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問8:佛陀的舍利子現世有哪些
舍利子是徹頭徹尾的欺騙!
某些佛教徒宣稱佛祖的舍利有一石八斗,五光十色,根據考古,原來是神話,只是一般死人的骨灰而已。至於網上的瘋言瘋語,什麼舍利會逐年變多、舍利子會發光等等傳言都是和尚造謠和偽造的,如果那麼神奇,國家早就開始研究了,只是不想揭穿而已。以前儒家聖人韓愈直接將這些死屍的骨頭罵為「凶穢枯骨」,認為活人留著它會帶來不祥!最好「投之水火,永絕根本!」
2歷史考證如來佛的「舍利子」
1898年,法國人科學家在尼伯爾國南境考古之時,發現了一個大石櫃,內藏石壺兩個及其它若干對象,其中一個石壺收有球狀形的骨灰若干,根據該壺所記的古文字所知,原來這些骨灰便是紀元前四八六年左右,在印度死去的佛教教主釋迦牟尼的部份骨灰。而這些骨灰與常人無異,而且非常脆弱!根據佛教傳說,他的骨灰當時被分作八份,分別由印度的八個大小國家建塔祭祀。
㈡ 法國有哪些主要的建築物
法國巴黎的凱旋門可謂是法國的典型象徵。凱旋門是歐洲早期統治者用來紀念戰爭的勝利的一種標志性建築,早在古羅馬時期就有了,後被歐洲很多國家效仿,法國的凱旋門建在法國巴黎的星形廣場的最中央處,又稱為戴高樂廣場的凱旋門,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法國皇帝拿破崙用來紀念奧斯特里茨戰爭中的勝利,它在一八零六年法國鼎盛時期建立,是歐洲百座凱旋門中規模最大,法國政府一直給與重點的保護。它高五十米、寬四十五米,厚度達到二十二米,凱旋門上大多都有石雕,而巴黎的凱旋門上描繪著拿破崙戰爭勝利的場景,是一個記載歷史的石雕,凱旋門的右拱門上是舉世聞名的由路德雕繪的《馬賽曲》。每年的法國國慶日是七月十四日,在那一天凱旋門門前會舉行非常盛大的國慶盛典,每年從世界各地而來的遊客紛紛到這里來觀看國慶盛典。
埃菲爾鐵塔是同樣也是法國的四大建築之一,它建於一八八七年,歷時兩年竣工,佔地一萬平方米,高度近三百二十五米,重量約為一萬多噸。該塔主要分為四層,由法國政府投資建設,造價近柒佰伍拾萬法郎,由著名設計師埃菲爾設計建成的,埃菲爾鐵塔位於法國的著名的巴黎戰神廣場之上,它的設計新型奇特,是法國的一個突出的象徵性的建築標志。在一八八九年埃菲爾鐵塔為世紀博覽會開幕會是進行剪綵;在兩千零四年時,埃菲爾鐵塔又為一零年奧運會做准備,成為法國申請奧運會的純天然的廣告。埃菲爾鐵塔——法國的鐵娘子。
盧浮宮號稱是法國最大的、最宏偉的王宮建築之一,它同樣位於法國巴黎,在塞納河畔。它是一座中世紀的城堡,後來幾經改建、擴張,成為現有規模,佔地約為四十五公頃,是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開始建的城堡,其內畫廊有九百英尺長,內藏大量世界著名作品。巴黎聖母院是法國的中世紀的一個典型的哥特式建築,它以其建築上的價值而聞名世界,身為一個世界聞名的大教堂,巴黎聖母院還曾成為雨果的小說題目,流傳百國。
法國的著名建築還有很多,具有凝厚歷史色彩的巴士底獄遺址、內含無數珍品的凡爾賽宮等等,法國真可以可以說是一個擁有很多著名建築的國家了。
㈢ 法國有哪些十大城市
以下為法國主要的十大城市:
1、巴黎
戛納(Cannes)位於法國南部港灣城市尼斯附近,是地中海沿岸風光明媚的休閑小鎮。和法國其他城市一樣,戛納最好的旅遊季節是在 6-10月 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最頂尖的國際電影節之一的戛納國際電影節每年五月中旬在此舉辦。
