製造了幾種很先進的飛機,使空軍戰鬥力大增。而法國軍隊在編制、補充制度、技術兵器和軍隊士氣等方面都存在著缺點,大大降低了它的實際價值。法軍的裝備在數量上適應現代要求,但是在質量上不適應,許多武器還是「一戰」中留下的。同時,他們並沒有真正認識到坦克在戰爭中的巨大威力,而將擁有較多坦克的部隊主要當成伴隨步兵的部隊,沒能使坦克發揮應有的作用。法國大量的後備人員沒有進行過認真的戰斗訓練,作戰能力很差。除了人數很多但不以進攻為目標的陸軍外,法國還有一支過時的空軍。早在1939年以前,法國的飛機總數降到了歐洲第四位,並進一步縮減了產量,到戰爭前夕,法國只有1500架飛機,幾乎比德國少一半,且大多在質量上還不如德國。

三、心理及戰略思想上的不同

德國人普遍感到在凡爾賽體系下受壓制,納粹黨充分利用德意志民族的復仇情緒,極力煽動「用德國的劍為德國的犁取得土地」。希特勒上台後積極擴軍備戰,為侵略擴張作準備。法國在「一戰」中死難近130萬人,它不想再次遭到那樣巨大的犧牲。因此,在新的戰斗中,它只打算採取防禦措施。這種消極防禦的思想,具體體現在構築馬奇諾防線上。巨額資金不是用於軍隊現代化,而是花在構築工事上了。此類防禦觀點,在人們心裡紮下了根。大家都想,他們現在已受到保護,不會再遭到任何入侵了。他們也不願意使用武力去履行法國這一傳統大國應履行的同盟國的義務。

四、國際環境的影響

在德意日三國軸心形成後,法西斯國家相互支持,肆意擴大侵略戰爭。而英法美等資本主義大國則步步退讓,企圖以犧牲弱小國家利益,滿足法西斯國家侵略慾望,求得自身的一時太平,並盡可能把法西斯禍水引向蘇聯。於是,英國夥同法國上演了臭名昭著的慕尼黑陰謀。然而,事情並非如他們所願,德國滅亡波蘭以後隨即揮師西進,禍水東引成了禍水西指,長期推行綏靖政策的法英終於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綜上所述,法國在「二戰」中的迅速失敗固然與其客觀實力的降低有關,而它在「一戰」以後長期推行的綏靖政策以及領導人陳舊自傲的思想觀念則是失敗的主要原因。

8. 二戰法國迅速失敗的原因,越詳細越好

法國戰敗投降的主要原因:
一、法國堅信一戰期間陣地戰勝利的戰爭經驗,軍事思想嚴重守舊落後,「在軍事上採取了保守落後的戰略戰術」。對大規模使用裝甲兵和航空兵的合成作戰熟視無睹,結果法軍不能抵擋德軍的強大攻勢。自恃馬奇諾防線「堅不可摧」,對德國裝甲部隊的「閃電戰」認識不足,對德軍主攻方向判斷失誤。
二、」法國的不幸是政治上長期掌握在綏靖主義手裡「。法國追隨英國長期推行綏靖政策,就是在大戰爆發德軍主力向東進攻波蘭的時候,沒有在西線向德軍發動進攻支援波蘭,錯過了有利的戰爭時機。
三、法國上層從政府到統帥部充滿失敗主義情緒與軍隊士氣低落。
總之,法國的政治、軍事、精神等綜合因素決定了迅速戰敗投降。

9. 二戰法國失敗的原因

馬奇諾防線

拿破崙曾經說過:「躲在塹壕後面的人終究會被擊敗。」但法國人似乎忘記了自己這位前輩的經驗之談,過高地估計了馬奇諾防線的價值,以致事與願違,開戰不久就重蹈了一戰初期的覆轍。

相比法國人,德國人對拿破崙的理論反倒用的得心應手,蒂佩爾斯基希寫道:

