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雲為什麼在天上,而不是在地上
一樓
錯誤!!!!
雲不是水蒸氣!(水蒸氣無法用眼睛看見)
是水蒸氣液化成的小水珠
附著在天上塵埃上
所以在天上
也不來了個說不能在地上
在地上(准確的說是離地面很近)的雲就是霧了
② 雲離地面有多高
離地面不同高度的雲的分類:
一、高雲族的雲,中緯度地區雲底高度通常大於6000m,形成於對流層較冷的部分。分三屬,都是卷雲類的。在這高度的水都會凝固結晶,所以這族的雲都是由冰晶體所組成的。高雲一般呈纖維狀,薄薄的並多數會透明。
二、中雲於2000m至6000m的高空形成。它們是由過度冷凍的小水點組成。
三、低雲是在2000m以下的大氣中形成。當中包括濃密灰暗的層雲、層積雲(不連續的層雲)和濃密灰暗兼帶雨的雨層雲。層雲接地就被稱為霧。
比較籠統地說,雲主要有三種形態:一大團的積雲、一大片的層雲和纖維狀的卷雲。
科學上雲的分類最早是由法國博物學家讓-巴普蒂斯特·拉馬克(Jean Lamarck)於1801年提出的。1929年,國際氣象組織以英國科學家路克·何華特(Luke Howard)於1803年制定的分類法為基礎,按雲的形狀、組成、形成原因等把雲分為十大雲屬。
而這十大雲屬則可按其雲底高度把它們劃入三個雲族:高雲族、中雲族、低雲族。
③ 平常的雲離地面多遠
4-5千米,一般1千米左右就開始有。
低雲:積雲、積雨雲、層積雲、層雲、雨層雲五屬,低雲的雲底距地面高度較低,一般低於2500米,它是隨季節、天氣條件和不同經緯度而有變化。
中雲:高層雲、高積雲兩屬。 中雲是由微小水滴、過冷水滴或者冰晶、雪晶混合而組成。中雲的雲底高度一般在2500-5000米之間。
高雲:卷雲、卷層雲、卷積雲三屬,高雲是由微小的冰晶組成。雲底高度一般在5000米以上,而高原地區較低。
雲吸收從地面散發的熱量,並將其反射回地面,這有助於使地球保溫,但是雲同時也將太陽光直接反射回太空,這樣便有降溫作用。哪種作用占上風取決於雲的形狀和位置。
從地面向上十幾公里這層大氣中,越靠近地面,溫度越高,空氣也越充足;越往高空,溫度越低,空氣也越稀薄。
另一方面,江河湖海的水面,以及土壤和動、植物的水分,隨著蒸發到空中變成水汽。水汽進入大氣後,成雲致雨,或凝聚為霜露,然後又返回地面,滲入土壤或流入江河湖海。以後又再蒸發(汽化),再凝結(凝華)下降。周而復始,循環不已。
④ 為什麼雲層很厚密,離開地面較近,補滿天空,陽光一點也進不來
雲層具有反射作用,厚的雲層反射能力更強
陽光到達地面較少
⑤ 為什麼天上的雲離地面越來越近
因為現在氣溫升高了
⑥ 為什麼帶電的雲離地面比較近,就會和地面之間發生放電現象
首先大地是一個導體。其次大地與雲層之間的空氣在電壓足夠大的時候也能變成導體。
當帶點的雲和大地距離比較近的時候,由於大地也是導體,所以產生了感應起電。假設雲層帶負電,那麼此時雲層下方的大地就帶正電。這時大地與雲層之間就有了電勢差,產生了電壓。
普通空氣是不導電的,但是在空氣兩端加上足夠大的電壓時,空氣也變成了導體,於是,雲層與大地的正負電荷運動產生電流,即發生了「放電現象」
回答樓主的補充問題:
1.雲層重新聚集電荷,重新感應陸地起電,重新放電唄。至於雲層為什麼會帶電,我不是很清楚。不過別人知道。偷個懶,看愛問答案:http://iask.sina.com.cn/b/6122447.html
2.任何物質都可以作導體,前提是電壓足夠大。。因為:導體之所以是導體,正是因為原子核對電子的束縛比較小,電子可以自由移動。當電壓足夠大的時候,電場強度也很大,電子受到電場的吸引力。當這個力大到能使電子擺脫原子核的束縛的時候,非導體就變成了導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