戛納小城依偎在青山腳下,瀕臨地中海之濱,里維拉海灣把臨海的幾個小城鎮環鎖了起來,占據了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5千米長的沙灘,四時不謝之花,漫步城中,白色的樓房、蔚藍的大海,以及一排排高大翠綠的棕櫚樹相互映襯,構成一幅美麗的自然風光。「精巧、典雅、迷人」是大多數人對戛納的評價。
法蘭西共和國(法語:République française,英語:French Republic),簡稱「法國」(France),是一個本土位於西歐的半總統共和制國家,海外領土包括南美洲和南太平洋的一些地區。
法國為歐洲國土面積第三大、西歐面積最大的國家,東與比利時、盧森堡、德國、瑞士、義大利接壤,南與西班牙、安道爾、摩納哥接壤。本土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大致呈六邊形,三面臨水,南臨地中海,西瀕大西洋,西北隔英吉利海峽與英國相望,科西嘉島是法國最大島嶼。
法國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其國民擁有較高的生活水平和良好的社會保障制度,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也是歐盟和北約創始會員國、申根公約和八國集團成員國,和歐洲大陸主要的政治實體之一。
㈣ 請問法國的世界文化遺產有哪些
法國有28項文化遺產,1項自然遺產,1項雙重遺產。(其中1項與西班牙共有,1項與比利時共有)
聖米歇爾山及其海灣(c,1979年)
沙特爾大教堂(c,1979年)
凡爾賽的宮殿和園林(c,1979年)
韋茲萊的教堂和山丘(c,1979年)
韋澤爾峽谷的岩洞群(c,1979年)
楓丹白露的宮殿和園林(c,1981年)
亞眠大教堂(c,1981年)
奧朗日的古羅馬劇院和凱旋門(c,1981年)
阿爾勒的古羅馬建築和羅馬式建築(c,1981年)
豐特奈的西多會修道院(c,1981年)
阿爾克—塞南的皇家鹽場(c,1982年)
南錫的斯坦尼斯拉斯廣場、卡里耶爾廣場和阿利揚斯廣場(c,1983年)
加爾唐普河畔聖薩萬的教堂(c,1983年)
科西嘉的吉羅拉塔灣、波爾托灣、斯康多拉自然保護區和皮亞納卡蘭切斯(n,1983年)
加爾橋(古羅馬水槽)(c,1985年)
斯特拉斯堡—大島(c,1988年)
巴黎的塞納河畔(c,1991年)
蘭斯的聖母大教堂、聖雷米修道院和塔烏宮(c,1991年)
布爾日大教堂(c,1992年)
阿維尼翁歷史中心(c,1995年)
南運河(c,1996年)
卡爾卡松設防城(c,1997年)
比利牛斯山脈—珀杜山(nc,1997年,1999年)(與西班牙共有)
法國境內的通往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之路(c,1998年)
里昂的歷史古跡(c,1998年)
聖艾米倫區(c,1999年)
比利時和法國的鍾樓(c,1999年,2005年):比利時佛蘭德地區和瓦隆地區的鍾樓(共30處)(1999年)-法國北部的鍾樓(共23處)、比利時讓布盧的鍾樓(2005年)(與比利時共有)
敘利到沙洛訥間的盧瓦爾河流域(c,2000年)
普羅萬中世紀集鎮(c,2001年)
奧古斯特 佩雷重建的勒阿弗爾城(c,2005年)
㈤ 法國的世界文化遺產有哪些
法國有28項文化遺產,1項自然遺產,1項雙重遺產。(其中1項與西班牙共有,1項與比利時共有)
聖米歇爾山及其海灣(c,1979年)
沙特爾大教堂(c,1979年)
凡爾賽的宮殿和園林(c,1979年)
韋茲萊的教堂和山丘(c,1979年)
韋澤爾峽谷的岩洞群(c,1979年)
楓丹白露的宮殿和園林(c,1981年)
亞眠大教堂(c,1981年)
奧朗日的古羅馬劇院和凱旋門(c,1981年)
阿爾勒的古羅馬建築和羅馬式建築(c,1981年)
豐特奈的西多會修道院(c,1981年)