與德國靈活機動的裝甲部隊相比,法國缺乏這樣的裝甲部隊。法國並非沒有坦克,它不但有而且數量還不少,盡管這些坦克的速度比德軍的坦克慢,但裝甲厚,抗打擊能力強,如果組成坦克部隊不見得比德軍的差。但法國的高級將領們還用一戰時的眼光來看待坦克,仍然把坦克當做支援步兵的工具,把它們分散在步兵師裡面。而德國在古德里安的倡導之下,已經把裝甲戰的理論和思想發展得相當完整,僅從思想上比較法國已然落了下風。

陸軍的落伍又因為缺乏有效的空軍支援而變得更加嚴重。前面已經說過,空軍的計劃是生產1000架飛機,已經遠遠不能與德國空軍相比,可就這點計劃還不能完成。法國無論是經濟還是工業基礎都不差,差的是那些思想落伍的陸軍將領們,他們根本不清楚制空權在現代戰爭中的重要性,但在國防體系中占支配地位的又恰恰是他們,這就使本應給予空軍的一部分軍事預算被陸軍強佔了,妨礙了空軍的發展。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總而言之,從軍事上講,造成法國失敗的並不是馬奇諾防線,而是比馬其諾防線還要僵化的法國將領們的頭腦。

┃法國將領們的頭腦為什麼會這樣僵化?

主要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勝利讓他們驕傲自滿,於是所有的軍事思想都停留在了那個年代。他們按照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經驗,把動員制度作為國防的惟一基礎。陸軍平時只是訓練預備人員,如遇戰爭再把他們召集起來組織軍隊,這就造成遇到國際突發事件無法立即採取軍事行動。

希特勒進軍萊茵蘭時,法國政府當即威脅說要採取軍事行動,但落後的動員制度讓這一威脅成了一句空話。德軍沒等法國開始動員集結就已經完成了他們的計劃,法國人只能無可奈何地面對既成事實。

事後,希特勒這樣說道:

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法國人本來准備在9月17日向德國發動大規模攻擊以支援波蘭,可是到了那天波蘭已經崩潰,只能放棄這一計劃。為什麼法國不能早點出兵支援波蘭?原因有兩個:一是被落伍的動員制度所限制;二是法軍統帥部堅持使用一戰時的戰術——發動攻勢必須有重炮支持,重炮從倉庫提出後還得先進行維護然後才能使用,把這些程序完成則需要16天的時間,從而貽誤了戰機。

更要命的是,盡管有情報顯示大量的德國裝甲部隊已經集中在阿登防區的對面有六個月之久,但是頑固不化的法國總參謀部的將領們仍然堅持認為這是德國人在虛張聲勢,德國裝甲部隊根本無法穿過地形陡峭、森林密布的阿登山區前來進攻。可是,德國裝甲部隊恰恰在他們認為不可能進攻的地方,給了法國致命的一擊。

從表面上看,是德國的奇襲造成了法國的失敗,其實,政客的無良,黨派的紛爭,政治的混亂,行政效率的低下,軍事思想的落伍,這些才是導致法國失敗的深層次原因。

也可以說,是法國人自己奠定了讓德國人打敗自己的基礎。

《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 ﹝英﹞ 阿諾德·湯因比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回顧與省思》 鈕先鍾

《第二次世界大戰史》 ﹝德﹞ 馮·蒂佩爾斯基希

《第二次世界大戰史》 ﹝英﹞ 李德·哈特

10. 法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軍事上迅速潰敗的主要原因是

主要是因為法國憑借馬奇諾防線採取消極防禦方針。一戰後,法國就籌備修建馬奇諾防線,限制德國軍備,防止德國東山再起,對德國有警惕。二戰發生八個多月後,德軍繞過馬奇諾防線,進攻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軍潰敗

閱讀全文

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法國怎麼這么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3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0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0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6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8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8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2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0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1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4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9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