阿爾克—塞南的皇家鹽場(c,1982年)
南錫的斯坦尼斯拉斯廣場、卡里耶爾廣場和阿利揚斯廣場(c,1983年)
加爾唐普河畔聖薩萬的教堂(c,1983年)
科西嘉的吉羅拉塔灣、波爾托灣、斯康多拉自然保護區和皮亞納卡蘭切斯(n,1983年)
加爾橋(古羅馬水槽)(c,1985年)
斯特拉斯堡—大島(c,1988年)
巴黎的塞納河畔(c,1991年)
蘭斯的聖母大教堂、聖雷米修道院和塔烏宮(c,1991年)
布爾日大教堂(c,1992年)
阿維尼翁歷史中心(c,1995年)
南運河(c,1996年)
卡爾卡松設防城(c,1997年)
比利牛斯山脈—珀杜山(nc,1997年,1999年)(與西班牙共有)
法國境內的通往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之路(c,1998年)
里昂的歷史古跡(c,1998年)
聖艾米倫區(c,1999年)
比利時和法國的鍾樓(c,1999年,2005年):比利時佛蘭德地區和瓦隆地區的鍾樓(共30處)(1999年)-法國北部的鍾樓(共23處)、比利時讓布盧的鍾樓(2005年)(與比利時共有)
敘利到沙洛訥間的盧瓦爾河流域(c,2000年)
普羅萬中世紀集鎮(c,2001年)
奧古斯特 佩雷重建的勒阿弗爾城(c,2005年)
㈥ 曼珠沙華
曼珠沙華
彼岸花(Lycorisradiata),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有球形鱗莖,外包暗褐色膜質鱗被。葉帶狀較窄,色深綠,自基部抽生,發於秋末,落於夏初。花期夏末秋初,約從7月至9月。花莖長30-60厘米,通常4-6朵排成傘形,著生在花莖頂端,花瓣倒披針形,花被紅色(亦有白花品種),向後開展捲曲,邊緣呈皺波狀,花被管極短;雄蕊和花柱突出,花型較小,周長在6厘米以上。花開時看不到葉子, 有葉子時看不到花, 花葉兩不相見,生生相錯。這種花經常長在野外的石縫里、墳頭上,所以有人說它是「黃泉路上的花」。
生物通用
中文學名 石蒜
拉丁學名 Lycorisradiata
科 石蒜科
別稱 彼岸花,曼珠沙華,
二名法 Lycorisradiata
界 植物界
屬 石蒜屬
門 被子植物門
種 石蒜
綱 單子葉植物綱
分布區域 我國長江中下游、西南部分地區,越南、馬來西亞及東亞各地。
目 天門冬目
花期 8月底、秋分前三天(秋彼岸)。
目錄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
生長習性
主要分類
常見品種
相關信息
醫葯用途
栽培技術
展開
編輯本段基本介紹
中文學名:曼珠沙華、彼岸花、莉可莉絲、紅花石蒜,白花石蒜
中文別名:蟑螂花、老鴉蒜、打碗花、
英文名:Lycorisradiata
科:石蒜科
分布:廣泛分布於東亞各地,在越南、馬來西亞等國也有分布
編輯本段形態特徵
曼珠沙華(梵語:Mañ;jusaka),又名紅花石蒜,是石蒜的一種,為血紅色的彼岸花。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有球形鱗莖,外包暗褐色膜質鱗被。葉帶狀較窄,色深綠,自基部抽生,發於秋末,落於夏初。
花期夏末秋初,約從7月至9月。花莖長30-60厘米,通常4-6朵排成傘形,著生在花莖頂端,花瓣倒披針形,花被紅色(亦有白花品種),向後開展捲曲,邊緣呈皺波狀,花被管極短;雄蕊和花柱突出,花型較小,周長在6厘米以上。
石蒜系自花授粉植物,蒴果背裂,種子多數,一般以鱗莖3-4年繁殖一次。由於花和葉子不能見面的特性,被稱為彼岸花,由於它能消腫、殺蟲、治淋巴結結核、疔瘡癤腫、風濕關節痛、蛇咬傷、水腫、滅蛆、滅鼠、防瘟疫等,所以又被稱健康的守護神,又名舍子花或舍利子 。
編輯本段生長習性
野生品種生長於陰森潮濕地,其著生地為紅壤,因此耐寒性強,喜陰,能忍受的高溫極限為日平均溫度24℃;喜濕潤,也耐乾旱,習慣於偏酸性土壤,以疏鬆、肥沃的腐殖質土最好[1]。有夏季休眠習性。
春天是球根,夏天生長葉子,秋天立起開花,冬天葉子又慢慢退去,如此輪回。而花葉永不相見,也有著永遠無法相會的悲戀之意。
球根含有生物鹼利克林毒,可引致嘔吐、痙攣等症狀,對中樞神經系統有明顯影響,可用於鎮靜、抑制葯物代謝及抗癌作用。
由於石蒜往往盛開在墓地附近,色澤鮮紅似血,花期又近秋分(日本的祭禮節日),加之石蒜葉落花開,花落葉發,永不相見,因此在日本傳說中,此花便帶上了死亡和分離的不祥色彩,較常用於喪禮,又被稱為死亡之花。然而在中國並無此種說法,石蒜反因其鮮艷色彩而成為常見的喜慶用花。
此花多用於別墅花園種植,一般成百上千隻一起種,秋季會大批開放,景觀效果極佳。此外,由於石蒜的根莖與水仙十分相似,有些黑心花販會用它冒充水仙來賣,所以買花時要仔細甄別。
石蒜觀賞勝地主要有雲南大理、麗江,台灣太魯閣、馬祖,日本日高,以及江蘇等地。
編輯本段主要分類
薰衣草全世界原生種共有28種,普羅旺斯的薰衣草主要分為3類:
【原生薰衣草】又稱英國薰衣草,品質最佳,多被用來製造高級香水及香料,葉子較細、花穗較短。
【長穗薰衣草】又稱薄荷薰衣草,葉子較寬,花莖及花穗較長。
【混種薰衣草】是以上兩種的混種,被大量栽培,普羅旺斯花田內的薰衣草大多是這種。
除了專門提煉精油的品種之外,還有一些品種可作為切花或花壇之用,市面上較常見的有甜薰衣草、羽葉薰衣草、齒葉薰衣草、真薰衣草等。薰衣草夫人,全美花卉品種選育獎獲獎品種,組合盆栽中最引人注目。最適合作一年生栽培,今秋播種,明春即開繁普羅旺斯薰衣草圖片大全[5]茂芳香的花朵,整齊一致的植株盛花不斷。蒙斯特薰衣草,每年6~8月開淡藍色花,葉片灰綠色,有花邊,帶香味。開花比「薰衣草夫人」晚,整齊度不如「薰衣草夫人」。
薰衣草又分兩個品種,是English lavender和French lavender,不過並不是生長在哪裡就叫什麼。生長在法國普羅旺斯的薰衣草恰恰就是English lavender,即耐寒性薰衣草。
編輯本段常見品種
狹葉薰衣草(Lavanla angustifolia)
加那利薰衣草(Lavanla canariensis)
齒葉薰衣草(Lavanla dentata)
綿毛大薰衣草(Lavanla lanata)
寬葉薰衣草(Lavanla latifolia)
蕨葉薰衣草(Lavanla multifida)
羽葉薰衣草(Lavanla pinnata)
西班牙薰衣草(Lavanla stoechas)
綠薰衣草(Lavanla viridis)
編輯本段相關信息
佛經中的曼珠沙華
「爾時世尊,四眾圍繞,供養恭敬尊重贊嘆;為諸菩薩說大乘經,名無量義教菩薩法佛所護念;佛說此經已。結跏趺坐,入於無量義處三昧,身心不動,是時亂墜天花,有四花,分別為:天雨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曼珠沙華、摩訶曼珠沙華。而散佛上及諸大眾。」 ——《法華經·卷一》
《妙法蓮華經決疑》又雲:
——雲何曼陀羅華?
——白圓華,同如風茄花。
——雲何曼珠沙華?
——赤團華。
曼珠沙華、曼陀羅華,是佛經中描繪的天界之花。
曼珠沙華、摩訶曼珠沙華、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芬陀利華、摩訶芬陀利華等等這些稱謂源於梵語佛經,曾於《大乘妙法蓮華經》中記載過。「摩訶」的意思是大,大乘梵語發音即為「摩訶衍那」,至於「衍那」就是乘載的意思,「華」在古漢語中即是「花」之意。這些詞語出現在古梵文佛經中,意指地上之花。在西方,她是由神魔之血混合後誕生的。
據《佛光大辭典》載,曼珠沙,梵語manjusaka,巴利語manjusaka。又譯作柔軟華、白圓華、如意華、檻花、曼珠顏華。其花大者,稱為摩訶曼珠沙華。曼珠沙華為四種天花之一,乃天界之花名。其花鮮白柔軟,諸天可隨意降落此花,以庄嚴說法道場,見之者可斷離惡業。
又南朝梁代法雲所著法華義記卷一載,曼珠沙華譯為赤團花。
其他別名
兩生花、龍爪花、老鴉蒜 、曼珠沙華(stonegarlic)、蟑螂花、彼岸花、平地一聲雷、老死不相往來[1]、灶雞花、死人花(shibito hana)、幽靈花(yuurei hana)、地獄花(jigoku hana)、天蓋花(tengai hana)、剃刀花(kamisori hana)、舍子花(sutego hana)等。
編輯本段醫葯用途
石蒜系自花授粉植物,蒴果背裂,種子多數,一般以鱗莖3-4年繁殖一次。由於花和葉子不能見面的特性,被稱為彼岸花,由於它能消腫、殺蟲、治淋巴結結核、疔瘡癤腫、風濕關節痛、蛇咬傷、水腫、滅蛆、滅鼠、防瘟疫等,所以又被稱健康的守護神,又名舍子花或舍利子 。
根據中醫典籍記載,紅花石蒜鱗莖性溫,味辛、苦,有毒,入葯有催吐、祛痰、消腫、止痛、解毒之效。
石蒜雖觀賞性較強,但根莖有毒,球根含有生物鹼利克林毒,但如誤食,可能會導致中毒,輕者嘔吐、腹瀉,重者可能會導致中樞神經系統麻痹,有生命危險。
根據葯理學研究,紅花石蒜鱗莖的主要葯用成分是各種石蒜鹼和加蘭他敏。石蒜鹼及其衍生物具有一定抗癌活性,並能抗炎、解熱、鎮靜及催吐,對阿米巴痢疾亦有療效。加蘭他敏為可逆性膽鹼酯酶抑制劑,用於脊髓灰質炎等中樞性麻痹疾病引起的癱瘓、重症肌無力、小兒麻痹症等。目前這些成分均已可以以商業規模提取,國外已開始利用,我國專家也在深入開展研究,開發葯物造福人類。
葯用鱗莖:含有多種生物鹼,如石蒜鹼、石蒜胺鹼、加蘭他敏等。具有祛風消腫、解毒抗癌作用。用於治療胃癌、食管癌、肝癌,並試治肺癌、卵巢癌、宮頸癌、淋巴癌。
編輯本段栽培技術
種植
可以露地栽培、溫室盆栽、框式栽培或水培。
盆栽
彼岸花喜歡散射光,不喜歡強光,所以光照不要太強。彼岸花對土的要求,通常是沒什麼要求的。不過它畢竟是南方花,所以土要酸性土,有點砂質性的,透氣透水的那種。彼岸花一年四季地上都有觀賞價值,有葉無花,有花無葉。
石蒜適應性強,鱗莖有休眠現象,北方需要盆栽觀賞,5月末種植的石蒜也應該能開花。北方栽培的適宜時間:應在春天(4-5月)栽種。多數品種喜愛溫暖的氣候,最高氣溫不超過30℃,旬平均氣溫24℃,適宜石蒜生長。播種10天,根系生長旺盛,葉片先後長出地面。冬季日平均氣溫8℃以上,最低氣溫達1℃,不影響石蒜生長。澆水不宜過多,否則會使其根莖腐爛。
栽培
把主球四周的小鱗莖剝下進行繁殖。將主球的殘根修掉,曬兩天,待傷口乾燥後即可栽種。覆土時,要使球的頂部露出土面。盆栽選用生長3年,能開花的大球(直徑在7厘米以上)盆栽,可一盆栽一球,也可一大盆栽3~4個球。要淺植,使球的1/3-1/2居於土面上。上盆後澆水1次,使土略微濕潤即可。待發出新葉後再澆水。每半月施液肥1次。在秋季葉片增厚老熟時,可停止澆水。
待2~3月間,萌芽後,再予以翻盆或更換盆土。培養土可用泥炭2份、園土2份、珍珠岩1份混合配製而成,同時加入少量的基肥。夏季休眠期澆水要少,春秋季需經常保持盆土濕潤。生長季節每半月追施1次稀薄餅肥水。石蒜喜半陰,夏季避免陽光直射,春秋季置半陰處養護,越冬期間嚴格控制澆水,停止施肥。四、花後處理及病蟲害防治石蒜在開花後應剪去花葶,以減少養分的損失。石蒜的管理粗放,常見病害有炭疽病和細菌性軟腐病,鱗莖栽植前用0.3%硫酸銅液浸泡30分鍾,用水洗凈,晾乾後種植。每隔半月噴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防治。發病初期用50%苯來特2500倍液噴灑。
栽培環境的要求
種植深度不宜太深,以鱗莖頂剛埋入土面為好。土質要求排水良好的沙質土或疏鬆的培養土,偏酸性土壤,栽植時施適量的基肥和栽培後灌透水;營養生長期,其間要經常灌水,保持土壤濕潤,但不能積水,以防鱗莖腐爛。開花前20天至開花期必須要適量水份供給,以達到開花整齊一致,且花朵容易維持。
常見的害蟲
1.斜紋夜盜蛾,主要以幼蟲危害葉子、花蕾、果實,啃食葉肉,咬蛀花葶、種子,一般在從春末到11月份危害,可用5%銳勁特懸浮劑2500倍液,萬靈1000倍液防治。
2.石蒜夜蛾,其幼蟲入侵的植株,通常葉片被掏空,且可以直接蛀食鱗莖內部,受害處通常會留下大量的綠色或及褐色糞粒,經常注意葉背,有無排列整齊的蟲卵,發現即刻清除。防治上可結合冬季或早春翻地,挖除越冬蟲蛹,減少蟲口基數;發生時,噴施葯劑樂斯本1500倍或辛硫膦乳油800倍,選擇在早晨或傍晚幼蟲出來活動時噴霧,防治效果比較好。
3.薊馬,通體紅色,主要在球莖發葉處吸食營養,導致葉片失綠,尤其是果實成熟後發現較多,可以用25%吡蟲啉3000倍液,70%艾美樂6000-10000倍液輪換噴霧防治。
4.蠐螬,發現後應及時採用辛硫磷或敵百蟲等葯物進行防治。
編輯本段傳說故事
相關傳說1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城市的邊緣開滿了大片大片的彼岸花——也就是曼珠沙華。守護在彼岸花身邊的是兩個妖精,一個是花妖叫曼珠,一個是葉妖叫沙華。他們守候了幾千年的彼岸花,可是從來無法親眼見到對方……因為曼珠沙華的生長習性——花開時看不見葉子,而有葉子時卻看不見花。花葉之間,始終不能相見,生生相錯。可是,他們瘋狂地想念著彼此,並被這種痛苦深深地折磨著。終於有一天,他們決定違背神的規定,偷偷地見一次面。
那一年,曼珠沙華紅艷艷的花被惹眼的綠色襯托著,開得格外妖艷美麗。可是這件事,神卻怪罪了下來。曼珠和沙華被打入輪回,並被詛咒永遠也不能在一起,生生世世在人間受到磨難。從那以後,曼珠沙華又叫做彼岸花,意思是開放在天國的花,花的形狀像一隻只在向天堂祈禱的手掌,可是再也沒有在城市出現過……從此,這種花就成為只開在黃泉路上的彼岸花,曼珠和沙華每一次輪回轉世時,在黃泉路上聞到彼岸花的香味,就能想起前世的自己,然後發誓不再分開,卻又會再次跌入詛咒的輪回。
相關傳說2
從前從前,一個長相奇醜無比的鬼愛上了一個美麗的姑娘,可正因為他丑,姑娘並不愛他,出於愛戀,他只有把姑娘囚禁起來,後來,來了一個武士,他救出了姑娘並與她相愛,而同時,武士用劍斬殺了鬼。鬼的血濺在亂草叢中,一種紅黑相間的花從此便在那裡絢麗地綻放開來,這種花的名字叫做「彼岸花」,從那以後,彼岸花便開在了地獄中叫「忘川」 的地方,那裡是死去的人忘卻今生情緣,轉身投胎來世的地方……
愛情,大概也是如此,只因為彼此愛得不同,就要葬送很多很多,也要忘卻很多很多。於是,彼岸花成了來自黑暗的愛情使者,因為它見證了一段黑色的死亡。
相關傳說3
相傳彼岸花只開於黃泉,一般認為是只開在冥界三途河邊、忘川彼岸的接引之花。彼岸花如血一樣絢爛鮮紅,鋪滿通向地獄的路,且有花無葉,是冥界唯一的花。彼岸花香傳說有魔力,能喚起死者生前的記憶。在黃泉路上大批大批的開著這花,遠遠看上去就像是血所鋪成的地毯,又因其紅得似火而被喻為「火照之路」,也是這長長黃泉路上唯一的風景與色彩。當靈魂渡過忘川,便忘卻生前的種種,曾經的一切都留在了彼岸,往生者就踏著這花的指引通向幽冥之獄。
相關傳說4
曼珠沙華,又稱彼岸花。
曼珠沙華,出自法華經:本名摩訶曼陀羅華曼珠沙華,意思是,開在天界之紅花,又叫做彼岸花、天涯花、舍子花,它盛開在陰歷七月,花語是「悲傷的回憶」。
相關傳說5
彼岸花---傳說中冥界唯一的花,也叫引魂花彼岸花是開在黃泉之路的花朵,
在那兒大批大批的開著這花, 遠遠看上去就像是血所鋪成的地毯, 又因其紅的似火而被喻為」火照之路」 ,也是這長長黃泉路上唯一的風景與色彩.,人就踏著這花的指引通向幽冥之獄。
相關傳說6
相傳以前有兩個人名字分別叫做彼和岸,上天規定他們兩個永不能相見。他們心心相惜,互相傾慕,終於有一天,他們不顧上天的規定,偷偷相見。正所謂心有靈犀一點通,他們見面後,彼發現岸是一個貌美如花的女子,而岸也同樣發現彼是個英俊瀟灑的青年,他們一見如故,心生愛念,便結下了百年之好,決定生生世世永遠廝守在一起。
結果是註定的,因為違反天條,這段感情最終被無情的扼殺了。天庭降下懲罰,給他們兩個下了一個狠毒無比的詛咒,既然他們不顧天條要私會,便讓他們變成一株花的花朵和葉子,只是這花奇特非常,有花不見葉,葉生不見花,生生世世,花葉兩相錯。
傳說輪回無數後,有一天佛來到這里,看見地上一株花氣度非凡,妖紅似火,佛便來到它前面仔細觀看,只一看便看出了其中的奧秘。佛既不悲傷,也不憤怒,他突然仰天長笑三聲,伸手把這花從地上給拔了出來。佛把花放在手裡,感慨的說道:「前世你們相念不得相見,無數輪回後,相愛不得廝守,所謂分分合合不過是緣生緣滅,你身上有天庭的詛咒,讓你們緣盡卻不散,緣滅卻不分,我不能幫你解開這狠毒的咒語,便帶你去那彼岸,讓你在那花開遍野吧。
佛在去彼岸的途中,路過地府里的三途河,不小心被河水打濕了衣服,而那裡正放著佛帶著的這株紅花,等佛來到彼岸解開衣服包著的花再看時,發現火紅的花朵已經變做純白,佛沉思片刻,大笑雲:大喜不若大悲,銘記不如忘記,是是非非,怎麼能分得掉呢,好花,好花呀。佛將這花種在彼岸,叫它曼陀羅華,又因其在彼岸,叫它彼岸花。
可是佛不知道,他在三途河上,被河水褪色的花把所有的紅色滴在了河水裡,終日哀號不斷,令人聞之哀傷,地藏菩薩神通非常,得知曼陀羅華已生,便來到河邊,拿出一粒種子丟進河裡,不一會,一朵紅艷更勝之前的花朵從水中長出,地藏將它拿到手裡,嘆到:你脫身而去,得大自在,為何要把這無邊的恨意留在本已苦海無邊的地獄里呢?我讓你做個接引使者,指引他們走向輪回,就記住你這一個色彩吧,彼岸已有曼陀羅華,就叫你曼珠沙華吧。
從此,天下間就有了兩種完全不同的彼岸花,一個長在彼岸,一個生在三途河邊。生生世世,永遠相忘。
㈦ 法國有哪些宗教及其法語名稱
法國是一個擁有穆斯林信徒、猶太教徒和佛教徒人數最多的歐洲國家。
1) 天主教(le catholicisme)依然是大多數法國人的信仰,65% 的法國人聲稱信奉天主教
2) 伊斯蘭教(l』islam)是法國的第二大宗教,以多種表現形式存在。據估算,在法國有500萬人其來源國為穆斯林國家,佔法國總人口的6%
3) 信奉耶穌教(le protestantisme)的佔法國總人口的2%,即120萬人,其中350,000人是福音派和五旬節派的信徒
4) 舊基督教派(chrétientés historiques)的人數約在750,000人左右:東正教派、美國教廷派以及各種東方教派
5) 信奉猶太教(le juda�0�7sme)的約有600,000人,大部分人都是地中海沿岸猶太裔
6) 篤信佛教(le bouddhisme)的約400,000人
7) 非典型性宗教活動(les mouvements religieux atypiques)也有一定的活力,如耶和華證人會聲稱有140,000人
主要的宗教都有代表性機構,它們是政府的正式對話者。
* 代表天主教的有法國主教團(L』Eglise catholique),成立於1966年。
* 法國的耶穌教聯合會(a Fédération protestante de France,簡稱FPF)是耶穌教徒的代表,成立於1905年。
* 猶太教的組織為法國猶太機構代表會議(Le Conseil représentatif des institutions juives de France,簡稱CRIF),與1808年12月11日成立的猶太長老會相似,自1944年以來,該組織是猶太人社團的政治和世俗代表機構。
* 東正教的組織為法國東正教主教會議(Assemblée des évêques orthodoxes de France),成立於1997年。
* 穆斯林教徒組織為伊斯蘭教法國委員會(Le Conseil fran�0�4ais culte musulman,簡稱CFCM)),成立於2003年。
* 佛教徒的組織為法國佛教聯盟(Union bouddhiste de France),成立於1986年。
㈧ 法國有哪些名勝古跡啊
盧浮宮Louvre
坐落在巴黎市中心的盧浮宮是舉世矚的藝術殿堂和萬寶之宮。
盧浮宮共分6個部分:希臘羅馬藝術館、埃及藝術館、東方藝術館、繪畫館、雕塑館和裝
飾藝術館。人們一涉足這藝術的海洋,總是先睹其中最著名的「宮中三寶」,即「愛
神維納斯」、「勝利女神尼卡」和「蒙娜麗莎」。
凡爾賽宮Versailles
Palace
位於巴黎西南郊約20公里處的凡爾賽鎮。凡爾賽宮包括100萬平方
米的園林,700多個房間廳室和一所可容納1200名觀眾的劇院。
波旁宮bourbon
palace,
是座具有260多年歷史的古典建築。坐落在塞納河南岸,原是國王路
易十四的女兒波旁公爵夫人的王府,1789年以後,波旁宮差不多一直是法國最高立
法機構的所在地。它被看作是法國法律的象徵。
愛麗舍宮The
Elysee
Palace
總統府。法國著名建築之一。
盧森堡宮Luxembourg
palace
建於1615年。原為法國皇家後殿。近200年來,盧森堡宮一直是法
國的政治機構所在地。
巴黎聖母院Notre
Dame
cathedral
法國建築史上的傑作。它有700餘年歷中。坐落在巴黎市中心賽
納河中的小島上,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教堂。建築的最大特點是高而尖,且由
豎直的線條構成。正面有三重哥特式拱門,門上點著猶太和以色列的28位國王的全
身像。院內外都裝飾著許多精美的雕刻:「欄桿上也分別飾有不同形象的魔鬼雕象,
狀似奇禽異獸。據說這就是著名的「希魅爾」。
蠟像館Wax
hall
即格雷萬博物館Grey
famous
museums,位於蒙馬特大街。它平均每年接待60多萬遊客。該
館是19世紀著名畫家格雷萬於1882年創建和,全館分蠟像館、幻影廳和魔術劇場
三部分。
凱旋門Arc
De
Triomphe
巴黎最著名的勝跡之一。凱旋門是拿破崙為紀念1805年在奧斯特利茨
戰役中擊潰奧、俄軍的功績於1806年下令動工興建的。費時30年。凱旋門坐落在
著名的巴黎星辰廣場中央,高50米,寬45米。門上有許多精美的雕刻,右側石柱
上刻有著名的大型浮雕《馬賽曲》;門的正面下方有1920年建造的無名戰士墓,墓
前點著常年不滅的火炬,還有天天供奉不斷的鮮花。凱旋門內裝有電梯。
拉雪茲公墓Lauxz
public
cemetery
位於巴黎東部,佔地44公頃,是巴黎最大的公墓。公墓劃分為幾
十個墓區,許多著名人物都安息在這里。著名的巴黎公社社員牆就坐落在公墓內。
天然動物園natural
zoo
特瓦里天然動物園位於巴黎西南方40餘公里處。這座天然動物園
建於1967年,園內飼養著5000多種世界各地的各種飛禽走獸,在歐洲首屈一指。
㈨ 還有哪些國家有釋迦摩尼舍利子
中國浙江寧波市鄞州區阿育王寺-佛頭蓋骨舍利
中國陝西扶風縣法門寺-佛指舍利
中國北京西山八大處靈光寺-佛牙舍利
中國北京房山雲居寺-肉舍利
中國杭州雷峰塔-發舍利
中國西安臨潼慶山寺-碎身舍利
中國山西應縣佛宮寺釋迦塔-佛牙舍利
中國山東汶上縣太子靈蹤塔-佛牙舍利
泰國-佛骨舍利
斯里蘭卡康提市佛牙寺-佛牙舍利
日本名古屋覺皇山-佛骨舍利
台灣高雄佛光山寺(如來殿)-佛牙舍利